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捞铁牛第二课时.ppt

合集下载

捞铁牛-PPT课件

捞铁牛-PPT课件

水 性 潜 水 搭架
字词乐园
生字红绿灯
“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撇捺舒展。 “笨”“悉”,上下结构,注意把间架结构 写匀称。
“熟”,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子”的第 三笔要变笔,右上部分不要丢掉点画。 “稳”,左右结构,书写时横画适当变短。
课文详解
为什么捞铁牛?
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使用说明
18捞铁牛
预习检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故事? 2.你知道课文是围绕哪个字来 写的?
字词乐园
识字大冲关
xiàn zài yū ní bèn zhòng huái bǐng
陷 在 淤泥 笨 重 怀 丙
hé zhōng fǔ kuà bǎng jǐn
河中府跨 绑紧
shuǐ xìng qián shuǐ dā jià
为了更好地方便您的理解和使用,发挥本文档的价值,请在使用本文档之前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本资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贴近实战,注重品质。适合各个成绩层次的学生查漏补缺,学习效果翻倍。本文档为 PPT格式,您可以放心修改使用。祝孩子学有所成,金榜题名。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使用
课文详解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 修。可是笨重的铁牛 陷在河底,有哪个大 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 只捞起来呢?
课文详解
用什么办法捞铁牛?
课文详解
第3-5自然段描写和尚
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
上来的过程。
课文详解
捞铁牛的结果怎样?
课文详解
和尚用这样的办 法,把八只笨重 的拔“牛”
拴船搭架 粗绳拴牛
18 捞铁牛
潜水摸
准备
打捞
备船装沙
划桨拖回 同样拖回
随堂练习

《捞铁牛》PPT课件2(2024)

《捞铁牛》PPT课件2(2024)
《捞铁牛》PPT课件 2
2024/1/29
1
2024/1/29
目录
CONTENTS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知识巩固与检测评估 • 教师寄语与课堂回顾/1/29
3
《捞铁牛》故事概述
描述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和主要人物
22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答案
C. 直接用手接触铁牛是不正确的,因为铁牛可能带有锋利的边缘或 尖锐的突起,直接用手接触容易造成伤害。
计算题
已知铁牛的体积为V立方米,水的密度为ρ千克/立方米,g取10牛/ 千克。请计算打捞铁牛所需的最小浮力。
答案
根据浮力原理,打捞铁牛所需的最小浮力等于铁牛的重力,即F浮 =G=mg=ρVg。其中,m为铁牛的质量,可通过体积和密度计算得出 。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 象和塑造手法
2024/1/29
阐述故事的情节发展 和主题思想
4
历史文化背景
介绍故事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 背景
探讨故事中反映出的文化传统和 价值观念
分析故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 响
2024/1/29
5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理 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和阅读方法
2024/1/29
《愚公移山》
分享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 ,强调持之以恒、坚定信 念的重要性。
《草船借箭》
讲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 谋故事,展现古代人们的 智慧和策略。
13
当代社会意义和价值体现
2024/1/29
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通过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传承和弘扬中华民 族优秀的历史文化。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捞铁牛》第二课时PPT、优质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捞铁牛》第二课时PPT、优质教学课件

在升国旗一样,留意手的拉 升 到旗杆顶上的?
绳的方向,和旗的运动方向。 ( 旗手向下拉绳 子,
请大家讨论——运动的过 程
和方向。
红旗就向上升。向
下拉绳子越长旗就
4、小组做一个升旗的 3、为什么向下拉绳了,旗帜 装置去研究。 就升上去了,到底装了什么 边操作边研究合作交
样的机械?
流。
学生打开工具盒,小
滑轮。
2.过程、 通过对滑轮工作的探究和理论分析,


法和能力 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学会比
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 能
力。
3.情感、 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态
度和价值观 培养相互协作和交流;使学生感悟到 周
围生活处处充满科学,只有掌握其规
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三、 教
我来试试看是怀丙和尚非常谦虚的说法。
第二句话说明怀丙和尚懂得水有浮力,准备 用水的浮力把铁牛再捞回来。另外也说明怀丙和 尚很有智慧、才能。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 把船上的泥沙铲倒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渐渐地 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 越紧,铁牛一点儿一点儿地从淤泥里向上拔。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J/(kg·℃)]
4.2×
0.88×


103
103
酒精
2.4× 103
0.84× 干泥土
103
煤油
2.1× 103
0.46× 铁、钢
103
2.1×
0.39×


103
103
蓖麻油
1.8× 103
水银
0.14× 103
0.92×

《捞铁牛》演示精品PPT课件

《捞铁牛》演示精品PPT课件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预习提纲:
1、自学生字(包括每个生字的音、形、义及部首、结 构、组词等),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有关“怀丙”的资料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 第一遍把课文读通顺; 第二遍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第三遍边读边试着提出问题。
2
http://www.danaty .com/bef4/107.html http://www.danaty .com/bef4/106.html http://www.danaty .com/bef4/105.html http://www.danaty .com/bef4/104.html http://www.danaty .com/bef4/103.html http://www.danaty .com/bef4/102.html http://www.danaty .com/bef4/101.html http://www.danaty .com/bef4/100.html http://www.danaty .com/1129/58.html http://www.danaty .com/1129/57.html http://www.danaty .com/1129/56.html http://www.danaty .com/1129/55.htm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75.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74.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7a 53/173.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1577/172.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4da d/171.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4da d/170.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4da d/169.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81a 3/168.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81a 3/167.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4da d/166.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4da d/165.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360f/164.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360f/163.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360f/162.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360f/161.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1577/160.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1577/159.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1577/158.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1577/157.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1577/156.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1577/155.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1577/154.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1577/153.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1577/152.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1577/151.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1577/150.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1577/149.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7a 53/148.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7a 53/147.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7a 53/146.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7a 53/145.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7a 53/144.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7a 53/143.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40.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39.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38.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37.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36.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35.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34.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33.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32.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31.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30.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29.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28.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27.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26.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25.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24.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23.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22.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21.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20.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19.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d30e /118.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17.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16.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15.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14.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13.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12.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11.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10.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09.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08.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07.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06.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05.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04.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03.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02.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01.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6e 8a /100.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81a 3/58.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81a 3/57.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81a 3/56.htm l http://www.de c sa r.c om /81a 3/55.htm l http://www.dfeely .com/519b/175.html http://www.dfeely .com/519b/174.html http://www.dfeely .com/247a/173.html http://www.dfeely .com/d5eb/172.html http://www.dfeely .com/bcb3/171.html http://www.dfeely .com/bcb3/170.html http://www.dfeely .com/bcb3/169.html http://www.dfeely .com/7450/168.html http://www.dfeely .com/7450/167.html http://www.dfeely .com/bcb3/166.html

北师大版三下_捞铁牛 第2课时【优质课件】.pptx

北师大版三下_捞铁牛 第2课时【优质课件】.pptx

同学们,下节课见!
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铲沙拔牛、划桨拖回的流程。怀丙
的出色不仅表现在他的智慧上,还表现在他的指挥和组织才能方面。
延伸问题
一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朝的时候,有一次,黄河发大水了,河
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的八只大铁 牛打捞上来的事。
课文理解
他让人准备两只很大的木船,船上装满泥沙,慢慢行驶到铁牛
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
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
怀丙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是细节描写,说明准备工作很细致。铁牛又大又沉,准备两
只装满泥沙的大船,才能确保浮力能够带起铁牛。“把两只船并排 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这样做使浮力不分散,能 够集中力量捞起铁牛。
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去。
船上的泥沙渐渐减少,船身慢慢浮起,把铁牛慢慢拔起来,
再划船把铁牛拖回岸边。
延伸问题
四悟:想一想当今形势下,你有没有别的办法把铁牛捞上来? (1)用潜水艇拉出来。 (2)用较大的轮船拉出来。 (3)用大力士直升机吊出来。
课文结构
捞牛起因 ——大水冲走铁牛 铁牛陷入淤泥
国学诵读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走进传统文化
【关于“团结协作”的谚语】 1.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2.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3.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 4.人心齐,泰山移。 5.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 6.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捞 铁 牛

《捞铁牛》ppt课件

《捞铁牛》ppt课件
法和思路。
实践精神
怀丙和尚不仅具备理 论知识,还勇于实践 ,通过实际行动解决 问题。这启示我们要 注重实践,将理论知 识与实践相结合,更
好地解决问题。
THANKS
应用中的运用。
适用对象: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
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
捞铁牛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工程技术,起源于宋代。当时,黄 河发大水冲走了一对大铁牛,官员们利用浮力原理将它们打 捞上来,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智慧和成就。
教育背景
本课件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工 程技术的发展和物理学原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 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学习捞铁牛的过程和原理,培养 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详细描述
杠杆原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指出,只要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两端的力矩(力与力臂的 乘积)大小相等。在《捞铁牛》的故事中,人们利用杠杆原理,通过简单的机械装置将铁牛从淤泥中 拔出。这个原理的应用展示了人类对机械装置的巧妙运用和创造力。
力的平衡原理
总结词
力的平衡原理在《捞铁牛》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帮助人们理解如何通过力的平 衡来解决问题。
在《捞铁牛》的故事中,主人公通过智慧和勇气,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体现了人类智慧和勇气的伟大力量。
详细描述
故事中的主人公不仅具备了高超的智慧,还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他能够冷静分析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 ,并且在实施过程中敢于冒险、勇往直前。这种智慧和勇气的体现,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敢于思 考和创新,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05
《捞铁牛》的教育意义
培养科学素养
了解浮力原理
通过《捞铁牛》的故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浮力的原理,认识到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与排开 液体的重量相等。

捞铁牛解析PPT教学课件

捞铁牛解析PPT教学课件

笨拙 嘴笨 笨蛋 笨伯
笨鸟先飞 笨手笨脚

尚且 风尚 尚武 尚且
礼尚往来 口尚乳臭
高尚 崇尚 时尚 习尚
一息尚存 尚方宝剑

刚性 雌性 惯性 禀性
性命攸关 怡情悦性
性情 天性 急性 性格
明心见性 身家性命

舱位 舰舱
船舱 客舱
座舱 机舱
货舱 统舱

划船 划算 划拳 划艇
划一不二 比手划脚
划子 划拉 计划 比划
绳梯 绳梯 绳索 绳墨
绳锯木断 绳之以法

绑架 反绑 捆绑 松绑
五花大绑
绑票 绑匪 绑住 陪绑
绳捆索绑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谢谢大家!本文档为精心编制而成,您可以在下载后自由修改和打印,希望下载对您有帮助!
第10课 捞铁牛

洞府 府库 城府
府上
首府
胸无城府
冲州王府

拴住 拴通 拴束 拴马
拴鞋带儿
栓车
拴缚

陷于 陷入 构陷 塌陷
冲锋陷阵 天崩地陷
陷没 下陷 陷阱 沦陷
催陷廓清 山崩地陷

重修 修改 修正修葺 检修 修身
束身自修 修心养性

蠢笨 愚笨 粗笨 笨重
笨口拙舌 笨头笨脑
指手划脚 出谋划策

稳产 沉稳 平稳 安稳
稳操胜券 十拿九稳
嘴稳 稳定 稳步 稳重
稳扎稳打 稳操胜算

作料 涂料 佐料 备料
出人意料 偷工减料
生料 材料 笑料 废料
料事如神 料敌制胜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捞铁牛》第二课时课件 ppt课件北师大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捞铁牛》第二课时课件 ppt课件北师大版
北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2课》
导课
怀丙凭借自己的智慧捞出了八只铁 牛。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捞铁牛》。
导课
添加学生课前完成“导学”作业中的典型
成果。
新授
1.为什么要捞铁牛? 铁牛被水冲 走 2.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
不容 易
新授
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 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 送回来。”
拴住
陷在
洪水
练习
2.比一比,再组词。
琢( ) 屑( ) 俭( )
啄(

霄(

捡(

练习
2.比一比,再组词。
琢(琢磨) 屑(不屑) 俭(节俭)
啄(啄食)
霄(云霄)
捡(捡到)
总结
是水冲走了水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 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 程家在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 的头脑,做一个有用的人。
作业
小组合作动手做捞铁牛的实验。
板书
捞铁牛
智慧
Hale Waihona Puke 怀丙出色的工程家备船装沙 并船搭架
准备工作:潜水摸牛
粗绳拴牛 捞: 铲 浮 绷 拖 拔 离开 划
从这句能看出什么?
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新授
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试完成以下填空: 潜水摸牛——( ( ) )——( )——
新授
第一步: 潜水摸牛
新授
第二步: 船装泥沙
新授
第三步: 并船搭架
新授
第四步: 粗绳拴牛
新授

然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越( 大),装的沙就越( 多 ),船 的重量就越(重 ),船身就下沉的越 ( 深),离铁牛的距离也就越( 近); 铲去黄沙,船身渐渐上(浮 ),离铁牛 的距离越来越( 远),所以绳子越绷越 ( 紧),因此,铁牛被( 拔)出了淤泥; 最后又将铁牛顺水拖回,这些都是利用 浮力 了水的( )。怀丙和尚不愧是( ) 出色的 。 (宋朝 )工程家
汇报1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 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 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 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 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 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 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 铁牛,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 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简要复述捞 铁牛的经过; 3、通过学习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智慧,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用科学的兴趣。

回顾资料1
怀丙和尚: 北宋出色的工程家。据史书记载,怀丙 和尚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 了的工程难题。真定13级宝塔,中间的柱子 坏了,宝塔向西北倾斜,怀丙和尚另做一根柱 子,把坏柱子换下,把宝塔扶正了。赵州泼河 石桥歪斜欲倒,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 铁,可以扶正。乡民们踊跃捐助石块。怀丙 和尚在石头上凿洞,溶化铁水横贯其中,果然 扶正了石桥。
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1.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分组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 1.怀丙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 2.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 3.怀丙提出什么办法捞铁牛的?
自学提示3 1、边读边想,说说怀丙和尚为捞

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用笔标 出,用简单几个字来概括; 2、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受?
谢谢!再见!
黄河大铁牛 铸造于唐开元年间,作浮桥的锚用。 宋末,浮桥被金军烧毁。后来,大铁牛 渐被泥沙埋没。1989年从黄河古道中挖 出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有26.1吨。最重 的达45.1吨。四只铁牛一只只膘肥体壮、 肌肉隆起、圆目怒睁、威风凛凛,相貌 彼此相似而又各有差别。 1994年1月31日,江泽民总书记到蒲 津桥遗址视察,并题词留念。
先……然后……再……又……
图片演示

然后
摸清铁牛的位置 准备装满沙的船


把两只船并排拴紧
把船和铁牛拴住
自学提示4
1、抓住重点词语,边读 边想象,体会捞铁牛过程, 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语把 它们连起来。
汇报2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 起 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 上浮 泥沙 的泥沙慢慢减少,船身慢慢向上浮,拴住铁 减少 船身 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 绳子越绷越紧 铁牛 牛从淤泥里一点一点向上拔。 向上拔


(1) 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打 捞铁牛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 要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16船泥沙,以现 代的环保观点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2)我们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捞出铁 牛,又注意了环保?
本文通过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 力,把陷在河底里的八只大铁牛打 捞上岸的故事,赞扬了怀丙善于利 用科学的聪明才智,教育我们要爱 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