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柔度方法研究进展
基于柔度法的损伤识别

l 方法的原 理
结构裂缝 的出现或 局部损 伤的 产生必 然导致 结构 刚度 的降低 。由于柔 度矩 阵是刚度 矩阵 的逆阵 ,因此 ,结构 损 伤必然引起柔 度矩 阵的增加 。忽 略阻尼 时 ,结构 的振 动方
程为 : ( —A = 0 K M) () 1
4 m× 长 ×宽 ×高) 其他参数为 : =2 5 8×1 a 4m( , E .0 0 MP ;
O OO E+0 0
第 四 单元
Z
一 一
Z 3 0 0E—1 0 E OE.1 2 S O = 20 0E.1 0
觖
. . 一. .一一 { 一.一
.
≤
a
一 .一 .一 . 一.一 I5 0E.1 0 卜 + 0 = 十 { 1o oE.1
实 际结构工程 的各种损 伤都会引起刚度的降低 ,但对质 量影响较小 。所 以 ,在 损伤分 析 中以刚度 的降低 来模 拟损
伤。
本文用此有限元模型来获得计算柔度所 用频率及振型 ,
然后 自编程序来获取 。
高阶的。但对于许多 复杂 的结 构来说 ,仅只能 测试得 一些
低阶的模态参数 ,这就 为应用 刚度参数 进行结 构损 伤的识 别带来 困难。 式 ( )表 明 ,柔度矩阵与固有频率的平方 成反 比,低 5
维普资讯
- .
工 - 。 程0 j 绮 构 -
基 于 柔 度 法 的 损 伤 识 别
王 玉珏 , 海涛 , 徐 张吉 刚
( 西南 交通 大学土 木工 程学 院 , 四川成都 603 ) 10 1
【 摘
度矩阵。
要 】 柔度矩 阵与固有频率的平方成反 比,低阶振型对柔度矩 阵的贡献 大,随 着频 率的增加 ,柔
基于柔度矩阵的梁式结构损伤识别

r , ii l n u r a i l in adepr na eerhweecri u nt a tee y af t ee tn mei ls n e me c mua o n xei tlrsac r ar dO to oacni vr t me e l
b a ,Th fe t fdfe e td m a elc t n a d dfe e td m a ed g e n t esr cu a a a ei e — em eefc so ifr n a g ai n ifr n a g e r eo h tu t r l m g n o o d d
Ke r s el ntr go r g ;d ma eie t iain f xblymar ; ̄p rmee y wo d :h at mo i i f i e a g nict ; l iit ti -aa tr h on bd d f o e i x
目前 , 土木 工程事 故频 繁发 生 , 成 了巨大 的人 造
tf a in we eiv sia e ,a d t ec a g si h a u a r q e c n d h p e t ro h tu — i c to r e t t d n h h n e n t en t r lfe u n y a d mo e s a ev co ft e sr c i n g
tr eo ea d atrb ig d ma e sas n lzd u eb fr n f en a g dwa l a ay e .Th euts o dt a h - aa trmeh d e o ers l h we h t e ̄p r mee to t
wa r cs ,fa i l n ih s n i vt o o i o ig t esr cu a a a e sp e ie e sb ea d hg e st i frp st n n h tu t r l m g . i y i d
基于振动特性的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_刘济科

基于振动特性的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刘济科,汤 凯(中山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广东广州510275)摘 要:对基于振动特性的损伤识别方法做了比较详细的综述。
介绍了基于振动特性的损伤识别技术的基本问题及其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并对有关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最后指出了基于振动特性的损伤识别方法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振动特性,损伤识别,工程结构中图分类号:TU317;O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29-6579(2004)06-0057-05 目前,损伤识别技术已经发展并具有了坚实的物理和数学理论基础,是一门快速发展并具有广阔前景的研究领域。
基于振动特性的系统损伤识别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题。
这是一种全局方法,需要测得系统的模态参数(如固有频率,模态振型和模态阻尼),其基本思想是模态参数是系统物理特性(如刚度,质量和阻尼)的函数,因而物理特性的改变与系统动力响应的改变间是相关联的,可以利用这种关联来识别损伤。
这种方法和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特别适用于大型复杂结构,已被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精密机械以及石油平台、大型桥梁、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网架等大型土木工程结构中。
本文拟对国内外基于振动特性的土木结构损伤识别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指出了该研究领域中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1 振动特性的系统损伤识别 系统的特性可以用模态参数和物理参数(主要是刚度和质量参数)进行描述。
物理参数是系统特性的直观表述,可以直接用于评价系统的特性。
模态参数也是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反映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状态,如果结构模态参数发生变化,也能间接反映结构的物理特性的变化。
损伤识别作为结构振动反问题,在识别过程中,先识别振动模态参数,再由模态参数识别系统物理参数,最后选用合理的损伤识别方法比较损伤前后系统的特性可以定性和定量地估计系统的损伤。
因此,损伤识别按照过程可分为以下3个基本问题:①模态参数识别,谭冬梅[1]对模态的参数识别做了较完整的综述;②系统动力模型修正,顾松年[2]对模型修正方法做了很好的综述;③损伤识别,选用恰当方法进行损伤识别的。
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技术综述

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技术综述工程结构是指人类所建造的各种工程建筑、桥梁、水库、机械设备等各种构造物体系。
由于长期使用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工程结构在整个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损伤,如裂纹、变形、腐蚀等等。
这些损伤如果不及时发现和修复,不仅会影响其使用寿命,还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发展新的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技术是指通过对工程结构各项性能的测试和分析,来判断工程结构是否存在损伤的一种技术。
在近年来,随着科技与工程的不断发展,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下面将从传统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技术、无损检测技术以及智能化诊断技术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传统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技术传统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技术主要是依靠人工检查,采取直观、触摸、听声等方法来诊断工程结构的损伤情况,其中主要方法有目视检查、圆满检查和结构测试。
目视检查:目视检查是通过裸眼观察和比较其他结构来确定结构的损伤情况,包括外观检查和裂纹观察两个方面。
外观检查可以通过外观、形状和外部环境等因素来诊断结构的损伤情况,而裂纹观察则是通过对裂纹形态、大小、位置等进行判断,来诊断结构的损伤情况。
圆满检查:圆满检查是通过结构的悬挂和震动来诊断结构的损伤情况。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结构自身的动态特性来判断结构是否存在损伤。
结构测试:结构测试是通过对结构质量、刚度、自然频率、振幅等进行测试,来判断结构是否存在损伤。
测试方法主要有采样测试、模态测试等。
尽管这些传统技术普遍存在,但是其检测精度、效率都较低,需要长时间的人工操作和数据分析,无法对隐蔽损伤进行及时发现与修复。
因此,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工业对于工程结构损伤诊断精度的要求逐步提高,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是指通过对工程结构内部材料和结构的非破坏性检测,获取其泄露和损伤的信息,以适应现代科技和工业对工程结构损伤诊断要求的新技术。
结构损伤定位与定量识别方法研究

[收稿日期]2008-03-04[作者简介]冯晓彤,女,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结构工程研究。
0引言随着各种大型复杂结构的兴建,以及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建成的大部分房屋建筑、工业厂房、桥梁和基础设施开始老化、破损,已经接近或达到自然寿命,人们越来越关注结构的健康状况。
正确诊断评价建筑结构的破损状态、预测可以继续使用的年限以及期间的可靠度,有着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对结构进行损伤诊断与健康监控,及时发现结构的损伤,对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预测,和对受损结构进行评估已成为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当结构发生损伤时,其结构参数如质量和刚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相应的动力指纹的变化,常用的损伤动力指标有:频率、振型、振型曲率、模态柔度矩阵、应变模态、模态保证标准(MAC)、坐标模态保证标准(COMAC)、残余力、残余能量等[1]。
结构损伤诊断目标可分为4个阶段:确定损伤发生;损伤定位;损伤程度评价;服役性能预测[2]。
本文采用分阶段方法进行结构损伤定位、定量识别研究,即提出以柔度曲率改变率损伤指标识别损伤位置,以频率改变率为输入参数,构建神经网络,进行损伤定量识别。
最后通过一个简支梁进行数值模拟,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1损伤定位、定量识别基本原理1.1基于柔度曲率改变率的损伤定位识别结构体系无阻尼自由振动,其振动特征方程满足[3]:[K][φ]=[M][φ][Ω](1)式中:[K],[M]分别为结构的刚度和质量矩阵;[Ω]为结构的特征值矩阵,[Ω]=diag(ωi2),ωi为第i阶频率;[φ]为结构的正则化振型,在满足质量归一化的条件下,即[φ]T[M][φ]=[I],柔度矩阵[F]的表达式为:[F]=[φ][Ω]-1[φ]T=ni=1!1ωi2{φi}{φi}T(2)式(2)表明,随着频率阶数的增加,频率不断增大,式中的高阶位移模态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只需由低阶位移模态就可获得较准确的柔度矩阵。
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探析

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探析作者:邵帅姚远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5期摘要:结构在复杂的环境中会受到损伤,结构损伤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所以近年来损伤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对各方法进行了评述,最后对结构损伤识别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损伤识别;测试频率;神经网络;广义柔度矩阵;小波分析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损伤分析在抗震评估、加固以及承载能力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引人注目。
损伤是指结构的预定功能受到影响的状态。
按其影响的不同,可分为轻微损伤、损伤、严重损伤。
损伤,从广义地讲,包括非受力损伤及受力损伤 [1]。
在国际材料与结构实验学会班LEM 关于混凝上结构破损分类的推荐草案中,损伤是指结构由于外部力学因素引起的削弱或破损。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一.基于测试频率结构损伤识别方法[2]结构的固有频率是表示结构固有特性的整体量,当结构的局部出现损伤时,结构的固有频率将发生变化,随着刚度的降低,结构的固有频率将会增大。
正是由于这一特性加上结构固有频率易于测量和测量误差小,很多研究者将结构的固有频率作为结构损伤识别的损伤标示量。
对于一个多自由度结构系统,忽略阻尼的影响,其振动特征值方程为(1-1)式中: M为整体质量矩阵;K为整体刚度矩阵;为特征值;为正则化振型。
当结构的刚度和质量等物理参数发生小的变化△K、△M时,由摄动理论式(1-1)可知[(K+△K)-(-△)·M]·(+△)=O(1-2)多数情况下结构的损伤是由于裂缝和腐蚀所引起的,一般对质量矩阵的影响甚微,即△M0,将式(2)展开,并忽略二次项△M ·△和△·M·△的影响,有(1-3)对于第i阶振型,式(1-3)有(1-4)以△kn表示第n个单元的刚度变化,则式(4)成为(1-5)式(1-5)在形式上类似与瑞雷商,表示结构应变能和结构特征值的关系。
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及损伤识别方法分析

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及损伤识别方法分析【摘要】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我国建筑企业数量再不断扩大。
土木工程的发展,让人们对于建筑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土木工程结构是整个建筑体的支撑,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
土木工程结构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整体使用,也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只有确保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才能够保证人们能够安全的使用。
因此,本文深入地研究了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和损伤识别技术,并对其在土木工程结构检测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检测技术;损伤识别前言:近几年,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视也越来越多。
建筑物是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支撑,保证其结构的安全性,是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基本保证。
一旦建筑物的结构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势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险。
由于土木工程结构长期处于外界环境中,地震、台风、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会对建筑物的结构造成很大的冲击,同时,雨水、雪、灰尘等也会对建筑物的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
所以,必须正确判断建筑物的损坏等级、损坏类型,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价。
运用检测技术与损伤识别技术,对工程结构进行必要的检测与诊断,是提高工程应用价值、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途径。
1.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意义由于一些灾害和长期的荷载作用,土木工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损伤。
这种损害会越来越严重。
最终会严重地影响到建筑的整体稳定和可用性,严重地危及到用户的人身安全。
因此,在遇到地质灾害、天气情况下,必须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对土木工程结构的性能、内部损伤和使用寿命进行正确的评价,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结构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运行[1]。
2.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研究2.1砌体结构检测技术分析砌体结构在建筑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确保高精度的测量技术,以适应土建结构的实际使用特点。
基于模态柔度曲率差的弯管结构损伤识别

其 中: 为 结构 的正则化 振 型 ; f为结 构 的 固有 频率 矩阵 ; 为 结 构 的 第 i阶 固 有 圆频 率 ; 为 结构 的 第i 阶振 型位移 。
1 . 2 柔 度 曲 率 差
结构柔 度 曲率 差是 由柔度 矩阵计 算得 到的 。结 构发 生 损 伤 前 后 的柔 度 曲 率 矩 阵 分 别 为 C F “和 C F , 其元 素计算 [ 6 ] 如下
构进行研究 , 计 算 和 分析 其 模 态 柔 度 曲率 差 , 探 讨 模 态 分 析 方 法 在 弯 管 结 构 损 伤 检 测 中 的适 用 性 。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弯 管结 构 的模 态 柔 度 具 有 方 向 性 , 弯管所在平面 X , Y方 向 柔 度 求 解 的模 态 柔 度 曲率 差 不 能 对 弯 管 进 行 损 伤 识 别 ;
收 稿 日期 : 2 0 1 1 - 0 8 — 2 4 ; 修 改稿 收 到 日期 : 2 0 1 l — I i - 1 3
9 0 4
振
动 、测
试
与
诊
断
第3 3卷
3 . 1 单 损 伤 识 别
部分 , 用 z, Y方 柔度矩 阵求解 模 态柔 度 曲率 差 的损
伤识 别方法 都不能 准确识 别 出损伤 的位置和 损伤程
出弯管损 伤在 大于 3 O 时, 对 冲击 响应 的改 变非 常
第 列第 i 行 的元 素 ; z 为第 i 单 元 的长度 , 当各 单
元 长度相 等 时 , 分母 可 以省 略 。
明显 。笔 者应用 模 态 柔度 曲率 差 的损 伤 识别 方 法 , 对 弯管结 构进行 了结构损 伤识别 的研究 。
基 于 模 态柔 度 曲率差 的弯 管 结构 损伤 识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O卷第12期 振动与冲击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柔度方法研究进展 杨秋伟 ,刘济科 (1.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系,绍兴312000;2.中山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广州510275)
摘 要: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已提出许多种损伤识别方法。其中,柔度方法因计 算简单实用性强而倍受人们关注。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基于柔度变化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按照计算方法和采用数据的不 同将柔度方法进行了分类和归纳,阐述了各类柔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计算公式,并分析和比较了各类柔度方法的 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讨论了柔度方法尚存的未解决难题并对后继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损伤识别;柔度;振动模态;静力测试 中图分类号:032;TH113.1 文献标识码:A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with flexibility changed:a review YANG Qiu.wei , Ji.ke (1.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Shaoxing University,Shaoxing 3 12000,China; 2.Department of Mechanics,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Abstract: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using measured static or dynamic data has become a new studying area in civil,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communities.A large number of approach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detecting structural damage in recent years.In these existing approaches,the flexibility—based method is one of the promising techniques since the flexibility can be constructed easily from the measured static or lower frequency modes and it is very sensitive to structural damage.Here,a general summary and review of the flexibility—based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were presented.These flexibility—based techniqu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according to diferent calculation methods and data used.The basic idea of each group was briefly illustrated and the main formulas were given,respectively.The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se groups were also discussed and compared in detail.In the end,several key issues related to flexibility—based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were emphasized and future study aspects were pointed out. Key words:damage identification;flexibility;vibration mode;static test
重要的工程结构在服役期间,由于诸如外物碰撞, 环境腐蚀,材料老化,荷载的长期效应和疲劳效应等众 多因素的影响,将会不断累积损伤,结构的局部损伤可 能会导致结构整体的迅速破坏,由此而造成重大的工 程事故。因此,对工程结构在使用期间进行损伤识别 和健康监测是必然的要求。近几十年来已提出许多种 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已有不少学者 就此作过综述。 还有一些学者 卜 就某些具体方法作了综述和比较工 作。在这些方法中,基于柔度变化的损伤检测方法因 其突出的优点而被持续广泛的研究。柔度方法的突出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ll1094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772202);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绍兴市科技计划项目 (2010A2300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151027501000014);广东省 科技计划项目(2009B030803038)资助 收稿日期:2010—08—12修改稿收到日期:2010—11—01 第一作者杨秋伟男,博士,副教授,1979年9月生 优点在于:结构柔度矩阵可以由结构静力测试或者动 力’狈0试前几阶模态很精确的得到;结构柔度比频率和 振型对结构的损伤更敏感;柔度的灵敏度分析比特征 对灵敏度分析更简单。本文就近二十年来所发表的基 于柔度的损伤识别方法作一主题综述。按照计算方法 和使用数据的不同对柔度方法进行了分类,阐述了各 类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公式和主要的优缺点。最后 对基于柔度的损伤识别方法进一步研究方向作了 展望。
1基于柔度的损伤识别方法 1.1基于柔度矩阵变化的损伤定位方法 Pandey和Biswas , 研究了利用结构损伤前后柔 度矩阵的变化来识别损伤位置的方法。采用质量归一 化的振型,结构的柔度矩阵可以由结构的部分低价频 率很精确地得到: 148 振动与冲击 2011年第30卷 F = (1) , I n 三1 F = (b (2)
=1儿 其中: 和 分别表示损伤前后结构的柔度矩阵,A
和 为未损伤结构的第 阶模态,A 和 损伤结 构的第. 阶模态,m为测量的模态数目。由方程(1)和 (2),结构损伤前后柔度改变量△F可得: m 1 m 1 AF=∑ dJqbj一∑ : (3)
,=1儿 J=1儿 由方程(3)计算得到△F以后,取△F的每个列向量中
绝对值最大的元素来定位损伤。他们通过对悬臂梁、 简支梁和两端自由梁的数值和实验分析,验证了柔度 方法对结构损伤定位的可行性。Toksoy和Aktan_l ” 等用测量的模态所获得的柔度矩阵来对桥梁结构的状 态进行评估。Raghavendrachar和Aktan 18]通过一个3
跨混凝土桥的数值和实验研究验证了柔度比频率和振 型对局部损伤更为敏感。Zhao和Dewolf【19]的研究也 得到了相同的结论。Kol2。 研究了利用柔度矩阵对角 元索的变化率来识别结构损伤的多阶段方法。损伤前 后柔度矩阵对角线元素的变化率为: {叼}=diag(AF)/diag(F ) (4) 孙国和顾元宪 利用该变化率来判定结构的损伤位 置。通过一个多跨连续梁的数值实验表明,{卵}的识别 效果优于Pandey的方法。谢峻和韩大健 2 利用Pan— dey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简支T型桥梁的损伤定位进 行了数值模拟,他们使用Monte Carlo方法量化了噪声 干扰对识别结果的影响。孙宗光_2 等利用柔度矩阵对 角元素的变化率来识别斜拉桥的损伤位置。荆龙江和 项贻强 利用柔度矩阵对角元素变化的绝对值来判定 损伤位置,以一个大跨斜拉桥的主梁为例,分析了模态 测试不完备和测试误差对该指标的影响。对于大型工 程结构而言,采用人工激振的办法费时费力,在有些情 况下甚至是完全不可能的,对这些结构进行在线监测 只能利用环境激励下结构振动的模态数据。因此,已 有的各种损伤识别方法均应推广至环境激励下的情 况。对于柔度方法而言,由于环境激励下只能获得不 归一化的振型,所以不能直接得到结构的柔度矩阵。 Doebling} 等研究了利用环境激励下模态数据计算结 构柔度矩阵的方法,讨论了4种振型归一化方法。Du— aIl ’27 i,等利用比例柔度矩阵来解决环境激励下的损伤 检测问题。Jaishil2 等利用环境激励下的测试数据,把 柔度作为目标函数之一来修正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上述各种方法可总结分为3类:①利用△F的每 个列向量中绝对值最大的元素来定位损伤;②利用 △F的对角元素的绝对值来定位损伤;③利用△F的对 角元素的变化率来定位损伤。从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来 看,利用△F的对角元素的变化率的识别效果相对较 好。总体而言,以上各种方法的优点在于:①由结构 损伤前后测试的低价模态来获得△F,从而可以避免对 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和修正;②识别精度仅受模态测 试精度的影响;③计算中可以直接使用不完整测量的 振型,不需要振型扩展。缺点在于:①只能确定损伤 位置,不能定量确定损伤程度;②识别结果高度依赖 测点布置的数目和位置,对未布置测点的区域无能 为力 1.2基于柔度曲率的损伤定位方法 Zhang和Aktan 用柔度曲率法来识别结构损伤, 结果表明柔度曲率是一个很灵敏的损伤指标。Lu 等 。。利用柔度曲率来确定梁结构发生多个损伤时的损 伤位置。由中心差分法,可以计算损伤结构第i行的柔 度曲率为: F dl=( f+1—2F ,,+F / I)/(Ax) (5) 其中:Fdi表示损伤结构柔度矩阵 中的第(, )个元,j F i 素, 为相邻两计算点间的距离。曲率反映了函数随 自变量变化的剧烈程度,一般而言,发生损伤的单元比 未损伤单元的柔度曲率要大,柔度曲率的峰值即指示 ,着损伤位置。唐小兵等 ¨利用柔度矩阵各列元素的最 大值经过一次差分得到柔度曲率,以梁模型为例,比较 了结构损伤前后柔度、柔度斜率和柔度曲率的变化,说 明了柔度曲率定位结构损伤的优越性。李永梅等 利 用损伤结构柔度矩阵的二次差分得到的柔度曲率进行 损伤识别,算例结果表明这种柔度曲率识别效果更好。 曹晖等_3 弭 利用结构损伤前后的柔度曲率差来判定 结构的损伤位置,未损伤结构第i行的柔度曲率为: F” =( +l一2F ,+F )/(△戈) (6) 由方程(5)和(6)可得柔度曲率差值矩阵为: AF”=F”d—F” (7) 取△F,,中各列的最大值作为损伤定位指标来判定损伤 位置。姚京川等_3 研究了基于柔度曲率改变率的桥梁 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和通常的取对角线元素或取每列 最大元素不同,他们取各列元素的平均值来计算柔度 曲率改变率,数值分析表明取平均值的做法有利于提 高抗噪声能力。张丽梅等 。,37]引入柔度曲率幅值突 变系数来定位损伤,该系数定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