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妊娠引产后胎盘滞留32例治疗与护理体会
【优秀文档】胎盘滞留、残留及植入

胎盘滞留、残留及植入
胎儿娩出后30分钟,胎盘尚未娩出者,称为胎盘滞留;胎盘部分未娩出者,称胎盘残留;胎盘与子宫壁粘连紧密,部分或全部胎盘不能自行剥离,称为胎盘植入。
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胎盘滞留、残留及植入的相关知识。
由于胎盘因素而导致的产后出血占相当大的比重,其原因多与胎盘剥离机制异常,胎盘排出受阻,以及胎盘着床异常等因素有关。
胎盘粘连,导致胎盘粘连最常见的原因为子宫内膜炎。
这与人工流产、引产数目增加,子宫内膜受机械损伤或感染有关。
(1)胎盘完全性粘连:胎盘完全粘连时可以完全无出血,或出血很少,由于胎盘未剥离,子宫血窦未开放,故无出血。
(2)胎盘部分性粘连:胎盘未粘连部分从子宫蜕膜层剥离后,血窦开放,而粘连部分妨碍子宫的正常收缩、以至发生严重出血。
胎盘剥离后滞留
胎盘已全部剥离,有时接生者未能识别未予处理,或因子宫及腹肌收缩乏力,或膀胱充盈致胎盘滞留于子宫下段。
也称胎衣不下。
植入胎盘
根据绒毛植入的深浅,可分为三种
(1)侵入性胎盘: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浅层,其间无蜕膜组织相隔。
(2)植入性胎盘: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深层。
(3)穿透性胎盘:胎盘绒毛穿透子宫肌层达浆膜层,有时甚至穿透浆膜至腹腔。
植入胎盘可因其粘连、植入及穿透的面积不同,又分为完全性与部分性两种。
植入性胎盘多为子宫蜕膜缺乏或发育不全所致。
常见于反复或过度搔刮宫腔,子宫内膜炎后,子宫内。
胎盘滞留

胎盘滞留胎盘滞留是什么正常情况下,胎盘娩出后,子宫里面就空了,它会继续收缩,关闭子宫内的所有血管的断端,达到止血的目的。
但是如果发生胎盘滞留,胎盘只是部分地从子宫壁上剥离,子宫就不能正常的收缩,内部的血管就会持续出血。
那么胎盘滞留是什么呢?胎盘滞留是指在第三产程的时侯,全部或者部分的胎盘、或者胎膜留在子宫内。
100例分娩过程中,大约会有2例发生胎盘滞留。
胎儿娩出后30分钟,胎盘仍未娩出者,称为“胎盘滞留”,也称“胞衣不下”。
胎盘滞留可引起产后出血,须认真对待。
胎儿娩出后30分钟,胎盘尚未娩出者,称为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的一重要原因。
但如胎盘全部未从子宫壁剥离,虽然胎盘滞留,在一段时间内可无出血。
胎盘滞留的表现胎盘滞留的话有可能导致产妇大量失血,从而影响生命。
所以在生产之前了解胎盘滞留的表现,能提前做好防御措施,从而及时治疗。
1、胎儿娩出后半小时以上胎盘尚未娩出。
2、阴道出血。
3、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及软产道裂伤。
4、胎盘剥离不全:多见于子宫收缩乏力,或子宫收缩不协调,以致胎盘一部分与子宫蜕膜层分离,另一部分尚未剥离,影响子宫全面收缩,部分子宫松弛,胎盘剥离面血窦开放,阴道出血不止。
5、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已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多因子宫收缩乏力,产妇体弱腹肌收缩不良或膀胱充盈,以致胎盘虽已全部从子宫壁剥离,但滞留于子宫腔内,进一步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
6、胎盘部分残留:部分胎盘小叶或副胎盘残留于宫腔,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
胎盘滞留的原因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为了避免产妇失血过多从而增加死亡风险。
胎盘滞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大家要严重对待,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胎盘滞留的原因,供大家参考~1、子宫收缩乏力第三产程中产妇精疲力尽、腹壁松弛、子宫收缩无力,如同时产妇的膀胱充盈,胎盘虽从子宫壁剥离,但仍有可能滞留在宫腔内。
有些产妇子宫收缩乏力还可引起胎盘部分剥离、部分仍附着于子宫壁,出血会更严重。
2、子宫不协调收缩如果子宫局部肌纤维异常收缩,则在子宫某一部位出现收缩环,使已剥离的胎盘卡在环的上方,引起胎盘嵌顿。
产后胎盘滞留的原因分析与处理

理产后胎盘滞 留 , 能够预 防产妇产后 出血 , 且可 以降低 产妇 的
死亡率 。近几年来 , 流产及子宫 内膜感染等一些外在有 害因素 的增加 , 使 产妇在 产后 发生 胎盘 滞 留的 机会也 呈逐 年增 加 趋 势 。笔者对 2 0 0 6年 1月 一2 0 1 3年 6月份 我院发生 的 3 O例产 后发生胎盘滞 留的原 因 、 预 防和处理进行分 析。现报道如下 。
治疗 。
1 . 2 胎盘粘 连与植入
胎盘 的粘连与植入 , 使 胎盘剥离 不完
全, 本研究 中有 1 4例 , 其 中有 7例存在有 1 ~ 3次 的刮宫史 , 有
流 产 史 者 4例 , 曾 经 发 生 过 中期 引 产 者 2例 , I例 为粘 连 体 质 。
说 明发生胎盘滞 留与既往子宫 内膜损伤及感染有关 , 如 内膜发 育不 良、 子宫 内膜炎 、 内膜粗糙 , 人工 流产 、 刮宫等 , 以上 因素都 可 以使 胎盘剥离不完全 、 胎 盘粘 连及 植入 。另外发病 的原 因还 有妊娠合并 子宫肌瘤 和畸形子 宫等 。由于底蜕 膜部分 缺失或
・
1 3 8・
临床 合 理 用 药 2 0 1 4年 7月第 7卷 第 7期 中
C h i n J o f C l i n i c a l R a t i o n a l D r u g U s e , J u l y 2 0 1 4 , V o 1 . 7 N o . 7 B
缩, 导致胎盘嵌顿于官腔 … 。
先输血 、 输液 , 再进行手取胎盘 , 必要时可在全身麻醉下 进行 。
3 . 3 处理胎盘植入 保 守疗 法 : 强烈要求保存 生育功能者 , 可 以根据产妇情况考虑将胎 盘留置于官腔 内; 剖 宫产 时如发现胎 盘植入浅股层 < 5 c m X 5 c m时 , 可用 弯剪 刀沿 植入 灶 , 剪 除胎 盘, 并用刮匙尽可能搔 刮干净 , 同时缝合 止血 , 则可保 留子宫 。 产后给 予抗 菌 药物 、 宫 缩 剂 以 及 纠 正贫 血 等抗 炎 对 症 支 持
12例胎盘滞留大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12例胎盘滞留大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6-05-31T11:19:20.7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3期作者:樊少妮杨莉胡琼[导读]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人民医院对胎盘滞留大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有效率,还能有效控制胎盘滞留大出血的出血量。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人民医院贵州铜仁 555200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滞留大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12例胎盘滞留大出血患者,对12例胎盘滞留大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对12例胎盘滞留大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胎盘滞留大出血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控制,护理有效率达100%。
结论:对胎盘滞留大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有效率,还能有效控制胎盘滞留大出血的出血量。
关键词:胎盘滞留大出血;护理体会产妇产后大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情况,导致产妇产后大出血的因素有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胎盘滞留大出血,由于胎儿在分娩后,经过了半小时胎盘还没有娩出或者说胎盘有少部分娩出,其余大部分或者全部胎盘还处于母体的子宫内部的现象,而引起的大出血,如果失血量过多的话,会导致产妇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者会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
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对胎盘滞留大出血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控制出血量情况,本次研究就是对我院救治的12例胎盘滞留大出血患者,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详细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12例胎盘滞留大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胎盘滞留大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在12例胎盘滞留大出血患者中,年龄22岁-38岁,平均年龄为(29.6±1.5)岁,其中7例患者为经产妇,5例患者为初产妇,有6例患者进行过一次或者两次人工流产。
中西医结合治疗长时间胎盘滞留80例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长时间胎盘滞留80例体会作者:刘爽汤锋霍红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05期[摘要] 目的探讨长时间胎盘滞留的治疗方法。
方法联合中药辨证施治、针灸治疗及人工剥离、清宫术、手术等方式,治疗长时间胎盘滞留80例。
结果 80例患者均排出滞留胎盘,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胎盘滞留效果明显,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 胎盘滞留;胞衣不下;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中图分类号] R714.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b)-0119-02胎儿娩出后胎盘剥离过程出血过多或第三产程延长超过30 min称为胎盘滞留[1]。
对于长时间胎盘滞留,目前还没有明确定义,本科把胎儿娩出后胎盘停留在宫腔内时间超过24 h以上称为长时间胎盘滞留。
据报道,我国孕产妇34.3%的产后出血是由胎盘滞留导致的[2]。
长时间胎盘滞留是引起感染和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正确处理长时间胎盘滞留对预防产后感染和出血、降低产妇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本科于2007年6月~2011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长时间胎盘滞留患者80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0例患者中,36例来自本院,44例来自外院;自然分娩者27例,早期人工流产者38例,中晚期引产15例;住院患者68例,门诊患者12例。
既往史:有2次以上人工流产史36例,有中期引产史14例,宫内节育器取出后怀孕18例,无明显原因12例。
分类:胎盘剥离不全11例,胎盘剥离后滞留9例,胎盘粘连10例,胎盘植入6例,胎盘部分残留44例。
1.2 治疗方法1.2.1 中医辨证治疗。
根据不同证候使用方剂,气虚型使用加参生化汤[3]:川芎15 g,当归20 g,荆芥2 g,桃仁10粒,人参15 g,肉桂3 g(2帖后去之),炙草3 g,大枣2枚;血瘀型使用古没竭散[4](没药15 g、血竭10 g,研末,开水冲服)合失笑散[5](五灵脂5 g、蒲黄5 g,研末,开水冲服)。
中期妊娠自然流产胎盘顽固性滞留1例的观察及护理

J UR O NAL O L N F QI U UR I S NG
Jn 2 0 l8No 1 a .0 2Vo・ ・
・
个案护理 ・
乙 酰 唑 胺 引 起 急 性 肾 功 能 衰 竭 1例 的 护 理
素 盐 水 反 复 冲 洗 干 净 . 再 用 纯 肝 索 1 2 1 4 封 两 管 口 , 用 无 菌 纱 布 包 . ~ . ml 好 、 固 定 ,准 备 下 次 透 析 时 使 用 。
参 考 文 献
2) 日 上 午 拟 诊 为 急 性 肾 功 能 衰 竭 1
( F)转 至 肾 内 科 病 房 。 查 体 :血 压 AR
升 至 2 8m mlL. BUN 8. mmo / 6/ / 6 lL.
失 水 ,应 根 据 化 验 结 果 调 整 饮 食 , 如 低 钾 时 可 适 当 摄 人 高 钾 食 物 ,如 香 蕉 、
干果 类等 。 2 2 3 恢 复 期 . 饮 食 总 能 量 约 为
[] 1
根 据 患者 每 日 2 h的总 出 量 决 定 静 脉 4
酐 酶 , 使 眼 压 下 降 ,早 期 乙 酰 唑 胺 曾
作为 利尿 药用 于 治疗 充 血性 心 力 衰 竭 , 目 前 主 要 用 于 眼 科 作 为 治 疗 各 种 类 型 的 急 性 青 光 眼 的 短 期 辅 助 药 物… I。 19 9 9年 4月 我 们 收 治 了 1例 服 用 少 量 乙酰 唑 胺 导 致 急 性 肾 功 能 衰 竭 ( RF A )
患 者 男 .2 岁 。 因 右 眼 外 伤 致 前 3
房 出血 ,视物 模糊 2 、于 19 d 9 9年 4月
配合 治疗 及 护理 。
32例前置胎盘伴阴道流血的观察与护理

32例前置胎盘伴阴道流血的观察与护理摘要】探讨32例前置胎盘伴阴道流血的观察及护理。
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32例前置胎盘伴阴道流血的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经住院治疗及观察护理32例患者母儿平安出院。
结论前置胎盘伴阴道流血的治疗及观察与护理两者不可偏匪。
【关键词】前置胎盘;阴道流血;子宫收缩;硫酸镁;沙丁胺醇【中图分类号】R3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059-02 妊娠28周以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子宫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称为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常见的原因。
其典型症状是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住院的32例前置胎盘伴阴道流血的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前置胎盘的患者32例,年龄24~38岁,其中妊娠29~32周4例,33~36周19例,>37周9例。
妊娠次数:第1次2例,第2次4例,>3次28例。
分娩次数:经阴道分娩1次4例,经剖宫产分娩3例,余者25例均系未分娩病例。
诊断标准依据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
32例中,完全性前置胎盘5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8例,边缘性前置胎盘9例。
1.2结果: 5例入院时妊娠已达37周,且引导又有活动性出血,B超提示2例为完全性前置胎盘,3例为部分性前置胎盘,并提示胎儿已成熟,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余下27例虽然入院时又阴道出血,但未超过月经量,且妊娠月份小胎儿尚未成熟故给与卧床休息,使用硫酸镁或沙丁胺醇抑制宫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量施行期待治疗,延长孕周以助胎儿日趋成熟,本文27孕妇期待时间3~34天。
32例母子均存活,新生儿6例因出生时体重及评分均较低转新生儿科治疗。
利凡诺尔配伍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护理

利凡诺尔配伍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护理董彩英(浙江省义乌市妇幼保健院,浙江义乌322000)[关键词] 利凡诺尔;米非司酮;引产;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07-0984-01 本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利凡诺尔配伍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良好,能缩短住院时间,出血少,是一种理想的引产配伍。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 上述时期本院共收住中期妊娠引产患者120例,从中随机抽样100例健康孕妇,其中初产妇70例,经产妇30例,均为妊娠16~26周,测T、P、B P及妇科检查均正常,实验室检查提示各种生化指标正常。
将100例孕妇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2组孕妇产次、孕周、年龄均无明显差异。
1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利凡诺尔100mg羊膜腔内注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在饭后2h顿服米非司酮150mg,观察2组引产时间、蜕膜胎盘残留及产后出血情况。
2 结 果研究组平均引产时间36h,胎盘蜕膜残留14例,无产后出血者;对照组平均引产时间53h,胎盘蜕膜残留13例,无产后出血者。
2组平均引产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胎盘蜕膜残留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3 护 理311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由于对引产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往往顾虑重重,精神紧张,医护人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给患者以安慰,并讲解中期引产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口服米非司酮必须按医嘱准时给药,并详细交代服药方法(服药前后2h空腹,冷开水送服)。
312 病情观察 进入产程时注意观察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情况,如宫缩开始定期做肛查,必要时做阴道检查,生产过程中要尽量安慰患者,若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宫缩时喊叫不停,指导其做深呼吸或用双手轻柔下腹部,以减轻疼痛,缓解紧张情绪,使生产过程顺利进行,分娩时要特别注意检查胎盘完整性,有缺损时做好清宫腔残留组织的准备,产后根据症状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期妊娠引产后胎盘滞留32例治疗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索引产后胎盘滞留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依沙吖啶中期妊娠引产后胎盘滞留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
结果32例患者中胎盘粘连12例,胎盘完全剥离而滞留8例,胎盘嵌顿7例,胎盘部分残留5例,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站。
结论正确治疗和精心护理,是确保胎盘滞留患者疗效的关键环节。
标签:引产;胎盘滞留;治疗;护理;预防
胎盘滞留指胎儿娩出后,胎盘应在15min内排出体外,若30min仍不能排出,影响胎盘剥离面血窦的关闭,导致产后出血[1]。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升高和计划生育手术宫腔操作增多,成为胎盘滞留发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依沙吖啶引产临床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引产后出血者主要由于胎盘滞留或部分残留所引起[2]。
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中期妊娠引产后发生胎盘滞留32例病历资料,探讨胎盘滞留的治疗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2013年本站在实施中期妊娠引产后发生胎盘滞留32例,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6.5岁,妊娠14~24w,既往有人工流产、引产史29例,占90.62% ,有剖宫产史21例,占65.63%。
胎盘粘连12例,胎盘完全剥离而滞留8例,胎盘嵌顿7例,胎盘部分残留5例,伴软产道损伤3例。
1.2方法疑有胎盘滞留时立即做阴道及宫腔探查,行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本组胎盘粘连和残留17例。
在输液、输血、适当的镇痛或麻醉下,一手在腹壁按压固定宫底,另一手沿着脐带通过阴道进入子宫。
触到胎盘后,即用手掌尺侧进入胎盘边缘与宫壁之间逐步将胎盘与子宫分离,部分残留用手不能取出者,用大号刮匙取出残留物,并在B超引导下刮宫。
胎盘剥离后滞留8例。
立即导尿,然后在腹部以一手指置于宫底前方,其余四指置于宫底后方,握住宫底轻轻用力挤压,胎盘可自然娩出。
对轻压仍不排出者,重新外阴消毒,用手伸入阴道或宫腔,顺着脐带握住已剥离的胎盘拉出。
胎盘嵌顿7例。
当收缩环不能松弛,手取困难时,可在全身麻醉下,用手指扩张后轻轻将胎盘取出;或用卵圆钳探入宫腔,夹住胎盘旋转取出,嵌顿在子宫狭窄环以上者,可静脉缓慢注射安定10mg或在全麻下,待子宫狭窄环松解后,用手指扩张宫口取出胎盘[3]。
在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娩出胎盘的同时,给予宫缩剂,及时缝合软产道裂伤,以减少产后继续失血,并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注意点:必须根据粘连程度、阴道流血情况、患者一般情况,决定是否人工剥离。
当胎盘广泛粘连,阴道流血不多,不必立即强行剥离,可加用宫缩药,断脐后密切观察阴道流血及生命特征,胎盘部分剥离,有较多阴道流血,必须在建立静脉通道,有产科医师和高年资助产士协助下处理[4]。
1.3结果32例引产后胎盘滞留患者,经正确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治愈出院,
无死亡患者,门诊复查情况良好。
2 胎盘滞留的护理
2.1心理护理引产后胎盘滞留是重症患者,因阴道突然大量出血,常存在情绪低落、焦虑、烦躁、害怕、恐惧心理反应,甚至抵触、不合作。
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要主动介绍自己的名字,称呼患者的全名或加称呼,增强患者自尊。
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关心询问患者,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简单清楚的地回答,少离开患者,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采取任何治疗或护理措施时,须向患者解释目的及过程,并通过介绍成功病例,减轻患者思想压力[5]。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出血、药物不良反应及观察指标等事项逐一予患者指导与沟通,使患者及家属对该病有充分的认识与准备,积极配合治疗。
2.2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休克征要注意患者阴道流血中有无胎盘或胎膜组织,按摩子宫有无大量阴道流血伴凝血块等,对疑有胎盘、胎膜残留者,应做好胎盘剥离术、刮宫术前的准备,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畅通,备血、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
此类患者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征,要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及面色,定时测量并记录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休克早期常出现兴奋或烦操不安,后期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一旦发生休克,护理人员一定要冷静镇定,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确保静脉通畅,遵医嘱给予合理补液、给药及吸氧,作好特别护理记录。
休克纠正后,应安慰产妇,提供安静环境,促进患者睡眠,继续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阴道出血量,待产妇情况正常后,方可送回病房。
本组患者中,有5例于治疗过程中出现失血性休克征象,因及时发现及处理,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2.3做好基础护理,保持静脉输液通道顺畅,严格的执行”三查七对”保证输液、输血安全。
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防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
产后24h内,仍应密切注意产妇的一般情况。
指导患者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洗外阴,有出血者用消毒液洗外阴,并垫以消毒卫生巾。
及时更换会阴垫,以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严密观察与感染有关的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等;及时收集血尿标本,监测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发现异常及时和医师联系。
加强饮食营养指导,纠正贫血。
除口服硫酸亚铁、输血等措施外,还应鼓励孕妇多食富含高蛋白以及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绿叶蔬菜以及豆类等。
2.4严格记录阴道流血量有资料显示,胎盘滞留合并产后出血者占75.00%[6]。
因此,对于出血量较多者,应严格记录24h阴道出血量,及时评估患者情况。
本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即为产后出血,通过记录24h阴道流血量能够及时直观地了解患者出血情况。
一般常用称重法[1]进行判断,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助产人员不要惊慌,应及时采取适时而有效的方法预防及治疗。
如注射宫缩剂,按摩子宫等促进宫缩。
本组患者有7例通过记录阴道出血量,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抢救措施,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2.5出院指導术后禁止性生活1个月,避孕6个月,使子宫内膜能完成自然修复,1个月后复查。
指导患者观察阴道出血的色、量、气味等,如出现阴道异
常流血和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就诊。
术后2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从事增加盆腔充血的活动,注意外阴卫生,应用消毒卫生垫,以防逆行感染。
3 预防措施
多数学者认为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子宫内膜发育不良等是胎盘滞留的危险因素[7]。
因此,做好胎盘滞留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①作好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好避孕措施,减少非意愿妊娠,减少人工(药物)流产手术,对于有流产、引产、剖宫产史的孕妇,尤其是合并前置胎盘出血较少者,更应警惕胎盘滞留的可能。
本组病例有流引产史占90.62%,能证实这一点。
②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子宫疤痕形成。
本组病例剖宫产占65.63%,是导致胎盘粘连的重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对减少下次妊娠发生胎盘粘连有着重要的意义[8]。
③正确处理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配合手法按摩子宫,正确及时使用缩宫药物,以利胎盘剥离排除;绝大多数产妇的第三产程于3~5min内结束,若超过10min而出血逐渐增加时,不能盲目等待至30min后方给予处理,应立即采取措施,并给予相应处理,胎儿娩出后轻揉子宫,促进收缩,观察胎盘剥离征象,胎儿娩出后15min胎盘仍不能分离时,可经脐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0ml加缩宫素10U,促使胎盘剥离。
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排出的胎盘是否完整[7]。
④加强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节育手术质量,这是降低引产胎盘滞留的发病率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2-213.
[2]方爱华,王益鑫.计划生育技术[M]. 第3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86.
[3]胡娅莉,主编.产后出血防治[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89-190.
[4]任辉,常青,刘兴会,等.助产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27-228.
[5]贾灵芝,主编.实用ICU护理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94.
[6]肖中苏,谢建平.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滞留与人工流产的关系[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831-1832.
[7]郭宜川,何道会,郭娟.对引产后胎盘滞留患者的护理[J].华西医学2011,26(3):450-451.
[8]肖兵,熊慶.产后出血诊疗进展[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