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地方文献收集的几点看法
对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几点思考对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几点思考地方文献是指记录某一地方自然、历史、社会现象的一切文献。
这些文献包括历史、地理、政策、经济、语言文字、民族宗教、矿产资源、水文气象、农林牧副等,其各种载体形式有: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唱片、拓片、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模、薄籍等等。
因此,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应从本馆的性质和任务出发,实事求是地划分地方文献收集范围。
近几年来,我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建起了地方文献专室,购进了大量的地方出版物,每年有专项经费购置地方文献,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为读者服务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此项工作还存在一些弊端,还不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笔者拟从地方文献工作的特色建设上谈几点看法和认识。
一、努力拓宽地方文献的收集渠道(1)首先请市委、市府下发《关于征集地方文献的通知》,继而在全市广泛地发动征集并组织专人分头到政府机关、各基层单位和区县等收集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料,逐步建立起收集地方文献的网络。
(2)定期召开地方文献的征集会议,请各出版社、机关单位、团体负责人参加,向他们大力宣传市委、市府的文件精神,说明征集地方文献的重要意义,以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建立通讯录,以保持经常性的业务联系。
(3)积极争取市委、市府领导的支持,尽快与济南地区的各出版社建立起呈缴本制度,以加·决和保障地方文献藏书建设,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4)及时与省志办、市志办加强联系,掌握地方志的出版信息,并派专人到各县市区征集。
(5)通过《全国新书目》、《社科新书目》及时了解出版动态,避免漏订地方文献。
二、注重特色建设,努力做好地方文献工作从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现状来看,由于受收集渠道的局限,馆藏地方文献的种类较少,类型也比较单一,缺藏比率偏高,藏书内容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散性和相同性,影响了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由于针对性不足,可利用价值低满足不了用户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利用地方文献的积极性,难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影响了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几点体会(精)

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几点体会(精)地方文献工作计划一、领导重视,重点明确。
按照上级部门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图书馆积极行动,召开了专门宣传工作安排会议,明确今年的宣传主题。
并制定了“临夏州图书馆20**年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计划和活动实施方案。
成立了由馆长任组长、副馆长任副组长、各部室主任为成员的服务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同时,积极协调XX县区红园广场、临夏州民族报社、州广播电台、州电视台等媒体和部门共同参与,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围绕主题,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活动。
本次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以“充分发挥公益性电子阅览室作用,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为主题,由馆领导带队组织业务骨干35人(次),在XX县区西关办事处河弯社区、红园广场制作悬挂宣传横幅,展出部分藏书,对临夏州图书馆阅览部、地方文献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临夏州图书馆地(市)级支中心电子阅览室等部门的服务项目及电子阅览室开展免费阅览、培训、爱国主义主旋律影片展映等公益性服务项目内容进行了宣传。
活动期间,邀请部分读者参观州图书馆、报纸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向大家介绍了未成年人“绿色网吧”、“安全阅览”平台,以及未成年人上网的各项服务制度、管理方法。
为使广大读者更进一步的了解临夏州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州图书馆还印制了6000份介绍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征订目录、地方文献目录等内容的宣传材料,在宣传周期间,向全社会进行宣传发放,其中部分传单在电子阅览室、阅览部以前来阅览的读者为媒介向社会进行宣传。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宣传内容等方式,与当地新闻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并及时向媒体通报活动开展情况、提供相关新闻线索与采访素材,5月26日,临夏州广播电台、电视台对临夏州图书馆开展20**年度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情况做了详实的宣传报道,同日,《民族报》也对开展活动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民族文献工作的思考

民族文献工作的思考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缔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从古至今,保留、流传了大量的文献,这些文献都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这些文献中,不但有汉族文献,而且还有非常珍贵的少数民族文献。
少数民族文献即民族文献,指除汉族以外的,研究和记载我国各少数民族有关的政治、经济、地理、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民族文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用汉文记录的有关民族问题的民族文献。
这部分文献占绝大部分。
2.用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民族文献。
目前,我国共有21个少数民族有本民族的文字,民族文字文献是非常重要的民族文献。
3.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用口耳相传和用简易图形符号记录形成的民族文献。
侗族就有这样的歌谣:“古人讲,老人谈,一代一代往下传;树有根,水有源,好听的话儿有歌篇;没有文字好记载,侗家无文靠口传。
”这种口碑文献具有丰富性、群众性、口头性、承传性、变异性的’特点。
民族文献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光辉璀璨文化的显著标志,是祖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民族文献工作对继承、发扬和繁荣民族文化,搞好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提高民族索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和物质文明都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中国几千年来,由于历代统治者站在大民族主义和剥削阶级的立场上,对民族文化进行蔑视和扼杀,使民族文献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字记载的文献,以及口头流传的口碑文献遭到了大量的毁坏、流失以至失传。
解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挖掘、整理与利用民族文献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指导下,民族文献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有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今后民族文献的挖掘整理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认清民族文献挖掘、整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2.建立各级组织管理机构,搞好规划工作。
3.加大财力,多渠道地筹集资金。
4.增加智力投资,多形式、多层次地培养专业人才,逐步建立一支完整的高水平的专业队伍。
浅谈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利用

浅谈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利用1 导言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重点馆藏内容之一,也是显示馆藏特色的重要方面。
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因此,文化部颁发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搜集整理与保存文化典籍和地方文献”是省级图书馆六项主要任务之一。
地方文献由于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地区性(记载反映了本地区和相关地区过去、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地理及重要人物、事件、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等),时代性(体现在某一时代的地方文献必然会反映那个时代该地区的历史或现实的发展动态),真实性(一般为当时人记当时事,或后朝人记前朝事,离事件发生的时间不远,较为真实可靠),使它在文献资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它是一个地方的人们长期以来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创造的结晶,是一个地方文明的体现。
因此,地方文献又能有效地服务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各方面,在地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越来越显示它的地位和作用。
地方文献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①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②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信息。
③为促进文化交流和推动学术研究服务。
④为编篡地方史志提供翔实的原始资料。
⑤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宝贵的乡土教材。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方文献的数量与日俱增,内容广泛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广大读者对地方文献的需要也日益迫切。
因此,作为文献收藏和传播中心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搜集和利用责无旁贷。
本人不揣浅陋,就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淡一点精浅的认识,以就教于同仁。
2 地方文献的搜集2.1地方文献的搜集范围确定适度的搜集范围,是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关键的一步。
范围定得过宽,很难办到,也会浪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务。
范围定得太窄,又会使文献出现缺漏。
因此,根据地方文献源远流长,内容宏富,品种繁多等具体情况,可以确定以下几个方面为地方文献的搜集范围。
①地方出版物。
包括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
最新-民族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初探 精品

民族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初探民族地区的地方文献无疑是包括了有关本地区的民族文献,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地方文献都是民族文献,这是民族地区地方文献的特殊性。
本文为了便于阐述,特将地方文献与民族文献分别为不同的范畴提出加以研究。
地方文献和民族文献资料是民族地区图书馆宝贵的藏书资源,收集与开发民族地方文献资料的工作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民族地区图书馆,应当责无旁贷地开展这项工作,把收集有关本地区的地方文献和民族文献放在藏书建设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使馆藏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为了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加强与改进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更好地为本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现结合本州和本馆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收集地方文献和民族文献工作的重要性民族地区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和民族文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收集地方文献和民族文献是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促进四化建设的需要。
地方文献与民族文献资料一般都对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工业、农业、军事、水利、物产、文学、艺术、卫生、教育、科研、民俗、风土人情等加以记载或描述,是某一历史时期该地区社会发展的缩影,通过研究这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人们可以总结经验,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生产建设的速度。
旧时曾有县官上任必看县志之说,古人尚能如此,何况今人?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和动力资源,这是四化建设的重要物质条件。
随着民族地区的开发与建设,各行各业势必要向图书馆提出查阅地方文献和民族文献的要求。
2.收集地方文献和民族文献是民族地区图书馆自身业务建设的需要。
作为民族地区图书馆,其藏书建设应根据本馆的馆藏基础及客观需要,有计划地收集地方文献和民族文献,使之成为该地区最大的信息综合体和数据库,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藏书体系,这样就能在工作上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
论高校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数字 化建 设 ,建立 完备 的民族 地方 文献 数据 库 。这
样 ,不但可 以满 足本 校师生教学科研之 用 ,还可 以远 程共享 ,使馆藏 民族 地方文献得 到充 分利用 ,成为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民族地 区文献信息 中心 ,扩大 图书馆甚 至学校的社会
2 01 5年 6月
J UNE, 2 0 1 5
藏实际 、发展需要 和经 费情 况 ,确定 民族文献 的收集
范 围。
3 . 1确 定 地 域 范 围
广泛 寻找采购线索 ,多方 开辟采购渠道 。对拟采 购的
文献 要认 真研究分析 ,或请 有关专家鉴定 ,有价值 的 不能漏购 ,价值不大 的尽 可能少购 ,馆藏有 的和无 价 值 的不购 ,价值 高 的复 本量 可 以大一 些 ,在 种类 多
书馆 民族地方文献收集是很有帮助 的。
2 . 2经 费有 保 障
切文化 遗产 的知识载 体 ,其 内涵 丰富 ,包 括印刷 品 、 手抄本 、碑刻 、声像 资料 、口耳相传 的历史故事等 的
所有有关本民族全部文献形式和 内容的信息资料。
1 . 2 收 集 民 族 地 方 文 献 的 必 要 性
民族地 区高校 肩负着为本地 区的社会 发展 、经济 繁荣提供智力支持 的重 任。因而 ,民族地 区高校大量 科研 项 目都是 围绕本地 区 、本 民族来研究 的。如大理 学院 9 0 %以上 的国家级 、省部级科研课题 都是围绕大 理的一山 、一水 、一 民族 等展开 的,成绩 斐然。使学
求生存 、谋发展的关键所在。
2高 校 图 书 馆收 集整 理 民族 地 方 文 献 的 优越 条件
关于地方文献收集与管理的思考

地方文献是某一地域内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的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是地方文化的沉淀,也是人们认识某一地域的工具。
它反映一个地域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以各种载体形式记载,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具有其它文献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方文献工作则包括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开发和利用的全过程。
1因地制宜,广开渠道,构筑地方文献收集保障体系1.1全力争取政府支持,加大宣传力度1.2主动上门收集,建立地方文献提供者档案地方文献具有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载体多样的特点,收集工作有较大难度,仅依靠政府、宣传以及社会的主动捐赠还远远不够。
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在掌握地方文献的出版发行情况后,主动上门拜访,以“走出去,请回来”的方式,掌握地方文献收集的主动权。
地方文献提供者往往在行业、文化程度、年龄、提供频率上具有某些群体特征。
因此,建立地方文献提供者档案,记录联络方式,分析提供渠道和规律,与提供者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地方文献的收集。
图书馆征集到地方文献后,应及时向提供者送发收藏证书,对提供者表示致谢,对其支持地方文献工作给予肯定。
1.3分工合作,确保地方文献特色鲜明2妥善保管,合理开发,提升地方文献利用价值2.1改善存放条件,加强对地方文献的保护地方文献的保护是开发和利用的基础。
地方文献有图书、报刊、照片、手稿、音像制品甚至古籍等众多载体形式,这就注定保护文献的方法措施的多样性。
图书馆一方面要添置现代化设施,不断改善存放条件,针对载体的不同特点,分门别类地存放和排架;另一方面则要钻研保护技术,注意文献的防潮、防虫,尽力修复,尽量避免使用复印机复印,使文化瑰宝完好地流传后世。
2.2选用适当的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2.3建立并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数据库3双管齐下,不断创新,推动地方文献事业走向辉煌综上所述,地方文献工作是图书馆业务中要求比较全面的,从文献的采集、加工到开发、利用,涉及到图书馆业务的各个方面,这对地方文献工作者提出较高要求。
谈谈搜集地方文献中的几个问题

谈谈搜集地方文献中的几个问题一、搜集范围哪些资料属于地方文献,在图书馆界向无定论,各馆的收藏范围也有所不同。
本人认为所谓地方文献,必须同时具备地方性和文献资料性。
首先要有地方性,即:某一地方的文献资料必须是与某一特定地方有关。
如宁夏地方文献就要与宁夏有关。
凡是与宁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工业、农业、水利、物产、军事、国防、人物、文学、艺术、卫生、教育、科学研究等有关的文献资料都符合这一特性。
相反,凡与宁夏无关的文献资料,不论其价值如何,都不能列为宁夏地方文献。
至于有些文献资料与宁夏有关又与其他某一地方或几个地方有关的话,那么在宁夏可列为地方文献,在另外与其有关的那些地方也应列为这些地方的地方文献。
如民国三十三年甘肃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的《甘肃之特产》一书,应属甘肃地方文献,但观其内容,包括宁夏固原县、隆德县以及海原县的物产资料,因此也应属宁夏地方文献。
以上说的是地方性,只有地方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文献资料性。
即必须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
“文献”一词见于《论语》,宋朱熹注谓“文,典籍也,献,贤也”。
据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商务印书馆一九六二年出版的《汉语词典》解释:“盖指文章耆旧,文化之所籍以保存者,后世也用以专称典籍文章制度之类”。
我们所说的文献资料性包含着两个意思,一是指它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并非一切文字材料、印刷品都可称为文献,也并非与某一地方有关的片字只语都可列为地方文献。
二是指它的形式必须是典籍文章制度之类,包括书籍、报纸、杂志、论文、制度、报告、调查、图片、地图、文艺作品等。
相反凡不具有文献资料性,尽管有地方性仍不属地方文献。
举例言之,银川的海宝塔、石嘴山的瓷器、灵武水洞沟出土的古化石无疑都具有宁夏地方性,但它们只能是宁夏的古建筑、工业产品、古文物,决不能列为宁夏地方文献,更不能由宁夏图书馆专门收藏。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凡是地方文献必须同时具备地方性和文献资料性,同样,凡是同时具备地方性和文献资料性的皆可归人地方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民族地方文献收集的几点看法 (一)
近年来对民族文献的概念上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其一,“民族地方文献指与一个民族地区具有历史价值的资料”;其二,“指一个民族地区过去和现在出版的图书资料总汇”。从以上所述的概念中不难看出,在对民族文献概念理解上,没有根据民族特点来把握民族文献真正含义,而多数把《辞海》中对文献的解释“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亦指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用公式的方法进行机械的运用,即形成地方加文献,民族加地方再加文献,最后构成民族地方文献概念。这样不根据民族文献实质、特点所作出的概念是不能真正说明问题的。我国是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自古以来各民族的生存和繁衍,都与世代流传于各民族中的文献有着直接关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民族之间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上是极不一致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如:彝族、傣族、朝鲜族、蒙古族等都有着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出现了许多能够反映本民族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科学技术等方面较为完整的民族文献,这些民族文献代代相传成为民族的精粹,促进着一个民族的发展。但是,在我国众多民族中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所占的比例不大,各个民族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使民族文献的形式、载体、范围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当认真地把民族地区的文献类型、形式等各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后,就会发现民族文献的概念不能局限于《辞海》对文献的解释及图书馆界对地方文献的一般理解之中。确定民族文献概念时,首先应该在“民族”上作理解。民族的概念和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是民族共同体而言。狭义的民族目前比较肯定的是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从斯大林民族定义可以得出,作为一个民族来讲必须要具备四个特征才能构成民族。从民族构成的共同地域特征中,也能够清楚地说明,民族本身的定义已经具备有文献收集工作的地方性特点。目前,对于民族文献的概念,图书馆界一般的提法是:“民族地方文献”,这种提法容易造成“民族加文献再加地方的概念。我国是一个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多民族国家,在悠久的历史中已经形成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这种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局面的形成对于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工作一再强调“重视文献收集工作的地方性”是完全一致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已经完全具备收集文献工作“地方范围”这一先决条件。作为一个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上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系统完整地在一个地区范围内收集文献资料,必须着重在“地方性”问题上下功夫,在着眼于“地方”二字基础上,严格确定文献收集的“地方范围”。而一个民族地区图书馆,本身已经具有文献收集工作的地方范围这一先决条件。在确定文献收集工作时应该着重是在“民族”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藏书具有民族特色。也就是说“民族地方文献”一词中“民族加地方”的提法显得重复,准确的提法应该是“民族文献”,而不是“民族地方文献”。
另外,还应该着眼于民族文献形式、载体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性来确定民族文献的概念。由于民族地区的多种历史因素,造成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性。民族文献的载体、形式、文种、出版等方面都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收集民族文献时不能局限于出版物及成册的资料之中。民族文献是一个民族历史和各种专业史以及凡是能够说明一个民族产生、发展的用不同载体、形式记录下来的史料和现代资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是用文字或图象记录下来的各种文献都应属于民族文献的收集范畴。民族文献所记录的一个民族产生、发展历史以及对某一事物的描写与探讨,作为民族文献本身都具有重复使用价值。民族文献只要具备了“民族性”及“重复使用”两个条件,无论其载体、形式、文种如何都应该属于民族文献的概念之中。
最后,还应该明确民族文献不仅包括能反映本民族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史料,还包括一个民族现在及将来的现代文献资料。目前许多民族地区把民族文献的概念,理解成为民族史料的同义词。作为民族文献来说,其本身的涵义及外延是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的范围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献的外延也在逐步扩大,由史料到现代文献扩展、延伸。也就是说,只要在一个民族区域之内无论是史料或现代文献,都应该属于民族文献范畴。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给民族文献下这样的定义:民族文献指“不受载体、形式、出 版方式限制的,能反映一个民族历史、地理、政治、经济、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文教卫生等方面,具有重复性使用价值的历史和现代文献”。
(二) 民族文献内容及其丰富,形式、文种多种多样。近年来许多民族地区图书馆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民族文献资料,但是由于民族文献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特征,收集民族文献工作时将出现与某些相关部门之间的矛盾。突出的表现是:民族地区图书馆与博物馆、文物部门之间以及档案馆之间的矛盾;民族文献收藏者本人与图书馆之间的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充分发挥民族文献的作用已经成为目前民族文献收集工作的关键性问题。
收集民族文献类型中与博物馆、档案馆、文物部门之间的矛盾。民族文献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图片、资料、书籍三大类型。图片,一般来说包括各种图、照片、碑刻、拓片及一切用文字、图形记载的文献。这种类型的文献特点是品种杂、数量少、它对于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博物馆、档案馆以及相关部门都很重视这方面的收集、整理工作。作为民族文献本身的类型上已经跨越了图书、博物、档案三馆的界限,民族文献又同时可以归属于三馆收集的范围。如有关民族地区的碑刻、拓片、图片等都可以归属三馆收集的范围。民族地区图书馆收集这类品种杂、数量少的文献是非常薄弱的、必须要依靠博物馆、文物部门力量,对本地区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调查,有重点、有目的地不断充实、完善。博物馆、文物工作者有条件,有能力深入民间能收集到大量资料,而且十分重视利用实物资料,对于地上或地下的各种文物能够系统进行整理、识别、分析和研究。如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八四年以来对大理白族地区碑刻作了普查,复制了大理国时期至民国的碑刻拓片一千多通。在这一千多通的碑刻拓片中,百分之九十五是记载白族历史的。碑刻拓片中反映大理国时期的有三块,元代有三快,明代120块,其余的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另外,还收集到几十块被推毁破坏的碑刻拓片,这些具有研究价值的碑刻资料从不同角度记载了白族历史、社会制度、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民俗、人 口发展等方面内容。碑刻资料中的记载是一般地方史志资料和其它一些史籍中无法找到的。博物馆、文物部门收集到的这些资料,图书馆靠本身的力量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够采用复制的方式进行收藏。大理州图书馆多年来根据文物部门收集的碑刻拓片,采用照像、放大、扩印的方式收集到有关白族地区碑刻拓片三百多张,在此基础上请有关人员进行分类、分期整理,正确地处理了图书馆与博物、文物部门的关系,也发挥了民族文献的作用。
收集民族文献类型中与博物、档案、文物部门之间矛盾的另一种类型是家谱、族谱。从家、族谱的学术价值看,它具有考证、研究一个民族地区历史、社会生活、经济、人口发展、族别组织,地方婚姻等方面的资料价值。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族姓之谱,实重要史料之一……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析研究,实不朽之成盛业也。”可见家谱、族谱的价值。从家谱、族谱的传承保留形式看,目前在多数民族地区大体上可分为口承式、墨爷式、石碑式三种。口承式一般在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流行。凡是作为帮助记忆,达到交流思想,反映社会生活作为目的,民族地区图书馆都可以进行收集。由于民族文献的数量有限,文物、博物、档案部门十分重视镌有文字或图形的`各种文献的收集。如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档案馆近年来收集到十余部白族家族谱。其中,族谱有喜州《赵氏族谱》,阁洞塝《段氏族谱》、剑川《段氏族谱》,鹤庆《鹤庆高氏族谱》、及《太和段氏族谱》、《史域董氏族谱》等;家谱有鹤庆《张氏家谱》,家乘有《云龙董氏家乘》。就其装帧形式来讲有蝴蝶装、经折装、线装,有手抄本、石印本。从年代上看所收集到多数是明初以后重新纂修的。博物馆、档案馆陆续在白族地区收集到的十余部家谱、族谱中保存了大量的有关人口学、民族学、民族史、民俗、宗教及民族史料等等方面的内容,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这些家谱、族谱,博物馆、档案馆除了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外图书馆可以通过这些民族文献,迅速地向社会提供和传递信息。各级决策机构,各类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收集到的民族文献直接或间接地完成某一方面的研究课题。根据民族文献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特征,图书馆收集家谱、族谱时可以在博物馆、档案馆收集的基础上进行复制、充分发挥利用好民族文献。 (三) 民族文献收集工作中现代资料也应该引起图书馆的重视。由于多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普遍存在一种重史料文献轻现代文献、重社会科学文献,轻自然科学文献的思想,收集文献时强调建立民族文献史料库。如何处理好民族文献史料与现代民族文献之间的关系,确实应该引起民族地区图书馆界的重视。
民族地区现代文献,据笔者不完全的分析可大体分为:1.民族地区现代作者所著的作品;2.各级机构所编写的有关本民族地区的各种资料;3.民族地区新修的各种志书;4.个人或集体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各类专业论文、文艺作品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资料。对于以上几种类型的现代文献来说,民族地区图书馆收集工作中,难度较大的要算是个人或集体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各类专业论文、文艺作品等等方面资料的收集。这类现代文献既分散,涉及面广泛,作者发表的作品难以掌握;要把这种缺乏系统性、涉及面广、分散零乱的文献资料收集起来,对于一个民族地区图书馆或者是任何一个部门来说,的确是难以做到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几年来,在收集民族现代文献工作方面已经初步找到了一条成功的经验,可以提供民族地区图书馆参考。1989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周年国庆,大理州图书馆举办了“古籍文献和现代作品展览”。通过举办展览的形式,全面、系统、广泛地收集本地区民族现代文献。采取的步骤是:1.广泛宣传;2.指派专人采访;3.系统分类布展;4.建立作者个人资料袋;5.分类入藏。在举办展览过程中,收集到本地区四十六人的各类专著54本,发表在各种学术性、文艺刊物的作品五千余篇。其中包括论文、历史、哲学、政治、民族、文化、美术、文学、评论文章等方面的内容。如白族作家那家伦把出版的个人专集五本,发表在各种刊物上的中、短篇小说,评论文章的手稿十四篇全部送来参展。彝族青年研究人员王丽珠把近来的彝族研究资料42篇全部集中起来送交展览。大理市园林总工程师夏泉生把研究苍山植物,大理园林、山茶花方面的论文及赴英国园林考察资料全部无偿送图书馆保存。通过展览初步系统的收集到本地区现代文献,既搞活了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又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