《醒世恒言》人物姓名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1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论文热门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论文热门选题1.神话在文学构建中的作用2.《论语》中“君子”思想考论3.《诗经》中体现的人物审美4.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的孝道思想5.南北朝乐府民歌与唐诗长篇叙事诗的联系和比较6.魏晋风度与酒文化7.唐诗中的女性形象分析8.宋词中的意象研究9.明清小说的发展与演变10.《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解读11.《红楼梦》主题研究12.《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者多个人物形象研究)13.唐诗中的爱情叙事研究14.李商隐诗词研究15.唐宋社会状况与诗词发展关系研究16.中国古典戏剧中女性形象研究17.论白居易的新乐府诗18.辛弃疾词研究19.论《西厢记》对元杂剧的继承与创新20.晚明思潮与汤显祖的戏剧创造21.《诗经》中体现的人物审美22.试论李清照的生活历程与词风23.论晚清“谴责小说”24.浅析陆游诗25.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禅意”26.东坡词中的主体意识与人生思考27.论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手法28.《西厢记》中人物的反叛性格探析29.科举对元明戏剧文学的影响30.论梁启超与“三界革命”31.沈从文小说研究(可以谈沈从文小说的某一方面)32.余华小说研究(可以谈余华小说的某一方面)33.论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34.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35.莫言小说研究(可以谈莫言小说的某一方面)36.贾平凹小说研究(可以谈贾平凹小说的某一方面)37.论苏童小说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38.谈《围城》的讽刺艺术39.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武侠小说论40.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研究41.赵树理创作的意义42.浅评曹禺的《雷雨》43.周作人散文论44.王小波小说研究(可以谈王小波小说的某一方面)45.试论朱自清散文46.黄金枷锁下的“恶之花”——曹七巧的悲剧命运及根源47.论张洁早期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和价值观48.论徐志摩的散文艺术49.鲁迅小说研究(可以谈鲁迅小说的某一方面)50.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研究51.张爱玲悲剧意识探析52.林徽因小说艺术初探53.网络小说研究54.公路电影主题表现形式研究55.玄幻文学研究56.史铁生的生命观57.论中国电影现状与当下大众文化的价值观58.民间传说在动漫文学创作中的价值贡献59.周星驰电影研究60.于连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的研究61.安娜和苔丝的命运悲剧62.十九世纪欧美文学中的女性想象研究63.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丑角形象研究64.哈代的命运观65.《牛虻》研究66.《红字》研究67.《百年孤独》与魔幻现实主义68.中国文化在川端康成写作中的表现69.《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形象研究70.《飘》中的人性立场71.论《简爱》72.地方方言研究(可以任选一个地方的方言)73.广告语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研究74.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研究75.《红楼梦》叙事修辞研究76.网络语言研究。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试论《水浒传》武松人物性格特征

试论《水浒传》武松人物性格特征题要:《水浒传》成功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人物。
书中对于个人的描写,集中性与篇幅最重的是武松,武松的故事,就用了整整十回的篇幅,他的称呼也变化了好几回,这种情况在《水浒传》中绝无仅有,足见作者对这个人物的重视。
一部《水浒》,当你看完之后,不禁使人发现,文中对武松的性格特征及其个人落魄的结局与整部《水浒传》宋江追求招安的落魄结局惊人的相似。
作者认为,武松是《水浒传》的典型代表人物,武松的形象是水浒梁山集体群像的集中表现,武松的命运就是梁山的命运。
为此,作者特就武松的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对当今的现实意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关键词:《水浒传》;武松;雄猛;正直;敢作敢为;现实意义《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武松在《水浒传》描写的一百单八将中座次排名十四,封天伤星行者武松。
一、武松的性格特征一是雄猛,武艺惊人。
武松,山东东平府清河县孔宋庄村(今北省清河县王什庄村)人。
《水浒传》中对武松外貌有这样的描写:“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一百二十回本第二十三回p175)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神力惊人,性格急侠好义。
因为镇守灌江口的二郎神,武艺惊人,神通广大,排行也是第二,所以给武松起了“灌口二郎神”这个美名。
武松的雄猛首先是在家乡清河县一拳打晕当地一名恶霸就显现其雏形,而后在阳谷县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名震四方,也因此当上了都头,以及其后的手刃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南下征方腊,他的雄猛也从雏形逐渐成形。
书中是这样描写他斗杀吊睛白额虎,‚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肐荅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涉及三国-探析《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形象1

探析《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形象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他成功地刻画出了诸葛亮的这一彪炳千古的文学形象《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但是一位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治国奇才,还是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之士,深得人们的喜爱。
就《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文学形象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三国演义》;诸葛亮;文学形象;治国奇才前言 (1)一、诸葛亮生平 (1)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分析 (2)(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二)善于言辞谈吐潇洒 (2)(三)严于律己克勤克俭 (2)三、《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性格特征 (3)(一)‘刚毅’‚勇猛‛的表率 (3)(二)‚才智‛的化身 (3)(三)‚忠贞’‚真诚‛的典范 (4)结论 (5)参考文献 (6)在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让罗贯中竭尽心血和才华,采用大量笔墨进行刻画,使这一人物不但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人物中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典型,并因此形成了这一丰富复杂的文学形象,对我国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性格都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诸葛亮这一成功的文学形象也被认为是《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是整部小说的灵魂所在,甚至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果《三国演义》去掉诸葛亮这一形象,那么《三国演义》还有什么看头,还能够成为四大名著之一吗?可见诸葛亮这一形象在《三国演义》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一、诸葛亮生平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东汉末年北方发生大乱,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就带着诸葛亮四姐弟从山东辗转到了襄阳,后诸葛玄被刘表上疏推荐为豫章太守,大约一年诸葛玄被杀,从此以后诸葛亮无依无靠,开始独立生活。
诸葛亮和其弟等以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来到隆中开始“躬耕陇亩”,当然诸葛亮到隆中并不是完全是为了“苟活性命”,偏偏“未有须臾忘天下事”,并勤奋读书,广结天下好友,自比管仲、乐毅,急切希望能够在未来大有一番事业。
汉语言文学-浅析关汉卿《救风尘》中周舍形象论文

摘要《救风尘》不仅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敢于斗争的女性形象,还细致地描绘了作恶多端的反面角色。
关汉卿塑造的周舍“恶少”形象,是他作品中反面形象的其中一类。
剧中周舍是虚伪狡诈、作恶多端、三心二意、不负责任、愚蠢至极的形象。
关汉卿塑造的周舍形象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映像,不仅抨击了封建时期的男权文化,还揭露了黑暗统治阶级的恶行,同时也赞扬底层女子的智慧和敢于反抗斗争的精神。
关键词:《救风尘》;人物形象;周舍AbstractSave the dust not only depicts the image of women who dare to fight, but also describes the role of the villain. Zhou she's image of "evil minority" in "saving the dust" is one of the negative images created by Guan Hanqing. Zhou she is an image of hypocrisy, treachery, double mindedness, irresponsibility and stupidity. The image of Zhou she created by Guan Hanqing is the real image of the social life at that time. It not only criticizes the patriarchal culture in the feudal period, but also exposes the evil deeds of the dark ruling class, and praises the wisdom of the bottom women and the spirit of daring to resist the struggle.Key words: save the dust; character image; Zhou she目录一、引言 (1)二、周舍形象的主要特征 (1)(一)风流子弟、虚情假意 (1)(二)为人险恶、轻视女性 (2)(三)自作聪明、愚蠢至极 (2)三、周舍形象的塑造手法 (3)(一)对比反衬..................................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言两拍中的官场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对“三言二拍”的研究是多角度的,对于其中的官场现象亦多 有涉及,但是还缺少把其中的官场现象作为独立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视角的探讨,对 整个官员选拔任用制度及其社会影响等方面也没有过多细致深入的分析。本文在研读前 人理论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对“三言二拍”中官员的选拔调用、官员的权力与义 务、官场潜规则、官员的断案手法、官员后代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揭示这些环节中 的紧密联系,进一步确立“三言二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蝠
刖肱喹叵裣河
2.“三言二拍”中古代官员的义务 蝠刖肱喹叵裣河 在享受巨大权力(利)的同时,官员却不必履行同等的义务。因为古代官员往往责
权不分。官员的权利与义务混淆不堪,难以分清,那么官员处理政事既可以视作在履行 义务,同时也是在行使权力。因此在官员进京述职或升迁记录中会出现“廉洁自律、爱 民如子”这类官员基本素养和责任也可以作为政绩的情况。但是这种责权不分又有其特 殊性,即官员可以随意行使其权利,但不必承当其义务。举例来说,官员一定有审判案 件的权力(利),但可以不履行审判好案件的义务。换句话来说,官员在拥有审判案件 的权力(利)的同时,还同时拥有把案件审理坏后免责的权力(利)。这使得官员可以 在对自己不利时不履行义务(即“不作为”)。官员究竟履行多少义务全靠官员的良知和 自律。
蝠刖肱喹叵裣河 蝠刖肱喹叵裣河
讨论与分析 蝠刖肱喹叵裣河
蝠刖肱喹叵裣河
2
蝠刖肱喹叵裣河
“三言二拍”中的官场研究 蝠刖肱喹叵裣河
中国古代官场看似一片清明,实则浑浊复杂。中国古代官场的方方面面在各种文体 的文学作品中多有暴露。“三言”是以教化作用为主要目的的话本与拟话本合集。“二拍” 中的娱乐功能比三言更重,但依然以教化为主,言二拍”中的故事大多发生在科举盛行的唐、宋、明几朝,这期间中国古代官制逐渐演 变成熟,科举盛行。在至今尚存的明朝小说中,“三言二拍”对当时的官场进行了大量 的揭露,这是当今我们研究时不应忽视的。
高尚的卑贱者——王实甫《西厢记》红娘人物形象分析 毕业论文

高尚的卑贱者——王实甫《西厢记》红娘人物形象分析摘要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
明初贾仲明称它为“天下夺魁”,充分肯定了《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以老夫人、莺莺、张生作比较,在矛盾中刻画了红娘身为一个卑贱的婢女却机智过人,泼辣率直,富有正义感并敢于反抗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形象。
关键词:《西厢记》,红娘,社会地位,性格特征,现实意义‘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就作品而言,有两座高峰,这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赵景深先生在《明刊本西厢记研究·序》中称之为“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壁”。
金圣叹更说它是天造地设的妙文:“不是何人做得出来,是他天地直会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到金代自己劈空结撰而出。
”(《第六才子书·读西厢记法》)’(1)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王实甫的《西厢记》,《西厢记》的作者和版本历来众说纷纭。
而在诸多版本中数王实甫的《西厢记》流传最广,最被人们所接受欢迎。
不仅仅是因为王实甫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老夫人塑造成一个彻底的封建卫道士;‘将张生塑造成为一个近于疯魔的至诚种,憨厚的傻角,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还在于王实甫将红娘地位提高使其成为一个主要人物,唱词占了八套,超过了张生或莺莺,形象更加光彩夺目。
使作品的反封建主题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在读《西厢记》时我深深的被红娘这(2)个人物所吸引,她身上的光芒甚至超过了张生和莺莺之间这两个最主要人物的爱情。
作为一个地位极其地下的婢女她的机智过人、泼辣率直、富有正义感并敢于反叛的性格特征大放光彩,深受大众的喜爱。
一红娘的社会地位“又有个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儿的,唤做红娘。
”全剧开头老妇人介绍人物及故事背景时如是说。
由此一句即可明了红娘在剧中是个小妮子的身份。
“小妮子”是对婢女的称呼。
也就是说红娘是相国府的一个婢女。
婢,从字形上可以看出,就是女人中的卑下者,是人下人。
最早的来源就是是罪犯的眷属,这些罪犯的眷属男的为奴,女的成婢,所以奴婢奴婢,总是连在一起。
专业汉语言文学试题1

1、语言的三要素是指哪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2、语言包括哪两种表现形式?书面语、口头语3、王力的《汉语史稿》把汉语的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4、现代汉语从什么时候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5、汉语口语的共同语在汉代扬雄的《方言》里使用的名称是什么?“雅言”6、彻底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白话文运动”7、一个民族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叫什么?民族共同语8、普通话的定义是什么?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普通话。
9、现代汉语的方言一般分为哪几大类?七大类: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10、湖南人一般说哪几种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北方方言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2001年1月1日12、我国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什么语言?说这种语言的人占全国人口的?汉语,占95%13、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哪几种?汉语、英语、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14、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什么?HSK15、汉语构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词根复合16、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什么?词序和虚词17、关于汉字起源的问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说法是哪种?仓颉造字说18、世界上的汉字基本上可以分为哪两大类?表音文字、表意文字19、汉字的形体演变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20、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古代文字叫做什么?金文21、篆书一般分为哪两种?大篆、小篆22、大篆的代表作是什么?石鼓文23、汉字发展史上首次出现的规范字体是什么?小篆24、什么是汉字形体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汉字形体从此进入今文阶段?隶变25、什么的出现,汉字作为方块字就定型了?楷书26、草书分为哪几种?章草、今草、狂草27、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怎样的?变图画为线条,改繁复为简易,从表意到表声28、现代汉字经常运用的是哪几种汉字形体?楷书、行书29、简化汉字的方针是什么?“约定俗成,稳步前进”30、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是什么?语素31、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什么?词32、一个词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什么?本义33、一个词在某一历史阶段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意义叫什么?基本义34、由本义派生出来、发展出来的意义叫词的什么义?引申义35、汉语的熟语包括哪些?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36、当遇到其他字典辞书中查不到的字时,哪部书是最好的顾问?《汉语大字典》37、阅读古书遇到词语典故、人名书名和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难问题查《辞源》38、记叙文的六个要素包括哪些?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39、议论文三要素包括哪些?论点、论据、论证40、诗词格律的四声是指哪种汉语的四声?中古汉语41、中古汉语四声到现代普通话四声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42、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可以概括为什么?句数固定,押韵严格,讲平仄,讲对仗43、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哪一首?《孔雀东南飞》(或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44、近体诗一般有哪四种主要形式?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或称无虑、七律、五绝、七绝)45、律诗的第一联至第四联一次称为什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46、近体诗一般押什么韵?平声韵47、近体诗平仄的基本规则一般可以概括为什么?一句之内,平仄两两相间;两句之间,平仄相反相对;相邻两联,平仄相合相黏48、律诗中的对仗通常是哪几联?颔联、颈联49、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什么作品?唐代李白的《忆秦娥》、《菩萨蛮》50、按照字数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哪几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未完待续)51、骈体文讲究平仄和对偶的艺术手法,孕育了哪两种艺术形式?律诗、对联52、保存至今最早的对联是谁写的?内容是什么?五代时后蜀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53、促进对联完善的姊妹艺术有哪些?赋和骈体文、律诗、词、曲54、对联的格律有哪四条?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出句与对句相应的字词性相同;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出句与对句平仄相谐55、什么是对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统领上下联的作用?横额56、在对联,尤其是长联中,什么往往引出一组排比句或骈文句,使联语衔接紧密,层次分明?领词57、对联的断句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掌握长联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要注意对联中的领词;要注意利用对联中的反复词语,根据反复词语的位置来断句;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58、中国文学的初创时期包括哪些内容?远古歌谣和神话59、从“开天辟地”以来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个时间段我们一般叫它什么?“先秦”60、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它一共有多少篇?《诗经》,305篇61、《诗经》被奉为经典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汉代62、《诗经》的内容包括哪几部分?风、雅、颂三部分63、《诗经》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哪些?赋、比、兴64、在文学史上“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和楚辞65、屈原出生于哪里?湖北秭归66、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谁?屈原67、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是哪部书?《春秋》68、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是哪部书?《战国策》69、《论语》是什么体散文?语录体70、《孟子》散文的特征是什么?长于辩论,气势磅礴71、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是哪部书?《庄子》72、“滥竽充数”出自先秦诸子中的哪部书?《韩非子》7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谁之手?李斯74、汉赋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三个阶段75、请举出一篇骚体赋的代表作品—贾谊的《吊屈原赋》76、奠定典型汉代大赋基础的是谁的什么作品?枚乘的《七发》77、汉代大赋的典范之作是谁的什么作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78、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是哪部作品?张衡的《归田赋》79、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谁的什么作品?司马迁的《史记》8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哪部书?司马迁的《史记》81、司马迁的《史记》包括哪几部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82、汉乐府民歌中的最优秀的作品是什么?《陌上桑》、《孔雀东南飞》83、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古诗十九首》84、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谁的什么作品?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85、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是什么?曹丕的《典论·论文》86、建安七子是哪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87、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风气的是哪位诗人?陶渊明88、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的人是谁?谢灵运89、请举出魏晋南北朝史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的代表作。
关汉卿戏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救风尘》中赵盼儿、宋引章形象分析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20081011135学生姓名:杨海艳指导教师:陈婷婷职称:讲师论文字数:9292完成日期:2012 年 5 月教务处印制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1.本人郑重地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院和系有关规定完成的。
2.本人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以注释和说明。
3.本人承诺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研究内容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
4. 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I)关键字 (I)Abstract (II)Key words (II)前言 (1)一、风尘侠女施救者--- 赵盼儿 (1)1、侠肝义胆 (2)2、成熟老练 (3)1、涉世深、深明事故、阅历丰富 (3)2、机智勇敢、富有智慧 (5)二、天真无知到不断觉醒的被救者——宋引章 (5)1、天真无知、盲目轻信 (5)2、追求婚姻美满幸福、生活“富裕安康 (6)3、从良心切 (7)三、结语 (7)注释 (8)结论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救风尘》中赵盼儿、宋引章形象分析摘要:《救风尘》是关汉卿元杂剧的喜剧作品,这部作品以“救”为主线,通过描写赵盼儿机智救宋引章的过程生动形象的刻画了赵盼儿和宋引章两个风尘女子形象。
本文从施救和被救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赵盼儿和宋引章的性格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关汉卿的写作思想更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字:施救;被救;斗争反抗;自我觉醒Save the dust" Zhao hope the child, Song cited chapter image analysisAbstract :Save the dust "is a comedy of Guan Hanqing Yuan Dynasty, this work in order to" save "the main line to save a vivid image of the Song cited chapter by describing Zhao hope children wit portrayed Zhao hope children and Song cited chapter two Image of Prostitutes. St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cuer and rescued, in-depth analysis of Zhao hope children and Song cited chapter of personality traits, and on this basis,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Guan Hanqing writing ideas.Key words:Rescue; rescued; struggle to resist; self-awareness《救风尘》中赵盼儿、宋引章形象分析杨海艳(楚雄师范学院中文系 08级一班 20081011135)摘要:《救风尘》是关汉卿元杂剧的喜剧作品,这部作品以“救”为主线,通过描写赵盼儿机智救宋引章的过程生动形象的刻画了赵盼儿和宋引章两个风尘女子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醒世恒言》人物姓名研究 摘要:《醒世恒言》刻画了近三百个人物形象,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形象丰富。对每个人物形象作者都赋予了其含义深刻的名字,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本文在对小说中人物名字进行统计归纳,分析了人物名字在概括人物个性特征、揭示小说主题,反映时代特色、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醒世恒言》 人物形象 姓名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小说人物的姓名往往是作者思想创作的集中体现。正因如此,与一般人给孩子取名不同,作者总是希望自己笔下的艺术形象给读者留下尽可能深刻的印象,因而在给人物命名时必然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聪明才智和艺术手段,努力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姓名饱含着作者创作的心血,是小说的有机结构。鲁迅先生说:“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译名也不易。假使谁能起颠扑不破的译名的罢,那么,他倘若创作,一定也是深刻博大的作者”《醒世恒言》中人物名字与鲜活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对其中的人物姓名以不同身份进行统计分类。归纳如下: (一)女人: 闺秀:琼英 琼真 月香 莘瑶琴 阿措 林潮音 秋芳 慧娘 珠姨 朱多福 周胜仙 淑女 白玉娘 玉姐 瑞枝 娟娟 瑞姐 潘寿儿 玉英 桃英 瑞虹 郑彩娘 秀娥 玉娥 申儿 婢女:翠翘 琴娘 兰花 妓女:王美 薛琼琼 陈婉儿 张媚姐 娇娇 倩倩 老鸨:王九妈 刘四妈 陆婆 刘牙婆 张牙婆 李牙婆 尼姑:空照 静真 浑家:焦氏 方氏 杨氏 单氏 孙氏 蔡氏 (二)男人 有德之人:石璧 钟离义 高升 高登 许武 许晏 许普 刘濮 孙润 程鹏举 张廷秀 张文秀 汪旦 邵承恩 邵明翼 有德之商:施复 朱恩 薄有寿 朱观保 张孝基 张俊卿 刘奇 种义 秦重 贾昌 阿寄 刘德 褚卫 褚嗣茂 高赞 文人:萧雅 潘遇 吴彦 卢楠 房德 黄损 魏鹏举 蒋义 张照 裴宽 雷济 薛伟 舒铤 舒有庆 杨廷和 萧颖 刘善 韩蕃锡 王元晖 焦士济 独孤遐叔 韦皋 张荩 朱源 钱青 皋标 武夫:李雄 郑武 蔡武 勤自励 道士:徐左卿 李清 匠人:张权 三 白铁 地痞、流氓:张之赏 白长吉 焦榕 赵昂 杨洪 杨江 苗全 张委 陈小四 卞福 胡悦 李荣 颜俊 金陵海 赵完 赵寿 强得利 潘用 陆五汉 吴八公子 奴仆:杜亮 胡二 王福 王留儿 钱兴相 赵干 张弼 裴五 王士良 谭遵 钮成 钮文 蔡贤 董绅 程惠 张进 丁文 卜才 长者:秋公 虞公 单老 林公 勤公 一、作者男女有别的取名观 由上文的统计归纳,我们可以得出男女有别的姓名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男性与女性在取名用字方面的差异: 一般说来,当我们接触到一个生疏的名字时,往往首先会猜测其性别,而且多半得到的 2
是正确答案。这是为什么呢?根据中国人古已有之的阴阳观念系统,男为阳,女为阴。体现在名字上,男子的名字多含阳刚之气,女子的名字则做蕴含阴柔之风。因此我们可以从名字上辨别他或她的性别。 男子之名的阳刚之气,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展示抱负胸怀:如高升 高登 程万里 魏鹏举 薛伟 二、祈望光宗耀祖:邵承恩 褚嗣茂 张孝基 三、抒发情感意绪:魏鹏举 四、表白意志品格:孙恒 萧雅 勤自励 李清 房德 此外还有一些通俗浅白的名字如刘再旺 朱观保 王福 卞福 赵寿 刘德 赵进 卜才。 与男子之名的阳刚相比,女子之名的阴柔更为绚丽多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多用女性字。如娟娟 玉娥 珠姨 秀娥 玉姐 瑞姐 彩娘 玉娘 慧娘 琴娘 陈婉儿 娇娇 二、多用花鸟名。花香鸟语给人以美的感受,与此相关的字因而为女性所用,例如兰花 桃英 琼英 秋芳 三、多用闺物名。女子未嫁,待字闺中,闺房之内的种种物品,秀美玲珑,女子之名多取于此。例如玉环 芷香 黛眉 四、多用彩艳字。比以上诸类求美意蕴更明显,是直接选用表颜色的字来为女子命名。例如:翠翘 筱红 五、多用柔情字。与男子相比,女子性格温柔,感情细腻,因而表示这一类意思的字词常给女子命名。例如:娇娇 倩倩 婉儿 淑女 月香 六、多用美景字。自然界的良辰美景常被人们用来借喻女子的娇好容颜、受此启发,形容湖光山色、四季风情的字眼,也成为女子命名的选取范围。例如:瑞虹 月香 秋芳 月英 彩娘 七、多用女德字。礼仪之邦的中国,对女子德行有严格的规范。与此相关的概念、范畴用字,于是成了女子取名的热门选择。例如淑女 慧娘 珠姨 玉娘 玉姐 静娴 秀仪等 作者在小说极力赞扬的正面女性一般都采用女性字或女德字为名字的构成部分,名字雅而不俗,所以不用彩艳字,也是情理之中。 男女有别的第二个表现是在等级观念上。已婚的妇女作者都是称xx的浑家x氏,很少称其全名。在姓名问题上,男女不平等不仅古已有之,当今也未绝迹。西方一些国家,有女子出嫁后该随夫姓的规矩。中国虽不兴此风,但男尊女卑的习俗却同样久远。 此外,同为男性的姓名,虽都含“阳刚”之气,但因阶级地位的差别,名字也有天壤之别。例如文人的名字雅而有韵,而仆人的名字则通俗浅白。 三、反映的时代特色 历史在发展,人们的观念、风俗习惯在不断随之变化,一个简单的名字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背景。 从前文统计的姓名中可以反映出明代取名的特点。首先女性名字基本上都是双字且多用女德字或女性字,名字清雅少华丽。在一百一十多个男子中仅有二十七个取双名的,其余都是单字。反映出在明代男子多用单名。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姓名文化,不同时代的社会运动,社会思潮,都给予人们名字上打下了独特的时代烙印。 19世纪末,严复的译作《天演论》问世,一时间“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潮风靡神州,“中国民气随之一变”著作的民主女侠秋瑾字“竟雄”胡适字“适之”都反映了这一思潮。 3
二、人物姓名反映作者的妇女观 《醒世恒言》中有众多的女性形象,有自立自强的商家女;有知书能文的宦家女子;灵心慧性,至情至性的青楼女子。通过对作品中女子姓名的分析,可以了解冯梦龙的妇女观。例如《蔡瑞虹忍辱报仇》中的主人公“蔡瑞虹”,可以理解为“睿智,理想宏大”之意。蔡瑞虹年纪轻轻便当起了管家的重任,是个治家能手。当父亲接到任命书要到远方赴任时,蔡瑞虹苦劝父亲不要去赴任,表现出了她的睿智。后来蔡武不停女儿的劝告,致使全家惨遭杀害,更衬托出了蔡瑞虹有着“赛过男子”的才能见识。在全家遇难后,瑞虹悲痛不已,她想到了死,但想到如果自己一死了之的话,全家的血海深仇便无法报了。坏人也不能得到惩罚。她又忍辱活了下来。她遇到了陈小四、胡悦、卞福、朱源希望一次次被点燃,又一次次被浇灭。但为了报仇,她始终坚定信念的活了下来。 《苏小妹三难新郎》中的苏小妹,“小妹”给人以弱者的形象,但作者反用其意,文中说她“聪明绝世无双”“资性过人十倍,何事不晓”连大文学家苏东坡都惊叹她的才华,甚至才华横溢的秦观也差点被她难道。比较形象的阐述了“有智妇人,赛过男子”的新标准。传统社会中,女子被定位在“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地位上,而冯梦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这一偏见,具有进步意义。但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其社会思想基础的。冯梦龙从敏锐的洞察力,感受到了晚明时期进步的社会思潮,并把它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其表现之一就是在作品中出现了“显扬女子、颂其异能”的思想倾向。在中国历史上,女性从来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郊特性》)。女性向来被看成弱者,祸水及工具。只有少数文学作品给予女性一点赞美和描写,如单纯描写女性外表美的句子“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但这些诗句都没有描写女性的性格和品德。纵观文学史,我们可以看到冯梦龙在描写赞美女性方面的进步意义。 《陈多寿生死夫妻》中的朱多福,其姓名可以理解为“诸多福”,朱多福的父亲在她幼年的时候便和同村好友陈青定下了亲。但就在二人该结婚的时候,陈多手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全身长满了疖子,四处求医都没有一点效果,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朱多福的父母亲看到这种情况便和陈家退了亲,给女儿另寻亲事。但朱多福不愿意。以死相阻。表现出了她的忠贞,在历经苦难之后,陈多寿的病好了,夫妻二人从此相敬如宾,生活幸福,子孙荣耀,也说明了先苦后甜,有了美好的结局。 《闹樊楼多请周胜仙》的主人公周胜仙,在樊楼遇见了范二郎,两人一间钟情。无奈周胜仙的父亲认为女儿做的这种事有违道德。一气之下打了周胜仙,阴差阳错周胜仙顿时昏死过去。于是周大郎便把周胜仙葬了。周胜仙死而复生后被范二郎当做鬼误杀。故事曲折耐人寻味,但周胜仙至始至终都违了自己的所爱,几经周折终于和范二郎圆梦。周胜仙这个名字不仅说明她的容貌美,更蕴含着她忠于爱情的心灵比天仙更胜一筹。 《白玉娘忍苦成夫》中的白玉娘是一个完全把丈夫的幸福当做自己幸福的女人,她全家在元军侵略中被杀,她自己也被掠去为奴。被许配给程万里,他一心劝丈夫南归,因此屡次被主人毒打,最终被卖给开酒店的顾大郎做小妾,但是她守身如玉,“夜间只是和衣而睡”“衣带都是死结”她日夜辛勤纺织,积成布匹,从此来讨还身价,又求为尼,“二十余年了,足迹不曾出那庵门。”二十年后,程万里做了陕西参政,想与她团圆,她却说:“吾今生不望鞋履重合……我出家二十余年,无心尘世久矣。”在程万里的再三请求下,她最终得与丈夫完聚,且被封为一品夫人。“六日夫妻廿载别”虽然玉娘对与丈夫完聚不抱任何幻想,却仍然为丈夫守洁。从朱多福、林潮音到白玉姐、白玉娘甚至蔡瑞虹,贯穿其中的是贞洁观念,所有的贞烈女子都得到了作者的首肯,作者看重其伦理价值而相对忽略了她们为实现贞节所付出的代价。蔡瑞虹复仇后完全可以开始一种新的婚姻生活,但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死。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