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下册-《有生命的石头》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苏少版 (共40张PPT)

胆创作,激发热爱石艺术的情感
教学准备:
• 教师:PPT 大大小小的鹅卵石、 树枝、树叶、毛线等辅 助材料
• 学生:毛笔 石头 白胶或者双面胶 水粉颜料 铅笔 勾线笔
• 教学环节
• 第一个环节欣赏导入 激发兴趣 • 第二个环节引导启发 初次尝试 • 第三个环节 深入探究 自主合作 • 第四个环节 课后拓展
作业要求
• 通过绘画、拼摆完成一幅作品 • 要求画面生动、有创意。 • 拼摆时注意构图,可添加适当的背景。 • 最后用白乳胶或双面胶固定石头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 标,确定《有生命的石头》一课属于“造型·表现” 学习领域,即通过观察石头的形状与大小、色彩与花 纹等元素,运用绘画、拼摆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 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石头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石头装饰和 收藏石头的,学生通过欣赏感受石头的形态各异、色 彩丰富,体验石头带给人的美。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造型和审美能力相对低年级比较 强,具备综合实践的能力,小组分工也比较配合。 在本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观察-动脑--动手实践”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过程,让学 生在小组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 通过对石头天然的色彩和造型特点的欣赏,感受石头的 艺术价值
• 用鹅卵石等石头进行创作绘画 • 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对石头进行不同的拼摆组合,
苏少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有生命的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少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有生命的石头》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用行动描绘出石头的外形特点。
2.能够思考石头的艺术美感,表现出石头的魅力与丰富性。
3.能够体验石头给人的启示,使自己创作的内容也富有生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石头的外观特点,通过线条和形状把握其本质特征。
2.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如色彩、构图等,凸显石头的艺术美感。
3.加深学生对石头灵性的认识,通过体验和表现来达到石头启示的效果。
教学准备1.教材:苏少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有生命的石头》。
2.教具:白色板书、黑板和彩色粉笔。
3.材料:白纸、彩色铅笔、橡皮擦和水彩颜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环节1.老师问学生:你们看过有生命的石头吗?(在讲解中加入图片或视频进行介绍。
)2.老师引导学生:那么什么是石头呢?它有什么样的形态和形状呢?(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不同形态的石头,使学生能够理解)3.老师征求学生对石头美感的感受和看法。
操作环节1.老师带领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石头,并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形状来克服画石头的难点。
2.老师在黑板上展示石头的不同形状和颜色,并运用阴影进行描绘使学生能够理解石头的基本特征。
3.老师引导学生使用彩色铅笔和水彩颜料来表现石头的艺术美感。
第二课时导入环节1.老师让学生上一次课所画的石头展示给大家看,让学生有互相研究和学习的机会。
2.老师回顾上一次课的学习内容,询问学生有哪些发现和创新。
操作环节1.老师讲解石头有生命的美感,引导学生通过多种不同的手法来表现生命力,比如色彩、构图和质感等。
2.老师示范石头的不同表现方式,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3.老师指导学生再次练习表现石头的美感,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课时导入环节1.老师播放关于石头的视频,引导学生体验石头给人的启示和灵性。
2.老师分发比较平整的石头块让学生亲自触碰石头,其中夹杂着一些与石头有关的问题,以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
操作环节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和操作石头,让学生能够产生自己的思考。
六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7-苏少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鹅卵石等石头进行石头联想绘画 2、通过对石雕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石 文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对话感受古代石刻艺 术的魅力,能够运用水粉颜料进行简单的造型 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 造力,激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珍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设计富有创意和美感的石头造型。 2、通过欣赏霍去病墓石刻群的图片,感受石 头雕刻的艺术特色,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运用颜料在石头上创作因石联想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作品范图、毛笔、颜料、石 头等示范工具 学生准备:毛笔、水粉颜料、石头
小发现
因石联想
形状
观察 肌理
色彩
哪件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
教师示范
①通过观察,找到最佳角度
②用笔勾画草图
③水粉厚涂
细节刻画
• 作业要求:
(1)对你的石头进行观察、联想,寻 找最满意的角度
(2)运用水粉颜料进行着色,注意控 制笔上的水分
(3)发挥无穷的想象力,作品力求新 颖、奇特
热爱美 向往美 追求美 创造美 享受美
南京游客在埃及 神庙上刻上到此一游 事件。
中0年,德国一雕像被酸雨损坏
左侧图片摄于1908年
右侧图片摄于1968年
《有生命的石头》
谢谢!
《有生命的石头》
教材分析
• 欣赏·评述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除了通过欣
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 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 背景……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 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 神。”
学情分析
本课通过大量的石雕图片欣赏,感受蕴涵于石 雕艺术中的中华民族进取、顽强的精神,提高 人文素养。 到生活中去收集石头,根据石头的外形特征, 制作一个有趣的石绘作品。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15 有生命的石头苏少版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有生命的石头作者孙志玲类型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划分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它是一节在本册教学中起到提高审美水平、增加文化内涵作用的课。
也是一节文化内涵很深的课,需要老师掌握丰富的知识,厚积薄发,同时又不能讲得太深,要深入浅出,知识点要点到为止,引起学生的兴趣即可。
学生情况:六年级学生处在青春期,上课时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发言,生怕自己说错了,会遭到同学耻笑。
所以课堂总是静悄悄的,很安静。
了解到学生的这个特点,老师就要注意课上对于学生的发言、学生的作业,不要轻易否定,要以肯定为主。
即使说错了,也要先肯定再婉转地提出改进意见,千万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教学方式、手段:1.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这节课由于文化内涵比较深厚,为方便学生理解,一定要图文结合、视频文字结合来讲解。
2. 注重趣味环节的设计。
学生对于石文化的知识几乎是空白的,就全靠教师的生动讲解,帮助学生头脑中建立石文化的意识。
但枯燥的知识讲解多了,学生会反感。
3. 本课想象力的培养围绕“因石想象”展开,“因石想象”的环节设计易于激发学生想象力。
提示学生的想象,可一石多想,面面不同,石石不同,各有想象。
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注意方法的提醒,窍门的提示,帮助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作业出彩,提高自信心。
教师准备:PPT、毛笔、颜料、教室布置成各种石刻作品荟萃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多种视觉参考。
学生准备:毛笔、水粉颜料、石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重点了解石头在人类生活历史和文明进程中的作用;2. 通过对中外历史上不同时期石刻作品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的欣赏,了解中外石刻艺术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外石刻艺术作品和石头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3. 用鹅卵石等石头进行石头联想绘画;4. 了解石刻艺术的多种拓展技法和应用。
在了解石刻知识的基础上,深刻感受石头的价值,引导学生参与石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苏少美术六下《15有生命的石头》精品优质课

中外石雕作品
约70多米高的 四川乐山大佛雕凿 于距今1500年的唐 代,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列入“世界 文化与自然遗产名 录”。
—— 乐山大佛
这座麒麟 坐落在南京市 栖霞镇狮子冲, 是现在能见到 的1700多年前 南北朝时期最 精美的石雕。
中外石雕作品
中外石雕作品
将
军
——完成
像
鹅卵石绘制题材: 1、动物 2、植物 3、人物 4、风景
学生练习:
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进行石头联想绘画创作
现代展望 雕塑(不锈钢)
现代雕塑(金属) 亨利•摩尔(现代) 英国
靠枕
鹅卵石凳子
石 头 衣 服
距今 600年的南 京明孝陵石 刻,也被联 合国教科文 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 与自然遗产 名录”。
——石象 (明代)
中外石雕作品
江苏省连云港的 孔望山上,也有一座 花岗岩雕成的巨大石 象,它憨态可掬、浑 然天成,是汉代雕刻, 已经约两千
画轮廓线
神 道
——大体雕出
边
——雕刻细部
历史上的各个时期,中外都出现过许多的 石雕作品,它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 价值。
走进博物馆 ——石头的价值
中外石雕作品
约 四 千 五 百 年 前 的 欧 洲 石 雕
中外石雕作品
古 代 非 洲 石 雕
中外石雕作品
磬,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
中外石雕作品
石人(唐代): 在新疆和内蒙的
石器时代
石头很早就是人类的好朋友。金属工具出现以前,远古先民使用 天然的石头做工具,后来学会了将天然的石块打磨成更考究的工具, 考古学家将这段约250万年漫长的年代称为“石器时代”。
六年级下册美术课件-15.有生命的石头|苏少版 (共27张PPT)

用巨石雕凿、 形体高大, 威武雄健。
安放在南朝陈文帝永宁陵的这座麒麟坐落
在南京市栖霞镇狮子冲,是现在我们能见到的 雕刻得最精美的神兽。
这座石辟邪位于南朝梁安成康王萧秀墓前,它昂首 挺胸、形象雄壮,位于南京栖霞区甘家巷小学内,雕刻 于一千五百年前。
南朝齐景帝萧道生安陵前的这座石兽姿态矫健俊美,圣 体两侧长有翅膀。它位于江苏省丹阳市仙塘湾,已有一千多 岁了
用一整块雕成的石像憨态可掬、浑然天成,已经快两千岁了。
这是华表的基座,在 基座上的两只石兽名为螭 龙,也是传说中的神兽。
明代开国元勋徐达墓前的石碑在 南京马群镇。石碑是最常见的石刻作 品,这是人类用来记在自己信息的最 原始的做法。
神道
这些石刻都是距今1500年南朝时期的帝王陵墓的雕刻,全长 250米,体型巨大,以石兽居多,规模宏大,气势不凡!
敦煌—莫高窟 洛阳—龙门石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你知道哪个是武将, 哪个是文臣吗?为什么?
明代大将李文忠
让我们一起用石膏板代替 石头,用竹刻笔代替铁锤,模 仿古人来做一回小小雕刻家, 感受雕刻的趣味和魅力吧!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麒 麟的局部来尝试雕刻,注意 线条的粗细、轻重、转折、 疏密。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5-苏少版

师:同学们都发现了吧,这些动物,都被画在了石头上,艺术家运用神奇的画笔,使石头变得栩栩如生。
【板书:石头】
2、初步感知
师:大家桌子上都有一块石头,请同学们拿起来思考一下,如果让你对手中的石头进行联想,你会把它变成什么呢?你是如何考虑的?同桌讨论。
(学生说说如何构思)
师:结合石头本身的形状、肌理、色彩,从各个角度对石头进行观察和联想,你就能找到最佳的点子。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这也遵循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师:看,这是一组孩子们大胆联想后,创作完成的作品!
师: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范画,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学生发言,引导:外形、肌理、色彩)
图一:这两块石头,巧妙的利用了外型特点,塑造了人物的头像。
图二:瞧,这几个娃娃有不同的表情和姿态,多可爱啊。
图三:这是什么?(生:鱼)对,它的色彩明快,线条丰富。
图四:这幅画有山、有水、有房、有小溪,意境非常好。
图五:这是一只鞋子,作者利用几个色块形象的表现了鞋子的各个部位,线条流畅。
【设计意图:创设欣赏石头范画的这一情境,其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石头画”的奇妙世界,诱发了学生潜在意识的创作兴趣,为他们下一环节制作石头画进行铺垫。
这些精美独特的图片把学生的眼神深深地吸引了过来,学生从图片中学到了很多。
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苏少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5课有生命的石头-苏少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石头。
2.学生了解石头的特点和表现样式。
3.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画笔,描出有生命的石头。
2.如何利用灰色调表现出石头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视频教学。
2.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石头的样式和表现形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对石头的样式和表现形式的展示,激发学生对石头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探讨石头的内涵。
2. 观察石头让学生认真观察不同形态的石头,并指出每种石头的特点和表现样式。
同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喜欢哪一种石头,为什么让他们思考石头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创作有生命的石头1.学生使用画笔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并在画纸上描出石头的样式。
2.完成初稿后,学生应该根据实际的形态特点,在石头和画纸上填上不同的灰色调。
4. 互评和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中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在展示和交流中,让学生交流和分享彼此的思考和创作过程。
五、课堂小结1.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创作,了解到石头的文化内涵,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课堂上学生也可以通过分享和交流发现自己创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掌握灰色调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1.课后学生需要根据课堂上的作品来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下一次的创作中弥补不足。
2.学生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次创作出具有生命的石头,并在下一堂课上展示出来。
七、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石头的艺术内涵。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视频教学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方式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启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生命的石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重点了解石头在人类生活历史和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②通过对中外历史上不同时期石刻作品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的欣赏,了解中外石刻艺术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外石刻艺术作品和石头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③用鹅卵石等石头进行石头联想绘画。
④了解石刻艺术的多种拓展技法和应用。
在了解石刻知识的基础上,深刻感受石头的价值,引导学生参与石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石头历史和石刻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够创作绘制简单的石头联想绘画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石刻艺术的乐趣,能运用学到的石刻知识大胆创作,激发学生热爱石刻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重点了解石头在人类生活历史和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②通过对中外历史上各个时期石刻作品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的欣赏,了解中外石刻艺术的相关知识,了解石头具有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难点:通过对石文化和石刻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够用墨或颜料在石头上创作因石想象联想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石刻作品范图、毛笔、颜料、石头等示范工具,教室布置成各种石刻作品荟萃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多种视觉参考。
学生准备:毛笔、水粉颜料、石头。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师:拿起一块石头?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石头)是啊,是石头。
2、眼观手摸:(第一次观察抚摸)每个桌上都有许多石头,大家观察一下:他们都有什么形状?形状相同吗?(不相同)他们都有什么色彩?色彩相同吗?(不完全相同)再伸手摸摸不同石头表面的肌理相同吗?(不完全相同)这些石头不仅在形状、色彩和表面肌理上各有不同,叫的名字也各有不同。
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这块是最普通的青石,这块是常见的鹅卵石,这块是中国四大名石之首的灵璧石,这块是……石头还有很多名贵的品种,如钻石、猫眼、红宝石、蓝宝石、水晶、碧玺……包括老师手上戴的翡翠石手镯。
但不管是名贵的石头,还是普通的石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大名字:石头。
3、再观察再抚摸:(第二次观察抚摸)同学们再摸一摸桌上那一堆石头中你感兴趣的那块石头,什么感觉?(生自由发言,如冰冷、光滑、粗糙、尖利)。
4、敲击听声:再拿小钢尺等东西敲一敲它,趴在上面,耳朵贴近他,听听他的声音。
听……它在唱歌呢?(PPT)歌曲:木鱼石的传说。
歌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呀啊!山高那个路远也能获得,嗨。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懦弱者以坚强,也能给善良者以欢乐,只要你把它埋在心中啊!长那个地久不会失落,嗨。
5、师:歌里为什么说石头会唱歌?它为什么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能给懦弱者以坚强?给善良者以欢乐?这石头里究竟隐藏着什么?有着怎样的秘密?石头是有生命的吗?6、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抚摸着石头走进石头的生命里,了解石头的前世今生,寻找石头的文明密码,感受石头的生命奇迹。
板书课题:有生命的石头。
7、师:拿起一块石头。
考考大家:石头的别名叫什么?同学们知道吗?中国古人认为天上的云“触石而出”,故称石头为云根。
贾岛的诗《题李凝幽居》,其中的“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就是讲的这个,中国古人有独见吧!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石头是泥土的另一种形式?或者泥土原本就来自源初的石头。
肥沃的土地也是石头变的呢!(学生可能会有吃惊的表情)。
小小的的石头,不起眼的石头,随处可见的石头,有谁能知道它的前世今生,有谁知道它曾伴随人类先祖完成了从远古人类到现代人类300万年的漫长进化。
它是人类遥远的记忆,是人类亲密的伙伴,是人类文明的承载,也是人类成长默默的见证。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引导用眼睛的视觉观察石头的形状、色彩、肌理,用手的触觉抚摸石头,用耳朵的听觉感受石头,用问题引起学生对石头的兴趣,从各种感觉入手引导学生对石头的关注度,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本课关于石头的学习。
二、课堂发展1、石头的历史:(1)石器时代①。
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去了解石头的历史。
石头早就是人类的好朋友。
金属工具出现以前,远古先民使用天然的石头做工具,后来学会了将天然的石块打磨成更考究的工具,考古学家将这段250-300万年漫长的年代称为“石器时代”。
(2)石器时代②。
石器时代的石斧既是劳动工具,又是男性的象征,还是权利的标志。
石器时代,由于工具简陋,生产力低下,男性狩猎,女性采野果。
使用石器狩猎到动物,为大家找到食物的男性,总是赢得族人的尊敬。
所以远古的男性常常在手上拿块石头或骨头或在腰间别一把石斧头,古代的男性改为在拿把宝剑或腰间挂一把宝剑或一把刀,以显示男性威严。
师:请一位男同学上台,拿起一块石头,举起来或者放到腰间,感受一下男性的威严。
(3)师:看完这一段关于“石器时代”的知识,你对石头有了什么新的了解?(生自由发言)是啊,石器时代过去了,这么巨大,这么永恒,这石头里的生命,充满威武,充满力量,充满一个民族的想象,充满人类先祖的成长,见证人类强大的漫长。
经过石器时代后,石头又经过了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电气时代和当今的信息时代,虽然石头不再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但它的价值从未泯灭,并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历史上的各个时期,中外都出现过许多的石雕作品,它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请同学们看着石头,摸着石头,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石头的历史足迹吧。
设计意图:了解石头的历史变迁,感受石头的发展变化,了解石头的人文知识。
2、石头的价值:中外石雕作品欣赏。
(1)约四千五百年前的欧洲石雕(略讲)。
(2)古代非洲石雕(看到这些远古的石雕有什么用呢?那个时代没有照相机,也没有摄像机,靠什么记录那个时代特征呢?就全靠这些历千万年而不朽的石头了。
)(3)师:敲打一块灵璧石。
听,这就是灵璧石的声音。
形容一下灵璧石的声音:清脆悦耳。
磬,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由玉、石、金属制成。
最早的磬是石磬。
约三千多年前,古人就挑选质地坚硬、声音清脆悦耳的“灵璧石”来制作磬这种打击乐器了。
相传舜即位后命夔做典乐之官,用音乐耐心地教导年轻人,要求敲击石磬奏出的音乐,使飞禽走兽都随着音乐而舞,要人与神和谐,要感动天地。
当时著名乐曲为“大韶乐”。
孔子曾说:“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可见用“灵璧石”制作的打击乐器奏出的音乐有多美妙,连孔圣人吃肉都不觉得香了。
(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被古今藏石界列为观赏石的“四大名石”。
而灵璧石又位列榜首。
古今藏石大家都称灵璧石为石玩上品。
灵璧石质细腻,坚如贞玉,扣之拂之,声音琤琮,余韵悠长,有“玉振金声”之美称。
故古人又把灵璧石称为“八音石”。
至今在奇石市场上,灵璧石都是藏家最喜欢的一种石类。
)(4)谜一样的石雕作品:(视频)。
石人(唐代):在新疆和内蒙的草原上发现了用整块石头雕刻的石人,它们是谁?又有什么作用?说法不一。
(草原石人不仅局限在新疆,它的范围遍布整个亚欧草原。
新疆发现的200多尊石人,最高的石人通高3、1米、露出地面高2、7米,最矮的石人露出地面高0、6米。
)无独有偶,外国也有类似的巨石人像呢,一起去看看吧。
(5)在偏远的智利复活节岛上,发现了众多的巨石人像。
在生产力非常低的石器时代的石人像,有的重达几十吨,它们是谁雕凿的?为什么雕凿它们?何时雕凿的?留下了许多谜团。
(讨论:看完这些谜一样的石雕作品,说说你的猜测吧。
口头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想象力。
)(略讲)。
(6)一块巨石可以雕刻成一件艺术作品,你见过用一整座山,雕刻而成的艺术作品吗?(生说)。
约70多米高的四川乐山大佛雕凿于距今1500年的唐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乐山大佛(唐代)(讨论:面对70多米高依山雕凿的乐山大佛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7)远的不说,只说咱们江苏,就有很多石头雕刻的杰出艺术品。
在咱们江苏的南京、丹阳、盱眙等地有许多古代石雕杰作。
其中麒麟和辟邪等动物是参考狮虎等猛兽的形象和神态而想象出来的神兽。
①这座麒麟坐落在南京市栖霞镇狮子冲,是现在能见到的17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最精美的石雕。
它是传说中的神兽,古人认为它们能显示尊贵、避灾镇邪,因而受到崇敬。
早在1000多年前,神兽就被雕刻安置在帝王的陵墓前守卫皇陵。
石刻保存完好,昂首扩姿,通体纹饰精美,是南京南朝陵墓石刻的代表作之一。
②距今600年的南京明孝陵石刻,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石象(明代)(讨论:你感觉这个石象雕刻得怎么样?)石象属于明孝陵800米长的神道石刻之一,颇为壮观。
神道前半段两侧立石兽6种12对,依次是:狮、獬、骆驼、象、麒麟、马,每种4只,两立两卧。
造型写实而简朴,局部的雕琢细致,整体宏大。
孝陵石人、石兽均为整块石料雕凿而成,体量高大,生动粗犷,是明代皇陵石刻中的经典之作。
友情提示——石刻标志:凡是有石刻标志的,都是受国家保护的石刻作品,记住这八个字,“爱护文物,传承文明”。
不可以在文物上乱刻、乱写、乱画。
③无独有偶,在江苏省连云港的孔望山上,也有一座花岗岩雕成的巨大石象,它憨态可掬、浑然天成,汉代雕刻,已经约两千岁了。
(讨论:你认为把这块大石头雕成大象的样子,设计得怎样?雕刻得怎样?同样是将一块巨大的石头雕刻成一头大象,和明孝陵的石刻石象相比呢?说说你的观察和比较。
连云港的石象古拙可爱,因石形想象而雕琢,浑然天成,有佛教性质。
明孝陵石象气象雍容,有皇家气派,内拱的鼻子不失生动。
)④陕西兴平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墓石刻,也都是因石想象雕凿而成。
(石雕采用了线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按照石材原有的形状、特质,顺其自然,以关键部位细雕、其它部位略雕的浪漫主义写意方法,突出对象的神态和动感,给我们留下了一组年代最早、数量最多、风格粗犷古朴、气势豪放的陵墓石雕艺术珍品。
)(8)想想猜猜:想不想知道一件石雕作品是怎样诞生的?(想)。
这是明祖陵神道边将军像,一看就知道这是用一整块大石头雕刻而成的。
像这种将军、使者像还有未完成的作品,正好让我们见证了石雕作品的雕刻过程。
以明代的石人石马像为例,看看石雕是怎样雕刻的呢?(学生观察说观察到的步骤)——引出雕刻步骤——牵马石人未完成稿(古代雕刻是石雕艺人先在石头前后左右画上简单的轮廓线,将作品大体雕出,再雕刻细部。
)和层层往上累加做加法的泥塑不同,石刻艺术做的是减法,刻去多余的,留下想要的。
设计意图:欣赏历史上不同时期,中外经典石雕作品,了解其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3、我来延续石头的生命,如果让同学们用錾子、锤子很快在石头上雕刻出一件石雕艺术品,你认为能顺利完成的可能性有多少?恐怕不太现实,这需要很多年功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但每件石雕作品在雕刻之前是要画出样稿的,我们学习在石头上画出样稿,画一件石头艺术品还是可能的,而且是能够做到的,对不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