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

祁学军(江汉石油学院土木与建筑系湖北荆州)

[摘要通过对中西方建筑文化体系下形成的原始空间认识建筑空间的组织方式单体建筑形象建筑与广场空间关系等特点的分析探讨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9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性引起的

[关键词中国建筑文化9西方建筑文化9比较9差异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10(2001)0400M402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事实上成为了文化表象的外在载体只有从文化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建筑形式的根本动因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这种关于建筑的思考并非要去揭示建筑学的观念也并非只是给出建筑的规则这种思考的尝试并非建筑看作一门艺术或一门建造技术而是把建筑追溯到万物所是而归属的领域[1 建筑起源于人类遮风避雨的实际需要自人类文明诞生建筑的形式表现又被赋予了文化内涵从建筑的单体形象到建筑群的组织乃至对建筑空间的原初认识都无不被打上文化体系的标签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体系下由于人们对世界宇宙的认识和对哲学宗教艺术的看法的不同自然也带来了建筑文化的差异

一原始空间认识

原始民众在最初的空间体验中所直接感受到的是超自然力的存在因而人们对空间的认识最初也是源自于巫术比较而言由文献所知的古代中国人的巫术多着意于环绕人类自身的外在宇宙的空间形式即以方位作为巫占礼仪的主要内容而古代欧洲巫术多着眼于建立一个与周围环境不大相同的神圣的区域并将这一圣域与其他区域严格地划分开由此中国建筑文化的空间认识在于将自身空间与宇宙环境空间融合而西方建筑文化则强调创造有别于周围环境的空间

在许多宇宙神话中存在两种基本的模式一种是垂直向的宇宙模式其核心的中枢性构成是宇宙树将宇宙理解为天地和地下三界空间模式9另一种是水平向的宇宙模式认为宇宙是由四方形的水平状大地构成一般有四个或八个与中央相对立的区域西方在经过一系列的文化综合之后终于确立了以上帝为主导的七方位立体空间观在犹太人以及基督徒的观念中强化了垂直系统的空间序列表现在建筑上更注意立体的效果更着意建筑向上甚至向下的发展与西方人的选择相反尽管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一直没有放弃向往上界的追求但最终还是务实地选择了对绝地天通理论的认可选择了心甘情愿地匍匐于大地之上的现实9进而从理论上放弃了重视垂直向空间系列的七方位立体空间图式选择了在大地上水平铺展的五方位或九方位平面空间图式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空间模式

二建筑空间的组织方式

无论是建筑单体的室内空间还是群体建筑围合成的室外空间空间序列的形成都是围绕轴线展开的中西方建筑的原始空间组织也都运用了轴线的概念所不同的是西方建筑一般运用在单体建筑空间的组织上并且采纳东西向轴线9而中国是运用南北向轴线组织建筑群这两种不同方向轴线观念的形成大多与原始宗教以及星象观察祭拜和巫术活动有关

西方由原始宗教而产生的原始空间概念是竖向立体的但是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沿垂直方向上布列建筑形式往往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于是人们渐渐地用东西方向的轴线来取代竖直方向的轴线因为西方人在对太阳的崇拜中把太阳的朝起夕落理解为出生与死亡的完整过程所以用背依太阳沉沦的西方面对太阳升腾的东方来代替背依大地面向苍茫的轴线取向成为组织建筑平面空间序列的轴线

在中国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形式的古代先民注意到了北斗七星的特殊重要性并以此观察四季的变化北斗星一个特点是每天都绕北极星旋转一周并且七星中天枢星与天璇星的连线永远都指向居于

4M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12月第3卷第4期Journal of Jianghan petrol eum Institute(social science ed.)Dec.2001V.3NO.4

[作者简介祁学军(1970)男1992年大学毕业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建筑规划设计和建筑学等教学工作[收稿日期20010817

北天空中央的北极星由此中国人渐渐产生了北面为尊的观念直至后来采用南北向轴线组织建筑群另外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建筑空间的展开也构成影响这一点在宗教建筑中反映的尤为充分

三~单体建筑形象

一般看来西方单体建筑的造型具有原创力

表现出强烈的个体化特征包括宗教建筑虽然在型制上有一定的约束精神上存在共同的追求但是纵观各时期甚至同一时期的教堂很少有立面处理和整体形象上雷同的建筑甚至古典主义的理性三段论也没有禁锢住欧洲建筑的个性张力如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冬宫和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即使在立面处理上都采用了古典主义的手法其艺术形象却各有特点这种建筑个性化特征与西方文化基础中的分立思想密不可分正是从分立观念出发产生了西方文化中自由~民主思想[3]继而影响到建筑单体的设计另外从西方的历史观来看基督教认为整个历史的构建围绕着一个中心一个现世的中点即基督生命的历史性永远的上帝在拯救现世时表现为连续不断~直线式的进行拯救的时间过程在这种历史观中再现的现时总是唯一的不重复的和决定性的在它面前有着空旷的未来世界进程是一出神圣的戏剧在单一舞台上演出并且没有重复表演[4]这无疑对西方的建筑设计思想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既然世界是不可重复的那么建筑还有重复的必要吗?

中国的建筑文化思想却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中国文化体系是建立在整体的观念上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万物的融合因此中国的建筑观认为:一座单体的建筑物或一个单独的建筑群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既是一个更大的空间组群中的具有自身特定地位的一分子又是天地宇宙之间整体空间秩序中的一分子任何一个建筑个体或群体的对于自身特定地位的愈越或对于整体秩序的破坏都是不能被允许的[1]同时中国的历史观是一种时间循环论将现在看作过去的结果而根本不是未来的预测强调历史生生不息的延续性因而表现在建筑上是无休止对以往建筑形象的重复和模拟于是中国的单体建筑在五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整体形象保持了很好的延续性却缺乏革命性的变化和创造

四~建筑与广场<院落)空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广场空间的存在形态主要表现为场与形两种形态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场空间是由于构筑物对空间的控制作用形成的建筑在场性广场空间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广场是从属于建筑的形空间是构筑物围合形成的空间在形性空间中广场是主建筑从属之由于两种文化体系下中~西方对建筑和环境关系的不同理解在建筑与广场<院落)空间的关系的认识上也颇有不同从古罗马的奥古斯都广场群到古典主义的凡尔赛宫西方在组织广场空间时无论围合与否都强调建筑对广场的控制作用广场为建筑服务即广场处于一种场空间状态在中国院落体系下的场院空间都是围合状态下的封闭空间广场<院落)是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围绕广场<院落)来布置也就是说中国的传统广场是一种形空间对比凡尔赛宫和紫禁城中建筑和广场的关系能够很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凡尔赛宫是在西方唯理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设的而中国清代统治者尊崇的程朱理学与法国的唯理论哲学思想相似都强调理性和秩序的力量维护君权的最高威严应该说与其他时期的西方宫殿相比凡尔赛宫反映的哲学思想与紫禁城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最为接近在充分表现严格的等级制度~严谨的秩序和规整的造型布局上可谓殊途同归0即便如此凡尔赛宫和紫禁城中对建筑和广场关系的处理依然各不相同在平面布局上凡尔赛宫处于放射形道路的尽端宫殿前的广场是完全开放的这种舒展的空间形象中凡尔赛宫的突起很好地表现了建筑对环境的控制作用而紫禁城则为重重高墙包围以南北轴线为主的多重院落布局是其主要特点虽然建筑群中最重要的建筑太和殿对其前广场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但是从稍大一点的范围来看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作为一组建筑被完全包容在中心院落的环境中这不但很好的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中心观念而且表现出了中国文化强调建筑与环境融合的思想另外中~西方建筑文化对广场<院落)空间性质的界定也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王贵祥.东西方建筑空间文化空间图式及历史建筑空间论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122~128.

[2]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编.时代与思潮:中西文化

冲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02~104. [3]赵军.文化与时空:中西文化差异比较的一次求解[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36~139.

[4]潘吉星.李约瑟文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41

~14s.

[编辑]胡号寰

-s6

-

第3卷第4期祁学军:浅论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0摘自<1699年的紫禁城和凡尔赛宫>贾捃文11/建筑史论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