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超声诊断评价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意义刘长纲;姜艳;张志慧【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为临床采取合理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发生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

结果室间隔穿孔5例,心包积液20例,心脏压塞3例,真性室壁瘤53例,附壁血栓21例,同时并发2种或2种以上的上述并发症9例。

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及时、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sonographic features of complication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summarized the sonographic features of complication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186 cases. Results VSP occurred in 5 cases, 20 cases of pericardial effusion, pericardial tamponade in 3 cases, 53 cases of true ventricular aneurysm, mural thrombus in 21 cases, simultaneous or 2 more than 2 of the above complications in 9 cases. Conclusions Echocardiography could diagnose the complication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ely and accurately, providing the evidenc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1页(P30-30)【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超声心动图【作者】刘长纲;姜艳;张志慧【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通化134001;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通化134001;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通化13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其伴有多种并发症,并能够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始终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

如何正确诊断及分析室壁运动异常

如何正确诊断及分析室壁运动异常

4文/ 曾伟芳(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在临床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室壁运动异常的超声报告或描述,尤其是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对于室壁运动异常,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冠心病、心肌梗死或陈旧性心肌梗死,因此进一步治疗干预肯定是做冠脉造影。

然而,并非所有的室壁运动异常都是冠心病导致的,如何正确描述室壁运动异常,给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接下来笔者通过1个病例和大家一起探讨。

病例简介62岁女性患者,因与人争吵后出现剑突紧缩样痛2小时,疼痛持续不缓解到我院急诊。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平素血压控制可,无糖尿病,否认心血管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体重48kg、身高1.55m、体重指数(BMI)19.97kg/m血压134/70mmHg,血氧饱和度98%,心率(上接第17页)简要病史:因“近1个月经量增多,伴痛经加重2天”入院。

腹部彩超示:子宫腺肌瘤并子宫肌瘤可能。

2天后,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术前头孢他啶皮试阳性。

临床诊断: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前预防感染。

用药方案: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阿奇霉素注射液0.5g,术前静滴,每天1次。

②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奥硝唑注射液1g,术前静滴,每天1次。

点评:该处方药物选用不适宜。

182020.10 No.28192020.10 No.28室壁中段至心尖向外膨出,不符合室壁瘤我们心里需要有对Takotsubo Takotsubo综合征虽然不是常见病,但不时也会碰到,一般是在心理处于应激状态下(如争吵、伤心、抑郁、离婚、交通意外等)导致左心室心尖或更大范围心肌运动消失,女性多见(绝经后女性为主),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心肌酶谱增高、心电图ST段抬高等)。

一般预后较好,情绪平复与对症治总结该病例,超声诊断时应避免简单做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结论,而图8 3天后心尖四腔心切面收缩期图1 入院时心尖三腔心切面收缩期图2 入院时心尖两腔心切面收缩期图3 入院时心尖四腔心切面收缩期图4 入院时心尖五腔心彩色多普勒血流收缩期图5 左室造影图像图6 3天后心尖三腔心切面收缩期图7 3天后心尖两腔心切面收缩期。

冠心病患者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后的室壁瘤形成

冠心病患者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后的室壁瘤形成

冠心病患者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后的室壁瘤形成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发展的严重后果之一。

心肌梗死后,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室壁瘤的形成。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患者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后的室壁瘤形成。

室壁瘤是指心肌梗死后室壁的局部扩张,形成一个囊状结构。

室壁瘤容易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困扰和风险。

因此,预防室壁瘤的形成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冠心病患者应积极控制风险因素。

冠心病的形成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通过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等措施控制这些风险因素。

同时,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冠心病患者应坚持规律的运动。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对预防室壁瘤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患者在运动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度运动。

第三,冠心病患者需要合理控制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患者可能需要服用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预防心肌梗死后的室壁瘤形成。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方案进行服药,并在服药期间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此外,冠心病患者需要遵循科学的饮食原则。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维持体重,控制血脂、血糖水平。

尽量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最后,冠心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可以及时了解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变化,预防室壁瘤的形成。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症状,如胸痛、气短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预防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控制风险因素、规律运动、合理药物治疗、科学饮食以及定期心脏检查等。

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降低室壁瘤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不同患者的情况各有差异,因此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根据个体化情况进行调整,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孑L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孑L
并发 V R 的超 声心 动图 的主要依 据是 :D S 2 E示 室间 隔的心
尖段 回声 缺失 ;D I 室 间隔 回声缺 失处 收缩期 以红色 为 C F示
主的花色血 流束 由左 室 向右 室分 流 , 呈正 频 移高 速湍 流频
谱 。本文患者左 房 、 左室 均 扩大。出 现急 性左 心衰 , S V R>
3 讨 论
科常见危重疾病 , 而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 间隔穿孔 (e tc ・ vnr u i
l pa rpueV R) 占急性心肌梗 死 的 l ~ % , a s t utr, S 约 xe l % 2 是早
V R是 心肌梗死 较严重 的并发症 , 发生于急性 、 S 常 亚急
期严重而致命 的并发症之一 , 预后极 差。彩色多普 勒超声心 动 图以其安 全 、 敏感 、 捷 的特点 , 快 为临床 提供 可靠 诊 断依
征, 结合心脏超声 、 心导管和造影 检查 确诊 。
难等症状。3例有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 2例在 A 后第 3 另 MI 、
5 7 8天 , 、、 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有高血压病史患者 2例 ,
糖尿病病史 1 , 例 高脂血症 病史 2例 。听诊患者 胸骨左缘 3

彩色多普 勒超 声可通过 2 E对心肌梗 死部 位、 围、 D 范 左 心室大小 、 各节 段 室壁 运动 状态 和 整体 收缩 功 能等进 行 观 察, 而且还可通过室间隔连续性 中断和多普 勒左 向右分流 血
1 1 对象 .
20 0 5年 9月 至 20 0 9年 4月于本 院就诊急 性心
心包摩擦音 , 破裂前可 出现 s T段抬 高或压低 、 T波高耸或 由 倒置变为直立等 。V R穿孔后 ,8 的患者 可在胸骨 左缘 闻 S 9%

体表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诊断

体表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诊断
结 缔组 织代 替 ,形成 薄弱 的 瘢 痕 区 ,心 肌 收 缩 时 此 区成
的准 确 性 为 7 % , 同时 伴有 同一 导 联异 常 Q 波者 , 3 如 则 准 确 性 为 8 %。S i 6 at 研究 认 为 ,运 动负 荷试 验 时 ,心 o等
电图 S T段 抬 高≥ 1mV 诊断 为室 壁 瘤 ,敏 感 性 为 8 % , 2 特 异性 9 %。另 外 , t r e等报 道 , 0 1 Si t el 2 0例 急性 心 肌 梗 死 1 3周 的患 者行 左 室 造影 检查 ,检 出 室 壁瘤 者 1 7例 , 0 S T段持 续 抬 高者 9 5例 , 中 6 其 0例 S T段 持 续抬 高 发生 在 4 ~9个 导 联 ,敏 感 性 为 9 . % ,特 异 性 为 7 . %。 33 22 而 9 3例排 除 室壁 瘤 患 者 中有 2 5例 有 S T段 抬 高 ,但 仅
急性 室 壁瘤 可 以发 生在 心 肌梗 死后 2 4h内 , 而慢 性 室 壁 瘤 多发 生在 心 肌梗 死愈 合过 程 中 。 由于 心肌 梗死 急 性 期 ,同时伴 有 S T段 抬 高 , 单凭 心 电 图难 以诊 断 。 故 而 诊 断慢 性 室 壁 瘤 有 重 要 的 价 值 。诊 断 要 点 为 :① S 段 T 弓背 抬 高至 少≥ 1mV, 而≥2mV 价值 更 大 ; S ② T段 抬 高≥1 mV持 续 1个 月 或 S 段 抬 高 ≥ 2mV 持 续 1 ; T 5d ③ 在有 S 段 抬 高 的 同一 导联 有 异 常 Q 波 形 成 ;① S T T 段 抬高 至 少 出现 4个 导 联 ;⑤ 运 动 负 荷 试 验 心 电 图 S T 段 弓 背样 抬 高≥ 1mV。以上 条件 符 合越 多 ,诊 断准 确 性 越高。

最新几种常见心脏病的超声表现-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几种常见心脏病的超声表现-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左旋支:分出左室前支、心室后支、纯 缘支、左房支。 供血:左室前上、左室侧壁、后壁、左 房、窦房结。 2、右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内径0.20.3cm,沿冠状沟右行,向后绕行。 供血:右房、右室大部、左室膈面(后 壁)、左室乳头肌、窦房结、房 室结。
右冠状动脉分支及分布:
后降支:左、右室后壁、室间隔下部 右室前支:右室前壁 右缘支:右室前壁、膈面 右室后支:右室后壁 右圆锥动脉支:动脉圆锥前壁 左室后支:左室后壁 右房支:右心房、窦房结 房室结动脉:房室结、房室束
4、室壁收缩运动延迟 局部室壁收缩运动时相延迟,与正 常节段时相不一致,M超显示。 5、室壁运动M型曲线形态异常 收缩、舒张速度减慢,上升速度> 下降速度(正常时:上升速度<下降 速度)。
二、心肌缺血的超声诊断
1、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1)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后壁运 动幅度<5mm ,室间隔运动幅度< 4mm。 (2)室壁运动不协调:异常节段及附近 室壁运动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扭动。 (3)局部室壁运动不一致:缺血部位心 肌收缩时相较正常心肌延缓,收缩 的高峰常在舒张早期。
三、心肌梗死
(一)急性心梗:
由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出血、血栓 形成或冠脉痉挛所致冠脉急性闭塞,引 起其供血局部心肌缺血、坏死。
1、超声表现
①室壁运动异常: 梗死区运动消失或矛盾运动,周边 不运动或运动减弱,正常区运动增强。 运动不协调,扭动。 ②心梗早期: 坏死节段收缩期变薄或不增厚,坏 死心肌回声减弱,以后回声逐渐增强。
③受累节段局部心功能异常。 ④整体心功能减低: 病变范围小时,整体心功能可正常。 ⑤左房、左室大或正常。 ⑥频谱多普勒 二尖瓣下E、A峰倒置,E峰速度及减 速度减低,E/A<1。部分左房功能失代 偿,E、A呈假性正常。

心肌梗死的分类和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的分类和鉴别诊断

⼼肌梗死的分类和鉴别诊断 1.⾮Q波型⼼肌梗死(non-Q 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过去称为"⾮透壁性⼼肌梗死"或"⼼内膜下⼼肌梗死".部分患者发⽣急性⼼肌梗死后,⼼电图可只表现为ST段抬⾼或压低及T波倒置,ST-T改变可呈规律性演变,但不出现异常Q波,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指标明确诊断。

近年研究发现:⾮Q波型梗死既可是⾮透壁性,亦可是透壁性。

与典型的Q波型⼼肌梗死⽐较,此种不典型⼼肌梗死较多见于多⽀冠状动脉病变。

此外,发⽣多部位梗死(不同部位的电位变化相互作⽤发⽣抵消)或梗死范围局限或梗死区位于⼼电图常规导联记录的盲区(如右⼼室、左⼼室后基底段、孤⽴正后壁梗死等)均可产⽣不典型的⼼肌梗死图形。

2.sT段抬⾼和⾮sT段抬⾼⼼肌梗死 临床研究发现:sT段抬⾼⼼肌梗死可以不出现Q波,⽽⾮sT段抬⾼梗死有的可出现Q波,⼼电图是否出现Q波通常是回顾性诊断。

为了程度地改善⼼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近年提出把⼼肌梗死分类为ST段抬⾼和⾮ST段抬⾼梗死,并且与不稳定⼼绞痛⼀起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以ST段改变代替传统的Q波分类突出了早期⼲预的重要性。

在Q波出现之前及时进⾏⼲预(溶栓、抗栓、介⼊治疗等),可挽救濒临坏死的⼼肌或减⼩梗死⾯积。

另外,ST段抬⾼梗死和⾮ST段抬⾼梗死⼆者的⼲预对策是不同的,可以根据⼼电图ST段是否抬⾼⽽选择正确和合理的治疗⽅案。

在作出ST段抬⾼或⾮ST段抬⾼⼼肌梗死诊断时,应该结合临床病史并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ST段改。

3.⼼肌梗死合并其他病变 ⼼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时,可见升⾼的ST段持续存在达半年以上。

⼼肌梗死合并右束⽀阻滞时,⼼室除极初始向量表现出⼼肌梗死特征,终末向量表现出右束⽀阻滞特点,⼀般不影响⼆者的诊断。

⼼肌梗死合并左束⽀阻滞,梗死图形常被掩盖,按原标准进⾏诊断⽐较困难。

4.⼼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单纯的ST段抬⾼还可见于急性⼼包炎、变异型⼼绞痛、早期复极综合征等,可根据病史、是否伴有异常Q波及典型ST-T 演变过程予以鉴别。

超声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酷似心尖室壁瘤改变一例

超声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酷似心尖室壁瘤改变一例

病例报告超声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酷似心尖室壁瘤改变一例姜维 吴雅峰 吕秀章 王丽 孙兰兰 李一丹 叶晓光 DOI: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3.04.019作者单位: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心脏超声科通讯作者:吴雅峰,Email:chayyafeng@126.com 患者女,60岁,因胸闷于2012年6月20日来我院心内科就诊。

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高血压。

回顾患者既往病史,于2007年7月以主诉发作性胸闷5年、胸骨后灼烧感1d入院治疗。

患者入院前12h出现胸骨后灼烧样疼痛,向左肩放射,伴胸闷,两手麻木,持续5~15min,休息可缓解。

查体:血压135/90mmHg(1mmHg=0.133kPa),两肺呼吸音清,心率60次/min,律齐无杂音。

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胸部X线示主动脉硬化。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V1~V5导联倒置,ST段V4~V5导联压低,无明显动态变化。

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

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不规则,冠状动脉未见明显异常。

核素显像示左心室前壁近心尖血流减低。

结合患者典型症状,临床诊断X综合征,心功能Ⅰ级。

患者于2007年至2011年在我院行4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诊断出左心室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本次超声心动图检查所见:左心房增大,心尖部室壁厚度似变薄,回声增强,呈瘤样向外膨出,运动似减低(图1,2)。

结合患者病史,初步诊断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由于左心室心尖部图像始终显示欠清晰,故请上级医师会诊,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SCALE调低至18cm/s,显示左心室心尖部血流信号充盈缺损(图3)。

经仔细检查,左心室壁呈弱低回声显示。

左心室中段以上水平室壁厚度正常,室间隔厚度9.8mm,左心室后壁8.9mm(图4)。

从左心室中下段直至心尖段室壁厚度逐渐增厚,心尖部明显增厚,心尖帽厚度达20mm以上,左心室心尖部向外凸出(图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超声诊断评价
【关键词】心肌梗死
【关键词】超声;室壁瘤;心肌梗死
本文选择68例临床确诊为心肌梗死(心梗)的患者,就其左室造
影结果与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室壁瘤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超
声诊断价值。
1临床资料
本组68例,男43例,女15例,年龄40~81岁,平均62岁。
使用仪器为GE公司FIVESYSTEM二维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为
20~35MHz。经胸探查心脏,重点观察心尖四腔、两腔及左室短轴切面。
2结果
根据超声和左室造影对比结果表明,超声诊断出29例患者并
发真性室壁瘤,经左室造影证实全部存在。另有4例超声未能发现。
与造影对照,超声诊断室壁瘤的敏感性为879%;在29例室壁瘤患者中,
超声发现4例左室内附壁血栓,而造影发现6例左室内附壁血栓。超
声诊断室壁瘤并室间隔穿孔1例,结果与造影完全相符。室壁瘤部位:
心尖部18例,前壁5例,下壁3例,侧壁3例,超声所见室壁瘤的发
生部位、大小与造影基本相符。29例均伴有左室不同程度的扩大及二
尖瓣反流。
3讨论
室壁瘤是心肌梗死之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心肌梗死愈合
的过程中,变性坏死的心肌逐渐被结缔组织代替,局部室壁变薄,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
壁运动丧失,在心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向外膨出,形成室壁瘤,即通常
我们常说的真性室壁瘤。本文29例均为真性室壁瘤。一些学者将室壁
瘤分为功能性室壁瘤和固定性室壁瘤两型[1]。功能性室壁瘤是指心
室壁尚未真正形成瘤样固定结构,仅是由于瘤区局部心肌变薄,收缩
无力或消失,当收缩期心内压明显升高时,该区心肌凸向心外方,舒
张期可恢复正常位置,在形态上并非有明显的界限。固定性室壁瘤由
于梗死区由瘢痕组织代替,瘤区弹性极差,僵硬而无运动,于收缩及
舒张期均向外凸出。从心室造影角度来说,广义的左室室壁瘤可定义
部分左室壁出现运动减低、不运动或反常运动,这一定义不仅包括狭
义经典的、瘢痕组织形成的、有颈薄壁的囊袋性室壁瘤,而且还包括
了无收缩功能的、变薄的、含有存活心肌的痕区[2]。一般临床上功
能性室壁瘤较多见。
在超声问世以前,对室壁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困难,只
能靠心电图及X线平片推测,不能及时、准确、逼真地反映病变情况。
随着超声心动图的问世,对室壁瘤的诊断明显提高,据文献报道超声
心动图发现室壁瘤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4%,和左心室造影、外
科手术所见符合率很高[3]。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快捷、方便、准确
的物理诊断,不仅能直观逼真地显示室壁瘤的大小、形态、瘤壁、瘤
腔内附壁血栓及室壁与瘤壁的运动情况,还能用来估计左心功能,为
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易于被临床和患者接受。 分析29
例真性室壁瘤超声心动图的表现,有以下特点:室壁局部凸向心脏外
方,呈矛盾运动或局部运动消失。此征象是室壁瘤的最基本的表现。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
功能性室壁瘤则表现为收缩期瘤区凸向心外,舒张期复原即矛盾运动。
固定性室壁瘤表现为收缩、舒张期瘤区均向外凸出,局部运动几乎消
失。室壁瘤的数目多为一个,部位以左室心尖部、前壁常见。瘤区心
肌变薄,瘤区心肌与正常心肌有明显界限,正常心肌可出现代偿性室
壁增厚、运动增强。瘤区室壁弹性差,收缩期室壁增厚率减低或消失。
部分病例可见瘤区心肌回声呈弥漫性增强,这与局部心肌纤维化、钙
化有关,特别在陈旧性心梗者尤为明显。左室、左房一般均增大,特
别是晚期更为明显。心功能指标出现减低。彩色血流显像部分室壁瘤
内血流缓慢。室壁瘤可伴附壁血栓形成,其形态多为长块状,与室壁
接触面大,无运动;新鲜血栓回声较低,陈旧性血栓常呈弥漫性高回
声。常伴有乳头肌功能不全、左室重构而造成的二尖瓣不同程度的关
闭不全。
对于室壁瘤的超声鉴别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假性室壁
瘤: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坏死的心肌在心室腔压力的作用下变
薄破裂,破口处形成由壁层心包包裹的血肿,向外膨出,内含有血液、
血栓及纤维心包组织,但无心肌组织。二维超声可见左室腔外有一囊
状无回声腔,通过一个较细的瘤颈与左室相通,心内膜心肌中断、有
破裂口、开口小、瘤腔大。心包外层呈囊状瘤腔局限性外凸,矛盾运
动不明显。彩色多普勒可见左室腔与假性室壁瘤的瘤颈处出现双向血
流。②心尖区心包囊肿:表现为在心室壁外心包内圆形或类圆形无回
声区,心室壁各层结构连续完整,左室腔形态无明显改变,左室腔与
囊肿腔无沟通,以彩色多普勒检查极易分辨。③左室憩室:可分为肌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
型和纤维型。肌型伴有中线胸腹缺损和心脏畸型,而纤维型多为位于
瓣膜下或心尖区的单纯性的心肌损害;后者常与室壁瘤混淆,但它可
伴有一些并发症,包括二尖瓣关闭不全、心绞痛、心律失常、全身性
栓塞及心脏破裂。左室憩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收缩期自憩室到
左室腔的血流信号,而假性室壁瘤表现为收缩期自左室到假性室壁瘤
的血流信号。④心尖部心包部分缺如:其表现类似真性室壁瘤,左室
轮廓局限性异常膨出,但所不同的是室壁瘤在舒张期最突出。由于局
部心包缺如,心室充盈时局部室壁缺乏和周围心包一样的限制层。这
一点完全区别于真性室壁瘤在收缩期向外膨出明显的特征。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室壁瘤是一种无创、快捷、方便、准确
的物理诊断,但超声图像受肺气及病人体形的影响较大。因超声测定
受操作者的水平及病人体形影响较大,在实际操作中应尽量避开不利
因素。本组4例漏诊患者分析原因,均因患者体形肥胖,再加肺气的
干扰,造成图像显示较差所致。将来随着超声诊断仪器图像质量的不
断改进,超声心动图对室壁瘤的诊断价值会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宇慧,丁玉舒室壁瘤的超声诊断及其心功能评价[J]哈
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6,30(4):401
2高长青左心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
志,2001,17(2):125
3李拥军,都军,苏便苓,等室壁瘤的研究进展[J]河北
医科大学学报,1997,18(2):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