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
对西北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文化类型的特征分析

对西北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文化类型的特征分析
王琳;谢智学
【期刊名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的,最终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交融性和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特征,并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维系西北各民族文化为纽带的体育思想、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它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多元性、融合性和文化认同等西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征.
【总页数】5页(P179-183)
【作者】王琳;谢智学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30;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特征分析
2.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型及特征分析
3.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型及特征分析
4.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型及特征分析
5.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贵州代表团表演项目文化背景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少数民族群体在生活、工作、娱乐中形成的一组体育运动及相关活动。
这些运动和活动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内涵,是展示少数民族文化魅力、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藏族传统体育藏族传统体育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战争中形成的一种体育活动,包括了马术、赛马、箭术、斗牛、躲藏、跳绳、摔跤、跑步等多种运动。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马术和赛马比赛。
藏族人驯养马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这些马匹饱经战争的磨难,已经形成了非常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战斗能力。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战争中,不断完善和开发马术和赛马技能,形成了独特的马术文化和民俗文化。
藏族人在马术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是独步全球,以其特有的跑马方式、骑马技巧和镌刻于心的马术信仰,让人们在马术赛事中不断体验着这种神秘而盛行的流行文化。
二、蒙古族传统体育蒙古族传统体育是蒙古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了摔跤、赛马、斗牛、射箭等多种运动。
其中,摔跤和赛马被视为最为重要的两个体育项目。
摔跤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拥有着极高的地位,被誉为“万众瞩目、雄心勃勃”的比赛。
蒙古族的摔跤比赛规则简单,且比较开放,让选手展现了他们的技巧和力量。
若想成为一名具备强硬性格和过人技巧的摔跤手,对蒙古人来说,勤奋和专注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更是蒙古族人民对摔跤的激烈热爱。
赛马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个标志性运动。
在蒙古族传统赛马中,选手骑着精壮马驹,在赛场上奔驰而行,三、五匹马并排在一起,争分夺秒地奋勇前进。
蒙古族人民对马的独特情感和热爱远远超过了对其他动物和族群的热爱,他们认为马就是骄傲、自由、生命、精神和信仰的标志。
三、朝鲜族传统体育朝鲜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悠久,包括了跳绳、板凳舞、权势舞、重头戏——花轮骨舞等多种运动。
这些体育运动既达到了身体锻炼的目的,同时又能够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了朝鲜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浅谈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浅谈【摘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少数民族长期流传的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用于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各式活动。
基于生理和社会的需要,少数民族的人民不断创造,并随着运用者的认识水平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而发生变化。
本文就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发展和价值方面做一阐释。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体现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因生产力水平和自我认识能力的不同,人民从事体育活动有着不同的目的。
从远古时代开始,为了满足生理和社会的需要,少数民族人民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属于自己的体育活动。
这种传统体育活动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和久远的历史,当然这种传统体育的创造都与其生活、生产甚至宗教、政治军事有关。
1、满足本能的需要人和动物最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就是运动。
动物会通过运动捕食、占领空间,也会用运动来保护生命、抵御敌类,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而人类通过运动生存、保护生命等已不能满足人们生存需要,因此,各种传统体育活动孕育而生。
自然是有规律的,人们的生活也在这种规律中劳逸结合的度过。
许多传统体育就是人们劳动间隙为了放松创造的。
同时,少数民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他们和外界的接触较少,体育活动的创造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达到娱乐的目的。
譬如苗族的跳脚会,壮族的打陀螺、倒立竞走,瑶族的跳铜铃等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活动。
正是这种本能和生存、社会需要的糅合超越了自然本能,让人们达到更高的文化境界。
2、生产劳动的需要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每个部落都是依靠狩猎、捕鱼等手段生存和延续。
这种环境下各民族为了锻炼生产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竞争力水平创造出很多体育活动。
为了战胜恶劣的生存环境,人们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对抗恶劣环境的生存意志。
因此类似摔跤、射箭、赛马等的竞技类体育活动应景而生。
而现在,这些活动已不再只为了生产活动,渐渐演变成人们日常的体育活动。
3、军事战争的需要人口的增多和资源、空间不足的矛盾导致一些民族运用战争来满足自己的族群。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简要概述

01.04.2020
01.04.2020
❖ 相比起带有原始公社制残余的社会形态,奴隶制的社会形态 有了很大的进步,少数民族体育在这种社会形态下,已经部 分脱离了生产劳动、生活技能,开始有了一些娱乐项目,如 彝族的耍龙、耍狮,甚至开始有了对抗性的集体运动,如云 南易门地区流行的青木咱拉(踢“鸡毛球”,和今日的毽球 很相似,球用数根鸡毛缠在布头上制成,比赛设有中线,以 球落在到对方界内为胜),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进行比赛。
❖ 很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也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原始的宗教主要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三种形 式。在原始社会,人类由于对许多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和恐惧, 因而产生了万物都是受神灵主宰的观念,原始人类常采用各 种形式来感动自然力量,如“剽牛祭天”便是独龙族对大自 然崇拜的一种原始宗教形式;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则表达了 人们对鬼神的虔诚、畏惧和对祖先的尊重的心理。白虎是土 家族的图腾物,在土家族的武术中,有很多动作在名称上和 白虎相关,如白虎掏心、白虎跳岗等。土家族人为了得到神 灵的庇护,还在一些武术的器械上雕刻白虎。很多少数民族 在祭祀活动中,他们逐渐用舞蹈、竞技、角力来进行祈祷, 娱乐神祗, 祈求庇护,而形成了各民族独具特色的身体活动 形式,尤其是兼有体育和艺术双重性质的舞蹈, 一直延续至 今,如土家族的“摆手舞”、基诺族的“大鼓舞”、瑶族的
❖ 与封建领主制的社会形态相对应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则 绝大部分已经脱离了生产劳动、生活技能甚至是战争乃至宗 教活动,逐步成为独立的休闲娱乐活动,因此很多项目的动 作技能和比赛方式都开始复杂化,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空间探究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空间探究我国地大物博,拥有着众多少数民族地区,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体育文化,这些体育文化在当地深受人们的喜爱,承载着民族团结、荣誉感和自豪感等文化价值。
本文将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进行探究,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独特的文化。
一、藏族地区体育文化藏族地区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
藏族人民喜欢多种运动,如射箭、马术、赛马,其中最为流行的是藏式赛马。
在赛马中,藏族人民会打扮得十分漂亮,观看气氛热烈。
藏式赛马被誉为“七月半草地上的奥运会”。
在藏族地区,有一种很有特色的体育项目——藏式摔跤。
藏族摔跤是一项与民族文化深度相融的体育活动,受到当地人的热爱。
藏族摔跤比赛形式多种多样,有对攻式、拖地式和推跳式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结依格瓦,是一种技巧高超的擒拿技术,在威力和技术难度方面皆卓越。
蒙古族地区虽然地处草原,但与藏族一样,蒙古族人民也会进行很多与马相关的体育活动。
对于蒙古族人民而言,骑马是一项特别重要的运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都有很多骑马比赛,还有极限穿越沙漠的表演。
在蒙古族体育文化中,搏击是一项十分受欢迎的比赛项目。
蒙古族传统角力比赛要求参赛选手需要全面发展,掌握摔跤、拳、腿和扭折等多种技巧,其技巧和风格独特,既具有攻击性,又有防御性。
除此之外,还有马术、射箭等比赛项目,这些项目已成为蒙古族地区体育文化的重要特色。
壮族是一个勇敢、豪迈的民族,其体育文化也丰富多彩。
壮族喜欢打篮球、排球、足球等球类运动,其中篮球颇受壮族青年人的热爱。
此外,武术、武术表演以及其他体育活动也深受壮族人民的青睐。
在壮族地区,有一种很有特色的体育项目——莫洛巡戈,是一种壮族传统搏斗比赛。
参赛人员用特制的双刀、单刀、刀盾和拳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搏击。
这种搏击方式十分独特,技巧也十分高超,赛场上的气氛极为热烈。
彝族是一个勇敢、爱好自由的少数民族,其体育文化也依照民族文化传统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
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之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和应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和劳动实践的产物,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体育特点。
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到了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从体育项目上来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种类繁多,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藏式格斗、朝鲜族的跳大绳等,每种体育项目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还注重团体配合和集体合作,体现出了民族团结和集体意识。
在活动形式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加注重娱乐性和参与性,活动中往往伴随着歌舞、饮食等多种元素,不仅强身健体,还能增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还具有神秘性和庄重性,例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赛马节等,活动中融入了各种民族习俗和宗教仪式。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多样性、娱乐性、神秘性和团结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为其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和应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文化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体验。
传统体育活动在形式与规则上与现代体育有所不同,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生活习俗,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和挑战。
学生们可以通过参与传统体育活动,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注重团队配合和集体合作,学生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可以感受到集体努力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

因此是指近代体育传入以前我国各民族就已有的体育活动。
凡是目前在一些民族地区仍在流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包括自娱自乐)都属于。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具有民族性、传统性、体育性的活动项目。
五、对祖先、英雄的崇拜
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宗教信仰)中我们谈到宗教信仰,而祖先崇拜、英雄崇 拜按现代对宗教信仰的理解又划分在宗教信仰之中的。在这里,我们却将对祖先、英雄 的崇拜单独提出,加以强调和说明。这其中的原因和理由在于:我们知道,信仰与崇拜 是相辅相成的,信仰主体的心态必然表现为一种崇拜,但并不是所有的崇拜都是信仰。 我们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中强调对祖先、英雄的崇拜旨在体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 化的价值取向与特色。
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朝鲜族的跳板、秋千,满族的玩嘎拉哈,藏族的 大家拔河、格吞,白族的陀螺、霸王鞭,哈尼族的打磨秋等等都是顺应人们精神生活、 娱乐的需求而产生的,它充分展现了各民族不同的内在的心理情感和心理需求,充分 满足了各自民族生存、生活、娱乐的基本要求。
七、文化交往
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环境险恶,每个民族成员都无法凭借个人的力量 而独立存在,每个氏族或部落都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团结 在原始氏族中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更重要的还是一个氏族兴旺发达的条件。故而人们 在狩猎巨兽或是节庆里便会聚在一起欢庆节日,祝贺丰收,其间自然是少不了体育活动。 同时消受闲暇、交流情感、展现自我、密切关系(人与人间、族与族间)、繁衍后代等 也是体育文化交往的重要目的。
二、战争的产物
对野兽、对其他人群的进攻和自卫是人类原始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氏族公社 阶段以后,随着部落的出现,产生部落间的利害冲突,有时需要武力解决。为了争夺生 存空间、祭祀牺牲,或为了复仇就出现了原始的战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各民族间 的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生产力水平相差较大,一些较为先进的民族为了自身的生存、发 展,掠夺他族的人口、财产、生存空间来充实、强大自身。而其它民族为了防范外来侵 略,保护族人利益,就开展自卫自救,决定了战争的必然。
浅析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及发展

浅析⼴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及发展2019-05-28摘要:⼴西壮族⾃治区⾃古以来居住着壮、苗、侗、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勤劳勇敢的各族⼈民不仅积累了宝贵的⽣活经验与科技财富,⽽且组织了各种各样具有民族特⾊的传统体育活动。
⽂章采⽤⽂献资料法,对⼴西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展开研究,发现其具备以下特征,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征发展对策⼀、⼴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的特征通过对⽂献的研究与概括,发现⼴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具备以下特征:1.历史悠久,多彩多姿。
据统计,⼴西区内共有140多种传统体育项⽬,这些体育项⽬凝结了⼀代⼜⼀代各族⼈民的智慧与⾟劳,是各族⼈民在长期的⽣产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
每⼀个项⽬都能充分体现其民族的风⼟⼈情及⽣活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个⽅⾯:(1)源⾃远古时代的⽣产实践,如壮族⼈民的剪⽲把、背篓球,瑶族⼈民的催⼯舞、摧⽵杠、拉排带,侗族⼈民的踩⽯轮,仫佬族⼈民的众龙抢珠,京族⼈民的抓活鸭,等等。
(2)源⾃军事技能,如侗族、壮族的抢花炮、射弩、苗族的赛马、苗拳,等等。
(3)具有纪念意义的传统体育竞赛,最声名远播的莫过于沿袭数千年的赛龙⾈,其他传统赛事如苗族⼈民的“爬坡竽”,瑶族⼈民的“播公”,等等,都是为了纪念本族的英雄或祖先⽽设⽴的体育赛事。
有些项⽬甚⾄流传上千年,经久不衰。
(4)源于⼈民对健⾝娱乐的需要,典型莫过于壮族⼈民的舞龙舞狮,隆林彝族⼈民的“打磨秋”,等等。
综上所述,每⼀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都浸透了各民族智慧的汗⽔,充分体现了各民族风格迥异的民族特⾊,是各族劳动⼈民创造的宝贵财富。
2.民族特⾊浓厚。
每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都是⼀张“名⽚”,具有极强的民族代表性。
民族特⾊鲜明浓厚,都源于各民族地域、⽂化、风俗、⽣产⽣活的不同。
如彝族的打磨秋,壮族的抛绣球,瑶族的催⼯舞,苗族的苗拳,⽆⼀不具有极强的民族代表性。
即使是同样的项⽬,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月 第30卷第1期 湖北体育科技
Hubei Spots Science Jan.2011
Vo1.30 NO.1
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 隋 红
摘要:从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目的出发,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的方法,对西域多元文 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西域少数民族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受当时的自 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教育、宗教、风俗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独特的文化个性特征的结论。 关键词:西域;体育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83X(2011)01—0005—03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Minority Athletics Culture in Western Regions SUI Ho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Kashgar Teachers College,Kashgar Xinjiang,844008) Abstract:Taking national minority athletics culture in Western Regions as an object of study,by using docu— menlation method and investigation method,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minority athletics characteristic in the Western Regions muhi—culture setting is ven in this paper,and the results are that minority become into being at a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and they show unique cul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effected by factors such as geoghraphy,politics,religion,eusstoms and SO Oil. Key words:Western Regions;athletics culture;characteristic
西域无论从地理位置上,还是从历史上来看,一直是各 个时代、各个民族文化交汇处,广泛接受东西方文明,经过长 期选择和消化,形成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西域文化。从文 明起源就呈现出文明溪流连续性。但就西域文化整体历史 来看,本土文明始终不断地被外来的、多元的强势文明所淹 没、覆盖。所以在西域文化史上总是呈现出“客”文明不断地 进入、整合、本土文化的风采。正是如此,尚衍斌先生将西域 文化定义为:“西域文化是在当地土著文化基础上融合四大 文明地区文化精华而形成的一种多元复合型地域文化” 。 西域作为古代中国向世界开放的前沿和欧亚大陆中心区位, 成为两大种族融合地带。古老的“丝绸之路”,将人类历史上 惟一一条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陆路国际商旅大道共同交 织在西域,使西域成为几大文明的汇聚之地。同时,西域定 居民和游牧民的角逐,也给西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吸收 提供了契机。西域,因其汇聚了众多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 理文化和历史更迭的宗教文化,加之“丝绸之路”的震荡和辐 射,使得这儿的文化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耗散、整合的 背景下,成为多种文化冲突的焦点和融合的终结,在整体上 呈现多元一体的文化特性。 收稿日期:2010-10-09 作者简介:隋 红(1971~),女,山东威海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 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作者单位:喀什师范学院体育系,新疆喀什844008 1 西域文化的特征 1.1 西域文化的多元形态 西域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从来就是民族迁徙的走廊, 多民族聚居处共同发展的地区。远古时期,被称为“塞”、“乌 孙”、“月氏”、“羌”、“匈奴”和“汉”等不同肤色、语言和生活 方式有较大差异的不同人群生活在这里。据史料记载 , “塞人”、“乌孙”、“月氏人”在战国至秦汉时期,由河西走廊 相继迁来,而“匈奴人”以漠北游牧民的身份很早进入天山一 带,这些游牧民不断的南下,与高车、柔然、突厥、回纥等民族 的不断融合,不断的改变着民族的色彩,据嘉峪关新城东汉 晚期画像砖墓的发现 ,形象地记录了中原农耕文化的西渐 和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合流。加上丝绸之路的凿通,宗教 文化的传人,使得西域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形成了这 种多源发生、多元并存、多维发展的多民族的中国地方文化。 1.2西域文化隶属中华大文化的文化范畴 自汉唐以来,西域诸国与中原王朝的各种交流始终不 断。政治上的联姻,军事上的结盟,经济上的互补,文化上的 交流等,构成了中华大文化。清乾隆帝赋诗,将万里长城喻 为“大统一”国家内的“苑囿”。左宗棠率军进新疆平叛退敌, 使新疆回到祖国的怀抱。显示出汉文化与西域少数民族文 化精神融合再创造的丰硕成果。 1.3西域文化表现出边缘区域的特征 “边缘文化”的属性使西域文化呈现断续性、落后性的特 质。从蒙古人西征和马可.波罗冬游之后,贯穿西域的丝绸
・5・ 第3O卷 湖北体育科技 第1期 之路再也没有发生过文化交流的大事。随着欧洲各国纷纷 寻找别的商机,热闹了十几个世纪的丝绸之路终于沉寂下 来,只留下残骸和废墟。从此,封闭、落后成了西域一新疆的 代名词。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西域一新疆文化的隔离机制 日益强化,各民族文化得以积累和保存,民族特色愈加鲜明, 致使个别地方仍存在相当封闭的文化风俗。导致西域文化 象雅丹地貌一样存在着明显的断层,缺乏应有的连接性 。。 2 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 崔融奏疏说中“莫贺延碛者,延袤二千里,中间寸草不 生” 对西域的描写,就可以看出,生存环境恶劣,聚居在此 的各民族多以游牧狩猎为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由于长期 的战争和生活需要,各民族间既有你死我活的利益冲突与争 斗,也有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融融岁月,使得西域人民养成 尚武图强的习俗,具有武勇彪悍的性格。“崇尚刚健劲勇”这 种社会风尚形成使西域的民俗都是追求强健体魄和以强健 为美的审美观念。从而诞生了具有地域特征的西域少数民 族体育文化。 2.1 特殊自然地理条件造就西域少数民族 从自然地理条件看,西域气候干旱,酷暑严寒,高山大漠 成为主要景观,生态环境比较恶劣,自古以来又地广人稀,对 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落的古代社会,并不是一个适于人类生 存的地域。地理条件恶劣,自然资源相对缺乏。 2.2经济形态形成个性鲜明的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从经济形态看,西域少数民族大都以畜牧或游牧为主要 生存方式,广阔无垠的荒漠和草原是他们驰骋、栖息的故土。 游牧经济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随牲畜逐水草而居,射猎为 俗,食肉饮乳;决定了西域少数民族勇悍刚烈,豪放洒脱,以 擅长射骑、摔跤为荣耀的性格特征。 2.3社会组织结构导致发达程度较低的西域少数民族体育 文化 从社会组织结构看,西域少数民族文明发达程度较低, 相当长时间内无完善仪礼制度,氏族社会制度长期遗留延 续,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社会形态发展则长期落后于中原。 “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制常常为西域民族所接受,例如党项、 吐蕃等。 2.4文化价值促进富有特色的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从文化价值观看,西域少数民族文化更与中原文化迥 异。西域民族具有独特的伦理规范。西域少数民族重视个 体价值,常常从有利于个体出发,重视利益。西域少数民族 价值观是特定的恶劣生存环境和特殊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决定的,是适合西域少数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生存发展客观 需要。 3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 3.1 身体表征和传承性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先民们“食草木之实,鸟禽之肉为 生”,险恶的生存环境,求生是那时人类最根本、最主要的目 的。当时,人类的思维极为简单,使用的工具十分简陋,人们 主要靠自身的活动来防身和获取食物。不同的生产方式决 定着众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大自然和社会形态选择与培育了 ・6・ 不同民族并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技能。处于生存的本能, 他们猎取野兽,下河摸鱼,上山采摘野果。在从事这些生产 劳动中,他们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跃、射箭等技能自然地 得到了发展。这些奔跑技能最初是随着人类劳动的实践发 展起来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与生产活动相 分离的相对独立的运动形式。 3.2创造时空的延展性 随着掠夺战争、宗教艺术的出现,他们从事这些运动开 始逐渐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阿尔泰岩画哈巴合县唐巴 尔塔斯的格斗图中,一副是两人在放牧的水草旁进行徒手格 斗的场面 。而在天山岩画呼图壁县宽沟,有一副双方以弓 矛进行战斗的场景,右侧刻有一人持弓箭和一名持长矛的 人;左侧则有五名手持长矛骑在马上的武士,正持长矛刺向 敌方格斗的场面。当他们猎获动物和采集果实之后,就禁不 住内心的兴奋,手足舞蹈来宣泄这种激情。“击石拊石,百兽 率舞”的描述,表达出人们心理上的欢跃和集体和谐。西域 岩画中集体舞蹈的情景 ,舞蹈中既有猎人角色,又有野兽 形象,再现人与兽的搏斗。这种狩猎舞其目的是庆祝与娱 乐,却有一定的传授狩猎技艺的含义,认识兽性及锻炼猎人 体魄的教育和体育功能。传统体育就是从民族舞蹈中分离 出来的讲求狩猎和捕击技术练习的部分。这种既有情节又 有节奏和运动量的原始舞蹈,在今天看来正是体育最早的起 源。 由此看见,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受制于环境,同时刺激 人们以更积极的方式去改造周围环境。也正是由于这些原 因,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才更富有特色。 3.3地理格局的变迁性 生活在西域广大游牧民族追逐水草而生,过着游徙不居 的生活。游牧的生活方式养成了他们彪悍勇猛的性格和劫 掠为生的习惯,对马的驯化又使他们获得更强的机动性。这 种劫掠习性和战斗机动性使得游牧者经常不断地对其他部 落采取主动进攻的姿态 。部落之间的战争在新疆岩画最 突出的是游牧人为了争夺高山牧场和优良水源的战斗情景。 最典型的是哈密泌城岩画的激战图 』。部落战争的出现对 人们的身体锻炼又有了新的要求。为恶劣环境取得战争的 胜利,部落之间的成员,不仅要具有生产的能力,而且还要具 备各种军事活动的技能,早期的军事活动的出现,也促进了 萌芽状态的体育活动的发展。 3.4激越和动感的竞争性 维吾尔族称其为“切里西”的摔跤。汉代中原地区的角 力吸收了包括西域在内各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一种规 模宏大的综合性表演并回数之乐,杂以童幼,有若鬼神。角 抵者,使角力相抵触者也。这种融舞蹈、杂技、武术为一炉, 景况盛观的表演被称为大角抵。据《续文献通考.乐考》记 载 :“角力,壮士袒裸相搏,而角胜负、每群戏既毕,左右军 擂大鼓而引之。”这是一个僧人法通奉帝之命与西域人大壮 作相扑赛。说明隋唐时代,体育活动相当盛行,尤其是角力, 连宫中都经常举行表演。 3.5规模和场面的宏阔性 维吾尔族的在民间经常举行一种包含歌舞、说唱、诗歌 朗诵等内容为一体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民间麦西来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