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白垩病的防治
蜂场设喂水装置防治白垩病

小 经 验 试 试 看
养蜂辅助工具收蜂竿
蜂群 自 然分蜂与飞逃 ,这是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 的 自然现象 , 不管你有多么精湛的养蜂技术 , 也难免会
发生 这样 的事情 。就算蜂 王 的翅膀被 剪 去 , 可能 由新 也 王带 蜂群 分蜂 。蜂 团离巢 后结 团位 置 , 不 一定 , 高 并 是 还是 低谁 也无 法 掌握 。 如果在 低 处 , 收捕 自然容 易 ; 如
4 业余爱好者 园地 2
中国蜂业
A I U T R O C IA PC L U E F H N
21年 2 02 月上旬刊第 6 3卷
费事 麻烦 , 手撒 用量 和均 匀度不 好掌握 。不 是药 量少 达 不 到治螨 效 果 ,就 是多 撒造 成 卵不 孵 化 的药 患 。近 几 年 , 自制 撒药 瓶 , 果很 理想 , 我 效 现介 绍如 下 :
自如。 平时若不用撒药瓶 , 可以在盖内垫上两层薄塑料
袋, 再盖 上瓶 盖 , 这样 可 以防潮 。 此 撒药 瓶不 花 钱 , 材料 容 易找 。撒 药 均匀 , 也 好 量
掌握 。蜂友不妨动手做一个 , 用一用 。 河南洛阳市伊川县 吕店镇 中心小学,733 4 11高永奎
果蜂群集结在高处 , 麻烦便来 了。 这时你若能利用收蜂 竿, 收捕起来 便 容易得 多 。
在木 条背 面 , 上 端约 1e 距 5m处 , 一个 钉子 , 钉 以便 系紧 方环 。在 这个 钉 子下 方 ,固定一 个 厂形 ( 厚 铁皮 做 用 成) ,长 的一 端 约 1c 固定 在 木 条 上 ,短 的 一 端 约 0m 5m, c 留在外边 , 以便 卡住 长杆 。 下端 约 1o 在 0m处 , 钉 再
料瓶 照上 述方 法制作 。
白垩病的防治

中国蜂业APICULTURE OF CHINA2009年第60卷第10期饲养管理预防甘露蜜中毒是寒地蜂群安全越冬的重要措施黑龙江宝清县七星泡镇畜牧场英杰蜂场,155607关振英蜂群越冬是寒地养蜂的关键。
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甘露蜜的大量产生给寒地蜂群越冬增加了难度。
近年来,吉林和黑龙江两省越冬蜂群大量死亡,就是由甘露蜜中毒引起的。
在此,笔者借贵刊一角对这一问题进行说明,希望能引起养蜂人的重视。
一、甘露蜜的产生1、气候因素:随着气候变暖,吉林和黑龙江两省9月份出现连续高温天气,白天最高气温可达25℃左右,有些昆虫如蚜虫吸食一些植物叶片或树枝分泌的甜液,蜜蜂采回巢后酿成“甘露蜜”。
2、落叶松面积增大: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落实,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林区、浅山区、丘陵地带落叶松人工林扩大,树上的甜液被蜜蜂采集酿成甘露蜜对蜂群越冬极为不利。
2、农药的施用,秋荆芥灭绝:20世纪60~70年代9月上旬,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荒坡林边,秋荆芥盛开,其蜜粉是吉林、黑龙江两省秋季最后一个良好的辅助蜜粉源,如今科学种田大量使用除草剂,秋荆芥濒临灭绝,蜜蜂无蜜可采只好采甘露蜜。
二、甘露蜜特点甘露蜜甜中带苦,深褐色。
其糊精含量高,蜜蜂不易消化,并且含有较多矿物质特别是钾对蜜蜂有毒性。
三、蜂群受害症状越冬前期很少有甘露蜜中毒现象。
中期即使有少量中毒死亡的蜜蜂,但不被养蜂人察觉。
后期随着工蜂取蜜到了甘露蜜贮藏区域,中毒蜜蜂剧增。
由于不安定加大了蜂群的活动量,开始散团;三五成群地在巢门徘徊,中午太阳光线强时便不断地飞出箱外落在场地各处。
室内越冬群响声大,工蜂飞向亮光处或爬出箱外死去。
因甘露蜜中毒而死的工蜂腹部不大,色泽鲜艳,这一特征是有别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越冬蜂死亡现象。
四、预防甘露蜜中毒的措施1、多留蜜脾:秋季蜜源中期,选择脾面平整、无雄蜂房、产过二三代子的贮蜜脾作为越冬饲料脾,可预防甘露蜜混杂在越冬饲料中。
2、换出含有甘露蜜的贮蜜脾:没有留足越冬蜜脾的蜂群,在甘露蜜期结束后,用空脾换出箱内的半蜜脾,用优质白糖饲喂。
白垩病的综合防治

到9 个市 。按照市域属地和山杏蜜源分布面积大小依
次排名如下 : 吕梁 市 7个 县 ( 区) , 即方 山县 3 4 2 2 . 0公
据调查 , 山杏蜜源蜜粉丰富, 对蜂群繁殖有 良好 的 作用。 花期 5 ~ 7 天, 开花随分布地理环境而变化 。 在 吕梁 石楼县 4 月上旬开花 ,好年成 中华蜜蜂可 以取得商品 蜜, 西方蜜蜂也可以将蜜脾边角顶起储满蜂蜜 。 在长治 市武乡县花期在 3 月2 5日 ~ 4月 5日, 能否取得蜂蜜主 要看群势和蜜源开花期 间的温度 ,气温高时在山下 6 框 以上 的群势可 以取得商品蜜。
、
春 季 消毒预 防
春繁季节 只要能开箱检查 ,就可 以进行蜂箱消毒 预防。消毒包括 : 蜂箱内外 、 带蜂的脾 以及 准备使用 的 蜂具 、 饲料 、 旧花粉脾、 旧蜜脾 。 保 障蜂箱 内病菌降到最 低水平 , 确保发病期不会迅速爆发。具体措施是 : 1 . 用 升华硫熏蒸或百菌杀 ( 苯扎溴铵溶液 ) 喷雾 。场地也最 好消毒处理 , 奖饲的花粉必须先消毒处理 ; 2 . 第一次奖 饲时加 白垩净等药物预防( 按最大配水量配制 ) 。
蜜 源 植 物 与 授 粉
中 国 蜂 业
A P I C U I 垦
旦 垒 兰 兰 竺 . 笙箜鲞
林, 面积约为 7 6 _ 3 公顷 , 按照三个等级的分类 , 山杏蜜 源的面积分别为 5 7 . 7 公顷、 1 8 . 6 公顷。 朔州市的山杏蜜
源 面积 按 照三个 等 级 标准 分类 均 属 于稀 疏 型 ,面 积 为 4 4 1 . 6公 顷 , 同时 , 朔州 市 还 拥 有 相 同 面 积 和分 布密 度
山杏蜜 源分 布 面积在 1 0 0 0 ~ 3 9 9 9公 顷 的县 有 3 个; 5 0 0 ~ 9 9 9公 顷 的县 有 6 个; 1 0 0 ~ 4 9 9公 顷 的 县有 1 8 个; 5 0 ~ 9 9 公 顷的县 有 5个 ; 1 ' - 4 9公 顷 的 2 2 个。 分布 面 积在 1 0 0公 顷 以上 的 县共 有 2 7个 县 , 涉 及
白垩病防治之我见

2 1 年第 6 卷 第 4 00 1 期
白垩病防治之我见
黑龙江鸡东县祝家蜂 园( 德胜村 6 0 5 信箱 )180 祝长江 ,5 20 白垩病是蜜蜂一种顽固性的传染疾病 。患病幼 换上消毒好的巢脾 。 用蜜( 糖浆 ) 灌脾 以不流蜜为准 ,
虫通 常在封 盖后 死亡 ,表 面 出现菌丝 ,在 巢房 内萎 加 入 箱 内 。如果 发 现 箱 内有 患 白垩病 的 幼虫 脾 , 用 缩 , 亡幼 虫 最初 呈 白色 , 死 逐渐 变 成 灰色 至 黑色 , 幼 2 克注射器带针头抽取 白垩灵混合液注射于病脾 , 0 虫尸 体干枯 后成 为质 地疏松 的 白垩状 物 ;也有 的 发 让 蜜蜂来 清理 。 再用 白垩 灵混 合液 喷脾 ,~ 喷一 35天
病 , 病治 愈后 过 2 3 经常 复发 。 此 ~年 预 防最 好在 打春 前进行 : 1蜂箱用 洗衣 粉刷 、 、 甲醛 液喷 或喷灯烧 ; 2 空 脾及 工具 用 甲醛溶 液 浸 泡 ( 甲醛 加 水 、 1份
共喷 5 喷药时巢框 四周要全喷到, 次。 加入无病蜂箱 中间 , 让蜂王产卵 , 观察幼虫是否正常出房 , 有无 白
味 药 物个 体 的性 味功 效 及所 含 的成 分 之 间 和其 他
群的外部环境条件及内部状况 ; 三是要注意考虑蜂 群饲 养 管 理条件 和 季 节特 点 ; 四是 注意 中西药 的结 合使 用 。
4探 索质 量指标 和检 测方 法 、
中草药的成分复杂,其 中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 两 者 问无绝 对 界 限 ,又在 不 同情 况 下可 以转化 , 而 且每一味药可含数种甚至 1 0制 不 同 , 分含 量 有较 大 差 成
上下梁 , 边条同时喷上 , 最好把原来蜜脾全部提 出, 等 。
蜜蜂的病害——精选推荐

蜜蜂的病害蜜蜂的病害蜜蜂的病害种类较多,主要有:⽩垩病,蜂⿇蝇,黄曲霉病,蜜蜂慢性⿇痹病,蜜蜂孢⼦⾍病,蜜蜂螺原体病,蜜蜂囊状幼⾍病,蜜蜂蛹病,⼩蜂螨,雅⽒⼤蜂螨。
(⼀) ⽩垩病⽩垩病⼜名⽯灰⼦病,是蜜蜂幼⾍的⼀种顽固性传染病。该病在我国台湾省发现较早,在我国南⽅省份80年代末期也开始流⾏此病。近些年来传播蔓延较快,给养蜂⽣产造成很⼤危害。
1.病原致病菌为⼦囊球菌,菌丝雌雄异株,两者结合进⾏有性⽣殖,形成膨⼤的⼦囊球,其内充满着孢⼦囊,⾥⾯具有⼤量的⼦囊孢⼦。孢⼦具有很强的⽣命⼒,在⼲燥状态下可存活15年之久。
2.症状发病初期,病⾍成为⽆头⽩⾊幼⾍,体⾊与健康幼⾍相似,体表尚未形成菌丝;中期,幼⾍柔软膨胀,腹⾯长满⽩⾊菌丝;后期,整个幼⾍体布满⽩⾊菌丝,⾍体萎缩并逐渐变硬,似粉笔状。死⾍⼫体有⽩⾊、⿊⾊两种。⼯蜂将⾍体由巢房内拖出到巢门前的地⾯上和蜂箱底部,⼯蜂及雄蜂幼⾍均可感病,雄蜂幼⾍尤为严重。⼤幼⾍阶段易感,巢房盖被⼯蜂咬破,挑开后可见死亡幼⾍。感染⼦囊球菌的幼⾍,前3天⽆明显症状表现,少数幼⾍体表长出⽩⾊菌丝,多数幼⾍在第五天死亡。在蜜蜂幼⾍体内病变分为6个阶段。
①孢⼦静⽌期(3~48⼩时)这⼀时期在幼⾍中肠内可发现孢囊,孢⼦球已散布在⾷物中,孢⼦粘结在孢⼦球上呈静⽌状态。②孢⼦萌发期(3~72⼩时)孢于在肠道内开始萌发,孢于萌发时膨⼤为球型,然后伸出发芽管,此时中肠组织未遭侵染,仍属正常。③菌丝增殖期(24~72⼩时)孢⼦萌发后,在中肠内⾷物团⾥形成菌丝,并有孢⼦产⽣,此时中肠组织仍⽆病变出现,接种48~72⼩时,菌丝由肠道内壁穿透围⾷膜侵⼊真⽪细胞。
④穿透肠壁期(72~96⼩时)接种72⼩时后,菌丝体⽣长旺盛,且有菌丝团穿透肠壁,中肠外壁真⽪细胞有穿孔,部分细胞受破坏,4~5天后,中肠受到破坏并发现整团菌丝⾃马⽒管穿出。
⑤体腔增殖期(72~120⼩时)苗丝穿透肠壁或马⽒管后,即在体腔内不断增殖,引起脂肪体、⽓管和肌⾁发⽣病变。⑥穿透体壁期(96~120⼩时)菌丝在体腔内⼤量繁殖,同时侵染体壁,体表充满菌丝,雌雄菌丝在体外交配产⽣孢囊。3.诊断⽅法若发现死亡幼⾍呈⽩⾊或⿊⾊,表⾯覆盖⽩⾊菌丝或⿊⾊孢⼦粉时,挑取幼⾍⼫体表层物涂于载玻⽚上,滴⼀滴蒸馏⽔,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量⽩⾊菌丝和孢囊及孢囊孢⼦时,则可确诊为⽩垩病;
蜜蜂白垩病诊断与防治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 0 1 7 年
3 3 卷
第1 期
蜜蜂白垩病诊断与防治
杨 宾
( 云南省红河州 泸西县永宁乡 畜牧兽 医站 ,云南泸西
永宁 乡 位于 泸西 县南 部 ,距 县城 2 3 k m,属 山地 高原 地 形 ,地 处低 纬 高原 ,海拔 高 差较 大 ,最 高 海拔 2 2 3 4 m,最低 海 拔 8 7 0 m。 全乡 立体气 候 明显 ,全 年最 高气 温3 0 % ,最低 气 温0 ℃ ,年平 均气 温l 6 ℃ ,年 降 雨量 9 o o 一1 l O O m m,种植 农 作物 品种 多样 ,为饲 养 蜜蜂 提供 了 良好 的养 殖环 境 ,产 出的蜂 蜜 品质 较 高 ,受 到 消费 者 的喜 爱 。 因此 ,近年 来本 乡 不少 农 户 通过 饲养 蜜 蜂 ,出售 纯正 蜂 蜜 ,以售 价 1 2 0—1 5 0 元/ k g ,增 加家 庭收 入 。但 在蜜 蜂饲 养 过程 的 幼虫 阶段 发 蜜 蜂 白垩 病 。笔 者 于2 0 1 3 年春 季初 次 接触 本 病 ,通 过 不断查阅资料后,采取边学习边治疗 ,对该病 的诊断和防治技术 总结 了丰 富 的经验 ,现 将 总结 的经验 与 同行 做分 享 。
6 6 2 4 0 5 )
尸 ,当摇 动巢 脾 时会 发 出撞 击 声 响 。发病 严 重 时蜂 群 失去 产 浆 和 产蜜 能力 ,甚 至 造成 全群 死亡 。
4 诊断
主 要根 据 流行 情 况 和在 蜂箱 前 或 蜂箱 地板 查 找 典 型虫 尸来 初 步诊 断 。在有 条 件的情 况 下也 可通 过实 验室 进一 步确 诊 。
蜜蜂 白垩 病为 蜜蜂 幼虫 真菌 性病 害 ,主 要发 生于 7 日龄后 的幼 ( 2 ) 在 春季 多雨 季节 ,蜂 箱地 步 四角 用砖 块等 物架 起 ,晴 天 虫或 前蛹 。 注意 翻 晒保 温物 。 ( 3 )严 格 消 毒 ,凡是 发 生 过 本 病 的蜂 箱 、巢 脾 ,赶 紧将 蜂 2 流行情况 本病 在 我 国南 方 发生 严 重 ,发 病 季节 性 明显 ,一般 为 春末 、 箱 、巢 脾 换 出 ,无蜂 后 用福 尔 马林 和 高锰 酸 钾进 行 熏蒸 消 毒 ,严 初夏 ,气 候 多 雨潮 湿 ,温 度 不稳 ,变 化频 繁 ,蜂 群 又处 于 较 为 旺 重 的病 脾应 考虑烧 毁 。 盛 的繁殖 期 ,子 圈大 ,边 脾 或脾 边 缘 受冷 时 间 多的 情况 下 ,发病 ( 4) 用 对本 病真 菌有 抑制 作用 的毛霉 目霉 菌饲 喂蜜 蜂 , 以抑 概率 并 因此 而 增 高 ;还有 蜂 箱 通风 不 良和贮 蜜 的含 水量 过 高 ,也 杀本 病 。 可能促使该病的发生 。主要感染和传播是通过患病幼虫及尸体 , 6 治疗 . 还有 被 污染 的 饲料 、用具 与 带 菌 的蜂 螨等 途 径进 行 感染 和 传播 , 笔 者通 过 以下治疗 方 法 ,治愈 8 户农 户2 7 箱蜜 蜂 。 旦被感染 ,患病幼虫全部死亡。发病时间多为1 —3 月份 ,秋冬 ( 1 )带 病 蜂 群在 晴天 用 0 . 5 %的高 锰 酸 钾 喷雾 ,做 成 年蜂 体 季也 时有 发生 。 表 消毒 ,喷 至成 蜂体 表雾 湿状 为好 ,1 次/ d,连 续3 d 。 ( 2 ) 用 黄 连解毒 汤酌 情增 加 煎汁 ,待 温度 降至 与体 表 温度 一 3 临 床 症 状 此病主要侵害蜜蜂幼虫 ,而雄蜂 幼虫最易感染 ,其 因是雄 致时 ,进行喷脾 ,连喷3 d ,喷脾3 d 后改用灰黄霉素l g 混于5 0 o 糖 蜂幼 虫 多在 脾 边缘 的缘故 。幼 虫发 病 后 ,先 肿胀 ,微软 ,后期 则 浆 中 1 次/ d饲喂 ,连 用3 d 。 失水 缩小 成 坚 硬 的块 状物 ,变 成深 黄 色或 白色 ,幼 虫残 体 发 生石 ( 3 ) 也 可用 山梨 酸 和丙酸 钠掺 入糖 浆 中饲 喂病 群 ,连用 7 d 。 灰化 呈 白色粉 笔样 物 ,逐 渐 变 为灰 白色至 黑 色 。死 亡幼 虫 尸体 干 值 得注 意 的是应 在采 集期 前4 5— 6 0 d 停 药 ,采集 期禁 止用 药 。 枯后 变 成一 块 质 地疏 松似 白垩状 物 ,体表 覆 盖一 层 白菌 丝 。 在重 在采 集 期 内发病 的蜂 群 ,若 用 药治 疗时 ,不 予采 集 。 病群 中 ,可能 留 下封 盖房 ,但 都为 零 散 的 ,封 盖房 中有 结 实 的僵
换王是治疗白垩病的有效方法

后,第2框巢脾产卵满框后,把箱边第1框封盖子 脾调到隔王栅外第l框位置,把产满卵的子脾移至 箱边第1框,循环把优质空巢脾插入第2框供蜂王
g,田鸡黄10 g,夏枯草10 g,金边茸10 g,金银花 3 g,甘草1 g,煎成汁液250 g,冷却后加入维生素 C配成糖液,傍晚时进行饲喂。(2)用三明市三真
收稿日期:2003—07—20
万方数据
通过几年的饲养观察,我发现白垩病易在老王 群内发病,而且不易治愈。因担心传染,就没有合 并蜂群,没有实行隔离饲养+没有每年对病群提前
后,发现蜂数增多,巢门口没有白垩病干蛹尸了。 秋季取蜜时,一跃由病群变成了产蜜强群。真是出 人意料。
通过以上事例发现,不用换箱换脾,也不用药 物消毒,只须将病群蜂王换成抗病的新王,就可以达 到治愈白垩病的目的。
袋套装蜂箱,箱盖.底用麻袋或干稻草遮垫保温。 箱内用隔板隔一个卒室,用事先捆好的小捆棕丝填
对患病较轻而叉尤法迁移隔离地治疗的蜂群, 满空室,并且定时取出棕丝暴晒干后,再回填蜂箱
实行断子、换箱、换脾、换王等措施.、把病群的所 有巢脾换出来销毁,换上潲过毒的优质巢脾或新巢
空室保温。待到3月上旬,先撤箱内保温棕丝,中 旬撤除箱外保温物。男外,早春和冬季利用水泥蜂
时防治。 2.9.1以中草药为主,进行预防.,在每年发病的
利用框式隔王栅,将蜂王分隔在靠箱边的边框 春、秋季节,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时,用l:1的药
上集中产卵,当产卵满框时,再提1框优质空巢脾 插入第2框供蜂王继续产卵,当边框子脾全部封盖
糖液加入少量维生素c进行饲喂预防,每10天饲 喂1次。每千克蜂量的用药量为:(1)半枝莲10
换王是治疗白垩病的有效方法
蒋志农
换王。 今春有2群患白垩病的蜂群,病情较严重,用
综合防治蜜蜂白垩病

杀菌剂浸泡消毒。
4 药 物治 疗 : .
a水 剂 饲 喂: 两 次 煎 后 , . 分 药水 混 合 至
20m 00 l溶 入 白 糖 20g 每 l 00 , O框 蜂 每 晚 喂 20 l 0m ,7天 一 疗 程 。也 可 以再 加 一 份 温 水 冲 淡, 喷蜂 脾 。
5 果 断处理 措施 法 : .
单独取蜜只作饲料不能混入商品蜜内。早春可
湿。
病 9 年代初期在我国首次发现报导 , 前 已经 料 , o 目 或陈年发霉 的蜜粉脾。
对我国蜂业产生很严重的危害和威胁。
白垩病是顽 固性 的真菌病 害, 若不重视治
疗, 可以在两三个月内使全场大多数蜂群感染 , 强群也会发病。一经感染 , 不易治断根 , 此真菌 不易灭活, 干燥情况可生 存 l 5年之久, 治疗 时 常拖泥带水 , 时好时发。除对症治疗外 , 还要采 取强有力的综合防治措施 , 才能及时挽救病群 , 遏制扩散。 因治疗不及时, 导致垮场情况也屡见不鲜。
此病虽对成年蜂无直 接影响 , 但病情严重
时也会使成蜂体虚 , 无采集情绪 , 群势锐减后烂
维普资讯
20 06年第 l 期
养
蜂
科
技
・2 ・ l
子脾 高 温化 蜡 , 渣 烧 毁 。空巢 脾 多 次 用 强氯 蜡
黄连 5 苦参 3g 大黄 2g 黄芩 2g g 0 0 0
病有 较好 的效 果 。抗 生 素类 药 流 蜜期 勿 用 , 或
上方中草药 , 苦参治霉菌 , 黄连、 黄芩、 大黄
消炎杀菌 , 青黛 、 大青叶清热解毒 , 杀菌去霉 , 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蜂白垩病的防治
麦蕉琳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430435)
摘要:通过收集前人留下的资料及反复的实验、实践总结出了防治蜜蜂白垩病的方法,这些方法成本低,见效快,能同时治疗多种因微生物而引起的疾病,不伤蜂,无污染,无公害,不产生有害物质,为绿色无污染防治白垩病的首选防治方法。
关键词:蜜蜂、白垩病、无公害防治
蜜蜂白垩病在蜜蜂饲养过程中,是危害蜜蜂发展的第二大病害。
在九十年代,全国意大利蜂蜂群的发病率达30%-40%,对蜂业的发展危害极大,故很多科学家都投入于蜜蜂白垩病的研究当中,但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治疗方式能达到痊愈的功效。
1 蜜蜂白垩病
1.1蜜蜂白垩病病理
蜜蜂白垩病又名石灰蜂子,是由蜜蜂球囊菌寄生而引起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该病最早由Priss博士在德国发现及命名。
该病多发在春季或初夏,特别是在阴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更容易发生。
1.2蜜蜂白垩病症状
一般4日龄的幼虫极易感染,雄蜂幼虫较工蜂容易感染,被感染的幼虫出现虫体膨胀并长出白色的绒毛充满整个巢房,虫体呈现六边形状,然后褶皱、变硬、发白、头部发黑,房盖常常被工蜂咬开。
大量干尸状坚硬发白的虫体被拖出蜂箱门口。
发病初期,病虫成为无头白色幼虫,体色与健康幼虫相似,体表尚未形
成菌丝;中期,幼虫柔软膨胀,腹面长满白色菌丝;后期,整个幼虫体布满白色菌丝,虫体萎缩并逐渐变硬,似粉笔状。
死虫尸体有白色、黑色两种。
工蜂将虫体由巢房内拖出到巢门前的地面上和蜂箱底部,工蜂及雄蜂幼虫均可感病,雄蜂幼虫尤为严重。
大幼虫阶段易感,巢房盖被工蜂咬破,挑开后可见死亡幼虫。
感染子囊球菌的幼虫,前3天无明显症状表现,多数幼虫在第五天死亡。
在蜜蜂幼虫体内病变分为6个阶段。
①孢子静止期(3~48小时):这一时期在幼虫中肠内可发现孢囊,孢子球已散布在食物中,孢子粘结在孢子球上呈静止状态。
②孢子萌发期(3~72小时):孢于在肠道内开始萌发,孢子萌发时膨大为球型,然后伸出发芽管,此时中肠组织未遭侵染,仍属正常。
③菌丝增殖期(24~72小时):孢子萌发后,在中肠内食物团里形成菌丝,并有孢子产生,此时中肠组织仍无病变出现,接种48~72小时,菌丝由肠道内壁穿透围食膜侵入真皮细胞。
④穿透肠壁期(72~96小时):接种72小时后,菌丝体生长旺盛,且有菌丝团穿透肠壁,中肠外壁真皮细胞有穿孔,部分细胞受破坏,4~5天后,中肠受到破坏并发现整团菌丝自马氏管穿出。
⑤体腔增殖期(72~120小时):苗丝穿透肠壁或马氏管后,即在体腔内不断增殖,引起脂肪体、气管和肌肉发生病变。
⑥穿透体壁期(96~120小时):菌丝在体腔内大量繁殖,同时侵染体壁,体表充满菌丝,雌雄菌丝在体外交配产生孢囊。
白垩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当巢内温度下降到30℃,相对湿度80%以上时,适于子囊孢子生长,春夏季多雨潮湿季节易流行。
白垩病是通过子囊孢子传播的,被污染的饲料、死亡幼虫尸体或病脾是病害传播的主要来源。
当蜜蜂幼虫吞食了混入饲料中的子囊孢子或菌丝后,孢子即在消化道中萌发,长出菌丝,穿透肠壁,破坏消化道,幼虫表现明显症状,
蜂群间的传播是通过盗蜂和迷巢蜂将污染的饲料喂给健康幼虫。
此外,养蜂员不遵守卫生操作规程,随意将病群中的巢脾调入健康群而传染。
1蜜蜂白垩病病原体
子囊球菌是引起蜜蜂白垩病的病原体,其子囊孢子的抗逆性极强,感染能力至少能保持15年之久。
1.4蜜蜂白垩病的传播途径
病原孢子通过污染的蜂饲料、蜂具、人体、工蜂接触等媒介进行传播。
1蜜蜂白垩病防治方法
2.1 改变环境法
改变原有的有利于病原体传播,蜜蜂容易接触病原体的环境状态。
蜂场选址在通风向阳干燥无污染水源的地方,蜂场通风干燥使病原体没有适合的滋生环境,使其孢子处于休眠状态,病菌无传染能力;远离受污染的水源更能切断病源,防治蜜蜂采水染上病原体。
换蜂箱换患病蜂脾,并对患病蜂群的蜂箱进行消毒,可用烟熏,升华硫烟熏,酒精消毒等;对患病的蜂脾一次性进行烧毁,在换蜂脾时要进行蜂脾消毒,可用酒精或新洁尔灭浸泡8个小时,取出用清水冲洗,并用摇蜜机摇出多余的水分,晾干使用。
人工操作时抓好消毒,工作人员要穿好工作服,保持好个人卫生,作业时要对手进行消毒,并对所用蜂具清洗、消毒,用完之后更要清理消毒后方可存放。
2.2 药物治疗
使用的药物必须是无毒的,无公害,无残留,无有毒副产物的化工产品或中草药,并使生产的蜂产品符合国家无公害产品标准。
2.2.1环保治疗法
此法使用的药物为生活常用物质,对人无任何毒副作用,并对微生物的繁殖有抑制和杀灭的作用的物质,作为药物,对蜜蜂进行体内体外彻底杀灭微生物菌体或孢子,从而促进蜜蜂体内体外环境健康。
①春季在箱底或蜂路上撒盐,一年撒3次。
盐分能使微生物体脱水死亡,抑制菌体孢子的萌芽。
②用老大蒜,一群0.5千克,去皮,捣碎撒于箱底,每4天换一次。
蜜蜂吸食大蒜,大蒜中的蒜素作用于蜂体内的微生物和病原体,是微生物死亡,或抑制微生物生长。
③用10个大蒜掏碎,加入适量水喷蜂脾和蜂箱。
喷蜂脾与蜂箱目的是对蜂体和蜂箱进行灭菌,使着生在蜂脾、蜂箱和蜂体及幼虫的微生物和病原体被杀灭或抑制繁殖,达到治疗的目的。
④掏碎大蒜混于糖浆中饲喂病群,根据病情加大大蒜投入量。
用蔗糖与大蒜混合饲喂,主要是蜂群群势较为衰落和病情严重的最佳做法,使大量幼虫得以快速康复,减少蜂群的锐减挽回损失。
⑤将小苏打撒于蜂路中,可防病亦可治病,防病是小苏打可以抑制和杀灭微生物,抑制其生长;治病是蜜蜂取食小苏打后小苏打分解为碱,作用于蜜蜂体内的微生物及白垩病病原体,使其死亡,促进虫体健康。
2.2.2中药治疗法
利用中药所具有的药用成分或者含有的有利于蜜蜂身体健康的有利元素,作用于虫体,使病原体死亡或抑制生长,或提高虫体抗病能力,使病蜂康复的传统方法。
①土茯苓60克,苦参40克,加水1000毫升煎熬,得药液500毫升;枯矾50克,冰片10克,研成极细末,对入药液中,待其溶解后,加入新洁尔灭液20毫升,隔日喷脾1次,连喷4-5次为一疗程。
症状控制后,为防治复发,可隔1周后在治疗2-3次。
②金银60克,连翘60克,蒲公英40克,川杛20克,甘草12克,野菊花60克,车前草60克,加水2千克,煎至1
千克备用,用于喷脾或加糖浆喂蜂,3天1次,3次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③黄连,大黄,黄柏各20克,苦参,红花,银花,大青叶各15克,甘草10克,加水1000毫升,用微火煎到约300毫升时倒出药液,再加水200毫升煎5分钟后倒出药液,与第一次的药液混合备用,对患病的蜂群每天喷脾1次,连续3天。
④川棶子10粒,浸泡于250毫升的60度白酒中,浸1周后用该酒喷脾,1周后可控制病情,1个月彻底治愈。
2.2.3 化工药品治疗法
利用化工工程方法生产出来的化工产品药物进行蜜蜂白垩病治疗的方法。
①用霉菌素饲喂,每升50%糖水加此药200毫克,隔3天1次,连用5次。
采蜜期停用。
②蜂胶10克,用95%酒精40毫升浸泡7天后去渣,将沥后的蜂胶液加100毫升50度热水过滤备用,抖蜂后直喷巢脾,每天一次,连续7天,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③对患病的蜂脾有二氧化硫气体,密闭熏蒸消毒4小时以上,可按每10张巢脾放入硫磺3-5克,可对病菌、蜂螨、巢虫进行杀菌消毒。
④38%甲醛溶液一份加水九份配成溶液,浸泡巢脾24小时,或直喷巢脾,放入密闭容器中48小时。
⑤用多功能生物制剂防治用灭白垩,取药4克用温水溶解加50%的糖水1000毫升,喷喂40脾蜂,每三天一次需用药4-5次为一个疗程。
⑥优白净。
将药物稀释100倍,抖蜂喷蜂脾,每脾约10毫升,没喷一次,用药两次停一日,再用药两次为一个疗程,间隔4-5天,再作第二个疗程防治,病幼虫可得到治愈。
⑦灭白垩1号。
取药1包用少量温水溶解,加50%的糖水一升,充分搅拌,喷喂40脾蜂,每3天一次,连续用药4-5次为一个疗程。
⑧饲喂0.5%麝香草酚糖浆,每群每次200-300毫升,隔3日1次,连续喂3-4次。
麝香草酚不溶于水,先将麝香草酚5克溶于少量95%乙醇,然后兑入1千克糖浆。
⑨在1000毫升清水中加入大黄苏打片5片、兽用氧氟
沙星3克,再加入1:1的糖浆水1000毫升,拌匀,每天傍晚每群饲喂100~150毫升,每天1次,连喂7天为1疗程,1~2个疗程可基本治愈。
2.2.4 基因工程治疗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蜜蜂的抗病基因进行筛选、复制、导入、翻译、表达,从而产生具有抗病基因的蜜蜂群体的治疗方法。
2.2.5.传统杂交治疗法
所谓杂交是用具有抗白垩病能力较强的蜂群的蜂王产生的幼虫进行育王或繁殖雄蜂,并使它们自由交配,并繁殖自己的种群,根据种群的抵抗白垩病的强弱,再进行筛选,交配直到产生稳定的具有抗病能力的蜂种,并使抗病基因一直保持下去的传统杂交手段。
小结
对于蜜蜂白垩病的防治应该是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为辅,最重要的是加强蜜蜂抗病品种的选育,因为蜜蜂抗病性具有遗传性,只要筛选出抗病蜂王,进行定向选育,就可培育出优良的种群,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提高经济效益。
当然,也不能放弃治疗药物的研究,特别是中草药的筛选。
只有防治结合,才能彻底治疗蜜蜂白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