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教师教育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下的教师教育标准

发表时间:2012-04-27T16:09:39.29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莫祝玲

[导读]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玉林市育才中学莫祝玲

目前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的《教师教育标准》,对教师的入职标准有所提高,确立了“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原则,将改变目前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

据起草标准的有关专家透露,《教师教育标准》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师,涵盖教师标准、教师教育标准、课程标准、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

领衔起草标准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告诉法晚记者,该标准意味着我国师范教育体系要进行大改革,改革后的师范课程将着重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工作的重心必须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所谓的“授之以渔”。

他说,新的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尊重孩子的学习权,与学生平等地对话,要学会倾听。教师不单单是“教书匠”,还应该是学生的朋友,要引导学生学会与家长、与社会、还有与自己对话的能力。

钟启泉表示,按照他领衔起草的标准,现在我国的中小学老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

他说,这主要归结于目前我国师范生在大学接受的教师教育,与社会发展实际至少落后50年,现在使用的仍是建国初期引进的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偏重书本知识,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强调老师在课堂上的控制,以及封闭式的教学方式。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无法适应现在的中小学教学,制约着教师教育的质量。

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决定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态度是影响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内在决定因素。但是,仅有强烈的动机还不够,教师还必须具备充分的实现有效教学的能力,他必须用最新的教育理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才能进行有效教学,最终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什么角色?在过去肯定大家都认为教师是上课的灵魂,起着绝对的主导的作用。其实这样做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使得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机械而空洞的重复和摹仿。所以应当让教师能有机会变换自己的角色,让教师自己变成学习的参与者,学习的促进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查阅百科全书等多种形式,来获取知识。教师不用过多的阐述讲解,不用满堂灌,而是协助,引导学生学习,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思考平台,一个创新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几个重要的理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富有个性。通过懂一会一悟,来自主探索研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不要直接给他鱼,让他们出海来获得鱼才是最重要的。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不但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更要求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实现教学生活角色的转换和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和欲旺盛,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他们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欢想入非非,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初中生在独创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其思维的批判性也明显地发展起来。初中生思维批判性在初二以后有较快发展,一方面表现在他们不愿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思想,态度,意见常要经过一番审查,再不盲从权威,甚至有时持过分怀疑的态度,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开始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主张和思想,这些都表现出初中生的思维正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所以,此时老师的尊重和沟通尤显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具体行为体现新的教育观念和角色要求,是一个操作性的问题。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新的教育观念和角色要求应该看作是教师确定自己行为的科学依据。而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然后行为,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创设情境,如何运用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是一个教学艺术问题。教师的行为有效性最终要通过教学效果来检验。只有那些能够取得与新课程目标一致效果的行为,才是真正有效的行为。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个主动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创造性者,教师不仅要考虑为什么教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最终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在教和学的关系中,教是途径,手段,条件,而学才是目的和过程。教的影响最终要通过学生学习过程来实现,并体现在学习效果之中。

以前上课往往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就象一部教案剧的编剧,导演,主演,我们的学生仅仅是教案剧的观众,少数被提问的学生仅仅充当群众演员。现在提倡的是师生交流,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

这样包括着教师备课方式的转变,教师备课的侧重点在于关注思维容量,如何让知识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问题串,设计情景,放手让学生思考。往往有些老师老是担心学生不懂,从头包讲到尾,尽可能地多讲,这是不必要的。教师上课建立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心去发现学生的智慧。这种改变好比学生在大森林中迷路,我们以前就是让他腰上栓一根绳子,一步一步拉着他走出森林。而现在改为教师站在出口处,不停喊他的名字,或者通过放礼花,风筝等其它形式,让学生自己辨别声音,物体的方向,自己摸索着走出森林。

让教师自己变成学生学习的参考者,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供学生分析批判的参照物或靶子。如果你还从未体验过这样的角色,那么学生在你的心目中就还没有变或学习的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