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植物提取物对4种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筛选

合集下载

抗菌性实验报告

抗菌性实验报告

抗菌性实验报告引言:抗菌性是指一种物质对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抗菌性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学实验,旨在评估不同物质的抗菌能力和效果。

本次实验通过对不同物质在抗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观察,探究不同物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材料:抗菌培养基、细菌培养物、试验物质(例如抗生素、植物提取物等)。

2.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消毒实验器材、制备抗菌培养基。

3. 制备培养皿:将抗菌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成平坦的琼脂状后,开始实验。

实验步骤:1. 在培养皿上均匀地涂布细菌培养物,用灭菌的铂铁棒将其划成4个等份,建立4个对照组。

2. 在各自对照组中滴加不同浓度的试验物质,确保每个对照组的试验物质浓度一致。

3. 将试验培养皿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以37℃恒温培养24小时。

4. 24小时后,观察每个培养皿上的菌落形成情况,并记录结果。

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针对不同试验物质的抗菌活性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物质的抗菌活性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 高度抗菌活性:这类物质在培养皿上呈现出清晰的抑菌区,菌落无法在该区域生长。

高度抗菌活性物质具有强大的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可以作为潜在的抗菌剂。

例子包括某些抗生素。

2. 中度抗菌活性:这类物质在培养皿上呈现出部分抑菌区,菌落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中度抗菌活性物质的抗菌效果较弱,可能需要更高的浓度才能达到有效抑菌效果。

例子包括一些植物提取物。

3. 低度或无抗菌活性:这类物质在培养皿上没有明显的抑菌区,菌落可以自由地生长。

这可能是由于该物质无抗菌效应,或浓度过低无法发挥抗菌作用。

例子包括一些普通溶液。

实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评估不同物质对细菌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探究其中的机制。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物质对细菌的抗菌效果存在差异,有的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有的抑菌效果较弱甚至无抑菌作用。

2. 抗菌物质的抑菌效果可能与其浓度、种类以及作用机制有关。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方法的筛选及其抑菌作用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方法的筛选及其抑菌作用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方法的筛选及其抑菌作用近年来,金银花在中草药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在金银花中,绿原酸却鲜有开发利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方法及其抑菌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绿原酸的提取方法有多种,其中水提法是最常用的,因为它很容易操作,而且提取效果很好。

水提法的步骤如下:首先,将金银花切碎,放入搅拌机中混合,然后加入大量温水,缓慢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溶解;接着,将混合物过滤,将固体颗粒滤出;最后,将滤液冷却干燥,提取绿原酸溶液并灌装。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抑菌作用已被研究表明,尤其是对嗜热性菌的抑制效果更加明显。

最近的研究表明,金银花中绿原酸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和大肠杆菌等细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另外,研究也表明金银花中绿原酸还能抑制耐药菌,如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重耐药链球菌等。

此外,绿原酸的药效还受到其提取方法的影响。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对绿原酸的抗菌活性有很大的差异,水提法的绿原酸抗菌活性最强。

因此,在采用绿原酸作为抗菌剂时,应当采用水提法提取,以保证绿原酸的抗菌活性。

另外,金银花中绿原酸还能治疗炎症,尤其是对慢性炎症有良好的疗效。

临床实验表明,使用金银花中绿原酸治疗慢性炎症可有效改善病情,并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因此,绿原酸在金银花中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但是由于提取方法的不同,绿原酸的抗菌活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采用金银花中绿原酸进行抗菌筛选时,应当采用水提法提取。

综上所述,原文的研究表明,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丰富,可作为一种抗菌剂使用,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抗炎作用。

但是,其有效性受提取方法的影响,因此,在采用金银花中绿原酸进行抗菌筛选时,应当采用水提法提取。

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绿原酸的抗菌作用,以及采用水提法提取的绿原酸的抗菌活性。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方法及其抑菌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有效性与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香附子根茎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香附子根茎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GUANGXI PLANT PROTECTION2021,Vol.34.No.1香附子根茎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王灿灿,林海鸥,刘书宇,唐文伟,曾东强*(广西大学农学院植保系南宁市530005)摘要: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香附子根茎甲醇粗提物及其萃取物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

结果表明,在10mg/mL的浓度下,甲醇粗提物对姜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100%,其EC50值为0.93mg/mL;在5mg/mL的浓度下,石油醚萃取物对姜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99.72%,其EC50值为0.37mg/mL;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苦瓜枯萎病菌、姜白绢病菌、甘蔗凤梨病菌和甘蓝黑斑病菌的抑制率均在99%左右;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作用一般,抑制率为49.36%~52.54%;水相对9种病原真菌均没有抑制作用。

因此,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为主要活性成分的集中段,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香附子;根茎;提取物;植物病原真菌;抑菌活性中图分类号:S476+.9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779(2021)01-0003-05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为莎草科Cypera⁃ceae莎草属Cyperus植物,又名三菱草、莎草、回头青等,原产于印度,国内分布于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云南、贵州、四川、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等省区[1]。

香附子是玉米、甘蔗、蔬菜等农作物田的恶性杂草,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生长,但其根茎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民间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有“妇科圣药”、“气中之血药”之称。

香附子挥发油现已在我国实现商品化生产,主要采用β-环糊精对其进行包合,并制成相应的制剂,如胶囊剂等,用于治疗各种临床疾病[2]。

前人对香附子化学成分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基本明确其主要的化学成分类型有倍半萜、单萜、三萜、黄酮、糖苷、甾醇、生物碱及其他类化合物。

六十种药用植物提取物对葡萄炭疽病菌抑菌活性的室内筛选

六十种药用植物提取物对葡萄炭疽病菌抑菌活性的室内筛选
北 方 园艺 2 0 1 4 ( 0 2 ) : 1 1 9  ̄ 1 2 3
・ 植 物保护 ・
六 十种药用植物提取物对葡萄炭疽病菌 抑菌活性的室 内筛选
方 丽 平 。 ,李 进 步 ,薛 建 平 ,王 志 强 ,陈 耕 ,宋 效 纲
( 1 . 淮 北 师范 大学 生命 科 学学 院 , 资源植 物 生物 学安 徽 省重 点实 验室 , 安徽 淮北 2 3 5 0 0 0  ̄ 2 . 淮 北市 生 物农药 工 程技术 研究 中心 ,
进行筛选[ 】 。我 国的药用植 物资源 十分丰 富 , 其 种类
第 一作 者 简 介 : 方丽 平 ( 1 9 7 8 一 ) , 女, 硕士, 讲师, 研 究方 向 为植 物 源
农 药。
面P D A培养基 上 , 于2 6 ℃恒温培养 7 d左右 , 接 种到平 面培养基上培养 , 备用 。
生产 面前 亟待解决 的问题 。 由于植物源 杀菌剂 具有 安全 、 高效、 易降 解等优 点 而备受 国内外 关 注 , 现 已成 为 生物 农 药领 域 的研 究 热 点, 当前 , 世界 范 围内都在 加紧对 具有 杀菌 活性 的植 物
葡萄炭 疽病菌 ( C o l l e t o t r i c h u m g l o e o s p o r i o d e s ) 菌种 由南京农 业大 学植 物保护 学院提 供 。将菌 种接种 到斜
型植物源杀菌剂提供依 据。
流行 , 葡 萄 发 病 率 可达 5 0 %~7 O , 造 成 果 实 大量 腐 烂_ 5 ] 。 目前 国 内外 防 治 葡萄 炭 疽 病 主要 采 用 化 学 பைடு நூலகம் 治, 化学农 药 的长期使用 , 不仅影 响 了葡萄 的食 用安全 , 而且 导 致 了病 原 菌 产 生 抗 药 性 , 增 加 防 治 难 度 和 成 本[ - ∞ ] 。在绿色家 园、 绿色食 品 日益被 重视 的今天 , 为

紫草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紫草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许 多 化学 农 药 存 在 安全 隐患 , 同程 度地 存在 扩 散 、 留、 集 等 行 为 , 我 国 1 8 不 残 富 如 93年 已停 产 并 禁 用 的 D DT、 六六 等 , 六 其残 留至 今仍 严重 危 害着 人类 [。当前 , 1 ] 以高 效 、 毒 、 低 低残 留的环 境合 理 型 生物农 药 逐
通 讯 作 者 : 英 明 ( 92 ) 男 , 西 赣 州人 , 西 师 范 大 学 副 教 授 。 潘 17一 , 江 广
维普资讯
9 6
广 西师 范大学学 报 : 自然 科学版
第 2 卷 4
试剂 : 油醚 、 石 氯仿 、 乙酸 乙酯 等均 为 分析纯 。 主要仪器 : E 5 AA 型旋转 蒸 发仪 ,D3 0 3 电子 分 析天平 , RH一 5 A 生化 培养 箱 。 R 一2 J 0— 型 L 20 1 2 紫草粗 提物 的提 取 .
渐替代传统的高毒化学农药是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植物中寻找杀菌、 抑菌、 杀虫活性物质是当今开发
研制 无公 害新 型 杀菌剂 的热 点之 一[ 。 2 ] 紫草 Arei uho nbaecrma( ye ont为紫草 科 B rgnca Rol)Jh s oaiaee多年 生草 本植物 , 传统 中药材 , 我 是 在 国广泛分 布 。紫草 素作 为天 然色 素 已广泛 应用于 医药 、 化妆 品和 印染工 业 中 。 目前 , 内外对 紫草 中化 学 国 成分 、 药理 作用 、 取工 艺 的研 究较 全 面深 入 [ ]但 关 于紫 草抗 菌 活性 研 究的 内容 还 很少 , 有 少量 对 提 3 , 仅 真 菌 、 毒 的抑制 活性 报道 [ 仉 ]本 文采 用 乙酸 乙酯 、 油醚 、 病 8 “。 石 氯仿 3 不 同提 取剂 提取 紫草 有效部 位 , 种 并 测定 其粗 提物 对几 种常 见植物 病 原微 生物 的抑菌 活性 , 旨在 为生物 农药 的筛选 提供 实验 依据 , 为紫 草 的综

植物类研究课题案例(高中组)

植物类研究课题案例(高中组)

植物类研究课题案例(高中组)1.标题:地木耳和泥炭藓对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萌发的影响摘要: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原产北美,1935年作为观赏花卉引种到我国上海,但2O世纪8O年代迅速扩散蔓延成杂草,最近几年特别在上海一些新的抛荒地疯长,对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以及都市化的发展,蓝藻和苔藓植物这些先锋植物也快速远离上海,特别在上海大多数新的抛荒地极其贫乏。

为了探讨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新的抛荒地泛滥是否与缺乏蓝藻、苔藓这些先锋植物有关,作者选取苔藓植物的泥炭藓与蓝藻的地木耳等为研究材料,通过不同浓度提取液测试对一枝黄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地木耳对一枝黄花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泥炭藓对一枝黄花种子萌发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野外调查作者也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子质量轻且有细丝状冠毛,极易随风飘扬,容易在疏松的新抛荒地表面(因为缺乏苔藓层)着落,并通过雨水植入土中。

除了特殊的土壤条件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特点外,作者认为新抛荒地苔藓植物的贫乏也是导致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上海新抛荒地疯长的原因之一。

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增加都市苔藓植物多样性是控制加拿大一枝黄花泛滥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地木耳,泥炭藓,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萌发,治理2.标题:能吸收和监测室内甲醛的转基因植物构建摘要:甲醛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份之一,可与蛋白质及核酸相互作用,引发疾病。

利用观赏植物净化室内甲醛已开展了很多研究,但绝大多数是比较自然状态下不同类型植物净化能力的差异。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尝试运用DNA重组技术构建携带外源甲醛脱氢酶基因(FALDH)的转基因植物,在有较高浓度甲醛存在的情况下,通过该基因的过量表达提高植物对甲醛的吸收和分解能力;与此同时,我们把控制叶片“卷叶”性状的IAMT1基因与甲醛诱导型启动子连接在一起,并用于构建转基因植株,目的是在提高植物对甲醛吸收和分解能力的同时,使植物表现一定的异常形态特征(卷叶),引起人们的警觉,从而起到吸收和监测的双重作用,为开发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具有较强的监测和净化甲醛能力的园艺植物提供依据。

桂花水提液的体外抑菌作用观察

桂花水提液的体外抑菌作用观察
(3)本实验对陕西桂花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朱洪武,于金平.桂花资源的利用价值[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4,18(4)32~33.
[2]徐继明;吕金顺;;桂花精油化学成分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7,26(1):37--41
[3]冯建跃,赵菁,黄巧巧,等.吸附丝色谱-质谱法用于桂花香气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1,28(6):672~675.
3实验结果及分析
供试品对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11种菌的抑菌试验的测定结果见表1。
表1抑菌实验测定结果(单位:mm)(n=6)
Tab.1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antibacterial test
(unit:mm)(n=6)
菌种名称代号桂花水煮液(wt)
(-表示没有抑菌作用;t表示经过索氏提取后的桂花水煮液;wt表示桂花水煮液)
从表1得知,桂花水煮液对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结芽胞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4.讨论
(1)本文测定了桂花水煮液对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凝结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11种指示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得知其对肺炎链球菌、凝结芽胞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其中抑菌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桂花水提液的体外抑菌作用观察
摘要:本文采用滤纸片法分别测定了桂花水提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1种指示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桂花水提液对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结芽胞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桂花,水提液,抑菌作用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又名木犀、九里香、金粟,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桂花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均有野生资源。淮河流域至黄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培,以北则以盆栽居多。桂花的药用价值早有记载,其花、果、根均可入药,果实成熟时采收,用温水浸泡后,晒干入药,具有暖胃,平肝,益肾,散寒,止呕之功,民间用作止痛剂,治肝胃气痛。桂花经蒸馏而得的液体叫桂花露,炖温,内服疏肝理气,醒脾开胃,治龈胀,牙痛,咽干,口燥,口臭。根或根皮,煎汤服用治胃痛,牙痛,风湿麻木,筋骨疼痛。由桂花制成的桂花浸膏,具有浓郁的桂花香气,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是食用及日用化妆用香精不可缺少的原料,在国内外均受到青睐。此外桂花可熏制花茶等[1]。对于桂花的化学的研究多在香气成分分析[2-4],而桂花在陕西作为观赏行道树已普遍栽培,花开季节香气浓郁,作者发现人们多只是赏花,而花期过后干花多被浪费。本次试验采用滤纸片法对丹桂花进行水提,并分别对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11种细菌作初步的抑菌作用观察。通过本次试验,希望为陕西产桂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几种中药提取液对常见的致病菌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

几种中药提取液对常见的致病菌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

几种中药提取液对常见的致病菌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历雪;夏青;李艳;赵凤胜;何秀霞【摘要】测试了四种中草药对4种常见的病原菌的单独、联合抑菌效果,旨在找到能够作为防腐剂、抗菌药膏有效的中草药成分,采用滤纸片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利用二倍稀释法测定4种中草药提取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通过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独角莲对全部的病原菌无抑菌作用,而黄连、迷迭香、大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只有黄连对粘质沙雷氏菌有抑菌作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迷迭香、黄连、大蒜的MIC值依次为1.95mg/mL,3.9mg/mL、50mg/mL,同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迷迭香>黄连>独角莲>大蒜.说明这3种中草药具有良好的抑菌及抗氧化作用,药物两两混合后,独角莲对迷迭香和黄连的抑菌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联合.【期刊名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2)001【总页数】4页(P139-142)【关键词】中药提取液;病原菌;抑菌作用;抗氧化活性【作者】历雪;夏青;李艳;赵凤胜;何秀霞【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校医院,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春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2食源性疾病[1-2]已经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3],而全世界所有食源性疾病暴发案例中,有60%以上为细菌性致病菌污染食物所致的,食品的细菌污染是指暴露于环境中的食品通过不同途径被细菌污染,在细菌作用下腐败变质,失去其应有的营养成分,从而影响其食用性和安全性的现象。

人们在食用了被有害细菌污染的食品后,会发生各种中毒现象,同时细菌污染是最常见的食品污染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种植物提取物对4种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筛选植物源杀菌剂具有选择性高、环境友好、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低毒、低残留等优点,从植物中寻找抑菌活性物质,是研发新型杀菌剂的热点之一。

目前,中国开发与应用的植物源杀菌剂主要有苦参碱、黄岑苷、小檗碱、丁子香酚、香芹酚、儿茶素、大蒜素、乙蒜素、大黄素甲醚等。

但前述产品多集中于对植物真菌病害的防治,对植物源杀细菌剂的研究大多侧重于食品污染菌的控制,且大多数还处于室内筛选阶段。

魏希颖等研究发现泡桐花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叶舟测定了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小枝提取液的抑菌活性,发现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

崔彦等的研究证明五倍子、丁香、地榆对黄瓜细菌角斑病菌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提取物的活體防效可达60%,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李玉玲发现竹焦油对甘蓝黑腐病菌、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茄青枯病菌等多种供试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为了获得对植物细菌病害有广泛抑菌谱的植物源物质,本研究选取已报道过的具有广泛抑菌活性的11种植物提取物,对魔芋软腐病菌、猕猴桃溃疡病菌、核桃黑斑病菌、白菜软腐病菌4种常见的病原细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筛选,旨在为新型植物源杀细菌剂的开发研究提供线索。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供试菌种魔芋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pv. carotovora)、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白菜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rora)均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提供;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juglandis)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提供。

1.1.2 供试植物源物质及试剂大黄提取物(其中大黄素含量为0.30%)、博落回提取物(其中血根碱含量为0.57%)、狼毒提取物(其中狼毒素含量为1.90%)、皂荚提取物(其中皂荚素含量为6.90%)、苦参提取物(其中苦参碱含量为2.15%)均由山西德威生化有限公司提供。

90%的小檗碱、蛇床提取物(其中蛇床子素的含量为10%)、藜芦生物碱(其中藜芦胺含量为2.30%)、98%的肉桂酸、98%的丁香酚、98%的柠檬酸铜均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提供。

72%的农用链霉素购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丙酮、葡萄糖、琼脂粉、氯化纳、胰蛋白胨、酒精、牛肉膏、酵母粉均购于陕西天成化玻有限公司。

1.2 方法1.2.1 培养基配制方法室内生测用于细菌性病原菌的培养与保存的固体培养基(NA):称取琼脂粉15 g、蛋白胨5 g、牛肉膏3 g,加水至1 L,灭菌锅灭菌待用;用于活化细菌性病原菌菌株的液体培养液(LB):称取胰蛋白胨10 g、酵母粉5 g、氯化钠3 g,加水至1 L,灭菌锅灭菌待用。

1.2.2 药剂配制采用对供试病菌没有抑菌作用的丙酮作为溶剂,将供试植物源物质溶解。

用20%丙酮-水溶液将各植物源提取物或化合物按其有效成分含量溶解稀释成2 000 μg/mL药液(作为母液备用)。

用无菌水将各母液分别依次2倍稀释最终确定为1 000、500、250 、125、62.5 μg/mL 5个浓度梯度处理,均以浓度为200 μg/mL的72%农用链霉素作药剂对照,采用对供试细菌没有抑菌作用的20%丙酮-水溶液作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以减少误差。

1.2.3 供试菌种的准备将供试菌种在试验前1 d转接到LB培养液中,置于28 ℃恒温摇床箱中活化12 h。

用无菌水调配成菌液浓度为1×106 CFU/mL,以供室内抑菌活性筛选使用。

1.2.4 琼脂扩散法室内抑菌活性筛选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室内抑菌活性筛选,将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冷却至45~50 ℃,加入活化好的细菌数量大于106 CFU/mL的供试菌悬液摇匀(成带菌培养基)。

每次取15 mL的带菌培养基,分别倒入直径为9 cm的玻璃培养皿中,制成带菌平板。

待冷却后用直径为9 mm的打孔器在平板上均匀打3个孔,并用接种针挑出孔中培养基,在每孔内加入75 μL配好的供试植物源物质,以200 μg/mL的农用链霉素作为药剂对照,并以丙酮作为溶剂对照,每组处理重复3次。

置于28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观察结果,用直尺按十字交叉法测量抑菌圈直径(减去孔径9 mm)求取平均值,进行比较。

1.2.5 最低有效抑制浓度(MIC)的测定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待测植物源物质的MIC值,取编号为1~11的试管以及适量的蒸馏水,放入灭菌锅里灭菌待用。

灭菌完成后,取无菌试管,分别往试管内加入2 mL无菌水。

将2 mL 浓度为2 000 μg/mL待测药液加入1号试管中,摇匀后,将混合后的药液2 mL 加入2号试管中,依次操作到10號管为止,弃掉10号管中的2 mL药液,使各个试管中的药液体积一样,将11号管设为空白对照,加入同等含量丙酮的水溶液。

每种病菌设3组重复处理。

最后将稀释好的细菌数量达104 CFU/mL的病原菌菌悬液2 mL分别加入1~11号试管中,置于适宜的温度培养箱中培养,待空白对照试管菌液出现浑浊,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判断:由于菌液与药液等量混合,相当于将药液二倍稀释,最终待测药液为10个浓度梯度,分别为500、250、125、62.5、31.3、15.6 、7.8、3.9、1.8、0.9 μg/mL。

结果观察:通过肉眼比对发现试管内液体澄清透明经震荡后仍无沉淀产生,则此试管对应的药液浓度即为此药剂对待测病菌的MIC值。

1.3 数据分析利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 11种植物提取物对4种病原细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筛选2.1.1 魔芋软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筛选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11种植物提取物对魔芋软腐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供试11种植物提取物对魔芋软腐病菌的抑制效果有明显的差异。

大黄、狼毒、博落回提取物、小檗碱、肉桂酸和藜芦生物碱6种植物提取物对魔芋软腐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1),皂荚、苦参、蛇床提取物及丁香酚、柠檬酸铜对魔芋软腐病菌则无明显抑制效果。

由表1可看出,博落回提取物对魔芋软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浓度在1 000 μg/mL时,抑菌圈直径最高达(19.3±0.30)mm;其次是大黄、狼毒提取物,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3±0.48)、(11.9±0.26)mm,均高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农用链霉素200 μg/mL的抑菌圈直径(12.6±0.26)mm;同时,小檗碱、藜芦生物碱的抑菌圈直径也达到了(10.0±0.26)、(10.1±0.34)mm,对魔芋软腐病抑制作用较好;肉桂酸仅有微弱抑菌活性,其1 000 ?g/mL处理抑菌直径仅(0.3±0.10)mm。

2.1.2 猕猴桃溃疡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筛选通过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室内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表2),在浓度为1 000 μg/mL时,大黄和狼毒提取物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3±0.47)、(12.2±0.32)mm,均大于对照药剂农用链霉素浓度在200 μg/mL时的抑菌圈直径(12.0±0.18)mm;博落回、皂荚、苦参、蛇床提取物对病原菌抑制作用次之,最大抑菌圈直径在6.7~9.8 mm之间;柠檬酸铜的最大抑菌圈直径为(0.2±0.00)mm,抑菌作用较弱;小檗碱、丁香酚、肉桂酸以及藜芦生物碱则无明显抑制效果,故在表2中未列出。

2.1.3 核桃黑斑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筛选从表3结果可看出,蛇床子提取物对核桃黑斑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好,在浓度为1 000 g/mL时,抑菌直径达到(12.7±0.13)mm,其次是苦参提取物,抑菌圈直径为(10.0±0.23)mm。

皂荚提取物、丁香酚、肉桂酸对核桃黑斑病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大黄、博落回、狼毒提取物、小檗碱、柠檬酸铜以及藜芦生物碱对核桃黑斑病菌无抑制作用,在表3中未列出。

而药剂对照链霉素在200 ?g/mL时抑菌圈直径达(17.0±0.58)mm。

由此表明,这11种植物提取物对核桃黑斑病菌抑制作用不显著。

2.1.4 白菜软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筛选试验结果(表4)表明,在11种供试植物提取物中,仅苦参提取物、丁香酚和肉桂酸对白菜软腐病菌有抑菌作用,而大黄、博落回、狼毒、蛇床子提取物、小檗碱、柠檬酸铜、藜芦生物碱及皂荚提取物对白菜软腐病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在表4的抑菌活性筛选的结果中未列出;苦参提取物、丁香酚和肉桂酸对白菜软腐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显著,其最大的抑菌圈直径均比对照药剂农用链霉素在200 ?g/mL时的抑菌圈直径小。

2.2 抑菌活性较好的植物源物质的MIC测定结果2.2.1 5种植物提取物对魔芋软腐病菌的MIC测定结果由表5可知,大黄和博落回提取物对魔芋软腐病菌的MIC值分别为7.8、15.6 ?g/mL,均显著低于对照农用链霉素的MIC值31.3 ?g/mL。

狼毒提取物、小檗碱和藜芦生物碱的MIC值分别为125、62.5、250 ?g/mL,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与表1的抑菌圈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综合表1和表5可知,大黄和博落回提取物对魔芋软腐病菌的抑菌作用最为显著,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力。

同等含量丙酮的水溶液对魔芋软腐病菌的MIC值无影响。

2.2.2 6种植物提取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MIC测定结果从表6可知,大黄提取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MIC值与对照农用链霉素均为3.9 ?g/mL,表明猕猴桃溃疡病菌对大黄提取物比较敏感。

其次苦参和狼毒提取物的MIC值均达到15.6 ?g/mL,皂荚和博落回提取物分别为31.3、250 ?g/mL,与表3的抑菌活性筛选结果基本相同。

结合表5~6可看出,大黄、博落回和狼毒提取物对魔芋软腐病菌和猕猴桃溃疡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出广谱的抑菌活性。

同等含量丙酮的水溶液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MIC值无影响。

2.2.3 3种植物提取物对核桃黑斑病菌的MIC测定结果由表7可见,核桃黑斑病菌对农用链霉素最敏感,其MIC值为7.8 ?g/mL。

皂荚、苦参和蛇床子、提取物的MIC值分别为15.6、31.3、15.6 ?g/mL,也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

同等含量丙酮的水溶液对核桃黑斑病菌的MIC值无影响。

3 讨论本研究采用琼脂扩散法、二倍稀释法对11种植物提取物对魔芋软腐病菌、猕猴桃溃疡病菌、白菜软腐病菌、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菌4种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