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的中医治疗方法—脾肾两虚型

合集下载

补肾健脾方治疗脾肾两虚型崩漏的临床观察

补肾健脾方治疗脾肾两虚型崩漏的临床观察

补肾健脾方治疗脾肾两虚型崩漏的临床观察
叶艳阳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2(031)004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治疗脾肾两虚型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崩漏患
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补肾健脾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养血饮口服液治疗.结果:治疗组近期止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月
经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健脾方治疗崩漏临床
疗效确切.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叶艳阳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中医妇科,5162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12
【相关文献】
1.“脾肾相关”机理探讨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症大鼠外周血中OPG、RANKL、VIP、MTL、 GAS含量的影响
2.张良英教授止崩Ⅰ号治疗脾肾两虚型崩漏止血疗效观察
3.自拟扶芳黄芪汤治疗脾肾两虚型崩漏80例
4.自拟扶芳黄芪汤治疗脾肾两虚型崩漏80例
5.补肾健脾方治疗脾肾两虚型遗尿症患儿64例临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崩漏中医试题及答案

崩漏中医试题及答案

崩漏中医试题及答案1. 崩漏的定义是什么?答案: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

2. 崩漏的常见中医病因有哪些?答案:崩漏的常见中医病因包括血热、血瘀、脾虚、肾虚等。

3. 崩漏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哪些?答案:崩漏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血热型、血瘀型、脾虚型、肾虚型等。

4. 血热型崩漏的症状特点是什么?答案:血热型崩漏的症状特点包括出血量多、色鲜红、质稠、伴有口干、烦躁、小便黄、大便干等症状。

5. 血瘀型崩漏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答案:血瘀型崩漏的临床表现包括出血量多、色暗红或紫、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等。

6. 脾虚型崩漏的诊断依据是什么?答案:脾虚型崩漏的诊断依据包括出血量多、色淡红、质稀薄、伴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状。

7. 肾虚型崩漏的主要症状有哪些?答案:肾虚型崩漏的主要症状包括出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舌淡、脉细弱等。

8. 崩漏的中医治疗原则是什么?答案:崩漏的中医治疗原则是辨证论治,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分别采取清热、活血、健脾、补肾等治疗方法。

9. 血热型崩漏的常用中药方剂有哪些?答案:血热型崩漏的常用中药方剂包括清经散、凉血地黄汤、四物汤加味等。

10. 血瘀型崩漏的中医治疗方药是什么?答案:血瘀型崩漏的中医治疗方药包括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失笑散等。

11. 脾虚型崩漏的中医治疗方药有哪些?答案:脾虚型崩漏的中医治疗方药包括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八珍汤等。

12. 肾虚型崩漏的中医治疗方药是什么?答案:肾虚型崩漏的中医治疗方药包括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等。

13. 崩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事项?答案:崩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保持饮食均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保持个人卫生等。

14. 崩漏患者如何进行饮食调理?答案:崩漏患者应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饮食调理,如血热型可食用清热凉血的食物,脾虚型可食用健脾益气的食物,肾虚型可食用补肾固精的食物。

隐白穴艾灸合归脾汤加减治疗脾虚型崩漏的疗效观察

隐白穴艾灸合归脾汤加减治疗脾虚型崩漏的疗效观察

隐白穴艾灸合归脾汤加减治疗脾虚型崩漏的疗效观察2滦平县中医院河北滦平068250【摘要】目的:探究脾虚型崩漏治疗中隐白穴艾灸合归脾汤加减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脾虚型崩漏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中药组(100例,归脾汤加减治疗)与针药组(100例,隐白穴艾灸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止血效果、治疗效果、症状积分、复发情况。

结果:针药组止血总有效率96.00%,高于中药组88.00%(P<0.05);治疗优良率95.00%,高于中药组84.00%(P<0.05);治疗后症状积分(5.08±1.95)分,低于中药组(7.54±2.33)分(P<0.05);随访3个月复发率2.00%,随访6个月复发率2.00%,总复发率4.00%,低于中药组4.00%、8.00%、12.00%,总复发率差异明显(P<0.05)。

结论:崩漏治疗中隐白穴艾灸与归脾汤加减联合应用具有确切疗效,在止血时间缩短、临床症状消除、复发率减少等方面存在积极作用。

【关键词】隐白穴;脾虚型崩漏;归脾汤加减;临床疗效崩漏又称“崩中漏下”,是临床常见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以非行经期阴道出血为主要特征,在临床上常见阴道出血量过多或过少,阴道出血淋漓不断,月经出血色质异常等表现[1]。

崩漏缠绵难愈,西医学治疗方法应用限制较大且整体效果较差,因此临床多根据该病中医认知进行“塞流”“澄源”“复旧”。

由于崩漏病因病机较为复杂,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运用中医学治疗手段。

目前,中医学根据崩漏病因病机,将其分为脾虚型、肾虚型、肾阳虚型、血瘀型、血热型等多种类型,其中脾虚型较为多见,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多数患者伴有神疲体倦、不思饮食、四肢不温、面浮肢肿、纳呆便溏、气短懒言等症状,治疗的关键在于健脾益气、止血调经、回阳固脱等[2]。

医院根据对脾虚型崩漏的中医学认识,联系崩漏治疗经验,提出隐白穴艾灸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方案,取得较好效果,以下是基于200例患者资料分析的探究报道,希望能够为脾虚型崩漏治疗研究与实践提供指导。

从脾肾论治绝经期崩漏74例

从脾肾论治绝经期崩漏74例
用党参 、 芪、 黄 白术、 山药、 五味 子 、 菟丝子 、 熟地等 治 疗绝经期 崩 漏 7 4例 。 结果 :
总有 效 率 9 %。结 果 : 疗绝经期 崩 漏 , 以 治脾 为主 , 以治 肾。 O 治 应 兼 主题 词 ; 漏/ 医药疗法 妇女 , 崩 中 更年期 补 气剂 / 治疗应 用 补 肾剂/ 治疗应 用
龙 牡 各 1g 自术 1g 当归 、 味 子各 6 , 地 5, 2, 五 g熟 1g 水煎服 , 日 1 。 减 : O, 每 剂 加 血瘀 者加 蒲黄 1g 0,
三七粉 3 ( 服) g冲பைடு நூலகம்。
崩 漏 多见 脾 虚兼 肾虚 , 治疗 此期 崩 漏应 以治脾 故
为 主 , 以治 肾 。因 为脾 本 身 在 肾 中真 阳 的温 煦 兼 下, 脾气 健 旺 才能 如 环 无 端 , 发挥 职 司 统 血 的功
能 。 医认为 : 西 肾的生理 功能 包 括 了下 丘脑 垂体 卵
疗效标 准 阴 道 流血 3 5 ~ d内血 止 , 观察 一 周未再 出血 者 为痊 愈 , ~ 8 6 d内血 止 , 观察 1周未
再 出血 者 为有 效 , ~l d阴 道 流血 未 止 , 血 量 8 O 但 明显 减 少者 为 好 转 ,O ld以上 阴道 流血 量 未 减 少
色痿 黄 , 头晕 , 腰酸 困 , 寒 纳差 , 质淡 、 薄 白 , 畏 舌 苔 脉 沉细 。 证属脾 肾双虚 , 冲任 不 固 , 宜健脾 补 肾 , 治
固冲摄血 。方 用 : 参 、 党 黄芪 、 药 、 仲 、 断 、 山 杜 川 菟 丝子 、 枸杞 子 、 煅龙牡 各 1 g 白术 1 g 当归 、 味 5, 2, 五
病 , 殖器 官 肿 瘤 等器 质 性 病变 而 引起 的子 宫 出 生

崩漏

崩漏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门诊患者。

一、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ICD编码:N93.8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罗元恺主编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医妇科学》第六版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郑怀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学第三版。

2、症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常见证候:肾阴虚、肾阳虚、脾虚证、血瘀证、实热证、虚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3个月经周期。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使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生殖器官炎症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失调患者,以及宫内节育器引起者,不进入本路径。

4、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

(2)妇科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基础体温测定、内分泌检测、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宫腔镜检查、血常规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肾阴虚:滋水益肾,止血调经。

(2)肾阳虚: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3)脾虚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王维昌教授辨治崩漏经验汇要

王维昌教授辨治崩漏经验汇要

治法 : 热凉 血 , 清 固冲 止血 以塞 流 , 方用 三 黄 汤加 槐 花 、 地榆 炭 ; 养 血 以澄源 , 用 芩连 四物 汤 ; 阴清 热 以 复 旧 , 用益 清热 方 养 方 阴煎 加 阿胶 、 至 。 二 1 .肝经 郁热 .2 1 特 有症 状 : 部及两 侧太 阳痛 , 头 目赤 , 少 腹疼 痛 , 两侧 阴痒 , 舌 边红 赤 , 弦数 。 脉 病 因病 机 : 肝司血 海 , 经 有热 移 于血海 , 伤胞 脉而 阴血 外 肝 灼 溢 , 情过 急 , 志化 火 。 七 五 治法 : 肝凉 血 , 冲止 血 以塞 流 , 用 丹 栀 逍 遥 散加 地 榆 疏 固 方 炭 、 黄炭 ; 清 热 以澄 源 , 用龙 胆 泻 肝 汤 ; 肝 阴 益肝 血 以 蒲 泻肝 方 养 复 旧 , 用补 肝汤 。 方 1. .3胃经郁 热 1 特 有症 状 :I I渴喜 冷饮 , E 胃中 嘈杂 , 心 呕 吐 , 腹 满 大便 燥 恶 或 结, 苔黄 燥 , 脉滑 数 。 病 因病机 : 冲为 血海 , 属 阳明 , 明 胃经 有热 移 于血 海 , 隶 阳 灼 伤胞 脉 , 血妄行 ( 类患 者多 嗜食 辛 辣 ) 迫 此 。 治法 : 阴清热 益气 , 养 固冲 止血 以塞 流 , 方用芩 连 四物 汤加 槐 花、 地榆 炭 ; 阴清 胃火 以澄源 , 用 玉 女煎 ; 胃生 津清 热 以复 滋 方 益 旧 , 用 四君子 汤加 石斛 、 方 花粉 。 1 虚 热 型崩 漏 : 老认 为 , 理 是 阴虚 有 热 , 将 其 分 为肝 阴 . 2 王 其 临床 虚、 肾阴虚 、 肾阴虚 三 型辨 证论 治 。 肝 此 型崩 漏 大体 症状 : 耳 鸣 , 色 鲜红 ; 头晕 血 下血 越 多 , 阴虚 之 症 越严 重 , 腹绵 绵作 痛 。 小

中医护理崩漏

中医护理崩漏

崩漏一、因肾虚、脾虚、血热、血瘀,而使冲任不能制约经血所致。

以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如崩似漏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病位在胞宫,与脾、肾关系密切。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临床表现:常规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病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量可少至点滴淋漓或多至大量出血,有时有数周数月停经。

然后出现不规则出血,血量往往较大,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不易自止,此病人常伴贫血。

三、临证(症)施护1、出血量多时,慎起居,多休息,少活动,必要时去枕平卧位,应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止血药。

2、血脱者,遵医嘱急服人参粉,观察阴道出血的量、色、质及气味、神色、血压、呼吸的变化,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神情烦燥或淡漠、汗出不止、肢冷、脉细数、血压下降、属阴血暴虚、气随血脱,阴阳离绝的脱证,可先灸百会,神厥、气海等穴,以血阳救逆,并立即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四、饮食护理1、饮食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为宜。

忌煎炸、辛辣、活血等食物。

2、肾阴虚者宜食用甲鱼、紫菜、黑木耳等滋养之品,可用藕汁、梨汁代茶饮。

饮食应热服,忌食生冷。

肾阳虚者可多食羊肉、韭菜等,脾虚者可常食桂圆、红枣、山药等,冬天可吃生姜、羊肉汤,以温运脾阳,血热患者以清淡为主,血瘀患者忌食生冷、酸湿性食物,忌食、辛辣、动火刺激之品,多食滋阴类食物。

五、用药护理1、服清热固经汤剂时宜偏凉服;注意观察服药后阴道出血情况。

2、服用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之剂时,宜在餐前热服。

3、一般重中药汤剂宜热服,忌食生冷,服药后注意休息、保暖,避免重体力劳动。

服用回阳救逆之药时,应观察生命体征。

4、当采取性激素治疗时,应严格控制服药时间,遵守用量,告诫患者按时服药,不得随意停服和漏服,不得随意修改用量,药物减量必须按规定在血止后,才能开始,每3天减量3次,每次减量不得超过原剂量的1/3直至维持量,否则会造成反复出血。

六、并发症护理1、贫血:患者体质较差,应加强营养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

崩漏脾虚证——固本止崩汤——阴阳解析

崩漏脾虚证——固本止崩汤——阴阳解析

崩漏脾虚证——固本止崩汤——阴阳解析固本止崩汤——阴阳解析崩漏脾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尽,血色淡,质清稀;面色晄白,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弱。

《傅青主女科》固本止崩汤方:熟地黄、白术(土炒)各一两,生黄芪、人参各三钱,当归(酒炒)五钱,黑姜二钱解析:阳性药:熟地黄、白术、黄芪、当归、黑姜(炮姜)平性药:人参阴性药:无君药:黄芪熟地黄:甘,微温。

归肝、肾经。

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

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当归:甘、辛,温。

归肝、心、脾经。

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人参:甘、微苦,平。

归脾、肺、心经。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生姜、煨姜、干姜、炮姜功效比较:1、生姜的作用是发汗解表,温胃止呕。

2、干姜的作用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3、炮姜的作用是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4、煨姜作用是改善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

没有阴性药物,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功效以补气升阳为主,针对虚证;少阴太阴合病,脾肾虚寒。

方剂中,黄芪、白术、人参,补气健脾;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黑姜,温经止血。

诸药合用以补气健脾为主,滋阴养血为辅,兼顾温经止血。

适用于崩漏、脾肾虚寒、气虚血亏者。

左归丸合二至丸、右归丸加味、固本止崩汤、加减苁蓉菟丝子丸比较:左归丸合二至丸,以补肝肾益精血为主,补阳通经为辅。

适用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者。

右归丸加味,以温里逐寒为主,补益肝肾为辅,兼顾滋阴活血、益气健脾。

适用于肾阳虚寒、气虚血亏者。

固本止崩汤,以补气健脾为主,滋阴养血为辅,兼顾温经止血。

适用于崩漏、脾肾虚寒、气虚血亏者。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以温经升阳为主,滋阴养血为辅,兼顾补益肝肾。

适用于肝肾虚寒、气虚血亏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崩漏的中医治疗方法—脾肾两虚型
摘要:目的:观察清宫阿胶膏治疗脾肾两虚型崩漏的临床疗效。
方法:6O例崩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清宫阿胶膏治
疗,对照组采用养血饮口服液治疗。结果:治疗组近期止血时间少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清宫阿胶膏治疗崩漏,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妇科;崩漏;补肾健脾崩漏是妇科常见病,由于常引起子宫
大量出血或不能自止而危及患者健康。脾肾两虚型崩漏临床极为常
见,严重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笔者多年来借鉴前贤的经验,结合大
量的临床实践研发出清宫阿胶膏,治疗脾肾两虚型崩漏疗效满意,结
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妇科门诊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O例,年龄l3—52岁;阴道流血时间7~69天;对照组30
例,年龄13—5l岁,阴道流血时间7—80天。两组年龄、阴道流血
时间、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内容拟
定,临床表现以突然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为主症,伴见腰骶酸
痛,头晕眼花,耳鸣,五心烦热、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结合
舌脉即可诊断。
l‘3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清宫阿胶膏(君山)功能主治:补肾健脾、
补气养血。每日服食3次,出血期每次服食15—20粒,非出血期每
次10粒,随餐服食或餐后服食均可。2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血
止停药。
1.4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近期止血时间比较。②两组患者治疗后
月经量比较,采用月经失血图法,根据不同血染程度的卫生巾数量和
遗失血块记录月经卡得分。卫生巾的血染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
分别记l、5、2O分。遗失的血块若<1元硬币记为1分,若>1元硬币
则记为5分。③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1.5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痊愈:控制出血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经期、血量均
正常,自觉症状消失;或更年期妇女血止后绝经者;显效:控制出
血后,月经周期血量基本正常,经期仍较长(7d以上,10d以下),自
觉症状消失;有效:月经周期、经期、部分症状明显改善,血量减
少;无效:以上各项均无改善者。1.6统计学处理:采用非参数两
独立样本检验,P2结果
2.1近期止血时间比较:治疗组止血时间7.10+2.249,对照组
8.47~2.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
效优于对照组。
2.2治疗前后出血量的比较:用药后治疗组月经量评分90.14~
83.4O,对照组月经量评分274.74+206.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O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崩漏的发病是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生殖轴的严重失调,导致崩漏的
常见病因有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也就是为西医所言之“功能失
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就是属中医“崩漏”范畴。本病病机主
要为气血失调,冲任不固所致。多为气血阴阳同病,虚实挟杂,且虚
多实少,易于反复,属妇科难治之病。崩漏之形成,病因复杂多端,
与肾气虚实关系最密切。肾气未充,封藏失司,经血失调致崩漏,多
见于青春期少女。七情过极,肾阴不充,疏泄无度,相火妄动,灼伤
胞脉,迫血妄行而至崩漏,必致肝不藏血,肾不藏精,肝肾失调。此
症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脾为生气血之本,若禀赋阳虚,房劳过多,命
门火衰,肾失温煦,脾失统摄,冲任不固,而致崩漏。崩漏的主证是
血证,涉及多脏,尤以脾肾两虚多见,补肾中药具有类似内分泌激素
样作用,能够调节女性性腺轴和肾上腺功能。增强垂体及卵巢的反应
性,从而使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得以改善 ,故治疗时,
应在塞流止血的基础上,注重补肾健脾,标本兼固。中药治疗不易复
发,且无副作用。但本病往往止血容易,恢复巩固月经周期则较困难。
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兼顾补肾健脾与止血调经两法。因妇人之病根本在
于精血亏虚、冲任受损,则月水不规。而经血、冲任为脾肾所主,故
调补脾肾为调精补血,调理冲任之根本,精血足则冲任固,经血自调 。
清宫阿胶膏补肝肾,又可以健脾,补气血,更可以化瘀,止血,调理
月经,塞流止血治其标,补肾健脾治其本,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妇科
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