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头

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给出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

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

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

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60-70Gy,照

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

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

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

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

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部分切除术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围,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的

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围。 CTV+0.5cm

16.“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半年体重减轻

大于10%)称为“B”症状。

17.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 ring)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所

围绕的环形区域。

1、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

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2、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

3、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

4、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

5、临床肿瘤学——肿瘤病因学,病理组织学,诊断学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各种疗法的配合。

6、亚致死性损伤(sublethal damage,SLD)细胞受到照射后在一定时间能够完全修复的损伤。

7、潜在致死性损伤(potential lethal damage,PLD)细胞受到照射后在适宜的环境或条件能够修复,否则将转化为不可逆损伤,从而最终丧失分裂能力。

8、致死性损伤(lethal damage,LD)细胞所受损伤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修复。

9、氧效应:放射线和物质作用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存在差异的现象

无氧状态产生一定生物效应的剂

10、氧增强比=————————————————————

(OER) 有氧状态产生相同生物效应当剂量

11、相对生物效应(RBE)——达到相同生物效应时,标准射线与某种射线剂量的比值(250KVX线或60Co 线)

产生一定生物效应标准射线的剂量

RBE =——————————————————

产生一定生物效应某种射线的剂量

12、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一个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分裂活跃性成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

13、最小耐受量(TD5/5):一定的剂量-分割模式照射后5年严重放射并发症发生率不超过5%的剂量。

14、最大耐受量(TD50/5):一定的剂量-分割模式照射后5年严重放射并发症发生率不超过50%的剂量。

15、容积调强旋转放射治疗,是一种动态调强旋转治疗技术,这种技术采用一个或多个臂架旋转的方法来

治疗病人,在臂架旋转时光栅大小、臂架运动速度和剂量率可根据治疗要求同时进行改变。

16、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以圆形小野作非共面、多弧度、等中心旋转照射,实现多个小野集束分次照射靶区。

17、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RS)——使用小野集束射线对靶区施以单次大剂量照射。

18、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将治疗及与影像设备结合在一起,每天治疗时采集有关的影像学信息,确定治疗靶区。

19、间期死亡 (即刻死亡)——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受照射后立即死亡

大剂量(≥100Gy)照射后死亡的机制

20、增殖期死亡 (分裂死亡、延缓死亡或代死亡)——正在分裂的细胞受照射后再分裂一次或几次后死亡

小至中等剂量(2-10Gy)照射后死亡的机制

21、细胞存活——只有保留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才能被称为存活细胞。

22、细胞存活曲线——是定量描述辐射吸收剂量与细胞存活之间关系的曲线。

23、生长分数(GF) GF=增殖周期的细胞数/总细胞数•人体肿瘤:30%~80%

24、剂量率概念:放射源/加速器单位时间释放的剂量,cGy/Min

X或γ射线的剂量率是决定一个特定的吸收剂量的生物学效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27、OR (危险器官)——其放射敏感性可能对治疗计划及(或)处方剂量有重要影响的正常组织。

1.何为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四原则(6.3.1)

答:①肿瘤剂量要求准确.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肿瘤即靶区;②治疗的肿瘤区域,剂量分布要均匀;

③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的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的受量;④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其耐受量的照射。

2.简述放射治疗剂量选择的基本原则(6.

3.4)

答:放射治疗的剂量取决于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肿瘤的大小,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性等。一般情况下治疗鳞癌需要60-70Gy/6-7W,腺癌需要70Gy/7W以上,未分化癌约需50-60Gy/5-6W。

对于亚临床病灶,放疗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只需一般剂量的2/3或4/5即可控制肿瘤生长。目前治疗方法多适当地扩大照射野,使其包括可能浸润或可能转移的淋巴区,待达到亚临床剂量后,缩小射野,针对肿瘤补足剂量。对于大的肿瘤,由于血运差及乏氧状态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故最好能采取与热疗或手术的综合治疗。

3.放射治疗有哪些主要全身反应?

答: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感。血液系统:白细胞计数减少。其它系统:疲乏、头痛、眩晕。

4.什么要采用分次照射的方法治疗肿瘤?(6.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