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的由来
北京同仁堂集团企业文化

如今的同仁堂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 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 1、1991年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2、1998年,中国全国总工会授予 同仁堂“全国五一奖状”。 3、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人才观
改革陈旧用人机制
为各方面人才提供公平竞争机会 制定和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各项政策待遇
为学有所长、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进行培训
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激励观
“人和”与“亲善”色彩 公司以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为原则
以“人和”为特色
以关心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内容 以塑造企业形象为重点 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
同仁堂十大王牌药:
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愈风宁心片、乌 鸡白凤丸、大活络丸、紫雪、壮骨药酒、国 公酒、再造丸、牛黄解毒片。
同仁堂十大名药: 牛黄解毒片、塞隆风湿酒、京制咳嗽痰喘丸、 儿童清肺口服液、偏瘫复位丸、消栓再造丸、 感冒清热颗粒、骨刺消痛液、安神健脑液、 狗皮膏。
信誉观
信誉是商业行为最根本的准则,是对一个企
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三字企业真经:德、诚、信
德——以德兴企 诚——诚实敬业 信——守信经营
形象观
重视宣传,树立同仁堂形象 利用媒体进行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以《同仁堂》报作为载体进行企业内部宣传
用同仁堂精神鼓励教育员工 抓同仁堂企业识别系统的设计工作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五)同仁堂文化的激励观
(六)同仁堂文化的创新观
质量观
同仁堂案例分析 PPT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经典药物
安宫牛黄丸
虎骨酒
狗皮膏药
乌鸡白凤丸
国公酒
谈谈安宫牛黄价叫卖“安宫牛黄丸”的 信息,多数1993年之前生产的安宫牛黄丸标价每 颗1万元,产于1982年的安宫牛黄丸甚至卖到了每 颗3.5万元的高价。
▪ 有资料显示,美国大约有62%的企 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 能存活50年以上;中小企业平均寿 命不到7年,一般跨国公司平均寿 命10到12 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 足40年;日本企业寿命略长,平均 为30年
微观介绍
▪ 同仁堂文化的信誉观:
➢同修仁德,济世 养生
➢修合无人见,存 心有天知。
主要原因是他们长期坚持品牌
资产的经营与管理,特别是对用 户的关注与变化,在品牌价值不 变的情况下,始终能与时俱进,
▪ 长期以来老字号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尤其 是商标意识淡薄,导致假货劣品横行市场, 挤兑市场份额,严重影响老字号企业品牌 的信任度、影响力和盈利水平,使企业赖 以生存的最大资产不断丧失。如从民国后 期开始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以及真 王麻子等假品牌就已经充斥市场,可以说 王麻子的死,它们难逃干系。另外,老字 号品牌商标被外国注册的状况也屡见不鲜, 如同仁堂就早已经被日本企业注册,王致 和商标在德国被一家名叫欧凯公司抢注, 这都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
(1)目标价值观。 (2)共识价值观。 (3)卓越价值观。 (4)一体价值观。
(5)成效价值观。 (6)实证价值观。 (7)亲密价值观。 (8)正直价值观。
我国老字号品牌的价值观离此相距甚远
老字号发展
什么是老字号的核心问题? 难道就是老字号的品牌老化? 老字号就等于老化的品牌吗? 为什么可口可乐历经百年依然年轻? 为什么奔驰汽车历经百年依然是市场的领 导者? 为什以LV历经百年依然是时尚的宠儿?
商号文化—中华老字号的传承发展

中华老字号典型优势与特征
壹
贰
叁
肆
老字号具有悠久的 历史和文化内涵, 名称老、企业老
老字号具有无可替 代的产品、技术、 特色和服务,优势 突出
老字号享有盛誉, 品牌知名度非常高
老字号因扎根地域 文化而具有民族性 和文化性
知名老字号——北京同仁堂
同仁堂精研医药之术,立下“炮制虽繁必不 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 把医药作为“养生”“济世”之方,讲“仁心”“仁 术”之道,从而奠定了同仁堂文化的底蕴。
1 知名中华老字号介绍
“狗不理”名称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卖包子的人乳名“狗不 理”,因店铺没有招牌大家喊他小名。他做事老诚,货真价 实,包子味道鲜美,并逐步成了名产。二说:小名叫“狗子” 的伙计摆包子摊,包子鲜香不腻,口味独特,生意兴隆,忙 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人们都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日久 天长都叫他“狗不理”。
知名老字号——内联升鞋垫
北京还有句老话儿叫:爷不爷先看鞋。穿上 好鞋脚底下有劲儿,走到哪里脸面上有光。 老北京城,洋车夫穿的是内联升的洒鞋,朝 廷大员穿的是内联升的朝靴,清末皇帝登基 穿的是内联升的龙靴。
2 中华老字号的优秀特征
“老字号”不仅体现出商贸景象的 多样性,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历史传 统文化的沿袭和继承。它是经历数百 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精华, 是百姓对一种产品的肯定和缅怀。
知名老字号——天津狗不理
当年,袁世凯在天津编练新军,将“狗不理” 包子带入皇宫,敬献慈禧。太后大悦,曰: “山中走兽云中雁,腹地牛羊海底鲜,不及 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名 声大振。
北京同仁堂企业文化

XX堂目录1 堂历史沿革简况41.1 创立沉淀文化41.2 新天地里重振51.3 率先蜕变前进61.4 创新迈向世界62 企业现状63 企业文化74 企业精神文化74.1 企业哲学74.2 企业精神84.3 企业质量准那么84.4 企业的价值观84.5 企业作风95 在现时期继承和弘扬堂文化9 5.1 堂文化的质量观95.2 堂文化的信誉观105.3 堂文化的形象观115.4 堂文化的人才观。
115.5 堂文化的人和鼓励观115.6 堂文化的创新开展观。
126 堂的理念行为127 未来建立13堂企业文化1 堂历史沿革简况1.1 创立沉淀文化1669年,(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在自家创办堂药室.乐显扬祖籍省府慈水镇,明永乐年间,其曾祖父乐良才举家迁往,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
乐显扬自幼聪敏,为适应大城市医药需求,精研医药理论,造诣很深,通过不懈努力成为清太医院吏目,从而完毕了乐氏祖传的铃医生涯。
乐显扬在管理太医期间,收集了大量的宫廷秘方、太医良方、古方、民间验方,加上祖传的秘方,这就奠定了他在康熙八年创办堂药室的坚决根底。
乐显扬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唯医药为最〞,把创办药室作为济世养生的高尚事业,这就注定了堂日后必将声誉鹊起。
1668年,乐显扬去世,其三子乐凤鸣继承父业。
他于1702年将堂药室移出家门,在前门外大栅栏正式开办了堂乐家老药铺。
乐凤鸣幼承家学,精通医药,善于总结前人的制药经历。
在堂创立之初,用三年时间,于1706年将堂所制362种成药分门聚集成书,名为《乐氏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在该书序言中,乐凤鸣明确提出“炮炙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这两句话成为历代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传统古训。
该书还为堂制药建立了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与工艺规。
自此以后,堂制药的各种药物,疗效更加显著,在社会各阶层迅速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并逐步得到清皇宫的注目和赏识。
清雍正元年〔1723年)由皇帝钦定堂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
大黄的妙用

大黄同仁堂的由来小指月说,一味药最厉害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呢?爷爷笑笑说,可以建立一个几百年的中医药堂,而且广为百姓赞扬。
小指月说,真有这么厉害?老爷爷说,且听爷爷给你讲讲百年药堂的由来。
话说清朝康熙皇帝得了一种非常难治的病,浑身上下发痒,起了各种红疹子,宫中的御医,竭尽脑汁,用尽各类名贵药材,道地药材,都没法把病治好。
有天晚上康熙便出宫微服游访,在一个街道上,看到一个小药铺,虽然已经夜深人静,但药铺的灯火却通明,甚至还转来几句朗朗的读书声。
这康熙便被吸引过去,敲开了门。
俗话说,民间卧虎藏龙,这皇帝也想试试看看是不是民间真有奇人隐士。
只见一个郎中正在烛光之中读书,这郎中看到有人进来,便说,先生深夜造访有何指教?康熙说,我得了一种难缠的病,不知能否医治?郎中就叫他坐下,然后帮他诊脉。
康熙接着说,我这怪病就是浑身发痒,起各种红疹子,请了不少医生医治,都不能有理想的效果。
郎中便看了下,康熙身上的红疹子,便笑笑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康熙听后,也是一笑,心想,你这郎中口气也怪大了,朝中国手都没敢夸此海口藐视朕身上的顽疾,难不成你比朝中国手更厉害?郎中看出康熙的心思,便说,不是其他医生没辨证准确,而是你饮食上没有注意养生。
康熙就说,我最重视饮食养生,膳食营养,怎么会不懂呢?郎中说,你这身上发的红疹,表面上是肺热,肺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皮毛,所以大肠中山珍海味积毒太盛,便借皮表来排热毒,甚至你排便时『肛』门还是灼热的。
这康熙一愣,果然被这郎中言中了,便说,那该怎么办呢?郎中说,很简单,清淡素食,一段日子,热毒自降。
康熙又问,然后呢?郎中走到药柜前把柜子里一整包药全部倒出来,足足有七八斤。
康熙愣了,便问,这么多药,如何吃啊!郎中说,不吃药,就用这些药熬水来洗澡,整个人泡在浴缸里,边洗边泡,少则三两次,多则四五次,便见功效。
康熙看了后,略有疑色,不用吃药,洗洗澡,就能治好我的病,这不太可能吧。
但见那郎中把药丢给康熙,似乎看出他心思,说,阁下放心,我办药房不是为了图财,这样吧,你把药拿回去,洗好了回来付钱,洗不好,我分文不收。
同仁堂综合分析

同仁堂综合分析企业简介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目前,同仁堂拥有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连锁门店、各地分店以及遍布各大商场的店中店六百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0家,遍布14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北京大兴、亦庄、刘家窑、通州、昌平,同仁堂建立了五个生产基地,拥有41条生产线,能够生产26个剂型、1000余种产品。
全部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10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TGA认证。
2004年投资1.5亿港元设立的境外生产基地---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于2005年底通过了GMP认证,为实现生产、研发和营销的国际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最具冲击世界名牌的16家企业之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同仁堂被国家商业部授予“老字号”品牌,荣获“2005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2004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行业十佳品牌”、“影响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中国出口名牌企业”。
2004年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十户国有重点企业典型经验之一,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一、采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综合分析:权益净利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由公式可以看出:决定权益净利率高低的因素有三个方面——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三个分别反映了企业的负债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和资产管理比率。
这样分解之后可以把权益净利率这样一项综合性指标发生升降的原因具体化,定量地说明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一项指标能提供更明确的,更有价值的信息。
权益乘数主要受资产负债率影响。
负债比率越大,权益乘数越高,说明企业有较高的负债程度,给企业带来较多地杠杆利益,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多地风险。
北京同仁堂为何能立业三百年?

北京同仁堂为何能立业三百年?梦想考取功名以济世,但年近半百数次不第——出生于医药世家的一位失意者,想起了父亲的教诲:“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者,唯医药为最。
”济世,并非只有诗书功名一途。
1705年,北京大栅栏,“同仁堂”三字匾额在一家药铺门前高高挂起。
这位失意者,就是同仁堂的创办人乐凤鸣,“同仁堂”之名是其父乐显扬于1669年定下的。
乐显扬认为,“同仁”二字“公而雅”:公,即儒家推崇的“天下为公”,雅,即《尔雅》中所释“义也”“正也”。
这些精神之义,正与乐家父子养生济世的价值追求相一致。
同仁堂堂训随匾额“挂”起的,还有一句铮铮誓言。
乐凤鸣在《同仁堂药目》的序言中承诺:“汲汲济世,兢兢小心,虽不能承先人万一,而至于遵肘后,辨地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可以质鬼神,可以应病症,庶无忝先君之志也。
”346年过去了,同仁堂历经皇朝变迁,闯过民国战乱,搏击于市场经济大潮,历经沧桑,始终昌盛不衰,早已成为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名药更是蜚声海内外。
翻开同仁堂的历史,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美德,熔铸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和职工的言行之内,形成了有中药行业特色、独具魅力的同仁堂文化。
济世养生的创业宗旨,同修仁德的敬业精神,货真价实的职业道德,讲信义重人和的行为规范,代代相传,流传至今,成为同仁堂绵延发展,永续经营的立业之道。
诚信者以“仁”为本同仁堂300多年的历史中,渗透和体现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尤其是中华文化的主脉——儒家文化的特色。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是同仁堂文化的精神支柱。
同仁堂崇尚的“仁德”精神,本意为仁者爱人,同情友爱,也有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之意,亦泛指同仁堂人坚持真理、正义的品行以及坚持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为己任,以诚守信,以爱国爱人之心、仁药仁术之本,取信于民、造福人类的理想追求。
300多年来,同仁堂将“仁本”理念贯穿于创业、立业、续业的整个过程,使其内化为全体同仁堂人认可和追随的传统精神。
同仁堂历经历300多年不倒的秘密

案例6
同仁堂历经历300多年不倒的秘密
以“济世养生”为宗旨的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由于“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自雍正元年(1721年)起,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近二百年。
老一辈创业者伴君如伴虎,不敢有丝毫懈怠,终于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小心谨慎、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
在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
确保了“同仁堂”这一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
有一次当经销商在广告中擅自增加并夸大某种产品的药效时,同仁堂郑重登报予以纠正并向消费者道歉。
同仁堂品牌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享誉海外。
目前,同仁堂商标已经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
成为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的国际知名企业,企业实现了良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润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同仁堂由来
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见病
情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药。
这天,康熙独自出宫微服夜游,来到一条街上,发现有一个小药铺。此时,
已是夜深人静,小药铺里却灯火通明,还听到那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
康熙心想,宫中御医不过是一些庸才,没有什么真本事,真正的人才还是在
民间。自古道:小药铺内有人参。我何不来这里看看?于是,康熙便上前敲门。
进屋后,康熙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正在烛光下夜读,猜想,他一定是这小药铺的
郎中了。郎中见有来客夜访,便问:「阁下深夜造访有何见教?」康熙说:「深
夜登门,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浑身发痒,遍体起红点子。不知是何原因?
请了好多名医,都没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给看一看?」郎中说:「好,请你脱去
上衣,让我看一看。」康熙脱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说:「阁下不必担心,
你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长期吃人参,火气
上攻,因此起了红点子,以致发痒。」康熙问:「此病能根治吗?」郎中很肯定
地说:「不难。只要用些药就会好的。」说着,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个罐子,
铺开一个包袱,把罐子里的药全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康熙不觉一愣,说:
「先生,这么多药,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郎中笑道:「这是大黄,不是让你
吃的。你拿回家去,用这八斤大黄,煮水百斤,放入缸内,等水温适中,便入缸
洗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康熙心想:宫中御医那么多奇方妙药
都不管事,莫非他这不值钱的大黄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见康熙面有疑色,便笑着
说:「阁下请放心,我决不会讹你钱财,这药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
不收。」康熙说:「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谢。」
康熙回到宫中,按郎中所嘱,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顿时觉得
浑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连洗三遍之后,竟然全身不痒,再一细看,身上的
红点子一个也没有了。康熙十分高兴,第四天又微服来到小药铺。郎中一见康熙
面带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于是故意说:「阁下今天是送药钱来的?」康熙说:
「正是。先生,你说要多少钱?」郎中哈哈大笑:「见笑了,那天晚上见你半信
半疑,我才故意说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还是分文不收。我见你气宇非
凡,只想跟你交个朋友罢了,请问,阁下尊姓大名?康熙微微一笑:「学生姓黄,
上海润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字天星,一介书生。」郎中一听高兴地说道:「我叫赵桂堂,也是一个穷书生。
父亲立志让我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谁知天不遂人愿,多次名落孙山,如今只
好在京城开一个小药铺,一面行医,一面攻读,希望有朝一日能来个鱼跃龙门。」
康熙说道:「赵兄,常言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依你高超的医术,我可以力
荐你进宫担任御医,岂不是鱼跃龙门了吗?」赵桂堂笑了笑说:「你错了。我以
为,行医者应为普天下百姓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进皇宫当御医,尽管享尽
荣华富贵,可不能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愿,医有何益?」
康熙一听,不禁说:「赵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请恕我直言,既然
你屡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医道上大展前程?」赵桂堂说:「我也是这么想呀,
只是行医也非易事,我没有这么多的本钱,空有凌云之志,也难有大的发展前程。
老兄,你若日后发了大财,资助我一把,帮我建一座大药堂,也算我没有白给你
看一次病。」康熙一听毫不犹豫地说:「若真要建药堂,叫什么名字好呢?就叫
同仁堂吧,你看这个名字怎么样?」赵桂堂见他当真,便笑着说:「刚才我是一
句玩笑话,你莫当真。再说,建大药堂需一大笔钱,谁知道你何时才能发大财呢?
这是云彩边上的事,远着哩。」康熙说:「眼下不妨试试。」说着从桌子上拿起
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然后说:「赵兄,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
去一趟,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定真能管事。」说完,告辞而去。
赵桂堂看着匆匆离去的黄先生,心想这还是个怪人呢。
第二天,赵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着字条找到内务府衙门,递上字条不一会儿,
就出来一个太监,把赵桂堂领进门内,走过一所院子后,又来到一个大屋子前,
太监打开屋门,朝里一指说:「赵先生,这些够不够你的药钱?」赵桂堂定眼一
瞧,不由大吃一惊,只见满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儿了 。这
时,只听太监说:「 赵先生,万岁爷有旨,你给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
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愿以偿了吧。」
赵桂堂这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并不介意要跟他交个朋友的黄兄,竟是当今
皇上,真后悔当初自己的荒唐,怎么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出来。
果然,没过多久,一座大药铺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
上海润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赵桂堂搬进新居开业典礼之时,怎么也没想到康熙皇帝竟亲自前来祝贺,慌
得赵桂堂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康熙笑着说:「你莫要心慌意乱,你的药钱
我可是还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
从此之后,北京城便有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同仁堂」大药房。
读者的话:看病一定要对症下药,若没有对症下药的话,再好的药亦是无法
帮人治病的,所以不要小看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就像药材一样,一生下来
必有其用处,若能将自己放在 "对" 的地方,定能充份发挥自己的能力,就像故
事中康熙的病,用尽各种珍奇的药草都无法治好,却被便宜易取的大黄给治好来。
在看这篇故事时,很感佩故事中的 赵桂堂医生,当一个人面对能飞黄腾达
的时候必定欢喜不已,但他却想到,若他进宫后,宫中只不过众多医术高超的医
生又多了一个罢了,而天底下的病人却少了他这么一位贤能的医生,若自己的力
很强时,是愿意只为几个人服务赚取高额的金钱,还是愿意为更多的人服务,
却赚少少的薪水…
小爱的人为了自己、家庭…
而大爱的人是为了世人…
一般人实在很难想象自己会选那条路…
而亲爱的妳呢 …会选那个。
好文章推荐您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