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高二A版选修4-5单元整合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探究

专题一正确使用数学归纳法

同学们在刚开始学习数学归纳法时,常常会遇到两个困难,一是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实质不容易理解,二是归纳步骤的证明有时感到难以入手.本专题将对两种常见的错误进行讨论、整理,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弄清它的实质,从而明确如何正确地使用数学归纳法.

(1)缺少数学归纳法的第二步.

有人觉得如果一个命题对于开头的一些自然数都成立,那么由P(k)成立导出P(k+1)成立是必然的,因此第二步归纳步骤是流于形式,证与不证似乎一样,显然这是不正确的.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归纳步骤所起的递推作用,如果没有递推性,那么一个命题可能对于开头的许多自然数都成立,但是一般的并不成立,我们举几个例子来看看.

n+的数,n=0,1,2,3,4时,它的值分十七世纪法国卓越的数学家费尔玛考查了形如221

别为3,5,17,257,65 537.这5个数都是质数.因此费尔玛就猜想:对于任意的自然数n,式子22n+1的值都是质数.但是在十八世纪另一位卓越的数学家欧拉指出n=5时,

5

2

+=4 294 967 297=641×6 700 417.

21

是个合数,费尔玛的猜想错了.

这就充分说明我们不能把不完全归纳法当成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第二步不可缺少.

(2)缺少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

也有人觉得既然第二步归纳步骤中有递推作用,而且k又可以任意取值,这样就够了,有没有第一步P(1)无关紧要.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它忽视了第一步的奠基作用,因为如果没有P(1)成立,归纳假设P(k)成立就没有了依据,因此递推性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下面我们看一个这样的例子.

【例】如果不要奠基步骤,我们就可以证明(n+1)2+(n+2)2一定是偶数(n∈N+).

剖析: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k+1)2+(k+2)2是偶数.当n=k+1时,

[(k +1)+1]2+[(k +1)+2]2=(k +2)2+(k +1)2+4(k +1)+4=(k +1)2+(k +2)2+4(k +2). 由假设(k +1)2+(k +2)2是偶数,又4(k +2)也是偶数,所以上式是偶数,这就是说n =k +1时命题也成立.

由此,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 ,(n +1)2+(n +2)2一定是偶数.

这个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原因就在于证明中缺少第一步奠基步骤,实际上,n =1时,(1+1)2+(1+2)2=4+9=13不是偶数,这说明使用数学归纳法时缺第一步不可.

应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n ∈N +,11×2+12×3+13×4+…+1n (n +1)=n

n +1.

证明:(1)当n =1时,左边=11×2=12,右边=1

2,

所以等式成立.

(2)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11×2+12×3+13×4+…+1k (k +1)=k

k +1, 当n =k +1时,

11×2+12×3+13×4+…+1k (k +1)+1

(k +1)(k +2) =

k k +1+1

(k +1)(k +2)=k +1k +2

. 由(1)(2)可知,对于任意的n ∈N +,所证等式都成立. 专题二 数学归纳法证题的几种技巧

在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一般说来,第一步验证比较简明,而第二步归纳步骤情况较复杂.因此,熟悉归纳步骤的证明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其实归纳步骤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证明问题,归纳假设“P (k )”是问题的条件,而命题P (k +1)成立就是所要证明的结论,因此,合理运用归纳假设这一条件就成了归纳步骤中的关键,下面简要分析一些常用技巧.

1.分析综合法

用数学归纳法假设证明关于正整数n 的不等式,从“P (k )”到“P (k +1)”,常常可用分析综合法.

应用1求证:对任意正整数n ,有13+23+33+…+n 3=(1+2+…+n )2成立. 提示:这是一个等式证明问题,它涉及全体正整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关键是第二步要用上假设,证明n =k +1时,原等式成立.

证明:(1)当n =1时,左边=1,右边=1,左边=右边,所以原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N +,k ≥1)时,等式成立,即13+23+…+k 3=(1+2+…+k )2. 当n =k +1时,13+23+…+k 3+(k +1)3 =(1+2+…+k )2+(k +1)3

=⎣⎡⎦⎤k (k +1)22+(k +1)3=⎝⎛⎭⎫k +122[k 2

+4(k +1)] =⎣⎡

⎦⎤(k +1)(k +2)22

=[1+2+…+k +(k +1)]2

即当n =k +1时,原等式也成立.

综合(1)(2)可知,对任何n ∈N +,原等式都成立. 应用2设a ,b 为正数,n ∈N +,求证:a n +b n 2≥

⎝⎛⎭⎫a +b 2n

.

提示:这是一个不等式证明问题,它涉及全体正整数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证明:(1)当n =1时,a +b 2≥a +b

2,显然成立.

(2)假设当n =k (k ∈N +,k ≥1)时,不等式成立,

即a k +b k 2≥⎝⎛⎭⎫a +b 2k .则n =k +1时,要证明不等式成立,即证明a k +

1+b k +

12≥

⎝⎛⎭⎫a +b 2k +1

. 在a k +b k 2≥⎝⎛⎭⎫a +b 2k 的两边同时乘以a +b 2,得

(a +b )(a k +b k )4≥

⎝⎛⎭⎫a +b 2k +1

.

要证明a k +

1+b k +

12≥

⎝⎛⎭⎫a +b 2k +1

,只需证明 a k +

1+b k +12≥(a +b )(a k +b k )4. 因为a k +

1+b k +

12≥(a +b )(a k +b k )4

⇔2(a k +1+b k +1)≥(a +b )(a k +b k )

⇔2(a k +1+b k +1)-(a k +1+ab k +ba k +b k +1)≥0 ⇔a k +1-ab k -ba k +b k +1≥0 ⇔(a -b )(a k -b k )≥0.

又a -b 与(a k -b k )同正负(或同时为0),所以最后一个不等式显然成立,这就证明了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

综合(1)(2)可知,对任何n ∈N +,不等式a n +b n 2≥

⎝⎛⎭⎫a +b 2n

成立. 2.放缩法

涉及关于正整数n 的不等式,从“k ”过渡到“k +1”,有时也考虑用放缩法. 应用3求证:1+12+13+…+12

n -1>n

2(n ∈N +).

提示: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关键是利用放缩、凑假设、凑结论.但要注意从n =k 变化到n =k +1时增加了多少项,减少了多少项,一般用f (k +1)-f (k )研究增加或减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