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标发达地区提高教学质量

——赴东莞市参加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高级研修活动心得体会

2018年3月14——15日,我参加了韶关市教育局教科院组织的“韶关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此次培训的地点安排在东莞市。3月14日下午,听取了东莞市长安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曾文燕老师所做的《呵护人生最美好的生活》的讲座;15日上午,参观了莞城中心小学,并在该校参加了“莞——韶两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交流暨莞城街道陶素华名师工作室挂牌、研讨活动”。

此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内容很充实。主办方精心组织、安排周到,主讲老师经验丰富、分析透彻,参会教师认真聆听、积极交流。既感受了校园文化建设,也系统地进行了理论知识的专题培训,同时辅以精彩的示范课,让大家都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一、理清思路、了解教材

东莞市“道法”学科名教师曾文燕老师的“道法”学科专题讲座为我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这之前我对“道法”课的认知还停留在思想品德教育的浅陋阶段,是曾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确了对“道法”课的正确认知——培养怎样的人,同时也明确了“道法”课程进行更名的意义何在。曾老师还详细地给我们对比分析了新旧教材的异同点,从设计思路、核心目标、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四个方面一一罗列出来,十

分清晰直观,让我们知道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两条主线并重,并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另一方面,划分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法治教育的重点,其中一二年级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得到启蒙和感知法律,在这一阶段学生接受法律的途径主要是法律故事,法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懂法并遵法,达到“知行合一”。最后曾老师还实时进行答疑解惑,大家进行了轻松愉快的学术讨论。在培训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了解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

(一)教材内容编排与主题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共上下两册,每册四个单元。教材内容以一年级学生成长的节拍为主要线索,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逻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予以教育的关照、引领和指导。内容涵盖自然社会公共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个人成长等几个方面的主题,既体现法治教育的要求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自然社会公共生活的有一上的“天气虽冷有温暖”,和一下“我和大自然”;学校生活的有一上“我是小学生啦”和一下“我们在一起”等;家庭生活有一上“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和一下“我爱我家”;个人成长则有“我的好习惯”单元。可见新教材十分注重良好道德品格、行为习惯、精神风貌的渗透,这是新教材内容编排的亮点,传统优秀文化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新教材编写依据和理念

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修订教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教材以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编写依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科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育人规律四个编写理念,这些理念体现在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等方方面面。

(三)新教材栏目变化

所谓新教材,内容新,编排新,栏目也新。新教材每个框题设置了辨析、讨论、活动、儿童歌谣、绘本故事等栏目。比如辨析部分,在小课题中体现出来,“这样做好吗?”“拖拉一下没关系吗?”,直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辨析,带着问题去学习。讨论则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与活动、绘本故事相结合使用,研读教材会发现整个教材的文字性内容要少于图片内容,而观察图片、看图说话最好的形式就是与小组讨论结合起来。儿童歌谣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节奏感韵律感强、朗朗上口的内容会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吸收,在新教材中体现在栏目或者课文小结中。

二、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东莞作为一个新一线城市,这里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技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其中,喻婷婷老师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公开课《干点家务活》给了我很深的启迪,将“枯燥深奥的道德理念外化在生动直观的行为实践中”的教学理念令我耳目一新。她的课程导入部分就十分的新颖,

引用了与本课程相关的绘本教材——《朱家的故事》作为串联整堂课的线索,以游戏的环节逐步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课堂中还进行了亲身示范如何正确的洗碗,并且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实践,体验自己叠衣服的困难和乐趣,十分完美地在“学”与“玩”中完成了教学计划,落实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

对标东莞地区的教育理念和“道法”学科教学实践的发展,我切切实实地看到了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学科认识、理念运用、实践创新上面我们都相对滞后,这份差距带来的“羞耻感”也给我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更强大的动力,所谓“知耻而后勇”,一定要努力将其运用在我之后的教学活动当中,为促进韶关地区的道法学科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突破思想、提升自我

思想是行为的先行者,只有先有了精神的先进才能指导我们的行为实践也逐渐跟上发展的脚步。华南师范大学的博士后左璜老师关于“道法”课的课程研究真的是登峰造极了,她结合喻婷婷老师《干点家务活》的公开课,在讲座上提出了三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分别是“学生在课堂上是真的快乐还是假的快乐?”“是真的孝顺还是假的孝顺?”“是真坚持还是假坚持?”这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让我回头去审视我的课堂,有没有做到上面的三点,很显然我努力在做,但是做得还不够。另一方面,左博士也提出了三个新的观念,分别是“教学整体观”、“教学价值观”、“新课

程观”,让我们更加重视学生和老师的体验与感受,把课堂教学的主体再次强调,在价值观上强调要整体看待,要知道比课堂更重要的是生活,并且要绝对明确的一点是所有的课程教学都应该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前提下进行。

通过此次培训我明白了,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们的眼界不能放得太低太窄,我们得有“仰泰山之高、揽日月之明,怀天下之大”的胸襟与情操,才能真正的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因此,一方面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从大处说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而从小处说则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生活。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那么这桶“水”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作为一名教师也永远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各个学科我们都应有所涉猎。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时时处于更新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同时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道法素养的整体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增加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人的道德情操进而培养高尚的品格、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个人素养、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扎实的道德与法治基础是极其重要的。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与实践,促使学生在一切场合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