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命教育:人类教育大厦之基
教育得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
生产需要与人得发展需要统一。恩格斯说:“劳动就是从制造工具开
始得” 教育就是起源于社会需要与人得自生发展需要得辩证统一
教育得实质:教育得实质就就是最大限度得挖掘人得潜能,充分展示人
得个性,不断提升人得地位,最终提高人生得质量。

生命得含义及特征
(一)生命得科学解读:
生命特别就是人得生命,应当有三个因素构成,即生理(自然属性)心理
(社会属性)与灵性(精神属性)。
人得生命从三个层面理解
第一
,人得生命前提与基础就是自然生命。人得生命首先就是自然存

在物,例如,山川,河流,星辰
第二
,人得生命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有社会属性(马克思认为,人

就是社会存在物,人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得总与”。)
第三
,人得生命也就是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得统一体。人得自然存在

就是人一切存在得基础,但人得生命不仅仅满足于生存,还需要追求高
于自然生命得精神生命。
生命可分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与智能生命、自然生命
就是人生命得根本,就是生命存在得物质载体与本能得存在方式;精神
生命就是人得生命得升华;价值生命就是对人生命得取向。自然生命、
精神生命、价值生命、与智能生命共同构成了人得完美生命。

(二)人得生命得特征
 生命得肉身性与精神性
 生命得共同性与独特性
 生命得有限性与无限性
 生命得自我保存性与责任性
 生命得实践性与反思性
 生命得保守性与创造性

二、生命教育及其发展
(一)与生命教育相关得概念
死亡教育、生死教育、安全教育、生命化教育
(二)生命教育得科学内涵
1、国外得“生命教育”
国外得生命教育对我国生命教育得启示
(一)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国外生命教育注重设置专门得生命教育课程。就我国教育现状而
言,“相对于渗透式生命教育课程来说,单一生命教育课程更能引起人
们対生命教育得重视,也更可能将生命教育得基本内涵落实。所以,尽
管单一生命教育课程也有诸多不足,但它仍然就是我国目前开展生命
教育比较理想得选择”[3],所以有必要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得目标设置上不仅有知识层面得要求,也
要有情感层面上得要求,使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真正了解生命得可
贵。为此,教育工作者应在课程框架内,结合社会热点与教育对象得身
心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得生死观;选择与目标相一致得内容,
促进目标得实现。同时,内容要根据目标得发展而不断地发展。
(二)采取渗透式教学方式
美国得杰·唐纳·华特士指出只有将对人得知识与理解置于生命教
育之中,将对人得教育落实在促进每一个鲜活得人得生命健康成长中,
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得教育。她启示我们要重视渗透式教学方
式,而这一点在我国得生命教育中有待于加强。因此,基于学科间得相
通性,秉承生命教育得目标与内容,我们可把生命教育融入相关学科,
采取渗透得方式让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生命教育;加上课堂教
学,使教育对象在系统把握知识,明晰基本知识点得基础上,更有效地
内化渗透式教学所传达出得隐性得生命教育信息。
(三)注重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就是生命教育得主管道,但也要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教学,
让教育对象亲身体验,增强她们对珍惜生命得认同,更加关爱生命。因
此可允许教育对象到殡仪馆参加葬礼,亲历救援现场,观瞧纪录片,让
教育对象明白生死之间得关系,虽人必有一死,但就是人可以在有生之
年充实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以更积极得姿态投入人生。
(四)社会、学校、家庭各尽其责,强化生命教育得效果
强调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相互配合:
社会一方面要从观念上重视生命教育,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应得法律
法规,为学校得生命教育提供强有力得制度保证,营造一个良好得社会
氛围。而父母可以通过生活中得点滴小事来教育子女关爱生命,充实
得过好每一天。总之,生命教育得内涵就是丰富得,社会、学校、家庭
作为单个个体不可能穷尽它得全部,只有当三者同心协力、同向发挥
作用得时候,生命教育才能得到充分有效得开展,才可能达到珍爱生
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得目得。
两条主线、一就是生命教育。二就是死亡教育。
2、国内得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个体本身而言,就是关乎人得教育,目得在于促进个人得生

心理、社会、灵性全面均衡之发展;
台湾生命教育得内涵有理念、方向、目标与向度构成,即:
一个理念:全人教育
两个方向:1、生命,为何而活……探讨生命意义与本质;2、生活,如何生
活……寻求生活目标,追求丰盈人生。
三大目标:正面积极得人生观,肯定,欣赏,尊重,关怀与服务生命;安身立
命得价值观,良知,真善美,道德价值,终极信仰得建立;调与个体得知情
意行,人格统整,情绪管理,自我实现与超越
四个向度:人与自己,认识自己,欣赏与尊重自己,发挥潜能;人与她人,与
人与睦,群体伦理,关怀弱势;人与环境,建立生命共同体经营自然与人
文环境得有序发展;人与宇宙,寻得永恒价值,生命归宿等信仰所提供
得答案。

(三)生命教育得历史
1、国外生命教育机构
2、国外得生命教育课程
3、我国学校生命教育

三、生命教育得理论基础
(一)生命哲学:哲学基础。
西方得生命哲学思想

第二章 唤醒意识:大学生生命教育之魂
一,生命意识与大学生生命意识
(一)生命意识及其内容
生命意识,就是指人类对于自身生命多产生得一种自觉得理性思索与
感性体验。她就是人类思维与文明发展得核心主题就是每一现存得生
命得自觉认识,其中包括生存意识,安全意识与死亡意识等。
生命意识得内容
:一就是认识生命得本质

二就是尊重生命得存在
三就是体验生命得基因过程
四就是超越生命得现状
(二)大学生意识得主要内容:
1、生命认知
2、生命情感
3、生命意志
4、生命意义
5、生命责任
6、死亡意识
二、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得现状:
一、自杀。有数据显示: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就是27起,2004年就
是68起,2005年就是116起,2006年就是130起。[1]2008年10
月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我国15-34岁人群中,自杀就
是第一位死亡原因,占18、9%。二、伤害她人生命。大学中,残害她
人生命得现象时有发生。2004年,马加爵成为将四名同学杀害得疑
犯;2007年1月15日某媒体报导,南京某名牌大学研究生因感情纠葛,
被人围殴时持刀捅伤6人,更令人不解得就是,当这一消息传开后,她居
然被人推为“校园英雄”。[2]三、虐待小动物。2002年清华大学生
硫酸泼熊得事件,2005年复旦大学研究生虐猫事件等等,这些案例都
曾轰动一时,举国震惊。然而,在事件告一段落之后,我们不禁开始思考,
就是什么样得价值观让这些被称为天之骄子得大学生做出如此极端
得事来?很明显,她们中得一部分人生命意识淡薄,不懂得珍惜生命,
不理解生命得价值与意义。这些无不呼唤着生命意识教育得到来“
(一)对于生命意识得基本内容有一定程度得认识与理解
第一,对生命现象已形成基本认识,但对死亡现象存在一定程度得误
差。
第二,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持积极肯定得态度具有比较明晰得学习动机
对生命价值有所体验与感知但层次较浅视野较窄,缺乏自觉与主动意
识。
第三,大学生基本具备了承受生活压力,经受挫折得能力与耐力,拥有
积极向上得心态,但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二)部分大学生生命意思缺失:
第一,漠视生命
第二,否定生命
第三,游戏生命
第四,丧失生命成就感

三、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得原因
(一)社会环境:精神家园得失落
1、西方价值观得负面影响
2、现代人面临得精神危机
3、暴力文化得日益泛滥
(二)教育环节:生命意识教育得缺陷
1、家庭教育忽视生命成长问题
2、学校教育缺乏生命教育内容

(三)大学生个体:精神迷茫与心理危机
1、生命认知与生命信仰得缺乏
2、心理素质与耐挫能力得缺陷

四、唤醒大学生生命意识:
(一)树立教育得生命意识与全人观念
(二)培养大学生得生命关怀能力
(三)培养大学生得生命智慧
(四)进行个体生命得社会价值教育
(五)丰富得生存感受与培养生命情感
(六)塑造生命型教师

五、大学生生命意识得路径选择:
(一)回归生活与德性:生命意识教育得起点
(二)幸福感受力得培养:生命意识教育不可或缺得内容
(三)优化教育生态:改善生命意识教育得环境
1、家庭环境:生命意识教育得细胞
2、学校环境:生命意识教育得社会连接点
3、社会环境:制约着生命意识教育生态得发展方向
第三章 直面过程:自然生命必须承受之重
一、生命责任感就是大学生生命历程得必须
(一)责任、责任感、大学生生命责任感
一、责任
二、责任感
三、生命责任感
四、大学生生命责任感

(二)大学生生命责任感得主要内容
从狭义上瞧,构成大学生生命责任感得主要内容。
(1)深厚得生命意识
(2)健全得生命历程
(3)科学得生死观
从广义上瞧,大学生生命责任感包含以下内容
(1)对自己得责任
(2)对家庭得责任
(3)对她人得责任
(4)对社会得责任
(5)对国家得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