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部分议事协调工作机构议事规则的通知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部分议事协调工作机构议事规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芜湖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04•【字号】芜政[2014]41号•【施行日期】2014.06.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部分议事协调工作机构议事规则的通知(芜政〔2014〕4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芜湖市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芜湖市土地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芜湖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芜湖市江河岸线及陆域资源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已经2014年5月13日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6月4日芜湖市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为保障芜湖市规划委员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履行规划委员会职能,规范规划委员会工作程序,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根据《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芜湖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一、组织机构芜湖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委会)是芜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议事决策机构。
市规委会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由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分管规划、住建、交通工作的副市长、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担任,委员由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分管规划工作的副秘书长和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同志及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各县区政府、市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市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乡规划局,负责市规委会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市城乡规划局局长兼任。
二、工作职责1.市规委会的工作职责。
(1)制定全市城乡规划发展战略,审议全市城乡规划工作重大政策措施;(2)审议城乡规划方面的规范性文件;(3)审议年度规划任务安排和上年度工作完成情况;(4)审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专业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审议县域、县政府所在地镇及市政府指定的重点镇的总体规划;(5)审议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6)审议重要区域、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大型公共设施以及对城市发展有影响的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及设计方案;(7)审议经营性用地项目的设计方案;(8)审议经营性用地项目规划条件的调整事项;(9)需要市规委会研究审议的其他重要规划事项。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8.17•【字号】芜政办秘〔2020〕46号•【施行日期】2020.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经信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水务局、城管局、生态环境局:《芜湖市“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0年8月17日(此件公开发布,正文2142字,附件373字)芜湖市“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和流域生态功能为目标,按照“守底线、优格局、提质量、保安全”总体思路,在安徽省“三线一单”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编制形成覆盖全市的“三线一单”,构建全市分区环境管控体系,推进我市经济与环境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芜湖提供坚强环境保障。
(二)工作目标。
基于本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通过划分环境管控单元,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把生态环境管控要求落实到具体区域的管控单元,推动形成基于“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的分区环境管控体系,科学准确地形成我市“三线一单”成果,做到可落地、真实用、能共享,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基本要求。
1.细化环境分区管控单元。
在省级已划定管控单元的基础上,集成各地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环境管控要求,以单元属性特征基本统一、单元管控清单可落地应用为基本原则,进一步细化环境分区管控单元。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地下管线普查和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地下管线普查和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芜湖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4.27•【字号】芜政办秘〔2015〕80号•【施行日期】2015.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地下管线普查和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芜政办秘〔2015〕8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城镇地下管线是保障城镇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为切实维护城镇地下管线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城镇地下管网(线)管理工作的通知》(建城〔2014〕14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做好我市城镇地下管线普查和建设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城镇地下管线普查和建设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地下管线是城镇能源流、信息流的通道,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乃至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城镇敷设的各种地下管线数量越来越多,由于缺乏集中统一管理,导致地下管线情况不明,档案资料不完整、不准确、不规范,保管分散,在施工中损坏地下管线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停水停电、燃气泄漏甚至爆炸等事件,给城镇发展造成极大的损失,甚至威胁到城镇安全。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地下管线普查和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工作要求迅速行动起来,把任务分解细化,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下管线普查和建设管理工作。
二、精益求精,加快地下管线规划编制市、县有关部门做好城镇地下管线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部门、各专业管线单位及其行业主管部门,按照《通知》要求并结合实际,加快推进地下管线的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的编制,科学确定城镇地下管线设施布局。
市城乡规划局加强对各专项规划编制的指导和审批。
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简本

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简本一、总则1、修编目的为顺应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江都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确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格局。
2、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人才资源为支撑,以民生幸福为根本,充分把握国家推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时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显著增强江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实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3、规划重点(1)加强区域协调,实现联合发展研究江都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江苏沿江开发深入发展进程中、与扬州“同城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定体现江都特点的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引导、空间组织形式和基础设施建设方式。
(2)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引导集聚发展发挥市域综合交通优势,引导二、三产业和城镇空间集聚发展;合理划定交通分区,调控交通需求增长,落实公交优先措施,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培育交通枢纽,引导城市中心体系构建。
(3)优化市域空间组织,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评价城乡发展条件,统筹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引导城乡发展要素合理集聚,优化市域城乡建设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提升城市功能,促进转型发展巩固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民生事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5)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江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规划期限基准年为2009年,现状数据以2009年底为准。
近期为2010—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5、规划范围(1)规划区:江都市域范围,总面积1330.16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面积为9.51平方公里)。
皖河农场总体规划(2011~2030) 6.7

苏州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皖河农场
2011年 06月
1.发展背景分析
1.2政策分析
(1)农业政策——制度有保障、政策有支持 (2)城乡一体化政策——借鉴模式,取长补短 (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相关政策——目标宏伟
小结: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支持
城乡一体化目标的提出和加快推进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大力建设 为皖河农场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在通过 一系列制度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带
大联小学、三益(马店) 小学、杨树小学和 幼儿园 1所皖河中心学校附属幼儿 园、各分场内设有多所规 模较小的民办幼儿园。
苏州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皖河农场 2011年 06月
第二部分 双河口镇现状
1
空间形态
2
用地现状
苏州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皖河农场
2011年 06月
1.双河口镇空间形态
1.1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带状形态、轴向发展 、商贸居中” “带状形态”指依托滨江路、安九公 路和长江自然形成的带状城镇建设 密集区; “轴向发展”指城镇沿安九公路和滨 江路呈轴向状发展; “商贸居中”指商业贸易行政服务等 布置在城镇的中部。
20% 8% 农业从业人员最多,达73%,其次是批发与零售业,占13%
劳务经济作为农场“一轴四轮”的重要一轮,目前大约有11000人左右 , 72% 主要从事餐饮、建筑、电子等。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皖河农场 2011年 06月
苏州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镇村体系现状——概况
苏州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皖河农场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主线,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推动全省科协系统事业的科学发展,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安徽省科协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是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时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向更高水平跃升的加速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发生根本变革的转型时期,也是全省科协事业跨越发展、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二五”期间,全省科协事业发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12.15”重要讲话的要求,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主线,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强科协组织自身建设”的工作定位,认真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职责,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做出新贡献。
推动“十二五”时期科协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把加强党和政府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科协工作的主要标准,把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到建设创新型安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
坚持以社会公众为本,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
进一步发挥科协作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科协作为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突出我省科协事业的发展特色,坚持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坚持深入基层、务求实效,扩大科协联系科技工作者的覆盖面;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构建发现人才、激励人才、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培育人才和造就人才的科技人才成长服务平台。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8.09•【字号】苏政办发〔2021〕43号•【施行日期】2021.08.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4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南京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8月9日南京江北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南京江北新区于2015年6月由国务院批复设立,是全国第13个、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位于南京市长江以北,包括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
自设立以来,南京江北新区认真贯彻中央决策工作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努力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较好地承担了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京江北新区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要求,抢抓国家战略叠加机遇,系统谋划推进新区发展,加强改革创新系统集成,努力发挥好综合功能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
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南京江北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是指导南京江北新区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基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南京江北新区(以下简称新区)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战略定位,抢抓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在拉开发展框架、优化功能布局、集聚创新资源、打造产业地标、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航空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航空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芜湖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9.21•【字号】芜政办[2014]30号•【施行日期】2014.09.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民航正文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航空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芜政办〔2014〕3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关于加快航空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已经2014年9月4日市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9月21日关于加快航空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为加快我市航空产业发展,提升航空及配套设备产业发展层次,加速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政策规定。
第一条为激励引导我市航空产业集聚发展,市政府设立芜湖航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资金来源包括市、县区(含集中区、开发区,下同)财政共同安排的用于支持本市航空产业发展的各类资金。
第二条专项资金使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优先供地、政策补助、人才奖励、贷款贴息、发债补贴、股权激励等方式,支持本市航空产业发展。
第三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围绕航空产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活动,促进特色产业聚集。
其他载体单位引进航空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的项目同时计入引进单位和芜湖县招商业绩,市直部门和驻芜单位引资奖励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0%。
第四条实施园区优惠政策。
从2014年起对园区企业新增税费的市级和县级分享收入,全部奖励给园区管委会,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公用平台项目建设。
第五条鼓励企业入园投资。
对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及其他企业,在园区投资或参股投资(比例在30%以上)设立航空产业类项目并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企业法人,分别一次性奖励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和50万元;对上述入园企业经确认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按照一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30%,给予一次性贴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责任编辑:江北产业集中区发表时间:2014-09-18一、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1、总体定位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合理、幸福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2、核心功能1.安徽省融入长三角区域的门户和桥头堡2.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服务中心、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3.芜湖市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基地4.芜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5.以田园风光和滨江水网为特征的生态城区6.幸福宜居的现代化新城3、发展目标与规模总体发展目标:再造一个新芜湖,联手江南共同打造长江第五城。
产业集中区发展分“起步培育、建设成长”两个阶段。
1.起步培育期:近期2020年,园区建设用地规模约45平方公里,GDP达到700亿元。
2.建设成长期:远期2030年,园区建设用地规模约148平方公里,GDP达到2800亿元。
4、专项发展目标与策略1.经济发展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社会发展目标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人口集聚与城镇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利益。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加强对生态本底、皖江水系与田园风光的保护,建设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区。
4.文化发展目标以皖江文化和科技创新构筑江北产业集中区未来核心竞争力,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构建现代文化,提升人口文化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5.资源利用与保护目标把资源节约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调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5、发展路径起步培育期实行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轮驱动,通过城镇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和产业集中区功能完善,保证近期启动效率的同时强调集中区建设的品质。
建设成长期强调创新要素集聚,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打造“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田园城市。
6、发展战略1.融入区域战略对接上海,构建上海-合肥南通道,成为安徽省全面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枢纽。
2.大江大港战略紧密围绕港口和岸线组织集中区功能,布局集中区产业,实现城市功能转型和升级。
3.两岸联动战略借助江南的基础设施、交通走廊发展江北,利用江北建设促进江南城区的功能完善。
4.低碳生态战略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依托良好生态基础,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二、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1、空间布局策略1.交通(TOD):公交主导,快慢相宜2.功能(SOD):产城融合,多元社区3.环境(EOD):生态高效,特色鲜明4.支撑(POD): 集约高效、低碳智能2、与江南城区关系以江北产业集中区为主体的芜湖市江北新区与芜湖江南主城、龙湖新城共同形成:“龙湖为心、两江三城”的整体结构。
“龙湖为心”:以龙湖生态环境敏感区为自然本底,构筑城市生态绿核,并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储备区域;“两江三城”:以长江、青弋江-漳河为轴线,形成“江南城区、龙湖新城和江北新城”三大主城区,跨江联动、拥江发展,实现两岸共同繁荣。
3、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两带两廊、三心四区”的空间结构。
1.两带:南北向沿江和东西向沿商合杭客专形成两条城市功能发展带,沿线布局金融商务、科技研发、行政文化等高端服务功能。
2.两廊:结合水系、农田等自然生态资源形成大龙湾片区与沈巷、白茆片区之间的两大生态绿廊。
3.三心:沈巷服务中心、大龙湾服务中心和白茆服务中心。
大龙湾服务中心位于大龙湾片区和谐大道与江北大道之间,包括商务金融、行政管理、商贸会展、文化体育、咨询、培训、研发等现代服务业职能;沈巷片区结合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建设沈巷服务中心,白茆片区结合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白茆服务中心,支撑江北产业集中区产业发展,也为江北物流提供信息支撑。
4.四区:依据主导产业和生态隔离划定的四个产城综合功能区,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配套完善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
包括沈巷片区、大龙湾片区、白茆片区和都市农业示范区。
(1)沈巷片区整合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沈巷工业园,依托长江沿线港口及铁路货运资源优势,形成以保税物流、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和物流园;同时按照产城一体的理念优化用地布局,强化城市功能复合,结合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建设沈巷服务中心,配置生活、公共服务和生产服务等现代服务功能。
该片区是江北产业集中区近期发展的重点区域。
(2)大龙湾片区集聚发展行政管理、总部办公、商业金融、文化体育等高端服务功能,建设成区域的生产组织和生活服务的主区域。
重点强化大龙湾服务中心,形成集聚商务金融、行政服务、创新、文化体育、商贸服务等高端服务功能、具有鲜明芜湖特色、全面展示产业集中区形象的标志性区域;片区东北部近期限制华谊化工园区的建设,远期搬迁华谊化工园区并建设生态居住组团及教育研发基地;片区西部建设大龙湾产业集聚区、高新产业集聚区和商贸物流中心,形成集科技研发与孵化、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电子信息等功能为主的产业组团,同时结合现状汤沟镇区,建设生活配套组团。
(3)白茆片区提升永定大圩子堤标准,依托巢黄高速和良好的港口岸线资源,重点发展电子商务配套的物资集散、仓储、分拨、结算和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及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研发等功能,形成电子商务物流园;同时结合现状白茆镇区,配置公共服务和生活、生产服务功能,建设白茆服务中心。
(4)都市农业示范区在产业集中区内陆腹地结合现状村庄布局,依托良好的田园、水系自然资源,布局设施农业和农业生产用地,形成芜湖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基地,重点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科技农业等高效的都市城郊农业。
4、用地布局规划规划园区建设用地总面积148平方公里。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47.8平方公里,占园区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2.3%;规划物流仓储用地面积13.7平方公里,占园区建设用地总面积的9.3%;规划居住用地面积30.3平方公里,占园区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0.5%;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9.4平方公里,占园区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3;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11.5平方公里,占园区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8%;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12.5平方公里,占园区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4%,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0.9平方公里,占园区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4%;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21.2平方公里,占园区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4.3%。
三、分期建设规划1、近期(2013-2020):快速起步、重点突破以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沈巷工业园、裕溪口作业区和商合杭客专为依托,基础设施先行,汽车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技术产业及高端服务业快速推进。
重点推进沈巷片区核心区、大龙湾片区江北站的建设。
规划近期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45平方公里,比现状增加26平方公里。
2、远期(2021-2030):全面铺开、优化提升充分利用裕溪口作业区、商合杭客专、巢黄高速公路等区域性交通枢纽和交通设施的接入,围绕枢纽强化集中区高端产业和高端服务职能,拉开江北产业集中区发展框架。
重点打造沈巷片区的裕溪口物流园;大龙湾片区的大龙湾服务中心,形成完善的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白茆片区的白茆公共港区及物流园。
推动产业升级和品质提升,全面完成区内各项建设。
强化高端消费、科技创新和文化交往功能,增加高端服务业在产业贡献和城市建设中的比重,通过引入重大国际文化体育活动项目等形式树立集中区文化品牌,提升国内外影响力。
在区域范围内考虑产业的升级和转移,优化皖江经济带和安徽省的发展格局。
执行更高的生态标准,加强基础设施集成和循环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全面建成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规划远期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148平方公里,比近期增加103平方公里。
3、近期实施重点1.集聚高端服务功能主要为沈巷片区的集中区次中心建设,加快完善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商务金融等服务功能。
表1 近期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备注项目设施类型行政办公集中区行政办公设施沈巷服务中心文化展示馆、图书馆文化设施高级中学所 6 教育初级中学所11 设施小学 15所综合体育场馆结合沈巷镇区建设体育设施2.落实重大产业项目以沈巷片区的沈巷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快速启动整车生产、汽车零部件、汽车研发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商贸物流等重点产业项目。
表2 近期建设产业项目一览表建设内容项目名称总投资用地面积物流、销售、展览展示、电子商务及378胡商国际物流园亩亿元15 办公、仓储奇瑞科技园(汽车零部——整车生产、汽车零部件 20亿元件产业园)新型建材海螺新型建材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宝能华东国际物流宝能集团综合项目 3200亩基地、五星级酒店、大型商业综合体、230亿元写字楼和配套地产创意研发、总部办公、软件开发、服23亿元亩江北同创2.5产业园490 务外包、科技孵化、金融服务照明封装、笔记本LED显示屏、LED安飞LED照明产业 300亩 20.8亿元电脑、手机等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13亿元 5000年产台各类电梯产品成套特种电梯设备制造160.6亩亿元15 亩174.1 铝镁合金板材项目万吨铝镁合金板材20.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15亿元亩鸠江科技孵化中心 306.4 产业投资及咨询3.构建现代高效的支撑网络(1)综合交通设施项目分离对外及过境交通系统,推进芜合高速优化线、巢黄高速及干线公路改线工程(国道G347、国道G329),新建两条区域性公路过江通道(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泰山路大桥);积极推进商合杭客专及江北站建设,完成商合杭公铁大桥建设项目;大力推进芜湖-无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提升芜湖交通区位;结合裕溪河航道提升工程,并充分协调与产业园区建设的关系,推进裕溪口作业区、裕溪河作业区和黄山寺作业区建设。
与江北产业集中区开发建设相协调,推进沈巷-二坝江北轨道交通线路B建设,实施TOD开发模式;推进芜合快速路、通江大道、和沈路等快速路建设,强化江北各片区以及江北与江南的交通联系;与园区建设用地布局相协调,新建滨江大道沈巷段、和谐大道、江北大道、江北二路、江北四路、江北五路等城市主干路,并依托骨干路网建设结构合理、布局优化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
表3 近期建设交通设施项目一览表项目备注考虑与轨道交通站点共建枢商合杭客运专线及江北站铁路纽芜合高速优化线泰山路大桥高速公路巢黄高速芜湖长江二桥国道G347 与通江大道部分共线干线公路国道 G329与通江大道部分共线江北客运中心、沈巷客运站客运站芜湖快速轨道交通-无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与江北站共建枢纽裕溪口作业区裕溪河作业区结合裕溪河船闸工程港口黄山寺作业区芜合高速城区段快速化改造城市快速路通江大道快速化工程和沈路S206 近期控制出入口,远期高架江北轨道交通线路城市轨道交通 B与江北站共建枢纽滨江大道沈巷段、和谐大道、江北大道、城市主干路江北二路、江北四路、江北五路等(2)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给水:新建江北产业集中区水厂,规模达到10万吨/日,近期江北产业集中区水厂向大龙湾片区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