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基本药物(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常见疾病基本药物(一)肖慧北京海淀中医院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儿童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常用药物的用法 2. 掌握儿童药效学特点和用药原则 3. 掌握儿童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 4. 熟悉儿童发育的五大特点内容介绍 1. 药物疗法 2. 传染性疾病 3. 呼吸系统疾病 T_e 一、药物疗法 B_e 药物疗法是防治疾病的综合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小儿发育5个特点1.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比成人快。2.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大,水盐转换率快,对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及调节能力差,容易出现失衡。3.小儿的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肝肾功能均不完善,特别是新生儿、未成熟儿的肝、肾功能和某些酶系统尚未成熟,用药不当可致不良反应或中毒。4.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发生营养紊乱性疾病,进而影响机体抵抗微生物的能力和对药物代谢耐受能力。5.小儿年龄、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不能简单以成人剂量的几分之几计算。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剂量,同时考虑生理特点。(二)药效学特点1.水盐代谢特点(1)对泻药和利尿药敏感,容易导致失水。(2)钙盐代谢容易受药物的影响。2.遗传性疾病对药效的影响(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故使用磺胺药和对乙酰氨基酚时易出现溶血反应。(2)可出现其他酶缺乏性疾病,如乙酰化酶缺乏者,异烟肼灭活缓

慢;对位羟化酶不足者,苯妥英钠灭活减慢。3.药物对内分泌及营养的影响(1)糖皮质激素对抗生长激素,抑制儿童骨成长及蛋白质合成。(2)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制剂可影响性征发育。(3)部分药物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4.对免疫反应的影响(1)多种抗生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抗生素杀灭病原体不利于自身抗体的产生,削弱了婴幼儿的抗感染

能力。(2)首次用药不会发生变态反应。【我的笔记】

(三)用药原则1.有效性2.方便性3.安全性4.经济性5.选择合适的药物6.计算好适当给药剂量7.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8.选择合适剂型 9.个体化给药及监测 10.慎用对新生儿有特有反应的药物(四)剂量计算方法 1.按体重计算方法按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较科学,准确性强,适用于各个年龄的儿童。根据已知的体重进行计算。没有测体重的患儿体重计算方法:<6月龄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kg 7~12月龄体重=6+月龄×0.25kg >1岁体重

=年龄×2+7(或8)kg 2. 按体表面积计算方法222(1)体重在30kg以下者:体表面积(m)=0.035(m/kg)×体重+0.1(m)2(2)体重在30~50kg者,按体重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0.1m 知道成人剂量,可以根据体表面积的比例计算出各年龄小儿的剂量,小儿剂量=成人剂量×2小儿体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是 1.73m。体表面积计算药物方法不适用于新生儿和小婴儿。【我的笔记】二、传染性疾病 B_e (一)幼儿急疹幼儿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突发高热,热

退出疹为特点。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儿童。 1.症状潜伏期为7~17天,平均10天左右。可出现高热、惊厥、恶心、呕吐、淋巴结肿大、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由躯干部位波及全身。 2.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2)对症治疗:给予物理降温、退烧药,惊厥者给予苯巴比妥钠或水合氯醛,补液。【我的笔记】(二)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特征。1.临床表现发热,口腔黏膜、手掌、脚掌部和臀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轻症患者可见咳嗽、流涕、流涎、恶心、呕吐、发热,手足、臀部或口腔黏膜出现疱疹。重症患者发病1~5天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甚至死亡。 2.治疗

(1)轻症: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可给予阿昔洛韦:12岁以下小儿250mg×体2表面积(m),8小时一次,共7日;12岁以上口服200mg,一日5次,共10日。(2)重症: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注意监测脑、肺、心等。【我的笔记】(三)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冬春季为多见,常呈流行性,传染性较强。特点是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共同存在。 1.一般治疗(1)隔离。(2)清淡饮食、补充水分、静脉输液、皮肤清洁。(3)瘙痒者局部涂擦炉甘石

洗剂。(4)疱疹破裂可涂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5)发热患儿卧床休息,保持水、电解质平衡。2.抗病毒治疗首选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水痘发病后24小时内使用,剂量为10mg/kg,分4次,疗程为7天。【我的笔记】(四)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和发热为特点。 1.临床表现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初期可有发热、乏力、肌肉疼痛、食欲不振、头痛、呕吐、咽痛等症状。起病1~2 天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0~14天。 2.血常规检测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稍降低,淋巴细胞数相对增加,血及尿中淀粉酶增高。 3.治疗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口腔卫生、物理降温或使用解热剂、止痛剂。情况严重者,静脉给予抗病毒药物,症状明显好转后改为口服抗病毒药物3~5天。症状较轻口服抗病毒药物、维生素C。【我的笔记】(五)猩红热猩红热是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3~7岁的儿童。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及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点。病后2~3周可发生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1.分期猩红热整个病程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共4期。传染性疾病2.临床表现(1)潜伏期:一般为2~3天。(2)前驱期:从发病到出疹,一般不超过24小时。起病急骤,畏寒,高热伴头痛、恶心、呕吐、咽痛等,可见咽部炎症,颈

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3)出疹期:发热后24小时内开

始发疹,由耳后、颈部及上胸部蔓及全身。可见草莓舌、9杨梅舌、口周苍白圈、线状疹等特征性表现。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

数增加至(10~20)×10/L,中性粒细胞增加80%以上,严重患

者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4)恢复期:皮疹于3~5天后颜色

转暗,逐渐隐退,并按出疹先后顺序脱皮,约1周左右。

3.治疗(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隔离、充足的营

养和热量,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2)对症治疗:物理降温、补充维生素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3)病原治疗:青

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能迅速消灭病原菌,预防和治

疗脓毒并发症。剂量为每日5~10万U/kg,分2次肌内注射;

严重者可加大到10~20万U/kg,静脉点滴。青霉素过敏者可

改用红霉素。【我的笔记】(六)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

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1.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

病等表现。2.诊断要点发热、脓血便、里急后重及腹痛。每日

排便10余次至数十次。3.治疗(1)一般治疗:急性病人应消

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2次阴性。出现脱水、酸

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时,应补液。(2)病原治疗:疗程为5~7天。常用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等抗生素。【我的笔记】三、呼吸系统疾病B_e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

道感染是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以上的气道包括鼻腔、咽喉部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