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16~18世纪,奥斯曼帝国是欧洲国家体系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强权,疆域广阔,南抵波斯湾,北达匈牙利,西抵北非,东达里海。19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对欧洲的均势造成潜在威胁。奥斯曼衰落的原因有三:

1、俄国的威胁。

俄国对奥斯曼帝国的侵略,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占领出海港口。这一直是俄国外交、军事策略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奥斯曼帝国的打压,控制黑海乃至地中海东部,这在俄国向西南方向扩张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第二,俄国希望拥有奥斯曼帝国境内基督教徒的保护权,以获取特殊地位和利益,并最终统一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民族。

1768年,俄国兼并波兰,奥斯曼帝国向俄国宣战,史称第五次俄土战争。奥斯曼帝国战败并于1774年签订了《库恰克-卡拉奇条约》,将乌克兰南部地区割让给俄国,并准许克里米亚独立。1792年奥斯曼帝国再次战败,被迫承认俄国对克里米亚的统治权。

1806年,俄国入侵奥斯曼帝国,在英国海军的协助下,渡过多瑙河,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1812年奥斯曼帝国战败,签订了《布加勒斯特条约》,将比萨拉比亚(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摩尔多瓦)割让给俄国。

2、民族主义浪潮。

19世纪,巴尔干地区民族起义不断,并得到了俄国的暗中支持。1821年,希腊独立战争爆发。这是“东方问题”的第一次危机。

至1825年,希腊革命形势严峻,正值俄国的尼古拉一世继位,准备动用军事力量,支持希腊革命。在英国的调停下,俄国最终放弃了战争,并同英法签订了《伦敦条约》,呼吁奥斯曼土耳其在保有宗主权的前提下,承认希腊人自治。1827年,由于奥斯曼帝国拒绝接受调停,英法俄联合舰队摧毁了奥斯曼和埃及的联合舰队。

俄国趁火打劫,发动第八次俄土战争。1829年9月,俄土双方签订《亚得里亚堡条约》,规定:将外高加索地区割让给俄国;承认希腊和塞尔维亚自治;拆毁多瑙河河口的军事要塞;准许一切国家的船只自由通行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等。俄国在近东的势力明显增强。

1832年,奥斯曼承认希腊独立。

3、内部分裂。

1831年,埃及总督梅赫梅特·阿里父子背叛了奥斯曼帝国,率军占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直逼博斯普鲁斯海峡。奥斯曼军队连连失利,不得不向欧洲大国求助。这是“东方问题”的第二次危机。

这时,欧洲列强的态度出现了分歧。英国不愿卷入亚欧大陆的纷争,也不愿和法国合作。法国表示将会尽可能保全奥斯曼帝国,防止其成为俄国的附庸;同时又暗中支持叛军,希望埃及独立后依附于法国。普鲁士为了避免和奥地利、俄国产生矛盾,早已宣布放弃近东地区的利益,没有作出任何承诺。奥地利既担心俄国的扩张会损害它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又希望俄国和它保持盟友关系,支持奥地利镇压境内的民族起义(至少,不要鼓动斯拉夫民族反抗奥地利统治)。

一向觊觎奥斯曼领土的沙皇俄国,许诺将“保护”奥斯曼帝国,并以此为借口,将舰队开进博斯普鲁斯海峡,并在君士坦丁堡附近驻军。

为抵制俄国的这一行动,法国公使劝说阿里父子与奥斯曼帝国谈判。梅赫梅特要求获得全部的叙利亚地区和部分的小亚细亚地区,以及对埃及的统治的世袭继承权。英国、法国、奥地

利担忧俄国可能采取进一步行动,要求软弱无能的中央政府向叛军让步,以尽快结束谈判,达成协议。1833年,奥斯曼皇帝被迫接受上述条件。5月,埃及军队撤退,危机暂时缓和。

二、列强的外交博弈

1833年7月,沙俄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为期八年的《温恰斯克斯条约》,规定:在战时,土耳其关闭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仅对俄国军舰开放。这实际上把黑海变成了俄国的内湖,把奥斯曼变成了俄国的守卫。

1839年,英、法、俄、奥、普五国一致同意,在东方问题上将采取联合行动。不久,五国提出了联合照会,规定奥斯曼帝国处于五国的“共同保护”之下。俄国为了避免英、法、奥联合对付自身的不利局面,原则上接受了照会。

英国提出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要求阿里放弃叙利亚,而奥斯曼承认阿里在埃及的世袭统治权。法国却仍然支持阿里统治叙利亚,认为英俄两国的利益冲突过大,不可能结盟对付法国。可是,俄国利用英法的分歧,提出废止《温恰斯克斯条约》——两海峡对所有国家关闭,得到了英国的支持。法国逐渐被其它四国孤立。

1840年,英、俄、奥、普四国和奥斯曼签订了《伦敦条约》。1841年,法国也加入条约。条约规定奥斯曼帝国必须禁止任何外国军舰通过海峡。但由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这一条款实际上无法执行。而且,俄国丧失了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地区的特权,这为克里米亚战争埋下了伏笔。

三、克里米亚战争

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在历史上,法国对前往奥斯曼境内朝拜的基督教徒,一直拥有不成文的保护权。1740年,法国和奥斯曼政府签订了协议,将这种保护权正式确定下来。1774年的《库恰克-卡拉奇条约》却规定:俄国可以在君士坦丁堡设立俄国保护的东正教堂;要求奥斯曼帝国修改法律,保护基督教徒权益等。这实际上也承认了俄国的某种特殊保护权。法俄之间的矛盾逐渐形成。

为什么教徒的保护权特别重要呢?它不仅涉及到教会的财产等经济利益,还事关教派相争。奥斯曼境内的基督教教派之间、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相互敌视,时有冲突。19世纪,随着奥斯曼的衰落,帝国不能为基督教徒提供安全保障,于是各个教派纷纷求助于外国势力——东正教徒求助于俄国,天主教徒求助于法国,新教徒求助于英国等。

1853年初,法国要求奥斯曼赔偿被东正教徒夺走的财产,并要求获得在圣地的监护权。俄国对此表示不满,并对奥斯曼帝国施加压力。不久,法、俄展开谈判。在英国调停下,法国同意保持现状。而俄国却进一步向奥斯曼帝国提出,希望拥有对奥斯曼全境1000多万东正教徒的保护权,并在耶路撒冷建立保护地。形势再度趋于紧张。

奥地利等国担心俄国一旦获取保护权,将会控制近东地区,形成霸权,彻底打破欧洲的均势,因而组织俄土双方在维也纳谈判。会议上提出了“俄、法两国在奥斯曼境内享有平等地位”的提案,但奥斯曼政府自恃有英法支持,拒绝接受。事实上,土耳其的判断是正确的。英国出于维持欧洲均势的需要,决不允许奥斯曼帝国被瓜分,更不允许俄国坐大。反观俄国,为增加谈判筹码,占领了奥斯曼境内的摩尔达维亚和瓦拉西亚两个公国,以要挟奥斯曼帝国,这被英法视作挑衅行为。

10月,英、法、奥、普四国发表宣言,要求保证奥斯曼帝国的完整和独立,呼吁奥斯曼帝国推进改革并善待基督教各教派。四国希望和平解决该问题,但奥斯曼政府并没有接受,相反,于10月8日对俄国发出最后通牒。10月23日,奥斯曼帝国正式对俄宣战。奥斯曼军队出其不意,占领了俄国境内的圣尼古拉斯要塞。11月,俄国展开反攻,全歼奥斯曼帝国舰队。俄国趁此机会提出和谈,既希望凭着小规模战争的胜利获取更多利益,又担心时间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