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调水工程及意义
简 述 南 水 北 调 工 程 的 意 义

简述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姓名:***班级:微机1102 日期:2013.11.20目录目录 (2)摘要 (3)一.工程简介 (3)二.南水北调总体规划 (4)三.中线主体工程 (5)3.1 水源区工程 (6)3.2 输水工程 (6)3.3 主要工程量和投资 (8)四.关键的工程技术 (8)4.1穿黄工程 (8)4.2 高原强震区高坝及隧洞设计与施工 (9)4.3 工程地质问题 (9)五.工程的重大意义 (10)5.1 社会意义 (10)5.2 经济意义 (11)5.3 生态意义 (11)六.工程的利与弊 (12)6.1 工程效益 (12)6.2 负面影响 (12)6.2.1 对环境的破坏 (12)6.2.2 不利生态因素 (13)摘要南水北调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将长江、淮河、黄河及海河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格局。
通过南水北调,南方水资源对北方的可持续供给,并可经黄河调配,将在较大程度上突破制约我国北方国土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瓶颈,整体提升我国北方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对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意义。
一.工程简介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臵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2005年8月16日一、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占世界总量的5.8 %左右,仅次于巴西、原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
水脉介绍

大型纪录片《水脉》在历时12年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即将迎来中线通水之际,书写和展现这一世纪工程建设历程、建设成就与建设意义的八集文献纪录片《水脉》该片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具体承制,它将以波澜壮阔的画卷、深沉的历史思绪以及多维度的现实关注,为10月的荧屏奉献一部审视水文明与人类生存、工程建造与历史使命的精品力作。
全片以水利与人类文明、中华文明的关系,南水北调论证历史、建设历程,工程科技创新,移民搬迁、安置,文物保护,环保治污,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为主要内容,分别从历史与现实、国际视野与本土现状、工程决策与建造历程、建设成就与建设意义等不同的维度和角度,重构影像叙事,展现宏大背景之下的南水北调工程的现实意义、战略意义。
该片从今日起,至10月20日,每晚10时30分在央视综合频道两集连播;10月18日至25日,每晚20时34分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之后央视财经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纪录频道将在重要时段陆续重播。
它将以自己的表现风格与所期许的品质,敬献于曾经为南水北调这一历史夙愿呕心沥血的无数先行者,敬献于为工程奉献了智慧、青春和汗水的广大设计者和建设者,敬献于一个成就梦想、走向复兴的伟大时代。
八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水脉—南水北调》分集简介第一集《奔流不息》1961年4月12日清晨,在丘拉塔姆地区一个叫做拜科努尔的地方,一个年轻人将从这里的航天发射场向太空进发。
这一天,人类远远超越了雄鹰飞翔的高度,第一次实现了遨游太空的梦想。
这个年轻人就是27岁的尤里.加加林。
当东方号飞船掠过中国大地的时候,此时,这里的人们正在进行着一场改造山河的壮举。
为了防洪、发电和灌溉,十多万中国人用体力和意志,在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水之上,建造着一座2500米长、162米高的巨型大坝—丹江口水库,它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那么,为什么当时的人们要修建这么大的一个水库呢?中国的南方水多,经常发生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却严重缺水,南水北调工程就是要修建东、中、西三条输水线路,将南方的水输送到干渴的北方,从根本上解决南涝北旱的现实,这是一个历时六十多年的战略工程。
南水北调参观学生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观了南水北调工程,亲身感受到了这项伟大工程的伟大成就。
在这里,我代表全体同学,发表一篇参观南水北调工程的发言稿。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伟大意义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影响最深远的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
它以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 保障北方地区水资源安全。
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系的水资源调配到北方地区,有效缓解了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安全。
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将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3. 优化水资源配置。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合理调配水资源,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4. 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南水北调工程在水资源调配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为北方地区提供了优质水源,改善了生态环境,保障了生态环境安全。
二、参观南水北调工程的心得体会今天,我们参观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多个重要节点,亲眼目睹了这项伟大工程的壮观景象。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受感动,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 感受伟大工程的壮丽景象。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让我们深感震撼。
无论是调水渠道、泵站、水库等工程设施,还是沿途的绿化景观,都展现了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和力量。
2. 感受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付出。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无数工程技术人员付出了艰辛努力。
他们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为我国水资源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感受国家战略的高度。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工程,体现了国家在水资源、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长远规划和高度关注。
4. 感受民族精神的传承。
南水北调工程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推进实施调水工程方案的意义

推进实施调水工程方案的意义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城市供水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解决地区供水不足的问题,调水工程方案的实施变得尤为重要。
调水工程是指在地区供水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引水、输水等方式将水资源从其他地区调运到需要水源的地区,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
本文将探讨推进实施调水工程方案的意义,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一、经济发展推进实施调水工程方案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调水工程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了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供水成本,从而减轻了城市管理部门的经济压力。
其次,通过引进外来水源,可以解决地区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推动当地的产业发展。
例如,一些旱涝一体的地区,通过调水工程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灌溉面积,进而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调水工程的实施还能有效促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
例如,在调水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管道、泵站、水质监测设备等相关设施的安装和建设,这不仅提高了城市建设的投资,也为地方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市区的人口不断增加,对于供水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也刺激了供水市场的发展。
二、社会发展推进实施调水工程方案对于地区的社会发展同样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调水工程的实施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水是生活的必需品,保障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所需,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通过调水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居民因为水资源匮乏而面临的生活问题,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调水工程的实施也对地区的文化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水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
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许多文化教育设施由于供水不足而无法正常运转,给广大居民的文化教育带来了严重影响。
通过调水工程的实施,可以保障了地区文化教育设施的正常运转,促进了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南水北调的重要意义

南水北调的重要意义南水北调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旨在解决中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并提高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该工程从南方调配大量优质水资源前往北方,以满足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同时减少因水资源短缺而导致的社会和经济成本。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包括三条路线,分别是长江、黄河和淮河三条输水线路。
这些线路总长度超过2000公里,通过调水工程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以满足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
工程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因水资源短缺而导致的社会和经济成本,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由于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相对南方较为匮乏,因此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往往需要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来得到满足。
这将有助于减少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水源。
2. 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将南方优质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可以减少因水资源不足而导致的干旱和洪水等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将南方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使北方地区能够更好地利用水资源,从而在可持续利用方面实现走得更远。
3. 推动中国水资源的公平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实施水资源公平利用的重要举措。
通过该工程,南方和北方的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使北方地区能够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因地区差异而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和不公平现象。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它通过将南方优质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以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中国水资源的公平利用,从而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水源。
南水北调的意义

南水北调的意义南水北调是中国建设规模最大、工程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水工程将丰富的南方水资源运送到北方干旱地区,以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这一工程的实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对于保障北方地区的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严重的供水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将丰富的南方水资源引入北方地区,可以大大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确保居民用水、农田灌溉等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这对于改善北方地区的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北方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但由于缺水问题,很多地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为北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可以支持工业生产、农业发展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由于水资源的供应得到保障,北方地区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北方地区长期以来水资源的短缺,导致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破坏。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引入丰富的南方水资源,可以补充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改善地下水位,保护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系统。
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护地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还对于改善区域间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导致了区域间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通过调水的方式,将南方的丰富水资源引入北方地区,实现了水资源的均衡分配。
这不仅可以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南方水资源,实现区域间的互利共赢。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北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水资源的均衡配置。
国外著名的调水工程概览

国外著名的调水工程概览王龙;徐厚臻【期刊名称】《地理教学》【年(卷),期】2010(000)014【总页数】4页(P4-7)【作者】王龙;徐厚臻【作者单位】山东省沂南第一中学,276300;山东省沂南第一中学,276300【正文语种】中文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短缺,且很大一部分淡水资源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地区,而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区,淡水资源严重短缺,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何正确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大问题。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跨流域调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修建了很多工程,来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建、在建或拟建的大规模远距离调水工程有160多项,主要分布在24个国家。
下面就其中几项著名的工程做简要介绍。
一、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一)必要性及可行性以色列地处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年降水约为200毫米~900毫米,北多南少。
以色列南方干旱缺水,北方水源相对丰富,东北部的太巴列湖高水位时蓄水量可高达43亿立方米。
为此,以色列建设北水南调工程,以太巴列湖水解救南方地区的沙漠干旱地。
(二)建设情况北水南调工程从1953年开挖6.5千米长的艾拉本隧洞开始,至1964年建成投入使用,前后历时11年,投资1.47亿美元。
北水南调的龙头工程即太巴列湖取水口工程,它是建于地下岩洞的取水厂,安装了三台抽水泵,总抽水量达每秒20.25立方米。
工程设两级泵站,将水位提升400米。
由输水隧洞将湖水送到调节池,经检测化验、沉沙、灭菌消毒处理,达到饮用水标准后,输入内径2.8米的主干管道,送到以色列的行政中心、最大的城市特拉维夫的东北部。
在特拉维夫主干管道分为东西两路,向南输送到内格夫沙漠干旱地。
至20世纪80年代末,北水南调工程输水管线南北延长到约300千米,主干管管径2.2~2.8米,沿途设多座泵站加压,并吸纳全国主要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同时向外辐射出供水管道,与各地区的供水管网相连通,形成全国统一调配的供水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正在实施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远距离、跨流域、
跨省市调水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
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
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
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
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
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它也是全美最大的多目标开发工程。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海岸,北部气候湿润多雨,萨克拉门托
河水系水量丰沛。
南部气候干燥,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是美国著
名的阳光地带,那里生活着该州2/3的人口,水源却与人口成反比例。
1960年,加州进行了全民投票公决,以51%的支持率使调水决策获得通过。
于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北水南调工程开工了。
从加州最北边的
奥罗维尔湖到最南端的佩里斯湖,整个调水工程主干道南北绵延1000多公里,占加州南北总长度的2/3,该工程经过了13年的努力,终于在1973年完成了输水主管道的建设。
目前,加州北水南调工程的年调水量达亿立方米,供加州南部2000万人使用,即全州2/3人口因此受
益。
这些北水70%用于城市,30%用于农村,60万英亩的农田靠它灌溉。
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
澳大利亚虽然地广人稀,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不少,可是澳洲大陆
全境年均降水量仅470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少的大陆,其内陆部分地区存在着干旱缺水较为严重的状况。
为了解决那里缺水的问题,澳
大利亚从1949年开始修建一个规模宏大的雪山调水工程,直至1975年完全竣工,历时26年。
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雪山东坡斯诺伊河的一部分多余水量引向西坡的缺水地区。
沿途还利用水位落差发电,供应
首都堪培拉和墨尔本、悉尼等城市。
雪山调水工程包括7座水电站、8 0公里引水管道、11条共145公里压力隧洞、16座大坝及其形成的调节水库、1座泵站、510公里330千伏高压电网等等,是澳大利亚跨州界、跨流域,集发电、调水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较为复杂
的大型调水工程。
它能对墨累达岭河流域几个州进行供水,取得了相
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埃及横跨亚、非两大洲调水工程
埃及国土面积100万余平方公里,绝大部分为沙化地和沙漠,适宜于人居和农业生产的地区只有尼罗河三角洲和尼罗河谷地,仅占国土
面积的4%。
然而,随着埃及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条贯穿埃及全境的河流再也不能以其自然流淌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
于是上世纪70年代埃及修建了著名的阿斯旺水坝,控制了尼罗河水流,
使其盈时不涝、缺时不旱。
几十年来,阿斯旺水坝给埃及带来了巨大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项跨越亚、非两大洲的调水工程将为苏伊
士运河两岸新增380万亩耕地,为150万人口提供生活用水,缓解埃及
的粮食短缺状况,大大促进干旱的西奈半岛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秘鲁马赫斯东水西调工程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北部,全国年均降水量1691毫米,人均占有的
水资源也不少,可是降水量和水资源的分布却极不均衡。
秘鲁西部太
平洋沿岸是沙漠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
区之一。
秘鲁东部为亚马逊河上游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
均超过2000毫米,面积占全国的%,人口稀少,大量水资源根本
得不到利用。
为了改变水资源不合理分布的局面,发展秘鲁经济,秘
鲁政府作出重大的战略决策,集全国之力,修建马赫斯调水工程,将
东部充沛的水资源,引到西部安第斯山区,彻底解决首都利马及西部
其他大城市严重缺水的问题。
.1 经济效益
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不仅缓解或解决了缺水地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而且带来了水力发电、防洪、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供水效益
长距离调水工程对美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整个美国经济的宏观布局和优化资源配置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有计划地建设长距离调水工程,给缺水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大促进了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在加州中南部,年降雨量仅200~400mm,部分地区不足100mm,素有干旱“荒漠”之称。
由于修建了中央河谷、加州调水、科罗拉多水道和洛杉矶水道等长距离调水工程,从而为受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使干旱河谷地区发展灌溉面积万hm2,成为美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供水工程还保证了加州南部洛杉矶为中心的6个城市1700多万人生活和工业、环保等用水需要。
目前,加利福尼亚州已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洛杉矶市也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城市。
昔日干旱荒凉的南加州现已是一片绿洲,景色宜人。
同时,由于农牧业的稳定发展,人口的增加,技术力量的移入,促进了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制造、石油化工、机器制造、电影工业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使西南地区和西海岸带成为美国石油、电子和军事等尖端新兴工业中心。
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从西三河向东三河调水,年调水量148亿m3,灌溉农田万㎡。
工程的实质进一步完善了印度河平原的灌溉体系,使东三河流域广大平原地区的农、牧、工业等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并使巴基斯坦由原来的粮食进口国变成不仅粮食已能自给,而且每年还可以出口小麦150万t、大米120万t的国家。
发电效益
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往往都有大量落差可以利用,为调水区和受水区提供廉价电能。
有的调水工程甚至就是专门为水力发电而设计修建的。
前者,如澳大利亚雪山工程,可利用落差760m,发电装机容量374万kW;后者如加拿大魁北克工程,发电装机容量达1019万kW。
其他效益
调水可以增加通行线路和里程,促进航运事业发展,降低运输成本,加强区域经济交流;调水可以把营养盐带入调水体系,有利于饵料生物和鱼类生长与繁殖,促进渔业发展;调水还可以径污比增高,改善水质,扩大水域,造人工和生态景观,发展旅游、娱乐业等。
生态效益
调水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域,导致水圈和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的垂直水气交换加强,有利于水循环,改善受水区气象条件,缓解生态缺水。
调水还可以增加受水区地表水补给和土壤含水量,形成局部湿地,有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汇集、储存水分,补偿调节江湖水量,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地质效益
调水灌溉可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入渗、下渗和毛管上升、潜流排泄等循环,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沿降。
加州某地区从1940的年起每井超采水量180万m3,开来深度305~754m,地面下沉影响9000km2农田耕作,调水后有效地防止了地面沉降,并起到保水固土作用。
防洪效益
调水工程一般都有江河控制性综合利用,可以年调节或多年调节,有效地利用弃水,化害为利。
所以,大多数调水工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洪作用。
如伊拉克的底格里斯—萨萨尔湖—幼发拉底调水工程,既能有效地控制西部沙漠沙丘推移,又具有防洪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