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2017年8月目次1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体系编制出台的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聚酯涤纶行业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行业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清洁生产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相关政策与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能耗物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三大平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3
表 1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 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及基准值
一级指标
指标项
权重值
序 号
1 萃取水蒸发技术
指标项
生产工 艺装备 0.20 及技术
2 浓缩液回用、单体回收技术 3 聚合干燥风机 4 纺丝卷绕
5 纺丝螺杆
≤220 ≤200 ≤240 ≤210 ≤3.2
≤260 ≤220 ≤280 ≤235 ≤3.6
4
一级指标
指标项
权重值
序 号
3 单位产品原料消耗
指标项
锦纶 6(工业用)切片
m3/t
锦纶 6 长丝(民用)
m3/t
锦纶 6 工业丝
m3/t
有光
t/t
锦纶 6(民用)切片 半消光 t/t
全消光 t/t
锦纶 6(工业用)切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锦纶 6 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 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 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标体系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指标体系。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标
1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 废丝、废料综合利用率
%
0.60
≥95
%
0.40
≥98
污染物 0.20 1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
锦纶 6(民用)切片
m3/t
0.10
≤0.4
5
Ⅱ级基准值 ≤3.1 ≤2.5 ≤2.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求对化学原料药等4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求对化学原料药等4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意见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11.13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关于公开征求对化学原料药等4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
系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我委委托技术单位研究编制了《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硫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再生橡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锗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0年11月13日至2020年12月13日。
请登录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进入首页“意见征求”专栏,点击“关于公开征求对化学原料药等4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栏目,提出意见建议。
传真请发至************,电子邮件请发至******************。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附件:1.《化学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2.《硫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3.《再生橡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4.《锗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0年11月13日。
纤维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

纤维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引言纤维制造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以原有的境况采用经过筛选、调整生产方法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有机溶剂的使用和废气、废水、废固体排放减少、生产过程更加节能、清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对于推动纤维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全面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纤维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和关键参数。
2.可测量性:评价指标应具备量化的可测量性,便于对纤维制造业进行真实、客观的评估。
3.可比较性:评价指标应具备可比较性,便于不同企业或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和评估。
4.实用性:评价指标应具备一定的实用性,便于企业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
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原料清洁生产指标•原材料选择和采购的环保要求•原材料的可再生性和可回收利用性•原材料的资源消耗情况2. 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指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能源消耗情况•废气排放控制情况•废水排放控制情况•固体废弃物处理情况3. 环境风险控制指标•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灾害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4. 产品清洁生产指标•产品的环保要求和标准•产品的资源消耗情况•产品的循环利用性和可回收性三、指标体系的具体编制方法指标体系的具体编制方法如下:1.收集相关研究资料和行业标准,对纤维制造业的清洁生产进行了解和分析。
2.利用专家咨询、讨论会等方式,确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内容和权重。
3.设计问卷或调查表,收集纤维制造业企业的相关数据。
4.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指标的评价值,并进行排名和综合评估。
5.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验证。
6.对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指标体系的应用与推广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自我评估和改进:企业可以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自身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及清洁生产标准目录

序号文件名称1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2黄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搞)3平板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4铅锌采选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5生物制品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与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6再生橡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7稀土冶炼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8电子器件(半导体芯片)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9电力行业(燃煤发电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10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1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12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 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0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1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一、国家发改委发布30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目录序号名称1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4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5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6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7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8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9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0铬盐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1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2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3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4轮胎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5铅锌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6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7涂料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8纯碱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9发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机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1硫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2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3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4电解金属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6精对苯二甲酸(PTA)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7电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8黄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9有机磷农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30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二、环境保护部发布56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目录序号名称1石油炼制业(HJ/T125-2003)2炼焦行业(HJ/T126-2003)3制革行业(猪轻革)(HJ/T127-2003)4啤酒制造业(HJ/T183-2006)5食用植物油工业(HJ/T184-2006)6纺织业(棉印染)(HJ/T185-2006)7甘蔗制糖业(HJ/T186-2006)8电解铝业(HJ/T187-2006)9氮肥制造业 (HJ/T188-2006)10钢铁行业 (HJ/T189-2006)11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环氧乙烷/乙二醇)(HJ/T190-2006)12汽车制造业(涂装)(HJ/T293-2006)13铁矿采选业(HJ/T294-2006)14电镀行业(HJ/T314-2006)15人造板行业(中密度纤维板)(HJ/T315-2006)16乳制品制造业(纯牛乳及全脂乳粉)(HJ/T316-2006)17造纸工业(漂白碱法蔗渣浆生产工艺) (HJ/T317-2006)18钢铁行业(中厚板轧钢)(HJ/T318-2006)19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HJ/T339-2007)20造纸工业(硫酸盐化学木浆生产工艺)(HJ/T340-2007)21电解锰行业(HJ/T357-2007)22镍选矿行业(HJ/T358-2007)23化纤行业(氨纶)(HJ/T359-2007)24彩色显象(示)管生产(HJ/T360-2007)25平板玻璃行业(HJ/T361-2007)26烟草加工业(HJ/T401-2007)27白酒制造业(HJ/T402-2007)28钢铁行业(烧结)(HJ/T426-2008)29钢铁行业(高炉炼铁)(HJ/T427-2008 )30钢铁行业(炼钢)(HJ/T428-2008)31化纤行业(涤纶)(HJ/T429-2008)32电石行业(HJ/T430-2008)33石油炼制业(沥青)(HJ443-2008)34味精工业(HJ444-2008)35淀粉工业 (HJ445-2008)36煤炭采选业 (HJ446-2008)37铅蓄电池工业 (HJ447-2008)38制革工业(牛轻革)(HJ448-2008)39合成革工业 (HJ449-2008)40印制电路板制造业 (HJ450-2008)41葡萄酒制造业 (HJ452-2008)42水泥工业 (HJ467-2009)43造纸工业 (HJ468-200944钢铁行业(铁合金)(HJ470-2009)45氧化铝业(HJ473-2009)46纯碱行业 (HJ474-2009)47氯碱工业(烧碱) (HJ475-2009)48氯碱工业(聚氯乙烯)(HJ476-2009)49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HJ510-2009)50粗铅冶炼业(HJ512-2009)51铅电解业(HJ513-2009)52宾馆饭店业(HJ514-2009)53铜冶炼业(HJ558-2010)54铜电解(HJ559-2010)55制革工业(羊革)(HJ560-2010)56酒精制造业(HJ581-2010)发布时间状态2013、09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1征求意见稿2013、10征求意见稿2013、13征求意见稿2013、14征求意见稿2014、01征求意见稿2013、05征求意见稿2013、05征求意见稿2013、01试行2014、2、26试行2014、2、26试行实施时间2005、52005、52005、52005、5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6、12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42007、72007、72007、72007、72007、72007、72007、92009、22009、22009、22009、22009、22009、2发布时间实施时间2003/4/182003/6/1 2003/4/182003/6/1 2003/4/182003/6/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7/32006/10/1 2006/8/152006/12/1 2006/8/152006/1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6/11/222007/2/1 2007/3/282007/7/1 2007/3/282007/7/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2007/10/1 2007/8/152007/10/1 2007/12/202008/3/1 2007/12/202008/3/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4/82008/8/1 2008/9/272008/11/1 2008/9/272008/11/1 2008/9/272008/11/1 2008/11/212009/2/1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1/212009/2/1 2008/12/242009/3/1 2009/3/252009/7/1 2009/3/252009/7/1 2009/4/102009/8/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8/102009/10/1 2009/11/162010/1/1 2009/11/132010/2/1 2009/11/132010/2/1 2009/11/302010/3/1 2010/2/12010/5/1 2010/2/12010/5/1 2010/2/12010/5/1 2010/6/82010/9/1发布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
10-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8月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锦纶 6 工业概况 :、八—前言目次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3 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2.12.2 2.3 2.4 锦纶 6 切片发展概况 锦纶 6 纤维发展概况 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点主要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情况适用范围 编制指导思想 编制原则5.1 要求 5.2 原则编制过程6.1 资料收集 6.2 编制过程 6.3 编制技术路线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7.1 基本要求 7.2 指标选取的说明 指标内容的确定 8.1 权重值与分权重值的确定 8.1.1 权重值的确定10 10 10 10 10 11 11 13 13 13 13 13 13 8.1.2 分权重值的确定14 8.1.3定量、定性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14 8.1.4 指标选取原则 14 8.2 指标选取 15 8.3 综合评价指数 16 8.4 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16 8.5 考核项目及指标值的确定17 8.5.1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的确定178.5.2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的确定188.5. 3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的确定188.5. 4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的确定198.5. 5 产品特性指标的确定198.5. 6 清洁生产管理指标的确定198.5. 7 指标值的确定依据208.6 主要参考资料209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209. 1 指标体系实施的经济分析209.2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分析219.3 指标体系实施的可操作性分析219.4 标准实施的污染减排潜力分析21 附表(三)指标体系意见汇总表281 前言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业(锦纶 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对锦纶 有效管理工具和评价手段。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指标体系 (2)5 评价方法 (8)6 指标核算与数据来源 (9)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骏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海阳化纤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海安化纤业总商会。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锦纶6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主要包括了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要求等六类。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锦纶6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标体系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细则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2598-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 12998 水质采样技术导则GB/T 16157-1996 采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603 锦纶牵伸丝GB/T 21534-2008 工业用水节水术语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HJ 536-2009 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T 20-19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电位电解法HJ-734-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693-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FZ/T 51004 纤维级聚己内酰胺切片FZ/T 54007 锦纶6弹力丝FZ/T 54044 锦纶6工业长丝《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 年第33号公告)3 术语和定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合成纤维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合成纤维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对该行业进行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评估指标的集合。
该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以及能源消耗等因素进行评估,从而评估该行业的环境友好程度和资源利用效率。
以下是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些方面。
1.废气排放指标:包括废气种类、废气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等指标。
考察废气处理设施的使用情况、排放浓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以及是否存在超标排放的情况。
2.废水处理指标:包括废水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等指标。
考察废水处理设施是否完善、排放浓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以及是否存在超标排放的情况。
3.废渣处理指标:包括废渣种类、废渣处理方式和处理量等指标。
考察废渣处理设施的使用情况、处理方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以及是否存在不规范处理的情况。
4.能源消耗指标:包括单位产品能耗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指标。
考察能源消耗情况,对比能源消耗水平是否合理,并评估能源利用效率。
5.资源利用指标:包括原材料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等指标。
考察原材料的使用效率和回收利用情况,评估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
6.环境管理指标:包括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培训和环境监测等指标。
考察企业是否建立环境管理制度,是否进行环境培训并定期开展环境监测。
综上所述,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维度综合评估体系,通过对废气、废水、废渣、能源消耗和资源利用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旨在推动合成纤维制造业向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方向发展。
企业可以根据该指标体系来评估自身的清洁生产水平,并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措施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2017年8月目次1 前言 (1)1.1 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 (1)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3 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 (2)2 锦纶6工业概况: (2)2.1 锦纶6切片发展概况 (2)2.2 锦纶6纤维发展概况 (2)2.3 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点 (5)2.4 主要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情况 (8)3 适用范围 (9)4 编制指导思想 (9)5 编制原则 (10)5.1 要求 (10)5.2 原则 (10)6 编制过程 (10)6.1 资料收集 (10)6.2 编制过程 (11)6.3 编制技术路线 (11)7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13)7.1 基本要求 (13)7.2 指标选取的说明 (13)8 指标内容的确定 (13)8.1 权重值与分权重值的确定 (13)8.1.1 权重值的确定 (13)8.1.2 分权重值的确定 (14)8.1.3 定量、定性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14)8.1.4 指标选取原则 (14)8.2 指标选取 (14)8.3 综合评价指数 (16)8.4 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16)8.5 考核项目及指标值的确定 (17)8.5.1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的确定 (17)8.5.2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的确定 (18)8.5.3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的确定 (18)8.5.4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的确定 (18)8.5.5 产品特性指标的确定 (19)8.5.6 清洁生产管理指标的确定 (19)8.5.7 指标值的确定依据 (19)8.6 主要参考资料 (20)9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20)9.1 指标体系实施的经济分析 (20)9.2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20)9.3 指标体系实施的可操作性分析 (20)9.4 标准实施的污染减排潜力分析 (20)附表(三)指标体系意见汇总表 (28)1 前言1.1 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为加快形成统一、系统、规范的清洁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8月发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整合修编方案及工作分工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3】1907号文)。
进一步完善了清洁生产促进工作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和部门职责分工,要求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已纳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第二批)《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8号)》。
根据该公告要求,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作为发布前的技术审查单位,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负责组织编制《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6月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签订了《国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计划任务书》。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于2016年9月提交开题报告及初稿,并召开了开题报告论证会,与会专家组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 4754-2011),建议指标体系名称《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清洁评价指标体系》修改为《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评价指标体系》。
开题报告会议纪要要求,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维纶专业委员会及节能环保办公室于2016年6月,按三部委《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要求进行《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编制工作。
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对锦纶6工业的清洁生产管理手段政府主管部门需了解锦纶6工业清洁生产水平状况、评估锦纶6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绩效、设置锦纶6工业节能减排导向目标;以及需要制定锦纶6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促进锦纶6工业实施清洁生产,进而规范和指导锦纶6工业清洁生产持续有效地向前发展,在锦纶6企业中建立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清洁生产机制。
因此需要尽快编制和出台一个《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对锦纶6工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有效管理工具和评价手段。
(2)锦纶6工业节能减排存在巨大压力“十二五”我国化纤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面向“十三五”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化纤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结构调整阶段。
因此,必须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工业清洁生产工作在我国化纤行业的全面开展。
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化纤产品的第一大生产国,占世界化纤总量的60%以上,节能减排面临巨大压力。
虽然有关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已在开展,但为了更加规范、更好的促进锦纶6工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很有必要。
1.3 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1)2016年4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第8号公告,《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第二批)》。
(2)2013年6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
2 锦纶6工业概况:目前国内锦纶6主要应用在纤维、工程塑料及薄膜方面,其中纤维部分占比72%,工程塑料占23%,薄膜占5%。
纤维是锦纶主导应用领域,我国锦纶6纤维品种相对齐全,可细分为服用长丝、产业用丝、棕丝、BCF、短纤5大类,其中服用长丝占纤维总量的69%、产业用丝占19%、渔网棕丝占5%、短纤占5%、BCF占2%。
2015年中国锦纶纤维产品结构图2.1 锦纶6切片发展概况国内纺织行业特别是锦纶6纺丝行业不断发展,推动了锦纶6切片行业的发展,同时,汽车业、电子机械行业的发展也带动锦纶6工程塑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国内对锦纶6切片的需求量一直处于较高速的增长,我国锦纶6切片产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10—2015年年均增长率约达到15%。
我国近年来锦纶切片产量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化纤信息网2.2 锦纶6纤维发展概况2015年我国的锦纶6产量达到287.28万吨,比2010年锦纶6产量增长了77.55%,年均增长率为12.17%。
同期产能增长速度略低于产量,增长63.08%,年均增长10.28%,达到318万吨。
锦纶6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得益于锦纶6主要原料己内酰胺供应瓶颈的解决以及装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进出口数据显示,近年来锦纶6进口数量有所降低,出口小幅提高,进出口总量基本持平,表观需求量为282.99万吨。
2010~2015年我国锦纶6纤维供需情况单位:万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十二五”期间,装备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单线装备能力的提升促进了企业规模的发展。
目前,我国锦纶6民用丝产能在5万吨以上的企业达到10家,产能合计达到125.6万吨,约占我国锦纶6民用丝总产能的55%。
其中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的年生产能力超过20万吨,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凯邦锦纶有限公司超过10万吨,企业规模优势已非常明显。
锦纶6民用丝主要企业生产能力单位:万吨数据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锦纶6工业丝行业发展比较平稳,目前国内主要生产企业共15家,年生产能力总计55万吨。
其中,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年产能均超过5万吨,产能合计达到40万吨,占锦纶6工业丝总产能的72%,产业集中度明显。
锦纶6工业丝主要企业生产能力万吨/年数据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从区域性产能集中度看,锦纶6产能主要集中在江苏、福建、浙江三省。
2016年上述三省产量之和占全国锦纶6总产量的83.5%,预计未来我国锦纶6生产仍将继续加速向这三个地区集中。
2.3 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点单体制备己内酰胺水解聚合切片生产切片萃取切片干燥单体制备己内酰胺水解聚合切片生产切片萃取切片干燥图1 聚合工艺流程及排污点图6W6图3 加弹工艺流程图及排污点图锦纶6生产过程排放的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固废和噪声,其中以废水为主,废水主要来自聚合生产线、纺丝生产线,废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BOD5、NH3-N等。
聚合生产废水主要来自生产工艺及辅助生产工艺的排水和生产装置设备的冲洗水,含己内酰胺及低聚物,COD约为2800mg/L,聚合工艺废水可生化性较好,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拟采取生物厌氧处理的方法,废水在厌氧池中停留时间达到12小时以上。
纺丝工艺废水含有油剂,COD约为700mg/L,这部分废水进入污水预处理站前需经过破乳后再经油水分离器,去除油脂。
经预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锦纶聚合、纺丝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极少量己内酰胺单体和低聚物的废气,经过过滤、喷淋等方法进行回收利用,然后经高空排放,排放的废气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治理排放标准》、《锦纶工厂的设计规范》等相关文件条例的要求。
锦纶聚合生产过程中由于开停车、切粒机换刀时会产生一些固体废物,如低聚物、聚合物凝块。
锦纶纺丝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丝及油剂、废包装物等。
2.4 主要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情况锦纶行业主要节能减排技术与应用情况表3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锦纶6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
主要包括了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要求等六类。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锦纶6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4 编制指导思想随着我国锦纶6行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与能源供给压力越来越大,在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状况下,在锦纶6行业推行清洁生产,改变单一的末端污染治理,实行锦纶6行业污染的全过程控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开创锦纶6工业污染防治新局面的战略性措施,也是我国锦纶6行业今后污染防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方针。
本指标体系的出台将指导新建企业或项目在工程设计、施工、投产阶段就要达到国内锦纶6行业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从而在项目投产运行的起始阶段就能满足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清洁生产要求。
针对现有锦纶6企业清洁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定量和定性指标两个方面提出清洁生产改进的方向,以引导锦纶6企业有效实施清洁生产,不断减少资源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提升清洁生产水平,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本指标体系遵循“科学、合理、易操作”的原则进行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