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病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面瘫的中医护理查房范本

面瘫的中医护理查房范本

面瘫的中医护理查房范本一、基本信息患者姓名:_____ 年龄:_____ 性别:_____ 床号:_____ 住院号:_____二、诊断中医诊断:面瘫(风邪阻络证)西医诊断:面神经炎三、病情介绍患者于发病时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部麻木、无力,不能皱眉、闭目,口角向右歪斜,漱口漏水,进食时食物残留于左侧齿颊间,无头晕、头痛,无肢体麻木无力,无发热、咳嗽等不适。

遂至我院就诊,门诊以“面瘫”收入我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欠佳,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

四、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体温具体温度℃,脉搏具体次数次/分,呼吸具体次数次/分,血压具体数值mmHg。

2、面部症状:左侧额纹消失,左眼不能闭合,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歪斜,鼓腮、吹口哨时左侧漏气。

3、心理状态:患者因面部形象改变,出现焦虑、自卑情绪。

4、饮食情况:饮食正常,无特殊饮食偏好。

5、睡眠情况:睡眠欠佳,入睡困难,多梦易醒。

五、中医护理诊断1、风邪袭络:与正气不足,风邪乘虚而入,侵袭面部经络有关。

2、焦虑:与面部形象改变,担心预后有关。

3、睡眠形态紊乱:与疾病不适,焦虑情绪有关。

六、中医护理措施1、生活起居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温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

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

外出时佩戴口罩、围巾,避免风邪侵袭。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芹菜、香蕉等,保持大便通畅。

忌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冰淇淋等。

可适当食用具有疏风通络作用的食物,如葛根粉、防风粥等。

3、情志护理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其倾诉,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看书、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焦虑情绪。

4、中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中药湿敷等治疗,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

面瘫护理常规

面瘫护理常规

风寒证
风热证
四白、地仓、颊车、迎香、听宫、手掌搓热后,用手轻柔面部,促
人中、水沟等穴
进血液循环
生冷油腻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 物,少食绿豆,羊、狗肉及动物 内脏
防风、葱白、粳米
热性补药,热性食物
祛风解表散寒
疏风清热,辛凉解表
防风粥,川芎白芷水炖鱼头
多食豆制品、苦瓜等性偏凉的食 物
面部穴位
穴位定位
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 人中(水沟):鼻根和上唇连线的上1/3处 地仓:口角旁开0.4寸,上直对瞳孔 颊车: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 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 听宫: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分类
类型 病因 病灶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卒中、肿瘤、颅内感染等
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感染、 外伤等
对侧下部面肌瘫痪
同侧上部及下部面肌瘫痪
临床表现
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 讲话漏风等,但额纹存在, 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 皱眉、闭眼等动作无异常; 歪斜、讲话漏风、流涎,不能 病灶对侧的面部随意动作 顺利完成皱眉、闭眼、吹口哨 丧失,但仍有哭、笑等表 等动作,丧失同侧面部表情 情
并发症护理:目赤肿痛 1、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 护,避免用手接触眼部。 2、每晚入睡前使用眼药水或眼 膏,必要时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 纱块保护。
4 健康指导
健康指导
01
02
03
04
心理护理
面部康复
眼部护理 口部护理
功能锻炼
面部康复操
(1)抬眉训练: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每次抬 眉 10~20 次, 每日 2~3 次。 (2)闭眼训练: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 两眼同时闭合 10~20 次。 (3)耸鼻训练: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 来完成。 (4)示齿训练: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 的收缩来完成。 (5)努嘴训练: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 (6)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应注意避免面部长期接受冷风刺激。 • 保持开心愉悦的心态。 • 生活作息规律,多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自身

周围性面瘫治疗中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研究

周围性面瘫治疗中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研究

周围性面瘫治疗中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研究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无力或不能正常收缩。

中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面部而引起的。

中医护理方案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医护理方案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改善病人的面部肌肉功能。

中医药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方法来恢复面部肌肉的正常功能。

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法可以刺激神经末梢,改善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功能,从而帮助面部肌肉恢复正常。

2. 中医护理方案可以缓解病人的疼痛症状。

中医药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方法来缓解面部肌肉的疼痛症状。

艾灸和拔罐疗法等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面部肌肉的新陈代谢,从而缓解面部肌肉的疼痛。

3. 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

中医药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包括身体的和谐和精神的愉悦。

中医护理方案经常包括情志调摄,通过给予病人安慰、鼓励和支持,帮助病人调整心态,增强对疾病的信心,从而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

中医护理方案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大。

周围性面瘫是一个复杂多因素疾病,不同病人的病因和病情各异,对中医护理方案的反应也存在差异。

有些病人可能对中医护理方案的疗效非常好,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或痊愈;而有些病人可能对中医护理方案的疗效较差,甚至无效。

2. 缺乏系统的临床研究。

目前对中医护理方案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的研究较少,很多研究都是个案报告或小样本的观察性研究,缺乏系统性、严谨性和可比性。

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以评估中医护理方案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护理方案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面部肌肉功能、缓解疼痛症状和改善精神状态。

面瘫的护理PPT课件

面瘫的护理PPT课件
3 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 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 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4 气虚血瘀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 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2019/11/25
3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 、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的程度和方向。 2、 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运动、闭眼训练、 耸鼻训练、示齿训练、怒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中药熏洗 5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鱼腰、承泣、 四白、印堂、迎香等穴。
2019/11/25
14
(三)情志调理 1、面瘫患者易致紧张或悲观情绪。关心尊重患者,疏导 其紧张情绪,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 持系统,共同帮助患者正视疾病。
2、指导患者倾听舒心的音乐或喜悦的相声,抒发情感, 排解悲观情绪,达到调解气血阴阳的作用。
3、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治疗体会,提高认识,调摄情志, 增强信心。
(二)饮食指导 1、风寒袭络证;宜食辛温祛风散寒的食物,如;大豆、 葱白、生姜等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等食物。 2、风热袭络证;宜食疏风清热的食品,如丝瓜、冬瓜、 赤小豆等。忌辛辣燥热的食物。
2019/11/25
8
(二)饮食指导 3、风痰阻络证;宜食通阳泄浊的食物,如;海参、白萝 卜、百合、核桃、蘑菇、柚子等。忌肥甘厚味的食物
2019/11/25
4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 睑内测向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因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光刺激 眼球。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 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面瘫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面瘫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面瘫病的中医护理常规面瘫,俗称口眼歪斜,本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青壮年为多见,本病发病,为单纯性的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

【病因病机】发生面瘫主要因素是素体络脉空虚,风寒之邪或风热热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

【护理总则】祛风散寒,疏筋通络或疏散风热,疏筋通络;热毒炽盛者,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辩证分型】风寒,风热,热毒炽盛三型。

【辩证施护】1.风寒型多有面部受凉因素,如迎风,睡眠时受风,电风扇直接对着一侧吹风过久等。

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脉络,而致病。

除上述一般症状外,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者浮紧。

(1)病室宜整洁,保暖,宜相对偏干爽,日光充足,阴雨及寒冷天气应注意保暖。

(2)注意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出外宜戴口罩,不可迎风。

睡眠时应避免接受风,更不可用电风扇吹风。

(3)中药多以祛风散寒,疏筋通络为主,汤剂宜温服。

(4)治疗疾病期间,少食生冷油腻,寒凉之品。

禁烟酒。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5)急性期宜点按颊车、地仓、阳白、太阳、瞳子髎、承浆、完骨等穴位,配合足三里温针灸,缓解期失眠者点按神门,泪流者点按攒竹、头维。

1(6)热毛巾在患侧热敷,用开水放热毛巾至皮肤能耐受为度,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日两次。

2.风热型风热之邪乘虚侵袭机体而致病。

每每继发于伤风发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以后,伴有耳内、乳突稍微作痛。

除上述一般病症外,另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数。

(1)病室宜整洁、舒适、偏凉,适度通风,忌吹“穿堂风”。

(2)糊口起居有常,不可直接于脸部吹风。

出汗后应实时揩干汗液,以免风寒热邪乘虚侵袭。

(3)散风热,疏筋通络为主,汤剂宜适度凉服。

(4)期间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如葱、姜、蒜等,禁烟酒,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之品。

点按颊车、地仓、阳白、太阳、瞳子髎、承浆、完骨等穴位。

风热者加曲池。

(5)热毛巾敷患侧,温度不可太烫,宜感遭到热度为宜。

3.热毒炽盛型热毒之邪侵袭机体而致病。

面瘫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效果分析评价

面瘫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效果分析评价

基础知识的强化培训 , 培训结束后加以考核 , 合格者方可准予参加脑 卒 中护 理工 作 。家庭 康 复 部 分 由护 理工 作 人 员统 一 开展 宣 教 培训 , 利用亲身示范的方式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熟练各项操作 , 练习多次后 由受 训 者 亲 自操 作 或者 复 述 , 确 保 其 真正 掌握 。分 析上 表 数 据 我们 2 . 3两 组 患者 护理 满意 度评 分对 比: 见表3 。相 比于 对照 组 , 实验 组患 发现, 实验 组患 者行 中医健 康知 识宣 教 、 辨证 施 膳指 导 以及穴 位 按摩 者对 基 础操 作 、 环 境护 理 、 服务 态 度 以及健 康 宣教 等护 理 指标 满 意度 等 一系 列 中 医康 复训 练 后 , 其 吞 咽能 力评 分 与F MA肢 体运 动 功 能评 评分 更 高 , 二者存 在 显著性 差 异 < O . 0 5 ) 。 分有显著改善 < 0 . 0 5 ) , 同时实验组患者营养不 良以及吸人性肺炎等 表 3 两组 护理 满意 度评 分对 比 ± s , 分) 并 发症 发生 率 明显 低于 同期 对 照组 , 护 理满 意度 评分 更 高 , 二者 差异 显著 < 0 . 0 5 ) , 说明中医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与肢体 功 能障 碍问题 。 提 高患 者生 存质 量 。 综上所述 , 在 中医科 临 床 护理 工 作 中实 施 中 医康 复 训练 有 利 于 改 善患 者生存 质量 , 提 高护 理满 意度 , 值得 进一 步推 广应 用 。
3 讨 论
面瘫病 中医护 理方 案临床 实施效果分 析评价
兰 兴玲
湖 北省 钟祥 市 中医院 湖 北 钟祥 4 3 1 9 0 0
摘 要: 目的: 探讨面瘫病 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 提 高中医护理水平。方法:采用国家管理印发的 ‘ l 面瘫病 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 , 对 2 1 7 例 实施 ‘ ‘ 方策 ’ 的 患者做 出评 价进 行 汇总分 析 。结果 : 8 0 %的患者 不适 症状得 到 改善 , 满 意度 为 9 2 %, 对 中医护理技 术依 从 性较 好。 结论 : ‘ ‘ 方 ’ 的临床 实施 使 中医护理 更加规 范, 提 高患者 满意度 , 但 在应 用 中 尚有 不足 。

周围性面瘫治疗中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研究

周围性面瘫治疗中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研究

周围性面瘫治疗中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研究
面瘫是指面部一侧肌肉出现功能障碍的疾病,常见原因有神经损伤、中风、病毒感染等。

中医认为,面瘫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因此在面瘫治疗中,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

中医护理方案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配合采用一些中医护理手段。

中医护理方案在面瘫治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护理方案在面瘫治疗中运用了中医药物治疗。

中医药物治疗是指运用中药进行治疗,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方法,消除病根,改善患者的面肌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桑枝、蛇床子、红花等,这些中药富含活血化瘀的成分,能够促进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提高面肌功能恢复的速度。

中医护理方案还运用了中医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的经典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面瘫治疗中,常用的针灸穴位有阳关、足三里、合谷等。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面部相关穴位,调节面部肌肉的功能,改善面瘫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还运用了中医推拿治疗。

推拿是中医的传统手法,通过按摩和推拿面部肌肉,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面部肌肉的营养供应,避免肌肉萎缩。

推拿可以刺激面部肌肉的神经末梢,提高面肌的活力和运动能力,使面瘫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周围性面瘫治疗中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研究

周围性面瘫治疗中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研究

周围性面瘫治疗中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研究概述面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从临床疾病表现来看,分为两种类型,即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

其中,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颅神经障碍引起的,表现为面部肌肉无力、运动障碍等,并且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目前,针对面瘫患者,常常采用的治疗方案是西医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然而,中医药和护理方案却很少被应用到面瘫治疗中,而这种治疗方案也是比较重要的。

因此,本文将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对于周围性面瘫治疗的应用效果。

中药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它通过调整机体内外环境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中药主要应用在以下两个方面。

1. 耐力与精神状态的调整对于面瘫患者来说,他们往往会遭受精神、情绪等方面的困扰,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而这些情绪的产生会进一步加重面瘫患者的症状,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

因此,中药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自身的心态,增强其耐力和意志力,提高面瘫的康复效果。

2. 血运与神经的改善中药中有许多可以改善血流和神经的药物成分,其中一些成分具有舒血管、调节血流、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等作用。

这些药物的应用可以加强面瘫患者的面部神经和肌肉的血流,促进面部肌肉运动恢复,达到治愈面瘫的效果。

中医护理是一种以整体观念和个性化护理方式为特点的护理方法,它不仅注重处理患者实际的生理需求,还注重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和文化需求。

因此,对于面瘫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中医护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中医护理的养生作用中医治疗强调的是“预防为主”,面瘫患者在康复期需要特别注意身体的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复发。

因此,中医护理可以通过加强面瘫患者的饮食、休息、锻炼等方面的调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良好的养生作用。

对于面瘫患者来说,其病情的不同程度会给其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

因此,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减少疾病的不良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