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知识
蜜蜂知识点归纳总结

蜜蜂知识点归纳总结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它们生活在群体中,按照特定的规律进行分工,协作完成繁殖、采集花粉和蜜的任务。
蜜蜂对人类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生态意义,是重要的传粉者和蜜源生产者。
下面对蜜蜂的生态习性、分类及进化、行为特点、生活史、繁殖、捕食行为、蜜蜂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和蜜蜂的保护等方面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生态习性蜜蜂是一种独特的昆虫,它们生活在蜂巢中,组成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群体,包括工蜂、雄蜂和蜂王。
工蜂主要负责采集花粉和蜜,喂养幼虫,修建蜂巢等工作;雄蜂主要负责交配;蜂王是群体的统治者,负责产卵。
蜂巢是蜜蜂的家园,它由蜂蜡和花粉混合物组成,具有很好的保温和防水性能。
蜜蜂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喜欢生活在植被茂密的地方,特别是种植花果树的地方。
蜜蜂的花粉和蜜都来自于植物,因此它们和植物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
二、分类及进化蜜蜂是膜翅目、蜜蜂科的昆虫,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蜜蜂。
根据生活史的不同,蜜蜂可以分为社会性蜜蜂和孤居性蜜蜂。
社会性蜜蜂主要包括蜂王蜂、工蜂和雄蜂,它们组成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分工合作,完成繁殖、采集花粉和蜜的任务。
孤居性蜜蜂不组成群体,雌性成虫单独建巢产卵,雄性成虫主要负责交配。
蜜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1.6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当时的蜜蜂主要是采集植物的花粉和花蜜,完成了植物的传粉任务。
到了第三纪的新生代古近纪,蜜蜂开始分化成了现代的各种类型。
三、行为特点蜜蜂在生活中展现出很多有趣的行为特点,比如蜜蜂的舞蹈语言、群体的防御行为、采花授粉和采集蜜等行为。
蜜蜂的舞蹈语言是工蜂用来向其他同伴传达花粉和蜜的位置的一种特殊的舞蹈,它包括圆舞和摇摆舞两种类型,能够有效地引导其他蜜蜂找到目标位置。
蜜蜂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对蜂巢附近的外来入侵者展开积极的攻击,保卫自己的家园。
蜜蜂的采花授粉行为对植物的繁殖至关重要,它们通过采集花粉和花蜜,将花粉带到其他花朵上,完成了植物的传粉任务。
四、生活史蜜蜂的生活史包括蜂王的产卵和幼虫的成长等几个阶段。
蜜蜂的有关知识点总结

蜜蜂的有关知识点总结一、蜜蜂的分类蜜蜂是昆虫门膜翅目蜜蜂科昆虫的统称。
属于蜜蜂科的昆虫有很多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Apis属的蜂种。
常见的有Apis cerana、Apis mellifera等。
Apis mellifera是人类常见的家蜜蜂,其种类繁多,地理分布广泛。
蜜蜂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些种类分布在热带,有些则分布在温带和寒带地区。
蜜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重要的农林业害虫和重要的传粉昆虫。
二、蜜蜂的生态1. 栖息地:蜜蜂栖息于各种生态环境,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城市等。
不同种类的蜜蜂对栖息地的适应能力不同,可以说蜜蜂几乎遍布全球。
2. 饮食:蜜蜂主要以花粉和花蜜为食,花粉提供蛋白质,花蜜则提供能量。
而幼虫则以花粉和花蜜混合而成的“蜂面包”为食。
3. 天敌:蜜蜂的天敌有很多,包括鸟类、啮齿动物、天敌昆虫、真菌和细菌等。
其中被称为“蜂虎”的螳螂是蜜蜂的天敌之一。
三、蜜蜂的社会行为1. 分工制度: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其群体内部分工明确,包括工蜂、雄蜂和蜂后。
工蜂分为清洁工蜂、哺育工蜂、警卫工蜂、建筑工蜂、收集工蜂等,它们各司其职,共同维护整个蜂群的生存。
2. 通讯方式:蜜蜂主要通过舞蹈和嗅觉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其中著名的“蜜蜂舞蹈语言”是蜜蜂之间传递花蜜采集信息的重要方式。
3. 繁殖方式:蜜蜂的繁殖方式是雌性的有性繁殖,即蜂后和雄蜂的交配。
蜂后在繁殖季节会飞出巢穴与雄蜂交配,然后带着精子回到巢穴产卵。
在冬季,蜜蜂女王不着急交配,一般等到来年初春再去交配。
四、蜜蜂养殖1. 蜜蜂养殖的意义和作用:蜜蜂养殖对于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产生蜂蜜、蜂蜡、蜂王浆等产品,还可以帮助农作物传粉,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蜜蜂养殖的过程:蜜蜂养殖的基本过程包括选址、筑巢、引种、饲养、疾病防治、采蜜等环节。
由于蜜蜂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在蜜蜂养殖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和疾病防治。
五、蜜蜂产品1. 蜂蜜:蜂蜜是蜜蜂采集花粉和花蜜后合成的产品,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多种益处。
三年级蜜蜂知识点

三年级蜜蜂知识点蜜蜂是一种非常有趣且重要的昆虫,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了解蜜蜂的相关知识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一、蜜蜂的外形特征蜜蜂的身体很小,通常只有几厘米长。
它们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
蜜蜂的头部有一对触角,就像两根小小的天线,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和信息。
它的眼睛又大又圆,由许多小眼睛组成,叫做复眼,可以看到各个方向的东西。
嘴巴是一根细细的吸管,叫做喙,用来吸食花蜜。
胸部有六条腿,上面长满了细细的绒毛,帮助蜜蜂在花朵上站稳和采集花粉。
还有两对翅膀,可以让蜜蜂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腹部比较圆润,里面装着蜜蜂吃进去的花蜜和花粉,还能看到一圈一圈的条纹。
二、蜜蜂的生活习性1、群居生活蜜蜂是一种群居动物,它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这个大家庭叫做蜂群。
蜂群里有一只蜂王,它是蜂群的领导者,负责产卵繁殖后代。
还有很多工蜂,它们负责采集花蜜、花粉,建造蜂巢,照顾幼虫等工作。
还有一些雄蜂,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和蜂王交配。
2、分工合作蜜蜂们在蜂群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工蜂是最勤劳的,它们每天都会飞出去寻找花蜜和花粉。
当工蜂找到花蜜后,会用吸管一样的嘴巴把花蜜吸进肚子里,然后带回蜂巢。
在蜂巢里,其他工蜂会把花蜜加工成蜂蜜。
3、建造蜂巢蜜蜂的家叫做蜂巢,是由蜜蜂自己用蜂蜡建造的。
蜂巢的形状非常规整,由一个个六边形的小房间组成。
这些小房间叫做巢室,用来储存蜂蜜、花粉和养育幼虫。
4、传递信息蜜蜂之间可以通过舞蹈来传递信息。
当一只工蜂发现了一处丰富的花蜜源,它会回到蜂巢,用一种特殊的舞蹈来告诉其他蜜蜂花蜜的位置和距离。
三、蜜蜂与植物的关系1、帮助授粉蜜蜂在采集花蜜的过程中,身上会沾满花粉。
当它们飞到另一朵花上时,花粉就会被带到这朵花上,从而帮助植物完成授粉。
如果没有蜜蜂等昆虫的授粉,很多植物就无法结出果实和种子。
2、促进植物繁殖蜜蜂的授粉作用对于植物的繁殖非常重要。
经过授粉,植物能够结出更多的果实和种子,保证了植物物种的延续和多样性。
《蜜蜂》考点知识点总结

《蜜蜂》考点知识点总结.txt 蜜蜂考点知识点总结
1. 蜜蜂的生态特征
- 蜜蜂是昆虫的一种,属于膜翅目下的蜜蜂科;
- 蜜蜂具有一对复眼和三对单眼,能感知紫外光;
- 蜜蜂的身体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腹部末端有蜜胃储存
花蜜;
- 蜜蜂的触角和感觉器官发达,帮助其感知和与其他蜜蜂交流。
2. 蜜蜂的生活性
- 蜜蜂属于社会性昆虫,一般以蜜蜂群体为单位生活;
- 蜜蜂通过蜂巢的组织、分工和沟通来维持蜜蜂社群的运行;
- 蜜蜂主要以花蜜和花粉为食,花蜜被吃后经过消化,成为蜂蜜。
3. 蜜蜂对人类的作用
- 蜜蜂是重要的传粉媒介,帮助植物进行繁殖;
- 蜜蜂的产蜜活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食品;
- 蜜蜂的蜂蜜、蜂王浆等产品具有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食
品和医药领域。
4. 蜜蜂的保护意义
- 蜜蜂种群的健康与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 合理使用农药和保护蜜蜂的栖息环境是保护蜜蜂的重要措施;
- 积极推广蜜蜂养殖技术,增加蜜蜂种群的数量。
以上是关于蜜蜂的一些考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蜜蜂知识点总结大全

蜜蜂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蜜蜂的分类和类型1. 蜜蜂的分类蜜蜂属于膜翅目、蜜蜂科、蜜蜂属,是昆虫的一种。
蜜蜂有多个种类,其中最为重要的蜜蜂种类包括蜜蜂(Apis mellifera)、亚洲蜜蜂(Apis cerana)、非洲蜜蜂(Apis scutellata)、群岛蜜蜂(Apis dorsata)、蜂王蜜蜂(Apis queens)、异型蜂蜂(Apis mellifera layensii)等。
2. 蜜蜂的类型根据生活习性和功能分化,蜜蜂可以分为蜂王、工蜂和雄蜂。
蜂王是蜜蜂的繁殖中心,负责产卵;工蜂是蜜蜂的劳动力,负责采蜜、酿蜜、筑蜂巢等工作;雄蜂则是提供繁殖的精子。
二、蜜蜂的生活习性1. 蜜蜂的生态环境蜜蜂生活在蜂巢里,蜂巢由蜂蜡构成,用来储存蜜和产卵。
蜜蜂会选择湖泊、河流、树林等地方进行活动,以获取花粉和花蜜。
2. 蜜蜂的生活周期蜜蜂的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蜂王产卵后,幼虫经过饲养和护理成长为成蜂,完成繁殖和采集花粉等工作。
3. 蜜蜂的社会结构蜜蜂以群居生活为主,一般呈现出有序的社会结构,包括蜂王、工蜂和雄蜂,具有明显的分工和协作机制。
三、蜜蜂的行为特征1. 采蜜蜜蜂主要靠采集花粉和蜜进行生存,工蜂会不断飞到花朵上采集花粉和蜜,然后运回蜂巢,供蜂王和幼蜂食用。
2. 筑巢蜜蜂以蜂蜡筑巢,构建蜂巢,并把采集回来的蜜和花粉储存起来,以供后续食用和繁殖使用。
3. 采蜜行为蜜蜂采蜜时会寻找花丛进行觅食,通过雄蜂传播花粉,促进花草的授粉,保证植物的繁衍。
四、蜜蜂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1. 传粉蜜蜂在飞行和采蜜时,会在花草间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授粉和繁殖,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作用。
2. 酿蜜蜜蜂通过采集花粉和蜜酿制蜂蜜,为人类提供重要的食品和营养资源,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3. 植物保护蜜蜂对花朵和植物的授粉促进了植物的繁殖,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多样性。
五、蜜蜂的繁殖和保护1. 繁殖蜜蜂的繁殖主要依靠蜂王和工蜂的合作,蜂王会产卵,工蜂负责孵化和护理幼蜂。
蜜蜂养殖的基础知识与管理技巧

蜜蜂养殖的基础知识与管理技巧一、蜜蜂的种类与习性蜜蜂是一种神奇的昆虫,全球有多种蜜蜂种类,常见的有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
中华蜜蜂是我国本土的蜂种,适应能力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
它们体型相对较小,飞行敏捷,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
意大利蜜蜂则是引进的优良蜂种,繁殖能力强,产蜜量高,采集大宗蜜源的能力很强。
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它们有着明确的分工。
蜂王负责产卵,是蜂群中的核心成员。
雄蜂的主要职责是与蜂王交配,它们在蜂群中的数量相对较少。
工蜂是蜂群中数量最多的,它们承担着采集花粉和花蜜、酿造蜂蜜、照顾幼虫、保卫蜂巢等众多工作。
蜜蜂的生活习性很有规律,它们白天外出采集花蜜和花粉,夜晚则在蜂巢内休息和进行内部的活动。
二、蜜蜂养殖的基本设备蜂箱蜂箱是蜜蜂的家,是蜜蜂养殖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设备。
常见的蜂箱有十框标准蜂箱,它结构合理,便于管理蜂群。
蜂箱由箱盖、副盖、巢框、箱体等部分组成。
箱体提供了蜜蜂生活的空间,巢框则是蜜蜂筑巢的基础。
在选择蜂箱时,要注意木材的质量,要选用坚固、耐用、不易变形且对蜜蜂无害的木材。
巢础巢础是蜜蜂筑巢的基础模板,它是人工制造的、具有蜜蜂巢房底部和房壁基本形状的薄片。
巢础一般由蜂蜡或者塑料制成。
优质的巢础能够引导蜜蜂按照规定的形状和方向筑巢,便于管理蜂群和收获蜂蜜。
饲喂器在蜜源不足的时候,需要给蜜蜂补充食物,这时候就需要用到饲喂器。
饲喂器有多种类型,如框式饲喂器、瓶式饲喂器等。
框式饲喂器可以直接放在蜂箱内,蜜蜂能够方便地获取食物;瓶式饲喂器则通过特殊的装置让蜜蜂吸食糖水等食物。
蜂帽和手套为了保护养蜂人的安全,蜂帽和手套是必不可少的。
蜂帽可以防止蜜蜂蜇到头部和脸部,手套则保护手部。
蜂帽一般带有纱网,既能保证视线清晰,又能防止蜜蜂进入。
三、蜜蜂养殖的场地选择蜜源丰富蜜蜂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花蜜,所以养殖场地周围要有丰富的蜜源植物。
蜜源植物的种类越多越好,而且要有连续性。
例如,在春季有油菜花、桃花等,夏季有槐花、枣花等,秋季有菊花等。
幼儿蜜蜂的知识点总结

幼儿蜜蜂的知识点总结
一、蜜蜂的种类
1. 蜜蜂是昆虫中的一种,属于昆虫目膜翅目,蜜蜂有不少种类,比如蜜蜂种类繁多但主要有三种蜂种,分别是蜜蜂、大陆蜜蜂和黄蜂。
二、蜜蜂的外观特征
1. 大陆蜜蜂是一种中小型的黑褐色蜜蜂,全身有黄色的绒毛,触角长短适中,嗅觉灵敏,是科学家研究蜜蜂神经系统的重要材料。
2. 黄蜂的头部、胸部、腹部有黑、黄、橙相间的条纹,腹部末端有鞭状器官。
黄蜂的翅膀透明,爪上有锐利、弯曲的刺,使它可以在梁上行走,是昆虫中较为具有侵略性的一种。
三、蜜蜂的生活习性
1. 蜜蜂是社会性昆虫,以蜂王为首,分工合作。
蜂王主要负责产卵,工蜂主要负责采集花蜜和花粉,筑巢养蜂等工作。
2. 蜜蜂的触角感觉灵敏,可以识别和区分各种气味。
四、蜜蜂的营养生长
1. 蜜蜂的饮食是以花蜜和花粉为主,花蜜中主要含有葡萄糖和果糖,花粉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2. 蜜蜂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这对蜜蜂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五、蜜蜂的交流方式
1. 蜜蜂主要通过触角和振翅来进行交流。
触角可以感知和识别气味,振翅可以传递信息和警告。
六、蜜蜂对人类的作用
1. 蜜蜂采集花粉和花蜜,可以帮助植物授粉,促进植物生长。
2. 蜜蜂的蜂蜜和蜂蜡具有营养价值,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和医药制备。
七、蜜蜂的危害
1. 蜜蜂的螫针有毒,蜜蜂在被惊扰时会飞蜜蜂毒针尾部的毒囊就会溶解,再注入咖啡酸和肿胀蛋白,所以蜜蜂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以上是对幼儿蜜蜂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蜜蜂的知识!

关于蜜蜂的知识!
蜜蜂是昆虫中的一种,属于膜翅目、蜜蜂科,是社会性昆虫。
以下是关于蜜蜂的一些知识:
1. 分类:蜜蜂科下分为许多种类,最为常见的是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东方蜜蜂(Apis cerana)。
2. 繁殖:蜜蜂是通过社会性繁殖,即一个蜂群由一个女王蜂、工蜂和雄蜂组成。
女王蜂负责产卵,工蜂是无性别的,负责采集花蜜和花粉、清理巢穴、修筑巢室等任务;而雄蜂只负责与其他女王蜂交配。
3. 巢穴:蜜蜂生活在类似蜂巢的巢穴中,这些巢穴可以由蜂蜡搭建而成。
巢穴中有一些六角形的蜂窝,蜜蜂在其中储存花蜜和花粉。
4. 蜜蜂的重要性:蜜蜂是重要的传粉者,通过采集花蜜和花粉传播植物的花粉,促进植物的繁殖和生命周期。
约三分之一的世界粮食作物依赖蜜蜂传粉。
5. 花蜜和蜂蜜:蜜蜂通过采集花蜜,经过消化酶的处理后,在巢穴中储存成蜂蜜。
蜂蜜是人类重要的食物和天然甜味剂。
6. 社会分工:蜜蜂群体中有明确的社会分工。
工蜂的寿命较短,大约只有几周,而女王蜂和雄蜂的寿命可长达几年。
7. 蜂蜡和蜂胶:蜜蜂通过体内特殊腺体分泌出蜂蜡和蜂胶。
蜂
蜡用于修筑巢穴和蜜蜂的培养,而蜂胶有抗菌、抗炎和防腐等作用。
8. 蜜蜂的舞蹈语言:蜜蜂能通过舞蹈来传递信息,例如告诉其他工蜂花蜜和花粉的位置和丰富程度。
9. 孤居蜜蜂:除了社会性蜜蜂,还有一些蜜蜂是孤居的,它们单独生活,不组成蜂群,每只雌蜂只负责自己的繁殖任务。
10. 蜜蜂的授人以渔:蜜蜂的饲养和利用被称为养蜂,养蜂业不仅提供了蜂蜜和蜂蜡等产品,还带动了经济发展和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盗蜂的识别被盗蜂群蜂箱的周围有蜜蜂飞翔,秩序紊乱,巢门口有互相咬杀的蜜蜂,有部分行为慌张的蜜蜂在蜂箱缝隙处和巢门前飞行,有的空腹窜入而满腹钻出。
被盗的一般是弱群、无王群,自卫能力差。
先是巢内蜜脾的前角蜜房被盗空,随后全部盗光。
盗蜂群往往出工较早,收工较晚,巢内脾蜜增多。
若一时还不能识别出盗峰群,可在盗蜂的巢门板上撒些白面粉,再观察其他蜂群,如有盗蜂回巢,就有白粉落在巢门口,以此追踪,查出盗峰群。
盗蜂的预防主要是使蜂群保持强群、蜜足,蜂箱严密。
在断蜜期注意蜂巢内部要密集,使蜂与脾对称。
要适当缩小巢门。
不随意开箱检查,必须检查时,要在早晚外勤蜂进出少时进行,而且动作要迅速。
蜜水不能滴在外面,地上如有蜜迹应及时清洗干净。
无王群须及时介绍蜂王或合并他群,太弱的蜂群可合并或从他群提出房子脾补充,使全场蜂群群势大致相同。
盗蜂的处理若已发生盗蜂,首先可用盗蜂预防器等缩小各群巢门,用王笼将蜂王保护起来,并迅速查出盗蜂群,将盗群的蜂王暂时捉走,打乱蜂群的活动,抑制作盗行为。
或者用改造盗蜂的方法,即移走被盗群,原址放一只有几个空脾的蜂箱,巢门口安上几个可容蜜蜂通过的竹管,或脱蜂器,脱蜂器用薄钢片、竹片或羽毛制作,软硬适度。
使巢门进口大,末端合拢,只能进,不能出。
关闭盗蜂1天~2天后放出,盗蜂经过改造,可抑制作盗行为。
此外,可捉几只盗性强的老蜂,用针刺其腹,钉在被盗群巢门口踏板上,疯狂的盗蜂嗅到或目睹钉在巢门口的死蜂,就会在巢门前盘旋,只有少数盗蜂进巢,一般第二天就恢复正常了。
给蜂群分王如果一群蜂失了王,或者用好王换掉劣质王,在介绍新王给该群时,往往会围王,甚至咬死这个新王。
给某一群蜂时,是先将要介绍的蜂王在水中浸一下,或者用喷雾器喷湿,然后放入蜂群。
蜂王因全身有水,不是停住不动,就是行动缓慢。
这时就有许多工蜂过来,给蜂王舔干水。
蜂王湿后,本身气味也会暂时消失,工蜂不会把引进的蜂王当作外来者加以排斥。
我还注意到,蜜蜂个体都有对同类“怜悯”的天性。
当有一只或多只蜜蜂湿了之后,便会有许多蜜蜂给湿蜜蜂舔水;待水干之后,外来蜂,或蜂王已与该蜂群的气味相同了。
此法介绍蜂王,不论是新王还是老王,都获得成功。
这里所用的蜂王和蜂群,都是意蜂或其杂交品种,没有使用东北黑蜂进行试验,据说东北黑蜂拒王厉害。
顺便说一下,如果提一脾蜂补另一群,或者是两群合并,根据上述介绍新王的道理,只需将补入的蜂脾上的蜜蜂全部喷湿即可合并,如果双方都喷湿,就更安全了教一招诱捕野生蜜蜂的方法各地的山林蕴藏着大量的野生中蜂,对其进行收捕,改良饲养,对发展养蜂事业有重要意义。
现在马上进入野生蜜蜂迁飞季节了,我们可以在适于它们生活的地方放置空蜂箱,引诱分蜂群或者迁飞的中蜂自动飞入。
诱捕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环节:1、选择地点引诱野生蜂群,应选择在蜜粉源比较丰富,附近有水源,朝阳的山麓或者山腰,小气候适宜,目标明显的地方放置蜂箱。
蜂箱可放置在大树下,岩石旁边。
2、掌握时机在蜜蜂的分蜂季节诱捕成功率高。
北方4~5月份和南方11~12月份是诱捕中蜂的适宜时期。
南方亚热带地区8~9月份蜜源稀少,野生蜂群有迁飞的可能,也适于诱捕。
3、应用旧蜂箱最好用家里的旧蜂箱,(可用新的取代旧的,换出来诱捕专用)因为旧蜂箱带有蜂胶和蜂腊。
诱捕蜜蜂最为成功。
在蜂箱的门口涂上一层蜂腊(用火烧旧巢,把融化的蜂腊涂上)。
4、经常检查一般来说,放置这后几天就有收获了,特别是冬季,如果下了几天的雨,再出一天太阳的话,你去查看,有意外的惊喜。
好了,有收获了,那就搬回家吧,待傍晚蜜蜂归巢后,关上巢门,搬回家并尽早过箱饲养。
亲身体验蜜蜂分家(分蜂)全过程前几天,在蕉岭县蓝坊乡嶂坑岽有一个名叫“会仙洞”的地方,过去曾因作为疗养胜地而远近驰名。
据说,当年兴建道观,开辟地基时,发现大约有四寸横写的“会仙洞”三字。
“会仙洞”的道观旁边有二棵很大的金桂花树,在金桂花树下亲身体验蜜蜂分家(分蜂)的全过程,原来蜜蜂分家(分蜂)这么有趣…据“养蜂人”说:当一群蜜蜂里出现了两只蜂王时,其中一只蜂王就带一部分蜜蜂飞出来另外组成新的蜂群。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蜜蜂分家(分蜂)。
蜂王是人类给它“加冕”的,实际上它只是一只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蜜蜂,是整个蜂群的“4月23日,我们一行来到“会仙洞”休息时,正好看到“养蜂人”为一个蜂群进行人工分家。
当时看到蜂箱上有一大群蜜蜂在盘旋,有经验的“养蜂人”知道了有一群蜜蜂要分家了,于是“养蜂人”拿出准备好的一顶没有任何气味的帽子用长竹竿串好顶部,同时在蜂群上空舞动,再用喷雾器在蜂群上空喷洒水雾,使蜜蜂翅膀湿润,好让蜜蜂快速迫降。
当“蜂王”寻找到适合的地方降落的,迅速将帽子放到旁边,蜂王及工蜂就会围住帽子进行集结,大约不到半个小时整个帽子就会装满蜜蜂,数量不详,不过足有三四斤重。
再小心翼翼将整个蜂群放进准备好的空蜂箱里,不过空蜂箱里面要准备好己有的蜂巢供“蜂王”落脚,封好蜂箱盖,整个“分蜂”过程就完成了。
那么为什么蜂群里会出现两只蜂王呢?原来蜜蜂是群居昆虫,一只蜜蜂是难以生存的,它们是以一群蜜蜂为单位个体来立足于大自然中的。
每一群蜜蜂由一只蜂王,千万只工蜂和少量雄蜂组成。
当一群蜜蜂增加到的数量的时候,蜜蜂群中就会发生变化,工蜂开始培养新的蜂王,新王在培养过程中,老蜂王会意识到新蜂王的威胁,极力想去破坏,但工蜂会保护新蜂王的幼虫的蛹,等到新蜂王发育成熟,老蜂王意识到新蜂王即将出来,要么一场生死战斗,而战斗结果往往是老蜂王被杀死,新蜂王取而代之。
但一般都是老蜂王带着一部分蜜蜂逃出原巢,到外面新筑蜂巢,这就是蜜蜂分家(分蜂),由一群增加到二群。
也就是完成了蜜蜂真正意义上的繁殖。
用术语说就是蜜蜂自然分蜂。
母亲”。
这种现象一般春季较多。
早春繁蜂群技术要点1.适时排泄,蜜蜂排泄对天气的要求是:最好是风和日丽的天气,最高气温6度以上;阴天,最高气温14度以上。
越冬良好的蜂群排泄时间尽量往后推迟,这样在下个回暖期,气温一般会更高和稳定,能减少蜜蜂伤亡;越冬不好,有下痢和有下痢倾向的及伤热蜂群,排泄时间应尽量提前,以避免下痢造成的损失。
不要在蜜蜂飞翔踊跃时检查蜂群和换箱,以免偏集。
停飞后,速查巢门,如果有蜂乱爬,且发信号是蜂王损失的表现。
应及时纪录。
快速检查蜂群内的贮蜜量,蜜多的和蜜少的都要纪录,蜜少群立即从蜜多群调入一张蜜脾。
以防天气变坏,不能调入而饿死蜂群。
2.蜂群排泄到开繁日一般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冻蜂”,让蜜蜂解团,以减少活动。
这段时间还是以关王为好,能有效的控制蜂王产卵。
3.天气转暖,每5天能有一个安全飞翔日就应开繁了,放王繁殖后,要保证蜜、粉、水充足,喂水的最好方法是使用巢门饲喂器,它既能保证蜂群有充足的饮水,又不使蜂箱内过于潮湿。
不开箱、不散时热量。
不惊扰蜂群。
喂水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被忽视,应引起广大养蜂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4.繁殖后,保温要轻,即仅给蜂箱上下保温,蜂箱前后左右都不保温。
轻保温的目的是减少蜜蜂的活动,在外界没有蜜粉源之前,蜜蜂大量活动只能减少蜜蜂寿命,和多消耗饲料,所以,要尽量“控飞”。
给巢门遮荫,也可以将巢门朝向东北方向,(在北方有挡风屏障的前提下)5.不留上蜂路,覆布直接压在框梁上,草帘再压在覆上布上,这样可节省大量蜜蜂。
热量损失也少。
检查蜂群也比较方便。
6.幼虫没封盖前,要彻底治蜂满。
此时消灭一只蜂螨等于秋后百只蜂满。
7.在早春,蜂群的发展速度与蜜蜂的飞翔率呈负相关,即飞向时间越多,蜜蜂寿命越短。
所以,第一代子不奖饲,不然,天冷时,有很多蜂飞出被冻死。
气温稳定后,外界有适量蜜粉源时,才能开始奖饲8.要注重蜂虫关系,越冬蜂交替前,蜂虫比为7比1,越冬蜂交替后,蜂虫比为4比1。
9.早春应用暖蜂路,蜂巢布置如下:巢门口留在蜂箱一侧,正对这巢门口这张脾为冷边脾,这张冷边脾应为粉脾,向内依次为蜜脾、少蜜脾、草隔板(只有前蜂路)、大蜜脾(冷区)。
以上是以5脾蜂为例。
草隔板厚10.产卵脾要用优质巢脾,最好是“二年红脾”,加入蜂箱前要割浅。
既能得倒蜂蜡又有利于蜂王产卵。
11.合理扩巢,越冬蜂交替前,一般不扩大蜂巢,越冬蜂交替后,随着蜂数的增长,就要适时的扩大蜂巢了。
每三天检查一次冷边脾,冷边脾产上卵时,应调做暖边脾,原位加一张少蜜脾做冷边脾,冷边脾一面产上卵时,表明蜂群已能维持这样多的脾了,不论另一面是否产卵都应调做暖边脾,原位再加空脾产卵,加脾的顺序是:冷边脾、暖边脾、边二脾。
中蜂逃群及处理方法中蜂对自然环境适应极为敏感,一旦原巢的环境不适应生存时就会发生迁栖,另寻适当巢穴营巢。
这是中蜂抗逆性强的表现,它有利中蜂种族的生存及繁衍。
但中蜂的这种习性,常常给养蜂生产造成损失。
因此,称之为“逃群”。
针对中蜂逃群的原因,为中蜂创造较好生存条件,采取防中蜂逃群饲养管理措施,是养好中蜂的重要环节。
1.单群逃群⑴中蜂单群逃群的原因①巢内缺蜜当外界蜜源枯竭,或因盗蜂导致巢内缺蜜时,蜂群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易发生逃群。
②病虫敌害侵袭中蜂由于幼虫病严重,或受到巢虫严重侵扰或胡蜂袭击,对蜂群的生存构成威胁时,便会弃巢迁逃。
③异味刺激新法饲养的中蜂,若使用有浓重木材或油漆气味的新箱,或蜂箱、巢脾和巢框等被汽油、农药、消毒剂等污染,具有异味均会引起迁逃。
④震动惊扰蜂群在过箱、转地、防治病害、检查时受惊扰,或是蜂箱放在木楼板过道,行人经常走动震惊蜂群也会发生迁逃。
⑤盗蜂严重中蜂被盗,导致蜂群缺蜜或严重干扰蜂群生活时易逃群。
⑥气候不宜由于气候因子,如严寒和酷热,威胁蜂群的生存,蜂群维持蜂群繁殖所需温度和湿度时易引起逃群。
⑵逃群前兆①工蜂出勤减少,哺育幼虫次数减少;②工蜂叼食2d以上的幼虫,造成巢内无子状况;③蜂王依然产卵,但接受到的饲料减少,产卵量减少;④工蜂没有像分蜂活动那样追逐蜂王,有一些工蜂(包括采集蜂)吸饱蜜汁后,停留在巢脾上部一动不动。
⑶逃群发生时间一般当群内已没有幼虫及很少蛹时,在上午发生逃群。
⑷逃群发生情景逃群时全群倾巢蜂涌而出,直飞空中。
多数蜂群不在蜂场停留,直飞远处的新址,也有的蜂群在蜂场周围的树杈上停留,但停留时间很短。
蜂群逃群之后,旧巢脾上几乎没有蜜,也没有幼虫和残留的幼蜂。
2.集体飞逃当蜂场中有一群蜂发生飞逃时,常引起其他蜂群一起飞逃,各群的工蜂集合在一起,在蜂场附近的树杈上结成大型蜂团,所有飞逃蜂群的蜂王都聚集在大蜂团中。
由于各群的气味不同,在这种大蜂团中发生围王现象,结果多数蜂王被围而死亡,工蜂之间也互相厮杀,造成蜂场的严重损失。
转场到新场地之后,由于工蜂对新环境不熟悉,开巢门后产生迷巢现象而引起集体逃亡。
据认为,在集体飞逃的蜂群中,那些原先没有飞逃“情绪”,还处于正常生活状态的蜂群也出现逃群,可能是由于飞逃蜂发出高频率的呜叫声及强烈的招呼信息素(蜂臭)所诱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