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林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调查分析与策略

林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调查分析与策略

林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调查分析与策略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林业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林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学生的毕业重要成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就业能力。

目前林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重复性较大、深度不够、创新性不足等。

对林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分析(一)现状调查本文通过对多所林业院校的毕业论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林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存在以下几个普遍问题:1. 重复性较大:部分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存在较大的重复,缺乏新颖性和独特性。

2. 深度不够:部分毕业论文在研究内容的深度方面存在不足,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并不够深入。

3. 创新性不足:部分毕业论文缺乏创新性思维和研究方法,对新颖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缺乏足够的关注。

4. 学术水平不高:部分毕业论文在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和学术性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表达不清晰,结构不严谨。

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问题分析林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学生自身素质不高:部分学生在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和学术素养等方面存在欠缺,难以进行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写作。

2. 指导老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指导老师在学术研究和指导学生方面存在问题,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引导。

3. 院校培养模式不够灵活:部分林业院校在教学方法和培养意识方面存在滞后,不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满足社会需求。

以上问题的深层原因需要针对性探讨,才能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三、解决策略(一)提高学生自身素质1. 加强学术研究训练:针对林业专业学生,加强学术研究方法和实践培训,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2. 拓宽研究视野: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引导学生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加强指导老师队伍建设1. 建立导师制度:加强对指导老师的培训和评价,建立科学的导师制度,提高指导老师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

林业毕业论文

林业毕业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东北林业大学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林业资源的森林防火管理响学生:指导教师: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专业年级:2011年6月目录摘要 (3)1、森林火灾的预防措施 (4)4、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8)5、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9)3、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9)3、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9)3、2、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9)3、2、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 103、2、3 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1)4 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15)4、1 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15)4、2 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 (16)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随着林业的发展,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林下可燃物不断增加,森林防火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本文以健全森林消防组织体系为中心,以加强森林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壮大森林消防力量为保障,以完善森林消防协作机制为手段,以加强法制建设为突破口,打牢根基,夯实基础,全面提高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控能力。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

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森林化为灰烬。

由于森林被毁,林地失去覆盖, 引起水土流失,殃及水利和农业。

一场森林火灾不仅烧毁林木,而且烧毁林区房屋和珍贵动植物;为扑救森林火灾,势必耗费大批人力物力。

总之,发生森林火灾必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

因此,加强森林防火,是关系到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必须认真抓好抓实。

关键词:森林火灾预防措施森林火灾组织职责1、森林火灾的预防措施森林火灾是森林资源毁灭性的灾害。

引起森林火灾有三个因素:可燃物、氧气和火源。

在森林里可燃物和氧气是随时具备的,造成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是火源。

北林毕业论文

北林毕业论文

北林毕业论文北林毕业论文北林是北京林业大学的简称,北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一所以林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北林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大潮,离不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热潮,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本论文将从北林的历史沿革、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和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北林作为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所高等院校,其历史可追溯到1949年。

北林的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的中国林业总局干部进修学校,后来经过多次改革和发展,于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

北林在创办初期主要以培养林业干部为主,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所以林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北林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大潮,离不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热潮,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北林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林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北林的学科建设是北林发展的重要支撑。

北林目前拥有林学、园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多个学科专业。

其中,林学是北林的特色学科。

北林的林学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学术地位。

北林在学科建设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的林业人才。

再次,北林的师资队伍是北林发展的重要力量。

北林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中既有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又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

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优秀教师等一批优秀的教师。

教师们不仅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还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最后,北林的科研成果是北林发展的重要标志。

北林在科学研究方面非常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北林的科研实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科研成果。

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还对国家的林业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学论文范文

林学论文范文

林学论文范文摘要本文以林业经济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林业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我国林业经济学研究存在着研究内容单一、研究方法不够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拓宽研究视野、加强研究方法创新、加强研究成果应用等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学的发展。

关键词林业经济学;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引言林业经济学是研究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和利用方式的学科,是林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经济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研究内容单一、研究方法不够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不足等。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林业经济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学的发展。

发展现状研究内容单一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估、林业产业链的构建和林业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缺乏对林业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和拓展。

这种研究内容单一的现象,限制了我国林业经济学的发展。

研究方法不够科学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经验和案例的分析,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和系统的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的不足,限制了我国林业经济学的深入发展。

研究成果应用不足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不足,研究成果往往停留在学术界,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种研究成果应用不足的现象,限制了我国林业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对策建议加强学科建设要加强林业经济学的学科建设,拓宽研究视野,增加研究内容的多样性。

可以通过建立林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加强学科交流和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等方式,推动林业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拓宽研究视野要拓宽林业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加强对林业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和拓展。

可以通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研究,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合,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林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林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林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林学专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怎么写呢?下面推荐一篇,欢迎参考。

不同光照处理对大樱桃花芽分化周期的影响
本课题采用不同光照处理来控制大樱桃的花芽分化周期,旨在为大樱桃的反季节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国内外对植物花期调控技术研究多从花期调控的根本理论,从温度、光照、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栽培管理四个方面综述了欣赏植物花期调控的研究进展,并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而对大樱桃在不同光照处理下的花芽分化周期的研究较少,宫美英,张凤敏,孙庆田,等所著的大樱桃花芽形态分化期的观察,王玉华,范崇辉,沈向,等所著大樱桃花芽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也都只是从花芽分化方面对大樱桃的研究。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正常日照强度和日照时间为对照,设计不同强度、不同时间、不同光质等处理因素。

观察花芽的形态变化,调查花期、花芽的数量、枝条导电率和C/N比、叶片的营养成分含量等指标。

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照,分析不同光照处理措施对花芽分化的影响效果。

(1)xx年1月上旬-3月上旬,查阅文献资料,开展不同光照处理催芽试验;
(2)xx年3月中旬-5月下旬,继续进展各项变温处理试验,测定各项生理生化指标;
(3)xx年5月下旬-6月上旬,资料、对试验数据进展分析、撰写论文、论文辩论。

大樱桃味道鲜美、果形漂亮、营养价值高,其生命周期相对较长、树形美观、枝叶量大,兼具较高的生态防护和欣赏价值。


前,生产上大樱桃栽培存在结果期晚、采摘时间短、市场效益不够高等问题。

本课题采用不同光照处理来控制大樱桃的花芽分化周期,旨在为大樱桃的反季节栽培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北京林业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北京林业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北京林业大学园艺系毕业论文不过怎么办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

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

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

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

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

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

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

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一般论文的格式是怎样的1 内容要求 1。

1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

读者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

但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4个汉字。

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论文题目应有中文和英文两种形式。

1。

1。

3 摘要与关键词 1。

3。

1 论文摘要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

1。

3。

2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

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1。

4 目录目录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

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

目录中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模拟林地变化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的影响生态学林学专业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完整版

模拟林地变化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的影响生态学林学专业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完整版

论文题目:模拟林地变化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的影响摘要: (1)关键词:......................................................................... 1. ..1前言 (1)2研究区域概况2...3调查方法2...3.1资料收集2...3.2野外调查3...3.3数据处理3...4理论依据3...5结果与分析4...5.1 物种竞争顺序与物种消失速率的关系.................................. 5.5.2 物种丰度几率与时间的关系.........................................................................6. .5.3不同林地增加率下的情况7..6小结与讨论8...参考文献......................................................................... 9. ..致谢................................................................ 1..1.摘要:人类活动造成的湿地毁坏对湿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是探讨红树林干扰机制的重要内容,运用Tilman 提出的多物种竞争模型模拟人类干扰条件下漳江口红树林物种丰度几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秋茄种群数量随林地面积减少而急剧下降,而随着林地面积增加,秋茄种群数量也随之增加;桐花树种群数量随林地减少而急剧减少,但随着林地面积增加,桐花树数量也随之增加,且较快达到稳定状态;白骨壤种群数量随林地减少而急剧下降,经过一段适应阶段后,林地增加,白骨壤种群数量仍减少,且需经过较长时间才达到稳定状态。

木榄数量随林地面积减少而减少,而木榄是优势种,使木榄成为偶见种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砍伐。

Abstract: Research on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wetlands and wetland speciesdiversity has become the impact of the current wetl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the use of multi-species Tilman competitive model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human interference Zhangjiangkou mangrove species abundance changes likely tren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forest area Kandelia candel reduce the number of sharp decline, but with the forest area increased, the number has increased .the main growth area is the limiting factor. With forest loss Aegiceras corniculatum sharp decline in the number of trees, but with the increase in forest area, Aegiceras corniculatum volume has increased, and faster to achieve a stable state and that Aegiceras corniculatum growing their own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ommon role Results. With forest reduction sharp decline in the number of Avicennia marina , after a stage adaptation, forest increase, the number was still less Avicennia marina and the longer time required to achieve a stable state and that growth is Avicennia marina own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ommon role Results. With the number of wood rugby reduced forest area decreased, but the wood is still the dominant species rugby, rugby describes the wood species become rare human deforestation is the main reason..关键词:红树林林地面积增加丰度几率Key words : mangrove forest increasing abundance probability/ 、八1前言红树林是自然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维持海岸生态平衡重要的生态系统[1]。

林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林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林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林学(Forestry)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林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1].张云;森林生态政策体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2].王玺;森林生态功能区区域政策研究一以云南省为例[D].云南大学.2010[3].张秀波;黑龙江省生态型城镇建设的公共政策体系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4].颜帅;国际森林认证体系与中国森林认证的理论和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5].王贵霞;胶南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主要模式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与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05[6].肖冠男;常德市森林生态体系构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7].黄帆;郴州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构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8].丁访军;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标准体系构建[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9].方芳;森林生态采伐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10].王丽;云龙示范区城市森林生态体系构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11].徐政华;区域生态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以青岛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为例[D].青岛大学.2010[12].郭慧;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台站布局体系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13].李娟娟;政策执行视角下的草原生态保护——以内蒙古东部W 嘎查草原生态政策执行状况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1[14].高丽丽;龙江森工集团森林生态资产运营体系构建及仿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15].徐超;城市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学毕业论文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目录摘要 (1)1、生态林业的内涵和功能 (1)生态林业的内涵 (1)生态林业的功能 (1)2、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2)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 (2)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是我国建设生态经济的重要力量 (2)3、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依靠科技发展生态林业 (3)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3)、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3)努力实现转变 (4)结束语 (5)参考文献 (5)致谢 (6)摘要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兼有三大效益。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现实恶劣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之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启动为标志,我国林业进入了一个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成为当前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天然林资源受到严格保护,木材生产逐步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大规模的退耕还林渐次展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开始实施,全社会办林业形成气候,林业正在经历着一场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极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为此,本文试从林业需实行以生态林业建设为主,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观念、思路和创新上对我国林业建设作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生态、自然建设、经济1、生态林业的内涵和功能生态林业的内涵生态林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

它是多目标、多功能、多成份、多层次,也是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能协调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巨大森林生态经济系统。

发展方针要因地制宜,山区采取以林为主的综合发展,并立足本地产品和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粗精结合的加工工业体系;林区则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实行轮封、轮造、轮放办法,使眼前与长远利益结合。

要建成立体林业,目的是: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森林对调节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森林效应和互补作用;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动态平衡;提高系统各资源单位面积产量,缩短生产周期;形成商品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加工工业,实现多次增值;协调同有关各业的互利关系,维护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性。

生态林业的功能生态林业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对水利工程使用寿命都有巨大作用,对农牧畜产、稳产起到屏障作用。

生态林业建设是生态经济多样化和生态平衡的环境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生态林业的建设:能够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化创造条件,保护和发展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建设和恢复生态系统,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林业不仅可以提供多种可再生资源、能源,还能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能够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前景。

目前国际社会判别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一个最根本尺度就是看资源的使用和保护是否维持平衡,一种经济只有尊重生态学诸原理才会是可持续发展的,才会是和谐的,生态经济的发展正在带来新的环境革命,森林及其生物资源的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必将为新的环境革命、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能够为科技发展生态化奠定重要的物质和环境基础。

2、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强调可持续的、生态性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是生态经济多样化和生态平衡的环境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第一,能够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化创造条件。

保护和发展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建设和恢复生态系统,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林业不仅可以提供多种可再生资源、能源,还能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能够为科技发展生态化奠定重要的物质和环境基础。

追求生态化发展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

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从根本上提高资源基本生产率,“抵消”和“克服”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率,冲破增长极限,制止生物圈的退化;二是发展仿生学,通过生物方式重新设计工业系统和材料的性质,使科技进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三是促进经济的重组,发展服务和流通经济,更好地保护和服务于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四是向自然资本投资,使生物圈能生产出更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动生态系统服务朝着使全球范围免遭巨大破坏的方向发展。

污染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已列入各级政府的责任目标。

目前我们主要采取直接减排即工业减排方式,从长远看也可借鉴国外经验实行间接减排,即造林固碳。

森林固碳以其低成本、多效益,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比如,日本减排指标为6%,其中%就是通过森林固碳完成的。

由世界银行和意大利政府出资550万美元的森林碳汇项目已在我国的广西、内蒙等省区实施。

保护和发展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是科学技术发展重要的物质和环境基础。

第三,能够为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提供重要保障。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必然带来人类经济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

人们的衣食住行已开始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追求无污染,保持天然特性。

食品、人居环境等方面生态化趋势尤为明显,由此带动了物质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同时,生态环境服务成为有价的消费品,生态旅游不断发展,生态补偿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消费方式的重要因素。

人们生活、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变,有赖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和恢复,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

、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是我国建设生态经济的重要力量建设生态经济是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在准确把握国情基础上的高度概括。

核心是生态和经济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它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节约资源相结合。

林业提供的丰富而多样化的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生态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相统一的现代林业建设、绿色产品和旅游产业开发等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正在成为我国建设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

3、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依靠科技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生态林业,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

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

因此,在林业发展上,要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就要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要注意做到如下几点: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

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建设生态林业,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

在第一产业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

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

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林业的生态效益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

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

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

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

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

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

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努力实现转变积极推进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的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转变。

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生态林业建设,走可持续发道路的必然要求。

木材生产向生态建设转型,就要对林业的定性定位和指导思想进行重大调整,实现林业认识上的巨大飞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根本性转变,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与时俱进,充分认识新时期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在林业建设上不同的责任和义务,真正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财政支持体系,形成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就是要在尽量满足社会对木材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