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论文

合集下载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治疗与分析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治疗与分析
文通 过两 种 治疗 效 果 的对 比 ,得 到最 有 效果 的治疗 方法 ,A 组 的 治疗 有 效 率 为 9 8 %,B 组 的 治疗 有 效 率 为 8 8 %。其 中A 组 无 效 的 例 数 为2 例 ,且 占百 分 比为2 %,有效 的例 数 为2 4 例 ,占百分 比为 2 4 % ,显 效 的 例数 为 7 4 例 ,占百 分 比为 7 4 % ;B 组无 效 的例 数为
者的心脏病会限制其活动 ,体力活动轻度不能够进行 ,但是只要 患者不进行体力活动 ,就不会造成心悸、疲劳过度或者是心绞
痛 ; Ⅲ级 患 者 的心脏 病 ,造 成患 者 活动 明显 受 到 限制 ,患者 休 息 时没 有症 状 ,不 过 当小 于体 力活 动进 行 时会 让 患者 产生 气 喘或者 是 心 绞痛 ;1 V 级 患者 的心 脏 病是 不 能进行 任 何体 力 活动 的 ,在完 全休 息 的情 况 下也会 发 生心 绞痛 、心 力 衰竭 的现 象 。
6 2 例。若是将患者心力衰竭程 度按NN V H A的标 准进行戈 分: I 级的 3 讨论
老 年 心 理 衰 竭 大部 分 都 是 因为 多 种疾 病 所 引起 的 ,而 患 者 的年 龄往 往是 引 发心 力衰 竭最 主 要 的诱 因 ,当患 者 的年龄 不断 增 长 的同 时 ,患者 机体 各方 面 的功 能也 在不 断下 降 ,就 导致 了心 力
1 . 4 统计 学 处 理 :应 用 S P S S 1 7 . 0( 产 品 与服 务 的统计 学 解决 方
案) 软 件 来 进行 数 据 的统 计 及处 理 ,对两 组 的相 互 比较则 采用 q 检验 ,以P<0 . 0 5 为差 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1 . 5 这 里将 治 疗 效 果 分为 几 个 等级 :无 效 :患 者 的 心 功能 没 有 任 何 改 善 ;有 效 :患 者 的 心功 能 得 到 了改 善 ,并 且有 1 级改善 ; 显 效 :患者 心 功能取 得 了显著 的改善 ,一 般是2 级 以上 的改善 。

小儿心力衰竭重症临床护理策略分析论文

小儿心力衰竭重症临床护理策略分析论文

小儿心力衰竭重症的临床护理策略分析【摘要】目的探析分析小儿心力衰竭重症的临床护理策略。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75例心力衰竭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心力衰竭重症患儿住院尾号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常规组(37例)。

两组心力衰竭重症患儿均采用镇静、强心、扩血管吸氧及利尿等方式治疗。

干预组心力衰竭重症患儿采取干预护理措施,常规组心力衰竭重症患儿单一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心力衰竭重症患儿不良症状及护理效果。

结果干预组心力衰竭重症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8684%;常规组心力衰竭重症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5946%,对比两组心力衰竭重症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差异,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对小儿心力衰竭重症患儿进行有效、积极的护理,使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小儿;心力衰竭重症;临床护理;策略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03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835-02心力衰竭是一种因各种心脏功能性或结构疾病引起的心室射血能力受损或充盈等综合症状。

基于患儿射血功能受损及心室收缩功能降低,从而患儿心排血量不能使机体代谢得到满足,组织及器官中血液灌注不足,伴随着体循环或者肺循环出现淤血现象[1],这种病症表现形式为患儿呼吸困难,患儿感觉身体无力局限患儿活动,并出现水肿现象。

治疗这种病应注意延缓及防止出现心衰现象,缓解患儿心衰等临床症状,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2]。

笔者为进一步了解小儿心力衰竭重症的临床护理策略,选取我院75例心力衰竭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75例心力衰竭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心力衰竭重症患儿年龄分布在3岁至9岁,平均年龄为65岁,病历为1月-3年。

按照心力衰竭重症患儿住院尾号随机分配,其中干预组心力衰竭重症患儿38例、常规组心力衰竭重症患儿为37例。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的论文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的论文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的论文【关键词】心力衰竭;运动;饮食;药物;护理心力衰竭是许多心血管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表现,其特征是心脏不能传送足够的氧和养料以供给机体新陈代谢,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世界各地都很高[1,2],因此,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确认生理、心理、精神需求是非常必要的,经过适当的病因治疗、常规抗心力衰竭处理及适当的基本护理,常常能迅速改善症状,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以下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1 休息与活动运动训练曾是心力衰竭病人的绝对禁忌证,所有类型及各阶段的心力衰竭病人均被限制体力活动,主张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使症状减轻,加速下肢水肿的消退,这种观点仅适用于心力衰竭的急性期,然而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来说,先前由卧床休息能获得的益处,如能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和利尿,减少肾上腺素能的活动等,现在可以用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而限制活动会带来许多潜在的危险,包括远期运动耐量的降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下肢失用性肌萎缩、骨质疏松、胃肠蠕动减弱、食欲下降等。

有规律的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减轻体重,改善运动耐量,降低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系统活性,部分逆转骨骼肌的异常,改善生活质量。

因此,护士应根据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情制定运动训练计划。

重度心力衰竭者应卧床休息,以半卧位为宜,严重者两腿下垂以减轻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及肺淤血,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病情好转或轻度心力衰竭应根据体力恢复情况做一些散步或踏车运动,开始可每次活动20 min~30min,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和强度,达到每次活动30 min~40 min,每周3 d~5 d。

2 饮食进食方法及种类人体在消化过程中,胃肠道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使耗氧量增多,因此需血量也增加,必然加重心脏负荷。

心力衰竭病人在开始阶段应进食低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食品,以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少食多餐,避免过饱,每日可进食4次~6次。

心力衰竭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探究硫酸镉对心功能的影响【摘要】【关键词】硫酸镉心功能心力衰竭模型制备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

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工业化国家,心衰绝大多数发生在老年人群。

在我国,心衰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有一项研究表明,我国35~44、45~54、55~64和65~74岁年龄组的心衰患病率分别为0.4%、1.0%、1.3% 和1.3%[1]。

上海一项对住院患者的研究显示,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龄由1980年的51.5岁上升至2000年的68.8岁[2]。

因此,可以预料,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我国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将呈显著上升的趋势。

与心衰的发生、发展相关的因素非常复杂。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提高,由心肌坏死或长期供血不足所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

2003年首次报道了由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的我国人群CHF的流行病学结果,该试验共随机抽样调查35—74岁城乡居民共15 518人,心功能不全患病率为0.9%,其与年龄正相关,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P <0.05)。

各年龄段心功能不全的病死率高于同期心血管病住院的病死率。

Braunwald教授2003年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 Cardiology College)一次讲座上将CHF 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最后的大战场。

研究表明,心衰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事件是慢性心衰患者中较严重的并发症,在心衰病情发展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在CHF患者中,此类事件发生是临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

基于上述现状,寻找一种可靠的动物心衰模型的制备方法很有必要。

心力衰竭原理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使心排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即血泵功能降低,以致不能满足代谢需求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4]。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论文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论文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论文问: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评价怎么写答:1护理评价需要细致全面,不能忽略任何细节,由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情况比较严大首派重,需要加倍注意2护理评价应该包括病人的心血管情况、呼吸系统情况、水电解质平衡芹链等方面,并滚贺且根据病人病情随时更新和调整评价内容3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对病人进行监测和评价,如心电图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等,同时还需要关注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康复情况。

综上所述,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评价需要细致全面,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并且需要根据病人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

同时,还需要运用各种监测手段来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答: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评价应包括对病人的生理状况、药物疗法、心功能状态、心脏外科手术和心血管介入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心理支持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桥昌陵措施,实现病敏戚人的恢复和痊愈,确保病人安迅帆全、有效的护理。

此外,应对病人的社会文化背景、家庭条件、健康信念等进行评估,以更好地了解病人的护理需求,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服务。

问: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措施答:1.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急性左心衰竭常发病急骤,患者表现为突然气喘,被迫坐起,大汗淋漓,唇指紫绀,烦躁不安,恐惧和濒死感觉。

可咯出或自鼻、口腔涌出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颂信沫样痰,甚至咯血,早期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罗音,晚期双肺对称性地布满干、湿罗音或哮鸣音野笑轮,心率≥120次/min。

护士应掌握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的症状及体征,要注意与一般肺部感染的症状及体征鉴别。

2.注意病人护士一旦发现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首先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急性心肌梗塞、休克患者除外)以减少回心血量,增加肺活量以利于呼吸,使痰液易于咳出。

3.吸氧及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大多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不及时清理易引起呼吸道梗阻,应迅速清理呼吸道,及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立即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吸氧的同时使用抗泡沫剂使肺泡内的泡沫消失,增加气体交换面积,一般可用20%~30%乙醇于氧气的湿化瓶中,随氧气吸升衡入。

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中医辩证施护

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中医辩证施护

与对照组相比, 0 . 0 5 注: P< 3讨论 种植牙术后感染是该手术的严重并发症, 感染与牙周感染相似, 其主要病原菌为厌 氧菌, 故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预防措施。部分学者认为, 局部应用
急性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中医辩证施护
刘洪涛 ( 山东省沂南县孙祖中心卫生院 山东沂南 2 7 6 3 0 0 )
与对照组比较, 0 . 0 5 注: P< 2 . 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对比 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进行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甲硝唑预防 治疗的患者显效占比 8 4 . 6 2 %( 4 4 / 5 2 ) 和总有效率 1 0 0 %( 5 2 / 5 2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 行全身组给予口服罗红霉素联合奥硝唑预防治疗的 5 9 . 0 9 %( 2 6 / 4 4 ) 、 9 0 . 9 1 %( 4 0 / 4 4 ) , 并且观察组的无效占比 0 %( 0 / 5 2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9 . 0 9 %( 4 / 4 4 ) 。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 均 P< 0 . 0 5 ) , 详见表 2 :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统计对比( 例, %) 组名 观察组 对照组 2值 P值 例数 5 2 4 4 - - 显效 [ 例( %) ] 4 4 ( 8 4 . 6 2 ) 2 6 ( 5 9 . 0 9 ) 7 . 8 6 3 0 . 0 0 5 有效 [ 例( %) ] 8 ( 1 5 . 3 8 ) 1 4 ( 3 1 . 8 2 ) 3 . 6 4 4 0 . 0 5 6 无效 [ 例( %) ] 0 ( 0 ) 4 ( 9 . 0 9 ) 4 . 9 3 3 0 . 0 2 6 总有效率 [ 例( %) ] 5 2 ( 1 0 0 ) 4 0 ( 9 0 . 9 1 ) 4 . 9 3 3 0 . 0 2 6

心力衰竭NT-proBNP关系论文

心力衰竭NT-proBNP关系论文

心力衰竭与NT-proBNP关系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的关系。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对患者进行血清nt-probnp水平测定,分析心功能水平与nt-probnp之间的关系。

结果 nt-probnp水平随着心衰程度成正相关。

结论 nt-probnp水平随着心衰程度成正相关,是评价心衰的敏感指标,能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判断预后。

【关键词】心力衰竭 n脑钠肽前体心功能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4-01心力衰竭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下,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导致机体组织、气管血液灌注不足,同时伴有肺淤血和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尽管心衰的病理生理研究已经取得进展,但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仍不尽人意,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激活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靶点[1],血清nt-probnp作为一个新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近年来在心衰的诊断中被广泛关注,本文介绍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在49~78岁之间,平均(57.4±6.7)岁,按照纽约协会(nyha)分级,心功能ⅰ级9例、ⅱ级17例、ⅲ级18例、ⅳ级16例,排除因为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包填塞以及外伤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患者。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采取肘正中静脉血5ml,应用gev7型超声诊断仪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

检测仪器为ssj-2型多功能免疫检测仪,实际为rella生物工程公司提供,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定量测定血清nt-probnp,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测定方法线性范围200~15000ng/l,参考范围为<250ng/l,仪器报告阴性结果以<200ng/l计算。

可达龙治疗心力衰竭并发房颤21例论文

可达龙治疗心力衰竭并发房颤21例论文

可达龙治疗心力衰竭并发房颤21例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32-01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房颤动,常引起较为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使心力衰竭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而增加病死率,尤其对心衰并房颤患者迅速进行复律治疗或控制心室率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自2004年10月至2007月10月使用可达龙注射液治疗心衰并房颤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住院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48~70 岁。

其中,高血压病9例,心肌梗死6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2例,风心病1例。

心功能ⅱ级14例、ⅲ级7例,心房颤动平均发作时间(1~20h)心室率120~160次/min;其中14例无禁忌患者运用洋地黄类及普罗帕酮无效。

排除碘过敏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低血压、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和怀孕、哺乳期妇女及不合作者。

1.2 方法可达龙150 mg溶于生理盐水20 ml中,于l0 min内缓慢静脉注入,首剂后15~ 20 min未转复为窦性心律者,视情况重复给予75~ 150 mg,继之以0.5~1. 0 mg/min持续静脉滴注24 h(24 h总量<1 200 mg),后改为口服维持。

2 结果在静脉用可达龙24 h内,21例患者中有17例(80.5%)转复为窦性心律,其中用药后4 h内转复者12例,4~12 h转复者5例,转复时间为(7.8土1.0)h。

转复成功后心室率平均降至100次/min 以内,平均心室率由132次/min降至88次/min( p<0.01),同时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啰音减少,心功能改善。

4例未转复者的心室率亦降至100次/min以内,平均心室率由150次/min降至88次/min,心功能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本组无1例出现心功能恶化,1例出现低血压,血压为80 ~90/50 ~60 mm hg;1例于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出现窦缓,心率48次/min,观察无q-t间期延长及房室传导阻滞;均经治疗后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总结其疗效及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静脉注射rhbnp1.5μg/kg后,再以0.0075μg/kg进行连续滴注;对照组静脉持续泵入硝普钠nit治疗,首次使用以10μg/min,以后每次增加5μg/min,直至达到临床效应,连续治疗3天,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全身情况、心脏收缩功能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三天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病患临床症状及心脏收缩舒张的功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上合理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法心脏收缩舒张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73-02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且已接近严重阶段,多是由于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导致[1]。

有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的脑利钠肽与氨基酸末端脑钠素前体与患者的病情具有明显关系,所以给予人脑利钠肽重组治疗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医理特征。

脑利钠
肽具有良好的排尿利钠、扩张血管作用,且其药效起劲迅速,效果比较显著,不良反应也比较少,治疗心衰效果明显[2]。

笔者为探究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分析,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4.55岁,其中伴高血压心衰者4例,伴发风湿性瓣膜病者3例;对照组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57-77岁,平均年龄66.46岁,伴高血压者5例,伴发风湿性瓣膜病者4例。

两组患者均属于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均符合心功能分级ⅳ者,均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由于各种原因禁忌给予血管扩张剂者、排除明显瓣膜狭窄以及心肌、心包狭窄者。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均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强心、利尿等常规抗心衰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rhbnp1.5μg/kg后,再以0.0075μg/kg进行连续滴注;而对照组患者静脉持续泵入硝普钠nit治疗,首次使用以10μg/min,以后每次增加5μg/min,直至达到临床效应,连续治疗3天,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全身情况、心
脏收缩功能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为,临床症状皆得到显著控制,心功能改善ⅱ以上;有效为,病患临床症状具有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i级;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加重,心功能无改善[3]。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对比用x2与t检验,以p值小于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经过三天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老年病征,其发病急促,病情蔓延迅速,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是一种极大地威胁,其以急性发作和慢性病急性发作两种形式发病,临床特征明显[4]。

脑利钠肽是一种新型的代偿性心脏保护因子,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显著。

首先,其可以有效促使病患病情逆转,停止恶化,因其所具脑利钠肽与a型受体结合产生的酶化反应为主要药效产生因素;
其次,脑利钠肽是一种高效内源性活性因子,具有显著的心脏重塑功能,能够极大地保护心脏功能正常运作。

第三,脑利钠肽能够有效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活动,激活多种血管内部功能恢复,降低内皮素分泌,降低拮抗神经所过度释放的毒性[5-6]。

在本组的研究中,笔者取得了满意的研究效果。

经过三周的治疗之后,人脑利钠肽的重组修复确实能够极大的促进病患康复、左心室功能改善,且其不良反应小(少),总有效率达到了93.75%,比之对照组具有显著改善,证明其临床效果是较为明显的,而两组的不良反应无差异性,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总之,人脑利钠肽重组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小滢;周玉杰;赵迎新.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0(1):31-34.
[2]tanner h,mohacsi p,fuller-bieer ga,et a1.cytokine activation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moderate chronic heart failure[j].j heart lung transplant.2007(26):622-629.
[3]曹优文;张安客.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32例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8,37(13):1469-1470.
[4]付尧;杨光;白小涓.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2):191.
[5]李世强;傅向华;刘君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9
[6]谢洪智;朱文玲.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3):2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