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都市主义之于万科城市风景

王受之

《万客会》中山社区版将于2004年3月创刊,为双月刊,逢单月出刊,稿费按深圳万客会的标准付。

中山项目(已定名为城市风景)规划设计以“新城市主义”为核心指导思想,

在强调功能及形式的同时,注重基地肌理及文脉的延续,着重和睦邻里、品质生

活氛围的创造,为住户提供成熟的社区配套和便捷的生活设施、丰富多元的文化

形态和景观,以及可以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为配合项目的推广,2004《万客会》

将主题探讨新城市主义。素知王老师在“新城市主义”方面有着较深的研究,故特

向王老师约以新城市主义为主题的系列稿件,在《万客会》上进行连续刊登。我

们希望有6-7期的稿件,每篇以2000字左右、配以大量的图片为宜,强调可读性、

通俗性。对稿件方向我们初步设想如下:

方向一:针对城市风景设计特点“多元、公共空间、开放、人车共存、生态”,

每期谈一个关键词;

方向二:以欧美新城市主义代表作为切入点,每期介绍1-2个项目,在特色

归纳上重点突出城市风景项目设计特点。

根据你们提出的要求,我在以下的六篇文章中分段讨论了新都市主义。这里先提供第一篇,是整个问题的背景:

第一篇:

新都市主义的形成

追求有品质的生活,是人类永远的目标,而自从有了城市,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追求有品质的城市生活,又成为人类追求的目标。都市主义(Urbanism)、郊区化(sub urbanism)、新都市主义(Neo Urbanism)、区域城(Regional City)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到现在为止人类在城市生活形态上所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的四个主要阶段。由于工业革命,工业城市、商业城市在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开始形成,到20世纪,出现了许多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甚至出现上十个人口接近或超过千万的超级城市,农业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是城市化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城市人口急遽增长,城区已经容纳不下如此庞大的人口,因此城市的开发开始向郊区扩展,城市发展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即郊区化时期;郊区化直接导致城市的膨胀,产生了大量住宅社区,也同时造成了依赖于私人汽车的新交通结构,结果一方面造成居住品质的提高,另外一方面则造成交通的严重阻塞、能源的严重消耗、城市污染的扩大、人际关系的松弛、上班交通耗费的时间越来越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城市无止境的膨胀,也造成土地资源的耗竭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才有新都市主义的提出,一方面改造旧市中心区,另外一方面则在新开发的市镇和居住区中引入传统城镇的规划方式,比如道路曲折与方格的结合、提倡行人亲和的规划原则、建筑采用具有传统风格的类型,而开始刻意回避现代主义的千篇一律和刻板;新都市主义导致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一系列新的社区的出现,很受欢迎,但是这些社区却基本缺乏就业功能,因此虽然在环境、生态、美学方面改变了郊区化造成的问题,但是却依然没有能够形成能够独立于中心城市之外的城市形态,因此才有了把就业功能也加入规划的新概念,把整个都市区视为一个系统,而内中的

社区都成为具有全部城市功能-包括居住、就业、娱乐、商业、服务、交通等六方面内容的完整城市,规划形式进入到21世纪提倡的“区域城”阶段。

从我们国家目前城市发展的情况来看,主要中心大城市开始进入郊区化时期,而中小城镇则处在都市化阶段,也就是城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形态还有一段相当的发展距离。

从城市的景观来看,其实在整个人类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就存在着棋盘格式的方格形道路规划和弯曲街道的、充满了自然景观特点的有机规划两条不同的发展方向。棋盘格规划比较理性,也容易进行,而有机形式却具有人情味,也比较具有人文色彩,两者各有优劣,并行发展,好的城市往往是两者兼备的。在欧洲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在每个时期都有一方面要达到方便和理性规划努力,同时也有避免过于依赖棋盘格式的直线街道布局所造成的刻板的刻意设计。

这种避免过于依赖棋盘格的刻板布局的规划思想,不但在欧洲大部分的历史城市中可以看到,即便在17、18世纪欧洲强国在海外建造的一系列殖民地城市中也可以看到,为了要达到比较简单的功能目的,工整的棋盘格布局在当时欧洲的大部分的工业城市中已经十分普遍,而弯曲街道的布局被认为是很陈旧的观念,是农业化时期的城市形式,但是这种落后的形式依然被欧洲殖民主义者在各个殖民地中建造城市的时候广泛使用,比如在拉丁美洲的圣多明各(Santo Domingo)、在葡萄牙的印度的殖民城市果亚(Goa)、在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都采用了非棋盘格的布局,法国的海外殖民地也采用了中世纪的非棋盘格方式,比如法国建造的新奥尔美国南部城市良、在加拿大的魁白克都好像是中世纪的城市,而不像是18世纪的新城市。刻意追求非工整、追求弯曲的布局,是当时的一个很普遍的诉求。目的是希望这些远离欧洲的殖民地城市能够保留欧洲的人文气息,而不仅仅是些简单乏味的方格状城市而已。

这种非理性形式、非棋盘格式、非工整的城市设计在当时的欧洲是非常普遍的,英国人在美国开拓了殖民地,在北美洲东海岸设立了13个殖民地,而他们在这些殖民地中建造的一系列城镇,比如麻塞诸赛州的波士顿、纽罕布什尔州的艾塞斯特(Exeter, New Hampshire)、佛蒙特州的伍德斯托克(Woodstock, Vermont)都有这样的有机形式。比如建造于1638年艾塞斯特,城市顺着河流建造,主街因此也跟随河流的形状呈弯曲状,其他街道与顺河流的主街道形成垂直角度向内陆延伸,这些垂直的街道现在围合成菲立普·艾塞克特学院(Philip Exeter Academy)的范围。两条街道交接的地方比较宽敞,形成公共空间,整个城市是受河流的弯曲形状的影响的。因此具有很自然的面貌,显然除了当时受自然条件限制之外,规划和建造者刻意追求这个弯曲的形状,为了达到自然和人情味的效果,按照但是的技术条件,并无须一定保持弯曲状。在伍德斯托克,道路弯曲,并且还包含了一块开场的绿地,更加具有人情味,在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这种不规则性的城市数量很多,显示英国殖民者早期在建造城市的时候有意识地营造非工整性的市镇,结果是一系列很有特点的城镇的出现。

在18世纪有如此众多的殖民地城镇是非几何形的、非规则的,说明当时欧洲流行的规划思想是反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几何性、规划工整性,文艺复兴时期认为一切都应该是科学的,有规划,有密切的内在关系的,城市也不例外,应该是工整如棋盘格,功能区域比较分明,而在18世纪,这种理论和实践遭到广泛的怀疑和挑战,非工整、非几何的城市得到比较普遍的欢迎,原因自然是由于工整往往与刻板、缺乏人情味联系在一起。文艺复兴是一个科学的时期,一个理性的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对城市、对建筑都有很理性的标准,有严格的设计原则,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古典建筑和古典城市规划为蓝图而发展起来的,标志着科学和人文的时代的到来。但是,在工业革命开始前后,欧洲不少国家中对文艺复兴的理性原则产生了新的修正,大约在1750年前后,文艺复兴时期的提倡的所谓“完整的城市规划”(total urban design)遭到挑战,而古典的建筑原则也遭到怀疑,这种对文艺复兴的理性主义的挑战在英国体现得最为突出。首先是城市的原因是英国是最早进入工业革命的国家,对于工业化对于城市形象、对于建筑形式、对于设计的品质都有很大的疑惑,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在工业化过程中保存温情脉脉的中世纪设计特点,因此具体在城市形式上,就出现了对非都市化形式的诉求,一批建筑师提出现代城市无须一定要建造成工业城市的样子,城市应该具有乡村的、自然的特点,特别是应该建造具有景观区域,有花园,花园是城市的景观中心之一。因此,在18世纪的英国,景观城市思想的出现,与反工业化形式的浪潮是一致的。这股思潮到19世纪初期直接影响到英国的一系列重大城市改造、扩建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