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1章绪论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行政伦理(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17.1 复习笔记一、行政伦理概述1.行政伦理和行政道德(1)二者的区别①行政道德主要涉及行政主体个人实践活动的正确规范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这主要是作为行政主体的公务人员在行政管理的职业实践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②行政伦理主要是人们关于行政活动对错的判断过程以及判断的理由,这主要涉及行政主体行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2)二者的联系由于行政伦理和行政道德都与人们的意识和价值相关,加之伦理和道德两个概念往往联袂使用,行政伦理和行政道德二者又是伯仲相连的,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也常常相互替代。
2.行政伦理的含义行政伦理是指行政权力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规范系统。
行政伦理的内涵相当丰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公私利益关系的观念体系;(2)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体系;(3)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政府管理的价值体系;(4)行政伦理是关于行政管理职业规范的范畴体系;(5)行政伦理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内在约束机制;(6)行政伦理是一种特定的行政文化层面。
3.行政伦理关系(1)行政伦理关系的含义行政伦理关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权利义务关系,它与行政管理活动紧密相关,既包括行政管理中的道德关系,又包括决定行政管理这种特殊职业道德的理由的各种关系,受到行政伦理观念、行政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支配。
(2)行政伦理关系的内容包括:①行政主体中个人之间的伦理关系;②行政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伦理关系;③行政组织相互之间的伦理关系;④行政主体与政治主体之间的伦理关系;⑤行政人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伦理关系;⑥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
4.行政伦理的理论模型(1)公共服务伦理研究的六个阶段(六个范式)①20世纪40年代的理论模式。
该模式偏重于研究政策制定者,尤其是选举产生的官员的伦理道德问题,认为必须使行政人员能够根据行政伦理鉴定和质疑行政决策的标准,而非简单依靠习惯伦理及传统道德进行决策。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精编笔记—矿大行管考研必备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八年专注于中国矿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5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矿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初试第一名、第二名学员(二本,育明集训营学员)、车学员(三本,育明保过学员)、张学员(二本,育明1对1学员)、侯学员(三本)。
更有8+2(少干)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5年中国矿业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通过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行管考研招生专业目录注:中国矿业大学是211学校,工科类的学校,考试难度并不是非常大,难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难度相当,关键是掌握住矿大自主命题专业课的考试信息、出题的难点、以及最新变化的信息。
育明每年都有二本、三本的学员考上,也可以帮助学员发表论文,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咨询育明教育!2015年矿大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617政治学基本理论《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公共管理学教材, 2006版。
844行政管理学《行政学导论》,齐明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解析》,团结出版社,2013年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行政管理考研真题2013年中国矿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公共行政学(回忆版)一、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1政府能力2决策诊断六W3考任制4行政伦理5行政体制二、简答(5小题,共60分)1里格斯行政生态学2行政领导能力素质3西方公务员制度特点4大部制三、论述(2小题,每题30分,共60分)1现代行政现象和比较公共行政私人行政。
矿大行管考研咨询热线400-6998-626 咨询QQ1559022430徐老师政治学原理一、简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比较二元和立宪君主2网络分析3民族国家要素4治理对传统政治冲击二、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1中美武装力量2政治参与特征功能以下由育明教育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考研状元笔记一、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精编笔记《公共行政学》讲义导读公共行政管理活动运用的是公共权力,涉及的对象是公共事务,所追求的是公共利益,运行过程也称作公共管理过程。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19章当代中国行政改革[1]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19章当代中国行政改革[1]](https://img.taocdn.com/s3/m/48235161f5335a8102d22016.png)
第19 章当代中国行政改革二、思考题4 .简述广义的行政改革。
答:广义行政改革是指一切与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归属及其行使相联系的改革。
其内涵可以从以下凡个方面理解:( 1 )在改革内容方面,广义行政改革涉及到与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相关联的诸方面的法权主体与其相互关系,并以这些法权主体相互关系的改变或调整为核心内容。
( 2 )在改革范畴上,与广义政府的内涵相适应,广义行政改革在范畴上接近广义的政府改革。
( 3 )在实施操作方法上,广义行政改革要求政治、经济、行政三大体制改革凡乎同时启动并以其他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为自身顺利发展的充足条件。
5 .简述狭义的行政改革。
答:狭义行政改革特指以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为中心的国家公共行政系统的改革。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 )在改革内容方面,狭义行政改革等同于狭义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在这一体制中,国家行政机关是主要的抑或是唯一的权力、行为和责任主体。
( 2 )在改革范畴上,这一改革的主要范畴大多只限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自身的改革,而不以外部制控条件的同步改变为前提。
( 3 )在实施操作方法上,主要是通过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重新定位,使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分析,我国的行政改革属于狭义行政改革的内容,即以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为中心的国家行政改革。
6 .简述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任务。
答: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对政府的重新定位。
这是要对国家行政组织即各级政府的法定地位、行政权限、管理职能、行为方式、工作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流程、财政预算、行政责任等方面的基本原则的再认识、再设计、再组合、再规定。
( 2 )以重新定位为基础再次构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通过重新定位,使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的需要,适应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适应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与实践的需要并成为其中的主导力量,进而有效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使政府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权威之一。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5章行政组织

第5 章行政组织二、思考题2 .简述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
答:国家行政组织的法权地位和与之相一致的公共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及其对国民承担的责任,决定了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 1 )政治性。
政治性是一切国家组织的共同属性。
对国家行政组织而言,政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阶级性和决策性。
( 2 )社会性。
社会性由国家的社会职能所决定,主要指国家行政组织所承担的社会一般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
也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服务性和管理性。
( 3 )权威性。
权威性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强力和契约关系为基础,并以宪法、法律和国家武装力量为后盾。
权威性有两个最突出特点:约束性和强制性。
( 4 )法制性。
法制性的基本涵义是“依法行政”,具体说来,又可以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国家行政组织自身建设的法制性和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制性。
( 5 )系统性。
系统性是说国家行政组织具有极强的整体性,其权力关系、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具有上统下属、上下贯通、左右联系、纵横交错、头尾相接、政令归一的特征。
除整体性之外,系统性的突出特征表现在:整体性、结构性和有序性。
( 6 )发展性。
发展性是说国家行政组织适应社会历史的进步,相应改变组织自身及社会管理行为的特征。
表现为动态性和适应性。
3 .简述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答:国家行政组织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基本的要素直接关系到国家行政组织效能的性质、程度或范围。
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及其合理状态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八个方面:( 1 )法律制度健全。
国家行政组织是执掌公共权力的以社会为行为对象的代表公众利益的特殊组织,因此,依法行政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要素。
( 2 )组织目标明确。
目标反映行政组织的社会行为的方向,对具体行政机关来说,目标则反映本单位在整个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3 )人事调派恰当。
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有选择地吸收、调派、使用、培训人员是十分重要的。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3章行政权力

第3章行政权力二、思考题1 .简述行政权力的内涵。
答:行政权力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行政权力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 1 )主体,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 2 )根本目标,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国家意志是国家利益的体现。
( 3 )作用方式,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 4 )客体,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及其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 5 )性质,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3 .简述行政权力的结构。
答:行政权力结构是指行政权力整体性的关系状态和有序性的活动过程。
其建立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权力分工的基础之上,既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安排的静态结构,也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运行的动态活动过程。
具体分析如下:( 1 )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是指行政权力与其行使主体结合之后所形成的一种网络架构,表现为行政权力关系及其制度安排的总格局,是行政管理活动赖以展开的基本框架。
构成行政权力静态结构的两个方面:①纵向的层级结构。
行政权力的层级结构简称层级制,与行政组织体系的金字塔结构相一致,体现出行政权力主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②横向的部门结构。
横向结构属于组织职能权力关系和参谋权力关系的结构,此类权力关系同直线权力关系相比是非常有限的。
( 2 )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也是由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
动态结构的特点在于:①体现了行政权力的指向性。
行政权力是一种矢量,其作用方向和轨道具有明显的指向。
为了政令统一,为了使国家政策得以普遍地有效贯彻,行政权力运动必然表现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向,并作用于放射状的层级轨道当中。
公共行政学概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公共行政学,亦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等。
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早期的公共行政学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20世纪初期弗兰克·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60年代以后,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为代表的全新决策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不仅从理论上对提出了挑战,而且拓宽了行政研究的领域,提高和强化了“管理”在行政研究中的重要性。
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反映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值得强调的是,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宪法意义上具有明确无误的公共属性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与此相一致,“合法性”和“有效性”构成了政府一切行政管理思想和行政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第一,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如何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横,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
第二,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
其基本任务集中在4个方面,即如何不断地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不断地提升政府社会管理的水准,不断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不断地提升政府的“与时俱进”和自律的能力。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13章依法行政

第13章依法行政二、思考题4 .简述西方国家依法行政的理论和实践历史变迁的特点。
答:从对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依法行政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变迁的分析,可以得出西方国家依法行政的理论和实践历史变迁具有以下凡个方面的特点:( l )由重视立法转向重视行政。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都经历了一个从重视立法、强调立法高于一切,向重视行政、突出行政职能地位转变的历史过程。
这一过程的形成,一方面反映了执掌国家政权的资产阶级经济利益需求和政治任务的转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生活在节奏、广度和内容上的巨大变化以及公众价值标准的改变。
在快速发展变化且极具不稳定性的未来社会条件下,与议会和法院相比较,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将继续是最有效的、最及时的国家管理形式。
( 2 )依法行政释义的宽泛化。
资本主义国家依法行政释义的宽泛化,是在三百余年法制(治)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国家现象。
行政权是在受到诸种法和法的传统的限制,并在社会公众其中包括政府官员对法的普遍认同和尊重的基础上扩展的。
因此,行政权力扩展的适用范围多以特定或具体事项的变化为对象,通常不涉及立国根本。
( 3 )对行政权力扩展的制约。
行政权力的扩展受到了三权分立国家权力体系中其他国家权力主体的制衡,使行政权力不可能恣意妄为。
这种制衡一方面表现为立法机关通过法律的间接制衡;另一方面表现为立法、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违法审查。
6 .简述西方国家依法行政的社会基础。
答:依法行政的社会基础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原理和市场经济的实践。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l )财产私有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崇和鼓励个人谋求自我利益的动机和活动。
这种动机和活动可以通过个人资金的积累达成社会财富的总量增值,促进和扩大再生产。
只有国家(政府)才可与人民产生公法意义上的上下统属关系,进而产生事实上容易发生却难以纠正的侵权行为,危及私有财产制度。
这就必然要求规范和限制政府的行为,即依法行政。
( 2 )市场竞争。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权力)【圣才出品】

第三章行政权力一、概念题1.行政权力答:行政权力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其主要内容有:①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②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③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④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居民及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⑤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2.行政主体答: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对行政主体含义的理解有狭义、较狭义、广义之分,具体内容是:①狭义的理解认为,行政主体就是狭义的政府,亦即国家行政机关。
②较狭义的理解认为,除国家行政机关之外,立法和司法机关或者其中的某些机构都可作为行政主体。
③广义的理解认为,行政权力普遍存在于各种公共组织当中,因而行政主体也就等于是公共管理主体。
据此,不仅政府,就连非政府组织、政党和各种社会团体也都可以成为行政权力的主体。
3.行政客体答:行政客体是指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
行政权力不像政府之外的其他组织权力那样囿于一定的范围,这就决定了行政权力客体的普遍性。
对于行政客体而言,既接受行政权力对于其所涉及的公共事务的管理,同时本身又存在具有自主性的领域。
4.三权分立答:近代意义上的分权学说是从洛克开始的,而集分权学说之大成、明确划分国家权力的是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是指一种关于国家权力划分的学说,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依据这一学说建立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权分立的内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①以权力制约权力。
②明确划分国家权力。
三权分立学说把国家权力划分为三种:立法权是指国家的一般意志,行政权主要执行国家意志,司法权则主要在于保护民众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1章绪论 二、思考题 1 .为什么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 答:“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是一个正确的论断。因为行政管理学在研究公共行政现象的过程中,大量应用了不同时期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促进了自身的完善和进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就起源而言,行政管理学脱胎于政治学学科。早期的行政管理学虽然从一开始就强调行政执行的特殊意义,但那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是理论的、范畴的和逻辑思辨的,而不是技术的、过程的和实际运作的,且有关公共行政的诸多问题常常是与政治学学科合并讨论的。目前许多有关公共行政的问题,也仍然是与政治学学科交叉研究的。 ( 2 )在研究方法上,行政管理学吸收了大量商业管理的观念。行政管理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商业管理的效率、成本、时间一动作分析等观念和方法,将其应用到关于公共行政问题的研究之中。这就为公共行政学的学科方法论的丰富化和学科领域的拓展建立了新的基础,推动着公共行政学朝着实证研究的方向不断发展。 2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一般涵义。 答:公共行政学也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公共事物及自身内部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公共行政学的一般涵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 1 )从研究范畴上看,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其包括公共行政制度、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 2
效性、发展性的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 ( 2 )从功能上看,公共行政学的作用在于反映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3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功效。 答: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功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公共行政学通过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完善现有制度,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横,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 ( 2 )提升政府行政水准。公共行政学对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研究有利于督促政府不断地提升公共政策的质量,不断地提升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不断地强化公共服务的功能,不断地提升自律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 3 )为国家行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可以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和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 ( 4 )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公共行政学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有助于弥补技术专家的不足。其独特的学科体系既可以对现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也可以对未来人员进行基础教育。 7 .简述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的相互关系。 答: ( 1 )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3
政治学是主要研究国家的基本理论和制度的科学,公共行政学则主要研究政府体制和政府行为等行政现象,研究如何制定正确的政府目标和有效地达成这些目标的科学。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 公共行政学源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最初目的是研究如何有效地保卫宪法,是政治学的分支科学。 ② 两者的研究领域有差别,互为补充。行政学是藉政治学指引其努力的方向,政治学则赖于行政学充实它的内涵。 ( 2 )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的关系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推行和执行政务及如何使之有效的原理原则和技术方法的学科。行政法学则是以行政法律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性质和内容是研究和规定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其典型表述方式,是各种行政法律规范。两者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 公共行政学源出行政法学。因为公共行政学的形成是从研究法律对行政活动的规范开始的。后来由于行政活动日渐繁多,由客观需求所促成的行政裁量日渐增多,引起了人们对行政的普遍关注,行政管理学才逐渐分离独立成一门学科。 ② 在研究领域上,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都是以国家行政为中心观念的学科。前者有赖于后者不断充实其内容,后者则有赖于前者提供维护自身合法权威的规范,进而加强自身的效能。 ( 3 )公共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的关系 公共行政学是关于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企业管理学则是科学管理运动兴起以来的有关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称。两者的关系表现为: ① 二者在研究对象、目的和范畴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企业管理学兴起于行 4
政学之后主要研究如何管理和改进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生产率和增加利润。公共行政学则主要研究如何改进政府的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② 在理论上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公共行政学借用或吸收了相当多的企业管理学的概念、词汇和方法,同样,企业管理学也从公共行政学借鉴了某些思想、理论和方法。 ( 4 )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学科。公共行政学只有将行政现象置于广大的社会环境中来考察,才能获得比较符合实际的理论和解决办法。两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点: ① 在研究范畴上,社会学包含着公共行政学。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一切社会生活,其中包括社会公共管理的概念、方式和手段。 ② 两者在实践中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是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许多重大社会问题只有依靠国家行政机关的法权地位和特有的方式、手段才能解决。 8 .简述现代行政现象。 答:现代行政现象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国际上主要是发达国家所出现和形成的某些公共行政现象。现代行政现象具体表现为: ( 1 )行政职能扩展。行政国家职能的扩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反映了一种对国家职能和法治原理的再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至60 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节奏明显加快,出现了大量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学科、新技术、新行业、新文化、新财富,推动着人们形成新的需求和新的价值观念。在这些观念之下,政府不仅承担起了保国卫民的责任,而且承担起了扶助各行各业均衡 5
发展,普遍提高各个阶层生活水准和道德、文化水准,防止个人私欲损害社会公益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的责任。政府行政职能的扩展造成了“行政国家”的兴起,“行政国家”的兴起则造就了一个“大政府”。 ( 2 )不良行政现象增加。行政权力的扩展和强化导致行政国家的出现,行政国家的出现则进一步大大加强了行政活动。以行政权力的强化和行政职能的扩展为基础的政府行政活动的加强相应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行政现象,集中表现为: ① 行政组织规模庞大。形成了许许多多结构复杂、分工细致、门类繁多的专业部门和各种行政委员会,与此同时,政府公务人员也大量增加。 ② 行政决策迟缓。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使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组织机构、人员规模的扩大使得参与决策各方的差异明显,在多数情况下,行政决策迟缓直接妨碍或损害公共决策应有的时效性。 ③ 政府人员专业化。这种现象是由现代社会再分工和学科再分化以及公共行政管理对象的多样化、复杂化所决定的。政府管理人员专业化在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水平和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同专业人员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在相互理解方面的某些障碍。 ④ 官僚化倾向滋长。这种现象导致了“程式化”行政出现,不仅使国家行政组织中人际关系淡薄,主动进取精神受到抑制,而且导致政府与公众关系恶化。 ( 3 )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这主要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政府相应形成的某些行政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重视社会目的。现代社会是民主政治的社会。民主的观念、意识已经深化为一种大众的、社会的现象,国民行使公民民主权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② 行政管理手段现代化。主要是指政府为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不断和大量吸 6
收、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方法的行政现象。 ③ 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这种理论直接反映现代公共行政的发展过程。从科学管理理论开始,经过人际关系一行为科学的激荡,管理科学的充实,系统论―权变观的发展,当代行政管理学已经成为一门内容丰富多彩、分支学科众多、研究领域独特、实践针对性较强的学科。 9 .简述现代行政精神。 答:现代行政精神是指与现代行政现象相一致的,政府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和强调的某些行政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1 )主动进取。对政府而言,主动进取意味着重新寻求和确定政府的基本价值标准,意味着重新选择政府的宏观公共政策,意味着制度创新。在现代条件下,政府主动进取,有效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政府优劣的一个基本标志。因此,各国政府无不将此作为一个施政标准,并在实践中努力贯彻。 ( 2 )追求卓越。追求卓越主要指现代政府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意义上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比较的意义上追求不断提升并在实践中表现出具有卓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有效地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自律和自我更新的能力。这种精神直接表现政府的工作动机、工作意愿、工作状态。追求卓越涉及两种相互联系的价值取向,即效率与效果。 ( 3 )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一个政府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政府对要使国富民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不断创新发展。因此,成功的政府无不强调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将创新发展奉为政府乃至国家、民族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