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主义介绍

合集下载

新城市主义模式 PPT

新城市主义模式 PPT

新城市主义的社区设计思想总结
1、从社区的总体设计出发 (1)强调社区中心的设计(2)强调社区是有边缘的
2、从社区结构组成元素的设计出发①街道 ②街区③建筑物
3、新城市主义设计思想中强调的两个重要性①朝街与布置前廊的重要性 ②私 人空间的重要性
通过从不同层面对新城市主义社区设计原则的分析,我们发现,新城市主义实 质上是通过城市设计的方法制定出一系列原则来引导城市发展。新城市主义期 望将人们留在街道与开放空间以增加邻里互动,它强调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 间的界面、空间实体与虚体之间的组合关系的规定,是我国目前无论在居住区 规划的规范中还是在其它城市设计仅讲求视觉秩序的方法中都不曾具备的,以 城市设计模式制定设计规范的方法来确保居住社区的环境品质是我们可以借鉴 的有效方法。

2
②强调地域性、标志性和场所感的营造海滨镇的大部分住宅都反映了当地的传
统。 ③以步行五分钟为原则进行社区规划布局 即将人们的日常生活范围限于步行 5
分钟的距离内,减少了对车辆的依赖,也增加了居民偶然交往的机会。

④为不同阶层的人特别是穷人设计房子的思想

滨海城的规划设计最初考虑了各种不同价格的住宅,但是由于社区的开发太 成功而使价格上涨极快,成为最富裕者居住的社区。其在这方面的设计经验 对我们当前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3 、盖德斯堡的肯特兰镇( Kentlands )是首例应用 TND 原则建成 的真正的、常年运转的社区。

海滨镇(Seaside)

(1)案例概况 ●历史地位和影响 DPZ 设计的 Seaside 成为新城市主义 社区设计的典范,同时由于在商业上 的巨大成功,在美国的房地产开发中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90 年,被美国 《时代》杂志评为近 10 年来最好的 设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制造者杂志》、《旅行与休闲》、 《人物》及《大西洋月刊》都对该镇 进行了很多报道。另外,许多电视频 道也报道过海滨镇,英国查尔斯王子 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及后来关 于建筑的书中都特别描述过它。

新城市主义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新城市主义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新城市主义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新城市主义是一个关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思潮运动,于上世纪80年代初始于美国。

其目标是使城市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并创造宜居和休闲式的街区环境,密集有序地安排住房、工作和商业场所。

新城市主义还有助于推进恢复传统城市规划,如查尔斯顿市区、南卡罗来纳州和华盛顿的乔治敦所实施的规划。

这些区域对新城市主义者而言都很理想,因为每个区域都拥有一条方便步行的主要街道、一个中心公园、购物区和一个网格街道系统。

新城市主义的历史在19世纪初,美国城市发展往往采用紧凑、混合使用的形式,让人想起弗吉尼亚亚历山大老城区。

然而随着有轨电车和可负担的快速交通网路的发展,城市开始扩展并布设了有轨电车郊区。

后来汽车的发明进一步加速了这种中心城市的分散化,这种分散化后来导致了分散的土地使用和城市扩张。

新城市主义是对城市扩展的一个回应。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这些思想开始流传开来,在欧洲之后,美国的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师也开始拿出计划为城市建模。

1991年,当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市的一个非营利组织——本地政府委员会邀请了几位建筑师(包括彼得·卡索普、迈克尔·科贝特、安德烈斯·杜安伊和伊丽莎白·普拉特·兹伊贝克等)到优诗美地国家公园开发一套设计规划原则,即针对着重于社区及其宜居性的土地使用规划之时,新城市主义发展得更加强大了。

这些原则以会议召开地优诗美地的阿瓦尼酒店命名,被称为《阿瓦尼原则》。

它包括15条社区规划原则、4条地区原则和4条实施原则。

然而每一条原则都包括过去和当前的一些观点,旨在使城市尽可能干净、适宜步行和宜居。

1991年底,在优诗美地会议上,这些原则被提交给地方民选官员。

此后不久,参与制定阿瓦尼原则的一些建筑师在1993年组成了新城市主义联盟(CNU)。

今天,CNU已经成为了新城市主义理念的首要推动者,并已拥有了超过3000个成员。

每年它都会在美国各地举行会议,以进一步推动新城市主义设计原则的实施。

新城市主义模式的设计特征_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

新城市主义模式的设计特征_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

新城市主义模式的设计特征_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记者节】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新城市主义的起源与发展1991年秋天,美国记者费尔·朗顿(London)在《时代》(Tim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人的梦想》(The American Dream)的文章,文章提出了三大观点:1、当今的社会是人的社会还是汽车的社会2、我们究竟需要多大的城市3、我们是否遗弃了我们居住地的过去民间团体委员会组成了名为“新城市者”的小组,开始对朗顿的观点予以实证,由此引发了覆盖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新城市主义思潮。

1993年10月,美国6位建筑师在佛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召开了第一届“新城市主义大会(”the Congress for the New Urbanism)。

与会代表有170多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发商。

标志着新城市主义思想经过多年孵化终于破壳而出,新城市主义组织的集结成型以及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正式来临。

什么是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领域内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

1、新城市主义并不“新”,而是对城市中心化的回归和提升。

2、新城市主义既是现代主义批判的产物,同时又集中了60—70年代各种建筑和城市研究的成果,如:混合利用、步行尺度、公共空间、密集社区等。

3、新城市主义的“新”的更大意义是媒体和众人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关注,对城市问题的关注,它的“新”表现在对过去优秀成果的集成。

4、新城市主义的基本理念针对现行政策法规和规划条例奉行功能分离、汽车占主导、忽视公共领域、漠视人文精神和自然环境的倾向,新城市主义强调:⊙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审视和解决问题⊙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步行生活的支持⊙公共价值重于私有价值⊙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新城市主义的核心思想解析——推行两种模式和把握三个尺度推行两种模式—TND、TOD1、TND(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传统邻里开发模式,偏重于社区邻里层面的规划设计,同时强调历史感。

新城市主义运动

新城市主义运动

1987 Allan Jacobs and Donald Appleyard, "Toward An Urban Design Manifesto," 1987 Remaking Cities Conference, Pittsburgh: 1988 Joel Garreau, Edge City. 1988 William H Whyte, City: Rediscovering the Center. 1988 First session on the new urbanism at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 annual convention. 1989 Berkeley Symposium -- André s Duany, Peter Calthorpe, Dan Solomon, Jonathan Rose and Christopher Alexander meet. 1989 James Holston, The Modernist City: An Anthropological Critique of Brasilia. 1989 Laguna West breaks ground near Sacramento, Calif. Design by Calthorpe Associates. 1989 Kentlands in Gaithersburg, Md., breaks ground. Design by DPZ for Joseph Alfandre. 1990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guidelines adopted by Sacramento County, California. 1991 Alex Krieger, William Lennertz; Towns and Town-Making Principles, afterword by Lé on Krier. 1991 he Ahwahnee Principles are written collaboratively by Judy and Michael Corbett, Peter Katz, Steve Weissman, Peter Calthorpe, André s Duany, Elizabeth Plater-Zyberk, Elizabeth Moule and Stefanos Polyzoides. 1991 LUTRAC (Land Use Transportation Air Quality Connection) study for 1000 Friends of Oregon.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

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新城市主义是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

其核心人物是Peter Calthorpe。

这场运动始于1990年初。

基于市郊不断蔓延、社区日趋瓦解,新城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目录名词由来1.历史问题2.历史特点3.新城市主义特点新城市主义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点1.区域层面:大都市区、市、镇2.城镇层面:街坊、(功能)区、廊道3.城区层面:街区、街道、建筑物新都市主义宪章1.宪章的制定2.新都市主义宪章全文3.大都市、城市和城镇4.社区、城区和条形走廊5.街区,街道和建筑展开名词由来历史问题从二战期间开始,美国人为了拥有私密性、机动性、安全性和私有住宅而大规模迁往郊区。

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造成建筑形式千篇一律、公共建筑散置各处、大都市地区边缘的农业用地和自然开敞空间被吞噬、拉大了通勤距离和时间、加大对小汽车交通方式的依赖、加剧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甚至导致城市与郊区发展的失衡、城市税源减少和种族隔离等问题。

面对郊区蔓延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新城市主义提出了“公共交通主导的发展单元”的发展模式。

其核心是以区域性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设计从城镇中心到城镇边缘仅四分之一英里或步行五分钟的距离,取代汽车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在这个半径范围内建设中高密度住宅,提高社区居住密度,使每英亩1个居住单元增加到6个单元;混合住宅及配套的公共用地、就业、商业和服务等多种功能设施,以此有效地达成复合功能的目的,从区域宏观的视角整合公共交通与土地使用模式的关系。

历史特点新城市主义设计的城市以不规则的格网式道路为骨架,为减少车流量和增加社区的可步行性,社区内街道设计狭小,容许路边停车,沿街步行道平均宽度为1英尺,平均车行速度为15-20哩/小时。

《新城市主义》PPT课件

《新城市主义》PPT课件
▪ 彼得·霍尔(Peter Hall)总结提出的城市演变模型,实质上是将郊区化看作 是中心城市的要素分散化过程。
▪ 美国多数城市的空间演化表现为要素由城市中心向外低密度分散化,而洛杉 矶大都市区有“大分散、小集中”的模式则展示出不同的特征。洛杉矶大都 市区内部的郊区及外围地区通常是具有独立特性的发展空间,因而城市区域 实体空间的扩大以及城市功能在空间上的扩张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中心的蔓延 过程,而是逐渐向更复杂的多中心转化。
精选ppt
13
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三个层次”和“两种模式” :
➢三个层次
•The Region: Metropolis, City and Town(区域的发展)
• The Neighborhood, the District, and
廊)
the Corridor(邻里、社区、义的核心内容
1993年,由许多建筑师、规划师、市民、学者、官员、开发商等组成的新城市 主义协会在北美召开首次会议,专门研究新城市主义。经过四年的研究,在1996年, 基本形成了“新城市主义宪章”,并于1999年正式出版。
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在《新城市主义宪章中》进行了明确界定。
5
1.多中心城市的形成发展
▪ 欧洲国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一贯主张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的多 中心理念,包括历史上的卫星城和新城战略,霍尔主持的欧洲 城市区域Polynet项目研究,以及欧委会发布的欧洲空间发展战 略(ESDP)对“多中心发展”的强调等。
▪ 美国从传统的低密度蔓延郊区化到今天洛杉矶学派对多中心结 构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美国与欧洲在城市与区域空间 发展理念上的殊途同归,这将对城市地理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精选ppt
14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私人轿车的普及和社区商业的郊区化等原因造成了美国城市蔓延的加倍。

为了解决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大城市边缘的农业用地减少,通勤时间和距离加大、能源消耗增多等诸多问题,“新城市主义”的规划思想应运而生。

新城市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彼得·卡尔索普指出“新城市主义”的价值在于为阻止城市蔓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1993年第一届城市规划大会,标志着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正式确立。

1996年在第四届新城市规划大会上形成了《新城市主义宪章》,此宪章完整的介绍了新城市主义的规划理念。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城市的生态系统平衡,城市的发展以不破坏自然资源位基本原则,提倡构建街道网络系统,以步行的距离为出发点,规划各种活动空间,使自然环境和社区有效的结合,强调以人的尺度建设宜居的城市街区。

杜安尼和普雷特兹夫妇提出的“传统邻里开发模式(tnd)“和卡尔索普提出的”交通引导开发模式“(tod)是新城市主义思想的典型代表。

这两种模式在美国有很多设计实践,并且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两者虽有不同,但是在实践当中的目的相同,都是通过紧凑的布局、多样化的空间、有效的资源利用,来共同建造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城市街区。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城市郊区的无序蔓延应对的是原有城市空心化和城市中心区衰落的问题,“新城市主义”某种意义上是对传统的怀旧。

被普遍提倡的紧凑城市政策,它的基本假定是更高密度和混合用途,使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最佳利用,降低非再生资源的消耗。

城市郊区的无序蔓延应对的是原有城市空心化和城市中心区衰落的问题,“新城市主义”某种意义上是对传统的怀旧。

被普遍提倡的紧凑城市政策,它的基本假定是更高密度和混合用途,使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最佳利用,降低非再生资源的消耗。

树是城市里的原住民,在城市里,树木从来不仅仅是树木。

龙应台说过,城市的树木维系着土地与人的牵挂与互动,是城市的整体记忆。

西方的“都市森林”(Urban Forestry)理论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解释城市人对树木无以复加的喜爱,除了亲近自然的天性,因为现代人依然遗传了祖先对于环境的判断,有植物的地方代表安全与资源的丰富,这是自然生存的法则。

“都市森林”的价值从来就在于它的规模大小,这是一个从木到林再到森林的过程。

到今天,建造在糟糕湿地上的纽约中央公园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一块公园地产,如果卖给地产商,价格大概是5290亿美元。

已经有许多学者专家关于“都市森林”对人居环境的生态调节作用和经济价值作过研究,除了住宅用地内的植物能够促进房产增值之外,住宅附近有植物、绿地或公园也能使房地产在售价上增加及稳定,或者在出租时获得较高的租金。

以华侨城集团(OCT)为例,从1985年11月成立时总资产不到1亿元增长到如今的400多亿元,它的成功基础之一很可能就是从当初没有砍掉开发区域内那些郁郁葱葱的古榕树和荔枝林开始的。

在把一个大概6平方公里的深圳城乡接合部从荒滩变成旅游和高档居住的混合区域之前,原有的自然环境被刻意保留下来。

那里有几座山,虽然不是很高,但基本上是原来的自然地貌,还有几个几万平方米的湖泊,树木也大都是本来的样子。

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持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可以使地区气温下降1~2摄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层面——街道、街块、建筑
如果说有一个要素使得二战后许多郊区的宜居性大大降 低,那么这个要素就是街道变得不再舒适,不再是人们可以
共享的公共空间。
——新都市主义
二、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三个层面——街道、街块、建筑
新都市主义认为,街道应该是一 个供人们步行、约会、聊天的空间, 这样一个空间应该是舒适的、安全的、 充满乐趣的。建筑的出入口应该是朝 向人行道的,而不是面对停车场,朝 向人行道的门窗应该使街道看上去更 加安全、更加有趣。
产生
1991年秋天,美国记者费尔·朗顿(London)在《时代》(Times )杂志上 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人的梦想》(The American Dream)的文章。 文章中提出了三大观点: 1、当今的社会是人的社会还是汽车的社会 2、我们究竟需要多大的城市 3、我们是否遗弃了我们居住地的传统 民间团体委员会组成了名为“新城市者”的小组,开始对朗顿的观点予以 实证,此后,出现了覆盖全国的新城市主义思潮
新城市主义理论概述
一、新城市主义的产生
新城市主义产生的脉络
城市主义 郊区化 新城市主义
欧美工思潮
后现代主义思潮
一、新城市主义的产生
背景
二战后,美国城市中心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城市病”。在私人小汽 车急剧增加的带动下,大量城市人口向郊区迁徙。
一、新城市主义的产生
二、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三个层面——街道、街块、建筑
在新都市主义的设计方法中,他 们会应用建筑来塑造一个连续的、易 于感受的街道边界。这里面包括各种 使用功能和各种形式的建筑。他们会 把较为宏大、具有地标作用的建筑放 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其他位置的建筑 看上去更像是它的背景。
二、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Shelley R. Poticha
于《新都市主义宪章》前言
二、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新城市主义的“三个层次”和“两种模式” :
三层规模
•The Region: Metropolis, City and Town(区域的发展) • The Neighborhood, the District, and the Corridor(邻里、社区、交通走廊) •The Block, the Street, and the Building(街区、街道、建筑)
背景
美国郊区化还带来了城市中心衰退的问题。城市内的很多社区由于城市大规模 的郊区化、人口外迁而衰败下来。 甚至一些老的郊区都随着新郊区的不断涌现而 衰退,城市不断向外蔓延。
一、新城市主义的产生
背景
郊区生活模式本身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过于依赖汽车、缺少邻里观念、通勤 距离过长等。
一、新城市主义的产生
5分钟
社 区 边 缘
社区中心
二、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三个层面——邻里、街区、廊道
1、重视邻里的中心和邻里的规模
规模和中心对邻里建设非常重要。邻里规模(距离半径)是以步行舒适度来衡量。
经过统计,舒适步行距离大约为500米。
二、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三个层面——邻里、街区、廊道
2、邻里适宜的规模和突出的中心 1)公众利益大于私人利益 A、紧凑私宅用地,创造公共空间 B、景观资源共享,提升住区的整体品质 2)注重公共空间的创造 A、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做为公共空间 可利用的资源 B、公共建筑占据重要的位置
2、每个邻里间可以方便步行,使 用自行车、滑板作为日常交通工具 3、到公交站点5分钟步行
TND模式 1、社区的基本单元是邻里 2、五分钟的步行邻里规模 3、精密交通网络 4、优先考虑公共空间
5、多功能复合
6、足够的建筑密度 7、尊重传统的建筑风格
二、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在新城市主义的规划实践中,两者是 嵌套在一起运作的。 TOD ——偏重于整个大都市区域层面, 强调邻里与轨道交通融合的区域发展(注 重公交系统)。 TND ——偏重于社区邻里层面的规划设 计,同时强调历史感。
二、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三个层面——区域
农田、村庄、镇边缘、镇中心、城郊、城市中心都应该有不同的建筑密度、街
道尺度和适合于其自身的各种功能的混合程度。
二、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三个层面——邻里、街区、廊道
多样化、可步行的邻里是新城市主义区别于其他现代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新 城市主义有自己的邻里战略。
衡的,既为这里的居民提供住房等生活设
施,又要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有产业支 撑。这样人们就不会每天长途跋涉在工作 与生活之间。
二、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三个层面——区域
新都市主义认为 ,区域内 的城市和镇都应该有明确的边界。 而城镇之间的边界应该是农田、
生态区域等。在新城市主义看来,
这些边界和城市中心一样重要。
核心思想
针对现代主义的现行政策法规和 规划条例奉行的“功能分离、汽车占 主导、忽视公共领域、漠视人文精神 和自然环境”等现象,新城市主义提 出:
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
高度审视和解决问题强调多样化原 则 社区设计除供汽车使用外,要考虑
人行步道与大众运输工具的使用
公共价值重于私有价值 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 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
二、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三个层面——区域
对于新城市主义来说,考虑区域是所有规划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规划必须 跨越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界线,只有这样才能塑造一个健康发展的大区域。而许多与
城市规划相关的问题只有上升到区域层面,制定出整体的策略才能有效解决。
二、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三个层面——区域
新都市主义认为,在一个区域内的城 镇需要有一个总体的发展战略,这样才能 促进其发展。而每一个城镇内部是基本平
三个层面——街道、街块、建筑
新都市主义认为,街道的组成和等 级应该既能为小汽车服务,又能够为行 人、自行车和轮椅使用者提供方便。而 起要塑造一个安全的使用环境。
在21世纪的薄暮中,人们越来越关心他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关心 该如何维持基本的生活标准。他们关心城市问题,关心该如何建设一个
属于市民的社区。新都市主义便是这场运动的一部分,它的时代到来了。
二、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1993年,由许多建筑师、规划师、市民、学者、官员、开发商等组成的新城市 主义协会在北美召开首次会议,专门研究新城市主义。经过四年的研究,在1996年, 基本形成了“新城市主义宪章”,并于1999年正式出版。 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在《新城市主义宪章中》进行了明确界定。
二、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C、街道是重要的公共空间
二、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三个层面——邻里、街区、廊道
3、混合利用、多样化 针对雅典宪章提出的交通、居住、工作、休憩四个功能区分割、相对独立的 观点,新城市主义者提出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城市的特色来自对环境的混合使 用,使居住、办公、商业活动集中融入邻里和地区的生活中。
二、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两种模式 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传统邻里开发”模式,简称TND模式)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交通导向开发”模式,简称TOD模式)
二、新城市主义的核心内容
两种模式
TOD模式 1、不同邻里间(区域内)利用公
交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