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点:蜜蜂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语文讲义-课文讲解-14《蜜蜂》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讲义-课文讲解-14《蜜蜂》部编版

第14课《蜜蜂》
知识点
教材分析:
《蜜蜂》是部编版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课文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实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他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作者介绍:
法布尔,1823年-1915年,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 ),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代表作:《昆虫记》(又译为《昆虫世界》、《昆虫的故事》(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英文名称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被称之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与“昆虫的史诗”。

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

它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生活折射出人类的世界。

三年级蜜蜂知识点

三年级蜜蜂知识点

三年级蜜蜂知识点蜜蜂是一种非常有趣且重要的昆虫,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了解蜜蜂的相关知识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一、蜜蜂的外形特征蜜蜂的身体很小,通常只有几厘米长。

它们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

蜜蜂的头部有一对触角,就像两根小小的天线,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和信息。

它的眼睛又大又圆,由许多小眼睛组成,叫做复眼,可以看到各个方向的东西。

嘴巴是一根细细的吸管,叫做喙,用来吸食花蜜。

胸部有六条腿,上面长满了细细的绒毛,帮助蜜蜂在花朵上站稳和采集花粉。

还有两对翅膀,可以让蜜蜂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腹部比较圆润,里面装着蜜蜂吃进去的花蜜和花粉,还能看到一圈一圈的条纹。

二、蜜蜂的生活习性1、群居生活蜜蜂是一种群居动物,它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这个大家庭叫做蜂群。

蜂群里有一只蜂王,它是蜂群的领导者,负责产卵繁殖后代。

还有很多工蜂,它们负责采集花蜜、花粉,建造蜂巢,照顾幼虫等工作。

还有一些雄蜂,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和蜂王交配。

2、分工合作蜜蜂们在蜂群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工蜂是最勤劳的,它们每天都会飞出去寻找花蜜和花粉。

当工蜂找到花蜜后,会用吸管一样的嘴巴把花蜜吸进肚子里,然后带回蜂巢。

在蜂巢里,其他工蜂会把花蜜加工成蜂蜜。

3、建造蜂巢蜜蜂的家叫做蜂巢,是由蜜蜂自己用蜂蜡建造的。

蜂巢的形状非常规整,由一个个六边形的小房间组成。

这些小房间叫做巢室,用来储存蜂蜜、花粉和养育幼虫。

4、传递信息蜜蜂之间可以通过舞蹈来传递信息。

当一只工蜂发现了一处丰富的花蜜源,它会回到蜂巢,用一种特殊的舞蹈来告诉其他蜜蜂花蜜的位置和距离。

三、蜜蜂与植物的关系1、帮助授粉蜜蜂在采集花蜜的过程中,身上会沾满花粉。

当它们飞到另一朵花上时,花粉就会被带到这朵花上,从而帮助植物完成授粉。

如果没有蜜蜂等昆虫的授粉,很多植物就无法结出果实和种子。

2、促进植物繁殖蜜蜂的授粉作用对于植物的繁殖非常重要。

经过授粉,植物能够结出更多的果实和种子,保证了植物物种的延续和多样性。

三年级上册语文各课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14蜜蜂│人教新课标1

三年级上册语文各课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14蜜蜂│人教新课标1

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蜜蜂一、多音字:1.闷 mē闷热闷声闷气;mè愁闷闷闷不乐2.几 jī几乎几率;jǐ度几个3.尽 jǐ尽管尽快; jì尽忠山穷水尽4.号 hào记号; háo号叫5.散sàn散开, 分散;sǎn散文二、近义词:辨认—辨别无论—不论证实—证明寻找—寻觅大概—可能推测—推想、推断超常—特殊确确实实—的的确确包括—包含三、反义词:遥远—附近逆风—顺风陌生—熟悉超常—一般减少—增加阻力—动力四、词语解释:1.辨认: 根据特点辨别, 做出判断, 以便找出或认出某一对象。

2.推测: 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3.陌生:生疏, 不熟悉。

4.超常: 超乎寻常的。

5、试验: 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6.证实: 证明其确实。

7、触到: 碰到8、阻力: 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

9、激动: (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如: 情绪激动。

10、迷失:弄不清(方向), 走错(道路)。

11.准确无误:正确, 没有差错。

12.沿途: 沿路。

13、本能: 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14.解释: 分析阐明;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五、词语辨析:1.推测推断都有根据相关事情来推算不知道的事情的意思。

区别在于:推测强调根据想象或猜测来判断事情的结果;推断强调根据对情况的分析来判断事情的结果, 肯定的程度比较深。

例句:根据自然现象, 他进行了大胆的推测。

你的推断不一定正确。

2.推测猜想例: 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 朋友们猜测他可能工作上出现了问题。

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沿途超常本能记忆力准确无误确确实实。

小学三年级语文《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蜂》⼀诗,借对蜜蜂⾟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样贡献了⼀⽣,不求名利,为⼈类所造福的劳动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蜂》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蜂》原⽂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尖, ⽆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苦为谁甜。

注释: ⼭尖:⼭峰。

⽆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

占:占有,占据。

采:采取,这⾥指采取花蜜。

译⽂: ⽆论在平原还是在⼭尖,美丽的春光尽被蜜蜂占。

采集百花酿成了蜜以后,不知道为谁⾟苦为谁甜? 【篇⼆】⼩学三年级语⽂《蜂》教案 教材分析 《蜂》⼀诗,借对蜜蜂⾟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样贡献了⼀⽣,不求名利,为⼈类所造福的劳动者。

教学⽬标: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古诗。

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 作者简介。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新课 1、谈话导⼊。

⼩蜜蜂为酿蜜⽽劳苦⼀⽣,积累甚多⽽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墨客为之赞叹。

为赞美蜜蜂,诗⼈罗隐也创作了⼀⾸优美的诗。

板书题⽬:《蜂》,并指读。

(点评:创设良好的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学习古诗的兴趣。

) 2、简介作者 (⼆)⾃读诗⽂,启迪质疑 1、⽤学过的⽅法,⾃读,思考: (1)这⾸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 (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3)学⽣⼩组试讲,逐句理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新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的思维导图

新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的思维导图
《蜜蜂》的思维导图
课文作者 课文生字 课文词语 课文结构 主要内容 拓展延伸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 日),法国博物学家、动物行为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 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昆虫记》、《自然科学编年史》等
蜜(mì) 蜂(fēnɡ) 辨(biàn ) 阻(zǔ) 跨(kuà ) 括(kuò ) 检(jiǎn ) 查(chá ) 确(què ) 误(wù) 途(tú) 陌(mò)
蜜蜂、听说、辨认、能力、公里、记号、几乎、阻力、花粉、 将近、包括、亲眼、检查、迷失、准确、尽管、沿途、陌生、 景物、确实、记忆、本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想试一试蜜蜂辨认方向能力。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介绍了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实验的结论。
本文通过写“我”验证蜜蜂有无辨认方向能力的经过,验证了蜜蜂特 有的本能,表现了“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告诉了我们凡事要 多动脑筋、勤于实践,“实践出真知

小学三年级蜜蜂知识点总结

小学三年级蜜蜂知识点总结

小学三年级蜜蜂知识点总结
蜜蜂的外貌特征是黄黑相间的条纹,他们有6条腿和一对透明的翅膀。

雄蜂和工蜂有刺,而蜂王却没有刺。

蜜蜂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胸部和腹部。

头部有一对触角,用来感知周围的环境,还有两颗复眼,可以看到周围的一切。

胸部连接着两对翅膀和三对腿,用来飞行和移动。

腹部则是储存花蜜和蜂蜡的地方。

蜜蜂主要以花蜜和花粉为食,通过采集花蜜和输送花粉来帮助植物进行繁殖。

在采集花蜜的过程中,蜜蜂的身体上会粘着花粉,当蜜蜂到下一朵花时,这些花粉就会传播到下一朵花上,帮助植物进行传粉。

蜜蜂有三种不同的角色,分别是蜂王、工蜂和雄蜂。

蜂王是整个蜜蜂群体的领导者,她负责产卵和繁殖后代。

工蜂是蜜蜂群体中最多的角色,他们负责采集花蜜、花粉和建造蜂巢等工作。

雄蜂则是为了繁殖后代而存在的。

蜜蜂群体中的家庭结构是十分复杂的,他们生活在蜂巢中,蜂巢是由蜂蜡搭建而成的。

蜂巢里有许多六角形的蜂房,用来存放花蜜、花粉和孵化后代。

蜜蜂通过舞蹈和释放信息素来进行交流和协作。

在生活中,人们要尊重蜜蜂,保护蜜蜂,因为他们是自然界的重要一环,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知识点及练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知识点及练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知识点及练习知识点一、生字组词蜜mì(蜜蜂、甜蜜、蜜月)蜂fēng(蜂王、蜂拥、蜂窝)辨biàn(辨认、辨别、明辨是非)阻zǔ(阻力、阻挡、推三阻四)跨kuà(跨进、跨过、移山跨海)括kuò(包括、括号、概括)检jiǎn(检查、检测、检讨)查chá(查验、查看、查字典)确què(正确、确实、确有其事)误wù(错误、误导、准确无误)途tú(沿途、途中、路途)陌mò(阡陌、陌生、视如陌路)二、多音字闷mēn(闷热)mèn(愁闷)几jī(几乎)jǐ(几个)尽jǐn(尽管)jìn(尽力)散sàn(散步)sǎn(散文)三、近义词辨认—辨别寻找—寻觅推测—猜测超常—特殊大概—大约激动—兴奋包括—包含准确—精确陌生—生疏确确实实—的的确确四、反义词大概—肯定减少—增加遥远—附近超常—一般大约—准确逆风—顺风陌生—熟悉阻力—动力五、理解词语辨认:分析辨别并做出判断。

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阻力: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

跨进:进入。

陌生:事先不知道,没有听说或没有看见过的。

沿途:沿路,在到目的地或终点的路上。

准确无误:形容非常精准,没有误差。

准:标准,精确。

误:错误,误差。

超常:超过一般的;高于平常的。

解释:分析阐明。

六、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写“我”想试一试蜜蜂辨认方向能力。

第二部分(2-6):介绍了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第三部分(7):实验的结论。

七、句子解析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我想做个试验。

作者只是“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这是做试验的原因;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不轻信盲从、求实的科学态度。

2.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14蜜蜂》知识点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14蜜蜂》知识点

《14 蜜蜂》知识点1.《蜜蜂》的作者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为验证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项实验,重点介绍了实验的经过。

法布尔是一个善于观察思考,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人。

2.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法布尔做实验的目的。

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写了实验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八自然段)写了实验得出的结论。

3.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过程:(1)捉蜜蜂,放进纸袋。

(2)带到远处(或走到四公里外),给蜜蜂做上记号,放飞。

(3)观察记录飞回的蜜蜂数。

实验结论:蜜蜂确实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但不是靠记忆力。

4.法布尔放飞蜜蜂的时间是将近两点钟,“两点四十分”飞回两只,“傍晚时”飞回3只,“第二天”发现一共有15只蜜蜂飞了回来。

从中可以知道法布尔观察的时间比较长,认真有耐心。

5.在交代实验目的时用了”听说”一词;在实验未果前用的是”好像”“大概”“推测”“可能”,这些表示不确定的词语来表达法布尔自己内心的猜测,体现语言的准确性、科学严谨性。

6.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好像”一词可以删去吗?不能。

因为“好像”表示猜测的意思,说明作者并不确定蜜蜂到底在干什么,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7.生字词蜜(mì)蜜蜂采蜜甜言蜜语蜂(fēng)蜂窝蜂王蜂拥而至辨(biàn)辨别分辨明辨是非阻(zǔ)阻力阻拦风雨无阻跨(kuà)跨越跨步跨年括(kuò)包括括号概括检(jiǎn)检查体检检讨查(chá)查问查访查漏补缺确(què)明确确定准确无误误(wù)失误错误误人子弟途(tú)路途用途道听途说陌(mò)陌生阡陌形同陌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点:蜜蜂知识点导读: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

是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昆虫,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

小朋友们见过蜜蜂吗?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蜜蜂知识点吧~
**原文**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

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

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

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

那是一个“小人国”。

“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

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
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字词**
玩耍、浪费、行为、科学、荷兰、镜片、敲钟、清闲、磨薄、书籍、固定、随意、调节、显微镜、生命、牙齿、地球、聘请、拜访**句子**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

**练习题**
一、多音字
背bēi()闷mēn()尽jǐn()
bèi()mèn()jìn()
二、形近字组词
论()验()超()
抢()脸()起()
辫()测()括()
辨()侧()扩()
三、近义词
准确—()辨认—()
几乎—()推测—()
蜜蜂知识点就先到这儿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