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超声诊断评价
心功能生化及超声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急性期室壁瘤的诊断价值

58中国乡村医药常规急诊救治程序中,在分诊、评估、影像检查、入院办理等方面存在手续烦琐、重复等问题,延长了患者等待时间,从而延误抢救时机。
急诊护理程序改善了这些环节,如在急救人员转运途中提前通知院内医护人员做好急救准备,院内急诊科、影像科、住院管理科等科室备好药物、器械、设备、床位等,接诊时医生已初步了解患者病情,从而缩短了院内评估时间。
经过优化的急诊护理程序以临床诊治优先,缩短了挂号、检查、入院等手续的等待时间。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接诊评估时间、检查完成时间、接受正规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转出时GCS 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略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程序可缩短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时间,降低致残率,利于预后。
参 考 文 献[1]赖碧莹,梁雅玲,邓顺谊. 急诊护理程序在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中的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2016,9(6):195.[2]鄂俊.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探讨[J]. 继续医学教育,2016,30(3):102.(收稿:2016-12-16 修回:2017-04-14)(发稿编辑:杨海陆)表 2 两组患者入院与转出时GCS 变化比较 (分,χ- ±s )组 别例数 入院时 转出时对照组 64 8.5±1.3 10.1±2.8观察组648.4±1.3 12.3±2.3t ,P0.44,>0.054.86,<0.012.2 两组患者入院与转出时GCS 变化比较(表2) 两组患者入院时GCS 分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转出时GCS 分值较入院时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转出时GCS 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心功能生化及超声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急性期室壁瘤的诊断价值王 菁 严培玲急性期室壁瘤(AVA )由心室肌失去收缩功能后被瘢痕组织替代形成[1]。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超声诊断评价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超声诊断评价(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心肌梗死【关键词】超声;室壁瘤;心肌梗死本文选择68例临床确诊为心肌梗死(心梗)的患者,就其左室造影结果与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室壁瘤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
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43例,女15例,年龄40~81岁,平均62岁。
使用仪器为GE公司FIVESYSTEM二维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0~35MHz。
经胸探查心脏,重点观察心尖四腔、两腔及左室短轴切面。
2结果根据超声和左室造影对比结果表明,超声诊断出29例患者并发真性室壁瘤,经左室造影证实全部存在。
另有4例超声未能发现。
与造影对照,超声诊断室壁瘤的敏感性为879%;在29例室壁瘤患者中,超声发现4例左室内附壁血栓,而造影发现6例左室内附壁血栓。
超声诊断室壁瘤并室间隔穿孔1例,结果与造影完全相符。
室壁瘤部位:心尖部18例,前壁5例,下壁3例,侧壁3例,超声所见室壁瘤的发生部位、大小与造影基本相符。
29例均伴有左室不同程度的扩大及二尖瓣反流。
3讨论室壁瘤是心肌梗死之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心肌梗死愈合的过程中,变性坏死的心肌逐渐被结缔组织代替,局部室壁变薄,室壁运动丧失,在心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向外膨出,形成室壁瘤,即通常我们常说的真性室壁瘤。
本文29例均为真性室壁瘤。
一些学者将室壁瘤分为功能性室壁瘤和固定性室壁瘤两型[1]。
功能性室壁瘤是指心室壁尚未真正形成瘤样固定结构,仅是由于瘤区局部心肌变薄,收缩无力或消失,当收缩期心内压明显升高时,该区心肌凸向心外方,舒张期可恢复正常位置,在形态上并非有明显的界限。
固定性室壁瘤由于梗死区由瘢痕组织代替,瘤区弹性极差,僵硬而无运动,于收缩及舒张期均向外凸出。
从心室造影角度来说,广义的左室室壁瘤可定义部分左室壁出现运动减低、不运动或反常运动,这一定义不仅包括狭义经典的、瘢痕组织形成的、有颈薄壁的囊袋性室壁瘤,而且还包括了无收缩功能的、变薄的、含有存活心肌的痕区[2]。
冠心病心肌梗死的超声诊断要点

冠心病心肌梗死的超声诊断要点一、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超声心动图是检测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可靠方法。
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节段性运动减弱或消失,同时超声可见坏死心肌组织的运动异常和存活的冬眠心肌组织运动增强之间的反差。
这种异常可提示心肌缺血或坏死部位,对冠心病心肌梗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二、室壁瘤形成超声心动图能通过动态观察心室壁的搏动,准确诊断室壁瘤的存在。
典型室壁瘤超声表现为室壁阶段性或整体性运动减弱或消失,心室腔增大,室间隔抖动征等。
三、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严重受损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左室整体和节段性收缩及舒张功能,通过测量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等参数,判断心肌梗死对左室功能的影响程度。
严重受损的左室功能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四、附壁血栓超声心动图可检测到心室壁上的附壁血栓,其形态、大小及活动度可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估。
附壁血栓的形成与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有关,对血栓的早期发现有助于预防血栓栓塞事件。
五、室间隔穿孔室间隔穿孔是心肌梗死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观察到室间隔穿孔的位置、大小以及引起的血液分流情况,对于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六、二尖瓣反流心肌梗死可能导致二尖瓣反流,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并评估二尖瓣反流的程度。
二尖瓣反流程度越重,提示心肌损害越严重。
七、心包积液心肌梗死后的心包积液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诊断心包积液的存在和量,对积液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
八、右室梗死超声心动图能检测右室梗死时的右室扩大、右室壁运动减弱等特征性改变,并可观察到右室流出道增宽和右室心腔内附壁血栓等征象。
此外,还可观察右室流入道及流出道的血流情况,了解有无血流障碍和血液反流等情况。
总之,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全面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
探讨体表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诊断价值

探讨体表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体表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基础上诊断室壁瘤的敏感性进行比较。
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后确诊患有LVA的患者为26例,患者在超声心动图上表现为前壁及左室心尖部12例,侧壁为8例,下壁6例,敏感度为100%。
心电图检查后,确诊LVA患者的19例,其中前壁及左室心尖部10例,侧壁为5例,下壁4例,心电图敏感率为73.08%,明显低于超声心动图对LVA的诊断敏感率。
室壁瘤发生在前壁及左室心尖部的概率分别为46.15%,侧壁为30.88%,下壁23.08%。
结论在在室壁瘤的临床诊断中应该采取二者相结合的办法,可以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性心肌梗死室壁瘤心电图【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135-01室壁瘤是形态学上相关的概念,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
我院选取2012年12月1日到2013年12月1日来我院就诊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电图技术和超声心动图技术对患者出现室壁瘤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0例患者,男65例,女55例,年龄36-86岁,平均年龄为(60±3.6)岁,所有患者全部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
1.2方法采用上海光电1350C心电图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
各导联ST段测量标准是以TP为基线。
在J点60ms对ST段的位移进行测量。
患者入院30天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患者胸骨旁短轴、长轴、四腔、心尖二腔等切面获取二维显像图。
1.3诊断标准急性室壁瘤一般形成于AMT24小时内,ST会抬高。
慢性室壁瘤的诊断标准是胸前的导联V1-V3ST抬高且大于0.3mV,持续时间在30天以上。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1例

门冬 氨 酸 转 移 酶 487 IU/L,肌 酸 激 酶 音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左房左室扩 杂音 ,伴双下肺可闻及湿哕音 ,且病情迅
3 169 IU/L,肌 酸激 酶 同 工 酶 136 IU/L, 大 ,室 间隔 及 左 室 后 壁 厚 度 增 厚 ,室 间 速恶化 ,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相符 。
nous oxygen saturation ensuring sufi cient cerebral oxygenation dur-
ing hemodilution In rabbits[J].Jpn J Thorac Cardiovas Surg, 2006.54(2):61—66.
[5] LEMAIRE S A,BHAMA J K,SCHMITrLING z C,et a 1.
modilution to reduce allogen/c blood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cal cystectomy[J].Masui,20O9,58(2):160—164. [2] LOUBSER P G.Use of 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 for blood
完 全 ;V 一V 呈 QRS型 ;V 部 分 呈 部 室壁 瘤处 回声 中断 约 4 mm,CDFI探 室 间隔 穿 孔 大 小 决 定 左 右 血 液 分 流 量
qR’型 ,R波有 切迹 ,时限 >0.12 s,lI、 及 经此 缺 损 左 向右 分 流 ,分 流 速 度 3.84 和血流动力学的严重程度 ,还 可判 断心
SlO0beta correlates with neurologie complications after aortic oper-
心脏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

心脏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心脏超声是一种无创检查技术,可以非常有效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诊断中。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死亡的一种疾病。
虽然心肌梗死本身已经非常危险,但其并发症可能会更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下面将介绍心脏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
1. 心包填塞心包填塞是指心包腔内聚集大量液体,压迫心脏,影响其功能的一种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包填塞,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在这种情况下,心脏超声可以非常准确地诊断心包积液,并确定其大小、位置和压迫心脏的程度。
此外,心脏超声还可以评估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以及小心肌缺血的情况。
这些信息都有助于医生诊断和治疗心包填塞,并提高患者的预后。
2.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3. 心肌梗死的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心肌梗死可能会导致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这是因为肌肉的破坏和室壁运动的改变而引起的。
心脏超声可以评估二尖瓣和三尖瓣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的反流程度。
这些信息对医生评估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和病情进展非常重要,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4. 心肌梗死的室间隔缺损和心房间隔缺损心肌梗死可能会导致室间隔和心房间隔的缺损。
在这种情况下,心脏超声可以确定缺损的位置、大小、形状和程度,以及它们对患者的影响。
此外,心脏超声还可以评估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以便医生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心脏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诊断中非常重要。
通过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确定并发症类型和程度,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预后。
尤其是在病情危重时,心脏超声可以非常快速地提供准确的信息,对急救措施的选择和处理非常有帮助。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诊断价值

测量 的标 准为 : T 以 P段为 基线 , J 后 6 s 量 下壁 2 , 95 %; 例未检出。其 中心电图显示 : 于 点 0m 测 例 占 .2 3 前 S 移位 。急性 室壁 瘤 由于 是 在 A 发 病 2 T段 MI 4h内形 壁及左室心尖部 s 抬高 0 1 ~ .0m , T .0 04 V 侧壁 s 抬¨ 。 MI J
1 2 方 法 .
表 1 超 声 心 动 图 与 心 电 图诊 断室 壁 瘤
患 者 各 室 壁 的 分布 和 敏 感 度
[1% ) i " ( ]
12 1 心 电 图检 查 ..
患者住 院期 间均采 用 日本 福 田心 22 心电图检查 L A发生在前壁及左室心尖部 的 . V 电图机常规记录 1 导联心电图。各导联 s 8 T段提高或 共 1 例 , 5 .4 ; 2 占 7 1% 发生在侧壁 的 4例 , 1.5 ; 占 90%
( , o 2m ; 4 0 1mv 肢 体导联 ( V v ~v > . vV ~V I . ), 1 > A R除外 ) T段持 续抬 高I0 1m s > . V一 个月以上 为标准。诊 断 2 例 l L A患者 中, V 前壁及 心尖部 占1 、 壁 4例 、 2例 侧 下壁 2例 , 漏诊 3例 。诊 断敏 感度 为 8 . % 。结论 超声心动 图对心尖 57 L A的诊 断应是首选 , V 而心 电图对 A 后 L A的初步诊 断亦有较好的 临床 实用价值。 MI V
冠状动脉疾病室壁瘤的超声诊断(全文)

冠状动脉疾病:室壁瘤的超声诊断(全文)病理改变心肌梗死后,局部室壁坏死、纤维化,室壁变薄,运动消失或呈矛盾运动,收缩期向外膨出,形成室壁瘤,因瘤内血流缓慢,易并发血栓形成。
室壁瘤形成后,常出现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减低,即左心衰。
@超声表现直接征象:心肌梗死后局部心室壁变薄,回声可减低(急性)或增强(陈旧性),收缩期呈运动静止或矛盾运动,向外膨出,室壁瘤和正常心肌之间可见明显界限,瘤腔内可以合并血栓。
间接征象:左心大;左心功能减低;二尖瓣反流。
多普勒超声:无特异性,常因心腔增大、乳头肌或腱索缺血而引起二尖瓣脱垂、反流。
室壁瘤是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系梗死心肌扩张变薄,心肌坏死、纤维化,少数钙化,心腔内压力使其逐渐向外膨出所致,常累及心肌各层,绝大多数累及心尖。
由于室壁瘤内血流缓慢,容易并发血栓形成。
超声心动图是观察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可准确测量心腔内径、室壁厚度,观察室壁瘤的位置、大小、瘤腔内有无血栓,室壁运动功能测定,鉴别真、假性室壁瘤。
根据病理解剖特点,室壁瘤可分为真性室壁瘤、假性室壁瘤和功能性室壁瘤三类。
1.真性室壁瘤心肌组织消失,瘢痕形成,病变局部扩张,在收缩期扭曲形态的室壁瘤瘤壁无向心性收缩运动或呈相反方向的离心运动,即矛盾运动,与正常心肌交界处有一宽大的“瘤口”,其直径大于室壁瘤的最大径。
由于真性室壁瘤仅仅是室壁向外膨出,并未发生室壁的断裂,因此室壁瘤处心内膜与正常心肌心内膜呈延续状(图4)。
(心尖部室壁瘤超声心动图(表现由于局部血流速度缓慢,室壁瘤内见附壁血栓形成))假性室壁瘤系左心室游离壁破裂,局部心包和血栓等物质包裹血液形成的一个与左心室腔相通的囊腔,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心包腔内血肿。
其与真性室壁瘤的本质区别是心脏是否破裂。
超声及时诊断假性室壁瘤极为重要,因为这类室壁瘤可能突然破裂导致病人死亡。
真性室壁瘤(左)与假性室壁瘤(右)对比,后者本质系心脏破裂3.功能性室壁瘤:在形态上与真性室壁瘤不同,与邻近正常心肌区域不形成“瘤口”结构,仅发生于心室收缩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超声诊断评价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心肌梗死
【关键词】超声;室壁瘤;心肌梗死
本文选择68例临床确诊为心肌梗死(心梗)的患者,就其左室造影结果与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室壁瘤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
1临床资料
本组68例,男43例,女15例,年龄40~81岁,平均62岁。
使用仪器为GE公司FIVESYSTEM二维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0~35MHz。
经胸探查心脏,重点观察心尖四腔、两腔及左室短轴切面。
2结果
根据超声和左室造影对比结果表明,超声诊断出29例患者并发真性室壁瘤,经左室造影证实全部存在。
另有4例超声未能发现。
与造影对照,超声诊断室壁瘤的敏感性为879%;在29例室壁瘤患者中,超声发现4例左室内附壁血栓,而造影发现6例左室内附壁血栓。
超声诊断室壁瘤并室间隔穿孔1例,结果与造影完全相符。
室壁瘤部位:心尖部18例,前壁5例,下壁3例,侧壁3例,超声所见室壁
瘤的发生部位、大小与造影基本相符。
29例均伴有左室不同程度的扩大及二尖瓣反流。
3讨论
室壁瘤是心肌梗死之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心肌梗死愈合的过程中,变性坏死的心肌逐渐被结缔组织代替,局部室壁变薄,室壁运动丧失,在心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向外膨出,形成室壁瘤,即通常我们常说的真性室壁瘤。
本文29例均为真性室壁瘤。
一些学者将室壁瘤分为功能性室壁瘤和固定性室壁瘤两型[1]。
功能性室壁瘤是指心室壁尚未真正形成瘤样固定结构,仅是由于瘤区局部心肌变薄,收缩无力或消失,当收缩期心内压明显升高时,该区心肌凸向心外方,舒张期可恢复正常位置,在形态上并非有明显的界限。
固定性室壁瘤由于梗死区由瘢痕组织代替,瘤区弹性极差,僵硬而无运动,于收缩及舒张期均向外凸出。
从心室造影角度来说,广义的左室室壁瘤可定义部分左室壁出现运动减低、不运动或反常运动,这一定义不仅包括狭义经典的、瘢痕组织形成的、有颈薄壁的囊袋性室壁瘤,而且还包括了无收缩功能的、变薄的、含有存活心肌的痕区[2]。
一般临床上功能性室壁瘤较多见。
在超声问世以前,对室壁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困难,只能靠心电图及X线平片推测,不能及时、准确、逼真地反映病变情况。
随着超声心动图的问世,对室壁瘤的诊断明显提高,据文献报道超声心动图发现室壁瘤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4%,和左心室造影、外科手术所见符合率很高[3]。
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快捷、方便、准
确的物理诊断,不仅能直观逼真地显示室壁瘤的大小、形态、瘤壁、瘤腔内附壁血栓及室壁与瘤壁的运动情况,还能用来估计左心功能,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易于被临床和患者接受。
分析29例真性室壁瘤超声心动图的表现,有以下特点:室壁局部凸向心脏外方,呈矛盾运动或局部运动消失。
此征象是室壁瘤的最基本的表现。
功能性室壁瘤则表现为收缩期瘤区凸向心外,舒张期复原即矛盾运动。
固定性室壁瘤表现为收缩、舒张期瘤区均向外凸出,局部运动几乎消失。
室壁瘤的数目多为一个,部位以左室心尖部、前壁常见。
瘤区心肌变薄,瘤区心肌与正常心肌有明显界限,正常心肌可出现代偿性室壁增厚、运动增强。
瘤区室壁弹性差,收缩期室壁增厚率减低或消失。
部分病例可见瘤区心肌回声呈弥漫性增强,这与局部心肌纤维化、钙化有关,特别在陈旧性心梗者尤为明显。
左室、左房一般均增大,特别是晚期更为明显。
心功能指标出现减低。
彩色血流显像部分室壁瘤内血流缓慢。
室壁瘤可伴附壁血栓形成,其形态多为长块状,与室壁接触面大,无运动;新鲜血栓回声较低,陈旧性血栓常呈弥漫性高回声。
常伴有乳头肌功能不全、左室重构而造成的二尖瓣不同程度的关闭不全。
对于室壁瘤的超声鉴别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假性室壁瘤: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坏死的心肌在心室腔压力的作用下变薄破裂,破口处形成由壁层心包包裹的血肿,向外膨出,内含有血液、血栓及纤维心包组织,但无心肌组织。
二维超声可见左室腔外有一囊状无回声腔,通过一个较细的瘤颈与左室相通,心内膜心肌中断、有
破裂口、开口小、瘤腔大。
心包外层呈囊状瘤腔局限性外凸,矛盾运动不明显。
彩色多普勒可见左室腔与假性室壁瘤的瘤颈处出现双向血流。
②心尖区心包囊肿:表现为在心室壁外心包内圆形或类圆形无回声区,心室壁各层结构连续完整,左室腔形态无明显改变,左室腔与囊肿腔无沟通,以彩色多普勒检查极易分辨。
③左室憩室:可分为肌型和纤维型。
肌型伴有中线胸腹缺损和心脏畸型,而纤维型多为位于瓣膜下或心尖区的单纯性的心肌损害;后者常与室壁瘤混淆,但它可伴有一些并发症,包括二尖瓣关闭不全、心绞痛、心律失常、全身性栓塞及心脏破裂。
左室憩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收缩期自憩室到左室腔的血流信号,而假性室壁瘤表现为收缩期自左室到假性室壁瘤的血流信号。
④心尖部心包部分缺如:其表现类似真性室壁瘤,左室轮廓局限性异常膨出,但所不同的是室壁瘤在舒张期最突出。
由于局部心包缺如,心室充盈时局部室壁缺乏和周围心包一样的限制层。
这一点完全区别于真性室壁瘤在收缩期向外膨出明显的特征。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室壁瘤是一种无创、快捷、方便、准确的物理诊断,但超声图像受肺气及病人体形的影响较大。
因超声测定受操作者的水平及病人体形影响较大,在实际操作中应尽量避开不利因素。
本组4例漏诊患者分析原因,均因患者体形肥胖,再加肺气的干扰,造成图像显示较差所致。
将来随着超声诊断仪器图像质量的不断改进,超声心动图对室壁瘤的诊断价值会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宇慧,丁玉舒室壁瘤的超声诊断及其心功能评价[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6,30(4):401
2高长青左心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1,17(2):125
3李拥军,都军,苏便苓,等室壁瘤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7,18(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