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相关专业术语
污水处理专业术语

污水处理专业术语污水处理是指对废水进行净化和处理的过程,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要求。
在污水处理领域,有许多专业术语被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污水处理专业术语及其解释:1.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能力降解有机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通过悬浮生物膜、活性污泥或固定化微生物等方式实现。
2. 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是一种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混合物,用于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它通常由污泥颗粒、水和微生物组成。
3. 沉淀池:沉淀池是一种用于分离悬浮物和污泥的设备。
在沉淀池中,废水会停留一段时间,使悬浮物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
4. 混凝剂:混凝剂是一种用于促使悬浮物凝聚成较大颗粒以便于沉淀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混凝剂包括聚合铝氯化铵和聚合硫酸铁等。
5. 水解:水解是指将有机物分解成较小的化合物的过程。
在污水处理中,水解通常是由微生物酶催化完成的。
6. 氧化:氧化是指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
在污水处理中,氧化通常是通过添加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来实现的。
7. 脱氮:脱氮是指将废水中的氮转化为气体排放或固定在污泥中的过程。
常见的脱氮方法包括硝化和反硝化。
8. 脱磷:脱磷是指将废水中的磷转化为无机盐或固定在污泥中的过程。
常见的脱磷方法包括化学沉淀和生物吸附等。
9.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是一种利用活性炭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和去除的方法。
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
10. 膜分离:膜分离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对废水中的溶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微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11. 残余污泥:残余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它通常需要经过进一步处理或处置,如压滤、干化或焚烧等。
12. 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对废水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的过程。
常见的监测参数包括溶解氧、pH值、悬浮物浓度和生物指标等。
13.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和运营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污水处理专业术语

污水处理专业术语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使其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过程。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有许多专业术语被广泛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污水处理专业术语及其解释:1. 污水:指由生活、工业、农业等活动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
2. 污水处理厂:也称为污水处理站,是进行污水处理的设施,用于接收、处理和排放污水。
3. 污水处理工艺:是指将污水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的组合,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4. 水质参数:是指用于描述水质特性的各种指标,如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总磷等。
5.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生物处理工艺,通过将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
6. 混凝剂:是指在污水处理中用于凝聚和沉淀悬浮物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混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SF)等。
7. 沉淀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用于沉淀悬浮物的设备,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沉降到池底。
8. 气浮设备:是一种物理处理设备,通过给污水注入气体,产生气泡,使悬浮物浮起并从水中分离。
9. 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生物膜附着在固体载体上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常见的生物膜包括生物膜反应器(MBR)和生物滤池(BIOFILTER)。
10. 消毒: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杀灭或去除污水中的病原体和致病菌。
11. 排放标准:是指国家和地方对于污水排放所规定的各项水质指标和限值。
12. 污泥处理:是指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和处置,常见的污泥处理方法包括厌氧消化、压滤、焚烧等。
13. 反渗透:是一种物理处理方法,通过半透膜将污水中的溶解物质和微生物截留在膜外,从而实现水的净化。
14. 重金属:是指具有较高密度和较高相对原子质量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污水处理专业术语

污水处理专业术语污水处理是指对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目的。
在污水处理领域,存在着许多专业术语,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污水处理专业术语。
1. 污水:指由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排水等形成的含有各种污染物的水体。
2. 污水处理厂:也称为废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站,是指专门用于处理污水的设施。
它通常由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和高级处理等工艺单元组成。
3. 污水处理工艺: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工艺步骤,以去除或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
4. 预处理:是指在污水进入处理厂之前,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的过程。
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大颗粒悬浮物、沉淀物和油脂等。
5. 初级处理:也称为物理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
常用的初级处理工艺包括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等。
6. 中级处理:也称为化学处理,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和营养物等。
常用的中级处理工艺包括混凝、絮凝和沉淀等。
7. 高级处理:也称为生物处理,是指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
常用的高级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等。
8.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工艺,通过在含有氧气的环境中,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来降解有机物。
活性污泥法包括接触氧化池、好氧池和二沉池等。
9. 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生物膜附着微生物降解污水的处理设施。
污水在滤池中通过滤材层,微生物在滤材表面形成生物膜,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10. 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处理污水的生态工程。
污水在人工湿地中通过湿地植物的根系和湿地介质的过滤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11. 水质指标:是用来评估水体污染程度的参数。
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悬浮物(TSS)和氨氮等。
12. 排放标准:是指对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水质要求的规定。
污水处理相关专业术语

污水处理相关专业术语1、TS:总固体2、SS:悬浮固体3、DS:溶解性固体4、ppm:10-6(mg/L);ppb:10-9;ppt:10-125、OC:耗氧量指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定COD时,所测得的数值习惯上叫做耗氧量,用OC表示。
6、DO:溶解氧指溶解在水里氧的量,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
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它跟空气里氧的分压、大气压、水温和水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20℃、100Kpa 下,纯水的溶解氧为9mg/L;20℃时,蒸馏水的溶解氧饱和值为9.17 mg/L。
7、TOC:总有机碳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参数。
8、TOD:总需氧量有机物中除含有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部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和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之为总需氧量(TOD)。
9、COD:化学需氧量指用化学氧化剂(重铬酸钾)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单位为mg/L。
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
10、BOD:生化需氧量指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单位为mg/L,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生化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耗氧有机污染物越多。
11、活性污泥组成可分为四部分:①Ma:有活性的微生物;②Me:微生物自身氧化残留物;③Mi: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④Mii:无机悬浮固体。
12、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包括Ma、Me、Mi和Mii四者在内的总和。
13、MLVSS:混合液挥发性固体浓度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质量,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
包括Ma、Me和Mi三者在内的总和,不包括Mii。
14、SV%: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污水处理专业术语

污水处理专业术语污水处理是指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含有有害物质的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目的。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以下是对一些常见污水处理专业术语的详细解释:1. 污水处理厂:也称为污水处理站,是指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设施。
污水处理厂通常由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和高级处理等单元组成。
2. 污水:指由生活、工业、农业等活动产生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水。
3. 生活污水:指由家庭、学校、办公楼等生活场所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厨房废水、浴室废水和厕所废水。
4. 工业废水:指由工厂、企业等生产活动产生的含有工业废料、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的水。
5. 预处理:指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格栅、砂池、沉砂池等设备的使用,以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
6. 初级处理:也称为物理处理,通过沉淀、澄清等方式,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浊度和部分有机物。
7. 中级处理:也称为生化处理,通过生物反应器(如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池等)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以减少有机物的含量。
8. 高级处理:也称为深度处理,通过进一步的过滤、吸附、氧化等工艺,去除污水中的微量有机物、营养物质、重金属等。
9. 污泥: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水分、有机物、无机物等的淤泥状物质。
10. 污泥处理:指对污泥进行处理,包括脱水、消毒、干化等工艺,以减少体积、稳定有机物、减少臭味等。
11. 水质监测:指对处理前后的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以确保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12. 排放标准:也称为排放限值,是指对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要求的一系列指标,如悬浮物、COD、BOD、氨氮、PH值等。
13. 再生水:指经过污水处理后,符合再利用标准的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
14. 水环境保护:指通过污水处理等措施,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以减少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15. 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格栅、沉砂池、曝气池、沉淀池、生物反应器、过滤器等设备,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个单元操作。
污水处理专业术语

污水处理专业术语标题:污水处理专业术语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指对城市、工业、农村等地区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循环利用的目的。
在污水处理领域,有许多专业术语,掌握这些术语对于理解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污水处理专业术语。
一、水质参数1.1 生化需氧量(BOD):指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量,是评价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1.2 化学需氧量(COD):指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被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量,是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1.3 悬浮物:指水中的固体颗粒物质,如泥沙、悬浮微生物等,对水体浑浊度和水质造成影响。
二、处理工艺2.1 曝气池: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生化处理设备,通过向水体中通入氧气,促进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2.2 混凝沉淀:是一种物理化学处理方法,通过加入混凝剂使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团块,然后通过沉淀分离出水中的杂质。
2.3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在搅拌条件下将含有微生物的污泥与污水接触,使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
三、设备名称3.1 曝气器:是曝气池中的关键设备,用于将氧气通入水中,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氧气。
3.2 滤池:是一种过滤设备,通过滤料将水中的悬浮物截留下来,提高水质。
3.3 污泥浓缩机:用于将处理后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减少污泥体积,方便后续处理和处置。
四、排放标准4.1 地表水排放标准:对于将经过处理的污水排放到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的标准,通常包括各种水质参数的限值。
4.2 地下水排放标准:对于将经过处理的污水排放到地下水体的标准,通常包括各种有害物质的限值。
4.3 农田灌溉标准:对于将经过处理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的标准,通常包括水质和微生物指标的限值。
五、环保政策5.1 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根据当地环保政策和城市规划,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工艺和设备进行规划。
5.2 污水处理费用政策:根据当地政府的政策,制定污水处理费用标准,鼓励企业和居民积极参与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专业术语全套

污水处理专业术语全套1)COD:化学需氧量,一般单位mg∕L o COD的测定原理是:用强氧化剂(我国法定用重铭酸钾),在酸性(硫酸)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为C02和H20所消耗的氧量,称为化学需氧量。
用CODCr,一般用COD表示。
COD优点:能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需数小时(最快26分钟),且不受水质影响。
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污染越严重。
2)BOD:生化需氧量,一般单位mg/L o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消耗溶解氧的量。
它是一种间接表示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有机物的生化氧化分解通常有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含碳有机物的氧化,称为碳化阶段,约需20天才能完成。
第二阶段主要是含氮有机物的氧化、称为硝化阶段,约需100天才能完成。
在公认的情况下,一般标准做法是在20。
C温度下,培养5天,进行测定,测得数据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
简称BOD5,因此BOD5表示部分含碳有机物分解的需氧量。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是取原水样或经过适当稀释的水样,使其含有足够的溶解氧,以满足五日生化需氧的要求,将此水样分成二份,一份测得当天的溶解氧含量,而将另一份放入20。
C培养箱内,培养5天后再测定其溶解含量,两者之差乘上稀释倍数即为BOD5oBOD可反映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污水中所含有机物越多,则消耗氧量亦越多,BOD数值也越高,反之亦然。
因此它是污水水质指标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尽管测定BOD需时较长、数据不及时,但BOD指标带有综合性——综合反映有机物总量,模拟性——模仿水体自净。
因此很难用其他指标来代替。
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该指标的用途为:a.反映污水有机物浓度。
如进厂污水有机物浓度,出厂污水有机物浓度。
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一般可达350mg∕L0b用以表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
进、出水B0D5的减差除以进水B0D5即为该厂的B0D5去除率,是重要的指标。
C.污水处理厂的去除总量与出水B0D5,表示了在污水厂总的处理能力与对水体环境的影响量。
污水处理专业术语

污水处理专业术语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工艺,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的过程。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污水处理专业术语。
1. 污水:指产生于生活、工业和农业活动中的含有各种有害物质的废水。
2. 污水处理厂:也称为废水处理厂,是指专门用于处理污水的设施,包括污水收集、预处理、主处理和后处理等工艺单元。
3. 污水收集系统:由下水道、污水管道、泵站等组成,用于将污水从产生源输送到污水处理厂。
4. 预处理:是指对原始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主要包括格栅、砂沉箱、沉砂池等工艺单元,用于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沉淀物。
5. 主处理:也称为生化处理,是指对预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生物降解处理,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法、人工湿地等工艺单元。
6.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工艺,通过在活性污泥中培养和维持一定的微生物群落,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去除。
7. 厌氧消化法:是一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生物处理工艺,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和沉淀物。
8. 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和降解等机制,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一种工艺。
9. 混凝剂:用于混凝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使其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
10. 沉淀:是指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沉降到底部形成污泥的过程。
11. 过滤:通过过滤介质(如砂子、活性炭等)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截留在介质表面,使水体得到净化。
12. 氧化:是指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氧化剂(如氧气、臭氧等)的作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13. 消毒:是指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杀菌、灭活等处理,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14. 污泥处理:是指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和处置,主要包括浓缩、脱水、干化等工艺。
15. 再生水:也称为回用水,是指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要求,可以再次用于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城市绿化等用途的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指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定 COD 时,所测得的数值习惯上叫做耗氧量,用 OC 表示。
6
指溶解在水里氧的量,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
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它跟空气里氧的分压、大气压、水温和水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20℃、 100Kpa 下,纯水的溶解氧为9mg/L;20℃时,蒸馏水的溶解氧饱和值为9.17 mg/L。
7
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参数。
8
有机物中除含有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部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和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
氮和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之为总需氧量(TOD)。
9
指用化学氧化剂(重铬酸钾)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单位为 mg/L。
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
10
指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单位为mg/L,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生化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耗氧有机污染物越多。
11
生物自身氧化残留物;
12
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包括 Ma、Me、Mi 和 Mii 四者在内的总和。
13
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质量,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
包括 Ma、Me 和 Mi 三者在内的总和,不包括 Mii。
14
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 30min 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 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由于正常的活性污泥在静止 30min 后可接近它的最大密度,故可反映污泥的沉降性能。
污泥沉降比与所处理污水性质、污泥浓度、污泥絮体颗粒大小及污泥絮体性状等因素有关,混合液污泥浓度在 3000mg/L 摆布时,正常曝气池污泥沉降比在 30%摆布。
15
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 30min 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 ml/L。
SVI 通常按下述方法测定:①在曝气池出口处取混合液样品;②测定 MLSS;③测定样品的 SV%,读取沉淀污泥的体积;④计算SVI 值:SVI==沉淀污泥的体积/MLSS。
SVI 值是判断污泥沉降浓缩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认为 SVI 值为 100~150 时,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SVI 值>200 时,污泥沉降性能差; SVI 值过低时,污泥絮体细小密切,含无机物较多,污泥性能差。
16
指活性污泥在整个系统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是指微生物在活性污泥系统内的停留时间。
普通活性污泥的泥龄普通为 3-4 天之间,对于高负荷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龄为 0.2-0.4 天。
泥龄必须不短于所需利用的微生物的世代期,才干使该微生物在曝气池内繁殖壮大。
控制污泥龄是选择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种类的一种方法。
如果某种微生物的世代期比活性污泥系统长,则该类微生物在繁殖出下一代微生物之前,就被以剩余活性污泥的方式排走,该类微生物就永远
不会在系统内繁殖起来。
反之如果某种微生物的世代期比活性污泥系统的泥龄短,则该种微生物在被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排走之前,可繁殖出下一代,因此该种微生物就能在活性污泥系统内存活下来,并得以繁殖,用于处理污水。
SRT 直接决定着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的年龄大小,普通年轻的活性污泥,分解代谢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强,但凝结沉降性差,年长的活性污泥分解代谢能力差,但凝结性较好。
用SRT 控制排泥,被认为是一种最可靠,最准确的排泥方法,选择合适的污泥泥龄(SRT)作为控制排泥的目标。
普通处理效率要求高,出水水质要求高, SRT 应控制大一些,温度较高时, SRT 可小一些。
分解有机污染物的决大多数微生物的世代期都小于 3 天,但是将 NH -N
3
硝化成 NO --N 的硝化杆菌的世代期为 5 天。
3
17
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污水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
因此,如果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V (立方米),则:
如果反应器高度为 H(米),则:
因为
所以 HRT 也可表示为:,即水力停留时间等于
反应器高度与上流速度之比。
水力停留时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污水的处理程度,因为它决定了污泥的停留时间。
18
19
的量。
污泥负荷在微生物代谢方面的含义就是 F/M 比值,单位为/(kg 污泥·d)。
kgBOD
5
20
时间负担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公斤数 (曝气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滤池)或者挥发性悬浮固体公斤数(污泥消化池)。
21
单位是 m3/m2 ·h。
q=Q/A (q:表面负荷, Q:最大时污水流量, A:沉淀池表面面积) 。
Q 的取值越小,相应的沉淀效果越好,固然所需池表面积也越大。
初沉池常取 q= 1.5~3.0。
22
BOD 可反映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污水中所含有机物越多,则消耗氧量亦越多, BOD 数值也越高,反之亦然。
因此它是污水水质指标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尽管测定 BOD 需时较长、数据不及时,但BOD 指标带有综合性——综合反映有机物总量,摹拟性——摹仿水体自净,因此很难用其他指标来代替。
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该指标的用途为:
①反映污水有机物浓度。
如进、出厂污水有机物浓度;
②用以表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
进、出水 BOD 的差值除以进
5
水 BOD 即为该厂的 BOD 去除率,是重要的指标;
5 5
③污水处理厂的去除总量与出水 BOD ,表示了污水在污水厂的处
5
理能力与对水体环境的影响量;
kg
④用来计算处理构筑物的运转参数,如曝气池的污泥负荷
BOD /(kg 污泥·d)或者容积负荷 kg BOD / (m3 ·d);
5 5
耗电
⑤反映污水处理厂运转的技术经济数据,如除去每千克BOD
5
量,去除每千克 BOD 需要的空气量;
5
⑥衡量污水可生化程度,当BOD /COD>0.3 时,说明污水可生化
5
性好;当 BOD /COD<0.3 时,说明污水可生化性差。
5
由此可见,测定 BOD 的用处很大,它是污水处理厂最重要的一个
5
测定项目。
但由于其测定所需时间较长,不能及时出数据。
故COD 的化验也可以反映污水中有机物被氧化剂氧化所需氧量,它的数据值接近于全部有机物的需氧量。
因此它也有较大用处,而且 COD 测定时简短,普通城市污水厂 COD ﹥ BOD,如果污水中有机物种类变化较少,
则 COD 与 BOD 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因此就可用当天的 COD 来预测BOD
5 值。
23、
COD 的测试分析是废水处理调试运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一方面掌握工艺流程中各处理单元的进出水情况,确保进水稳定,不至于产生较大的波动和对系统的冲击,另一方面,通过各处理单元先后进出水 COD 的变化情况,了解处理单元的处理效果和效率。
其重要作用可总结为一下三点:
①提供详细的进出水浓度,使管理人员根据浓度变化情况相应的对运行工况作出调整,保证废水处理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②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反映各处理单元的运行情况及处理
效果;
③为整个系统中浮现的各种现象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判断及合理解释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