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DLEAD)

合集下载

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6-01-19T11:55:58.6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作者:陶毅[导读]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430014 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

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西洛他唑50mg,Bid)及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1剂/天),持续治疗6周后,观察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患肢动脉血管直径、血流量、峰值血流速度、踝肱指数(ABI)及血脂指标。

判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P<0.05)。

腘动脉、足背动脉直径、血流量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踝肱指数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血脂有明显降低(P<0.05)。

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疗效较好,应用安全,简便。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补阳还五汤;西洛他唑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又称周围动脉疾病(PAD),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

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LEAD 患病率达19.47%[1]。

LEAD常导致感觉障碍、间歇跛行、溃疡和坏疽,是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院使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洛他唑治疗LEAD效果较为满意,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住院及门诊病人64例,男性42例,女性22例,均符合1999年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年龄49~72岁,平均(56.6±10.3)。

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诊疗规范

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诊疗规范

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诊疗规范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2(028)048
【摘要】由于合并LEAD的糖尿病患者往往有较长的糖尿病病程和严重周围神经病变,病程长者往往有侧支循环,这就使得患者ABI明显降低但临床缺血症状不明显。

严重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对于缺血引起的疼痛不敏感。

糖尿病专科医师要重视LEAD的检查,主动地及早地发现和治疗LEAD,一则可以通过有效治疗而延缓LEAD进展,减轻周围缺血表现,避免缺血性足溃疡的发生发展,降低截肢率;二则通过积极干预LEAD和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减少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总页数】1页(P19-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相关文献】
1.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形成风险与护理对策 [J], 韩菊红;石瑞兰;赵美华
2.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关系研究 [J], 冯静
3.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J], 温志刚; 赵昶; 何相成; 陈丽娟; 张晖; 吕丽珍
4.自拟益气通络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管径及血流量的影响 [J], 李爽; 沈莺; 赵娜
5.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与规范管理 [J], 杨柯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
无 明 显 差 异 ( > 0 0 ) P .5。
18 7 25 1
1 2
4 5
1 O一
27 5 5

6 5 26 5
22 0
1 5—
2 — 0—
≥2 5

22 O
3 讨 论

综 上所 述 , 以往下 肢动 脉病 变 的诊 断 , 要靠 创 主
累及 相动脉 和股 动 脉 等 , 肢 发 凉 , 肤 温 度 降 低 , 者 ) 况 , 时 也 能 间 接 提 供 心 、 动 脉 病 变 的 信 患 皮 情 同 脑 肢端 皮 肤 苍 白, 脉充 盈 时 间 和皮 肤 色 泽 恢 复 时 间 息 [ 。其 病理 改 变 主要 是 动 脉 粥样 硬 化 , 脂 代 谢 静 = 5 ] 血 均延迟 。病 程大 于 2 5年 的 D 患者 出 现组 织 营 养 紊 乱 目前被认 为是 动脉 粥样 硬化 的一个 重 要发 病 机 M 障碍性 病变 , 足 趾 发 凉 、 绀 、 甲增 厚 、 形 、 如 发 趾 变 溃 制 , 相关 研究 表 明 , ] 随着 患 者血 浆 中 、 而 密 的 低 小
下肢 动脉血 管病 变是糖 尿 病患 者严 重 并 发症 之 伤性 动 脉 造影 和 核 磁 共振 等 技 术 检查 , 管上 述 这 尽


糖 尿病 患 者 大 血管 病 变 是 糖尿 病 患 者 致死 致 残 些 手段 结果 可 靠 , 因有 创 性 、 费 大 等 原 因 , 多 但 花 大
中 国 实验 诊 断 学
21 0 2年 6 月 第 1 6卷
第 6 期

1 1 1 1 一
表 2 两 组 下肢 动脉 血 管 粥样 硬 化 斑 块 发 生 率 比较 ( ) n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疾病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疾病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疾病
陈若飞;罗文军
【期刊名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6(003)002
【摘 要】下肢动脉疾病(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是糖尿病的常见
并发症,其患病率为非糖尿病者的4倍,常导致患者截肢等严重后果.本文对糖尿病患
者的下肢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远端动脉重建进行综述.

【总页数】2页(P79-80)
【作 者】陈若飞;罗文军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重庆,400010;重庆医科大学附
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重庆,40001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级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 [J],
李文丛;朱蕾;李磊
2.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 [J], 黎雅清;张家
俊;林健才
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下肢动脉疾病的关系 [J], 张青
青; 卢宇; 费小蔷
4.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J],
温志刚; 赵昶; 何相成; 陈丽娟; 张晖; 吕丽珍
5.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相关
性分析 [J], 韩孟冉;敖娜;王鹤;金实;杨晶;都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策略的选择

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策略的选择

·专题·通信作者:王富军,Email:wangfujun139@126.com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策略的选择

丁海霞,侯 琳,邢 娜,马红芳,齐会卿,王富军(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内分泌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 要: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ower-extremityarterialdisease,LEAD)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

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关于LEAD的治疗各地、各医院方案各异,本文将对目前治疗LEAD的策略进行总结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下肢;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58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2019)08-0681-05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19.08.002

SelectionoftreatmentstrategiesfordiabeticlowerextremityarterialdiseaseDingHaixia,HouLin,XingNa,MaHongfang,QiHuiqing,WangFujunDepartmentofEndocrinology,theFourthHospitalofHebeiMedical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0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WangFujun,Email:wangfujun139@126.comABSTRACT:Diabeticlowerextremityarterialdiseases(LEAD)isoneofthecommonchroniccomplicationsofdiabetesandthemaincauseofdisabilityanddeathindiabeticpatients.Atpresent,treatmentstrategiesofLEADvariesfromplacetoplaceandfromonehospitaltoanother,andthestrategiesforthecurrenttreatmentofLEADwillbesummarizedandcompared,andthebasisforclinicaltreatmentwillbeprovided.KEYWORDS:diabeticangiopathies;lowerextremity;interventionaltherapy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水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水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水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其中Type 2 diabetes(2型糖尿病)尤其常见。

据统计,截至2019年,全球成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达到了9.3%。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

除了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以外,还包括着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转运异常等等因素。

下肢动脉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y disease, LEAD)是一种比较容易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的并发症。

由于这部分病变并不会引起太多不适症状,因此很容易被人忽视,直至病情较为严重才会被发现。

LEAD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减轻病患者的痛苦和避免手术切除等极端情况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寻找与2型糖尿病患者LEAD发生相关的检测指标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 FCP)水平与LEAD的发生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

因此,基于这种关联性,更加深入地探索FCP在LEAD临床预警和诊治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FCP水平与LEAD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为早期LEAD的预警提供可行的检测方法和策略,为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1. 系统收集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测定结果。

2. 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的FCP水平与非2型糖尿病患者的差别,并分析不同患者群体间FCP与LEAD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

3. 建立统计模型,分析FCP对LEAD发生率的预测价值,并评估FCP作为LEAD预警指标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四、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并行设计,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2型糖尿病患者各100例,进行FCP检测,并对比这两个群体的FCP水平和LEAD发生率之间的差异。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诊疗(全文)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诊疗(全文)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诊疗(全文)全世界的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1],我国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DM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就是外周动脉病变(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AD)。

PAD可表现为多种多样,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其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和表现形式;PAD 主要发生在下肢动脉,是全身AS的一部分,DM患者下肢AS发生率高、出现早,进展迅速,涉及范围广,可出现弥漫性病变,是导致急慢性肢体缺血的主要原因[2],往往可以造成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下肢溃疡甚至截肢等严重后果。

近年PAD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这主要归因于居民普遍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速、DM发病率增加以及诊疗手段的提高[3]。

1.流行病学研究1.1 PAD在人群中的患病情况以及与T2DM的关系各国乃至我国各地区报道PAD的患病率差异较大,除因为各国人口饮食结构、老龄化程度不同外,还与诊断方法相关。

据美国一项在1999年至2004年所做的国民健康与营养检查的调查数据,人口中ABI≤0.90者为5.9%,其中,40岁以上者为5.8%,即680万人[4];排除这当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发生率仍可达4.7%,相当于560万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PAD[5]。

根据Murabito等[6]1997年所做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报道,症状性的PAD患者中,有20%的患者合并糖尿病。

而根据Belch等[7]报道,通过检查ABI,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生率为20%。

我国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尚无明确统计数据,目前糖尿病患者达9.7%,即我国目前已有1亿多糖尿病患者[8],按照上述比例,我国DM合并PAD的患者数目应该很高。

这些只是症状性的PAD,如果将无症状PAD患者也予以计算,那么DM合并PAD的患病率将会更高。

一项统计德国6880例65岁以上人口的研究中,以ABI≤0.90作为PAD 的诊断标准,发现DM合并PAD患者高达26.5%,而非糖尿病人群中这一患病率仅15.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9]。

无创影像检查方法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

无创影像检查方法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

无创影像检查方法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 一、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病特点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容易造成全身多个器官和组织的损害。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体内高血糖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舒张功能减弱,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2. 血小板聚集增加:糖尿病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增加,导致血管内皮损害后易形成血栓,使血管壁粥样硬化斑块易破裂。

3. 微循环障碍:高血糖导致微循环障碍,使下肢组织缺氧、营养供应不足,易引起下肢动脉病变。

4. 神经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感觉减退,易忽略外伤导致感染、溃疡,加速了下肢动脉病变的发展。

由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病理生理特点,使得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例如下肢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而这些临床症状并不一定能准确反映下肢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临床上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检查手段来准确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无创影像检查方法是指在不需要穿刺和内窥镜检查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对人体进行非侵入性检查的一种诊断手段。与传统的血管造影相比,无创影像检查方法具有辐射剂量低、检查过程无痛苦、无创伤等优点,并且能够全面、直观地显示血管情况。常用的无创影像检查方法包括:超声多普勒血管检查、CT血管成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等。

1. 超声多普勒血管检查 超声多普勒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检查方法,能够直观显示血管的形态、管壁的情况、血流速度和血流动力学状况等。通过超声多普勒血管检查,可以判断下肢动脉是否狭窄、闭塞,评估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以及检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超声多普勒还可以评估下肢静脉血栓和静脉瓣膜功能,以排除下肢动脉病变以外的其他可能。

2. CT血管成像 CT血管成像是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血管进行成像,并结合静脉注射造影剂,能够在3D空间中直观显示血管管腔的情况,准确反映血管的狭窄程度、闭塞情况和走行路线,对于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血管成像还可以观察血管周围的软组织结构情况,对于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有很好的显示和评估。 3.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一种无辐射、无创伤的成像技术,通过磁共振信号对血管进行高分辨率成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于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其具有对软组织高对比度的成像效果,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管腔的情况、表现血流速度和方向,对于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评估有很好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LEAD适应症:有症状按TASC实施;已有重症肢体缺血者积极外科 干预;无症状的糖尿病PAD病人,应明确其病变部位;对于短段病 变、近端主髂动脉病变、单一病变外科干预效果好,即使病人症 状不典型,为避免病变进一步加重蔓延,还应考虑外科干预
精品PPT
DLEAD
外科干预
制定干预策略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干预,TASC指南中措施包括:A 级病变 (短段病变)建议腔内介入;B 级病变(较短病变)倾向腔内介 入;C 级病变(较长病变)倾向外科旁路手术;D 级病变(长段 病变)建议外科旁路手术
精品PPT
DLEAD
外科干预
干预新技术:包括远端动脉逆行穿刺、双向开通、内 膜下血管成形重返真腔等;对于DLEAD 应积极采用, 不可就简而遗远端困难病变,致治疗血管早期闭塞
干预新理念:尽量减少血管内植入物的使用;植入物 可能遮盖侧枝血管、可能断裂、可刺激血管内膜增生 及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导致支架内再狭窄、再闭塞, 给再次治疗带来困难;正确理念是充分利用血管内斑 块旋切、血栓去除装置、药物涂层球囊的新器材,避 免全程支架化及多个短支架重叠等
精品PPT
DLEAD
外科干预
干预程度的把握: ➢ 尤其注重满意的血液动力学。DLEAD 外科干预取得良
好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要特别关注病变远端流出道 血管开通状况 ➢ 对于髂股动脉病变,流出道指膝下动脉 ➢ 对于单纯膝下动脉病变,流出道指的是踝下足部血管 ➢ 腔内介入治疗时,膝下流出道血管开通尤其重要,包 括胫前、后动脉和腓动脉,足背、足底动脉,甚至足 背足底动脉弓
精品PPT
DLEAD
重视基础治疗
外科干预只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个环节,长期、规 范的内科治疗是保证外科治疗远期效果的基础
DLEAD 外科干预时,应高度重视改变糖尿病人运动少、 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术后应积极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和康复后正规运动 治疗;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 酸和高血糖
精品PPT
精品PPT
注重围手术期规范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扩血 管等药物
精品PPT
DLEAD
小结
DLEAD 具有发病率高、多合并症、高死亡率、 症状不典型、多重症肢体缺血、病变弥漫广泛 和易累及小血管的特点
外科干预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提高手术成 功率、注重远端流出道的开通、运用新技术新 理念
注重围手术期规范的内科治疗,提高远期疗效
➢ DLEAD 不适应原因在于,高龄、全身状况差、多种合并症的糖尿 病人手术难度明显加大;病变多水平、常累及膝下流出道血管, 外科旁路通畅率也不高。DLEAD 应首选——微创、可重复、可同 时治疗多水平病变的腔内介入治疗;处理近端大血管病变应同时 开通膝下流出道血管病变;保护已经形成的病理性侧枝循环,以 免治疗血管再狭窄闭塞遭致截肢灾难后果;避免使用长段支架
其发生发展是糖尿病足溃疡难以愈合、导致大截肢的 最常见原因,其严重程度也是糖尿病病人死亡和心脑 血管事件最显著的预测因子
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及不明了DLEAD特点, 使不规范外科干预致截肢后果时时发生
精品PPT
DLEAD
特点
患病率高:流行病学显示,外周动脉疾病(PAD)总发 病率为12.2%,在糖尿病人群中可达15.1%;同年龄组 糖尿病较非糖尿病者PAD发病率增加2倍;住院糖尿病 病人PAD发生率可达19.47~23.80%
精品PPT
DLEAD
特点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症状不典型,又加三 低特点,故病人就诊 较晚,确诊时多为重 症肢体缺血阶段,远 端肢体出现严重静息 痛和缺血性溃疡才被 确诊为PAD,此时外科 治疗难度加大,且效 果难尽人意
精品PPT
糖尿病足
DLEAD
外科干预
时机与适应症:
➢ 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遵循TASCⅡ(跨大西洋协作组织) 指南,重症肢体缺血(静息痛和肢体远端缺血性溃疡)应积极干 预;重度间歇性跛行(最大跛行距离<200m)经正规运动疗法和 药物治疗无效时谨慎干预;无症状或轻微时以控制危险因素、运 动、药物治疗为主。对长段、膝下动脉病变远期效果不满意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DLEAD) 的特点与外科干预
精品PPT
DLEAD
概述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 arterial disease DLEAD ),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 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与病人年龄、病程、血糖控制 水平,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密切相关
临床症状不典型:1999年,美国PARTNERS研究显示, 完全无症状者约48.3%,46.3%仅有非典型的腿部症状 确诊PAD病人具有典型间歇性跛行者不足6%;因其神经 病变存在,再之活动减少,难以发现典型症状,以致 忽略,这也说明了筛查的重要性
精品PPT
DLEAD
特点
多合并症:PAD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70% 以上的DLEAD病人合并心血管疾病,67.06%合并血脂代 谢异常,80%合并不同程度肾功能异常;相当多病人在 慢性动脉闭塞基础上合并有血栓形成,致病情急剧加 重;合并症给后续外科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
高死亡率:DLEAD病人5年病死率高达70~80%,其心梗
和脑卒中的风险分别增加4倍和2~3倍,且PAD越严重
预后越差;“病在腿上,险在心脑”,原因之一是下
肢动脉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的同源性,其二病变限制了
病人活动、血糖更难控制、心肺功能得不到锻炼,加
重病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精品PPT
DLEAD
特点
形态学特征:糖尿病血管病机制变不同于普通动脉硬 化所致的动脉狭窄与闭塞:单纯动脉硬化所致狭窄闭 塞,多因动脉内膜斑块破裂、增大,常位于动脉分叉 处呈节段性狭窄闭塞,多累及较大血管;糖尿病血管 病变是因代谢紊乱致动脉中层钙化,形成长节段、弥 漫性、多水平、侧枝循环形成差的狭窄闭塞,且钙化 严重,多累及中小血管(膝下);糖尿病与动脉硬化 具有相同高危因素,糖尿病也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 故糖尿病血管病变更为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