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6讲抗干扰通信与通信干扰技术

合集下载

6.0第六章频率计划和抗干扰技术

6.0第六章频率计划和抗干扰技术

第六章频率计划和抗干扰技术6.1 频率计划蜂窝系统发展到今天,容量受到一定的频率带宽限制。

频率必须进行复用才能满足一定区域内的容量需求。

但频率复用尤其是紧密的频率复用方式必然会使我们面临如何降低同邻频干扰的问题:在同等区域内,频率复用距离越宽松,同邻频干扰越小,但容量也小;频率复用越紧密,容量得到一定的提升,但随之带来了同邻频干扰的上升。

如何取得容量和话音质量的平衡是频率计划必须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一个良好的频率计划可以在维持良好的话音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网络容量的提升。

6.1.1 频率划分及载干比要求蜂窝系统根据频率一般分为GSM900M 和DCS1800M 系统,载频间隔为200kHz 。

其上、下行频率划分如下:网络类型 频率带宽(上行/下行)(MHz) GSM900 890~915/935~960DCS1800 1710~1785/1805~18801. GSM900共124个频点,序号(ARFCN)为1~124,在每端留有200kHz 的保护带。

按照国家规定,移动占用890~909/935~954MHz ,联通占用909~915/954~960MHz 。

频率与序号(n)的关系如下:基站收:f1(n)=890.2+(n-1)×0.2 (MHz)基站发: f2(n)=f1(n)+45 (MHz)2. DCS1800共374个频点,序号(ARFCN)为512~885。

频率与序号(n)的关系如下:基站收: f1(n)=1710.2+(n-512)×0.2 (MHz)基站发: f2(n)=f1(n)+95 (MHz)移动占用1710MHz~1720MHz ,对应的频率序号为512~561;联通占用1745 MHz~1755MHz ,对应序号为687 ~736。

3. 载干比要求在蜂窝系统中,由于频率资源是有限的,频率的重复使用是提高频率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频率的重复使用必然造成相互间的干扰,称之为同频干扰。

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

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

空间滤波抗干扰技术实验与案例分析
要点一
空间滤波抗干扰技术原理
要点二
实验与案例分析
空间滤波抗干扰技术是通过利用天线阵列,将来自不同 方向的信号进行分离,以抑制来自特定方向的干扰。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通过模拟不同方向的干扰,测试 空间滤波抗干扰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天 线阵列配置,能够有效地抑制来自特定方向的干扰。案 例分析还表明,该技术在无线通信的实际应用中,能够 有效地降低来自特定方向的干扰,提高通信质量。
通过将信号扩展到更宽的频带,使其难以被侦听和干扰。
跳频技术
通过在多个频率之间跳变,使得敌方难以锁定目标。
猝发通信
将大量信息集中在短时间内传输,降低被干扰的可能性。
移动通信抗干扰应用
1 2
频偏纠偏技术
对由于干扰引起的频偏进行纠正,确保通信质 量。
联合检测技术
通过联合检测多个用户信号,提高抗干扰性能 。
扩频抗干扰技术实验与案例分析
扩频抗干扰技术原理
扩频抗干扰技术是通过将无线通信信号扩 展到更宽的频带中,以降低信号的干扰密 度,从而降低干扰的影响。
实验与案例分析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通过采用不同的扩 频方式,测试扩频抗干扰技术的效果。结 果表明,采用合适的扩频方式,能够有效 地降低信号的干扰密度。案例分析还表明 ,该技术在无线通信的实际应用中,能够 有效地抵御密集的同频干扰,提高通信质 量。
指通信系统之间的无意干扰,如设备故障、自然干扰等。
无线通信干扰的危害
01
02
03
通信中断
干扰会导致通信信道质量 下降,甚至通信中断,影 响军事行动和应急救援等 任务的完成。
信息泄露
通信干扰可能会泄露机密 信息,对国家安全和商业 利益造成威胁。

分析通信抗干扰和通信干扰综合技术

分析通信抗干扰和通信干扰综合技术

分析通信抗干扰和通信干扰综合技术摘要:随着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对网络的通信质量和系统容量影响很大,因此,这是当前重要的发展项目。

本文分析了抗干扰通信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对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和综合抗干扰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抗干扰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通信技术;抗干扰;一抗干扰通信技术原理与特点分析抗干扰通信技术的学术定义是用于对抗任何对通信或雷达运行的干扰的系统或技术。

可以理解为通信设备和系统利用电磁能量和方向性能量控制和攻击通信电磁频谱以确保生存改进其通信对抗措施所采用的通信对抗技术体系、方法和措施。

其基本原理是抑制干扰源,切断干扰传播路径,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能。

抗干扰通信技术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对抗性强、难度大。

战争是智慧与技术的较量。

沟通的成败对战争的胜负影响很大。

因此,抗干扰通信技术是非常具有对抗性的。

同时,通信干扰不断发展新技术,通信抗干扰技术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增加了通信抗干扰技术的难度;(2)抗干扰通信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高。

通信抗干扰实际上应该解决战场上的问题。

如果不可靠或不切实际,将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二通信系统中的存储技术2.1信源和信道编码技术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技术对通信信息进行编码,然后利用特定的冗余信息与信息序列产生一定的关系,当接收端接收到信号时,解码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校验,并作为错误发现消息后,及时进行可控恢复,该技术不仅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还提高了通信性能。

2.2扩频技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和有效的抗干扰技术之一是扩频技术,它可以对信号进行扩频,使频带在传输前增加十倍或数千倍,减少了劣势。

干扰信号造成的影响。

调频技术是扩频技术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抗干扰通信技术。

它主要是通过G功能产生的调频模式来控制数据,从而达到调速和码率提升的目的。

同时,调频技术的时间很短,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能力。

2.3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使用多个发射天线装置发射信息,然后使用多个接收天线接收信号。

抗干扰技术

抗干扰技术

§2.1 干扰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2、串模干扰 、串模干扰 串模干扰就是指串联叠加在工作信号上的干扰, 串模干扰就是指串联叠加在工作信号上的干扰,也 称之为正态干扰、常态干扰、横向干扰等。 称之为正态干扰、常态干扰、横向干扰等。
常用的干扰抑制技术
屏蔽技术 接地技术 浮置 平衡电路 滤波技术
静电屏蔽 在静电场作用下,导体内部无电力线,即各点等电位。静电屏蔽就是利用了与大地相连 接的导电性良好的金属容器,使其内部的电力线不外传,同时也不使外部的电力线影响其 内部。 静电屏蔽能防止静电场的影响,用它可以消除或削弱两电路之间由于寄生分布电容耦合 而产生的干扰。 在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二次侧绕组之间插入一个梳齿形薄铜皮并将它接地,以此来防止 两绕组间的静电耦合,就是静电屏蔽的范例。 电磁屏蔽 电磁屏蔽是采用导电良好的金属材料做成屏蔽层,利用高频干扰电磁场在屏蔽体,内产 生涡流,再利用涡流消耗高频干扰磁场的能量,从而削弱高频电磁场的影响。 若将电磁屏蔽层接地,则同时兼有静电屏蔽的作用。也就是说,用导电良好的金属材料 做成的接地电磁屏蔽层,同时起到电磁屏蔽和静电屏蔽两种作用 低频磁屏蔽 在低频磁场干扰下,采用高导磁材料作屏蔽层以便将干扰磁力线限制在磁阻很小的磁屏 蔽体内部,防止其干扰作用。 通常采用坡莫合金之类的对低频磁通有高导磁系数的材料。同时要有一定的厚度,以减少 磁阻。
N N
§2.1 干扰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二、 干扰的作用途径
1、静电耦合 、 干扰信号通过分布电容进行传递称为静电耦合。 干扰信号通过分布电容进行传递称为静电耦合。系 统内部各导线之间,印刷线路板的各线条之间, 统内部各导线之间,印刷线路板的各线条之间,变压器 线匝之间的绕组之间以及元件之间、 线匝之间的绕组之间以及元件之间、元件与导线之间都 存在着分布电容。 存在着分布电容。具有一定频率的干扰信号通过这些分 布电容提供的电抗通道穿行,对系统形成干扰。 布电容提供的电抗通道穿行,对系统形成干扰。

《抗干扰技术》课件 (2)

《抗干扰技术》课件 (2)
《抗干扰技术》PPT课件 (2)
# 抗干扰技术
一、背景
- 干扰是指无线通信中的外部电波、电磁辐射等对正常信号的影响。 - 干扰会导致通信信号质量下降、误码率增加等问题。 - 抗干扰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障通信质量。
二、抗干扰技术的分类
时域抗干扰技术
通过在时域对信号进行处 理,降低干扰信号的损害。
空域抗干扰技术
通过在空域对信号进行处 理,减少干扰信号的干扰 效果。
三、抗干扰技术的实现
1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利用数字滤波器等技术进行信号处理以消除干扰。
2
模拟信号处理技术
通过模拟滤波器等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以降低干扰。
四、实例分析
航天器通信抗干扰技术实现
探索航天器通信中的干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抗干 扰技术。
电磁环境下雷达抗干扰技术实现
研究雷达在电磁环境中的干扰问题,提出相应的 抗干扰解决方案。
五、总结
- 抗干扰技术的发展对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提高抗干扰技术的效能和适用范围。
六、参考文献

抗干扰通信技术研究

抗干扰通信技术研究

抗干扰通信技术研究抗干扰通信技术研究一、干扰信号的分类通信干扰属于一种电子攻击, 通过侦察, 把干扰信号引入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过程当中, 破坏敌方或者扰乱敌方的无线通信设备间的信息交换。

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瞄准式干扰。

瞄准式干扰指干扰信号中心频率和被干扰信号的频率重合, 或被干扰信号和干扰信号的频宽基本一致。

瞄准式干扰又称为点干扰或单频干扰或,因为其干扰wwW.的频率是对准对应的通信信号的频率。

瞄准式干扰的优点是:干扰功率集中、频谱窄、干扰效果好、功率利用率高。

(二)阻塞式干扰。

阻塞式干扰作为一种宽频带的压制性干扰,能对相应频段内所有的信号都实施干扰。

因为干扰信号的频谱足够宽, 所以经常能干扰敌方通信设备整个的工作频段, 干扰的同时还压制该频段中的信号, 阻塞式干扰又称为多频干扰或面干扰。

其优点是:干扰设备相对简单、不用侦察设备、不需要频率重合。

(三)跟踪式或扫频式干扰。

跟踪式或扫频式干扰是指干扰发射设备信号的频率在较宽的频带内按照一定的规律随机进行变化形成的干扰。

其优点是:可以实施随机性干扰。

二、抗干扰通信技术针对各种干扰方式的特点, 要想达到抗干扰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技术:(一)跳频通信。

跳频通信主要应用于军队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通信方式。

自从海湾战争后, 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对跳频电台的研发, 从而出现了一批高性能、抗干扰能力强的产品。

电台的通信频率快捷跳变通过跳频通信实现了, 调频通信是目前战术超短波、短波电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抗干扰手段。

普通无线电台都是定频通信,工作时的通信频率是不变的。

所以普通电台的频点非常容易被敌方干扰或者侦察。

而跳频通信恰恰相反, 其工作的频率不停地发生着快速的变化,使地方的干扰难度大大增加,当跳频的频率数足够多时, 我方的阵脚将很难被敌方确定。

即使敌方能够确定调频通信中一个频率或者几个频率并且实施干扰, 并不能对话音通信起到干扰的作用。

无线通信的抗干扰设计.ppt

无线通信的抗干扰设计.ppt
8
◆广播发射器谐波 大功率源如商业广播电台等会产生大功率信号谐波,例如一个5MW发射器很容易 产生5W谐波,足以干扰附近的移动通信。如果该发射器符合所有规范和政府规定, 那么唯一的解决方法可能只有迁移通信天线以避开发射器,或者重新分配频率方案 使得造成冲突发射器附近的通信基站使用的是不受其谐波能量影响的信道。 ◆“老爷”级STL用户 在蜂窝系统出现之前,900MHz和1400 ~ 2200MHz波段通常分配用于广播电台的 演播室与发射器连接(STL)。政府现已将这些频率重新分配给蜂窝运营商,但是 他们常常又没有限制老用户,而让他们继续在没有冲突的频率上运营。当在这些频 段开展新的蜂窝业务时,那些发射器应该转向新频率,但有些还需要加以“提醒”。
跟踪干扰 过程:对信号进行侦测、分析, 引导干扰机跟上信号。 快跳频是对付跟踪干扰的最好 方法。 临界跳速=150KHz / d(km) 如果跳速做不快,可以采用跳 扩结合的方法。因为扩频增加 了信号的隐蔽性,不容易被跟 踪。 从抗干扰的角度,很少采用直 扩。
21
对直扩/跳频抗阻塞干扰的说明
10
◆谐波
在实际情况下,信号中有可能还有强到能产生干扰的基频谐波,例如美国 甚高频电视发射器就要求安装一个滤波器将其谐波至少减小到主载波60dB 以下。最麻烦的谐波是三次谐波,因为它很容易由发射器中小的非线性元件 产生。一个在621.25MHz下工作的5MW电视信号发射器,其三次谐波为 1863.75MHz,即使在60dB以下(滤波之后)三次谐波还有5W!从俯瞰 城市的高处发出这种频率和功率信号很容易给全城蜂窝移动通信信号带来极 大破坏。
9
◆音频整流
在极个别地方,基站控制器端还在使用模拟音频输入传送给无线输出,因此会受 到附近AM广播或短波电台强信号的影响。AM信号可能进入音频电路后并被整流, 使得电话交谈中混入广播音频信号。在与基站连接的音频部分周围进行良好屏蔽应 能解决这个问题。

通信工程中的抗干扰措施(全文)

通信工程中的抗干扰措施(全文)

通信工程中的抗干扰措施通信工程是我国电子通讯行业进展的基础,为了保障通信电路正常、安全的运行,根据通行工程实际要求,工作人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抗干扰措施或者方法,适当调整接地点,优化地线连接方式,防止通信设备发生漏电事故,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提高通信工程的稳定性。

一、通信工程运行受到的干扰因素分析1、设备杂波干扰由于通信设备的运行参数不达标,载波中出现大量的谐波或者杂波,变频器和调制器的输出电平较高,频谱不规律扩散,功放工作点和变频器设置不合理,形成载波噪声。

2、电磁干扰通信工程系统中包含很多的设备电噪声、调频广播、无线电视、雷电、微波等,用户站和各种干扰源连接在一起,通过通信链路快速传输,对通信设备形成接收干扰。

同时,链路电平没有严格按照通行工程运行要求进行设置,电缆线路的插头接触不良、绝缘性和屏蔽性较差,通信设备接地不良,使得接地电阻较大,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通信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3、相邻信道干扰通信工程信号频带和用户端载波频率发生重叠,保护带宽较窄,无法满足载波频谱要求,形成副瓣导致噪音较高,同一个转发器传输多载波时会形成交调干扰,上行功率较大,相邻信道之间的干扰容易导致信号误发。

二、通信工程的抗干扰措施1、减少环路干扰为了降低通信工程系统的地线阻抗,可采纳多点接地方式,优化地环路设计,在接地平面和通信电路元器件之间分布着大量电容,在接地环路中电流流过电容,会增大通信设备的干扰,形成稳定的接地回路。

在通信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电流通过地线会产生电压,特别是在电磁场较强的环境中,环形接地结构会影响通信设备电磁感应,干扰设备运行。

同时,接地回路面积和磁场强度成正比,虽然大面积的接地回路会降低通信设备之间的干扰,但是磁场强度越强会降低通信设备的兼容性。

为了有效提高通信工程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其一,根据通信工程运行要求,设置合适数量的接地点,优化接地点设计位置和形式;其二,在通信工程低频电路系统中,合理设计平衡电路,有效降低接地环路的电磁干扰;其三,运用共模扼流圈、光电耦合器等设备,抑制或者直接切断接地环路的电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