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磷酸净化技术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1 国内外磷酸盐现状和发展1.1 国内湿法磷酸盐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了满足国内兴起的合成洗涤工业发展的需要,原轻工部投资和扶持国内企业新建了十几条化学净化WPA(湿法磷酸)生产线制造STPP(三聚磷酸钠、磷酸五钠、五钠),缓解了合成洗涤粉所需STPP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达到了GB9983—88一级和优级品标准,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同期国内一些厂家使用WPA净化技术,制造磷酸二氢钠(MSP)、磷酸氢二钠(DSP)、磷酸三钠(TSP)等。
因为WPA含有多种杂质,且有浓度低、腐蚀性较强等弱点,用它制造饲料、工业级磷酸盐与PA(热法磷酸)比:净化除杂质工艺流程长,技术难度大、要求高,设备腐蚀严重;生产和净化WPA生成的磷石膏、废气和磷肥造成生产环境差,还需要投入资金治理和回收;工程总投资比以P4(黄磷)为原料的大。
加之20世纪80年代受小P4兴起的冲击,所以国内WPA净化技术未得到创新和发展。
1.2 国内P4及磷化工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受改革开放的影响,国内P4及磷化工产品市场需求急剧增长;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因受能源危机及其价格不断上涨的冲击,则对高耗能P4及其下游产品由制造转而从国际市场购买为主;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一些公司借中国开放初期的优惠政策和廉价的资源、能源等,纷纷来华投资建厂。
受国内外磷化工产品市场需求的拉动和投资影响,云、贵、川、鄂4省部分山区利用小水电大力发展高能耗的小P4。
因生产P4的主要原料磷矿和电就地取材,价格低廉,所以制造的P4堪称价廉物美且货源充足。
以P4为原料加工磷酸盐产品具有工艺路线短且技术简单,装置投资少,无废渣、废水排放,产品质量稳定,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所以P4产地和非产地的磷制品企业纷纷扩产或新建厂,生产市场需求量大且畅销的STPP、有机磷等产品。
到20世纪末,我国P4及其磷酸盐产量已达到300多万吨,其中P4、STPP、DCP(磷酸二钙)等产量和出口贸易量均居世界首位。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及发展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及发展湿法磷酸净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环境保护技术,主要用于治理磷酸企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物。
其原理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磷酸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并进一步净化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已经在很多磷酸企业得到应用,并在持续发展中。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的核心是利用水溶液与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吸收反应。
磷酸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通过气液反应与水中的溶解的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氯气等)反应生成硫酸,进而形成硫酸水溶液。
硫酸水溶液中的硫酸可以进一步回收利用或经处理排放。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具有高效、可靠、经济等特点。
它能够高效地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达到较高的净化效果。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对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较高的吸收速率和吸收量。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成本较低,操作简便,易于实施和维护。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净化磷酸企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同时也能够减少硫酸废水的排放。
硫酸废水处理是湿法磷酸净化技术中一个重要环节。
一般情况下,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可以采用酸洗法处理硫酸废水,将其中的磷酸和其他杂质进行分离,以实现废水的再利用或排放。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环境监管的趋严,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中国的磷酸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其中不少公司存在较高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治理难度。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提高磷酸企业的环保水平。
未来,湿法磷酸净化技术还有一些发展方向。
研发更高效、更节能的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将成为重点。
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再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进行二氧化硫的资源化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开发使用硫酸水溶液中的硫酸进行化学反应的方法,将二氧化硫转化为其他有用的化学物质。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及发展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及发展湿法磷酸净化技术是一种用于去除废水中磷酸盐的方法。
在湿法磷酸净化技术中,磷酸盐被转化为可沉淀的磷酸盐沉淀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具有净化效果好、操作简单和成本较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和环境保护领域。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水中的磷酸盐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沉淀物,并通过沉降、滤液或其它方法将磷酸盐沉淀物从水中分离出来。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吸附法等几种方法。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如盐酸、碳酸钙、氯化铜等,使磷酸盐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
离子交换法是通过特殊的树脂将水中的磷酸盐吸附在其表面,从而实现磷酸盐的去除。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磷酸盐进行吸附,然后从水中分离出来。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通过改良试剂配方、优化工艺参数和提高设备性能等手段,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在去除磷酸盐方面的效果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在工业应用中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一些新型的湿法磷酸净化设备被开发出来,如旋流沉降器、离子交换膜系统等。
这些设备在处理大规模废水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净化效果。
此外,湿法磷酸净化技术还与其他废水处理技术结合使用,形成了综合处理系统。
例如,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可以与生物处理技术结合,形成生物-湿法磷酸净化系统,以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
总的来说,湿法磷酸净化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净化湿法磷酸

净化湿法磷酸
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其中含有大量的磷酸盐和有机物质,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净化湿法磷酸成为了必要的措施。
对于废水的处理,可以采用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生物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处理方式,通过将废水引入生物反应器中,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同时将磷酸盐转化为沉淀物,最终达到净化的目的。
化学法则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磷酸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物,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
物理法则是通过物理手段,如过滤、沉淀、吸附等,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的目的。
对于废气的处理,可以采用吸附、洗涤、燃烧等多种方法。
其中,吸附法是将废气通过吸附剂,如活性炭、分子筛等,将有害气体吸附下来,达到净化的效果。
洗涤法则是将废气通过喷淋水或化学药剂,使有害气体与水或药剂发生反应,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
燃烧法则是将废气通过高温燃烧,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达到净化的效果。
除了以上的处理方法,还可以采用节能减排的技术,如回收利用废水中的热能、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等,从源头上减少废水和废气的产生,达到净化的目的。
净化湿法磷酸是一项必要的工作,需要采用多种处理方法,从不同角度入手,达到最终的净化效果。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清除净化湿法磷酸装置结垢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清除净化湿法磷酸装置结垢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湿法磷酸生产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生产方式,但在生产过程中,装置结垢问题一直是困扰生产运行的难题。
结垢问题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维护成本。
清除和净化湿法磷酸装置结垢的关键技术与应用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湿法磷酸装置结垢问题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并分析其应用效果。
一、湿法磷酸装置结垢的原因分析湿法磷酸装置结垢问题主要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磷酸成分会与设备内壁产生反应,形成结垢物质。
这些结垢物质容易堵塞设备管道,影响传热效果,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甚至设备损坏。
结垢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磷酸成分:在湿法磷酸生产中,磷酸成分与水和空气中的一些杂质反应,产生结垢物质。
2. 温度:工艺参数中的温度也是影响结垢的重要因素,温度过高会促进结垢物质的生成。
3. 流速:流体在管道中的流速对结垢有一定影响,流速越大,结垢问题越严重。
4. 操作不当: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管理不当也会导致结垢问题的出现。
针对湿法磷酸装置结垢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清除和净化技术手段。
具体来说,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清洗技术:采用化学清洗剂或高压水清洗等技术手段,对结垢设备进行彻底清洗,去除结垢物质。
2. 防垢剂应用: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添加防垢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结垢物质的生成,延长设备清洗周期。
3. 腐蚀控制技术:采用腐蚀抑制剂,控制设备内壁的腐蚀,减少结垢问题。
4. 清理设备内部积垢:定期对设备内部积聚的结垢物质进行清理,确保设备通畅。
5. 定期维护:设备定期维护保养,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处理结垢问题。
针对上述关键技术,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和应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应用实践:1. 化学清洗技术:选择合适的化学清洗剂,根据设备材质、结垢物质的成分等情况,采用化学清洗技术进行清洗。
通过对设备进行清洗,可以有效去除结垢物质,恢复设备正常运行。
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清除结垢的技术分析

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清除结垢的技术分析磷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磷酸生产中,常常会产生结垢问题。
结垢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加设备维护成本。
研究如何有效清除磷酸设备的结垢问题,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在磷酸生产设备清除结垢的技术中,湿法净化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对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清除结垢的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一、结垢原因分析在磷酸生产设备中,结垢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结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磷酸的结晶:在磷酸生产过程中,溶液中的磷酸会因为各种因素结晶沉淀,从而形成结垢。
2. 源水质量:影响了磷酸生产设备内结垢的程度。
3. 原料中的杂质:在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会使磷酸在设备内结垢。
4. 设备运行条件:设备运行条件不当也会导致结垢。
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磷酸生产设备内结垢,从而影响设备的运行效率。
如何有效清除磷酸装置内的结垢问题,是磷酸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
二、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清除结垢的原理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清除结垢是一种通过化学方法将结垢物质溶解或转化成易清除的物质,从而实现结垢清除的技术。
该方法主要通过酸碱中和、还原氧化或者添加络合剂等方式,改变结垢物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实现结垢的清除。
1. 酸碱中和:在磷酸装置清除结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酸性或碱性溶液,改变磷酸溶液的pH值,使其处于结垢物质的溶解或转化范围。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结垢物质溶解或转化成易清除的物质。
2. 还原氧化:利用还原剂和氧化剂对结垢物质进行还原氧化反应,改变其化学性质,从而实现结垢的清除。
通过氧化剂氧气或过氧化氢对结垢物质进行氧化,使其转化成易清除的物质。
3. 添加络合剂:在磷酸装置清除结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络合剂来改变结垢物质的化学结构,使其形成不溶性络合物,从而实现结垢的清除。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通过改变结垢物质的化学性质,实现结垢的清除。
根据不同的结垢物质和装置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结垢清除,从而实现装置的清洁和运行。
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清除结垢的技术分析

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清除结垢的技术分析磷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磷酸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结垢现象,这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降低生产效率。
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清除结垢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这一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结垢原因分析在磷酸生产过程中,结垢是由于原料中含有一定的杂质,以及水质中也含有杂质,这些杂质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结垢物质。
磷酸生产过程中的浓缩、结晶等环节也容易导致结垢问题的产生。
结垢问题一旦出现,会导致设备的堵塞、磨损、甚至爆炸等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清除。
二、清除结垢的传统方法传统的清除结垢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清洗、化学清洗和热力清洗。
机械清洗需要停机拆卸设备,对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坏,且清洗效果不佳;化学清洗则需要使用腐蚀性强的化学试剂,对设备和环境造成污染;热力清洗成本较高,对磷酸装置的影响也较大。
传统的清除结垢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突破。
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清除结垢技术是利用特定的溶剂溶解结垢物质,然后将溶解后的物质进行分离,从而达到清除结垢的目的。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溶解结垢:选用特定的溶剂,能够有效溶解结垢物质,使其分散在溶剂中。
2. 分离溶液:将溶解后的溶液进行分离,将其中的结垢物质与溶剂分离开来。
4. 循环利用:将再生后的溶剂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达到清除磷酸装置结垢的目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设备和环境的影响。
与传统的清除结垢方法相比,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清除结垢技术有着诸多优势:1. 清洗效果好:该技术能够有效溶解各类结垢物质,清洗效果好,能够将结垢全部清除。
2. 清洗过程中对设备损伤小:与机械清洗相比,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清除结垢技术不需要拆卸设备,对设备的损伤较小。
4. 操作简便:该技术操作简单,可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
5. 成本相对较低:与热力清洗相比,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清除结垢技术成本较低,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清洗方法。
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清除结垢的技术分析

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清除结垢的技术分析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是一种用于清除结垢和净化磷酸的重要设备。
在磷化工生产中,磷酸装置的结垢问题一直是制约装置运行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利用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清除结垢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工作。
本文将对湿法净化磷酸装置清除结垢的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一、湿法净化磷酸装置的结垢问题在磷酸装置的运行过程中,由于磷酸的成分和工艺条件的影响,容易产生结垢问题。
结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磷酸中含有硅酸盐、铁铝盐等杂质物质,以及磷酸溶液的酸性,使得这些杂质物质逐渐沉淀在装置内管道、设备表面和反应器内壁上,形成结垢。
结垢会导致装置运行不畅,降低传热效率,甚至影响产品质量,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清除。
1. 清洗剂的选择清除磷酸装置结垢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清洗剂。
一般来说,用于清除磷酸装置结垢的清洗剂应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溶解性,能够有效去除结垢并不会对装置材料产生腐蚀。
常用的清洗剂包括盐酸、硝酸、甲酸等,但由于磷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使用过于强酸的清洗剂会引起磷酸装置的腐蚀,因此在选择清洗剂时需要慎重考虑。
2. 清洗工艺清洗磷酸装置结垢的工艺一般分为机械清洗和化学清洗两种方式。
机械清洗主要是利用高压水或钢丝刷等手段对结垢进行物理冲刷和刮除,能够有效去除结垢,但不适用于对结垢厚度较大或难以接触部位的清洗。
化学清洗则是采用清洗剂对结垢进行溶解和去除,能够使得结垢溶解并易于清除,适用于对复杂结构和难以接触部位的清洗。
综合考虑,一般采用机械清洗和化学清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磷酸装置结垢的清洗工艺。
3. 清洗设备清洗磷酸装置结垢需要使用专门的清洗设备。
常用的清洗设备包括清洗管道、清洗喷嘴、清洗泵等,用于向装置内部输送清洗剂和清洗介质,进行结垢的清洗。
选择合适的清洗设备能够提高清洗效率,降低清洗成本,保证清洗效果。
4. 清洗过程清洗磷酸装置结垢的过程一般包括准备、清洗、冲洗、检查和保养等步骤。
在清洗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清洗剂的使用浓度、温度、清洗时间和清洗介质的流速等参数进行控制,避免对装置产生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1 国内外磷酸盐现状和发展1.1 国内湿法磷酸盐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了满足国内兴起的合成洗涤工业发展的需要,原轻工部投资和扶持国内企业新建了十几条化学净化WPA(湿法磷酸)生产线制造STPP(三聚磷酸钠、磷酸五钠、五钠),缓解了合成洗涤粉所需STPP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达到了GB9983—88一级和优级品标准,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同期国内一些厂家使用WPA净化技术,制造磷酸二氢钠(MSP)、磷酸氢二钠(DSP)、磷酸三钠(TSP)等。
因为WPA含有多种杂质,且有浓度低、腐蚀性较强等弱点,用它制造饲料、工业级磷酸盐与PA(热法磷酸)比:净化除杂质工艺流程长,技术难度大、要求高,设备腐蚀严重;生产和净化WPA生成的磷石膏、废气和磷肥造成生产环境差,还需要投入资金治理和回收;工程总投资比以P4(黄磷)为原料的大。
加之20世纪80年代受小P4兴起的冲击,所以国内WPA净化技术未得到创新和发展。
1.2 国内P4及磷化工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受改革开放的影响,国内P4及磷化工产品市场需求急剧增长;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因受能源危机及其价格不断上涨的冲击,则对高耗能P4及其下游产品由制造转而从国际市场购买为主;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一些公司借中国开放初期的优惠政策和廉价的资源、能源等,纷纷来华投资建厂。
受国内外磷化工产品市场需求的拉动和投资影响,云、贵、川、鄂4省部分山区利用小水电大力发展高能耗的小P4。
因生产P4的主要原料磷矿和电就地取材,价格低廉,所以制造的P4堪称价廉物美且货源充足。
以P4为原料加工磷酸盐产品具有工艺路线短且技术简单,装置投资少,无废渣、废水排放,产品质量稳定,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所以P4产地和非产地的磷制品企业纷纷扩产或新建厂,生产市场需求量大且畅销的STPP、有机磷等产品。
到20世纪末,我国P4及其磷酸盐产量已达到300多万吨,其中P4、STPP、DCP(磷酸二钙)等产量和出口贸易量均居世界首位。
1.3 国外磷化工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因能源危机的影响,西欧、美国、日本、前苏联等发达国家对高能耗的P4生产采取限制、淘汰或关停并转,一些磷酸盐制造商加大了对WPA 净化的研究和开发,使低能耗WPA净化新技术实现了产业化,用净化湿法磷酸(PPA)替代PA和以PA为原料生产磷酸盐产品。
1.4 国内磷化工业现状和发展1)现状。
因为P4属资源型、高耗能、重污染的产品,所以黄磷行业目前已成为国家8个限制性发展产业之一。
目前能源、原材料和电力价格不断上涨,已无原材料和(或)电力优势的小P4及磷酸盐生产厂家经营困难,或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制约,无法维持而转产或关闭。
2)发展方向。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以及节能降耗和淘汰高耗能产品的国策出发,借鉴国外磷化工发展的经验,我国磷化工发展要重视创新,应大力开发WPA净化新技术,用具有能耗和成本优势的WPA替代高能耗的PA发展磷化工。
2 新产出湿法磷酸中的杂质和粗净化2.1 新产出的湿法磷酸杂质来源1)用于WPA生产的磷矿粉含有多种杂质,萃取时因料浆的酸性强、温度高,磷矿粉中的杂质多数以K+、Na+、Mg2+、Ca2+、Fe3+、A13+、Pb2+等阳离子和F-、SiF62-、SO42-等阴离子进入WPA中,且多数处于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2)萃取料浆在过滤时因初期不可避免地“穿滤”和过滤阶段滤布破损等影响,新产出的WPA除含有上述杂质外还含CaSO4·2H2O等固体杂质。
2.2 新产出WPA的粗净化用WPA制造饲料、工业及食品级等正、焦、偏聚的钠、钾、铵、钙磷酸盐时,为了提高和保证磷酸盐产品的质量,降低原料消耗和净化成本,必须使用粗净化技术除去磷酸中的一部分杂质。
一般是将新产出的WPA先进行如下处理:1)冷却——澄清除杂质。
先将新产出WPA送入贮槽冷却澄清数天,除去酸中的全部固体和经冷却析出的部分溶解的化学杂质,得到净化粗WPA;2)物理——化学脱色。
依据WPA中的杂质成分和加工产品的白度、色度要求,向粗WPA中加入活性炭、硫酸亚铁、双氧水等脱除WPA的颜色。
3)脱F、Pb和As。
依据净化粗WPA中的F-、SiF62-含量,加入硅藻土、钠(钾)的碱或盐脱除酸中的部分氟。
若WPA中的Pb、As含量超过所制造产品规定的标准,需进行除Pb和As处理。
萃取反应时,WPA中的HF与SiO2反应生成氟硅酸,并有一定量H2SiF6分解逸出SiF4、HF气体。
4)脱硫。
补加磷矿粉于萃取料浆中或净化粗WPA中,脱除部分游离硫酸,再加入适量的钡(钙)碱或盐脱除部分游离硫酸(SO42-)。
3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产业化的WPA净化技术可分为有机溶剂(溶于水)—化学沉淀、有机溶剂萃取、有机溶剂(不溶于水)萃取—化学沉淀、化学—浓缩净化、化学净化5类方法。
3.1有机溶剂(溶于水)—化学沉淀法.1)净化原理①有机溶剂净化。
利用WPA中的H3PO4溶于无水或高浓度有机溶剂,而杂质和磷酸盐不溶,且溶剂又能溶于水的性质,选择一种或数种小分子的无水或高浓度的醇(甲醇、乙醇、正丁醇、异戊醇等)或脂肪醇等混合溶剂过量地与WPA混合。
a.因醇溶于WPA溶液的水中而H3PO4又溶于醇,使WPA中的Fe2O3(Al2O3、MOg、H2SiF6等)—H3PO4—H2O杂质平衡体系被打破。
b.醇的过量加入,使WPA中的水减少,H3PO4相对增加,杂质盐类的溶解度受H3PO4浓度的提高而急剧下降并以磷酸盐或其它盐类沉淀析出,其析出量与醇的加入数量成正比例。
c.分离得沉渣和一次净化液。
沉渣富集了Fe、Al、Mg等杂质,并含有H3PO4,可用于制造重过磷酸钙(TSP)、SSP、NPK复合肥等,除杂质净化反应见(4)~(7)。
②化学沉淀净化。
为了强化净化效果,加入定量的K+、Na+、NH4+的碱或Ca(OH)2与一次净化液中的H3PO4反应,使带入净化液中的Mg2+、Ca2+、Fe3+、Al3+等杂质继续生成沉淀被除去,因磷酸盐不溶于醇则同时有MH2PO4、M2HPO4结晶析出并沉淀,分离得二次净化液和二次沉渣。
③二次净化液处理。
用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脱除带入二次净化液中的阳离子杂质,然后进行蒸馏,回收有机溶剂并返回萃取系统循环使用,馏余液即是PPA。
若要制取更高质量的PPA需重复萃取精制。
④二次沉淀的处理。
加水于沉淀中使其中的MH2PO4、M2HPO4转入液相,分离出的溶液加碱返回与一次净化液混合反应除杂质,或用于制造相同金属的磷酸盐,非水溶的沉淀作磷肥。
2)代表性工艺流程:日本的东ソ法,美国TVA公司的溶剂—氨(碱)法等。
3)有机溶剂(溶于水)一化学沉淀法主要特点:沉淀物带出的H3PO4少,PPA的收率较高;缺点是溶剂的再生处理复杂,蒸汽耗量大,溶剂回收成本高。
3.2 有机溶剂萃取法1)净化原理:利用WPA中的H3PO4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杂质和磷酸盐不溶解、且溶剂又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性质,选择一种或数种醚、酯、酮等混合溶剂与WPA 混合,一部分H3PO4和少量杂质进入有机相(萃取液),另一部分H3PO4和大量杂质进入水相(萃余相),静置得萃取(有机)和萃余(水)两个相。
①水相的处理。
水相富集了Fe3+、A13+、Mg2+、Ca2+等杂质的磷酸盐和其它盐类(CaSO4等)沉淀,并含有WPA和少量溶剂,回收溶剂返回萃取系统重复使用,剩余的可用于制造MAP、DAP、TSP、NPK复合肥等。
②有机相处理。
有机相与定量的稀PPA溶液混合,使进入萃取液中的少量杂质转入稀PPA溶液中,有机相中的磷酸第二次得到净化和提纯。
分相得到含杂质更少的第二个有机相和含杂质的稀PPA溶液相(水相),此水相返回,与WPA混合之后用溶剂再次萃取。
③第二个有机相的处理。
利用H3PO4溶于水大于溶剂的性质,加纯水于第二个有机相中反萃取,分相得到含有少量溶剂的稀PPA溶液和富溶剂两个相。
.④两个相处理。
a.稀PPA溶液相部分返回②(有机相处理),另一部分经蒸馏得PPA,回收的溶剂返回使用。
若要制取高纯度的PPA可重复萃取精制或重结晶。
b.富溶剂相溶剂可直接返回萃取系统;或经蒸馏回收的溶剂返回循环使用,馏余液为PPA;也可用碱和磷酸盐溶液反萃取,分相;萃取液经回收溶剂之后用于制造磷酸盐,富溶剂相直接或经蒸馏再生,返回循环使用。
2)代表性工艺流程:英国的A&W。
3)有机溶剂萃取法主要特点:溶剂回收容易且费用低,PPA的回收率不高(50%~70%),净化流程长,工程投资大,萃余液带出的H3PO4相对多,需配套肥料加工厂。
3.3 有机溶剂萃取(不溶于水)—化学沉淀法1)净化原理:选择一种或数种难溶或不溶于水,但能溶解H3PO4、又不溶解酸中杂质和磷酸盐的混合有机溶剂与WPA混合,一部分H3PO4和少量杂质进入有机相,另一部分H3PO4和大量杂质进入水相。
①有机相处理。
用定量的碱或其盐(M2CO3)及M2HPO4溶液逆流混合萃取液,脱除带如有机相中的杂质。
其加碱净化原理见3.1节1)、②,化学反应见(4)~(7);有机相处理制PPA的流程类似于3.1节1)、③,和3.2节1)中所述。
②水相是富集了Fe3+、A13+、Mg2+、Ca2+等杂质的磷酸盐和其它盐类沉淀的WPA,可用于制造MAP、DAP、TSP、NPK复合肥等。
2)代表性工艺流程:法国的Rhont—Poulenc。
3.1、3.2、3.3 节净化WPA的共同特点是:1)制得的PPA质量可达到工业级和食用级标准,能耗约为PA的10%。
2)3.2、3.3节净化方法的产率不高,约50%~70%,萃余相带出的H3PO4多,必须配套肥料加工生产线。
3)WPA净化过程萃取次数多,操作单元多,工艺流程长,又WPA和有机溶剂对设备的腐蚀性强,生产装置投资大。
4)由于PPA产率低,加之溶剂和大量蒸汽的消耗,PPA的成本较高。
在PA成本高于有机溶剂净化制取的PPA时,净化是有经济价值的。
国内溶剂法净化WPA的成本尚需努力降低。
3.4 化学—浓缩净化法该法是20世纪70年初由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开发并用于制造饲料级磷酸钙盐。
将除砷、铅和浓缩除氟的WPA与碳酸钙粉按比例混合反应,可制得MCP、DCP 或其混合钙盐产品,国内用浓缩净化酸替代PA制造MCP、DCP已实现了产业化。
1)净化原理:①先将新产出的WPA按照2.2节1)中的方法处理,再按照2.2节3)加钠(钾)碱或其盐脱除并回收酸中的部分氟[Na2(K2)SiF4]。
②浓缩脱氟。
WPA中的氟硅酸(H2SIF6)分解逸出SiF4、HF气体量与酸的浓度、温度和SiO2含量成正比例,加入SiO2加热浓缩WPA可除剩余氟。
③将经①处理的WPA送蒸发器加热真空浓缩脱氟,因溶于酸中的杂质量多数与WPA的浓度成反比,所以浓缩过程有部分杂质以磷酸盐和非磷酸盐形态析出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