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来金融机构(银行)发展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以来金融机构(银行)发展史

作者:钟静飞

单位:金融学院传文社

摘要:清末民初,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势力,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呈现三国鼎立之态,相互激烈碰撞与交融。本篇文章的目的是主要介绍清末至1949年以来的中央和地方的金融机构(主要指银行)发展史,并极力揭示了这段发展史所折射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正是印证了“经济是基础,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关键词:金融机构(银行),发展史,传统文化。

一、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大事件(背景)

1、1894---1895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2、1898年6月11日,戊戌变法。9月21日凌晨,慈禧和荣禄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志士,废除变法法令。28日,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3、1900年6月10日,八国联军侵华。北京沦陷,慈禧带着光绪逃到西安,同时命令清军镇压义和团,还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运动失败。

4、1911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

5、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6、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7、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结束2000多年封建君主制度。

8、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暗杀宋教仁。6月挑起内战。7月开始“二次革命”。9月1日北洋军攻陷南京,二次革命失败。

9、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进行复辟帝制活动,改国号为中国帝国。1916年护国军通电宣布独立并反袁,7月护国运动胜利。

10、1917年6月7日,张勋以调停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之间的矛盾为名,率辫子军5000人开进北京。7月12日辫子军被段祺瑞打败,复辟闹剧收场。

11、1917年10月,护法军同段祺瑞的军队在湖南四川发生激战,护法战争开始。1918年5月护法运动失败。

12、1917年,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以对德国宣战为名,向日本大量借款,编练参战军,扩充自己实力,从而引起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的强烈不满。直系军阀曹锟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准备对皖系用兵,争夺中央政权。7月10日拉开直皖战争的序幕。7月19日直皖战争宣告结束。

13、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14、1921年7月1日,共产党成立。

15、1922年1月,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1924年9月17日爆发第二次直奉战争。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

16、1922年1月,香港爆发海员大罢工。

17、1922年9月14日,爆发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8、1923年2月4日,爆发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1925年5月15日,爆发反帝爱国的“五卅”运动。

20、.1925年6月,爆发省港大罢工。

上述清末及民国时期发生的大事件无一不推动历史潮流的流向,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条件下,我国的金融机构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又将怎样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将有怎样与时俱进的发展?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二、清末及民国时期的金融机构(主要指银行)的发展史

民国时期的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成立之前主要有三种势力:一是外国在华银行,它代表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强大的控制力;二是旧式钱庄,代表着封建经济的势力,中国的封建传统文化绝不会在一时间倒台;三是新式银行,它代表着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力量的崛起,当然它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的。

这三种经济势力是相互矛盾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支配和控制着整个中国的金融,形成错综复杂之态。其间当然有传统文化,新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博弈。

1、外国在华金融机构(银行)

外国在华银行是鸦片战争后不久在中国设立的银行,其中最早在中国设立的外国在华银行是1845年在香港设立的英国丽如银行。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它规定开放宁波、福州、广州、厦门、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以后,中国的贸易中心逐渐由广东转移到上海,于是丽如银行于1848年在上海设立分行。

在丽如银行设立之后,外国银行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其中最著名的由英国的麦加利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美国的花旗银行、大通银行,日本的住友、三井、三棱等等。接下来便出现了外国与中国的合资银行,不再是单纯的外资银行。其中合资银行著名的有中日合办的正隆银行、中德合办的北洋保商银行等等。

在这我将主要介绍汇丰银行的发展史。汇丰银行于1865年在香港设立总行,同年7月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在中国许多城市陆续设立了分行。它在中国的银行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单位,几十年见掌握着中国的盐税、关税大权,对中国的金融具有不凡的支配控制作用。当然汇丰银行不像丽如银行一样已成为历史,香港汇丰银行现在以成为香港最大的注册银行以及三大发钞银行之一(另外2大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在当时拥有很大的特权,通过经营清政府的赔款和借款,掌握了中国的关税,垄断了中国的国际汇兑和对外贸易,赚取了惊人的利润。当然这些特权是一般外国在华银行都拥有的特权。

2、旧式钱庄

中国旧式的钱庄是由集市银钱兑换业发展而形成的信用机构,大体上北方及华南称为银号,长江流域包括上海称为钱庄。最早的钱庄诞生于明朝中期、晚清时期则为鼎盛期,民国时期钱庄增多,后期倒闭也多,解放后,钱庄多数停业,上海等地未停业者则于1952年12月实行公私合营而成为公私合营银行。

在清末及民国时期,旧式钱庄的只能也在发生了与时俱进的转变,它逐渐成为买办化的机构。接下来的文字重点介绍一下民国时期的上海的钱庄。上海的钱庄,多为江浙财阀所把持,在上海金融界有很大势力,对全国金融市场有举足轻重影响。其组织可分两大类,按其业务性质和信用能力,分为汇划庄和一般钱庄。汇划庄称大同行即大钱庄,他们的票据收解,可以互相抵解汇划。这种汇划庄势力大,有左右市面的实力。一般钱庄称小同行或未入园钱庄,其中又分元、亨、利、贞四个等级。上海的钱庄对上海金融的影响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操纵上海货币交换,成为与华商交易的纽带,拥有左右上海商界的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旧式钱庄的发展以起起落落,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旧式钱庄在清末及民国期间发挥的作用。

旧式钱庄代表着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文化,它的起起落落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在的历史潮流中跌跌撞撞的前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它在清末及民国时期逐渐趋向于买办化也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

3、新式银行

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名为商办,实系奉旨设立的官商性质,规定“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它处处享受着特权。所谓新式银行其实也摆脱不了旧式,也算是一种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撞击。

除了中国通商银行,接下来介绍一下“北四行”和“南三行”。北四行是指金城银行、大陆银行、中南银行、盐业银行。该四行于1921年成立联合营业事务所,标志四行联营集团的形成,由于这四家银行总行都设在北方,故称其为“北四行”。“北四行”的组织机构除了四行联合营业事务所,还有四行准备库,四行储蓄会,四行信托部、企业部和调查部。潘连贵认为“北四行”联合经营,在中国金融史上是个创举,反映了近代商业银行初步呈现出资本主义银行业的联合和集中倾向。所谓“南三行”,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三家私营银行的通称,由于这三家银行总行都设在上海,故称其为“南三行”。“南三行”没有像“北四行”那样成立联营组织,但其联营方式具有独特性,三行之间相互代理、相互开户、相互投资、联合放款是“南三行”的主要联营方式,这种联合方式不仅促进了“南三行”业务的发展,而且对后来江浙金融财团的形成也起了促进作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是“南三行”的支柱银行,也是旧中国最大的私营银行。

三、银行的发展与当时民众的心理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

银行的兴起,最主要是经济的发展,当然也有民众心理的变化所致,把钱存进银行这是新的发展。西方外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新文化三种文化相互撞击,迸发出强烈的火花。

参考文献:

【1】《中国通史》

作者简介:姓名:钟静飞,出生年月:1993年5月,性别:女,所在学院:金融学院,班级:12级保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