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的特点及其发展计划史

合集下载

杭州西湖四季特色植物景观及人文内涵研究

杭州西湖四季特色植物景观及人文内涵研究

杭州西湖四季特色植物景观及人文内涵研究摘要:杭州西湖风景如画,四季皆有其独特的韵味,植物景观作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四季景观的构成及特点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选取四季有代表性的植物(春桃、夏荷、秋桂、冬梅),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研读,研究历史上相关的重要景点及造景手法,并探讨其中的审美意趣,以期对今后西湖景区植物景观改造及其他城市植物景观设计中融入更多人文内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特色植物;景观;人文内涵;审美意趣;杭州西湖0绪论2018年6月24日,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湖特色植物”作为“西湖景观”6类基本组成要素之一,是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西湖特色植物”的定义如下——西湖景观在植物景观特征上具有悠久历史和突出文化象征含义的特色植物有:始于宋代(11~13世纪),并传衍至今的沿西湖堤、岸间种桃、柳的特色景观,与“西湖十景”的四季观赏特征相应的“四季花卉”(春桃、夏荷、秋桂、冬梅),以及分布于湖西群山中承载了中国茶禅文化重要价值的传统龙井茶园及其景观。

其中“西湖四季花卉”又在“西湖特色植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桃、荷、桂、梅是西湖景观的四季特色花卉,分属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植物观赏主题,在湖光山色中交替绽放飘香。

作为杭州地区的传统植物品种,这4种植物不仅形态优美,而且具有独特、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随着西湖景观的营造与发展,逐步形成了凸显观赏主题的特色植物景观,至迟在南宋文献《梦粱录》中,已特别指明了这4种植物赋予西湖景观的独特美感。

千百年来,每当花期来临,引发诗人、画家创作了无数的隽咏诗篇和精美画作,同时吸引了杭城市民纷纷出游赏花,成为了延续千年、至今不衰的市民文化娱乐传统。

1“西湖四季花卉”景观及其文化内涵1.1桃花桃(Amygdalus persica)隶属于蔷薇科李属,為落叶小乔木,又名“桃花”。

分果桃和花桃2大类。

《梦梁录》中提及的千叶桃、绯桃、香梅均为桃的变种,属于花桃类。

乡土植物资源及其在营造特色植物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乡土植物资源及其在营造特色植物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乡土植物资源及其在营造特色植物景观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乡土植物是指生长在特定地区的土壤中,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这些植物在当地生态系统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具有丰富的药用、观赏和食用价值。

在乡村环境中,乡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当前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针对乡土植物资源及其在营造特色植物景观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乡土植物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乡土植物资源的特点及保护现状1. 乡土植物资源的特点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能够在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繁衍。

它们属于当地的原生植物,具有与土壤和气候条件相适应的特性,对于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乡土植物还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遗产价值,是乡村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乡土植物资源的保护现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乡土植物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土地开发、环境污染、过度采伐等行为导致了许多乡土植物濒临灭绝甚至灭绝。

乡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当前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保护乡土植物资源不仅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提升乡村风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乡土植物在营造特色植物景观中的应用价值1. 丰富的植物资源乡土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

这些乡土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可以利用这些乡土植物资源营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植物景观,丰富农村景观的形态和内涵。

2. 增强乡土文化底蕴乡土植物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在乡村景观中应用乡土植物资源,不仅可以增强乡土文化底蕴,而且还可以激发人们对乡村的向往和热爱,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3. 构建生态友好型景观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能够在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繁衍,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园林绿化种植工程特点及其应对措施论文

园林绿化种植工程特点及其应对措施论文

园林绿化种植工程的特点及其应对措施[摘要] 城市景观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园林绿化种植为主体的园林工程建设地位也逐步得到提高。

笔者以自己的实践,归纳了部分园林绿化种植工程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绿化种植工程;植物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的景观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园林绿化种植为主体的园林工程建设地位也逐步得到提高,这对园林绿化种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笔者在较长的工程实践中,发现很多施工单位或队伍不了解园林绿化种植工程特点,认为其不过是种种树、栽栽花、铺铺草而已,不能化“施工蓝图为现实”,影响了整个园林工程的质量,降低了城市的景观效果。

因此,弄清园林绿化种植工程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做好园林工程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园林绿化种植工程独有的特点园林绿化种植工程不同于其它硬质景观工程,其种植的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种植后有一个成活、生长、成形的过程,需通过长期的养护才能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

1.满足植物生态习性下的艺术追求,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园林绿化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活体,有一个从设计、施工、养护到成形阶段的过程,最终需达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艺术效果。

这就要求植物的配置不仅要满足其生长的生态习性要求,还应讲究艺术性,但这种“艺术性”受植物种类、个体姿态、大小、朝向等的影响,在施工图纸上难以表现。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临时变更树种或改变原设计方案的现象都相当普遍。

“艺术性”在图纸上难以表现,还经常“变来变去”,这就需要施工人员的现场再创造,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效果。

2. 生长环境要求高,外部不利因素多园林绿化种植工程的技术关键是要确保植物的成活,使种植的植物及时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去,甚至突现出新的特色。

植物的生长除需满足土壤、阳光、水分、温度、湿度等生长环境要求外,往往还受到很多的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种植场地内与其它项目的交叉施工,及建筑垃圾、污物污水的无序排放等;天气、季节的影响如干旱、暴雨、冻害及反季节种植等。

2.植物的类群及其生活史特点

2.植物的类群及其生活史特点

使用检索表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 全面核对两项性状:如果第一项性状看来已符合手头的标 本,也应继续读完相对的另一项性状,因为有时后者更为适合。 2. 在涉及大小尺寸时,应用尺量而不作大致的估计。 3. 在核对了两项相对的性状后仍不能作出选择时,或手头的 标本上缺少检索表中要求的特征时,可分别从两方面检索,然 后从所获的二个结果中,通过核对两个种的描述作出判断。 4. 对检索到的结果,还需核对该种植物的全面描述。当描述 的内容与手头标本一致时,才能作为鉴定的结束。因为如果手 头的标本是检索表中未列入的植物,如分布新记录种或引种植 物,在检索时会指向另一植物。
系统发育分类(自然分类):根据植物之 间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它是从 19世纪后末期开始的,力求客观地反映 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
三、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
(一)植物分类的基本阶层
现以稻为例,说明它在植物分类上的各级单位。 界 植物界 Regnum Vegetable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目 禾本目 Graminales 科 禾本科 Gramineae 属 稻属 Oryza 种 稻 Oryza sativa L.
鸽的品种:筋斗鸽、鹦鹉鸽、孔雀鸽、吹号鸽、毛领鸽、球胸鸽、喜鹊鸽、天使长鸽、皱背鸽
2)、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什么是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 地球上动物、植物、 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 丰富程度。
观赏用:观叶植物
羽衣甘蓝
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DC. f. tricolor Hort.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具有维管束,合称为 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藻类、菌类、地 衣、苔醉植物无维管束产生,称为非维管 植物(non-vascularplant) 。 苔藓、蕨类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 裸子植物中也有退化的颈卵器,它们合称 为颈卵器植物(archegoniatae)。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特色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特色

阅读感受
这本书也让我深刻理解到地域性特色在江南古典园林中的重要地位。江南地 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都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应用产生了深远影 响,形成了独特的植物景观。这种地域性特色使得江南古典园林具有了不可复制 的独特魅力。
阅读感受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特色》是一本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读 物。它不仅为我揭示了江南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之美,也让我理解了其背后的历 史、社会和文化因素。这本书让我对江南古典园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也让 我对园林艺术有了更深的热爱和敬仰。我期待能够看到更多关于江南古典园林的 研究,以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为植物景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江南古典园林中的植物 种类繁多,包括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
精彩摘录
“在江南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植物的 选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例如,太湖地区的拙政园和留园多用荷花、菖蒲等水生 植物,象征着江南水乡的特色;而苏州市的网师园则以桂花、杜鹃等花卉为特色, 寓意着四季如春。”
本章首先介绍了江南地区的地域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以及江南古典园林的 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然后重点阐述了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概念、构成要素 和表现形式,以及其地域性特色的具体体现。
目录分析
本章分析了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包括唐、宋、 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变化。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园 林,总结了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
目录分析
本章重点探讨了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特色。从气候、土壤、地形 等方面分析了江南地区自然环境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影响。然后,通过对代表性园 林的深入剖析,总结了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在空间构成、植物种类选择、造景 手法等方面的地域性特点。

园林概论知识点总结

园林概论知识点总结

园林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园林概念1. 园林的起源和发展2. 园林概念的演变3. 园林的分类和特点二、园林设计1. 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2. 园林设计的流程与方法3. 园林设计的要素及其作用三、园林植物1. 园林植物的分类及特点2. 园林植物的用途3. 园林植物的配置与养护四、园林艺术1. 园林艺术的概念和特点2. 园林艺术的表现形式3. 园林艺术的欣赏与评价标准五、园林绿化1. 园林绿化的意义和作用2. 园林绿化的规划与设计3. 园林绿化的管理与维护六、园林景观1. 园林景观的特点和分类2. 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素3. 园林景观的欣赏与保护七、园林工程1. 园林工程的概念和内容2. 园林工程的规划与施工3. 园林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八、园林保护1. 园林资源的保护意义2. 园林保护的原则和措施3. 园林保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九、园林文化1. 园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2. 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3. 园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十、园林规划1. 园林规划的概念和意义2. 园林规划的原则和方法3. 园林规划的实践与发展十一、园林历史1. 世界园林的发展历史与特点2.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与特色3. 园林历史的价值与影响以上为园林概论的知识点总结,依次涵盖了园林概念、园林设计、园林植物、园林艺术、园林绿化、园林景观、园林工程、园林保护、园林文化、园林规划和园林历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园林概论是园林学中的一个重要课程,通过学习园林概论可以了解园林学的起源和发展、园林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园林植物的分类和用途、园林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欣赏标准、园林绿化的规划和管理、园林景观的特点和设计要素、园林工程的规划和施工、园林保护的措施和现状、园林文化的内涵和传承以及园林规划和历史的发展等内容,为今后从事园林设计、园林管理、园林保护和园林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园林概论的知识,不断提高园林学科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出积极贡献。

城市植物园的功能变迁——以新加坡植物园为例

城市植物园的功能变迁——以新加坡植物园为例

园林与景观设计2021年11月第18卷总第408期城市植物园的功能变迁——以新加坡植物园为例陈 静1,2,王卓霖1,2,闫红丽3,周向频1,2[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2.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3.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摘要:本文梳理了新加坡植物园162年的演进历程,分析归纳了新加坡植物园总体格局以及功能变迁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科研在植物园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多次挽救了新加坡植物园的命运,尤其是曾进行橡胶等经济植物学开拓性研究的经济花园,它的空间特征及功能变化典型地反映了新加坡植物园的演变特点,也正是因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研转化力,使得新加坡植物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关键词:新加坡;植物园;经济花园;功能变迁;时空与功能[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31.43The Function Changes of Urban Botanical Garden—— A Case of Singapore Botanical GardenChen Jing1, 2, Wang Zhuolin1, 2, Yan Hongli3, Zhou Xiangpin1, 2[1.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2.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Renewal and Spatial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2, China; 3.Tongji University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Shanghai 200092,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volution of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 over the past 162 year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main features of its overal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history of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 and saved it for several times. In particular, the economic garden, which had conducted pioneering research on economic botany such as rubber, it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al changes typically reflected the evolution features of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 It is its world-influential innovation that makes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 included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Key words: Singapore; botanical garden; economic garden; function change; time, space and function1引言新加坡植物园始建于1859年,面积82 ha,迄今已有162年的历史。

合肥骆岗中央公园景观植物设计分析

合肥骆岗中央公园景观植物设计分析

在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指导下,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近期以来的重大举措和改革任务。

公园建设是城市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城市滨水带状公园又是城市公园建设的重要部分。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中已建成各种功能多元化、类型丰富的城市滨水带状公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本文总结合肥骆岗中央公园设计及建设过程中景观植物设计的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城市滨水带状公园景观植物设计水平提供参考。

1项目概况合肥骆岗生态公园位于骆岗机场片区,距离老城区12km ,距离机场约40km 。

该片区位于城市重要生态节点,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北接高铁南站,南邻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是合肥主城区最有价值的土地资源。

合肥骆岗生态公园总面积约15.3km 2,其中老骆岗机场范围内总面积263hm 2,机场跑道长3km ,主跑道宽120m ,辅跑道宽60m 。

该公园属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系统工程,体现一体化、系统性理念,注重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后的生态价值挖掘,且具有较强示范意义。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地形塑造、土壤性状改善、湖体开挖、苗木栽植、园路铺装、景观提升、水质净化及其他附属设施等。

2设计原则2.1生态性原则总体设计应注重现状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合理利用地域内的优质自然资源,又要保护场地内的自然生态环境。

运用边缘效应理论、生态设计理论使用当地乡土植物,提炼本土特有的设计语言和元素,尊重场地历史文脉,来综合表达生态、生境重塑的设计理念。

2.2亲水性原则项目所在地是水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交汇区,在景观设计中除了要具备休闲、娱乐等功能外,还必须满足水净化与生境营造的功能。

结合沿湖边布置铺装硬地、园路、滨水空间,点缀景观建筑小品,从立面上丰富景观效果。

为游人提供休憩场所,使得游人能够更加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水系的气息。

2.3植物多样性原则提高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滨水带状空间植物设计收稿日期:2022-03-25作者简介:樊江梅(1977—),女,贵州江口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景观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植物景观设计 第一章 植物景观的特点及发展史 第一节 概述 一、相关概念及解释 (一)园林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一词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各种游憩境域。在这期间也有如庭院、园池、别业、山庄等叫法 古代园林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和上层社会拥有和使用的园林,或建于自然郊野,或建于城中一隅。 现代园林则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公园、游园、花园、绿地、风景名胜区等。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园林”一词一直成为该学科、该行业通用的名词。它涵盖了当时园林规划设计、管理等领域的工作范围。 (二)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是20世纪80年代由学者孙筱祥先生提出的。当时主要是针对”园林”一词内涵与外延局限性而提出来的,是对”园林”内涵与外延的丰富与发展。 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性质与研究领域与国外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建筑学)是相同和接近的。 “风景园林”作为一个学科已经超越了原来传统园林的范畴与界限,成为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三)景观(Landscape) 景观一词最早在文献中出现是在希伯莱文本的《圣经》中,用于对圣城耶鲁撒冷总体美景的描述。这时的“景观”的含义同汉语中的“风景”、 “景致”、“景色”相一致,等同于英语中的“scenery ”,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都与景观有关系,都是景观。我们留给后人的是历史景观,正在体验的是现代生活景观。”(俞孔坚) 景观设计学在国外发展历史比较长,但在国内才刚刚拉开序幕。 在国内与景观设计相近的专业也在从事景观设计的项目,比如建筑、园林、环境艺术、城市规划等专业。 但是专注于理论研究和教育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可以说是引导中国景观设计教育和实践的一个开始。 (四)植物景观 主要指由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到大脑皮层,产.* 生一种实在的美感和联想 (五)植物造景: 指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植物景观。 (六)种植设计: 是指根据园林布局要求,对园林中各种植物如乔木、灌木、攀缘植物、水生植物、花卉植物及地被植物等之间的搭配以及这些植物与园林中的山、水、石、建筑、道路的搭配位置的策划,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简言之:在园林绿地或城市环境建设中利用植物材料进行布置的技术。 (七)植物景观设计: 与“园林设计”、“花园设计”,“景观植物设计”等有相同的核心内容植物种植设计。 二、植物景观的特点 (一)植物景观的自然性 (二)植物景观的多重性 三、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功能 建造功能:构成空间、分割空间、围合、连接、障景、控制私密性 环境功能:影响空气质量、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生态防护等 造景功能: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质地、芳香等要素形成特色景观 (观赏功能)。 美化功能:完善、统一、强调、识别、软化、框景(体现城市风格、城市建筑艺术效果、装饰生活等)。 生产功能:食用、药用、轻工业原料 情感功能(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 四、课程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包含植物分类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造景及配置等学科内容,是这几门学科在城市景观建设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景观植物基础知识、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设计专题三大部分。

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景观植物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识别100以上常用景观植物并了解应用。 多观察实践,善分析总结。

第二节 中国植物景观发展与类型特点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达“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境界 中国体系(典雅且精致):以中国园林为代表,影响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主要特色是自然山水、植物与人工山水、植物和建筑相结合。 西亚体系(植物和水法):以阿拉伯地区的叙利亚、伊拉克及波斯为代表,主要特色是花园与教堂园。 .* 欧洲体系(规整而有序):以意大利、法国、英国及俄罗斯为代表,各有特色,基本以规则布局为主,以自然景物配置为辅 。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勘称世界艺术之奇观,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曾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一、中国早期的植物造景(古典园林) 发展历史进程: 1.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挖池筑台,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 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 山水画为题材的创作阶段。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出现以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山有高林巨树,悬葛垂萝,…沼池种荷莲蒲草,再杂以奇木”。讲究意境与配置,是园林发展到成熟的标志之一。 3.全盛期——隋、唐朝(公元589——960年) 真正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还是在隋唐之后。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隋炀帝在洛阳兴筑别苑,以西苑最为合理。唐明皇宫苑中,讲究造园技术,发展起盆景技术。 唐朝王维辞官隐居到蓝田县辋川,相地造园,园内山石溪流、堂前小桥亭台,依照他所绘的画图布局筑建,如诗如画的园景,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园林妙境,在园林发展历程中创立了一个典范。兴起了“写意山水园”。 宋朝元朝造园,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宋徽宗在“丰亨豫大”的口号下大兴土木。他对绘画有些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 ,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 “寿山艮岳”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苏州、扬州、北京等地也都有“花石纲”遗物,均甚奇观。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我国第一部关于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明·计成 明代造园艺术巨匠 )。 5.成熟后期—— 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1911年) .* 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高度融合 3.诗画情趣盎然 4.注重意境的创造 二、中国早期植物造景类型与特点 (一) 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 1.人工山水园 即在平地上挖湖堆山,人为地创造山、水地貌,再配植花草树木和建筑,将天然山水风景浓缩在一个较小的地域范围内。 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居多。 2.天然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一般选择地处城郊自然景致优美的山林地为基,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经营,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天然山水园的建造关键在于基址选择,若选址得当,则能以较小的经济代价获得远胜于人工山水园的天然风景真趣。 1.皇家园林 属于皇帝和皇族私有,按不同的使用情况可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称谓有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私家园林 为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个人私有,主要为个人和家庭服务,古称园、园亭、园墅、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 即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服务于宗教或具有宗教性质的建筑及其所属外部环境。 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占地564公顷,北界狮子沟,东临武烈河。山庄的总体布局按“前宫后苑”的规则,宫廷区设在南面,其后即为广大的苑林区。 苑林区包括三大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 万壑松风 芝径云堤 避暑山庄 月色江声

月色江声回廊 烟雨楼 平原蒙古包 松云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