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书房和女性

合集下载

《廷臣论》对文艺复兴时期贵族妇女的“规训”-最新资料

《廷臣论》对文艺复兴时期贵族妇女的“规训”-最新资料

《廷臣论》对文艺复兴时期贵族妇女的“规训”-最新资料《廷臣论》对文艺复兴时期贵族妇女的“规训”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文化对妇女的形塑应该如何界定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命题:以布克哈特、伊迪斯?西舍尔为代表的一方普遍认为其功不可没,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妇女的地位;而以琼?凯利一加多尔、欧金尼奥?加林和玛格丽特?金为代表的另一方却认为这不过是要将妇女塑造成一种美丽的摆设,加重女性对丈夫和君主的双重依赖。

想要清晰界定这一问题的性质,就不能不对当时人文主义的著述进行深入的剖析,巴达萨尔?卡斯提廖内(Baldesar Castiglione:)的《廷臣论》(TheBook of the Courtier)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文本依据。

该部著述专门论述了廷臣和贵妇的社交行为规范,由于它拥有较强的实用性及丰富的文化意义,在当时广为流传,影响了文艺复兴及近代早期欧洲人的诸多社会交往方式,是“这一时代主要伦理和社会思想一种抽象概括或集中表现”。

另外,从性别政治的角度来看,该书不仅直接参与了形塑女性身体语言的历史进程,更以一种公开可视的方式奠定了两性之间的等级差别,因此不失为透视当时妇女社会行为规则的重要窗口。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廷臣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就研究对象来说,基本以男性廷臣为主,以迈克尔?柯廷(Michael Curtin)和乔娜卡?瓦略(JoAnn Cavallo)等人的研究成果为代表;就研究领域来说,主要集中在廷臣的美德教养等方面。

而对于《廷臣论》中有关贵妇社交生活的研究却显得非常薄弱,而且普遍缺乏条理化、系统化。

另外,这些学者的研究方法普遍比较传统单一,很少有学者结合其他学科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由此,笔者拟在吸取国内外学者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切入,利用传世典籍,结合社会学、人类学等方法,对针对贵族女性的社交礼仪“规训”做一分析。

一、对妇女美德的规训这些针对妇女的规训主要集中在“美德”、“举止”和“仪表”三个方面。

从婚姻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性别关系与妇女地位

从婚姻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性别关系与妇女地位
2011 年第 4 期 第 35 卷
(总第 166 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4,2011 Vol.35
General,№166
从婚姻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性别关系与妇女地位
不过,嫁妆的规模和多少通常代表着一个家庭的 富足程度和地位,同时,也是吸引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和 财富的联姻家庭的重要资本。“新娘的陪嫁数是公众的 谈资,不但被公证人登记,而且为邻居津津乐道”。[15]100 由此,人们大多不是从关心女儿婚后生活的角度为女 陪嫁,而是为吸引有利的婚姻联盟、显示家庭财富和荣 耀增加资本。人们不惜重金为女陪嫁,这也促使该时期 嫁妆飞速增长。据统计,15 世纪初,佛罗伦萨上层社会 的嫁妆标准为 600—900 弗罗林,到 15 世纪 60 年代, 上升到 1200—1600 弗罗林,到 16 世纪初,则上升到 了 2000 弗罗林。[3]77 但嫁妆的飞速飙升对女性也产生 了不好的影响。很多家庭因支付不起多个女儿的嫁妆, 而把达到结婚年龄的女儿送到修道院。这也是修道院 人数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佛罗伦萨,修女人数占女
二 在整个地中海世界,为女儿陪送嫁妆的现象非常 普遍。在意大利,嫁妆体系尤为牢固。嫁妆所涉及的不
仅有家庭、个体的男女,而且还有政府以及政府所实行 的各种措施,这其中包括佛罗伦萨政府设立的嫁妆基 金③、威尼斯政府在不同时期颁布的嫁妆法令等。因此, 它是我们了解这个时期婚姻特征、性别关系和女性地 位一个重要侧面。
[收稿日期] 2011-03-08
[作者简介] 程新贤(1978-),女,山东菏泽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社科系讲师。 ①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家长制的特征,西方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与以往时代相比,家长的权威呈现出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艺术、愉悦与权力》记录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艺术、愉悦与权力》记录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艺术、愉悦与权力》阅读札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2)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宫廷艺术 (3)1. 宫廷建筑 (4)1.1 建筑风格与特点 (6)1.2 代表建筑介绍 (7)2. 宫廷绘画与雕塑 (8)2.1 绘画风格及代表作品 (9)2.2 雕塑艺术成就 (11)3. 宫廷音乐与戏剧 (12)3.1 音乐文化 (14)3.2 戏剧发展 (15)三、宫廷中的愉悦与娱乐 (16)1. 娱乐活动 (18)1.1 宴会与舞蹈 (19)1.2 狩猎与竞技 (20)1.3 其他娱乐活动 (22)2. 艺术品收藏与鉴赏 (23)2.1 宫廷艺术品收藏 (24)2.2 艺术品鉴赏与文化传播 (26)四、宫廷与权力的关系 (27)1. 宫廷政治背景 (28)1.1 政治格局与权力斗争 (29)1.2 宫廷政治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31)2. 权力在艺术中的体现 (32)2.1 统治者对艺术的赞助与支持 (33)2.2 艺术作品中的权力象征与宣传 (34)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宫廷文化的影响与意义 (36)一、内容描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艺术、愉悦与权力》犹如一幅细腻入微的历史画卷,将我们带入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本书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意大利宫廷中艺术、愉悦与权力三者的紧密交织,揭示了权力如何通过艺术和愉悦的途径得以彰显和维护。

在艺术的殿堂里,我们见证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级人物的杰作如何在意大利宫廷中绽放光芒。

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对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这些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仅提升了艺术家的地位,也使得艺术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则是宫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宴饮、舞蹈、戏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贵族们提供了享受生活、交流情感的平台。

在这些场合中,艺术与愉悦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宫廷生活的独特风貌。

家具史:意大利文艺复兴家具

家具史:意大利文艺复兴家具

★ 实质是“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 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 主人。
文学艺术应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应为人生谋福 利,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教会统治一 切的宗教观。
造型上,尤其是橱柜类家具,模仿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的样式, 使得外观厚重庄严、线条粗犷,具有古典建筑的严谨和谐之美。
装饰题材上消除了中世纪装饰中的宗教色彩,赋予了更多的人 情味。
1
Furniture History
意大利文艺复兴家具
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在十字军东 征中获得很大的好处,不仅成为繁荣的毛纺业和金融业中 心,而且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其思想不久就波及到 罗马和威尼斯等意大利各地。
Furniture History
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
文艺复兴(14-17世纪):
★ 是指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后拓展到西欧各国, 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 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 的分界。
★ 新文化需要与权威抗衡的武器和向导,人们借用古代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来宣扬自己的主张。即为古典 主义的再生。
佛罗伦萨由当时的少数商人贵族们掌握着政治和文化 的领导权。他们雇用了当时一流的艺术家,首先建造了显 示他们社会地位和权力的府邸。这些府邸像17世纪法国 巴黎的凡尔赛宫那样成为后来欧洲各国宫殿的典范。
佛罗伦萨大教堂<意大利>
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
一、家具样式
1、椅子
古罗马折叠凳
但丁椅
萨伏那洛拉椅

【外国建筑史】05-文艺复兴-罗马与曼图亚-罗马诺

【外国建筑史】05-文艺复兴-罗马与曼图亚-罗马诺

文艺复兴(罗马、曼图亚)朱里奥·罗马诺与手法主义在最近50年里,人们已经习惯于将几乎所有16世纪后期的建筑作品称为“手法主义”建筑。

作为一种风格分类,像文艺复兴建筑或巴洛克建筑一样,手法主义现在看来已经成为一种稳固建立的风格。

这种风格中仍存在一些缺点,但这些缺点并不总是十分明显的。

现在也许正是对“手法主义”一词进行回顾的时候;同时,也是从艺术作品本身出发,对于将手法主义作品从它之前或之后的建筑中分离出来的各种特征,重新进行定义的时候。

意大利之外首先我们应该注意一下意大利以外的一些国家的艺术作品,很显然的存在一些具有某些特征的作品,如枫丹白露的弗朗索瓦一世美术馆,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肖像画,以及佛兰德斯与德国设计师的建筑狂想作等,这些是很难同作为从文艺复兴盛期基础上发展得来的,或者与文艺复兴相悖而行的手法主义的思想能够协调一致的作品。

这些国家的情况也许能够以伦敦西斯敏修道院内行利七世的小礼拜堂做一个最好的总结。

在这里,有一座彼得罗·托里贾诺在1518年完成的国王的陵寝,它被放置在专门为其而建的小礼拜堂内。

这座小礼拜堂是高直哥特建筑后期最伟大、最丰富多彩的作品之一。

这两种风格简单的并存着,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北部那些或多或少对哥特式的理想主义持反对态度的国家的建筑作品中,同样,这些国家也缺少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所具有的基本的古代遗迹与建筑理论方面的基础。

英国的伊尼戈·琼斯是真正吸收了意大利古典主义精髓的少数艺术家之一,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的作品是属于17世纪前25年这一时期的,而不属于16世纪。

而且当他开始进行白厅宴会厅的设计时,伯拉孟特已经去世了百年有余。

意大利之内即使是在意大利,风格的发展也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手法主义者这个词可能用于朱1利奥·罗马诺或者米开朗琪罗身上,但在这个意义上说,珊索维诺或甚至是帕拉蒂奥的风格都不能称为手法主义的。

第三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尼德兰、德国、西班牙、西班牙、法国说课讲解

第三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尼德兰、德国、西班牙、西班牙、法国说课讲解

《七种 死罪》 (1480) 板上油 画 120×15 0厘米 马德里 普拉多 宫博物 馆藏
老彼得·勃鲁盖尔 (约1525—1569年)
• 作品包括油画、铜版画和素描,题材以《圣经》故事、 阿尔卑斯山风景和当地农村的风土人情为主,反映尼 德兰火热的现实生活。
• 画风淳朴、清晰、线条简练、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表现出浓厚的装饰趣味和对局部、细节的重视。这种 画风源于尼德兰的民族风格,与北欧传统文化中的哥 特式艺术传统一脉相承。
➢ 是油画材料和技法的革新者。 ➢ “尽我所能”是他的艺术格言。观察入微、描
绘细致,重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注意光、色 的表现。 ➢ 最著名的代表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集中体 现了他的艺术成就和特点。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1434) 板上油画
82×60厘米 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局部
第三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尼德兰、德国、西班牙、西班
牙、法国
• 关于尼德兰
➢ 尼德兰是荷兰语,被译作“低地之国”。它主要是 指荷兰,全境约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平面,三 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一米。
➢ 历史上的尼德兰还曾包括今比利时、卢森堡以及今 法国东北部的一些地区。
➢ 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是西班牙王国的属地,分成 十七个省,共有300多个城市,是当时欧洲资本主 义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1515
《 犀 牛 》 (
) 木 刻 伦 敦 大 英 博 物 馆 藏
《画师绘制斜躺的女人像》 (1525) 木刻 8×22厘米 维也纳艾尔伯迪纳绘画收藏馆
《书房中的圣保罗》 木板画
《帕里斯的判决》 克拉那赫
小汉斯·霍尔拜因 (1497-1543)
• 霍尔拜因的主要成就在 于肖像画,是同时期北 欧最伟大的肖像画家。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与社会变革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与社会变革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与社会变革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大约从14世纪末到17世纪初,期间出现了大量的文化、艺术和思想作品,对于欧洲的社会变革、政治发展和文明进步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依旧被人们推崇和传颂。

一、文学艺术的创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各个国家的文学艺术都有很大的进步和创新。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尤为突出,代表作品有但丁的《神曲》、彼特拉克的《亲密诗篇》,以及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这些作品在集中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同时,又具备了极高的艺术性和美感。

在法国,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是蒙田的《随笔》,这本巨著将思想与文学紧密结合,成为后世随笔文学的典范。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艺术也有了巨大的创新和突破。

此时期的艺术作品充满了自由、独立和创新的精神,许多艺术家试图摆脱中世纪荒诞不经的低俗、暗淡的风格,走向更加明亮、清新、浪漫的创作风格。

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流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代表作品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的斯库拉皮奥》等。

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独特的美学价值,深受后世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二、社会变革与文化进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不仅代表着一种艺术风格和创新思维,也体现了当时欧洲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

对于欧洲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 人文主义思潮强劲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非常强烈。

人文主义认为人类应该把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回归到中心地位,强调对人性和智力的尊重和发掘。

这种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欧洲社会的人文进步和文化繁荣。

人文主义思潮也促进了欧洲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为我们日后认识到欧洲政治和文化的联通奠定了基础。

2. 手写书籍的广泛传播在文艺复兴时期,手写书籍的广泛传播推动了文化和知识的传递,也成为人们理念变革的助推器。

随着书籍的普及,知识的积累和汇总也迅速增长,它们再次形成了一种催化作用,促进了欧洲文化和社会的进步。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在作品中的体现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在作品中的体现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在作品中的体现
1、《蒙娜丽莎》的绘制前后历时四年。

据说模特是佛罗伦萨人,刚刚丧婴,为解除她的痛苦并露出自然的微笑,列昂纳多便请人来为她奏乐。

她的微笑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时似乎严肃有时又很温柔,有时略含忧伤有时又显讥讽。

蒙娜丽莎的右手更被称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

这是一种人性的美,不比以前画的都是圣像。

2、《最后的晚餐》绘制在格雷契修道院饭厅的墙壁上。

达·芬奇一改前人绘制“最后晚餐”围桌而座的布局,让所有人物坐成一排面向观众,而耶稣基督坐在最中间。

《最后的晚餐》中的人物都没有光环,都是以自然光代替圣光,这一表现了人文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文艺复兴》揭示文艺复兴时期的书房和女性
“文艺复兴”通常被描绘成一个充满了伟人成就的时代,这些伟人是统治者、哲学家、诗人、
画家、建筑师和科学家。而处在学术前沿的美国著名学者玛格丽特·L·金改写了这种观点(其
近著《欧洲文艺复兴》中译本即将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作为重点图书推出)。在她看来,文
艺复兴是一场更为复杂的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植根于一个独一无二的城市社会,是许许多多
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产物。特别有意思的是,玛格丽特·L·金在书中极富见识地指出了文艺
复兴时期的书房、阅读和女性人文主义者的历史特征和重要作用。作为这部重要著作的译者,
笔者对此作一些介绍,以飨读者。

以书为伴的私人空间
在文艺复兴催生的事物中,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房间:一个小小的私人空间。在那儿,受
到良好教育的绅士和淑女们会以书为伴,并寻觅到自己的安宁。

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书房和个人图书馆被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一一记录下来。他们乐
于描绘这些不同寻常的地方:摆满了书籍和知识分子所需的随身物件,学者本人往往会出神
地凝视着窗外或陷入沉思,而他的宠物则在一旁驻足守望。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学
者们独处一室,如蚕蛹般生活在颇有意思的木制发明中,并由于自己研读的浩瀚书卷沾沾自
喜。这种发明颇似今天大学图书馆里学生用的单间阅览室。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学者们的
书房演变成了地理学家的工作室、天文学家的观察站,或者是科学家的实验室。

书房的诞生是个人化生存空间演变史的一个部分。那时,大多数人的居所是单间的——
一间小屋、一间村舍或一个陋棚,也可能是某个山洞,或者是半人深的地下。这个空间有时
候会与家畜分享——满足了农夫家庭的需要:在这里,他们吃喝睡觉,保温暖身,讲述故事,
生儿育女,直至垂老死去。中世纪的欧洲,甚至居住在城堡里的贵族和国王也会生活在一个
大厅里。在那儿,他们,他们的侍从、客人和家眷忙碌着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

首先出现的具有特殊用途的房间,是从12世纪起相继出现在城堡和市民城镇住宅里的
主人卧室。在富豪家里,则设有几个房间,以满足不同的用途:就寝,用餐,个人思考和学
习。

另一类学习室的先例当然是修士的单间。Cella这个词原本就是指一间小房子的意思。
在修道院,它获得了一种凝重的独处和强烈的精神体验的意味。然而,文艺复兴时期绅士们
的书房却与此类修士单间截然不同,他们的书房因有书籍的存在而显得更为柔和,富有生气。

私人书房的一个绝好典范就是乌尔比诺公爵蒙特费罗的精致书斋。那是一间漂亮、匀称
的房间,它大小适中(以乌尔比诺公爵之豪宅的巨大开销为前提)。蒙特费罗在古比欧住处
的另一间与此颇为相似的书斋已经在纽约大都市艺术博物馆内被重建。.

正是这样的一个房间,令人文主义者兼艺术家阿尔贝蒂(1404-1472)对话录《论家庭》
中的男主人公,在忙完一天工作以后乐于向往,退而居之。他把金银珠宝留在了寝室,可是
把最弥足珍贵的财富藏在了书房:“我只会决定封存保留那些我自己的或是先人留下来的书
籍和记录……不在我衣服的袖子里,而是在我书房里被锁起来并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几乎就
像宗教圣物。我从不允许妻子与我一起或擅自踏入书房。”

对女性人文主义者诺加罗拉(约1418-1466)而言,退居于其兄长宅邸的小“书房”(藏
书室)的情形也差不多。当她毅然决定终身不嫁后,便决定此生以书为伴。她的朋友、威尼
斯贵族兼政治家弗斯卡利尼在看望了她之后,如此描述道:她置身于她所钟爱的财富当中—
—不仅有我们期望在一位虔诚女人的私房中发现的圣物,也有她所珍爱的书籍。牧师博瑟也
深有同感。在孩提时代,他常去她的书斋:“我过去常常在放学后来你这儿,然后就坐在你
的书房里,愉悦地聆听你轻轻地哼唱甜美的圣歌和赞美诗的旋律。”

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房间,使文艺复兴主题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1564-1616)《驯悍记》
中的虚构人物毕安卡乐于退而居之。她答应父亲:“我的书籍和乐器将是我的伴侣,我会亲
自阅读并弹奏它们。”

书本学习与女性人文主义者
文艺复兴时期,绝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是男性。对他们而言,思想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
生活中又充满了思想。可是,对妇女来说,情形就有所不同了。她们不能自由地从事公共活
动:不仅不能在任何政府机构就职或者担任商业组织的正式职位,甚至不能在她们居住的邻
近地段自由地行走。她们该呆的地方是家中。

最早同人文主义事务有关的女性,来自意大利北部与宫廷和城市生活有联系的小贵族阶
层。这些女性既有时间也有财力去学习,她们受到相应的社会地位保护而不会遭到普通妇女
可能遭受的那些非议。早在15世纪初,帕多瓦地方的贵妇人斯科罗维尼(1356-1429)
就开始学习拉丁文,并热衷于同经常拜访她父亲家的文人们高谈阔论。后来成为米兰维斯孔
蒂统治者的辩护人、男性人文主义者安东尼奥·洛斯基了解这个家庭,也曾经赞美过她的学
识和她的贞洁。15世纪30年代的贵妇人C·瓦拉诺(1428-1447)的拉丁语天赋极高,足
以发表演说。但她只做了3年妻子,不到20岁就去世了。

C·瓦拉诺或许在知识的学习上得到了来自祖母的鼓励。她的祖母巴蒂斯塔是乌尔比诺的
领主之女。巴蒂斯塔是作为一名韵文作者为人所知的,她甚至和她的公公在宫廷上比赛过韵
文写作——在特定的社会环境里这是贵族妇女中活跃的典型。她表层化地意识到人文主义是
一种文学活动,并且希望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她充分掌握了拉丁文,在1433年神圣罗
马帝国的皇帝西吉斯蒙德路经乌尔比诺的时候,她发表了一次演说。不过,最让她出名的是,
她是L·布鲁尼(佛罗伦萨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男性大臣)一封信的收信人。布鲁尼应巴蒂
斯塔的要求给她回信,为她的学习进程提出了建议。

布鲁尼的信(《关于书本学习》)写于1424年,是我们现代所拥有的关于女性与教育
问题的第一份重要文献。在一个厌恶女性、压制女性愿望的时代,它表达了一个值得重视的
见解:女性的天然能力足以胜任高等的人文主义研究。布鲁尼给巴蒂斯塔以多方面的建议:
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去研究最优秀的古代作品,包括世俗的和宗教的;如何学习语法学、道德
哲学、诗歌和历史。而唯一不需要浪费精力和时间去研究的是修辞学,因为她是一个“永远
不会去看罗马广场”的女人(古罗马广场是罗马演说家发表演讲的开放场所)。布鲁尼的建
议颇具讽刺意味,因为早期人文主义的首要活动之一,就是按照古典风格来撰写自己的演讲
稿。

女性也能够理解最复杂的思想
40年后,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学者L·奎里尼(约1420-约1475/1479)写给诺加罗拉
的信,就像是布鲁尼写给巴蒂斯塔的信的翻版。贵妇人诺加罗拉的古典学识,以及拉丁文信
件和演说已经获得了相当多的好评。眼下,她决定保持单身(和母亲一起与她弟弟一家人同
住),渴望学习更深的大学程度的哲学课程。奎里尼执意而热心地建议她深入阅读那些最严
谨的古代经典作品,而不要顾虑会超越她的局限。奎里尼唯一的警告是,应当避开那些狭隘
的玄学。他在信里透露出这样的想法:女性同男性一样能够阅读并理解那些最复杂的思想。
尽管奎里尼的观念很开放,但是男性与女性是否存在天性差别的争论却仍未消失。几年
之后,诺加罗拉同政治家L·弗斯卡利尼进行了一场讨论,内容是亚当和夏娃之所以被逐出
伊甸园的罪孽以及后来所受到的惩罚。诺加罗拉记录了两人的论点。弗斯卡利尼引用圣经和
法学、神学文献,支持关于夏娃罪孽的传统观点。诺加罗拉则用同样来源的资料证明:夏娃
虽有引诱亚当的罪过,但天生比亚当软弱,因此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诺加罗拉承认女性
的天生弱点,试图合乎情理地卸下夏娃肩上的罪孽。这篇《对话》是早期的女性对女性的辩
护,也是女性主义思想史上的里程碑。

在为女性尤其是从事写作的女性的辩护方面,更为大胆的是L·切蕾塔(1469-1499)。
她来自并非贵族却非常出名的布雷西亚家族。切蕾塔很早就守寡,她把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
到人文主义研究中去,从而发现女性同男性一样高贵而自由。她以发表演说和写信的方式证
实了自己的能力。她写的信广为流传,简直成了一种公共的样式。她的举动招来了男性激烈
的批评,而来自女性的批评甚至更多。作为回应,切蕾塔坚持为女性获取知识的能力辩护,
并宣扬书本学习对女性的好处:

教育并不是一份留给我们的遗产,也不是什么命运或别人送给我们的礼物。美德是靠我
们自己获得的。对于那些慵懒和沉迷于低级享乐而又头脑愚笨的女性而言,要理解美德是一
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对那些相信学习、努力工作、兢兢业业能够给她们带来真正荣耀的
女性来说,求学之路是宽广的。

15世纪伟大的意大利女性人文主义者C·费德莱(1465-1558),出身于威尼斯一个中
等阶层的知识分子家庭。就像她的前辈一样,在结婚之前和守寡时期,费德莱用熟悉的人文
主义的书信和演说的形式写作。尽管她的大多数作品是常规性的,但是她能在总督和威尼斯
参议院面前发表赞美人文学科的演说,是足以令人惊讶的,因为那时的女性几乎是从不露面
的。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仅有12位女性可以被完全地确认为人文主义者。然而,意大利
女性人文主义者在任何世纪的作者中都是第一流的。她们明确而公开地表达了自己的论点:
女性同样具有书本学习以及整体参与到人类生存状态中来的能力。她们的观念在16世纪和
17世纪传播开来,被翻译或被改编进男性权威人士和女性诗人的作品中,在那个时代十分
流行。通过各种媒介物,这种观点影响了现代,并在女权主义的潮流中继续发挥着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