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的中医治疗方法(脾肾气虚型)
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止血疗效

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止血疗效崩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的是女性月经不调,出现过多而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崩漏的病因复杂,可以由于脾肾亏虚导致的气血失调所致。
治疗崩漏,除了调整饮食作息外,中医药也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在中医药治疗中,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是一种常用的方剂,具有止血效果,特别适用于脾肾亏虚型崩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止血疗效。
一、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的药物组成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是由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药物。
主要成分包括当归、白芍、桃仁、甘草、黄芩、连翘、生地黄、茯苓等。
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等功效,对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具有显著的疗效。
二、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的治疗原理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止血疗效源于其药物组分及其作用机制。
当归和白芍活血化瘀,能够调节月经失调和止血;桃仁、甘草养血益气,有调节气血的作用;黄芩、连翘、生地黄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茯苓利水消肿,循环不畅引起的阴路瘀滞也可通过利尿散淤而得以舒解。
四、临床应用研究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疗效。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该药方能有效止血、调理气血,改善脾肾亏虚型崩漏的症状。
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期反复出血,且伴有气虚血瘀症状的患者,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更是显示出了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
五、注意事项在服用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期间,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得过量或者中途停止。
应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稳定,避免过度疲劳。
患者应避免出现感冒、发热、腹泻等情况。
六、总结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止血疗效确实显著。
该药方具有活血化瘀、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脾肾亏虚型崩漏患者的症状,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
但是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应注意遵医嘱,合理饮食作息,避免不适因素的刺激。
希望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更多的脾肾亏虚型崩漏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崩漏-中医辨证治疗

肾虚型
【证见】
经乱无期,阴道出血淋漓不净或量多如崩,或崩与漏交替出现。经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多,心烦多梦,面部黯斑,眼眶黯;或先天发育不良。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肾益阴,止血调经。
【方药】
1、主方:左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合生脉散(李杲《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崩漏的主证是出血,故辨证时当根据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参合舌脉及证候,辨其虚、实、寒、热。一般而言,崩漏虚证多而实证少,热证多而寒证少。然而,即使是火,亦是虚火,非实火可比。崩与漏亦不相同,久崩多虚,久漏多瘀。此外崩漏患者不同的年龄阶段,亦是辨证的重要参考。如青春期崩漏,多肾虚或血热;育龄期崩漏,多肝郁或血热,更年期崩漏,则多肝肾亏损或脾气虚弱。生育期及更年期崩漏,又多挟血瘀。
处方: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乌贼骨20克,茜草根15克,三七末3克(冲服),鹿衔草15克,马鞭草15克,益母草30克,党参30克,香附子10克。水煎服。
血瘀致崩漏者,临床并非少见。必须通因通用化瘀止血。如血瘀偏寒者,可选用王清任少腹逐瘀汤,以温经化瘀止血,收效甚佳。长期崩漏不止者,因久崩久漏,离经之血为瘀,必须配以化瘀止血之品。
【方药】
1、主方,保阴煎(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生、熟地黄各15克,白芍20克,山药30克,川续断15克,黄芩15克,黄柏10克,甘草9克,女贞子30克,旱莲草30克,地榆30克,麦冬15克,水煎服。
血热致崩漏虚热多,实热较少。加属实热,可去川续断、熟地黄。女贞子,加焦山栀15克、生藕节30克、贯众20克,以清热凉血止血。热邪伤阴耗气,失血亦伤阴伤气,故宜适量配以养阴益气之生脉散,以清热凉血,益气养阴。青春期崩漏患者,常见血热致崩,虚热、实热均有。临床还有郁热或湿热之邪,导致血海不宁,崩漏不止者,当随证加减。
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止血疗效

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止血疗效崩漏是指由于脾肾亏虚引起的妇女月经期间出血不止的病证,而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是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常用方剂。
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具有明显的止血疗效。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一、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的原理固冲汤是由当归、熟地黄、白芍、生地黄、茯苓、牡蛎等中药组成的经典方剂,它具有滋阴补血、固冲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肾不足、中气下陷、气血不足等证候所致的妇女崩漏病证。
而清热解毒药则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由于热毒内盛引起的崩漏。
将固冲汤与清热解毒药联合应用,可同时滋阴补血、固脱止血、清热解毒,从而达到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目的。
二、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的临床应用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主要用于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临床上常见的证候包括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脉象沉弱、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等表现。
在临床应用时,可根据具体的证候特点进行配伍选用,加减中药以增强疗效。
1. 当归、熟地黄、白芍:这三味中药组成了固冲汤的主要成分,具有滋阴补血、固冲止血的作用。
当归能够活血调经,益气养血,对于月经不调、崩漏等症状有显著的疗效;熟地黄有滋阴补血、固精止血的功效,可以强壮肾脏,治疗脾肾亏虚引发的崩漏;白芍具有收敛固摄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状。
2. 生地黄、茯苓、牡蛎:这三味中药是固冲汤的辅助成分,生地黄能够滋阴清热,解毒生肌;茯苓有清心安神,健脾利尿的作用;牡蛎具有滋阴补肾,固脱止血的功效。
3. 黄芩、连翘、地黄、红花等清热解毒药:在固冲汤的基础上,可酌情加入清热解毒药,以加强清热解毒的作用,提高疗效。
三、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的治疗效果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可以达到滋阴补血、固脱止血、清热解毒的效果,具有明显的止血疗效。
临床应用表明,该方剂对于脾肾亏虚型崩漏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迅速止血,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止血疗效

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止血疗效
崩漏是女性特有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月经失调和阴道出血不规律等。
其中,脾肾亏
虚型崩漏是崩漏的常见类型之一,通常由于长期精神疲劳、情绪压力等原因导致脾肾功能
失调,从而引发崩漏。
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方法非常多,其中中药治疗成为了一种广泛
应用的方法。
固冲汤是传统中医的一种治疗崩漏的方剂,它主要由黄柏、黄连、生地黄、生熟地黄、茯苓、泽泻、牡丹皮、蒺藜子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收敛、调和脾肾等作用。
在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时,固冲汤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和脾肾、止血收敛、改善体
质等,从而达到治疗崩漏的目的。
此外,在固冲汤的基础上可以再加用清热解毒药,以增强其疗效。
清热解毒药主要有
生地黄、黄芩、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止痛、降火等作用,
可以增强固冲汤的清热解毒作用,缓解痛苦,同时还能改善体质。
对于脾肾亏虚型崩漏患者,治疗的过程需要长时间坚持,不能急于求成,同时还需要
注意饮食和调节情绪。
中药治疗的作用是促进身体自身的恢复和调节,所以同时患者需要
注意保持精神愉快、心情稳定,不要暴饮暴食或熬夜等恶习,多进行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
总之,固冲汤加以清热解毒药是一种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有效方法,虽然疗效需要
一定的时间来体现,但坚持治疗并注意饮食习惯和精神调节,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3)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归经汤【来源】刘炳凡,《中国中医药报》【组成】党参15克,白术、茯苓各10克,炙甘草5克,黄芪20克,当归10克,大枣5枚、桂圆肉12克,炙远志3克,酸枣仁、五灵脂炭、蒲黄炭各10克,荆芥炭5克。
【用法】每日1剂,上方用冷水浸泡后煎煮。
文火煎煮3次,每次150毫升,分3次温服。
【功用】益气宁神、化瘀止血。
【方解】脾主统血,脾旺则水谷精微充盈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即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脾虚则运化失常,五脏受累,冲任失养,即所谓“统摄无权,不能制约经血”。
故本方用四君(参、苓、术、草)健脾以增化源,脾旺则经行流畅;然有形之血不能自生,须赖阳气之温煦,而后才能补给,故以当归补血汤(归、芪)益气生血;气耗津伤,心气受损,故以大枣、桂圆肉、远志、枣仁以养血宁心;高凝出血,最忌见血止血。
刘氏以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加荆芥、三味炒炭(外焦内黄)活血以止血,亦即“通因通用”之法,其中五灵脂一味,朱丹溪最为赏识,半炒半生,每服三钱,水酒调服,名独行丸,治妇人产后“血冲心动”。
荆芥一味,华佗取其炒黑为“愈风散”,治产后血晕,清•吴仪洛在《本草从新》载:“本品能助脾消食、通利血脉,治吐衄、肠风、崩中、血痢、产后血晕。
”此乃刘氏之经验结晶。
【主治】月经过多,形成崩漏,腹痛有凝块、淋漓不断,或经期延长出现气血两虚症状。
【加减】凡体质素虚,因平时过劳致心脾虚损,使血失流摄,血量愈来愈多,有血崩之势者宜用本方,以扶养心脾为主,用三炭使血归其经乃立方主旨。
如出血过多,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加人参5克,黑附片3克,以防其虚脱;盖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如郁怒伤肝、情绪易激动,宜加生地、白芍各15克,养血柔肝;如尿频、尿急、伴阴虚有热者,去远志、当归,加女贞子、仙鹤草、白茅根各15克养阴以清热;如小腹胀满、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加炮姜、砂仁各3克以温中暖下助消化。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止血疗效

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止血疗效1. 引言1.1 研究背景崩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经期间或非经期发生宫颈液体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与体质虚弱、脾肾功能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传统中医认为,崩漏病属于“月水崩”范畴,需要通过调理体内的脾肾,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当前,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止血疗效备受关注。
固冲汤是一种传统中医方剂,具有滋阴止血的功效,可以调补脾肾,稳定子宫,有效止血。
清热解毒药则可以清热解毒,排除体内的病邪,为固冲汤的作用提供更好的发挥空间。
结合固冲汤和清热解毒药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有望取得良好的疗效。
在探索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疗效过程中,研究者们致力于揭示其机理,并不断完善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有望为崩漏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提升其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的止血疗效,并深入分析其治疗机制。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验证,评估该治疗方法对于崩漏病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研究脾肾亏虚型崩漏的病因与症状,探讨固冲汤和清热解毒药对于病情的影响和调理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为崩漏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康复率,同时为中医药在崩漏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揭示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在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中的作用机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1.3 研究意义脾肾亏虚型崩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经期过多、经期延长、经期不规律等症状。
传统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在气血运行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肾主生殖,在调节月经周期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当脾肾功能虚弱时,气血失调,就容易导致崩漏的发生。
固冲汤加清热解毒药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脾肾功能,从而有效地治疗脾肾亏虚型崩漏。
崩漏的中医治疗

a
3
崩漏的特点
周期紊乱 经量多而不能自止,或淋漓半月
以上 多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 妇科急症中最常见之血症
.
a
4
正常月经
月经先期 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经后期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
月经过少
崩漏
闭经
a
5
对所属范围的两种观点
1 各种原因的不规则阴道出血 <诸源> “非时血行,淋漓不已,谓之漏下” “忽然暴下,如山崩然,谓之崩中”
实验室检查 1、卵巢功能测定---经病出血 2、血液分析、ESR等---炎症出血 3、AFP、CEA、CA125、EMAb等测定---癥瘕出血 4、B超、CT、MRI、宫颈刮片以及宫颈、宫内膜组织
检查等
a
14
鉴别诊断
月经不调 经间期出血 妊娠病下血 生殖道肿瘤 生殖道炎症 生殖道损伤 全身性疾病
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
色鲜红,质稍稠
全身证候:肾阴虚证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左归丸: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萸肉 菟丝子 鹿 角胶 龟板胶 川牛膝
a
26
三血热 (1)虚热证
妇科主要证候 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 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
全身证候:虚热证 治法: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方药:上下相资汤《石室秘录·燥症门》 人参 沙参 玄参 麦冬 玉竹 五味子 熟地 山萸肉 车前子 牛膝
全身证候: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药: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逐瘀止血汤 生地 大黄 赤芍 丹皮 当归尾
枳壳 龟板 桃仁
a
29
3 止血药选择
凉 血止血----地榆 茜根 侧柏叶 大小蓟 仙鹤草
崩漏中医诊治

根据你的专业方向,设计一个治疗现代临床常见病的处方,并分析其组方配伍方法和作用原理。
崩漏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为崩中,后者为漏下。
【病因病机】崩漏的发病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其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月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
导致崩漏的常见病因病机有脾虚.肾虚.血热.血瘀,概括为虚,热,瘀。
临床分型可分为脾虚证,肾虚证(肾气虚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血热证(虚热证.实热证),血瘀证。
【治疗】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和运用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崩三法。
治崩三法各不相同,但又不可截然分开,临证中必须灵活运用,塞流须澄源,澄源当固本,复旧要求因,三法互为前提,相互为用,各有侧重,但均贯穿辨证求因精神。
这里主要向大家介绍以肾阳虚型为主的崩漏的治疗。
【病因病机】:素体阳虚,命门火衰,或久崩久漏,阴损及阳,阳不摄阴,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而成崩漏。
【主要症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或停经数月后又暴下不止,血色淡红或淡黯质稀;面色灰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眼眶暗,舌淡暗,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分析】:肾阳虚衰,阳不摄阴,封藏失司,冲任不固,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肾阳虚血失温煦,故色淡红质稀;肢冷畏寒,舌暗淡,脉沉细均为肾阳不足证。
【治法】: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党参,黄芪,三七。
熟地黄240 制附子(60~180)肉桂60山药120山茱萸90枸杞90菟丝子120鹿角胶120当归90 杜仲120(原方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速宜益火之源以培右肾之元阳。
)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互根,元阳不足当以水中求之。
附子温肾壮阳,补益命门温阳止崩;肉桂培补肾中元阳温里去寒;鹿角胶血肉有情之品,补命门,温督脉,固冲任;三药合用共为补阳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崩漏的中医治疗方法(脾肾气虚型)
崩漏为妇科常见病之一。
崩与漏是子宫异常出血的两种形式,都存在非时非量而下的特点,中医妇科学将月经的期、量发生严重紊乱作为崩漏的诊断要点。
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分期辨证治疗脾肾气虚型崩漏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6O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16~55岁;未婚24例,已婚36例。
其中20岁以下3例,21~3O岁12例,31~4O岁14例。
41~5O岁26例,51岁以上5例。
阴道流血时间最短者4天,最长者4个月。
其中流血时间4~8天8例,10~2O天46例,21~30天17例,31天~4个月12例。
病程3个月以内39例,3~6个月34例,6个月~1年8例,1年以上2例。
所有病例均经B超、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生殖系统肿瘤、外伤、血液病等引起子宫异常出血。
临床符合中医脾肾气虚型崩漏特点:症见突然下血,量多或淋离不断,色淡,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或面肿,脉虚缓,舌淡苔薄白。
2治疗方法
出血期用清宫阿胶膏:每日服食3次,出血期每次服食15—20粒,非出血期每次10粒,随餐服食或餐后服食均可。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物,若治疗l周内病情加重,则改用其他治疗方法,该例视为无效。
3治疗结果
治愈(月经周期规律,经期、经量、经色基本正常,1年以上无复发)56
例,显效(近期血止,但半年后因劳累或其他原因复发)2例,无效(出血无改善)2例。
总有效率为96.67%。
平均止血天数(4.5±1.2)天。
4典型病例
患者,女。
40岁。
2年前开始月经量过多,未曾治疗。
2010年6月突然大量出血,持续不断。
在某医院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住院治疗月余,血止出院。
继后月经或数月不行、或淋漓不止,有时量多如冲,染透衣裤,需服止血药及激素才能止血。
本次月经已3月未净,开始蛩多如注。
色紫红,夹有血块,继而淋漓不止,色渐淡、质稀薄,头晕目眩,精神疲惫,四肢无力,饮食少纳,腰膝酸软,面色萎黄,两目虚肿,舌淡苔自,脉沉细无力。
B超检查示:子宫及附件未见异常。
诊断为崩漏。
证属脾肾两虚,冲任不固。
治以健脾补肾,固冲摄血。
药用清宫阿胶膏治疗,1日3次口服,以巩固疗效。
服6剂而愈,随访3个月经周期均正常。
5体会
崩漏的病因有血热、血瘀、脾虚、肾虚及虚、实、寒、热等差异。
但临床虚者多见,而虚者,多为冲任不足。
不能固摄统血所致,病变多在脾肾。
中医认为崩漏病因虽多,但肾虚为本,经乱为标;崩漏病机多为脾肾不足,冲任不固使然。
其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
由于反复发作,下血日久,无论是漏下不止,还是突然暴崩,皆可导致气血俱虚。
日久不愈,损伤脾肾及冲任,脾虚统摄失权,肾虚封藏失司,冲任不固。
崩漏更甚。
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脾、肾三脏。
无论病起何脏,“四脏相移,必归脾肾”,故治当健脾补肾、固冲摄血为法。
又治疗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疾病不同阶段,分别以求因止血、固本调经法交替使用,直至正常月经周期建立为止。
药用清宫阿胶膏具有健脾补肾、固冲摄血之效,使脾肾健、冲任固而血止。
全方避免一味“止血而留瘀”之弊。
以清化疏理、化瘀止血为主。
止血后其治疗的重心是帮助卵巢恢复功能。
重建正常的月经周期,根据中医理论。
月经的产生机制,主要在肝、脾、肾三脏,肝藏血,脾统血,肾主封藏,故治疗方法采用滋补肝肾,以固先天之本;健运脾气,使气血生化有源。
以固后天之本;疏肝理气、活血调经,脏腑功能正常,冲任得养则经血自调。
根据病理变化过程,采用分期论治,因时用药,配合辨证加减用药,提高了总体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