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炮制的研究进展论文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半夏炮制实验报告半夏,又称半夏天麻,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在中医药学中,半夏炮制是一种重要的加工方法,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半夏的性能和功效。
本篇文章将从半夏的来源、炮制方法、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半夏的来源。
半夏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湖南、湖北、广东等地。
半夏的主要药用部分为其块茎,一般在秋季采收。
采收后的半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才能成为炮制半夏。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半夏的炮制方法。
半夏的炮制主要包括炒制和石灰炮制两种方法。
炒制是将新鲜的半夏块茎放入锅中炒制,使其变得干燥,然后研磨成粉末。
石灰炮制是将半夏块茎先用石灰浸泡,再晾晒至半干,最后进行炒制。
这两种方法都能使半夏的性能发生变化,但具体的变化程度和功效有所不同。
然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半夏炮制的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炒制后的半夏具有更好的药理活性。
炒制可以增强半夏的温热性质,使其更适合用于寒凉症状的治疗。
此外,炒制还可以增加半夏的药效,提高其抗炎、抗菌、镇咳等作用。
石灰炮制则主要改变了半夏的化学成分,使其含有更多的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半夏炮制的意义和应用。
半夏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半夏的性能和功效,使其更适合临床应用。
炮制后的半夏具有更好的药理活性,可以用于治疗寒凉症状、咳嗽、哮喘等疾病。
此外,半夏炮制还可以提高半夏的稳定性和保存性,延长其药用期限。
总之,半夏炮制是一项重要的中药加工技术,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半夏的性能和功效。
炒制和石灰炮制是两种常见的炮制方法,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炮制后的半夏具有更好的药理活性,适用于治疗寒凉症状、咳嗽等疾病。
半夏炮制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中药加工技术的作用机制,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关于半夏炮制的基本知识和启发,促进对中药炮制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半夏炮制工艺及功效浅析

半夏炮制工艺及功效浅析发表时间:2014-04-15T09:44:39.6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作者:张亚莉[导读] 服用未经炮制过的半夏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中毒反应,首先表现为口舌咽喉痒痛麻木。
张亚莉(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450000)【摘要】本文通过对半夏的不同炮制工艺所产生的不同功效进行综述分析,由传统工艺加入现代炮制手法,为进一步研究半夏炮制提供依据。
同时,半夏在炮制后功能主治范围增大,能更好的运用于临床。
【关键词】半夏炮制工艺功效【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366-02 半夏,天南星科药用植物,药用部位为块茎,又名三叶半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多年生小草本,块茎近球形。
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因其毒性较大,生半夏多外用,其外用可消肿止痛,临床上多炮制后使用,依炮制方法不同分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等。
经炮制后功能主燥湿化痰,和中健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1]。
1 半夏的几种常见炮制方法目前现代临床上半夏入煎剂的饮片主要有五种,分别为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半夏曲。
首先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7~10天,每天换水2~3次,然后取出备用。
下面对每种不同炮制品的具体炮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1.1清半夏的炮制方法:取备用净半夏,浸泡于8%白矾溶液中,直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在炮制过程中每100kg生半夏需要用白矾20kg。
1.2姜半夏的炮制方法:取备用净半夏,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
在炮制过程中每100kg生半夏需要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1.3法半夏的炮制方法:取备用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至内干心时取出,另取甘草碾成粗块,加水煎汤,用甘草汤泡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保持浸液pH12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黄色均匀为度,取出。
姜半夏炮制辅料研究概况

姜半夏炮制辅料研究概况
前言
姜半夏是中药中常用的一种配伍,其在临床上治疗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其中,姜和半夏的炮制辅料对于姜半夏组方配伍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姜半夏炮制辅料的研究概况。
姜半夏炮制辅料的研究历程
早期研究
早期的中药炮制多为经验性总结,主要是从临床应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姜半夏的炮制辅料也不例外。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对姜半夏炮制的论述。
现代化研究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以及对中药临床应用的需要,对姜半夏炮制辅料的研究也得到了不断深入。
现代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探究炮制辅料的炮制原理和机制,二是评估不同炮制辅料对于姜半夏配伍的影响。
炮制辅料的炮制原理和机制
对于炮制辅料的炮制原理和机制的研究,主要是从中药化学和药效学的角度出发。
例如,有研究通过将姜和半夏与不同炮制辅料混匀,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炮制,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从而探究不同炮制辅料的化学成分对姜半夏的影响。
炮制辅料对于姜半夏配伍的影响
除了炮制辅料的炮制原理和机制的研究,还有研究关注不同炮制辅料对于姜半夏配伍的影响。
例如,有研究对比了不同炮制辅料对姜半夏组方的药效差异,发现不同炮制辅料炮制的姜半夏组方对于一些病症的治疗效果有所不同。
结论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对于姜半夏炮制辅料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但在该领域仍可探讨的问题仍有很多。
事实上,姜半夏炮制辅料并非是单一的炮制方式,而是有着多种各具特色的炮制手段。
因此,需要未来研究越来越深入,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中药半夏的炮制研究

中药半夏的炮制研究
武刚毅;谭政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04(13)7
【摘要】目的:对半夏的炮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其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依据相关研究报道,综述半夏炮制工艺、炮制化学、炮制药理等方面的实验研究.结果:半夏经炮制后氨基酸、重金属、生物碱、鸟苷、草酸钙针晶等均发生了变化,半夏及其炮制品的药理作用也有所不同,从而说明了炮制的重要性,阐明了炮制机理,验证了最佳炮制工艺.结论:半夏的炮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还应通过研究完全量化的炮制工艺,多考虑临床观察和验证以期获得最佳炮制方法.
【总页数】2页(P77-78)
【作者】武刚毅;谭政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山东,青岛,266011;山东省青岛国风东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青岛,266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3
【相关文献】
1.中药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药理研究 [J], 贺斌
2.浅谈中药半夏的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 [J], 廖建秀
3.竹沥半夏中药炮制规范项目测定 [J], 杨潇;毕建洪;吴娟娟;张莉敏;陈方梅
4.中药半夏的炮制探讨 [J], 王友昌
5.简析中药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 [J], 刘静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药理研究

中药半夏炮制的历史 沿革及现代药理研究
贺 斌
( 咸宁市中医医院 , 湖北 成宁 4 3 7 1 0 0 )
药 用 半 夏 为 天 南 星科 植 物 半 夏 的 块 茎 , 药 用历 史悠 久 , 首
3 现代炮制研究
载 于《 神 农本 草 经》 , 具有 燥湿化 痰 , 降逆 止呕 , 消痞散 结的功
中经较 长时间浸 、 漂, 但 其有毒 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 , 有效 的生
物碱 、 水溶、 醇溶性成 分则损失一半以上 , 故 工艺应考虑 以辅料 解毒 , 缩短水浸泡的时间, 以免有效成分损 失。
方》 ) , 姜、 竹茹制( 《 纲目 》 ) , 甘草制 , 制炭( 《 准绳》 ) 等。 清代炮制
辅料 出现 多样化 , 增加 了姜、 桑叶及 盐制( 《 新 编》 ) , 皂 荚、 白矾
3 . 2 炮制对 药理作 用的影响 ①镇 咳作 用。半夏或制半 夏 的提取液对人体 咳嗽 中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有较 强的镇 咳作 用。 ② 镇吐作用。制半夏对去水吗啡、 洋地黄 、 硫 酸铜 引起 的呕吐有 良好的镇吐作用。 ③ 胃黏膜保护作用。 姜矾半夏、 姜 煮
本刊欢迎有 国家和省 、 部及机构资助 的基金项 目的稿件 , 符合本刊要求者 , 可优 先发 表 , 请 提供有关证 明 , 并按 国家有关部 门规定的正式名
称填写 , 并注 明其项 目 编号 , 多项基金项 目 应依次列 出。
凡在公开发表的刊物上引用《 基层医学论坛》 杂志的文章 , 并提供 引用证 明, 本刊将免费赠送杂 志 , 以示感谢 。
缩、 崩解 , 形成碎 片, 这种作 用以姜浸半夏 、 矾 半夏、 姜矾 半夏 更
为 明显 。
【推荐下载】姜半夏炮制辅料研究概况

姜半夏炮制辅料研究概况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姜半夏炮制辅料研究概况 【关键词】姜半夏;炮制辅料;白矾;姜;综述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ia ternata(Thunb.)Breit. 的块茎,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已有几千年的用药历史。
其性温,味辛,有小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
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具有十分重要的药用价值。
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虽记载了姜半夏的炮制方法,但各地差异较大,且再炮制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因素较多。
为此,笔者对姜半夏的炮制辅料姜和白帆从化学成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半夏饮片提供参考。
1 生姜的研究 1.1 产地 姜为姜科姜属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根茎,是常用中药。
姜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在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
目前,山东莱芜、安徽临泉和铜陵、河南张良和正阳、四川犍为、浙江临平、贵州兴仁、陕西城固、江西兴国仍然是生姜的种植主要产区。
1.2 提取方法 1.2.1 溶剂浸提法 一般采用水及有机溶剂直接浸泡提取或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所得成分与提取选用溶剂极性有关,大多采用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乙醚、丙酮等溶剂进行提取,极性较大的提取物中脂溶性成分量少,极性小的则脂溶性成分含量较多。
游氏[1]用水、乙醇、甲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加热浸提、索氏回流及超声方法对生姜进行提取,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发现索氏有机溶剂提取法效果最好,工艺参数以加10倍生姜粉量的85%乙醇、索氏回流提取3 h为最佳条件,总黄酮的提取率达90%以上。
黄氏等[2]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生姜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结果测得生姜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2.63%,回收率为97.8%。
中药材半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中药材半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摘要:半夏是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具有散瘀止痛;解毒消肿;燥湿化痰等功效。
其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区,在我国藏族自治区西藏主要生长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地区。
半夏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糖类和有机酸类等,经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等药理作用。
半夏也具有一定的药理毒性,主要表现在刺激性毒性、肝肾毒性和妊娠毒性,因此应用时我们要特别注意。
关键字:半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1.化学成分1.1挥发油类王锐等采用自制的“同时萃取-蒸馏”装置并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分离鉴定了香橙烯、棕榈酸乙酯等65种不同的挥发油类物质。
通过采用不同的方式提取出的挥发油类成分也有所不同,分离出来的主要包括烯类、炔类、烷烃类、酯类和芳香族类等,其中3-乙酰氨基-甲基异唑的含量最高,大约占比44.4%、丁基乙烯基醚占比约11.88%、对丙烯基茴香醚的含量占比约为2.34%,这是挥发油类物质中含量较高的三种成分。
1.2有机酸类张科卫等采用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成功从野生的半夏中分离出来了15种脂肪酸,并发现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
吴皓等人运用经典的柱层析法从中提取到了丁二酸。
日本的学者丸野正雄成功在半夏中分离出来了芳香酸。
这些有机酸类成分对半夏药效的发挥具有一定的作用。
1.3黄酮类半夏中富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大豆素、黄芩苷、黄芩素等。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在半夏发挥相关的药理作用中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1.4生物碱类半夏的生物碱类成分被认为是半夏中活性最大且最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的药理作用。
其中,鸟苷于1987年分离,1997年分离出胸苷,Oshio等研究者于1978年在实验中成功分离出来了胆碱和左旋麻黄碱。
秦文娟等在分析实验中发现了掌叶半夏碱甲、掌叶半夏碱乙、掌叶半夏碱丙等30种化合物,王瑞等则成功分离出掌叶半夏碱己并发现其与掌叶半夏碱戊互为同分异构体。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
在中医药领域,半夏是一种常用的药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呼
吸系统疾病。
而半夏的炮制过程对其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半夏
炮制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探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半夏药效的影响。
首先,我们选取了新鲜半夏和干燥半夏两种原料,分别进行了不同的炮制处理。
对于新鲜半夏,我们采用了清水浸泡、蒸制、烘干等方法进行炮制;对于干燥
半夏,我们则进行了清水浸泡、蒸制、炒制等不同的炮制处理。
随后,我们对
炮制后的半夏进行了药效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半夏的药效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消化系统疾
病方面,经过炮制处理的半夏对胃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而且炮制后
的半夏对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有所提高。
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
炮制后的半夏对咳嗽、哮喘等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有所增强。
综合实验结果来看,半夏的炮制过程对其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炮制方
法会使半夏的药效产生差异。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以发挥半夏最大的药效。
总之,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半夏的炮制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将为半夏
的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也为中医药的发展贡献了新的实验数据。
希
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这一领域,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夏的炮制研究进展摘要::从半夏炮制的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方面对半夏的炮制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半夏的炮制提供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半夏;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0 引言: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为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1]。
自古以来,半夏被列为中药的毒品,因其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具有“戟人咽”的刺激性。
半夏经炮制后毒性降低,故炮制品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等作为半夏临床常用的规格。
经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有大量关于半夏的文章发表,国家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也专题对半夏进行了研究,但对其炮制减毒的机理研究进展不大,说明该项研究有一定难度。
本文从净选加工、炮制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方面,对近年来半夏的炮制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期能为进一步开展半夏的炮制机理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
1 半夏的现代炮制品1.1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
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
1.2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
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1.3法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透,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ill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
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2 炮制工艺研究2.1清半夏郭富礼[2]主张将半夏按大、中、小分成3档,分别用8%白矾水浸润3—5d,至无干心后轧扁。
饮片厂大量生产可用轧面条机,调节适当的轧滚间距轧扁,量小可在干净的水泥地上用石磙碾过或用石块手工砸扁也可,然后晒干入药。
王潮奎等[3]研究了半夏炮制过程中加矾量及采用加热方式与所炮制饮片质量和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半夏加热加压30min和经8%白矾溶液浸制均可使半夏的麻辣味消除,且水浸出物量增加。
2.2姜半夏邓东云等[4]采用70℃热白矾液浸泡,提高温度,有利于半夏吸收及溶液渗透。
此工艺节省辅料,白矾、生姜均比原方法节约1/3左右,最后加姜汁,经白矾液处理后的半夏对姜汁吸收也较完全,从而增强了临床疗效。
吴皓等[5]采用5种不同比例量姜汁冷浸半夏,结果表明,半夏炮制品对小鼠腹腔刺激性与生品相比均有下降,但与姜汁加入量无明显相关性,以1:1姜浸半夏刺激性最小。
吴皓等[6]选择姜汁用量、白矾用量、煮制时间3个因素,用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对药典法姜半夏的炮制工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每100kg半夏用姜汁15kg,白矾8kg,煮制2~3h,汁被吸尽为最佳工艺。
邓然兴等[7]采用蒸制法制姜半夏,克服了传统炮制工艺方法中存在易粘结、糊化、焦底、辅料用量大、劳动强度大以及收得率低等缺点。
新工艺的收得率比老工艺增加了10%左右,成品合格率达100%,谷甾醇的含量及临床疗效与老工艺无明显差异。
2.3法半夏对传统法半夏的炮制老工艺,及不同石灰液及不同比例量的石灰甘草液等条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工艺除能达到与老工艺炮制相同的解毒效果外,还具有缩短生产周期,减少辅料用量及提高成品获得率等优点[8]。
江西传统法是皂荚、生姜等7味药冲泡液制法半夏,充分发挥了其各异的特性,起到了解毒与协同作用,并认为这是诸多法半夏中较优的一种制法[9]。
有文献[10,11]对法半夏炮制过程中甘草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认为每100g甘草(用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浓缩到150mL),石灰10g,浸泡6d为宜。
同时发现甘草酸的含量与法半夏质量有关,因此除采用外观、断面、麻舌感等传统指标评价法半夏炮制工艺的同时,还选用了甘草酸含量进行综合评价,比较R值可知,对甘草酸的影响程度为浸泡时间>煎煮液浓缩体积>甘草煎煮次数,但对甘草酸变化规律无明显影响。
另据报道[12],选择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加水量、压力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表,以综合评分的办法对法半夏的工艺改革进行研究,确定较佳工艺为浸泡温度5O℃,浸泡时间48h,加水量4倍,压力1.6×10 Pa,改进后工艺较药典法工艺大大缩短了浸泡时间,减少了成品损耗率。
韦备泉[13]认为法半夏可采用多种辅料如生石灰、生甘草、皂荚、生姜、白矾粉、皮硝等进行炮制3 炮制化学研究3.1 氨基酸半夏的炮制对氨基酸的含量影响较大,半夏及其炮制品中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法半夏[14]。
师健友[15]等人通过对半夏药材的生品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清制和姜制后,其所含精氨酸与半夏生品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指纹图谱的主峰数目也有所变化,这与中医药理论中的半夏炮制能够增效和减毒显然是存在联系的,但是其中具体是哪些成分增加,哪些成分减少,都还不清楚。
3.2 毒性成分刘成基等[16]在研究分析了水漂半夏、白矾半夏、生姜浸半夏、蒸半夏对于导致失音和呕吐后,认为半夏有毒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短期浸泡不能达到去毒的目的,国外对半夏炮制的研究认为,生半夏与生姜同煎,与生半夏单煎比较,其辣味显著减少,从而认为配伍生姜可减低生半夏毒性。
3.3 β-谷甾醇吴皓等[17]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半夏炮制品中β-谷甾醇的含量,结果表明经单纯加热后的姜煮半夏含量最低为0.0180%,生半夏最高为0.0572%,经炮制后,半夏中的β-谷甾醇含量降低。
3.4 微量元素由于辅料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因而半夏炮制品如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与生品相比,Zn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并引起了Ni,姜半夏Zn、Fe含量亦增加[18]。
经硫磺熏制的半夏与木熏制半夏几种重金属元素的量无明显变化,熏制品中含有微量的砷不是因硫碘熏造成的,可能与加工操作中的污染有关[19]。
杨玉琴等[20]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半夏炮制品中的微量元素,结果显示生半夏、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生半夏炮制后,清半夏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生半夏炮制后,Mg元素的含量剧增。
3.5 鸟苷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正交法和药典法两种炮制工艺的姜半夏中微量水溶性成分鸟苷的含量,结果正交法和药典法两种炮制工艺的姜半夏中微量水溶性成分鸟苷的含量接近。
与生半夏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其他炮制品的鸟苷含量则有较大幅度下降[21]。
3.6 生物碱有文献对半夏不同炮制品中已知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总生物碱含量依次为: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水半夏[14]。
有报道考察了半夏经8%白矾水溶液浸制后,其甲醇、乙醇及氯仿浸出性成分明显减少,而对生物碱类有效成分的影响甚微[17],以重量法和酸性燃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姜矾半夏含量最高,姜煮半夏含量最低[22]。
吴皓等[18]研究半夏姜制对麻黄碱含量影响,半夏中含有的麻黄碱成分含量0.00344%,经炮制后,半夏5种炮制品麻黄碱含量的顺序依次为:姜矾半夏>半夏>姜浸半夏>姜煮半夏>矾浸半夏。
矾水浸和单纯加热对麻黄碱的含量影响最大。
比较正交法和药典法两种炮制工艺炮制的姜半夏中成分含量及两种炮制品对动物的作用,结果显示总生物碱含量以正交法较高,灰分、浸出物含量以药典法较高[19]。
4 炮制对药理作用的影响3.1镇咳、祛痰作用口服煎剂0.6g/kg对1%碘溶液注入猫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但比口服可待因1mg/kg的效力略差,药效能维持5h以上,静脉注射0.5~1g/kg亦有明显止咳作用[23]。
3.2止吐作用用洋地黄酊给鸽静脉注射引吐法,证明口服制半夏,或生半夏流浸膏,姜半夏或白矾半夏混悬液,姜半夏或生半夏煎剂3g/kg,每日2~3次,连服2日均有一定的止吐作用。
3.3解毒作用其中所含葡萄糖醛酸的衍化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可使士的宁对小鼠半数致死量的值升高,对乙酰胆碱也有解毒作用。
5 讨论与展望5.1半夏从古到今, 其炮制品甚多, 炮制方法也各具特色但目前仍以药典法规定的6种方法为主。
由于传统的炮制工艺和方法的局限, 对炮制品的质量标准很大部分仍以经验鉴别为主。
但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更新, 对炮制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已逐步走向科学化、标准化, 这种采用仪器分析、化学手段与经验鉴别相结合作为指标, 对提高和制定炮制品质量标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特别是笔者这次采常温冷浸高压蓬沛」法, 大大缩短了炮制时间, 减少了损耗率, 同时提高了生物碱的含量, 对探讨新的炮制方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5.2对半夏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研究,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这为更深一步地探讨其炮制原理, 优选出最佳炮制工艺和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但是对其有效成分的研究, 尤其是含量及有毒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仍需进一步努力。
5.3通过对半夏炮制工艺改进和炮制前后的药理作用比较, 又一次证明了炮制作为中医用药特色具有丰富的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和改进传统炮制方法的同时, 进一步探索其炮制原理, 为现代炮制学增创新的内容, 尤其是对有毒中草药的炮制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8-79.[2]郭富礼.半夏饮片炮制浅见[J].中成药,1992,14(1O):47.[3]王潮奎,幕文静.半夏炮制的实验探讨[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16(4):12.[4]邓东云,等.半夏炮制工艺的改进[J].中国医药学杂志,1987,7(9):421.[5]吴皓,陆跃鸣,孙黎清,等.姜汁用量对姜浸半夏炮制品的影响[J].中药材,1998,21(6):291.[6]吴皓,叶定江,刁和芳,等.正交法优选姜半夏的最佳炮制工艺[J].中国中药杂志。
1996,21(11):660.[7]邓然兴,黄儒龙,范宋玲.不同方法炮制姜半夏β-谷甾醇含量的影响[J].基层中药杂志,2001,15(2):25.[8]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炮制室,等.法半夏炮制工艺的改进[J].中成药研究,1981,(3):20.[9]卢文清.论七味汤制法半夏[J].江西中医药,1988,19(3):18.[1O]杨锡,张伯崇.法半夏炮制过程中甘草酸的动态分析及炮制条件的选择[J].中药材,1992,(7):26.[11]杨锡,罗兴平.正交设计法研究半夏的炮制工艺[J].中成药,1993,15(8):18.[12]胡昌江,李国民,马列,等.法半夏炮制工艺改革的研究[J].中成药,1999,21(1):18.[13]韦备泉.法半夏炮制经验介绍[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4):206.[14] 薛建海,肖统海,王晓华等.半夏炮制品中已知化学成分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4):220.[15] 师健友.半夏药材生品及其炮制品指纹图谱的比例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17(3):370,383.[16] 刘成基,苏孝礼,曾诠等.国外中药炮制研究[J].中药材,1990,13(5):25.[17] 吴皓,束建清,蔡宝昌等.半夏姜制对β-谷甾醇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1):662.[18] 吴皓,谈献和,蔡宝昌等.半夏姜制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3):157.[29] 吴皓,唐志坚,丘鲁婴,等. “正交法” 与药典姜半夏中成分含量对动物作用的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25.[20] 杨玉琴,张艳丽,高言明.半夏及不同炮制品中微量元素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2,19(2):33.[21] 吴皓,文红梅,郭戒等.半夏姜制对鸟苷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1):661.[22] 魏其才.白矾对半夏浸出性成分的影响[J].中成药,1990,12(11):17.[23] 郭建民,田源洪.中药炮制学.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