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止血法

合集下载

27例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体会

27例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体会
的患者进行 2 4 h动态心电 图检 查 , 并结合 患者的 日常生活起居、 晕厥发 生的 时间进 行 总结分析 。结果 5 6例 中 2 6例( 4 6 . 4 %) 出现严 重心律 失常 , 检查 时出现 晕厥发作 1 3例和 1 例猝死 ; 其中 l 1 例( 1 9 . 6 %) 晕厥 发作和 1 例( 1 . 7 %) 猝 死与 严重心律 失常有 关, 有 2例 晕
控制 出血 的患者 。
是近年来 国内外开展 内镜下 止血 的有效方 法 。止血 机制是 一种 物理性机械方法 , 采用软硬适 中的特殊金 属小 夹子 , 对 出血 部位 直接 进行 结 扎 , 缝合, 止 血 。此 法不 引 起组 织 的凝 固, 变性, 坏 死, 不影响病 灶 的修 复 , 只要 止 血夹 与 出血 病 灶 接触 角 度 调整 好, 准确夹闭 出血 血 管 , 截 断 出血 血 管 的血 流 , 即能 确保 止 血 。
在1 —2 周后金属 止血 夹 自行 脱落与 粪便相 混排 出体外 , 不会 影 响病灶 的修 复 , 对 肠 道 无 任何 损 伤 , 是 一种 治 疗方 便 , 安全 , 快 捷, 并发症少 , 成功率高 , 疗效确切 , 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 1 ] 苌新明, 主编. 消化 内科手册 . 北京 : 科 学出版社, 2 0 0 8 : 2 7 5 . [ 2 ] 王永克. 消化 内 镜 治疗学. 西安: 陕西科技 出版社 , 1 9 9 8 : 2 1 —2 6 .
洒法 , 注射硬化 剂法 , 电凝法 , 激光 凝 固法 , 氩气 刀法及 止血 夹法
[ 中图分 类号] R 5 7 3 . 2
[ 文章编 号] 1 0 0 5 —0 0 1 9 { 2 0 1 3 } 0 1 —0 0 6 4— 0 1 紧止血夹 , 套 锁止血灶 , 进行夹闭, 然 后将 置放 器脱 离止 血 夹退 出。一般先夹 活动出血点 , 然后 再夹两边 出血 灶 , 夹 子钳 夹 的数

一次性使用内窥镜用注射针介绍

一次性使用内窥镜用注射针介绍

填 塞
血 管 收 缩
肾 上 腺 素
硬 化
组 织 脱 水
高浓 度葡 萄糖 酒精
组 织 胶
硬 化 剂
内镜下组织分离
内镜下组织分离
粘膜切除术
扁平息肉切除术
粘膜剥离术
注射肾上腺素、 生理盐水、美 兰液等使底部 隆起再电切
注射肾上腺素、 生理盐水、美 兰液等使底部 隆起再电切
注射生理盐水
易斯因TM 注射针
北京中科盛康科技有限公司
易斯因----消化内镜下注射的好伙伴
一次性使用内窥镜用注射针产品介绍
T M
内镜下注射有哪些 内镜下注射
按组织分 按部位分
粘膜下 注射
组织表 面喷洒
血管内 注射
按 目 的 分
上消化 道
下消化 道
组织分离
清晰视野
止血
内镜下消化道出血治疗
消化道出血治疗
非静脉曲张出血
静脉曲张出血
1 2 5 6 7
3
8 4
易斯因 套注射针主 要由:1盖 帽, 2拉杆, 3手柄,4 接头, 5针 尖,6导向 器等组成, 根据注射的 液体和部位, 选择不同的 规格型号。 产品整体无 菌供应
易斯因TM 注射针
规格参数: 外管鞘直径 <2.4mm 外管鞘长度≥195mm 针尖长度:4、5、6mm 针:22G、19G 针尖锐度:15º 、17º 外管鞘前端:圆弧形金 属导向器,有效控制针 尖导向,针刺动作时防 止针刺过深或管鞘跟进 造成意外情况发生。
使用易斯因
准备: 1. 将注射针从包装袋 中取出。 2. 前推并收回拉杆, 检查针头能否正常伸 展。 3. 拉回拉杆,将针头 完全收回管鞘内。
使用易斯因

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在顽固性鼻出血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在顽固性鼻出血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在顽固性鼻出血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发表时间:2015-04-09T15:08:56.0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3期供稿作者:施建艳蔡婷婷[导读] 明确出血点之后,在内镜下用双极电凝对出血点进行止血。

术后常规给予止血药物和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避免发生感染。

施建艳蔡婷婷(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 224300)【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在顽固性鼻出血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10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组)和对照组(常规填塞止血组)两组,每组50例。

治疗后观察两组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方面,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较常规填塞止血效果更好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内镜下双极电凝顽固性鼻出血效果【中图分类号】R76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198-02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性疾病引起[1]。

为了观察内镜下双极电凝在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方面的效果,我院医生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

本文就我院医生在此方面进行研究得到的心得体会做出相关探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10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组)和对照组(常规填塞止血组)两组,每组50例。

入选患者经检查确诊为顽固性鼻出血,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为不适宜行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者、有血液疾病史者。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4.5±1.3)岁,平均体重(60.1±0.3)kg,平均出血量为(500.9±16.7)ml;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5.6±1.1)岁,平均体重(60.9±0.4)kg,平均出血量为(500.4±17.9)ml。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配合及护理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配合及护理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配合及护理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配合方法及护理。

方法内镜下对91例上消化道出血行局部注射、钛夹止血、APC止血或几种方法联合应用止血,给予密切的配合及护理。

结果成功止血89例,有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良好的医护配合,精心的护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的技术是内镜下成功止血的保证标签: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配合;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为5%—12%。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止血效果明显,速度快,可减轻病人痛苦、缩减住院时间和费用。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镜下止血,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配合及護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配合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1例,男性67例,女性24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9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8例,食道静脉曲张出10例,贲门撕裂出血8例,息肉切除后迟发性出血15例,症状多为呕血或黑便,生命体征平稳,均在内镜下止血治疗。

1.2器械准备奥林巴斯260电子胃镜、奥林巴斯注射针、ERBE高频电刀、奥林巴斯止血夹、钛夹推送器、电热钳、8%去甲肾冰盐水、一次性注射器、盐酸肾上腺素、氩气导管,各种物品摆放合理,利于操作。

1.3配合方法:使用奥林巴斯260电子胃镜常规进镜,先用生理盐水反复冲吸,充分暴露创面,找到出血部位,明确诊断后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止血:1.3.1局部注射法:将抽有1m盐酸肾上腺素+9ml生理盐水混合液的注射器连接奥林巴斯注射针,沿活检孔道伸出胃镜前端,对准出血灶中央及周围后伸出针尖,选择2—4个点注射,每个点的注射量为0.5~2ml,直到肌体中的出血点显苍白、肿大现象,注射完一定要先把针尖收回导管内方可退出注射针,否则,针尖会将胃镜管道内壁刺破。

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法在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中的应用

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法在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中的应用

f ] 周建元 , 1 赵隆队 , 钟德和 , 等.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关节脱位及
锁 骨 远 端 骨 折 [ ] 中华 手 外 科 杂 志 ,07,3 6 :7 . J. 20 2 ( ) 36
[ ] Hiki , i ii , yoe ,t 1Sria t a n o u . 2 n k aT Rs ne J H v nnP e a.ug l r t t f n l t mi c e me
患者 。
[ ] 郑熔昭 , 8 罗进 , 蒙显章. 骨钩钢板 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 关 锁
节脱位[]广西 医学 ,093 ( )76 76 J. 20 ,15 : — 0 . 0
( 收稿 日期 : 1 - - 修回 日期: 1- - ) 2 0 32 0 0 0 2 0 4 0 0 0 3
肩关节疼痛 、 氏针滑移 或张力带 钢丝 断裂 , 出现 克 氏针 克 l例

wr adcai lr o kpa iao [ ] A t O to cn ,0 2, i n l c a o lt xt n J . ca r pSad 20 e vu h ef i h
7 ( )5 5 . 3 1 :O一 3
能恢复 , 术后制动时 间过长 , 患者 因惧怕疼 痛拒绝 活动而导致
创伤性关节炎 , 因此早期锻炼时机 的把握显得 尤为重要 , 临床 医师应耐心指导患者早期功 能锻炼 。能早期进 行功 能锻炼是
[ ] R ei P, up yWM. 4 ud T M rh 骨折治疗 A O原则 [ . M] 王满宜、 杨庆铭 , 译. 北京 : 华夏 出版社 ,03:6 . 20 2 2

6 3. 8
带钢丝治疗锁骨远端 骨折及 肩锁关 节脱 位 固定牢 固 , 肩锁关 节功能恢复 良好 , 疗效满意 , 可选择使 用。锁骨钩 钢板稳定 均

中药止血方内镜下喷洒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效果分析

中药止血方内镜下喷洒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效果分析

肺癌属于“肺积”的范畴。

晚期NSCLC患者的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痰湿壅肺。

痰液分泌增加,痰凝于肺部,加之湿蕴形成,影响肺的正常功能,最终诱发肺癌。

2)肺热阴虚。

阴阳失调,阴气亏虚,热郁结于肺,最终诱发肺癌。

3)肺脾肾虚。

肺、脾、肾亏虚,肺气郁闭,脏腑功能失调,最终诱发肺癌。

4)血瘀热毒。

毒邪侵袭,血气运行受阻,血瘀不畅,加之毒邪的侵袭作用,引发肺部病变,诱发肺癌。

中医主张运用辨证施治原则治疗该病[5]。

为了观察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笔者对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2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结合组患者病情的总缓解率(92.31%)高于化疗组患者病情的总缓解率(73.08%),P<0.05。

治疗12周后,结合组患者生存质量的评分〔(82.06±6.04)分〕高于化疗组患者生存质量的评分〔(77.49±6.25)分〕,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

综上所述,对晚期NSCLC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1] 慈雪萍,孙庆明,董皖辉.自拟扶肺解毒方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20,48(9):42-45. [2] 尤海玲,陈源,冯高飞.健脾润肺解毒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3):212-213. [3] 王玉.加味泽漆汤联合NP方案治疗肺郁痰瘀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观察[D].太原:山西中医药大学,2020. [4] 谷志彬,刘玲莉.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9):13-15,19.[5] 王晓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64-165.中药止血方内镜下喷洒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效果分析韦玉仙(灵山县中医医院,广西 钦州 535400)[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对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进行中药止血方内镜下喷洒治疗的效果。

内镜下两种治疗方法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分析

内镜下两种治疗方法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分析

助于及早发现吻合口瘘。

传统手术中胸腔引流管只放置1根, 对吻合口胸腔瘘只能起到预警作用, 但是如果没有出现吻合口纵隔瘘, 则无法达到预警效果。

放置纵隔引流管后只要患者发生吻合口瘘, 则会有食物茶渣、脓液从纵隔引流管中流出来, 即可对病情做出诊断。

如果放置胸腔引流管后, 患者出现纵隔瘘, 则需要与肺部感染相鉴别[11]。

纵隔引流管管身相对较细, 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留置时间较长, 术中放置在纵隔床部位, 有助于术后对引流液的性状进行动态监测, 一旦出现引流液性状异常, 则予以亚甲蓝, 即可确定是否发生吻合口瘘, 明显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为患者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并赢得了宝贵时间[12]。

纵隔引流管具有高效、通畅等优点, 是吻合口瘘愈合的关键以及基本条件, 放置引流管之后, 引流通畅, 明显减少了占位效应, 减轻了胃部症状, 促进胃排空, 有效降低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 避免心、肺器官受到严重干扰。

放置纵隔引流管, 明显减轻了纵隔中结构的压迫, 促使心脏舒张、收缩自如, 减轻了缺氧、缺血症状, 降低了心、肺并发症发生率, 提升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放置纵隔引流管明显减轻了对心脏迷走神经的刺激性, 降低了心肌组织的不均一性, 避免触发激动、折返运动, 应激性明显降低, 避免心律失常。

综上所述, 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纵隔引流管, 吻合口瘘确诊时间、住院时间较短, 心脏、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沈毅, 庄翔, 肖平, 等. 纵隔引流管在防治经右胸上腹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中的临床应用.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5, 28(3):144-147.[2] 林存红. 左胸径路食管癌术中留置右胸管术后防反流引流的临床意义. 中国医学创新, 2017, 14(28):10-14.[3] 张智光, 任民, 胡芸海, 等. 纵隔引流管在诊治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中的临床价值. 黑龙江医药, 2017, 30(2):388-390.[4] 熊克品. 纵隔引流管防治食管癌切除术术后吻合口瘘、心肺并发症的价值研究. 中国急救医学, 2015, 35(s2):186-187.[5] 程飞, 何玉华, 刘术尧, 等. 纵隔置管引流在胃食管胸内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7):1063-1064.[6] 乔飞. 纵隔引流管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9):82-83.[7] 沙纪名, 石开虎, 吴君旭, 等. 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中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联合纵隔引流管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 2015, 55(39):56-58.[8] 马跃峰, 邢鑫, 孔冉冉, 等. 纵隔留置引流管对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 疑难病杂志, 2017, 16(12):1248-1251.[9] 徐建康, 田文泽, 陈其友, 等. 预防性引流在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应用. 江苏医药, 2017, 43(4):250-252.[10] 王志强, 罗俊辉. 胸腹腔镜食管癌手术后单根纵隔引流管的可行性临床研究.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8(1):71-73.[11] 晁栋, 李明, 李庆新, 等. 纵隔引流治疗微创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瘘3例报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 15(1):92-94.[12] 史博, 杨光, 平勇, 等. 经鼻瘘腔内置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纵隔瘘6例.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7, 26(3):250-252.[收稿日期:2018-11-21]内镜下两种治疗方法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分析何瑞华 吴际 李艳 李锐清 罗颖亮【摘要】 目的 为了提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止血效果, 分析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硬化剂、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

内镜下止血夹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内镜下止血夹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内镜下止血夹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作者:王红任雅芳常颖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1期【摘要】目的:内镜下止血夹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的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选取近2年来于我院消化内科应用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40例进行Forrest分型后再作进一步分析。

结果:本组52例患者共使用止血夹130枚,平均每人2.5枚,首次止血即达到100.O%的止血率,其中49例为仅使用止血夹治疗,3例配合药物治疗,未有需行外科手术治疗者。

本组所有患者均起到了及时止血,预防穿孔的目的,未发现止血夹带来的相关不良反应。

结论:内镜下止血夹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有确切的疗效。

【关键词】内镜;止血夹;消化道出血;应用【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61-02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症状,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且大量出血可致休克,故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值得临床重视。

近年来,内镜治疗已逐渐成为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包括局部药物喷洒止血法、局部注射药物止血法、温热止血法在内的诸多治疗方法存在再出血率高、有穿孔风险等问题。

而有报道指出止血夹止血法具有创伤小,止血率高,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已成为内镜下消化道出血治疗的重要手段。

现为探讨内镜下止血夹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治疗效果,选取近2年来于我院消化内科应用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患者52例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 月至2012年6 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应用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肝功能正常、血小板数量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所有患者均证实有活动性出血病灶,出血或渗血;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治疗;52例患者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25~81岁,平均55岁左右;上消化道出血38例,下消化道出血14例;按病因划分,有4例残胃吻合口溃疡出血,有32例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其余16切除息肉所致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禁忌症
• 患者心肺功能严重衰竭不能接受内镜检 查或神志不清不能配合检查者
术前准备
器械准备 药物准备 病人准备
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局部治疗
内镜下局部喷洒止血剂 常用药物: 8%冰去甲肾上腺素溶液 用量(20-40ml/次) 疑血酶 浓度(1000-2000单位/30-50ml) 孟氏液 以5%-10%为宜,每次喷洒量3-5ml, 喷洒后可见鲜血颜色变黑,黏膜稍苍白,出血 停止,用于溃疡边缘出血。
内镜下止血法
概述
• 消化道出血以十二指肠屈氏韧带为界分 上消化道出血及下消化道出血,出血量 大时常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及死亡。
消化道出血的内镜诊断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内镜检查 选择性动脉造影 放射性核素显象
消化道出血内镜下局部治疗的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 各种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均可采用内镜 下治疗止血
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局部治疗
内镜下局部注射止血 常用药物 : 硬化剂 (5﹪ 鱼肝油酸钠 、 1﹪ 乙氧硬化醇等) 血管收缩剂
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局部治疗
加热疑固止血(对非曲张静脉) 通过局部加热,使出血血管封闭或 使其闭合,该方法对小动脉出血比较有 效,而对中
止血内镜下夹子止血法 对动脉性出血效果好。
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局部治疗
套扎术、组织粘合剂 对曲张静脉效果较好。 组织黏合剂可以迅速形成血管硬块,对 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效果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