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总论_第7章_麻醉
合集下载
外科第七章麻醉ppt课件(1)

复合麻醉:
吸入复合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联合麻醉
全麻-非全麻联合应用 低温麻醉及神经安定镇痛麻醉
15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和 麻醉前用药
16
麻醉前病情评估
麻醉前访视 病情评估
ASA (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分级
蛋白学说:与神经突触通道蛋白上作用靶位结合--使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发生变化
23
全身麻醉的原理
机制
非特异性作用于通道蛋白周围的脂质, 使突触膜的生理特性发生改变,间接影 响整体膜蛋白的功能。
脂质学说:与神经组织脂质可逆性物理-化学结合— 神经细胞 各组分的正常关系发生变化
24
全身麻醉的原理
结果
概念及特征: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 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 科学,从医技转入对病人的诊治。
内涵:提供无痛、肌松及其他所必需的 条件,保障病人术中安全,减少并发症, 术后顺利康复。
8
第二阶段:临床麻醉学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主要内容:
对病人的评估与准备 麻醉技术与实施 专科麻醉处理 危重疑难病例麻醉处理 并发症防治(含术后)
作用原理和分类
竞争性阻滞(competitive neuromuscular block)
非竞争性阻滞( non-competitive neuromuscular block)
接头外和接头前膜作用
36
37
㈢肌肉松弛药
作用原理和分类
竞争性阻滞
肌松药能与接头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相结合,但受 体构型不改变,离子通道不开放,不引起接头后膜 的去极化。且肌松药与受体的Ach结合位点结合后, 阻断Ach进一步与受体结合。
吸入复合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联合麻醉
全麻-非全麻联合应用 低温麻醉及神经安定镇痛麻醉
15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和 麻醉前用药
16
麻醉前病情评估
麻醉前访视 病情评估
ASA (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分级
蛋白学说:与神经突触通道蛋白上作用靶位结合--使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发生变化
23
全身麻醉的原理
机制
非特异性作用于通道蛋白周围的脂质, 使突触膜的生理特性发生改变,间接影 响整体膜蛋白的功能。
脂质学说:与神经组织脂质可逆性物理-化学结合— 神经细胞 各组分的正常关系发生变化
24
全身麻醉的原理
结果
概念及特征: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 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 科学,从医技转入对病人的诊治。
内涵:提供无痛、肌松及其他所必需的 条件,保障病人术中安全,减少并发症, 术后顺利康复。
8
第二阶段:临床麻醉学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主要内容:
对病人的评估与准备 麻醉技术与实施 专科麻醉处理 危重疑难病例麻醉处理 并发症防治(含术后)
作用原理和分类
竞争性阻滞(competitive neuromuscular block)
非竞争性阻滞( non-competitive neuromuscular block)
接头外和接头前膜作用
36
37
㈢肌肉松弛药
作用原理和分类
竞争性阻滞
肌松药能与接头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相结合,但受 体构型不改变,离子通道不开放,不引起接头后膜 的去极化。且肌松药与受体的Ach结合位点结合后, 阻断Ach进一步与受体结合。
外科学总论麻醉

2019/8/20
24
应用肌松药的注意事项
应进行辅助或机控呼吸 应合用镇静、镇痛药,不得单独应用。 严重创伤、烧伤、截瘫、青光眼、颅内高压者禁用司
可林。 吸入麻醉药可增强肌松作用,低温使其作用延长。 有神经-肌肉接头疾患者,禁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组胺释放作用。哮喘、过敏者慎用。
概念
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
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 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丧失反 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2019/8/20
16
一、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体内,产生全身麻醉作 用,称为吸入麻醉。 经呼吸道吸入体内产生全身麻醉的药物称为 吸入麻醉药。
局部麻醉 也称部位麻醉,是指在病人神志清醒
的状态下,局麻药应用于身体局部,使机体某一部分的 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断,运动神经传导保留完整 或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被阻滞状态。
2019/8/20
40
局麻药分类
A、酯类:普鲁卡因、丁卡因,易过敏。 B、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 因,不易过敏。
2019/8/20
药理作用:剂量相关的镇静、催眠、抗焦
虑、抗惊厥、降低肌张力;具有顺行性遗忘作 用。
常用量:0.1-0.4mg/kg。应用广,无明 显禁忌证。常主张小剂量,特别注意对呼吸的 影响。
2019/8/20
22
丙泊酚(propofol)
是一种新型的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苏 醒迅速而完全,持续输注后无蓄积,为其它静 脉麻醉药无法比拟。现应用甚广。主要作用为 镇静、催眠、几乎无镇痛作用。
William T. G. Morton (1819-1868)
外科总论麻醉

整理ppt
全身麻醉
9
羟丁酸钠 ( sodium hydroxybutyrate)
◦ ↓皮层、海马回、边缘系统→类似自然睡眠
◦ 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分泌物增多
依托咪酯 (etomidate)
◦ 抑制网状结构激活系统→催眠
◦ 循环影响轻微、呼吸抑制轻、↓颅内压
◦ 不自主肌肉运动、↓肾上腺类固醇合成
整理ppt
全身麻醉
11
Take a rest!!
整理ppt
12
肌肉松弛药 (neuromuscular
r去el极a化x肌a松n药ts)
◦ 先兴奋后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后膜持续去极化状态;肌颤后 才出现肌松;抗胆碱酯酶↑阻滞
◦ 琥珀胆碱:血浆胆碱酯酶水解;起效迅速
◦ 40%肌痛、高血钾、高眼压
非去极化肌松药
clinical anesthesia
◦ 无痛、安全、肌松、消除不良反应和知晓 ◦ 促进外科手术的发展
麻醉分类
◦ 全身麻醉 ◦ 局部麻醉 ◦ 椎管内麻醉 ◦ 复合麻醉 ◦ 基础麻醉
整理ppt
3
一位战地医生仅用几十秒便锯下一条腿
整理ppt
4
華陀 (Hua-Tou 141-212 AD),史書記載的第一位麻醉醫師,發明"麻沸散",
◦ 诱导迅速、呼吸道无刺激性 ◦ 病人舒适、无污染、操作方便
硫喷妥钠 (thiopental sodium)
◦ 强碱性、超短效、反复应用易蓄积 ◦ 心血管呼吸抑制明显,降低颅内压明显 ◦ 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喉痉挛、支气管痉挛
氯胺酮 (ketamine)
◦ 选择性↓大脑联络径路+丘脑新皮质系统→分离麻醉 ◦ 直接抑制心肌,间接兴奋心血管系统 ◦ 一过性呼吸抑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 增高颅内压、苏醒期兴奋现象、增高眼内压
《外科学》麻醉 ppt课件

ppt课件
41
第三节
七氟烷
肺泡浓度上升快,FA/FI达0.5时所需时间为32秒。 麻醉后清醒迅速,清醒时间成人平均为10分钟。小儿为8.6
分钟。 苏醒过程平稳,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低。但在钠石灰中和
温度升高时可发生分解。 有芬香气味,易被病人接受。用面罩诱导时,呛咳和屏气
的发生率很低。
ppt课件
42
第三节
地氟烷
麻醉性能较弱。 MAC为6.0%-7.25% FA/FI也容易达到平衡。 几乎全部由肺排出,其体内代谢率极低,因而其肝、肾毒
性很低。 循环影响轻,心脏手术或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 恢复快,门诊手术
ppt课件
43
第三节
氟烷
麻醉效能较强,其MAC为0.77%, FA/FI达0.5时所需时间约30分钟。 20%在肝内代谢。 三氟乙酸对肝有一定损害(氟烷性肝炎)。 增加心肌对外源性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易引起心律失常,
ppt课件
26
第三节
常用吸入麻醉药分类
气体吸入麻醉药:在室温和一个大气压下为气
态。一般在高压下以液态形式贮存(氧化亚氮的钢 瓶颜色为灰色),使用时经减压变为气态供吸入麻 醉用。(氧化亚氮)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在室温和一个大气压下
为液态,使用时经过麻醉药挥发罐变为气态供吸入 麻醉用。
蒸发罐
ppt课件
27 第一节
病情为Ⅰ、Ⅱ级者,能较好耐受手术麻醉,风险小;
Ⅲ级者,麻醉和手术耐受能力减弱,风险较大,如术前准备充分,尚可耐受麻醉;
Ⅳ级者,麻醉和手术耐受能力差,风险很大;
Ⅴ级为濒死病人,麻醉和手术都异常危险。
Ⅳ、Ⅴ级者手术麻醉的死亡率显著增高。
ppt课件
手术有大小、麻醉无18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掌握全麻期间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掌握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4、掌握常用局麻药的使用剂量和应用范围,局麻药过敏、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临床表
现、预防和处理;掌握常用的局麻方法。 5、掌握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腔麻醉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6、熟悉癌症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掌握术后镇痛方法。
麻醉(Anesthesia) —— 运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人体局部或 全身暂时失去感觉
镇痛(Analgesia) —— 运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减轻或 消除疼痛
麻醉学(Anesthesiology) —— 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 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科学
临床麻醉
急救医学
麻醉学
重症监测治疗
诱导
4-6(iv)
1-2(iv),510(im)
1.5-2(iv)
0.3-0.4(iv)
1 min
30-60s,58min
30-40s
30s
15-20min
10-15min
4-5min
3-5min
喉痉挛强碱性
颅压、眼压↑幻觉, 循环、呼吸抑制 肌震颤(43%),
恶梦
强,局部刺激
抑制皮质功能
3.4
16-18
应减量。抗胆碱药以东莨菪碱为宜;
(5)一般状况差、年老体弱、恶病质和甲低者术前用药应减量。 (6)年轻体壮或甲亢患者,术前用药应增加,甲亢或发热患者禁用抗胆碱药。 (7)术前用药一般于术前30-60分钟肌注,术前一天晚上睡前口服镇静催眠药。
(三)、常用药物
(1)安定镇静药: 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及抗惊厥作用,对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地西泮:5-10mg肌注。 咪达唑仑:肌注0.4-0.08mg/kg。
Ⅰ
体格健康,发育良好,器官功 能正常
0.060.08
Ⅱ
除外科疾病外,有轻度并存病, 0.27-
功能代偿
0.4
Ⅲ
并存病较重,体力活动受限, 尚能应付日常活动
1.824.3
Ⅳ
并存病严重,丧失日常活动能 力,面临生命威胁
7.8023.0
Ⅴ
无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 24小时的濒死病人
9.450.7
一)、纠正或改变病理生理状况: 贫血(使血红蛋白达到80g/L以上。使血清白蛋白达到30g/L以上) 、容量不足、脱水、
肌松药
ED95(mg/kg)
气管插管
药量(mg/kg) 起效(min)
T25%恢复 T95%恢复
琥铂胆碱 0.5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
6-12
12-15
阿曲库铵 0.2
0.3-0.4
2-3
40-50
50-70
哌库溴铵 0.045
0.08
2-3
90-120
120-150
维库溴铵 0.04
0.08-0.1
2-3
2) 气体吸入麻醉药: 氧化亚氮、乙烯、环丙烷。
是指在一定大气压和温度条件下,麻醉药分压在两相中达到平衡时的麻醉药浓度比。 油/气分配系数的大小则反应吸入麻醉药的强度大小。 血/气分配系数则反应吸入麻醉药可控性的好坏。
gas
Cb λ=
Cg
blood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4、咪达唑仑 (midazolam):
唯一的水溶性苯二氮卓类药物,起效快,半衰期短。
药理作用:剂量相关的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降低肌张力;具有顺行性遗忘作用 。
常用量:0.1-0.4mg/kg。应用广,无明显禁忌证。常主张小剂量,特别注意对呼吸的影 响。
5、丙泊酚(propofol)
是一种新型的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苏醒迅速而完全,持续输注后无蓄积,为其它 静脉麻醉药无法比拟。现应用甚广。主要作用为镇静、催眠、几乎无镇痛作用。
四)、麻醉设备、用具及药品的准备 全能麻醉机
麻醉车
三、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1、镇静:安定,苯巴比妥,咪达唑仑 2、提高病人的痛阈和镇痛:吗啡,度冷丁 3、抑制腺体分泌:抗胆碱药如阿托品、东莨菪碱 4、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阿托品
(二)、药物选择:
(1)全麻病人:镇静药、镇痛药+抗胆碱药。 (2)椎管内麻醉:镇静药+抗胆碱药。 (3)准备选用异丙酚或硫喷妥钠全麻者应使用足量的阿托品。 (4)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人的镇静药用量可适当增加。心瓣膜病、心功较差的患者麻醉前用药
1、硫喷妥钠(sodium pentothal) 超短效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 作用机制: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影响突触传导,抑制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 麻醉诱导:(5mg/kg) 麻醉维持:每次50-100mg、少用。 抗惊厥: 脑保护:30-40mg。
2、氯胺酮(ketamine):是唯一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作用的静脉麻醉药。
45-60
60-80
罗库溴铵 0.3
0.6
1.5
23-75
60-70
应进行辅助或机控呼吸 应合用镇静、镇痛药,不得单独应用。 严重创伤、烧伤、截瘫、青光眼、颅内高压者禁用司可林。 吸入麻醉药可增强肌松作用,低温使其作用延长。 有神经-肌肉接头疾患者,禁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组胺释放作用。哮喘、过敏者慎用。
外科学总论_第7章_麻醉
奖学金申请
姓 名: 周琳琳 科 室: 麻醉学 导 师: 张 锦
第一节 绪论 ( Introduction )
—— 基本概念 ——
目的要求
1、掌握麻醉前准备、麻醉前用药、麻醉期生理变化监测和麻醉后管理。 2、掌握麻醉的分类,了解全麻的基本理论和常用全麻药的药理学特性;熟悉全麻的常用
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心 衰; 肺部感染(停止吸烟至少两周,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3-5天); 高血压(SBP<180mmHg,DBP<100mmHg较安全); 糖尿病(不高于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等。
二)、心理方面的准备: 术前访视,请心理学专家会诊
三)、胃肠道的准备: 成人禁食8-12h,禁饮4h;小儿禁食4-8h,禁水 2-3h。急诊手术按饱胃处理。
全身麻醉:吸入全麻、静脉全麻 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
区域阻滞、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 复合麻醉 基础麻醉
一、麻醉前的病情评估:
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分级 与手术风险的关系。
分 级
标准
死亡率 (%)
硫喷妥钠
氯胺酮
普鲁泊福 (异丙酚、丙泊酚
)
依托咪酯
催眠
抑制轻,镇痛强 催眠,无镇痛
催眠
心肌抑制(++)血 抑制(+)BP↑,心
管扩张
率↑,血管阻力↑
抑制,痉挛
抑制→暂停,解 痉
抑制 (+++),BP↓,HR ↓,血管扩张
抑制(+),轻度扩 张
抑制→暂停
无抑制
诱导
诱导,维持,基 础麻醉
诱导,维持,短 小手术
(2).非去极化肌松药 竞争性拮抗:占据突触后膜受体;神经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Ach不减少;肌松前无震颤; 抗胆碱酯酶药↓阻滞 阿曲库铵:无解迷走、轻度组胺释放、霍夫曼降解、小部分被胆碱酯酶降解,适于严重肝
肾功能障碍病人 泮库溴铵:中度兴奋心血管、解迷走,无组胺释放,经肾排泄,部分经胆汁排泄
维库溴铵:无心血管兴奋作用,肝脏代谢,肾脏对药物排泄影响不大 9
指在一个大气压下,某种吸入麻醉药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一半的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 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MAC 是吸入麻醉药比较的效价指标。
不同吸入麻醉药在不同组织中的溶解度即分配系数
乙醚 氟烷 甲氧氟烷 安氟烷 异氟烷 七氟烷 地氟烷 氧化亚氮
MAC (%) 1.92 0.77
血/气
(四)、 麻醉性镇痛药
吗啡(morphine): 镇静、镇痛;呼吸抑制、欣快感。5-10mg皮下或肌内注射。
Crawford W. Long 家庭医师在美国Jefferson, Georgia为James M. Venable 吸入乙醚切除 颈部的包块,但当时没有发表。
Ether Day: 1846, 10, 16
William T. G. Morton (1819-1868)
吸入麻醉药的使用被公认为是现代麻醉学的开端, 迄今162年
30-60
10-20
11.6
1-2
0.5-1.5
2-5
1.肌松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1)去极化肌松药 特点:a.使突触后膜呈持续去极化状态;
b.首次用药在肌松出现前,有肌纤维成串收缩,是肌纤维不协调收缩的结果; c.胆碱酯酶抑制剂不能拮抗其效果
d.反复用药有脱敏感现象(Ⅱ相阻滞) 代表药:琥珀胆碱(succinylcholine,scoline) ★(案例—美国护士杀婴儿案)
(三)、常用药物 (2)催眠药:
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苯巴比妥:肌注0.1-0.2g
(三)、常用药物
(3)镇痛药: 具有镇痛及镇静作用,与全麻药有协同作,减少麻醉药用量。椎管内麻醉时作为辅助用药 ,能减轻内脏牵拉反应。 吗啡:肌注0.1mg/kg; 度冷定(哌替定):肌 注1mg/kg
(三)、常用药物
一、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Inhaled anesthesia: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体内,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称为吸入麻醉。 Inhaled anesthetics:经呼吸道吸入体内产生全身麻醉的药物称为吸入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分类(Classification)
现、预防和处理;掌握常用的局麻方法。 5、掌握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腔麻醉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6、熟悉癌症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掌握术后镇痛方法。
麻醉(Anesthesia) —— 运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人体局部或 全身暂时失去感觉
镇痛(Analgesia) —— 运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减轻或 消除疼痛
麻醉学(Anesthesiology) —— 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 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科学
临床麻醉
急救医学
麻醉学
重症监测治疗
诱导
4-6(iv)
1-2(iv),510(im)
1.5-2(iv)
0.3-0.4(iv)
1 min
30-60s,58min
30-40s
30s
15-20min
10-15min
4-5min
3-5min
喉痉挛强碱性
颅压、眼压↑幻觉, 循环、呼吸抑制 肌震颤(43%),
恶梦
强,局部刺激
抑制皮质功能
3.4
16-18
应减量。抗胆碱药以东莨菪碱为宜;
(5)一般状况差、年老体弱、恶病质和甲低者术前用药应减量。 (6)年轻体壮或甲亢患者,术前用药应增加,甲亢或发热患者禁用抗胆碱药。 (7)术前用药一般于术前30-60分钟肌注,术前一天晚上睡前口服镇静催眠药。
(三)、常用药物
(1)安定镇静药: 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及抗惊厥作用,对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地西泮:5-10mg肌注。 咪达唑仑:肌注0.4-0.08mg/kg。
Ⅰ
体格健康,发育良好,器官功 能正常
0.060.08
Ⅱ
除外科疾病外,有轻度并存病, 0.27-
功能代偿
0.4
Ⅲ
并存病较重,体力活动受限, 尚能应付日常活动
1.824.3
Ⅳ
并存病严重,丧失日常活动能 力,面临生命威胁
7.8023.0
Ⅴ
无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 24小时的濒死病人
9.450.7
一)、纠正或改变病理生理状况: 贫血(使血红蛋白达到80g/L以上。使血清白蛋白达到30g/L以上) 、容量不足、脱水、
肌松药
ED95(mg/kg)
气管插管
药量(mg/kg) 起效(min)
T25%恢复 T95%恢复
琥铂胆碱 0.5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
6-12
12-15
阿曲库铵 0.2
0.3-0.4
2-3
40-50
50-70
哌库溴铵 0.045
0.08
2-3
90-120
120-150
维库溴铵 0.04
0.08-0.1
2-3
2) 气体吸入麻醉药: 氧化亚氮、乙烯、环丙烷。
是指在一定大气压和温度条件下,麻醉药分压在两相中达到平衡时的麻醉药浓度比。 油/气分配系数的大小则反应吸入麻醉药的强度大小。 血/气分配系数则反应吸入麻醉药可控性的好坏。
gas
Cb λ=
Cg
blood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4、咪达唑仑 (midazolam):
唯一的水溶性苯二氮卓类药物,起效快,半衰期短。
药理作用:剂量相关的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降低肌张力;具有顺行性遗忘作用 。
常用量:0.1-0.4mg/kg。应用广,无明显禁忌证。常主张小剂量,特别注意对呼吸的影 响。
5、丙泊酚(propofol)
是一种新型的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苏醒迅速而完全,持续输注后无蓄积,为其它 静脉麻醉药无法比拟。现应用甚广。主要作用为镇静、催眠、几乎无镇痛作用。
四)、麻醉设备、用具及药品的准备 全能麻醉机
麻醉车
三、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1、镇静:安定,苯巴比妥,咪达唑仑 2、提高病人的痛阈和镇痛:吗啡,度冷丁 3、抑制腺体分泌:抗胆碱药如阿托品、东莨菪碱 4、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阿托品
(二)、药物选择:
(1)全麻病人:镇静药、镇痛药+抗胆碱药。 (2)椎管内麻醉:镇静药+抗胆碱药。 (3)准备选用异丙酚或硫喷妥钠全麻者应使用足量的阿托品。 (4)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人的镇静药用量可适当增加。心瓣膜病、心功较差的患者麻醉前用药
1、硫喷妥钠(sodium pentothal) 超短效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 作用机制: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影响突触传导,抑制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 麻醉诱导:(5mg/kg) 麻醉维持:每次50-100mg、少用。 抗惊厥: 脑保护:30-40mg。
2、氯胺酮(ketamine):是唯一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作用的静脉麻醉药。
45-60
60-80
罗库溴铵 0.3
0.6
1.5
23-75
60-70
应进行辅助或机控呼吸 应合用镇静、镇痛药,不得单独应用。 严重创伤、烧伤、截瘫、青光眼、颅内高压者禁用司可林。 吸入麻醉药可增强肌松作用,低温使其作用延长。 有神经-肌肉接头疾患者,禁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组胺释放作用。哮喘、过敏者慎用。
外科学总论_第7章_麻醉
奖学金申请
姓 名: 周琳琳 科 室: 麻醉学 导 师: 张 锦
第一节 绪论 ( Introduction )
—— 基本概念 ——
目的要求
1、掌握麻醉前准备、麻醉前用药、麻醉期生理变化监测和麻醉后管理。 2、掌握麻醉的分类,了解全麻的基本理论和常用全麻药的药理学特性;熟悉全麻的常用
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心 衰; 肺部感染(停止吸烟至少两周,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3-5天); 高血压(SBP<180mmHg,DBP<100mmHg较安全); 糖尿病(不高于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等。
二)、心理方面的准备: 术前访视,请心理学专家会诊
三)、胃肠道的准备: 成人禁食8-12h,禁饮4h;小儿禁食4-8h,禁水 2-3h。急诊手术按饱胃处理。
全身麻醉:吸入全麻、静脉全麻 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
区域阻滞、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 复合麻醉 基础麻醉
一、麻醉前的病情评估:
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分级 与手术风险的关系。
分 级
标准
死亡率 (%)
硫喷妥钠
氯胺酮
普鲁泊福 (异丙酚、丙泊酚
)
依托咪酯
催眠
抑制轻,镇痛强 催眠,无镇痛
催眠
心肌抑制(++)血 抑制(+)BP↑,心
管扩张
率↑,血管阻力↑
抑制,痉挛
抑制→暂停,解 痉
抑制 (+++),BP↓,HR ↓,血管扩张
抑制(+),轻度扩 张
抑制→暂停
无抑制
诱导
诱导,维持,基 础麻醉
诱导,维持,短 小手术
(2).非去极化肌松药 竞争性拮抗:占据突触后膜受体;神经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Ach不减少;肌松前无震颤; 抗胆碱酯酶药↓阻滞 阿曲库铵:无解迷走、轻度组胺释放、霍夫曼降解、小部分被胆碱酯酶降解,适于严重肝
肾功能障碍病人 泮库溴铵:中度兴奋心血管、解迷走,无组胺释放,经肾排泄,部分经胆汁排泄
维库溴铵:无心血管兴奋作用,肝脏代谢,肾脏对药物排泄影响不大 9
指在一个大气压下,某种吸入麻醉药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一半的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 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MAC 是吸入麻醉药比较的效价指标。
不同吸入麻醉药在不同组织中的溶解度即分配系数
乙醚 氟烷 甲氧氟烷 安氟烷 异氟烷 七氟烷 地氟烷 氧化亚氮
MAC (%) 1.92 0.77
血/气
(四)、 麻醉性镇痛药
吗啡(morphine): 镇静、镇痛;呼吸抑制、欣快感。5-10mg皮下或肌内注射。
Crawford W. Long 家庭医师在美国Jefferson, Georgia为James M. Venable 吸入乙醚切除 颈部的包块,但当时没有发表。
Ether Day: 1846, 10, 16
William T. G. Morton (1819-1868)
吸入麻醉药的使用被公认为是现代麻醉学的开端, 迄今162年
30-60
10-20
11.6
1-2
0.5-1.5
2-5
1.肌松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1)去极化肌松药 特点:a.使突触后膜呈持续去极化状态;
b.首次用药在肌松出现前,有肌纤维成串收缩,是肌纤维不协调收缩的结果; c.胆碱酯酶抑制剂不能拮抗其效果
d.反复用药有脱敏感现象(Ⅱ相阻滞) 代表药:琥珀胆碱(succinylcholine,scoline) ★(案例—美国护士杀婴儿案)
(三)、常用药物 (2)催眠药:
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苯巴比妥:肌注0.1-0.2g
(三)、常用药物
(3)镇痛药: 具有镇痛及镇静作用,与全麻药有协同作,减少麻醉药用量。椎管内麻醉时作为辅助用药 ,能减轻内脏牵拉反应。 吗啡:肌注0.1mg/kg; 度冷定(哌替定):肌 注1mg/kg
(三)、常用药物
一、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Inhaled anesthesia: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体内,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称为吸入麻醉。 Inhaled anesthetics:经呼吸道吸入体内产生全身麻醉的药物称为吸入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分类(Class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