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风险与存款保险额度的市场决定
存款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法律防范与控制

【 关键 词 】 存款保 险制度 ;道德风险 ;法律 防范
存 款保 险制度 中道德风险概述 ( 一 )存 款 保 险 制 度 中道德 风 险 产 生 的主 要 原 因
一
、
存 款保 险制 度中存在 的道德风 险 ,使银行面 临更大 的风 险 。道德风 险的产生 主要是 由于银行本身存在 的信息不对称
青年与社会
2 0 1 4 年2 月下 第6 期总 ̄ , 5 5 2 期
存款保 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法律防范与控制
王瑞 琪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3)
【 摘 要】 道德风 险是各 国的存款保 险制度 面临 的共 同难题 ,它使存款 者 失去 了监督金 融机构 经营状 况和风险 的积极 性 ,使银行铤 而走险投资 高风险项 目,无形 中对金 融体 系稳 定构 成威 胁。 因此只有有效 防范存 款保险道德风 险,存款 保险制
( 一 ) 适 当的 保 险 覆来自盖 面与 保 险 额 度 度 才能发挥 出其真正作 用。文章从存款保 险道德风险的概念入手 ,分析 了存款保险道德风 险的产生原 因、表现形 式、及消极 影 响。在 了解 了我 国相关法律现状后 ,通 过对 国外 防范存款保 险道德 奉风险经验的研 究与借 鉴 ,从而通过法律视 角总结 出了 适合我 国的 防范存款保险道德 风险的对 策。创造 良好的法律环境有效防范和控 制存款保 险道德风险 。
向 ,中小存 款人 既没有积极性也没有能力去搜 寻信息 或干预 银 行管理 ,金融 机构 因此偏好 高风 险投 资项 目而不用顾及存 款人的监督 ,从而产生 了道德风险 。
( 二) 存 款保 险制度 中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 1 . 投保银行 的道德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对于投保银行来 讲 意味着市场对 其风险投资的约束 弱化 。如果银行对存 款进 行 了保 险 ,存 款人不再需要关 心银行 的风险 ,银行也无需 担 心挤兑 ,减 少了存款人的风险激励 ,使得银行更愿 意将 资产 投资到高风险项 目上 ,从 而产生道德风险。正如有些 学者所 说 ,没有了存款人挤 兑的影响 ,银 行经营管理人 员总倾 向于 利用银行 资产去赌博 。如果 赌赢 了银 行股东获得 可观利润 , 如果赌输了大部分损失 由存款保险公司承担 ,这种权 利和责 任的不平衡 ,会 导致权利 的滥用 ,损害他人的利益。 2 . 存款人的道德风 险。对于存款人来讲 ,由于得到了存 款保 险法 律制度 的保 护 ,降低 了监督 银行机构行 为的激励 , 这将导致 银行 的市场 约束降低 ,鼓励 银行从事高 风险行为 , 结果使低效率甚至资不抵债的银行能够继续吸收存款 ,并以 较高的利率与竞争者争夺市场份额 ,加大了金融体系内部的 风险 ,同时将风险控制的问题交给了存款保险公司 ,增加了 存款保险公司控 制风 险的难度 。 3 . 监管 当局的道德风险。金融监管 当局本身就存在一定 道德风险 ,监管当局认为挤兑不会在存款保险法律制度下发
存款保险制度之道德风险防范

0c t . 2 O1 3
Vo 1 . 2 7 No . 5
●经济学研 究
存 款保 险制度 之道 德风 险 防范
朱舒 然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英语语言文化学 院, 广东 广州 5 1 0 4 2 0 )
摘
要: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 的深入 , 尽快建立 适合 中国国情 的存 款保险制度 已是 大势所趋。居于
我们下一 步要建 立 的是 以法 律形 式对 存 款保 险机 构
设置 、 运作机理、 风险防范等做 出明确规定的显性存 款保 险制 度 。存款 保 险制 度是 金融 安 全 网 的有机 组
成部分 , 已成 为 各 国政 府 防范 与 化 解 系 统性 金 融 风 险、 应对金 融危 机 的重要 手段 。与政府 直接 救助金 融 机 构 的隐 l 生存款保 险制度 相 比 , 显性存 款保 险制度 的
中图 分 类 号 : F 8 3 2 . 1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3 3 3 4 ( 2 0 1 3 ) 0 5— 0 0 4 7— 4 0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6— 2 7
基金项 目: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 目( 0 8 2 4 0 0 4 5 0 9 7 0 ) 作者简介 : 朱舒然 , 女, 河南郑州人。
存款保 险关系之 中的各 方当事人 , 在追求 自身利益最 大化的 同时 , 都 存在损害其他利益相 关人 的可 能性 。为 了防范
存款保险制度 中的道德风险 , 必须从投保银行的外部监管环境及内部治理结构入 手 , 缜密立法 , 限制 和约束利 己主义 的漫延 , 坚持信息充分公开原则 , 消除信 息不对称 的客观条件 , 严格银行 内部治理 , 纠正对高风险业务 的偏好和冲动 。 关键词 : 存款保 险制度 ; 道德风险 ; 防范措施
存款保险制度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风险摘要: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旨在保护存款人的权益,维护金融稳定。
然而,存款保险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些风险。
本文将探讨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并提出相关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措施。
引言存款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制度,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存款人的权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存款保险制度的目标是在银行危机发生时,为存款人提供保障,并防止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
然而,存款保险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些风险,包括制度风险、道德风险和行为风险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措施。
一、制度风险制度风险是指存款保险制度本身存在的潜在风险。
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险基金可能不足以覆盖系统性金融危机引起的损失。
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和运作可能存在缺陷,导致危机时无法及时有效地行动。
为了应对这种制度风险,监管机构应定期评估保险基金的充足性,并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和运作,以应对系统性风险。
二、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存款保险制度可能面临的潜在道德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可能导致存款人的道德风险行为,例如存款人对自己的资金风险不加考虑,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和金融风险增加。
为了应对这种道德风险,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监督,确保银行资产质量的稳定,并通过教育和宣传加强存款人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三、行为风险行为风险是指存款保险制度可能面临的潜在行为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可能导致银行在面临风险时采取过度风险的行为,例如银行可能在面临损失时不愿意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导致风险进一步扩大。
为了应对这种行为风险,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监督,确保银行在面临风险时能够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规范银行的行为。
结论存款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制度,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存款人的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存款保险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些风险,包括制度风险、道德风险和行为风险等。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程度研究

收稿日期:2009-11作者简介:郑长军(1968-),男,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管理、公司治理;周燕珊(1986-),女,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管理。
①“存款保险制度已报国务院,或明年推出”,人民网/,2008年11月28日。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程度研究郑长军,周燕珊(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存款保险保护程度作为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设计方面,其能否有效设定直接影响到存款保险制度作用的发挥。
目前世界上的学术界主要提出了四种存款保险赔付的方式:基于存款规模设定赔偿额度,基于存款期限设定赔偿范围,共同保险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存款保险。
基于我国的情况,认为我国应当采用存款限额与共同保险相结合的设计方式。
通过最优保护比例模型分析,我国应设定较高的存款保险保护比例。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保护程度;金融稳定性;道德风险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1-0055-05中图分类号:F 831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2007年夏,始于美国的次贷风暴,演变成现在全球的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剧烈动荡,各国股市暴跌,金融机构流动性危机不同程度凸显。
尽管美国的倒闭银行正逐渐增加,但没有出现1929年的全国性挤兑现象,这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的作用不无关系。
健全的存款保险制度有力地防范了风险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存款保险制度确保银行体系稳定以及保护存款人免于因银行倒闭而造成巨大损失。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2008)指出,存款保险制度有望在近期推出。
①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金融系统的稳定,纷纷加固金融安全网,提高存款保险额度。
例如美国的救市方案中,将存款保险的上限从10万美元提高到25万美元;英国对个人存款担保的上限从3.5万英镑提高到5万英镑;爱尔兰、希腊、德国将个人存款保险额度提高为全额保险;澳大利亚也决定在3年内,将存款保险额度提高为全额保险。
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特定保险机构(存款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
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按规定的标准及时向存款人予以赔付并依法参与或组织清算。
存款保险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合理分摊因金融机构倒闭而产生的财务损失。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特定保险机构(存款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
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按规定的标准及时向存款人予以赔付并依法参与或组织清算。
存款保险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合理分摊因金融机构倒闭而产生的财务损失。
构市场化退出机制长期以来,我国虽然没有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但政府一直实行的是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
也就是说,任何金融机构出现风险,最终都要政府买单。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最大缺陷是,它强化了金融企业的“道德风险”动机—无论是小额存款人还是大额存款人在选择开户银行时都不会关注它们的风险状况,从而导致存款人“用脚投票”的机制失灵;并且单一的“零费率制”也使得各银行不用为它们的过度冒险行为而支付额外成本。
概括起来讲,就是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隔断了各银行资金运用收益和资金筹集成本之间的制衡关系。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作用:(一)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促进银行业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多种因素,其中中小金融机构数量不足、基层金融服务缺乏竞争是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和发起设立民营银行。
然而,如果缺乏对存款人的有效保护、对银行风险的及时处置和破产银行的市场退出等机制,就有可能形成风险隐患。
如果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就可以在出现银行经营失败和银行监管失败的情况下,通过市场化的风险处置,及时有效地解决破产银行的退出问题,从而维护市场纪律,为中小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进而有助于形成更加合理的银行结构和布局,丰富对基层群众的银行服务和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供给。
道德风险、优化方案:构建存款保险制度的理性思考

这 种隐性存款保 险制度下 . 款人缺 乏动力 去监督甚 存
至关 注银行 的经 营状况 .而银行 又 可 以借 助单 一 的
“ 费率制”而 不用为他们 的过度 冒险支付 额外 的成 零
本 目前 . 国各 国有控股 银行 以及 各农村 合作金融 我 机 构 负债率 高 、 资产不 良率 较高 、 险意识 淡 薄的现 风 状. 与这种 “ 隐性 的存款保 险制度 ” 无关 系 只有构 不 建 起 良性 的存 款保 险制度 才能促 进银 行加 强 风险控
制、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 促进金融业健康稳健 运行 。
( ) 持社 会稳 定运 行 的必 然要 求 二 保
银 行信 贷 资金 的主要 来源 为储 蓄存款 .如果银 行 的信 贷业 务 发生 了风 险 .那 么就 有可 能引 发储 蓄 存 款 支付 风险 当前 大 多数储 户并 不 了解 银 行在 放 贷过 程 中还要 承担很 大 风险这 一现 实 .而 同时在 一 些金 融机 构 中又确 实存 在大量 呆坏 账 随着 社会 金 融风 险意 识 的增强 .储 户会很 快 了解 到存款 也有 风 险这 一现 实 当众 多储 户 同时认 为 自己的存 款 面临 某 种风 险 的时候 . 就有 可能 引发挤 兑 风潮 . 而这极 易 造 成社会 的不 稳定 . 至动 荡 只有构 建起 稳健 的存 甚
提 出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存款保 险方案 : 将被 保险存款 占负债 总额 的比例控制在合 理的 范围 ; 实行有差
别 的保 险 费率 ; 强 现 场 检 查 , 时获 取 真 实信 息 ; 立 信 息 披 露 制 度 , 化 市场 监 督 作 用 。 加 及 建 强
关 键 词 : 款 保 险 制 度 : 德 风 险 : 化 方 案 存 道 优
风险调整保费的存款保险制度如何抑制银行道德风险

E O O I P A TC ・ C N MC R CIE经济工作 ■■●■■
风险调整保费的存款保险制度
如何 抑制银行道德风 险
文/ 贺晓 波 蒋 然
一
、
研究 背 景
pe im ) 以便更好地抑 制银行道德 风险。 于我 国的存款保 rmu s , 关
道德风险动机 。
Meo [9 7 认为存款保 险合约类似 于 由存 款保 险公司 出 r n19 1 t 售的一份对银行资 产价值 的卖出期权 ,作为期 权的持有者最 大 化 期 权价 值 的行 为 是 单一 费率 的存 款 保 险 制 度 所 固有 的 。
E gn . hr 和 G rl P u ei D S ot e ea .O’ fcl r1 8 1利 用 Jm s d D so ,J[9 3 i l a e
T bn的流动性偏好模 型分析 了存 款保险对银行 选择资产组合 oi
的决策的影 响。 他们沿用 T bn的模型——银 行的资产组合 的选 oi
与此相反 , 当今世界 已建立存款保险的各个国家 , 都在不断 改革完善存款保 险制度 ,其 中一项重要 的改革措施就是变单一 费 率 保 费 ( a rt pe u ) 为风 险 调整 保 费 (i — ae i e ft a rmi ms r k bsd s
择是对风险与收益 的权衡 ,认为存款保险制度降低了存款人 对
银行资产组合 风险的关心 ,单一保险费率使银行在增加风险的
同时没有增加相应 的成本。银行在单一保险费率下无法获得反
2 0 ・3 0 6 2 经济论坛 1 1 0
维普资讯
■●■—一 经济工作・C N MCP A TC E O O I R C IE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V = 一 F + 5 L。 S ()
险公司对银行 进行检 查时 , 有权 关 闭 风险投 资付 出成 本,有效的遏 制银行
那些资产价值小于存款负债的银行 , 进行 高风险投资 的冲动 。美国实行 的
因此存款保险制度更像一个有赎 回权 就 是这 种差 别费率制度 。
在初始 时间 t 0 = ,银行 吸纳 存款 并承 移而产生 的扭 曲。偏 离 q ・的临界概 0 。银行的资产 负债表如下 :
tl =
在两种投资机会 :1零 风险和非负净 ()
国
维普资讯
在t :1时 , 银行股 东接受 清算价 同于一般的 卖出期权 合约 , 当存 款保 基 础的差 别费率则使银行为 自己的高
.
为 1 21 q 】 / 1一 。 。则投资策略[}的净 存款保 险制度。其 中保险费率就是一 q】 现值为 : 1 21 q 】 1 ) / 1一 {2 ( — 3 事 高风险活动 , 和银行 的负债结构 这 个 十分 重要 的因素。可以从一个 简单 德风险产生的影响。 在 t- , - 0时 银行 向存款保 险机构 V (十: q I- / 1 q 】+ 的两时期静态模型分析保 险费率对道 q ) * 4 2[一 十 -1 2
假定 内部 人和 外部 人均知 道 q为 区
恚
( q 。由于投 资决策是 由银行管理 卜 )
层做 出的私人行动 ,存在 道德风 险。 ( F /H— ) I ) ( F —
③极 高风险情形 (> ) ()0 F L : F= q
Jh S u d r 和 o n, a n es S n e ebt
在 q的 临界值 使 风险性 投 资优 于无 分布的风险是 F的严格递增函数 , 风 风险投 资。[} q】 表示当 q q 时投资 险随 F的增加而上升 。 > 十 价值随 F的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1期财经研究Vol132No11
2006年1月JournalofFinanceandEconomicsJan12006
道德风险与存款保险额度的市场决定何光辉(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上海200433)
摘 要:中国建成何种存款保险制度模式将直接影响到银行行为和金融稳定。存款保险具有诱发银行从事更高风险经营的制度激励。为此,实践中许多经济体对存款保额人为设定上限。但总体上不是降低而是加大了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而保额如果由市场内生决定,则能够摆脱人为确定保额的困境。在金融业相对稳定的背景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应该发挥后发优势,利用市场决定保额以尽量增加市场约束力。而且操作上也较为简单易行,并可与其他金融改革和制度建设互动进行。 关键词:道德风险;存款保险限额;市场决定存款保额 中图分类号:F83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9952(2006)01Ο0073Ο11
存款保险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已指日可待,但选择何种模式应该审慎。特别是道德风险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存款保险不仅达不到防止挤兑的目的,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对银行行为和金融稳定产生逆效应。实际运作中是沿用国际上现行的限额管理还是选择市场决定保险额度的制度,其效果将截然不同。为此,本文认为,中国与其在保额确定上犹豫难决,不如选择市场决定保额机制。
一、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模型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一直严重困扰着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的经济体,在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危及到金融体系稳定和存款保险存在的基础。之所以道德风险非常突出是因为这一制度本身具有诱发银行从事更高风险经营的制度激励。存款保险后,银行能够从选择风险较高的资产组合中获益,在资本收益是“凸性”的背景下,银行获得“向上”收益的全部利益。另一方面,银行因付有限责任而只面对有限的“向下”风险,一旦银行净值耗尽,存款保险机构就得支付银行无力支付的保险存款。这样,在缺少存款人有效监督的情况下,银
收稿日期:200521121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CJL013)作者简介:何光辉(1967-),女,安徽安庆人,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教师。・37・图1 银行风险转移及投资机会行更易于冒险。因此,那些监管制度不完善的发展中经济体,如果没有有效措施处理道德风险问题,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 存款保险在防止挤兑的同时还会激励银行过度涉足风险。这一道德风险可从银行吸收存款后的风险行为与仅以股权融资这一基准情形的比较中进一步得到解释。 假设银行完全以股权资本进行融资,在面对风险(σ)不同的一系列投资机会时,会以银行价值最大化为准则进行选择(见图1),此时最大化价值为V
3
,
最优资产风险为σ3。但银行如果吸收存款并且受到保险,就会采用偏离价值最大化、风险更高的投资策略。 考虑一个3期时间段的选择问题。假定一家代表性银行只有存款和股权两种融资渠道,在初始时期t=0吸收存款并承诺支付存款人的数量为D。为便于分析,假定存款全部受到承保机构保险,银行支付保费。银行另一个融资渠道是股权(银行资本)融资,合约在t=0时签订。在t=1之始,银行内部人或高管进行投资决策。假设银行存在两种投资机会:(1)零风险和非负净现值(NPV)的安全投资;(2)从以风险参数q表示的一组可能的风险投资(贷款)项目中选取一项投资。投资I的无风险项目在终期t=2产出为I①。来自于风险项目的总现金流有高(H)或低(L)两种,H>I>L,其中高产出结果H的概率为q,低产出结果L的概率为(1-q)。由于投资决策是由银行高管做出的“私下行动”,因此存在道德风险。在无风险投资与风险投资之间做出决策之前银行高管在t=1时观测参数q,外部人观察不到q。假定银行高管为银行所有者或股东的最大利益而工作②。内部人和外部人假定均知道q为区间[0,1]上的均匀分布。在终期t=2,投资终结,收回资金的总现金流为X。如果在t=1选择无风险投资,X=I;如果是风险投资,X为H或L。如果投资收入不足以支付存款,存款保险机构将履行其担保责任,其担保支付是一个看跌期权,Max(0,D-X)。 到t=1时,如果下式(1)成立,银行高管观察到q并决定投资于风险项目:
qH+(1-q)L>I(1
)
即银行高管只有在风险项目存在正NPV时才进行投资;否则投资于无风险项目。在式(1)一定时,存在q的一个临界值q
3
,使风险性投资优于无风
险投资。意味着投资特征可以用q3表示,q>q3为投资于风险资产策略;
・47・
财经研究2006年第1期q3为投资于无风险资产策略。最优投资可转化成下式:
q
3
=(I-H)/(H-L)(2)
只有在q>q3时才选择风险项目。给定q为[0,1]上的均匀分布,投资策略q3产生的期终现金流为:H,概率为I/2[1-q
32];I,概率为q3
;L,概率为
I/2[1-q3]2。因此,投资策略q3的净现值由下式给出:
V(q
3)=q3I+L/2[1-q3]2+H/2[1-q3
]2-I(3)
全部用股权进行融资的银行选择投资策略q3。作为一种选择,
NPV(q3)是在完全信息和完全合约下能够达到的最大值。这样,可以将q3
这一帕累托投资作为基准来评估由于引入存款形成风险转移而产生的扭曲。 现引入银行存款,所承诺的支付为D。存款是银行股权的补充形式,因此,较高的股权意味着D较低,D与银行资本呈反向关系。对于足够高的存款或低银行资本,在包括高管采取比q3风险更高策略的某种状态下(即L<
D),银行资产现金流不够支付存款提取。扭曲的投资激励具有以下特征:对于承诺支付为D>0的存款,银行高管采取q(D)的投资策略,这里q(D)为:
(1)无风险情形(D/
(H-D);(3)极高风险情形(D>L):q(D)=0。
在银行不能履行对存款人承诺的状态下,对于任一存款D>L,银行高管选择比最优策略q3风险要高的次优策略q(D)(即NPV[q(D)]
3),
也就是说q(D)<(q
3)。当临界概率qc从1变化到0,以(3)式表示的期终现
金流值从I增加到V(qc),然后降至(H+L)/2。在qc=q3时达到最大值。期终现金流的波动性σ(
q
3)也可以类似的方式说明。当临界概率qc从1变化
到0,σ(qc)则从0变化到[(H-L)/2]2。因此,可视临界概率为衡量波动(风险)的一种指数,并且风险随qc的下降而增加。 实际上对价值—风险[V(q),σ(q)]的特征可以这样描述:当风险σ(
q
c)从
0增加到σ(q3),价值从I增加到V(q3);当风险进一步增加并超过σ(q3)时,价值开始下降。图1描述了这一投资机会曲线。由于存在存款融资,银行内部人将进行q>q(D)的投资,股东从中获得的剩余支付高于安全投资[qMax
(0,H-D)]+(1-q)Max(0,L-D)>Max(0,I-D),因此,(I-D)/(H-D)=q(D)所规定的范围内,来自于银行高管所选择的投资策略q(D)期终现金流分布的风险是D的严格递增函数,即风险随D的增加而上升,也就是5σ(q(D))/5D>0;价值随D
的增加而严格下降,也就是5NPVq(D)/5D<0。 综上所述,银行面临收益和风险不同的一系列投资机会。银行股东的支付相当于看涨期权,存款保险等同于看跌期权。存款人如果受到保险就不存在风险。而银行增加的风险则转移给了存款保险机构。对于银行股东,其期权价值随未来现金流价值及其风险σ的增加而增大:股东期权价值=f(预期・57・
何光辉:道德风险与存款保险额度的市场决定现金流(+),σ(+))。由于期权价值在σ越大时会越高,这就会激励银行选择风险高的资产组合。 道德风险至少会产生两方面不良的宏观影响:(1)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一家银行过度偏好风险,意味着其资产波动性超出了社会最优风险水平。如果存在许多这样的银行,银行体系会变得更加不稳定,即σ(D)-σ3>0。因
此,如果解决不好道德风险,存款保险会导致更高而不是更低的金融体系不稳定。(2)不利于金融发展。存款保险还会使银行投资活动偏离社会最优水平。本质上说,当银行风险增加与金融不稳定降低了总体银行价值时,存款保险的存在就降低了总体金融活动,即V(D)该是不仅要减少银行恐慌发生的可能性,而且还要最小化道德风险,使其产生的逆效应最小。为此,许多经济体长期以来一直试图从存款保险制度设计方面寻求降低道德风险的方案,借助市场力量来抑制银行高风险行为,力求在金融安全收益与道德风险成本之间获得平衡。
二、现行限额存款保险制度的缺陷 实际上,道德风险问题在国际上已引起高度重视,几乎所有经济体都以法令的形式硬性规定一个最高保险额度。只有在该额度以下的存款才给予保险,
目的是为了保护小额存款人,让大额存款人在银行破产时承担损失,从而迫使他们对银行经营活动进行约束来控制道德风险。根据IMF的最新调查,到1999
年底③,全球有68个国家设立存款保险制度,基本上都针对单个存款人或存款
账户保险金额设定一个上限。表1显示,保险额度最高的国家挪威规定为26108万美元,最低的乍得限制在245美元(以1998年6月底的汇率计算)。从表1 不同经济体保险程度对照表
经济体保额($)保额比率经济体保额($)保额比率经济体保额($)保额比率经济体保额($)保额比率11非洲31031欧洲410立陶宛6250212阿曼52630818喀麦隆5336819奥地利24075019卢森堡1643901451西半球312
中非35571216比利时16439017马其顿183011阿根廷30000311
乍得35571415保加利亚1784113荷兰21918019巴西17000317
刚果3557419克罗地亚15300313挪威260800719加拿大40770211
赤道几内亚3557218捷克11756213波兰1096013智利3600017
加蓬5336113丹麦21918017葡萄牙16439114哥伦比亚5500213
肯尼亚1757514爱沙尼亚1383014罗马尼亚3600119多米尼加13000618
尼日利亚588211芬兰29435112斯洛伐克7900211萨尔瓦多4720215
坦桑尼亚376115法国65387216西班牙16439112牙买加5512119
乌干达2310812德国21918018瑞典31412112秘鲁21160815
21亚洲410希腊21918119瑞士19700015孟加拉2123611匈牙利4564110乌克兰250013特李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7957117
印度2355611冰岛21918017英国33333114美国100000312
菲律宾2375217爱尔兰1643901841中东314委内瑞拉7309119
斯里兰卡1470118意大利125000611巴林564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