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因素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浅谈两岸关系

浅谈两岸兄弟关系【内容提要】台海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台海两岸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此后虽历经坎坷,却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
1949年起国共分治两岸。
随后,李登辉,陈水扁登台,抛出台独言论,妄图分裂祖国,造成两岸关系一度紧张。
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开始发展两岸关系,两岸关系大为缓和。
然而,台海问题极其复杂,两岸最终走向统一道路依然漫长。
两岸关系未来走向不明朗,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住两岸走向统一的历史潮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关键词】两岸关系历史现状台独统一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举行的中外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对于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提问时表示,两岸正在商签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一个综合性的、具有两岸特色的协议。
温家宝总理强调两岸商签经济合作协议时的“兄弟关系”。
温家宝总理说,“我知道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可以解决的。
“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这句话出自《左传》意思是说,尽管兄弟之间存在分歧,但仍应以血缘关系为重。
自古以来,台湾海峡就是中国的内海。
公元三世纪以来,台湾岛与内地之间的交流没有中断过,即便是国共争执后的两岸分治时期也是这样。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国家,海峡两岸的关系是兄弟关系,不是邻里关系。
无论处于弱势也好,强势也好,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是没人可以抹杀的事实,两岸终将走向统一,这是历史的潮流也是全球亿万华人共同的愿望。
1949年12月,蒋介石撤至台湾,共产党取得了大陆的统治权。
到此,共产党统治大陆,国民党治理台湾,海峡两岸分治局面延宕至今。
蒋氏父子虽与大陆采取敌对政策,但反对台独。
蒋氏父子去世后,李登辉上台后抛出“一边一国论”。
陈水扁步其后尘,大力推行台独政策,导致两岸关系恶化,渐行渐远。
2008年,马英就上台后,开始与大陆接触,两岸关系虽大为缓和。
现在两岸关系较之于以前有了历史性的转变。
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1、这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
3、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
4、祖国统一是历史最终的发展趋势。
不利因素:1、我国大陆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
都不成熟。
2、台独分子不断破坏。
3、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
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1.香港问题的由来: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割
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的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九
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租期为99
年。
2.澳门问题的由来: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
强行进入澳门。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政府签订《中葡
和好通商条约》,正式强占了澳门地区。
3.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成为中
国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集团的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
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
的状态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侵华论功客观上来说,帝国主义侵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灭亡的步伐;不能否认,帝国主义的入侵确实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有积极地一面,但是却不能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
首先,从侵华战争的性质来看。
帝国主义的入侵首先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这一战争性质决定了帝国主义的入侵是一场赤裸裸的掠夺。
因而无论它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都无法说他的侵略有功。
它都会成为一场罪恶之战。
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中国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它对中国积极方面的影响远远不足以补给消极的影响。
其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目的来看。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以方便它们的资本输出。
帝国主义的的侵略在不自觉中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但是它们的主观目的仍是追求在华的最大的利益。
它们为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对中国军事上进行打击,政治上进行控制,经济上进行掠夺,文化上进行压迫。
正如马克思所说,帝国主义侵华即使有一定积极作用,那也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再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来看。
1向中国发动了多次的侵略战争。
如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侵略和压迫,把中国逐渐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用战争打败中国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不但占领了中国周围许多原由中国保护的国家,而且还抢去或“租借”了中国的部分领土。
2.迫使中国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并且取得了在华驻扎陆军和海军的权利,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并且把中国划为几个帝国主义的势力圈。
3.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这样更能方便它们倾销自己的商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和农业的原材料基地。
4.在中国经营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企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并对中国资本主义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直接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21531567

美国对 中国在 国际社会 中的角色 认知和 战略定位向来是影响 中美关 系的重要 因素之一 。小布什政府第
一
任期上台伊始就将中国定位为 “ 战略竞争者” 而不是克林顿后期的战略合作伙伴 , 有时甚至认为中国是潜
在的敌人。随着情势的发展和美国政府对华认识加深,美国对华战略定位也不断发生变化。20 年 9 2 05 月 1 日, 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晚餐会上发表 《 中国向何处去: 从成员到责任》 的演讲时 指 出 ,我们需要促使 中国成 为国际体系 中的 “ 利益相关者” 2月 8日,中美 第二次战略对 话在华盛顿结束 。l 后, 佐立克再次表示,因为中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参与者 ,美国希望中国作为 “ 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与 美国和其它国家一道 ,维持 、改革 、推进这个已经使中国获得 成功的国际体 系 。 06年 2月 6日, 20 美国国防 部在最新发表的 《 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 美国对中国的 目 标是 , 继续使中国成为经济上的伙伴和 “ 负责任 的利益 相关者 ” 2 。『 利益相关 者” 然 已经成为美国对 华战略的最新定 位 。 一定位的变化不仅在 中 俨 这 美两国引起强烈反响,也牵动了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的敏感神经。本文将运用国际关系中的建构主义理论, 从身份 、认同、利益的角度入手 , 深入分析美国对华战略定位转变及其对台湾『题的影响。 口 J
维普资讯
20年第 1 0 6 期 ( 总第9 期 ) l
台湾研究集刊
T I N EE R H Q A T R Y A WA R S A C U R E L
Nol 2 0 , o6 G n rl e e No9 a .1
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关系简析

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关系简析21世纪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世纪,它不仅仅给我们学生带来机遇与挑战,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诸多的挑战。
台湾问题是目前中央政府最核心的问题,大陆政府要发展并壮大,必须解决好台湾问题。
美国是现在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己的霸权统治地位。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亚洲地区美国最有力的挑战者,只有把中国问题解决了,美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地位才得以建立。
中国现在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在亚洲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的加大,这更增加了美国从经济上遏制中国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台湾问题成为了美国最后的一张底牌。
而中国由于要高速的发展经济,那么必然和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建立经贸往来,并要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影响。
两岸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美好愿景和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
当前形势下,海峡两岸关系总体平稳向好,但仍有着诸多阻碍因素和不稳定因素,两岸的最终统一任重而道远一、国际因素:美国因素-这是两岸发展的最大阻碍力量。
从全球战略上,美国把台湾作为制约中国崛起的一颗重要棋子。
美国想当世界霸主就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与之抗衡。
二、两岸因素:岛内的台独势力扮演了破坏与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角色,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破坏力量。
台湾经历了李登辉和陈水扁台独势力长达20年的统治,其在位期间大搞台独政策,不仅是在政治上和中国切断关系,而且在思想上、情感上、文化上、教育上全面彻底地清除所谓“中国因素”。
这些都造成了两岸在统一意识及认同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军事威慑对于台湾的效果减弱,也是导致台湾加速台独进程的很重要因素。
美国不断对台军售,使台湾的军备总体上有了飞跃,台湾政府认为可以和大陆抗衡一段时间了,并且有美国在后面撑腰,使台湾政府腰杆更硬。
也是导致台湾问题的久久不能解决的原因之一不过我们也应认识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美国因素只是外部因素,发挥作用的终归是内因,尤其是在随着中国大陆自身实力的增强,美国等外部因素对两岸关系影响将会直转急下。
现阶段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因素和阻碍

现阶段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因素和阻碍山东郭洪涛郭老师:您好!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在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突破,现在只有宝岛台湾仍然与祖国分离,您认为当前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同时面临的主要阻碍是什么?学生:谢亚萍谢亚萍同学:您好!新中国成立后,从西藏和平解放,到香港、澳门回归,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现在没有解决的只剩下台湾问题,现阶段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主要有: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承认;②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在2008年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支持台独的民进党下台,就是最好的例证,这充分说明台独不得人心,台独也没有任何出路;③中英、中葡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也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这些都为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然我们也必清醒的认识到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阻碍仍有很多,我们必需努力克服,早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阻碍有:①美国、日本等国支持台湾、干涉中国内政以及对台军售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台湾问题得不到解决主要就是由于外国势力干涉和台独势力阻挠。
2008年10月3日,美国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通知国会决定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反导系统、“E-2T”预警机升级系统、“阿帕奇”直升机等武器装备,总价值达64亿美元。
这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挑衅,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这一行径进一步助长“台独”势力的气焰,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②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活动猖狂,是台湾问题最大麻烦的制造者,是祖国统一道路上的绊脚石。
李登辉继90年代初抛出“一中一台”、“一国两府”后,又于1999年7月9日公然抛出“两国论”。
形势与政策思考题

思考题1.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带来的后果及应对特点:(1)能源资源约束明显,人均资源量低;(2)供需矛盾突出,利用率低;(3)能源结构不合理。
后果:我国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的比重最大。
随着石油、天然气和水电事业的发展,煤炭消费比重有所下降。
但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变。
除煤炭消费下降之外,其他能源种类均有所增长,其中以石油增长为最快,天然气最慢。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量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我国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但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给我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应对:①加强各领域的节能。
建立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效目标;采用辅助政策,发展节能产业;使产业结构向低能耗方向转变;在产业发展政策中强化节能概念,将能源效率指标作为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量化指标,落实到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工程设计、验收指标体系中。
②向可持续方向引导能源需求。
节能是消费行为和结构的重大改变,必须动员全社会节能。
要在强化公众节能意识方面有所突破,鼓励社会合理的消费选择。
③建立提高能效的激励机制。
我国应完善向节能倾斜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和社会的节能行为。
④健全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管理体系。
强化各级政府的节能管理机构并使其只能法制化和规范化,建立政府节能管理机构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
⑤节能降耗融入各个行业。
工业是耗能大户,并且箕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污染水平呈反相关。
工业上鼓励技术改进、鼓励最佳可行技术和最有经验推广是关键,同时必须把降低能耗融入到研究开发之中。
⑥发展可再生能源。
我国具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条件,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开发前景广阔。
2.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1)“开源节流”。
在“开源”方面,要加强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治权上相互分离,尚未统一的一种段态、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
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因素很多:台湾当局者中“台独”势力的存在;国外反华势力的介入(特别是美国的干扰);台湾与大陆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要想解决台湾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各方方面因素,逐一击破。
首先,政治层面,大陆不仅要加强与台湾当局领导集体的高层对话,也要注重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交流,并不断巩固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让国际势力对中国内政问题的干预力度降到最小。
其次,经济方面,台湾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开放经济,大陆最近几年大陆的经济实力也在逐年攀升,这就为两者经济上的交流和接近提供了机会,大陆政府应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来鼓励和支持两岸商贸的往来,让两岸的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取代美国作为台湾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这样不仅有利于大陆对台湾的吸引力,同时也减小了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预力度。
然后,文化方面,台湾与大陆有着相同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加强开展两岸之间传统文化方面的活动,共同学习回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团结、爱国、统一、家等文化理念,寻找文化上的共鸣,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近代两岸在文化上出现了差异,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但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走近彼此,加强两岸的民间交流,包括促进留学生的交流、两岸人们的旅游来往等形式,同时大陆要加强文化宣传,让台湾人民更多的了解到大陆的真实情况,消除历史遗留的偏见……..
台湾问题的解决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努力的,但我们要有信心,两岸会走得越来越近,关系越来越紧密,最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美国因素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台湾问题产生、发展和至今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来说是美国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的政治博弈,主要是与美国的博弈。朝鲜战争之后,美国公然介入台海局势,对蒋氏父子改遗弃为利用。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对台政策才作出了必须的战略修正,“中国必将统一,但不是现在”,是1978年美国检讨分析对台政策之后的结论。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因素无时不在,只能正视,无需回避。九五、九六台海危机逐渐平复之后,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以及13亿中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有进一步深刻的印象和体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具有全局意义的国家战略发展道路。要实现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崛起,必须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从中国大败退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列主权或领土问题。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但是在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态势下,美国政府为了本国利益,向台湾出售枪支弹药等武器支持其独立,美国政府这一行动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和台湾问题的解决增加了新的问题和阻碍。台湾问题至今仍是影响当今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台湾问题刻不容缓。 台湾问题影响着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台湾问题成为美国全球化战略中的一个棋子。美国主张两岸“不战不和,不统不独”,力图无期限推迟中国统一。再加上日本“以台制华”为目的的政策,制约中国发展,遏制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步伐。美国和日本政府的介入,令本来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面临国际化的局面。同时,由于近年美国加强对台售大规模武器以及其扩大在东亚的军力存在,使东亚地区的安全环境逐渐恶化,台湾问题不确定性的发展趋势使中国传统的睦邻外交政策受到威胁,国家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台湾问题阻碍着中美两国的关系的良性发展,也是现今最有可能导致中美直接发生军事冲突的焦点,中国由此不得不面临美国军事介入,国家的安全环境面临潜在的威胁。 为什么把台湾在国家的和平发展中看的这么重要呢?从世界地图上看,台湾地处中国大陆东南沿海,濒临日本,菲律宾,印尼等国,面向太平洋和南海,台湾海峡又是日本称之为石油“生命线”的中点和必经之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而且,台湾被称为祖国的宝岛,岛内自然资源丰富,岛周围的近海又有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潜力。另外,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强权国家就利用台湾问题胁制中国,外国的介入非常明显,对我国的核心利益和国家尊严构成极大的威胁和损害,而且还会继续下去。可以说,如果不解决台湾问题,中国的和平发展即使其他所有指标都达到了,也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更不能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果台湾问题不能和平解决,台海爆发战争,首先受波及的是我国的进出口业务,国际间的金融业务交流也将受到大幅影响。由于出口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巨大份额,即使是国内市场保持一定的增长率,我国的经济总量仍将受影响而减少。战争需要大笔的经费支出,耗费有限的资源,这将直接影响我国在经济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国内市场将形成通货膨胀,股票,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挫。战争中将对原有的基础设施造成破坏。中国大陆及台湾岛内的资产难以避免的外流。 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湾属于中国的问题不仅做出明确表态,而且也把台湾排除在美国的“防御圈”外,其放弃台湾国民党政权。蒋介石惶惶不可终日,离开了美国,他决无可能守住这个孤岛。此时,大陆做“解放台湾”的准备。 然而,两个重大情况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走向:一是中苏两国签订友好条约,新中国“一边倒”的政策大局已定,美国对建立新的中美关系不再抱有希望;二是朝鲜战争突然爆发,这促使美国重新调整其东亚战略,同时也让美国找到了插手中国内部事务的“口实”。 195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并公开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在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案,组成“联合国军”开赴朝鲜的同时,6月29日,美国第七舰队进人台湾海峡,担负起“保护”台湾的任务。 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是对新中国的公开挑衅,是对中国内部事务的公然干涉。这一事件,既是影响东亚局势的大事件,也是导致中美关系由徘徊、观望走向对抗的大事件。自此,拉开了中美交恶数十年的序幕,也使“台湾问题”随之而生。 如果说,美国是台湾问题的始作俑者,那么,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正是台湾问题的发端。其产生的后果和影响,贻害当时,困扰现在,将来的前景也难以预料。 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 对于美国政府,台湾问题是其制衡中国崛起的一张牌,故近年来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的立场上也逐渐清晰化,那就是一方面遵守和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两岸任何一方单方面做出改变现状的行动;另一方面,处于冷战思维,暗地里却加大售台武器的力度,并强化“中国威胁论”,力图阻碍中国的统一进程。近年来,美国已进一步介入台湾问题,并为长期维持两岸分离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安全措施,令两岸的局势发展进一步复杂化。美国反对中国大陆以武力改变台海关系现状,也反对台湾宣布法理独立,但默许其以“事实独立”的方式存在。 美国目的是要保持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局面,既便于美国控制台湾,又便于美国制约中国大陆。美国政府一方面既可宣布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声称对台的“三不”政策,同时又通过所谓“台湾关系法”,搞对台“军售”。可以说,美国既不愿看到“急统”,但也担心“急独”。这是美国两党基本认同的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政策。 美国目前对台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军事领域,将导致东亚地区的军备竞赛,使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增。(2)在政治领域,虽然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但美台间的非官方的实质性关系却发展迅速,且美国国内不时传来“以台制华”和“协防台湾”的声音,这很大程度上一方面是出于美台政治体制模式相近,价值思维接近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基于遏止中国发展的需要,其影响就是使中美关系裹足不前,彼此间缺乏政治互信,进而导致两国民众的敌对。(3)区域合作领域,由于美国在亚太地区以美日同盟为战略支点,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立场和态度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和主导着日本对台态度,加大了中日在区域内合作处理国际事务的难度。 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演变趋势 总的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改变,仍将以保持台湾海峡稳定,维持两岸现状为主要政策目标,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作用也将呈现基本稳定的态势。 从美国对华战略来看,美国以台制华的基本方针也不会有大的改变。美国在亚太地区担心的主要挑战之一,是中国力量的上升而引起的力量对比的变化。在美国看来,只要台湾继续保持与北京的分离,中国相当一部分力量和资源的增长就会被消耗在台湾问题上,中国的上升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滞。因此,美国不会放弃以台制华的努力,将继续推行介入即干涉政策,在对台军售、支持台湾加入某些国际组织一些问题上,甚至可能加大力度。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实力和国际作用的增强,也会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中国的诉求来看,中国在未来很长的时期内,都将集中精力建设小康社会,维护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十分重要。中国不会也不想把美国当成敌人,中国在对外关系上把中美关系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致力于与美国发展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中国的这种态度和努力,会降低中美关系发生大的逆转的可能性,而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无论对台湾分离主义势力,还是对美国国内某些反华势力借台湾问题兴风作浪都会起到很重要的抑制作用。 如何看待美国对于台湾问题的影响 美国因素已经并将继续对两岸关系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一)助长了岛内“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二)增强了台军的军事实力,是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主要靠山;(三)影响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不过美国因素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力,并不是无限度地扩张的。它必然要受一些因素的制约。 面对国家分裂的危险,中国在反“台独”、反分裂问题上,表现出最大的决心、最强硬的姿态,并做好了应付最复杂局面的准备。从军事上说,一旦“台独”得势,大陆将不惜采取潜艇封锁、导弹攻击直到登岛作战等方式,坚决粉碎“台独”企图,即便因此而导致中美对抗也在所不惧。 毫无疑问,解决台海问题,武力方式也并非最佳选择,推进和平统一,关键还是三条:一是靠发展,大陆要用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提升民族凝聚力;二是有耐心,“和平统一”只要能往前走,步子大小快慢都在其次;三是讲智慧,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谈,没准就找到一个好办法。 中国解决目前台湾问题对策 维护我国领土完整是我国伟大复兴的光荣任务。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而复杂的过程。因此,采取正确的维权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美国因素是台湾问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可以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