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半夏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半夏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半夏,又名天台半夏、茯苓、半夏天台,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材,广泛用于中医药中。
半夏能够清热化痰,止咳化痰,有积滞解表的功效。
近年来,由于半夏的药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因此对于半夏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关注。
在各种半夏栽培技术中,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实现半夏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科研人员不断进行研究探索,积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关于半夏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半夏的生长环境要求半夏的生长环境要求较为宽松,能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在生长环境上,半夏要求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性好、排水性良好,土壤pH值在6.6-7.5之间,适宜干旱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半夏适合的生长温度在20-30摄氏度之间,对环境光照也有一定的要求,需保持充足的日照。
二、半夏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为了实现半夏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技术研究。
1. 选用优质种苗在实现半夏高产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种苗的质量。
优质的种苗是高产的基础,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种苗,提高种苗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对于提高半夏的产量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加强对种苗的管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半夏高产的关键。
在半夏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作物需肥量进行施肥,掌握适量、适时、适方法的施肥原则,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的结合,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促进半夏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半夏的产量和品质。
3. 合理浇水半夏的生长过程需要适量的水分,合理的浇水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半夏的生长和发育。
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大量积水和土壤过湿,及时解决积水和排水问题,以免对半夏的生长造成影响。
在干旱季节要加强对半夏的浇水管理,保持土壤的湿润度,提高半夏的产量和品质。
4. 种植密度和间距适当控制半夏的种植密度和间距可以提高单株半夏的产量和品质。
半夏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半夏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半夏,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又名苍术、须术等,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药方剂和保健品中。
半夏的主要产地包括中国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半夏的种植面积广阔,但由于半夏的生长特性和栽培技术的要求较高,导致其产量和质量存在较大的波动。
对半夏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半夏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半夏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半夏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要求半夏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一般为4-7月,其地下茎粗大,呈椭圆形,质脆不易折断。
半夏的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苛刻,喜欢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水涝和积水。
半夏的栽培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选择和改良: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同时需加强有机质的施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 种子培育和育苗:选用健壮的种子,进行合理的培育和育苗工作,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
3. 地块布局和密植栽培:合理布局种植地块,采用密植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4. 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合理施肥、浇水、松土、中耕等管理工作,同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
5. 收获和加工:掌握适时的收获时间,采取科学的加工技术,保证半夏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针对半夏的栽培技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标准化的栽培技术,导致种植过程中难以把握关键环节,影响产量和质量;二是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够科学,导致病虫害频发,影响产量和质量;三是缺乏生长调控技术,导致半夏生长不均匀,产量波动大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
在半夏的栽培技术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方案,并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验证和推广。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研究人员通过筛选高效低毒的农药和生物防治剂,同时开发了一系列针对半夏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方案。
半夏栽培技术和组培育苗研究进展

半夏栽培技术和组培育苗研究进展作者:黄和平王辉高广印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第02期摘要半夏为常用中药材,因野生资源匮乏,药材商品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
对半夏近年来的栽培技术、组培育苗研究进行综述,为半夏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半夏;栽培;采收加工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2-0146-02Abstract Pinellia ternate is a kind of commonly use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medicinal products are mainly from artificial cultivation due to the scarcity of wild resources.Researches abou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P.ternate and tissue culture for seedlings growing in recent years were reviewed,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P.ternate resource.Key words Pinellia ternate;Cultivation;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中药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性温、味辛,有毒,具有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消痞散节之功效,临床上用于痰饮喘咳、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眩晕等症[1]。
近年来半夏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为保证药材供应,人工栽培已成为必然选择。
笔者基于相关文献资料,对半夏栽培技术和组培育苗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半夏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半夏组培研究综述

半夏组培研究综述半夏又叫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头、老鸹头、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
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厘米。
花期5~7月。
果期8~9月。
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
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二.半夏的药理作用1.镇咳作用生半夏、姜半夏、姜浸半夏和明矾半夏的煎剂,0.6-1g/kg i g或i v,对猫碘液注入胸腔或电刺激喉上神经所致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且可维持5小时以上。
0.6g/k g的镇咳作用接近于可待因lm g/k g 的作用。
2.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半夏制剂i p,对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唾液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亦有报道煎剂p o时,唾液分泌先增加,后减少。
3.镇吐和催吐作用半夏加热炮制或加明矾、姜汁炮制的各种制剂,对去水吗啡、洋地黄、硫酸铜引起的呕吐,都有一定的镇吐作用。
上述3种催吐剂的作用机制不同,而半夏都可显示镇吐作用,推测其镇吐作用机制是对呕吐中枢的抑制。
4.抗生育作用半夏蛋白 1.25mg/ml(在0.9%Na Cl中)s c0.2ml对早孕小鼠的抑孕率为50%。
结晶半夏蛋白经6M盐酸胍变性后,用分步透析法(即用缓冲液等体积递减稀释变性剂),最终恢复半夏蛋白在生理盐水中平衡,去除变性剂后可以重新天然化,并恢复其原有活力。
不同逆转条件的恢复半夏蛋白,对小鼠抗早孕的抑孕率在69-88%之间,仅一种逆转条件为5-8℃者,抑孕率仅36%。
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定位术显示子宫内膜、腺管上皮细胞以及胚胎外胚盘锥体上某些部分细胞团和半夏蛋白有专一性的结合。
这些部位很可能就是外源蛋白质一半夏蛋白的抗孕作用部位。
如直接将半夏蛋白注入小鼠子宫腔内也表明有抗早孕作用。
如果上述结合部位确实是半夏蛋白影响小鼠已着床的子宫内膜和胚胎,产生抗早孕作用,则上述部位也可能起着床识别的作用,因为半夏蛋白不仅能终止小鼠早期妊娠,还有制止兔胚泡着床的效应。
半夏高产繁殖栽培技术研究

龙源期刊网 半夏高产繁殖栽培技术研究作者:王海玲,王孝华,阮培均,梅艳,张俊,赵明勇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05期摘要:通过不同播种密度及氮肥、磷肥施用量对半夏产量的影响研究,为半夏(Pinellia ternata)高产繁殖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采用3因子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3个试验因子对半夏块茎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为播种密度、P2O5施用量、N施用量。
建立了各因素与半夏块茎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提出半夏块茎产量≥2 700 g/m2和半夏块茎产量≥3 100 g/m2的优化栽培方案。
关键词:半夏(Pinellia ternata);高产;密度;氮肥;磷肥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5-1073-04Study on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High-Yielding Multiplication for Pinellia ternataWANG Hai-ling,WANG Xiao-hua,RUAN Pei-jun,MEI Yan,ZHANG Jun,ZHAOMing-yong(Agriculture Science Institute of Bijie Prefecture of Guizhou Province, Bijie 551700,Guizhou,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Pinellia ternata,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respective applications of organic, nitrogen and phosphate fertilizer on the yield of P. ternate were studied. 5-level quadratic currency rotational combinational method adopted on the 3 factors was performed. It indicated that the planting density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the tuber yield of P. ternata, application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was the second one and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was the last one. And then a mathematic model was built between the 3 factors and the tuber yield of P. ternata. Using mode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an optimum cultivation schemes about the tuber yield of P. ternata more than 2 700g/m2 and 3 100 g/m2 were proposed.Key words: Pinellia ternata; high-yielding; density; nitrogen fertilizer; phosphate fertilizer。
半夏的分生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TECH N oLo GY Y STEM S FoR STEM . PEX ERI A M STEM CU r URE AND
RAP D P I RoGAGAT oN oFP I
珊
A ( HUNB.BRE T 7 T ) I
PENG a g q a ZHANG e — i Xi n — in, W n hu
( l g f f ce c , a c e g Un v riy Lio h n , h n o g2 2 5 , ia) Co l eo Li S i n e Lio h n i e s , a c e g S a d n 5 0 9 Ch n e e t
Ab ta t iel raa(h n )B et vrsf e se l g n ts tb r ba e ytemeh d o src :P n la t n t T u b ri i — e e di si et u ewee o ti d b to f i e . u r n n h
不 同浓度 的外源激素的培养基进行 了一 系列优 化试验 ,筛选 出半夏脱病毒试管苗最佳 的繁殖培养 基。结果表明: 在 MS 6苄氨基腺嘌呤(一A) . mgL 萘 乙酸( AA 01 / + 一 氨基嘌呤( T 01mgL的培养基 中诱导效果 +- 6B 20 /+ N ) .mgL 6糠 K ). 0 /
半夏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共3篇

半夏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共3篇半夏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1半夏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半夏是一种草本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包括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等功效。
然而,由于采摘和种植不规范,半夏种植的质量和产量受到了很大影响。
为了提高半夏种植的效率,保证半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进行规范化种植的研究。
半夏规范化种植的关键技术包括:选地、施肥、定植、灌溉、除草等。
如何选择适宜的种植地是规范化种植的第一步。
半夏喜欢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但不能太过潮湿。
因此,要选用排水良好的土地,并且在施肥时要采取科学的方法。
对于不同的土壤类型,要制定相应的施肥计划以满足植株的需求。
在定植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密度,以避免种植过密或过疏导致的影响。
在灌溉方面,需要注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的问题,对于半夏的生长,要掌握好湿润度的平衡。
在除草方面,可以采用物理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此外,为了提高半夏的种植效率和产量,建立组培快繁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半夏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已经得到很好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组织培养基的合理配方和培养环境的优化,以及对半夏快速繁殖的方法和过程的研究。
建立起完整的半夏组培快繁体系,可以大大提高半夏的种植效率,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半夏的品质。
总之,半夏规范化种植的关键技术和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对于提高半夏的种植效率和保护半夏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土壤、气候、栽培、病虫害等因素,综合分析选择最适合半夏生长的方法和技术,以实现稳定的种植产量和高质量的半夏药材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半夏的规范化种植和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对于半夏药材的高质量和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若想要保护半夏资源和提高种植效率,应该在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和除草等方面用心,同时建立起半夏的组培快繁体系,以有效地实现稳定的种植产量和高质量的半夏药材半夏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2半夏是一种珍贵中药材,在中医学中广泛使用。
半夏研究进展

《 现代农 业科技 )06 2月 20 年
园艺博 览
半夏研 究进展
侯典 云
(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王
荔
4 10 ; 7 0 3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摘要 半夏 是一 种重要 的 中药材 。 文对 近年 来半 夏人 工栽培 、 织培 养 、 分分 析进 行综 述 , 本 组 成 为半 夏的 深入研 究提 供 参 考 。 关键 词 半夏 ; 工栽 培 ; 人 组织培 养 ; 成分 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半夏块茎收集起来以后 。 宴行大小分档保存, 置于粗沙 中 ,
洒 水 少许 ,中小 档催 芽 以备 用 。播 种半 夏 的 田地 要施 足 底 肥 , 围排水 良好 , 种 时深 度 以 不超 过 5m 为 宜 , 株 间 周 播 c 行 距为 55 m 左右 。夏 季期 间 气温 升 高 , 勤 于浇水 , 样 可 .c 应 这
l 半夏 的人 工栽培
夏野 生 资源 , 年 来 , 过组 织 培 养建 立 半夏 的快 速 繁殖 体 近 通 系 已受到 人们 的关 注 , 且取得 了较 多 的研 究成 果 。 并 任家 惠 在 国 内最 早 进 行 了 半 夏 组 织培 养研 究 工作 , 他 运 用叶 片和 叶柄 作 为外 植体 . 过 2个 月 的时 间 , 经 由愈伤 组
22 半夏 组培 苗 的规模 化种 植 .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实现组织培养从实验室到工业
化 生产 的转 化 。 完成组 培 苗 的规 模化 栽 培 , 须 以市 场 需求 必 为 导 向 ,合 理估 算 生产 规模 ,摸 索 组培 苗规 模化 栽 培 的条
件 。事实 上 , 虽然在 半 夏组 织 培 养方面 已取得 了诸 多成 果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卉中药材快繁技术与生产课程论文半夏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院系:生命科技学院班级:生物103班:邢锋学号:半夏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现阶段,药用植物的研究发展快速,组织培养作为一个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解决草药稀缺、次级代产物过少的问题,能够显著推动药用植物的发展。
半夏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其相关的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导致野生资源储量急剧减少。
半夏种源缺乏,种质退化是半夏无法形成规模化种植的原因。
本文就对半夏在快繁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半夏、快速繁殖、研究现状、问题引言: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是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东、华北以及长江流域,为中国传统常用药材。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肿散结、抗早孕、抗肿瘤、护肝等功效,在196个处方中出现频率居于第22位,应用十分广泛,具有重要药用价值道。
自然条件下,半夏生长于溪水旁、田间杂草或林木灌丛之中,主要靠珠芽、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繁殖系数低;另外,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尤其是旱改水和水旱轮作制的实行以及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半夏野生资源遭到严重侵蚀,另一方面由于种源缺乏、种质退化及病虫害等原因至今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导致半夏资源的严重匮乏,成为以半夏为原料的医药产品做大做强的瓶颈。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日臻成熟,目前已在多种园林、园艺及药用植物上取得应用。
由于半夏本身较高的市场价值,科研人员针对其快速繁殖与培养体系的建立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以近年来有关文献资料为据,对半夏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方面进行综述,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半夏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半夏组织培养报道始于1982年的《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三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1983年,任家惠利用半夏试管苗叶片、叶柄诱导出小植株。
同年,日本的Shoyama通过块茎培养也获得成功。
自此,国外专家展开了半夏的组织培养研究。
近十年来许多学者围绕于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在下述几方面取中国移动农信通得了一定进展。
1.1 培养条件培养基大多采用MS型琼脂浓度0.6%~0.8%(有或无);蔗糖浓度2%~3%;pH 5.8~6.0;培养温度22~30℃,以25℃左右居多;湿度70%~80%;光照强度1 500~2 000 Ix,日光灯和白炽灯均可,光照时间10~12 h,也有用自然散光的。
一般来说,诱导愈伤组织,室散光下效果较好,而在分化苗期间,光的作用比较明显。
外植体块茎、叶片、叶柄、珠芽均有。
1.2 研究成果运用叶片和叶柄作为外植体,任家惠在国最早进行了半夏组织培养的研究工作,经2个月的时间,由愈伤组织得到大量完整的植株;与此同时,日本Shoyama 通过块茎培养,也获得了成功;朱鹏飞则把外植体的围扩大到了珠芽;何奕昆在研究了半夏离体培养中小块茎的形态发生特点之后,用它制作了人工种子,并实现了半夏的茎尖培养。
利用半夏原生质体也可再生出植株。
宋佩伦、夏海武、曾令波等分别研究了半夏组织培养过程中各激素的种类、浓度不同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分化的影响,得到一些共识:诱导半夏愈伤组织的成和器官分化,单一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效果都不好,需二者适当搭配;生长素对愈伤组织形成起决定作用,2,4一D 的作用比NAA显著,但适宜于较低浓度(0.5~2.0 mg·L ),与Okazawa愈伤组织进一步发育为外源激素所促进,过高时则有抑制作用”的结论相符。
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能力较弱;生长素诱导根的生成,细胞分裂素特别是高浓度时抑制根的生长。
生长素浓度高时抑制芽的形成,细胞分裂素特别是6-BA促进芽的分化,但浓度不宜过高,满足Skoog等提出的根芽分化理论。
与其他植物一样,半夏组织培养过程中植株再生的途径有2种:①器官发生途径:分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
直接发生途径即从外植体直接分化出器官,见朱忠荣等“叶柄和块茎切块在培养过程中不出现明显的愈伤组织,而是直接从外植体表面产生多个球状体,然后由球状体上方长绿芽下方长出根;光胜等“块茎、珠芽经2~3周可长出许多圆形粒状物,该过程无明显的脱分化组织”以及何奕昆等“叶柄在分化培养基上可直接产生小块茎或小鳞茎。
进而分化出完整植株”。
而较常见的是通过愈伤组织的间接发生途径。
在愈伤组织形成以后,视情况,可转移到分化培养基进一步分化出根和芽,也可原培养基上分化,即通常所说的一次性成苗,在半夏一次性成苗过程中愈伤组织分的顺序总是先根后芽,且与激素配比情况和外植体类型关系不大;②胚状途经:也分为直接发生间接生途径,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与固体培养相比,液体振荡培养条件下,组织生长快,球状体及根形成的时间均大大提前,每个外植体再生小植株数目明显增加,从接种到出瓶移栽所需的时间也大大减少。
1.3半夏人工种子的研究人工种子,就是将细胞培养中形成的体细胞胚或不定芽包裹在能提供养分的胶囊中,再在胶囊外包上一层具有保护功能和防止机械损伤的外膜,造成一种类似于天然种子的结构。
人工种子可在一定的条件下萌发生长并形成完整植株,为生产实践提供方便,同时也是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手段之一。
植物人工种子的研制,是当前生物技术研究中活跃的领域之一。
中国在“七五”期间开始对胡萝卜、芹菜、西洋参、黄连、苜蓿、云杉、番木瓜等十几种材料进行了人工种子的系统研究。
其中胡萝卜、黄连、苜蓿、甘薯已得到大量体细胞,制作的人工种子在无菌条件下可以转换成苗。
2001年,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的以罐式培养为核心的方法,进行马铃薯脱毒微型薯人工种子的生产。
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较常规法生产效率提高5倍,生产成本降低l/2,脱毒种薯较常规种薯增产40%以上,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半夏植株矮小,栽培密度大,如用试管苗移栽工作量很大,由此推动了半夏人工种子的研制。
1997年,何弈昆等用4%海藻酸钠包埋直径为2~3 mm半夏组织培养的再生小块茎制成人工种子,无菌条件下萌发率可达70%。
人工种皮添加适当激素可促进萌发,适当的脱水有利于人工种子的贮藏。
1998年,锋以半夏珠芽生长的茎尖诱导出小块茎并制成人工种子,成苗率98.4%;人工种子苗块茎产量是栽培苗的2.02倍,是试管苗的1.33倍,生物碱含量是栽培苗的1.62倍,是试管苗的1.12倍,是野生苗的1.17倍。
2000年以后,薛建平等进行了半夏人工种子制作技术及贮藏技术的研究,发现以3%海藻酸钠并附加部分壳聚糖为种皮基质,添加适量的GA3、苯甲酸钠、多菌灵及钴、铜、镍等微量元素制得的复合型人工种皮可获得较高的萌发率,并且在4℃下贮藏时间延长至30天。
对半夏人工种子技术的探索除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行了部分相关工作,近几年的研究报道较少,目前仍存在贮存时间短、萌发率较低及易感染病菌腐烂等问题,相关研究亟待开展。
与天然种子相比,人工种子具有许多显著优势:首先人工种子可以工厂化生产和贮存,具有增殖快、占地少、周期短的特点;一旦获得优良基因,可利用人工种子进行保存并多年使用,省去复杂繁琐的育种程序;在种皮制作过程中可添加各种生长调节剂、杀菌剂、除草剂、肥料等,使萌发后的种苗健康成长并避免病虫感染;保证种子出苗整齐,成熟一致,利于管理和收获等等。
这种高效快速的繁殖方式可以在短时间获得大量优质种源,即使长时间生产也不会导致种质退化;而工厂化的生产可以降低人工种子的成本,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说人工种子将是解决半夏资源匮乏的首选办法之一,甚至引发一场农业技术的革命,为其他药用植物及作物生产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天。
2 存在的主要问题2.1 污染一是自身带菌造成的污染。
半夏栽培时本身的病虫害很严重,在建立快繁体系过程中因为半夏本身带菌导致的污染约占8O﹪,有的甚至达到100﹪。
1997年4月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对采集的西和县半夏病样进行镜检和分离,直接镜检半腐烂和腐烂块茎,见大量腐生线虫、少量寄生线虫、害螨、根蛆及大量镰刀菌小孢子,携带寄生线虫、害螨和根蛆的块茎占所镜检块茎的78.3 ﹪;采用常规分离方法共分得真菌菌株28个,包括镰刀菌、丝核菌、青霉菌、炭疽菌和交链孢菌等。
这些病虫害不但导致了半夏根腐病的严重发生,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而且给组培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是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
这种污染主要包括培养基灭菌不彻底;镊子、剪刀、无菌水等消毒不严格;人工操作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等。
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表现为污染类型一致,污染时间同步,而其原因往往是因为某个环节操作错误而导致全部污染。
2.2 退化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不但会造成生菌的污染,而且会导致组培苗严重退化。
主要表现是:产生大量的非胚性愈伤组织、玻璃化、褐化等,幼苗容易发黄、苗弱、分化率低等。
如果将非胚性愈伤、玻璃化、褐化的愈伤组织转接,会严重降低试管苗的分化率甚至导致污染。
2.3 倒苗试管苗在移栽过程中,因其特别细嫩娇弱,成型的小块茎颗粒不多,如果操作不当极易造成倒苗,严重影响工厂化生产中小球茎的产出期限和产量,造成资源浪费和运作成本的增加。
2.4 病虫害严重半夏移栽到大田后易受病虫为害。
大田病害主要以茎腐病、缩叶病为主。
茎腐病多在高温多湿季节发生,危害地下块茎,造成腐烂,随即地上部分枯黄倒苗死亡。
缩叶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多在夏季发生,发病后小叶皱缩扭曲,植株变矮、畸形。
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红天蛾等,对半夏的危害仅次于病害。
这些病虫害给组培块茎和大田原种繁殖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如果采取的防治措施不得当,将给以后的扩繁环节造成严重的影响。
2.5两种来源小块茎的结构差何奕昆认为无论从愈伤组织还是从外植体直接形成植株,都是通过小块茎途径完成的并对小块茎的形态建成进行了阐述。
另外,从愈伤组织得来的小块茎比从外植体直接得到的小块茎分化出根和芽的时间较短,这表明两种来源的小块茎结构上存在差异。
3 半夏在药用方面的发展趋势中药是祖国传统医药的宝库,在世界围得到了普遍认可,特别是在抗癌、抗病毒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但是,天然药物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枯竭问题,大面积无计划的采挖,破坏自然环境,使一些药用植物濒危灭绝。
《中国植物红皮书》中收载398种濒危植物,其中药用植物168种,占42%。
这说明,药用植物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限制中草药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能够利用药用植物大规模繁殖,提取有效药用成分。
目前通过各种培养物中产生的药用成分已600多种,其中40多种化合物在数量上超过或等于原植物中的含量。
然而,药用植物组培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有的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发根难以诱导,生产转化系统相对独立,没有模式系统,高产细胞系稳定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