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项措施分工方案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项措施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04•【字号】穗府办[2012]23号•【施行日期】2012.05.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项措施分工方案的通知(穗府办〔2012〕23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项措施分工方案》已经第14届11次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进度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五月四日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项措施分工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粤府〔2011〕87号)精神,参照《印发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1〕78号),结合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际,进一步分解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分工方案。
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三个重大突破”为目标,按照“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壮大规模,发展集群”的战略,突出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以重大技术突破为依托,以重大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将广州建设成为全国领先、世界先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面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和城市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经过5年时间努力,突破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3个千亿元级新兴产业群,培育形成时尚创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3个百亿元级新兴产业群。
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打造经济增长新活力的重要力量。
“十三五”时期,我省正处于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省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十二五”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全省加强战略谋划、突出创新驱动、强化载体建设、扩大开放合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
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1.8%。
“十二五”期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年均超过18%的增速高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实现翻番。
特色领域优势显著。
全省智能手机总产量达到2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产量的七分之一,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
小麦、玉米、肉牛等生物育种技术水平国内领先,高世代显示用ITO(铟锡氧化物)靶材、T700碳纤维、大尺寸硅抛光片等新材料产业化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能源客车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能居全国前列。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突破2400家,比“十一五”末增加134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80家、47家和14家。
突破了硬岩盾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106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
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业态发展迅猛。
2015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700亿元,同比增长36%;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超过5000万单,业务规模居全国首位。
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工厂网、中华粮网、企汇网、鲜易网等一批特色平台水平国内领先,中原云、河南工业云等公共服务云平台上线运行。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1.08•【字号】温政办〔2018〕116号•【施行日期】2018.1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温政办〔2018〕11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执行责任分工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1月8日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浙政办发〔2017〕100号)等文件精神,培育壮大我市经济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提速发展,特制定本政策意见。
一、打造高能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平台1.推进重点平台核心产业集聚发展。
依托各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快发展一批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着重支持发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五大重点产业。
对市区范围内的“3+12”核心产业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增加值达到20亿元以上的,市财政给予平台基础奖励100万元,20亿元以上部分每增加20亿元的,再给予100万元奖励,累计奖励不超过500万元。
2.加快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开发建设“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对成功列入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建名单并以企业为主导开发的,市财政给予市场创建主体300万元奖励(同一平台如有多个市场创建主体,由多个市场创建主体共享300万元奖励资金),其中获批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建资格,先期拨付40%奖励资金;通过验收命名为省“万亩千亿”新产业示范平台,再拨付余下奖励资金。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11.29•【文号】国发〔2016〕67号•【施行日期】2016.11.2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11月2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一)现状与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企业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通信、航天装备、核电设备等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一批产值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融合,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支撑。
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
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汕头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

协 议 的 , 财 政 按 照 省 补 助 额 给 予 一 定 比例 的 市 补 助 。建 立 我 市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创 业 投 资 项 目
库 ,形 成 争 取 省 引 导 资 金 的 项 目储 备 资 源 , 争
取省 财政 对 我市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的 支 持 。支 持
支持 我市战略性新兴 产业企业 争取 国家 、 省 各 类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扶 持 专 项 资 金 。对 获 得 国家 、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扶 持 专 项 资 金 补 助 的 省 我 市 企 业 , 励 参 与本 市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财 政 鼓 扶持资金竞争性分配 。
见 :
一
性 新 兴 产 业 的专 门工 作 机 构 ,结 合 本 区 域 实 际 , 准 确 定 本 区域 重 点 发 展 的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选 业 , 订发展计划 。 制
二 、 施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倍 增计 划 实
制 订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行 动 计 划 , 点 重
府 组 织 企 业 、研 发 机 构 通 过 招 标 或 其 他 方 式 , 组 织 联 合 技 术 攻 关 , 入 市 科 技 发 展 计 划 重 点 列 扶 持 ; 大专 项 市 财 政 给 予 专 项 扶 持 。 重 鼓 励 企 业 自主 技 术 创 新 。 鼓 励 原 始 创 新 ,
补助 。
加 强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创 新 的 知 识 产 权 保 护 , 力 培 育 自主 知 识 产 权 , 进 专 利 质 量 和 着 促 数 量 增 长 。建 立 重 大 战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专 利 信 息
数 据 库 和 信 息 发 布 系 统 , 展 产 业 专 利 态 势 分 开 析 。推 动 战 略 性 新 兴产 业 重点 专 利 技 术 实 施 转 化 为现 实 生 产 力 , 年 优 选 若 干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每
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来宾市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来宾市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来宾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24•【字号】来政办发[2012]133号•【施行日期】2012.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来宾市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来政办发〔2012〕13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来华投资区管委,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来宾市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来宾市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及《来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决定》(来政发〔2011〕16号)精神,加快我市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推动我市现代化新兴工业城市建设,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发展机遇,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放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
积极探索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推进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我市新兴产业显现雏形,新兴产业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率超过20%;到2015年,占比率达到40%,产业结构升级作用增强;到2020年,占比率超过50%,新兴产业成为来宾市工业的重要支柱,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
信息技术、铝精深加工、浆纸、建材、丝绸及纺织、汽车(机械)配件制造等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船舶修造等产业成为先导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形势判断及“十四五”发展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形势判断及“⼗四五”发展建议在诸多有利政策⽀持下,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经济⾼质量发展引擎作⽤。
同时,产业发展呈现出重点领域发展壮⼤、新增长点涌现、创新能级跃升、竞争实⼒增强等诸多特点,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
但是,当今世界正⾯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四五”乃⾄更长⼀段时期内,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临更加严峻的内外环境,需要在产业布局优化、创新能⼒提升、发展环境营造、国内需求释放以及深化开放合作等⽅⾯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从⽽推动产业进⼀步壮⼤发展。
⼀“⼗三五”以来发展形势特征⼀产业快速发展,新动能作⽤强劲1、发展规模质量齐升“⼗三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新动能作⽤不断增强。
⼯业⽅⾯,2015-2019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0.4%,⾼于同期规上全国总体⼯业增加值4.3个百分点。
2019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8.4%,⾼于同期规上全国⼯业总体2.7个百分点。
服务业⽅⾯,2015-2019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年均增速达15.1%,⾼于同期全国规上服务业企业总体约3.5个百分点。
2019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增速达到12.7%,⾼于同期规上全国服务业企业总体近3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不断涌现,产业持续增长引擎带动作⽤明显。
2019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中占有29个席位,数量较2015年增加11个。
据国家信息中⼼对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显⽰,截⾄2019年底,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163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上市公司总体的43.4%,较2015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
其中,营收规模达到百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达到151家,较2015年增加80家,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总数的⽐重由2015的6.2%提升到2019年的11.1%,头部企业规模及质量持续提升同时,引领带动作⽤进⼀步凸显。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九大策略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九大策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具有战略重要性、前景广阔、具有较强创新性和增长性的产业。
其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战略措施。
以下是九大策略:一、制定政策规划首先,要制定全面的政策规划,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指导。
政策规划应包括政府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优惠政策等内容,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加大科研投入三、培育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政府应加大力度培育创新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更好的培训、奖励、评价机制,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五、加大财政支持六、加强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知识转化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产学研结合,建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联合研究、技术转移和人才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七、加大市场培育和推广力度市场培育和推广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政府应加大市场培育和推广力度,包括建立示范基地、推动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强品牌建设等,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八、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九、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政府应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和评价,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发展指导,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实施以上九大策略,能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国家经济增长,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