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计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个领域的竞争也趋于全球化。
中国加入WTO以后,每一个中国人都立即融入信息时代,享受丰富的资源,但更多的是面临严峻的挑战。
新的时代更需要新型的人才,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必须接受新的观念,以新的方式锻炼自己。
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度里,人才的竞争显得异常激烈,尤其是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的就业都成了问题。
由此可见要想在大学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规划。
由此,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就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自我认知(一)个人自评作为一名南昌大学一名大一学生,我的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为:发酵工程。
对于自己的性格,优、劣势及未来职业选择的倾向性存在如下感知:1.关于性格。
总体较为内向;善于思考;沉稳、理性;意志力坚定,具有较强的执行力;较为独立。
2.个人优、劣势:(1)优势:①做事认真、仔细,谨慎且有定力;②专业知识扎实,擅长写作与思辨性活动;③有较前的意志力、很好的执行力及很好的学习能力。
(2)劣势: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争辩。
3.个人倾向性的职业特点:稳定但是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能够通过长久考察体现出个人价值。
比如,法官、学术研究人员与书面评论员等。
(二)辅助性测评为了更为准确的认知自我,包括性格类型与适合自己的行业、职业,我选择了两个较为权威的测试模型(即MBTI和DISC职业性格测试)来辅助自己进行自我认知。
1.MBTI职业性格测试(1)测试结果。
MBTI测试结果显示,我的性格类型倾向为“INTJ”型,即“内向、直觉、思维和判断”型。
(2)关于INTJ型性格的解读“INTJ型的人是完美主义者。
他们强烈地要求个人自由和能力,同时在他们独创的思想中,不可动摇的信仰促使他们达到目标。
INTJ 型的人思维严谨、有逻辑性、足智多谋,他们能够看到新计划实行后的结果。
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一、学科简介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食品原材料和食品为对象,以工学、理学、农学和医学作为主要科学基础,研究其在加工、贮存、保鲜、流通、销售中的营养、卫生安全、品质和深度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学类一级学科。
主要涉及物理学、化学及化学工程、统计学、生物学与生物工程、生理学、毒理学、营养学、微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前身是1988年创办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科专业,园艺系果蔬贮藏加工、兽医系卫检、畜牧系畜产品加工、农学系农产品加工等组建而成。
2001年获得“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食品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2010年获“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食品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自主设置“园艺产品采后科学”、“畜产品质量与安全”2个博士二级学科。
现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泡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四川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现有实验室面积5297m2,仪器设备总价值900余万元。
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变性淀粉开发利用、畜产品加工、园艺产品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园艺产品加工关键技术、食品微生物及其应用、天然产物提取等研究领域已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
现有专任教师30名,平均年龄40岁以下,45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0%。
现有“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校级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后备人选4人。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1名,中国食品卫生学会常务理事1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分会常务理事1名,四川省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1名、理事2名,四川省高级咨询师3名,四川省标准化委员会委员2名,食品安全标准委员会委员1名,四川省绿色食品协会常务理事1名,四川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1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401)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品质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2、掌握食品检测与品质分析的方法;3、具有工艺设计、设备选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能力;4、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学主要课程: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学与安全学、食品生物技术导论、谷物加工工程、油脂制取工艺学、食品工艺学、粮油储藏学专业方向:谷物科学与工程、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储藏科学与工程四、修业年限、学分要求和授予学位类别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毕业学分要求:修满205.5学分。
其中:通识课45.5学分、学科基础课84学分、专业课28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36学分、全校性公选课12学分。
授予学位类别:工学学士五、培养措施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学科前沿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得到培养和训练。
2、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保证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解析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解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解析一、专业解析什么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之所以将食品科学与工程称为“舌尖上”的学问,因为这个专业的研究对象就是食品原料和食品。
江南大学金征宇教授说,该专业以工学、理学、农学和医学作为主要科学基础,研究食品原材料和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营养,品质,安全,工程化技术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注重科学基础与工程实践教学,培养掌握现代食品科学基础理论和食品工程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罗自生教授说,学习食品专业,就是为了研发和生产更营养、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开设哪些课程?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的高校由于专业侧重有差别,所以在课程设置上有所区别。
以浙江大学为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接受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专业核心课程有食品化学与分析、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概论、食品装备与工厂设计等。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工程原理、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营养学、食品分析、农产品加工工艺学、农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设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等。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食品工程设备。
总体来说,该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和食品安全等等。
二、专业与就业食品行业迎来转型期将吸纳更多专业人才食品工业是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
2024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2篇)

2024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一、背景介绍食品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之一,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则是研究食品的生产、加工、保鲜、储存和安全等方面的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培养优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是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有系统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生;2. 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学生;3. 培养具有食品安全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的学生;4. 培养能够适应新兴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学生;5. 培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三、教学内容1. 基础课程:包括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等;2. 专业课程:包括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分析与检测等;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4. 专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食品工厂实习,了解食品生产流程和质量管理;5. 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论文,发表学术成果。
四、教学方法1. 集中授课:通过讲课、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项目实践: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际生产项目,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4. 论文写作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发表。
五、培养环境1. 实验室:建设先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仪器;2. 图书馆:购置相关图书和期刊,提供学术资源;3. 实习基地:与食品工业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六、师资队伍1. 教授和副教授: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工作;2. 助教:协助教授和副教授进行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
七、评估与考核1. 课堂考核:通过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验考核: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3. 项目考核:通过评估学生参与的项目成果,评定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4. 毕业论文:要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
高考专业详解-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专业简介1.专业初识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学为基础,研究现代食品加工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的交叉学科。
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食品冷藏工程、食品安全与转基因食品评价、食品生物技术、新型保健食品研究开发。
它是一门能让人在生理和精神上都可以得到满足的专业,涉及化学、物理、农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学工程、生化工程、机械工程、人体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治理与工程等各门学科。
2.学业导航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化工过程与设备和食品技术原理等。
3.发展前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改善生活质量的愿望日益强烈,国际竞争也空前激烈,使得食品开发与生产中应用现代加工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借鉴基因技术的发展成果,研制出营养更加丰富、味道更加鲜美、保质期更科学的食品。
同时,通过现代加工理论与技术的融入,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概念已大为扩展,这都使本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人才塑造1.考生潜质知道食品腐烂的原因,对食品的储藏方法感兴趣。
知道各种酒的区别,知道酒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了解品酒的有关知识。
了解蔬菜营养成分,注意饮食结构。
喜欢参观肉联加工厂等等。
2.学成之后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门人才。
3.职场纵横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到有关食品研究机关、设计部门、检验单位、食品工厂、企业从事设计、研究、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21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适应区域经济和食品产业发展需要,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从事食品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生产管理、设计开发、教育教学、监督管理等工作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预期达到以下目标:目标1: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守职业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标二:能够独立承担食品及相关领域的项目,能够胜任科研、生产管理、设计开发、教育教学、监督管理等工作。
目标3:能够综合运用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手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食品工业发展中复杂的工程实践问题。
目标4:能在团队中发挥有效的领导、团队协助和沟通作用,并能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并有效执行。
目标五:能够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变化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步和完善自己,在职场上具有竞争力。
二、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与实现矩阵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支撑课程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相关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食品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工程问题的表述。
微积分A大学物理学B无机及分析化学B有机化学B工程制图1-2 能针对具体的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微积分A线性代数B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食品工程原理实验1-3能够将相关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食品领域工程问题。
食品工程原理A食品机械与设备线性代数B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食品营养学1-4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食品领域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和综合。
食品工艺学A食品发酵设备与工艺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大学物理机械工程基础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2-1能够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0827-0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标准

等)经历;兼职教师人数不超过专任全职教师总数的 1/4。35
专任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35
岁以下
岁以下实验技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
本科或以上学历。 实验教学中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不超过 20 人。 每位教师指导学 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 6 人。 5.2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1)具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或相关学科的教育背景,系统、扎实 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能够熟练开展课程教学。 (2)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忠实履行教书育人职责。 (3)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积极改进教 学方法,注重教学效果;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和 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因材施教。 (4) 能够指导学生课外学术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关心学生成长,能够对学生的学业与生涯规划提供 必要指导。 (5)积极从事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不断提高教学 水平。 (6)积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实践,及时了解和掌 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最新进展,不断 提高学术水平,更新教学内容,用科研促进教学。 5.3 教师发展环境 (1)具有基层教学组织,能够组织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活动。
修课如无正式出版教材,应提供符合教学大纲的课程讲义。 6.2.3 图书信息资源 6.3 教学经费要求根据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加强图书馆服务设施建设。注重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保证图书资 料购置经费的投入,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图书资料 包括文字、光盘、声像等各种载体的中、外文献资料。 具有一定数量、种类齐全的专业相关图书资料(含电子图书) 和国内外常用数据库(如:知网、IEEE、EI 工程索引库等) ,和检 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并提供使用指导满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需 要。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基于计 算机网络的完善的图书流通、书刊阅览、电子阅览、参考咨询、视 听资料、文献复制等服务体系。能够方便学生学习网络课程与精品 共享资源课程,并建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课程网站,提供一 定数量的网络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 研所需。 信息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 6.3.1 年生均教学运行费 教学经费有保障,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 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教学经费投入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专 业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满足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的 合格数值。 6.3.2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计 ( 2008 届)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题 目: 板栗脱壳机械的初步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名称: 班 级: 指导教师 姓名: 年月日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2 板栗脱壳机械的初步设计
摘要:板栗由于其营养丰富,味美可口,而且具有食疗价值,深得人们喜爱。但是板栗的脱壳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特别是在我国这个产栗大国,更是影响着板栗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本文对现今各种板栗脱壳工艺流程和设备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核心工作部分的结构以及刀具、滚打器的优化设计,为进一步完成新的脱壳机械设备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板栗 脱壳 去衣 优化设计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3 目 录
1.1 板栗的营养与药用价值 ............................................................................................................ 1 1.2 现今板栗主要产品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风味板栗 .................................................................................................................................... 1 1.2.2酥脆营养板栗脆片 .................................................................................................................... 1 1.2.3速溶营养板栗粉 ........................................................................................................................ 2 1.2.4板栗果酱 .................................................................................................................................... 2 1.2.5糖水板栗罐头 ............................................................................................................................ 2 1.3 传统板栗脱壳技术 ...................................................................................................................... 3 1.4 板栗的加工现状 .......................................................................................................................... 4 2. 机械式板栗脱壳技术 .................................................................................................................. 5 2.1 欧洲技术 ...................................................................................................................................... 5 2.2日本技术 ....................................................................................................................................... 6 2.3国内技术 ....................................................................................................................................... 7 2.3.1广东板栗剥壳技术 .................................................................................................................... 7 2.3.2云南省化工设计院新型板栗脱壳机 ........................................................................................ 8 2.3.3辽宁板栗脱皮机 ........................................................................................................................ 9 3优化设计 ........................................................................................................................................ 10 3.1机械形式优化设计 ..................................................................................................................... 10 3.2工作部分结构优化设计 ............................................................................................................. 11 4结论................................................................................................................................................ 13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1 1前言 1.1营养、药用价值 板栗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及铁、钙等微量元素,长期食用可达到养胃、健脾、补肾、养颜等保健功效。栗仁的蛋白质含量是香蕉的3倍,荔枝的4倍,为苹果的近40倍;含磷量是香蕉、荔枝的3倍,苹果的8倍、铁、核黄素和维生素的含量也高过一般硬果和水果类,足见栗子的营养十分丰富。板栗可以益气血、养胃、补肾、健肝脾;生食还有治疗腰腿酸疼、舒筋活络的功效。它所含高淀粉质可提供高热量,而钾有助维持正常心跳规律,纤维素则能强化肠道,保持排泄系统正常运作。 由于板栗富含柔软的膳食纤维,糖尿病患者也可适量品尝。但板栗生吃难消化,熟食又易滞气,所以,一次不宜多食。最好在两餐之间把板栗当成零食,或做在饭菜里吃,而不是饭后大量吃,以免摄入过多的热量,不利于保持体重。中医学认为,栗性甘温,无毒,有健脾补肝,身壮骨的医疗作用。经常生食可治腰腿无力,果壳和树皮有收敛作用;鲜叶外用可治皮肤炎症;花能治疗瘰疡和腹泻,根治疝气。民间验方多用板栗,每日早晚各生食一至二枚,可治老年肾亏,小便弱频;生栗捣烂如泥,敷于患处,可治跌打损伤,筋骨肿痛,而且有止痛止血,吸收脓毒的作用。板栗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 同时常吃对日久难愈的小儿口舌生疮和成人口腔溃疡有益。中医认为板栗能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对肾虚有良好的疗效,故又称为“肾之果”,特别是老年肾虚、大便溏泄更为适宜,经常食用有强身愈病。 1.2板栗主要产品工艺 1.2.1风味板栗 研究了各种辅助配料对炒制板栗风味的影响,确定了炒制工艺参数。关键技术是 炒制过程的温度程序控制。 板栗预处理:选料→分级→去杂→清洗 砂子预处理:砂子→洗净→过80目筛→炒热变黑备用 风味配料: 桂花、丁香、八角、甘草、食盐,按比例混合,待细沙预热后,放入炒锅或滚筒,炒2~3 分钟,加上色配料:饴糖、菜油或棕榈油, 投入板栗( 温度设置高—中—低) 、过筛、检验、包装。 1.2. 2 酥脆营养板栗脆片 技术关键是护色和油炸温度、时间设置。 护色液: 0. 25 % Na2HS2O5 、0. 1 %柠檬酸、1 %VC。 配料:栗粉(大于50 %) 、玉米淀粉、Ca2Cl2 、食用油、麦芽糊精、香料。 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2 加工流程如下: 选料→去壳漂烫→脱皮→切碎→护色液浸煮→加调料→拌匀→压片→成型→油炸→成品检验→包装(与适量苹果、香蕉脆片搭配)→成品 1.2. 3 速溶营养栗粉 关键技术是膨化工艺参数(压力、温度)的确定。 工艺流程如下: 大豆粉、玉米淀粉、麦芽糊精、食盐、味精、蔗糖酯、香料 ↓ 荞麦粉→栗粉→微波干燥→粉碎→加工调匀(含水量< 30 %)→挤压膨化 →干燥→磨粉→检验→包装→成品 对此成品进行冷水、温水、沸水溶解试验,均取得满意效果。 1.2.4板栗果酱 工艺流程 原料→清洗,去皮精选→预蒸软化→磨浆→配料浓缩→装罐密封→杀菌→成品 操作要求 ①栗子原料的清洗、去皮精选均同栗子全粉的操作。 ②精选后的栗果仁放入笼屉内用蒸汽加热5分钟左右,使其达到软化且果心呈粉质状为准。 ③软化后的栗仁转入不锈钢磨或石磨内,加约2倍的水进行磨浆。 ④浆体转入夹层锅内熬煮,不时加以搅拌,以确保受热均匀,浓缩接近折光计66%时,加入0.2%-0.3%的羧甲基纤维素钠、0. 03环的山梨酸等充分搅匀。 ⑤酱体转入装填机内趁热装罐(80℃以上),并立即密封。 ⑥采用常压灭菌对密封后的栗果酱进行灭菌,条件为100℃下30分钟,凉至38℃保温检验,无败坏变质者即可装箱入库。 1.2.5糖水板栗罐头 工艺流程 原料挑选→剥壳除内衣→护色修整→真空预煮→装罐→密封→杀菌→成品 操作要求 ①选用新鲜良好,无病虫害、干枯、霉烂及风味异常的栗果。 ②装罐用的栗果,最好采用手工去皮,以避免机械去皮造成对栗果仁的损伤。剥壳的方法,一是爆裂法,将原料送入温度为150℃的链条式烘箱内,栗果因受 热,皮壳自行爆裂;二是漂烫法,将原料在沸水中烫3分钟,趁热剥皮;三是手工生剥法,用不锈钢小刀细心将栗壳削除,避免伤及栗内。脱去外壳的栗果采用化学去内衣法,即将500~1000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到近沸,倒入栗果,略做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