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名家思想学习的心得体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医名家思想学习的心得体会

中医思想源远流长,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我国的国粹。它记录着

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中医学是我们先祖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体独特理论体系和诊疗特点的

医学模式。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思想是中医诊疗体系的高度概括,对指导

我们现在的临床实践活动具体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医名家思想是几千年传统医学

发展长河中涌现出的著名医家临床经验的智慧结晶,对现在临床实践仍具有重要

指导意义。

通过近期自学中医名家思想课程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给我印象最深

刻的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马融院长关于中医思维培养的讲座,老师

从一个最普通、常见的小儿感冒病案入手,给我们讲述了怎么培养、运用中医思

维去判断、思考临床问题,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中医师,必须经历

诵经典、跟名师、专临床的漫长历程。老师讲述了将《肘后备急方》中学到治疗

呕吐的经验发展创新并运用于自己临床的经典案例,如今尚记忆犹新。课后我结

合自己临床跟随严纯主任临床治疗呕吐,翻阅部分经典典籍,对呕吐诊疗整理如下。

《肘后备急方》是现存最早的急症诊治专著,其中“治卒胃反呕啘”

篇中论述了对突发呕吐的治疗。《肘后方》中关于呕吐病因病机虽然描述极少,

其主要以症用药,或治“干呕不息”“饭后喜呕吐”等,但实际上葛洪用现代观

点论述,呕吐如同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利于排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古代也有“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之说。所谓吐者不可下,乃因邪在上而为之

立法,因邪有外出上越之机,故当因势利导使用吐法。而葛洪在“治人胃反不受食,食毕则吐出”中治法有所不同,其主要是因为该患者实为胃肠积热,实热阻

于胃肠,腑气不通,浊腐之气上逆,不受食,食入即吐,为胃热上逆之证,故用

攻下为法,处以大黄四两、甘草二两入汤。该方原方应出自《金匮要略》中大黄

甘草汤。《神农本草经》关于大黄有言:“荡涤肠胃,推陈出新,通利水谷,则

安和五脏。”大黄气味苦寒,入脾胃、大肠等经,攻下之力较强,兼有清热之效,善于荡涤肠胃实热。所以大黄为君,臣以缓和之甘草,使清升浊降,胃气得以条畅。君臣相伍,呕吐自然得止。现今,大黄甘草汤除了应用于治呕外,临床上还

用于一些胃溃疡、便秘、肿瘤等证见胃有实火、肠腑实热积聚、瘀毒胶结患者。

葛洪在治疗呕吐上重视理气,《肘后方》所载关于治呕的二十几首方所用中

药不过十几味,多为理气之品或兼有理气作用的药物,如橘皮、半夏、吴茱萸、

生姜、干姜、人参、枳实、豆蔻、槟榔等,处方也用理气之品入药,如“多嚼豆

蔻子”“咬槟榔”,用单品达止呕之目的等。葛洪治呕善用生姜,如“生姜汁”

治疗干呕不止;生姜去皮加橘皮切开煮水治疗呕吐引起的厥逆;生姜加人参、茱萸、大枣治疗“食毕噫醋及醋心”。生姜被誉为“呕家圣药”,而现代研究证实,生姜含有生姜酮,具有健脾、促进食欲与止吐的作用,古人的智慧不得不令人诧异。后世医家在治疗恶心、呕吐也多有使用生姜入药。葛洪重视食疗,如治干呕

可“破鸡子,去白,吞中黄数枚”等。鸡子黄及糜米均为常见食物,所谓药食同源,葛洪善于使用日常食物以达到治病目的。关于鸡子黄治呕吐,《本草纲目》

中描述“鸡子黄,气味俱厚……,其治呕逆诸疮,则取其除热引虫而已。”

在跟随严师门诊期间遇1患儿呕吐间作四月就诊,吾师辨证属脾胃阳

虚水停证,以苓桂术甘汤加减化裁,疗效显著。患儿刘XX:男,6岁,2021年

12月7日初诊。主诉:胃脘不适4月余,加重伴呕吐1周。现病史:患儿胃脘部

疼痛不适,晨起较著,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暮食朝吐,按之则舒,未诉

心慌、胸闷、憋气等不适,纳少,夜寐安,大便成形1日1行,小便调。舌红苔

薄白,脉弦。2021年11月25日,患儿就诊于xxx医院门诊,辨证施治拟方如下:清半夏10g黄芩10g黄连5g 干姜6g党参 10g大枣2枚炙甘草 6g木香6g白芍10g紫苏10g广藿香5g砂仁6g炒薏苡仁10g 焦六神曲10g 焦麦芽10g 服完7

剂胃脘不适症状稍稍缓解,但反复无常。12月2日复诊于前方加焦山楂10g后症

状仍缓解不明显, 12月7日遂就诊于吾师。中医辨证分型:脾胃阳虚饮停证。

治法:温阳化饮,健脾和胃。方药:茯苓30g 生白术10g 生薏苡仁15g 白芷

15g炒苍术15g 石菖蒲20g 泽泻10g 党参15g桂枝6g炙甘草10g 干姜6 g 草

果仁6g半夏10g 白芍10g 7剂,1日1剂,水煎取汁200毫升,1日2次,1次100毫升,饭后1小时服。复诊:2021年12月14日。上腹疼痛、呕吐较前明显

减轻,纳增,发大便稀,舌红苔薄,脉弦。避免温燥之药太过恐伤阴液,故前方

去干姜、清半夏、炙甘草,加粉葛30g,鼓舞脾胃之阳气,以升发清阳,兼可生

津以防温燥太过而伤阴,取其升阳止泻之功。

按:脾属阴土,位居中央,为万物之母,生化之源,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津液运化之动力。若脾气虚弱日久,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为痰

为饮,饮停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而发呕吐;脾虚运化失司,津液输布失调,水湿

之邪留于肠间,故现大便稀软。《灵枢·本神》有言:“脾藏意,营舍意,脾气

虚则四肢不出,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水谷入口,容纳于胃,主腐熟,若胃阳不足,脾胃虚寒,则腐熟无权,如《伤寒论》曰:“太阳病….吐之过…..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朝食暮吐。”是以胃中虚寒、水谷腐熟无权故也。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之运化

有赖于胃阳之推动,胃之受纳亦赖于脾阴之资助,唇齿相依,相辅相成,故脾病

及胃,胃疾伤脾,脾胃阳虚腐熟运化无力,而至暮食朝吐。如东垣所云:“内伤

脾胃,百病由生”。《金匮要略》曰:“腹满按之痛为实,按之不痛为虚”,脾

胃阳虚,则寒从中生,寒凝气滞,温按则气机条达舒畅,故腹痛喜温喜按,仲景

有云:“虚证者,喜温喜按,时满时减,得温按后缓解。”脾胃虚寒是也。

前诊以半夏泻心汤为底方配合下气除满、渗湿健脾之品,辛温苦寒并举,寒

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该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然则明代

万全有言:“小儿血气未充……肠胃脆薄……五脏之中,肝常有余,脾常不

足……”(《育婴家秘》)。又曰:“脾常不足者,此却是本脏之气也。盖……肠

胃薄弱,谷气未充,此脾所以不足也。”小儿生机蓬勃,水谷精气需求量大,此

为脾阴相对不足,加之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乃脾常不足是也。故治则以效东

垣之法:“五脏以胃气为本,赖其滋养…..如五脏有病,或补或泻,慎勿犯胃气”(《幼科发挥》)。大苦大寒之黄芩、黄连易伤患儿脾胃之正气,理当中病即止,然过犹不及,前诊于患儿用药量大且时长,势必伤胃及脾,胃阳鼓动无力而致脾

失健运,终以脾胃阳气俱虚,水湿不运,停滞中焦,气逆上冲,气机升降失调,

而发为心下痞满、吐泻等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