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开题:当代中国舞剧类型
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的艺术鉴赏分析

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的艺术鉴赏分析芭蕾舞剧是西方独具代表性的舞蹈艺术形式,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便一直受到中国舞蹈创作者的继承、融合与创新,从题材选择、动作编排、音乐创作、舞美设计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中国化的再创造。
基于此,文章就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的艺术鉴赏进行分析。
标签:芭蕾;民族化;音乐舞美1 题材选择的民族化当芭蕾舞剧踏入中国的土地之后,受到环境和受众群改变的影响,创作者首先就得以中国化视角对芭蕾舞剧的叙事题材进行改造和选择。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雄厚的文化积淀,能从中摄取的舞剧创作素材自然也丰富多样,就现当代创作的中国芭蕾舞剧作品而言,大部分的题材主要来自对中国的戏曲、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真实(历史)事件等的改编,原因在于这些题材具备了舞剧该有的“剧”的性质,它们富有的故事情节能够直接为整个主题内容搭建骨架,使得舞剧具有可舞性。
同时,摆脱“王子、公主”式的欧洲风格,而用西方芭蕾跳中国题材,也更符合本土观众的审美逻辑,从而奠定良好的观众基础。
50年代初,芭蕾舞剧《鱼美人》的成功,真正意义上开启了中国民族芭蕾舞剧探索的大门。
它取材于传统的中国神话故事,并且广泛吸收了中国民间舞蹈素材,其民族化的理念对后来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题材的民族化直接影响着主题的民族化,在此之后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堪称经典之作,不仅在选材上极具中国特色,更适时地在革命时期展现出了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
改革开放时期,大量取材于文学著作的优秀民族芭蕾舞剧涌现出来,为新时期的中国芭蕾舞剧创作带来了新的生机。
90年代到新世纪初,一批充满现代气息和人文情怀的作品在时代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如《二泉映月》、《黄河》、《春之祭》等,再到近几年的《八女投江》、《鶴魂》、《花木兰》等都各具特色,创作者们以中国故事为根基,拉近了芭蕾这个所谓的“舶来品”与中国观众之间的距离,勾画出了当前新时代中国芭蕾舞剧的多元化蓝图,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蕴和精神内涵。
中国当代舞剧“隐喻叙事”之略见

中国当代舞剧“隐喻叙事”之略见近年来,中国当代舞剧在国内外的舞台上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赞誉。
以“隐喻叙事”为主题的舞剧作品更是成为了中国当代舞坛的一颗明星。
“隐喻叙事”是一种以隐喻为手法的舞剧表达方式,通过舞蹈、音乐、视觉等艺术元素,将抽象的情感、思想与观念融入到舞台演绎中。
这种舞剧形式追求通过符号和暗示来表达主题,使观众自由解读,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在“隐喻叙事”的舞剧作品中,舞蹈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舞者通过身体的动作、姿态和肢体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他们的肢体语言不仅是一种美学上的表达,更是一种对内心深处情感的释放和渲染。
通过身体的表演,舞者能够将情感与观念融入到观众的心灵深处,触动观众的心弦。
在音乐方面,舞剧作品通常会使用原创音乐或者现代音乐,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音乐通过节奏和旋律,与舞者的动作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完美的整体。
这种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能够增强舞剧作品的艺术感和表达力,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视觉效果在“隐喻叙事”的舞剧作品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舞台设计、服装设计、灯光设计等方面的精心安排,能够为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通过舞台上的视觉效果,观众可以深入地感受到舞剧作品所探讨的主题和内涵。
而“隐喻叙事”所传达的主题也是多样化且富有内涵的。
舞剧作品可以通过隐喻手法探讨社会问题、人性困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还能够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通过舞蹈的艺术语言,舞剧作品成功地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象的形象和情感,让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中国当代舞剧“隐喻叙事”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手法和内涵丰富的主题。
它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传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视觉效果等艺术元素的融入,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舞剧作品通过隐喻手法探讨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独特而且富有创造力,为中国当代舞坛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影响力。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舞蹈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舞蹈艺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舞蹈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本论文将从舞蹈的发展历程、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舞蹈艺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意义。
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展现出人们的审美情感,还可以传达出文化的内涵和社会的精神风貌。
通过对舞蹈艺术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舞蹈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舞蹈艺术的发展也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对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文化交流与融合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内容。
1. 舞蹈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舞蹈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舞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轨迹,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舞蹈特点和风格。
2. 舞蹈的表演形式,对不同类型的舞蹈表演形式进行分类和比较,分析其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探讨舞蹈表演形式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3. 舞蹈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舞蹈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探讨舞蹈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舞蹈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研究方法。
本论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结合实地调研的实际情况,对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能够得出科学、客观的研究结论。
五、论文结构安排。
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和方法进行概述;第二部分为舞蹈的发展历程,主要对舞蹈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舞蹈的表演形式,主要对不同类型的舞蹈表演形式进行分类和比较;第四部分为舞蹈的文化内涵,主要对舞蹈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探讨;第五部分为结论,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展望。
舞剧现实题材研究报告

舞剧现实题材研究报告摘要:舞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舞台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生动的表演方式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在现实题材的舞剧方面,其具有深入探讨社会问题、传递价值观念等作用,也彰显了舞剧艺术对于社会的关注和回应。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现实题材舞剧作品的演出特点、创作灵感来源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探讨现实题材舞剧在当代舞台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引言舞剧是综合运用舞蹈、音乐、戏剧元素,通过身体语言和舞台表演来讲述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
现实题材舞剧是指以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人类普遍关注的话题为创作素材的舞剧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舞台表演的方式生动地展现出社会现实,引发观众的思考与共鸣。
2. 现实题材舞剧的演出特点现实题材舞剧具有以下几个演出特点。
首先,舞剧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人物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其次,现实题材舞剧还注重通过舞蹈来展现社会问题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同时,现实题材舞剧还会融入音乐和道具等元素,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3. 现实题材舞剧的创作灵感来源现实题材舞剧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和人们的真实故事。
舞剧编导会通过观察社会现象、深入了解人们的生活经历,从中寻找灵感,进而将其转化为舞台的表现形式。
创作灵感的来源可以是各种社会事件、个人经历、文学作品等。
通过将这些现实题材的创作灵感融入舞剧中,舞蹈编导可以更好地表现出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4. 现实题材舞剧对社会的影响现实题材舞剧通过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舞剧作为一种传达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媒介,有助于引起社会的关注,唤起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同时,现实题材舞剧还可以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通过舞蹈的表达,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社会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5. 结论现实题材舞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舞台表演形式,通过舞蹈的艺术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向观众传递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和重要价值观念。
舞剧论文:舞剧 新舞剧 战士舞剧 民族舞剧 革命现代舞剧

舞剧论文:建国后舞剧发展的第一个春天【中文摘要】本研究以1949年---1966年间舞剧的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
从1949年---1966年,舞剧这种外来艺术形式的幼苗经历了17年火热与艰辛的发展历程,沿着两条道路前进:一是吴晓邦、梁伦的“新舞剧”道路,即从事现实生活尤其是革命斗争生活作品的创作;一是北京、上海等地的职业舞剧工作者在学习西方尤其是苏联的舞剧形式的同时深入发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进行“民族舞剧”创作的道路。
文章共分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论。
笔者在绪论中阐述了中国最初萌生的“舞剧”,以及吴晓邦的舞蹈创作思想和“新舞剧”在发展中伴随着诸多的问题。
第一章中主要阐述了1949年---1955年“新舞剧”在建国初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战士舞剧”。
从中央到地方各专业歌舞表演团体相继建立。
第二章首先对1955年---1959年“民族舞剧”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通过无局限理论体系的建立,出版了第一份舞蹈专刊《舞蹈通讯》,推动国内外,尤其是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的舞蹈创作、演出和经验交流活动。
第三章对民族舞剧“群众化、革命化”“革命现代舞剧”为线索,阐述了舞剧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民族舞剧”和“战士舞剧”先后融入了西方芭蕾舞的元...【英文摘要】The main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the development of drama in 1966 to 1949. From 1949 to1966, this exotic art form of dance drama which experienced hot anddifficult 17-year development process, along the two roads ahead: First, Wu Xiaobang, Leung Lun new dancethe way, that is engaged in Real life, especially in the creative works of the revolutionary struggle of life; the other in Beijing, Shanghai and other professional dance practitioners, especially in learning Western dance forms, while the Soviet Un...【关键词】舞剧新舞剧战士舞剧民族舞剧革命现代舞剧【英文关键词】dance drama new dance drama Warrior dance drama Nationall ballet revolutionary modern dance【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目录】建国后舞剧发展的第一个春天中文摘要4-5英文摘要5绪论7-9第一章 1949 年---1955 年舞剧发展9-15第一节“新舞剧”在建国初期的发展概况9-10第二节舞蹈队伍的发展10-12第三节“战士舞剧”的形成过程12-13第四节代表作品分析13-15一、战士舞剧《乘风破浪解放海南》13二、战士舞剧《母亲在召唤》13-15第二章 1955 年----1959 年舞剧的发展15-25第一节“民族舞剧”的发展15-17第二节舞剧理论的建设17第三节代表作品分析17-25一、民族舞剧《宝莲灯》17-19二、民族舞剧《小刀会》19-20三、战士舞剧《五朵红云》20-21四、芭蕾舞剧《鱼美人》21-25第三章 1959 年----1966 年舞剧的发展25-34第一节民族舞剧“群众化、革命化”“革命现代舞剧”的发展25-27第二节舞剧理论的深入发展27-29第三节代表作品分析29-34一、大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29-30二、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30-34结论34-36参考文献36-38后记38。
从精品现代戏曲看中国现代戏曲发展趋势——国家舞台艺术精品系列研究之一的开题报告

从精品现代戏曲看中国现代戏曲发展趋势——国家舞台艺术精品系列研究之一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现代戏曲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现代文化元素和传统戏曲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当前,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加剧,现代戏曲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因此,研究中国现代戏曲的发展趋势对于推动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昌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以现代戏曲精品作品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精选几部优秀的现代戏曲作品,探讨中国现代戏曲的创新与发展,深化对现代戏曲的认识和理解,为中国现代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1、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现代戏曲的发展历程、当前现状和存在问题。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戏曲作品,并通过观看相关演出和研究剧本,分析其内涵、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
3、结合中国戏曲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文化要素,探讨现代戏曲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4、对比国内外现代戏曲的发展趋势和成就,找出中国现代戏曲的短板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5、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促进中国现代戏曲的发展和传承。
三、预期成果1、撰写一篇完整的研究论文。
2、通过演出观看、文献整理等方式,对中国现代戏曲的创新和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3、提出对中国现代戏曲传承和发展的一些见解和实际可行的建议,为中国现代戏曲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四、研究流程1、搜集和整理现代戏曲相关文献资料。
2、选取适合的现代戏曲精品作品为研究对象。
3、观看现代戏曲演出或阅读剧本,分析其内涵、形式和表现手法。
4、对相关文献和观察所得进行总结和归纳,从中国戏曲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要素等方面探讨现代戏曲的创新与发展。
5、对比国内外现代戏曲发展趋势和成就,分析中国现代戏曲的短板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6、提出可行的建议,促进中国现代戏曲的发展和传承。
五、研究难点和不足1、现代戏曲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艺术形式,如何选取适合的研究对象和有效分析现代戏曲的内涵、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需要认真思考和精心操作。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民族化探究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民族化探究作者:***来源:《艺术研究》2021年第04期摘要:西方芭蕾艺术跨越了五百年,伴随着革命运动、文艺复兴,经历了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
我们通常将芭蕾艺术分为五个发展时期:早期芭蕾、古典芭蕾、浪漫芭蕾、现代芭蕾、当代芭蕾。
当然,芭蕾艺术在不同的国家呈现出的艺术方式也有所不同,如20世纪中期,西方芭蕾艺术传入中国,芭蕾作为一种经典(古典)艺术,在传播中以其习惯性的审美模式和运动模式为媒介,加入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特点和审美要求,使芭蕾艺术在中国的土壤上不断地融合、发展、创新。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流传千年,各民族民间舞蹈保存时间之长、流布之广、生命カ之强,为芭蕾艺术融入中国舞蹈提供了舞蹈动态形象和历史文化背景。
关键词:中国芭蕾舞剧民族化一、当代中国芭蕾舞剧关键时期的特点分析1.探索和发展时期(1949-1976)——《白毛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芭蕾舞剧在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兴起和发展。
其中,对中国芭蕾舞最具影响力的是俄罗斯学派。
根据学习俄罗斯芭蕾舞的经验,结合本民族的音乐、舞蹈素材,1964年舞剧《白毛女》诞生,这部芭蕾舞剧讲述受封建统治压迫的农民的女儿“喜儿”,被迫卖给恶霸地主黄世仁抵债的凄惨故事。
舞剧编者们,为了帮助观众理解剧情,融入民族歌剧《白毛女》的歌剧唱段,并且把经典歌剧唱段作为主要人物的主题音乐,而且在一些主要的舞段,加了伴唱的形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以20世纪中期为界限,之前的舞剧被称之为戏剧芭蕾之后称之为交响诗芭蕾。
交响诗芭蕾的结构“音乐和舞蹈”的结构,这给中国民族芭蕾舞剧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加深了舞剧的思想内容,扩大了题材范围,沟通了芭蕾与时代生活的更大关联。
尤其注重舞剧的音乐,即音乐就是内在的戏剧结构。
《白毛女》芭蕾舞剧通过舞蹈来刻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生活状态,而不是借助于娱乐和表演性的舞蹈功能,更不用借助于哑剧,所有人物都在舞蹈生活中。
舞剧音乐保留了原歌剧音乐中的经典唱段,《北风吹》《我要活》《扎红头绳》《太阳出来了》等音乐素材。
浅析中国民族舞剧的当代表达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301浅析中国民族舞剧的当代表达◎杨婷摘要:古往今来,舞蹈艺术绝不仅仅是依靠自身的独特性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是通过无数次的升华和凝练成就符合时代不断发展的审美契机。
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民族舞剧自20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不断发展进步,在当代社会环境下走向成熟是大势所趋亦是众望所归。
本文从中国民族舞剧的创作、发展和革新出发,探索民族化的当代表达,以寻求当今全球化热潮下大众的审美诉求。
关键词:当代;民族舞剧;创新性;继承性一、中国民族舞剧的发展“民族舞剧”指的就是根据各民族传统舞蹈发展而成的舞剧,“中国民族舞剧”一方面高度融合了中国戏曲的诸多元素,另一方面又集中了中国各个民族舞蹈的突出特征,并且吸收了部分外来文化而成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我国民族舞剧大多取材于中国民族民间故事、传说等,以人们生活为主题线索,结合当时背景所编创的符合大众的审美活动。
在可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中可知,中国民族舞剧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左右西周时期极具戏剧因素的“乐舞”,历史上著名的情节性大型歌舞——《大武》就是颇具典型的例子,综合了诗、舞、乐,以此再现武王灭商这一历史事件。
再到后来屈原的《九歌》,通过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深切的伤感,这里所呈现的戏剧冲突,显然具有更加强烈的舞剧因素。
自20世纪30年代中叶以来,“外来艺术”不断引进,吴晓邦、戴爱莲等老一辈舞蹈艺术家积极探索,21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舞剧发展有了一些发展,经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民族舞剧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缓慢发展,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与革新,由此中国民族舞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日臻完善。
二、当代中国民族舞剧中传统文化的复归对于当代中国民族舞剧中传统文化的坚守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它集中展现古典题材、古典元素和审美特质,传承传统文化,塑造中国形象;另一方面,对传统文化及中国精神进行重塑,使作品不仅承载着鲜明的中国精神还加入了大量的现代元素,展现古典情怀的新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专业班级:2008级舞蹈学(海外教育)课题名称当代中国舞剧类型
1、本课题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舞剧于本世纪30年代初见端倪。
从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外来艺术”的引进。
初期的创作大都以继承发展戏曲舞蹈与借鉴前苏联芭蕾舞剧的经验相结合为基本方法。
在吴晓邦、戴爱莲、梁伦等新舞蹈艺术的先躯为此做出过有意义的探索后,中国舞剧逐渐形成了类型多样化、形式丰富多彩的一门艺术。
本人希望通过对当代中国舞剧的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后,把自己理解感受清晰的呈现出来。
2、文献综述(国内外。
的分类
a.“古典风格”舞剧
b.“民族风格”舞剧
c.“芭蕾舞剧”
d.“现代舞剧”(战士舞剧、革命现代舞剧)
e.“新舞剧”
2、不同体裁舞剧的相融合
a.民族舞剧走表现革命斗争的新路
b.芭蕾舞剧与中国本土风格舞剧体裁上的碰撞与磨合
c.革命现代舞剧引发新古典舞派
三、从“题材”来走进中国舞剧类型
1、中国舞剧一贯的题材风格
a.以神话民间传说为主要题材的神话题材。
b.以历史背景为主的现实题材。
c.以英雄主义为主的革命英雄题材。
2、当代中国舞剧经典题材作品分析
a.《宝莲灯》
b.《小刀会》
c.《鱼美人》
d.《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
四、与舞剧相关的艺术
1、音乐舞蹈诗的发展
2、音乐舞蹈诗与舞剧的区别
(3)总结
中国当代舞剧发展展望
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以当代中国经典舞剧类型作为主要研究问题,着重于类型与题材的研究。
5、研究思路、方法和步骤:
中国舞剧分三大类型:中国民族舞剧、中国芭蕾舞剧、中国现代舞剧。
中国舞剧无论是民族舞剧、芭蕾舞剧或是现代舞剧,它们的特点都表现在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舞蹈语汇多元化。
依照中国舞剧在当代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状况来研究它的类型。
首先应该参考有关文献书籍全面的了解中国舞剧的概况,再从当代中国的舞剧发展所看到的类型进行研究,其次要注意经典舞剧的类型。
6、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2.23—2.23 确认论文的方向,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3.4—4.4 拟定论文题目,查找相关资料。
4.5—4.5 确定论文题目,起草提纲、开题报告。
4.8—4.8 提交开题报告、起草任务书。
4.10—4.10 提交任务书。
4.13—4.13 初稿。
4.20—4.20 提交论文第一稿第一节。
4.28—4.28 提交论文第一稿第二节。
5.10—5.10 提交论文第一稿(全文)。
5.10—5.10 提交论文第一稿(全文)。
5.14—5.14 提交论文第二稿(全文)。
5.18—5.18 提交论文第三稿(全文)。
5.20—5.20 定稿并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